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名山、名水、名人、二十四孝
(一)风景类 1、蒙山 蒙山古称东蒙、东山,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为国家森林公园,世界著名养生长寿旅游圣地,国家AAAA级旅游区。蒙山群峰嵯峨,重峦叠翠,森林茂密,风光秀丽,浩博深邃,气势雄浑,以雄伟壮丽名著华夏,素有“九州之巨镇,巍然敦大观”之称。蒙山习惯上被分为四蒙:即龟蒙、云蒙、彩蒙、天蒙四个风景区。
(一)风景类 (1)龟蒙。即蒙山主峰所在的平邑蒙山龟蒙风景区。蒙山主峰龟蒙顶海拔1156米,位于平邑县境内,它秀出云表,耸翠天际,因其状如神龟伏卧云端而得名,为山东第二高峰,与泰山遥遥相望,被誉为“岱宗之亚”。她是道教文化的圣地,是鬼谷子王禅老祖修炼神道之地。孔子曾有“登东山而小鲁”的记述,康熙、乾隆、李白、杜甫、苏轼、公鼐等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都曾游历蒙山,留下千古绝唱。
(一)风景类 这里的蒙山集众多名山优势于一身,雄、奇、险、秀、幽、奥,林海花潮,飞泉流瀑,云雾霞光,以东鲁在望、古道奇观、玉泉枕流、鹰峰奇观、云海松涛、虎踞龙蟠、一径通天、碧水垂帘、三关雄姿、龙门三潭十大景观著称。伟人峰、寿星巨雕、观鲁台、白云岩等景点更是别具魅力,游赏其间,令人乐而忘返。
(一)风景类 (2)云蒙。即位于蒙阴县境内的蒙山云蒙风景区,也即蒙山国家森林公园。蒙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蒙阴县境内的南部,东西雄列,绵延百里,南与平邑县的龟蒙风景区接壤,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9月被山东省旅游局评为山东省首届“齐鲁新十景”第二名。公园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98%,有“百里林海,天然课堂”之称。公园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为每立方厘米854167个,居全国之首,最早被专家誉为“天然氧吧”、“超洁净地区”,成为绿色健身、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蒙山国家森林公园奇峰耸立,层峦叠嶂,浩博深邃,气势雄浑,自古有“九十九峪,七十二峰,三十六洞天”之胜景,尤以巍峨峻秀的山岳景观和原始森林风貌为世人称颂。
(一)风景类 (3)彩蒙。即位于沂南县境内的蒙山彩蒙风景区。地处蒙山东部,规划区域面积21平方公里。该景区山高水长、植被茂密,风景秀美、空气清新,外有华盛路相连,内有旅游专道相串,水电齐全,通讯畅通,其发展方向是要建成为一处集休闲、娱乐、度假、游览观光等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区 , 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省计委批复立项。该旅游区投资500万元正在建设旅游专道。
(一)风景类 (4)天蒙。即位于费县境内的蒙山天蒙风景区,因该区内主要风景点集中在塔山,又名塔山风景区。该风景区位于费县城北15公里处,连片森林面积达10万公项,园内有蒙山第二高峰——玉柱峰(挂心橛子),海拔1073米;第三高峰——望海楼子,海拔1001米,还有玉皇顶、舌头崮、塔山、葫芦崖等大小有名山头百余座;有玉皇庙、霸王弓、仙人洞等许多神话传说景点;园内山高林密、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景色宜人,是旅游观光,休闲避暑的理想场所。宋代苏东坡来此游玩,留下了“闻道东蒙有居士,愿供薪水供烧丹”的不朽诗句。 据中科院测定表明:山上大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220万个/cm3,是普通空气中含量的4400倍,氧气最高浓度达到20.98%。因此,这里是超洁净地区,是天然大氧吧。
(一)风景类 2、万松山 万松山位于费县城东北5公里处的国前村北面。温河由西南而来,绕山脚北去,浚河自西北而至直撞万松山后北绕折而向东,在万松山北与温河相汇入祊河,成千顷碧波。万松山突兀于碧波之中,虽不算高,但悬崖高耸,峭壁如削,陡岩危立,玲珑峻峭,树木葱笼,云蒸霞蔚,气势壮观。凌空鸟瞰,恰似一把巨大玉勺,翻扣在碧波中,故古人称之为勺地。
