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的预防
牙周病基本流行情况 牙周病是另一类严重影响人类口腔健康的主要疾病 1、 牙周炎 2、牙龈炎
牙周健康指数 简化口腔卫生指数 (OHI—S) 菌斑指数 (PLI) Turesky改良的Q-H菌斑指数 牙龈指数 (GI) 龈沟出血指数 牙龈出血指数 社区牙周指数 (CPI)
简化口腔卫生指数 口腔卫生状况与牙周健康有直接的关系 简化软垢指数 DI-S 简化牙石指数 CI-S 视诊与探诊结合 个人简化口腔卫生指数相加,除以受检人数,为人群简化口腔卫生指数
简化口腔卫生指数 OHI-S 只检查6颗指数牙 16,11,26,31的唇(颊)面,36,46的舌面
软垢指数DI-S 0=牙面上无软垢 1=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1/3以下 2=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1/3与2/3之间 3=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2/3以上
牙石指数CI-S 0=龈上、龈下无牙石 1=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1/3以下 2=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1/3与2/3之间,或在牙颈部有散在龈下牙石 3=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2/3以上,或在牙颈部有连续而厚的龈下牙石
菌斑指数 PLI 根据牙面菌斑的厚度记分而不根据菌斑覆盖面积记分。 用于评价口腔卫生状况和衡量牙周病防治效果。 每颗牙检查四个面—近中颊面、正中颊面、远中颊面和舌面。
菌斑指数 PLI 0=龈缘区无菌斑 1=龈缘区的牙面有薄的菌斑,但视诊不可见,若用探针尖刮牙面可见牙菌斑 2=在龈缘或邻面可见中等量菌斑 3=龈沟内或龈缘区及邻面有大量软垢
Turesky改良的菌斑指数 16、21、24、36、41、44或所有牙的(除8)的唇舌面 菌斑染色剂
菌斑指数的Turesky改良法 0=牙面无菌斑 1=牙颈部龈缘处有散在的点状菌斑 2=牙颈部菌斑宽度不超过1mm 3=牙颈部菌斑覆盖宽度超过1mm,不足牙面1/3 4=菌斑覆盖面积在牙面1/3与2/3之间 5=菌斑覆盖面积占牙面2/3以上
牙龈指数 GI 只观察牙龈情况,检查牙龈颜色和质的改变,以及出血倾向。 近中唇(颊)乳头、正中唇(颊)缘、远中唇(颊)乳头和舌侧龈缘 每颗牙的记分为4个牙面记分的平均值。 每人记分为全部受检牙记分的平均值。 0=牙龈健康 1=牙龈轻度炎症:牙龈的色有轻度改变并轻度水肿,探诊不出血 2=牙龈中等炎症:牙龈色红,水肿光亮,探诊出血 3=牙龈严重炎症:牙龈明显红肿或有溃疡,并有自动出血倾向
群体患牙龈炎程度的衡量标准 牙龈指数 牙龈炎流行程度 0 无 0.1~1.0 轻度 1.1~2.0 中度 2.1~3.0 重度
龈沟出血指数 SBI 0=龈缘和龈乳头外观健康,轻探龈沟后不出血 1=龈缘和龈乳头呈轻度炎症,轻探龈沟后不出血 2=牙龈呈轻度炎症,有颜色改变,无肿胀或水肿,探诊后点状出血 3=牙龈呈中度炎症,有颜色改变和轻度水肿,探诊后出血,血溢在龈沟内 4=牙龈呈重度炎症,不但有色的改变,并且有明显肿胀,探诊后出血,血溢出龈沟 5=牙龈有色的改变,明显肿胀,有时有溃疡。探诊后出血或自动出血
牙龈出血指数 每个牙检查唇(颊)面的近中、正中、远中3点和舌(腭)正中4个点。 0=探诊后牙龈不出血 1=探诊后牙龈可见出血
社区牙周指数CPI 不仅反映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也反映牙周的治疗需要情况,且操作简便, WHO推荐作为牙周病流行病学调查指数。
社区牙周指数CPI
检查方法 以探诊为主,结合视诊。 CPI探针轻缓地插入龈沟或牙周袋内,探针与牙长轴平行,沿龈沟从远中向近中移动,作上下短距离的颤动 CPI探针使用时所用的力不超过20g。
