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2 教学目的要求 1.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及重大意义。 2.明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根本目标。
3.把握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4.明确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

3 第一节 社会主义本质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4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历史经验总结:我国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2.现实情况和问题: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搞清楚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5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推进改革 开放的需要 1980年5月 邓小平针对如何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概念 “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6 邓小平把发展生产和增加人民收入看成是压倒一切的标准,实际上已经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内容。

7 1986年9月 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的概括 “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 共同富裕。”这两大原则的概括可以说是
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雏形。

8 邓小平从实际出发,通过否定达到肯定的思维方式来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也不等于社会主义。

9 1992年南巡讲话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做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

10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消除两极分化

11 (三)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邓小平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之中,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科学把握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 2、邓小平强调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纠正了忽视生产力发展的错误观念,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迫切要求,明确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还要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任务。

12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富裕”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则是要使这种富裕成为“共同富裕”。邓小平特别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13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而实现共同富裕则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最终目的和奋斗目标。三个方面紧密配合,共同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14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一、把我们对社会主义 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 科学水平。 深化到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深化到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15 第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指引下,我国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通过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日益显现出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1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一,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一,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第二,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第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根本任务

17 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 毛泽东:要学习先进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 周恩来:向科学进军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江泽民: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和主要标志 胡锦涛: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 习近平: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18 1958年,毛泽东提出,现在要来一个技术革命,要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在技术革命上来。1963年,他在一次谈话中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

19 科 教 兴 国 为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建设创新型国家。

20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了 《 年全国人才队伍 建设规划纲要》 ,首次提出 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21 十八大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明确提出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

22 三、坚持科学发展 邓小平: “发展才是硬道理” 江泽民: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胡锦涛: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
邓小平: “发展才是硬道理” 江泽民: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胡锦涛: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23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冶、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相协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各个环节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各构成要素的良性互动; 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24 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25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一)战略目标: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一)战略目标: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战略步骤: “两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26 “三步走”发展战略(十三大) 第一步, ,GNP在198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解决温饱。 第二步, ,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27 温饱 小康 富强 2000年 2050年 90年 80年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 “三步走”图示

28 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也称“新三步走”
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阶段 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第二阶段 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三阶段

29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小康溯源: 据考证,“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其中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说,老百姓中日劳动不止,最大的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的生活。  战国时期,儒家经典《礼记》中的《礼运》篇,提出了“大同”和“小康”两种社会模式。“大同”是儒家的理想社会。

30   在这个社会里,财产公有,人人平等,社会和谐。“小康”则比“大同”低一个层次,是建立在小生产、小农经济和私有制基础上的封建世袭社会,但社会稳定,治理有方,国泰民安。在近代,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都曾把“大同”作为中国理想的社会模式。康有为历经18年之久,写出了贯通古今中外的《大同书》。

31  1979年12月 ,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方时,首次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明确为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社会。他指出: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即“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特点就是不穷不富,日子好过。

32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既是发展战略,又是发展阶段,十六大报告指出,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是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我们要经过今后20年的奋斗,逐步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转化

33 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十八大提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34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中国梦的提出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 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35 2.中国梦的思想内涵 最核心内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36 3.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37 本章小结 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构想和"三步走"战略。党的十八大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更高的目标。随着"两个一百年"的临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不再遥远。

38 思考题 1.怎样准确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2.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3.如何理解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发展战略? 4.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5.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Download ppt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