(一)风景类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9),为恭迎乾隆皇帝南巡,布道抚臣爱必达选中万松山,命沂州知府李希贤在此修建行宫。 沂州知府李希贤在《万松山记》中有记载:“二月二十七日,恭逢皇上奉皇太后銮舆临幸,于焉游憩。翠华芝盖,掩映于万松之间,夹道呼嵩,欢腾云日,诚盛际也”。风流天子乾隆皇帝,曾站在望河亭赋诗一首“郑宛归鲁泰山初,因以河名出大筐。清浚合流波益浩,万松就在水中央。”四句诗概括了温河、浚河的来历、发源地、流向和万松山的位置。可惜在日伪时期,文物被劫,行宫被破坏。
(一)风景类 3、马鬐山 马鬐山位于莒南县城北10公里涝坡镇,面积30平方公里。马鬐山耸然拔地而起,群峦叠翠,秀峰挺拔,巍峨雄壮,气势恢宏,主峰海拔662.2米,为鲁东南群山之冠。
(一)风景类 马鬐山,山之雄,石之奇,峰之峭,崖之险,涧之幽,物之美,景之秀,在国内外实属罕见,有“四奇、四怪、四险、四秀”之说。四奇者:芦苇长上马口石,银鱼万条游天池,山顶黑土不见底,天蟾绿背红肚皮。四怪者:马鬐四方像天台,山顶倒比山帮矮,十万巨石天外来,陕北山丹丹遍地开。四险者:七十二道鹰愁涧,钻天鹞鹰飞三天;八十一座擎天峰,峰峰高耸入云端;千丈悬崖如刀削,猴子见了也胆战;万仞绝壁倒卷帘,神仙看了也心寒。四秀者:三面碧水绕山转,流泉飞瀑挂山川,云海蒸腾托红日,古松老藤枕月眠。 马鬐山下有天湖,面积16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大三倍。湖水水质甘冽纯美,碧波浩淼,湖上栖息着天鹅、仙鹤、鸳鸯、鸬鹚等珍禽,是天然的野生动物保护区。
(一)风景类 4、九顶莲花山 九顶莲花山位于沂水县城西南20公里院东头乡留虎峪村。山因有大小九个山头,状如盛开之莲花而得名。该山本无特色,近因在山下的两处山头发现地下峡谷而驰名。
(一)风景类 (1)燎高顶:一处峡谷位于燎高顶山下留虎洞内。洞外有崖壁石林,有板栗园、果园近百亩,林木茂密,生态环境优美。洞内发育的主要地貌景观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帘、石旗、鹅管、瀑布、石葡萄等,参差错落,千姿百态。各种溶蚀形态,琳琅满目,有的如大肚弥勒佛,憨态可掬;有的如观音菩萨,形象逼真;有的如群象迁涉,栩栩如生;有的如群龟入海,惟妙惟肖,极具观赏价值。溶洞顶壁上淅出的石花、乳珊瑚,团团簇簇,晶莹剔透,绚丽多彩的景色,令人目不暇接,被誉为“地下画廊”。
(一)风景类 (2)龙岗山:另一处峡谷位于九顶莲花山的龙岗山下,占地3.8平方公里,更是一座风貌奇特的溶洞王国,为世所罕见的地下洞穴奇观。形成于约0.65亿年至2.3亿年前。洞穴沿290—320度方向延伸,由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巨大喀斯特裂隙发育而成,峡谷深接近百米、两壁如削、宽处100余米、窄处仅可容身,已探明长度6100米,峡谷内洞厅高阔,怪石嶙峋,深峡危崖,壁立千仞,刀削斧凿,变化万千,游览栈道沿峡谷穿过,在栈道上仰视如坐井观天,俯视则如听临深渊,给人以巨大的心灵震撼。钟乳石有石笋、石瀑、石竹、石花、石葡萄、石鳍、蜷曲石、月奶石等千姿百态,千奇百怪,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峡底流水拍岩,声如惊雷。洞内流水潺潺,地下暗河漫长而曲折,四季长流,在我国北方内实属罕见。洞内有“一河”、“九泉”、“九宫”、“十二瀑”、“十二峡”等景观一百余处。可谓移步换景,扑朔迷离,云蒸霞蔚,清流流湍,溅玉喷珠,鬼斧神工,自然天成,构成了一幅气势恢宏的洞中峡谷雄奇画卷,令人叹为观止。据专家考证,属中国独一无二的地下大峡谷,是一座名副其实具体而微的地下三峡 ,被誉为“江北第一长洞”。
(一)风景类 5、天宝山 天宝山又名天保山,旧称苏家崮,位于平邑县城东南20公里处,总面积66平方公里,是省级森林公园。这里峰峦起伏,花果遍地,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是一座景色可餐的自然风光宝库,春华秋实,四季宜人。赏心悦目的“天宝梨花”是全国闻名的一大景观,每年清明谷雨之间,梨花盛开,满山遍谷犹如雪海,满山遍野,铺雪堆玉,杂以桃红柳绿松青,更觉绚丽多彩,置身其间,如在画中,被中外游人誉为“亚洲第一花园”,又是闻名全国的“九间棚精神”发源地。名胜古迹有范家台、挂心橛、母子山、张郎背姜婆、千年滕萝树、赵庄溶洞、九间棚旧址等。