指数牙 检查指数牙 20岁以上10颗指数牙 15~20岁6颗指数牙 15岁以下6颗指数牙(检查牙龈出血和牙石,不检查牙周袋深度) 检查指数牙 20岁以上10颗指数牙 15~20岁6颗指数牙 15岁以下6颗指数牙(检查牙龈出血和牙石,不检查牙周袋深度) 每个区段内必须有2颗或2颗以上功能牙,并且无拔牙指征,该区段才做检查。 检查区段内以最重情况记分。
记分标准 0=牙龈健康 1=牙龈炎,探诊后出血 2=牙石,探诊可发现牙石,但探针黑色部分全部露在龈袋外 3=早期牙周病,龈缘覆盖部分探针黑色部分,龈袋深度在4~5mm 4=晚期牙周病,探针黑色部分被龈缘完全覆盖,牙周袋深度6mm或以上 X=除外区段(少于两颗功能牙存在) 9=无法检查(不记录)
社区牙周指数CPI
牙周病流行特征 地区分布 发展中地区高于发达地区(牙龈炎、牙结石),农村居民的患病程度高于城市居民。 软垢指数不论城市还是农村,所有年龄组软垢指数都较高,农村均高于城市 时间 年龄:牙周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性别 种(民)族
影响牙周疾病流行的因素 口腔卫生状况 吸烟 高危因素之一 营养 影响牙周组织对致病因素抵抗力的重要条件之一 系统性疾病
牙周疾病的预防 预防的策略:以保持口腔卫生为基础(彻底清除牙菌斑),采取综合方法。 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初级预防,病损发生之前 二级预防:龈炎、早期牙周病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三级预防:牙周病晚期 最大限度地治愈牙周组织病损,防止功能障碍,以义齿修复失牙,重建功能
控制菌斑及局部相关危险因素 控制菌斑—显示菌斑 菌斑显示剂: 2%碱性品红、2%~5%藻红、酒石黄、1%~2.5%孔雀绿、荧光素钠 方法:蘸有显示剂的小棉球涂布牙面,滞留1分钟后漱口。片剂放入患者口内左右咀嚼1分钟,舌舔至牙的颊舌面,漱口。
菌斑控制的临床评估 菌斑百分率=(有菌斑牙面总数/受检牙面总数)×100% 菌斑百分率在20%以下——菌斑基本被控制 菌斑百分率≤10% ——达到良好目标
菌斑控制 机械性措施 刷牙、牙线、牙签、牙间隙刷及橡胶按摩器 龈上洁治术和根面平整术、预防性清洁术 一生中不断地彻底地清除牙菌斑:刷牙、牙线、牙签 药物方法 洗必泰、甲硝唑、替硝唑、抗生素局部和全身应用、其他药物
化学方法 氯己定 酚类化合物 季铵化合物 氟化亚锡 三氯羟苯醚
洗必泰 氯己定,二价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减少了唾液中能吸附到牙面上的细菌数; 抑制获得性膜和菌斑的形成; 阻碍了唾液细菌对牙面的吸附; 洗必泰与Ca2+竞争,抑制了细菌的聚积和对牙面的吸附。 主要用于局部含漱、涂擦和冲洗 0.12%或0.2%洗必泰液含漱,每天2次,每次10ml 副作用:对口腔粘膜有轻度的刺激作用,使牙、修复体或舌背上发生染色,味苦
酚类化合物 麝香草酚、薄荷醇和甲基水杨酸盐混合而成的抗菌斑制剂 可减少菌斑量及降低龈炎指数 能清除菌斑中的内毒素,可明显降低菌斑的毒性。
季铵化合物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杀灭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细菌,特别对革兰阳性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一般以0.05%的浓度作为漱口剂,可抑制菌斑的形成和牙龈炎的发生。 长期使用可能出现牙染色、烧灼感等副作用。
氟化亚锡 抑制细菌粘附,生长和碳水化合物代谢,使细菌生长明显减少,干扰菌斑代谢过程,降低菌斑毒力。 抑制菌斑形成。
三氯羟苯醚 广谱抗菌剂。 有效抑制多种革兰阳性与阴性细菌。 牙膏、漱口液。
其他局部因素控制方法 改善食物嵌塞:明确原因,对症 调(牙合) 破除不良习惯:吸烟、夜磨牙 预防、矫治错(牙合)畸形 制作良好的修复体
提高宿主抵抗力 合理的营养 积极治疗和控制与牙周病发生有关的全身性疾病 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青春期和妊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