(一)风景类 九间棚村,坐落在天宝梨乡海拔640米的龙顶山上。相传260年前,一刘姓夫妇逃荒要饭来到龙顶山上,发现山顶上有个天然的石棚可以栖身,便住了下来。从此石棚当屋,石板当床,刀耕火种,繁衍生息。后来人口多了,便用石块将石棚隔成九间,九间棚因此得名。九间棚村四面悬崖,谷深涧陡,村民1963年才从这石棚里搬出,发展至今全村仅70余户,200余人。1983年,该村人均收入不足百元。1984年底,新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刘嘉坤带领全村九名共产党员和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奇迹般地谱写了架电、修路、引水“三部曲”,实现了高山水利化,山涧变通途,彻底改变了贫困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1991年,九间棚人走出深山,到县城投资2300万元,创办了花岗石厂等6个企业,后又先后在全国十余省市建立了科技园区。2003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61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九间棚人用勤劳和智慧铸造了“团结奋斗、顽强拼博、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闻名全国的九间棚精神,成为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被当时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同志称赞为“艰苦创业的典范,愚公精神的化身”。村党总书记刘嘉坤当选为中共十四大代表,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多次受到江泽民、温家宝、宋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一)风景类 6、姬王崮 姬王崮旅游区位于沂水县泉庄乡驻地西北约4公里处,海拔高度为577.2米,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姬王崮自然风光独特,崮顶地势平坦开阔,周围陡峭如削,登上崮顶展望四周,只见附近锥子崮、透明崮、靴子崮等26个崮群崮相连,竞险争雄,造型奇特,其神韵和风采尽收眼底。崮顶历史遗迹众多,“姬王”和饱经沧桑的“姬王城”的传说充满了传奇色彩,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作为目前沂蒙七十二崮中唯一有居住人家的崮,其崮顶有一自然村落,基本保持了沂蒙山区古老的风俗习惯,其独特的生活设施和古朴的民风民俗吸引众多游人。景区内崮崖、密林、峭壁、洞穴、古树、名木、泉水、山村民居与丰富的历史文化沉淀浑然一体,崮下有大面积葡萄园、果林、古朴村落、溪流、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崮崖观光、休闲度假、民风民俗游的首选之地。
(一)风景类 7、天佛山 天佛山位于莒南县城北5公里处,因山状如睡僧而得名。天佛长3800米,五官清晰,四肢分明。头枕西南青山,脚抵东北明湖,额头饱满方正,地阁浑厚深沉,狮鼻微翘,笑口常开,慈眉善目,神态庄严。更为奇妙的是,天佛山表现出不同的形象:从南看是天佛,从东看是长发飘逸体态端庄的观音菩萨,从东北看又是一只威风凛凛的猛虎。一山三景,世界奇观。
(一)风景类 8、苍马山 苍马山位于临沭县城东北3公里处,属马陵山系。由苍山、马山、草山、冠山、演武山组成,总面积30平方公里。境内松青、草绿、水蓝、云翠,特别是苍山,层峦叠嶂,林木葱郁,云蒸霞蔚,峰回路转,风物有殊,雨雾新晴、晚霞映照之时,更呈现出层层叠叠、翠绿如染的奇观。“苍山叠翠”是古沂州八景之一。苍马山有其巨大的象形奇石,“老子问天”“骆驼沐月”“虎踞龙盘”“神龟回望”和重约万吨的脚动石、风动石以及赋有灵性的菱角石等,造型惟妙惟肖,呼之欲出。 据史志记载:公元前500年,春秋时期的齐鲁两国君主在孔子的主持下会盟于苍马山夹谷,奠定了齐鲁称雄的政治基础;鲁国大学问家子路,战国著名军事理论教育家“鬼谷子”王禅,秦始皇羸政及安期生、徐则、尹喜,初唐的窦建德、罗成,大诗人李白,宋元间的抗金将领滕狄,大明政治军事家刘伯温,清代雍正皇帝等均慕名而来,驻足苍马。抗日战争时期,苍马山是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八路军一一五师、山东军区、滨海军区、大众日报社等党政机关所在地。刘少奇、罗荣桓、徐向前、陈毅、粟裕、陈光、萧华、谷牧、朱瑞、张震等近百位高级将帅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和工作过。革命圣地,卧虎藏龙,英雄往事,旧址犹存。
(一)风景类 9、大宗山 大宗山位于苍山县城东北20公里处。走进大宗山,满目青山连绵回环,齐峰怪石嶙次栉比,松生绝壁遮天蔽日,泉涌峭崖飞瀑悬空;那蜿蜒玉涧鸣奏的流水潺曲,与花香鸟语倾唱的争妍斗丽之歌,相互应和,形成了自然美妙的协奏曲。山中的转经山观日台、九步天梯、红孩儿桥、宋潢书斋、聚仙阁、贤孝寺等名胜景观,不仅奇险峻逸,而且文化历史底蕴丰厚。 闻名遐尔的朗公寺就座落于此山。“朗公寺”,因东晋沙门竺僧朗公寺卓锡主持修禅而得其名,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历经南北朝,兴于隋唐,至元朝中期重建时,其规模扩大。据元碑记载,是时刻寺占地数百亩,殿阁20余处,禅房300余间,僧侣500余人……明清时期,虽寺内香火稍减,但还算旺盛。从历代残留的碑骸石刻,尤其是不同年代的御碑碑文中可以看出,大宗山朗公寺为古琅琊寺之首。而从久远的建寺日期,以及它那恢宏壮观的建筑格局和规模来看,当时可与长清的灵岩寺和杭州灵隐寺想媲美。因此,古往今来,既有帝王将相曾来此“造化”,更有不少文人墨客吟咏题刻,众多方家游人亦是络绎不绝。
(一)风景类 10、茶山 茶山,旧称嵯岈山,又名茶叶山、茶芽山,是养生长寿胜地——蒙山的余脉,处于费县、沂南、兰山三县区交界的地带。海拔 227 米,文泗公路横越山麓。山峰奇秀挺拔,雄踞沂河西岸,素有“临沂镇山”之称。茶山树木繁茂,山花丛生;古松干樟,苍黝隐然。附近有王祥墓地、诸葛亮祖坟和无梁殿等遗迹。解放后,建有园艺场和革命烈士陵园。山东麓有一片白石,皎洁夺目,山西麓有一片青石,凝碧生辉。民间传说山前诸葛村三国时出诸葛亮,孝友村晋朝出王祥,便附会此两石为“文武两块印”。历代风鉴家认为:泰山山脉迤俪东南行,连绵数百里结聚为茶山,灵气所钟,不但出现了诸葛亮、王祥那样的忠臣孝子,而且琅琊临沂王氏家族代产伟人,如东晋开国元勋王导、王敦,书圣王羲之等,莫不是茶山风水所致。
(一)风景类 茶山境内有九山,包括马头山、万松山、红土山、桃花山、皇姑山 、转仙山、磨山、凤凰山、尖山;有八水,它们是由涵养水泉自然生成的八个小型水库,莲花池为八水之冠;有十二条由山涧流水冲刷而成的山谷沟壑。还有著名的九鼎莲花山、桃花园、月亮湾、莲花池、天齐庙、李小寨、皇姑庵等名胜古迹。茶山风景区是一个集名胜古迹游览,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娱乐、度假等综合服务功能于一体的风景旅游区。被当代人誉称临沂市区的“后花园”。
(一)风景类 11、雪山 雪山旅游区位于沂水县城东3公里处,地处城郊,交通便利,主要包括雪山、大山、马山,总面积5000余亩。景区内奇松、密林、红叶、峭壁、怪石、溪流、崖壁浑然一体,又有众多的神话传说。在景区内游玩,可在彩虹谷中雨中漫步,触摸彩虹;迷彩沟中彩弹射出,惊险刺激;庄户园中农家游乐,古朴温馨;秋水居中度假休闲,幽雅舒适;巨石阵中破阵突围,尽显才智;情人谷中谈情说爱,浪漫多情;葵花林中观葵花图阵,奇特巧精,另外还有滑草道、摸鱼池等独具创意的新奇游乐项目。雪山旅游区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厚的文化内涵、优雅舒适的度假生活服务设施、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极大满足了人们娱乐、观光、休闲、度假的需求,是游客理想的旅游度假胜地。
(一)风景类 12、羽山 羽山,位于临沭县城东南31公里的苏鲁交界处。海拔269.5米,东西走向,总面积1.5平方公里,以禹王父子治水的故事而闻名天下。山势挺拔,景色秀丽,有“殛鲧泉”、“禹王庙”、“出云洞”、“凤凰石”等名胜,自古为游览胜地。古诗云:“羽山一点青,海岸杂花碎。日暮千里帆,楚色有微霭”。 相传,夏禹的父亲鲧,因治水不力,被舜帝杀于此山,后在鲧死处涌出一山泉,谓之:“殛鲧泉”。泉水终年不涸。明《隆庆海州志》载:“羽潭在羽山下(左传)鲧化为黄熊人于羽渊即比”。又“羽泉亦谓舜殛鲧处,其水常清,牛羊不饮”。清《嘉庆海州直肃州志》载:“山西南有渊水即羽泉也,俗谓此山为惩父山”。“鲧化为黄熊,以人于羽渊,池上多生细柳,野兽不践”。此山旧称禹山,后因山石多羽毛状,更名羽山。亦说因山上古有一种珍鸟,羽毛甚美,得名羽山。
(一)风景类 13、汤山 汤山位于河东区汤头镇汤头村北,右临汤河,因下有温泉而得名。温泉泉区约10平方公里,民国《临沂县志》载:“温泉,城东北汤山西。水从石罅横出,砌石为池,热如沸汤,一名汤泉。拘挛疥癣之疾,濯之可愈。故有男池、女池、癞汤之别,今癞汤已淹,惟余二泉,西注汤河。”昔时,泉水一年四季不断,上建亭榭,远近赴浴者,络绎于途,尤以清明、端午为盛,故被列为古琅琊八景之一,名“野馆汤泉”。明人舒祥写诗赞道:“汤山山下涌汤泉,溅喷珠玑颗颗圆。半亩聚来清澈底,一泓深入碧涵天。风狂暂失池心月,气势长生水上烟。春水正多还溢出,满沟环佩振潺瑗。”解放后,对温泉进行科学鉴定,系NaCl含S泉,出口水温度70摄氏度,水中含29种矿物质,对皮肤、神经、关节炎等疾病及外伤愈后的康复具有显著疗效,列为全国甲级温泉。
与历史人物相关名山类 (二)与历史人物相关名山类 1、卧龙山 卧龙山位于沂南县城西部,西依汶河,东临沂河,风光旖旎,因三国名相诸葛亮出生于山南的砖埠镇孙家黄疃村而得名。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公元181年4月14日出生在汉末徐州琅琊阳都县(今沂南县)。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被后世尊为“智圣”。其父诸葛圭,曾任太山郡丞。诸葛亮3岁丧母,8岁丧父,由叔父诸葛玄抚养。15岁(一作14岁)时,诸葛玄被袁术任为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他同姐、弟随叔父到豫章。后因叔父去官,便一同投奔荆州牧刘表。建安二年(197年)叔父病逝,他在襄阳城西的隆中隐居,人称卧龙先生。 诸葛亮少怀大志,自比管仲、乐毅,躬耕陇亩,心怀天下。建安十二年(207年),经颖川徐庶推荐,刘备三顾茅庐,登门诚心求教。他与刘备论述天下形势,提出占据荆、益2州,安抚西部诸戎,南抚夷越,内修明政,外结孙权,共御曹操,以统一天下的战略决策,即著名的《隆中对》。从此,他出任军师,以刘备蜀汉政权中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实际决策人物的身份,在汉末三国历史舞台上导演并演出了一幕幕具有传奇色彩的壮剧。
与历史人物相关名山类 卧龙山主要有诸葛亮铜雕座像、武侯双阕、诸葛宗祠、汉街思古、智慧桥、御碑亭、诸葛故里纪念馆、阳都故城等景点。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祖居地,砖埠镇常桑杭村也位于卧龙山南,距诸葛故里仅2公里,现已建成景点颜林。
与历史人物相关名山类 2、曾子山 曾子山位于平邑县城南40公里处魏庄乡境内,因山下的南武城遗址系春秋末期鲁国曾参(曾子)故里而得名。曾参(前505年-前436年),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人,是西周初期曾国太子巫的重孙。曾参父曾点,字皙。他们父子都是孔子的学生,俱列孔门七十二贤。曾参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与历史人物相关名山类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这就是中华二十四孝中“啮指痛心”的故事。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与历史人物相关名山类 曾子山宛如一条伏卧的巨龙,南北连绵5公里形成了近10个山头。山峰峻峭、或刀削斧劈、或擎天立柱、或古石嶙峋,鬼斧神工,栩栩如生,集险、奇、秀、古、幽等诸特色于一身。远眺先声夺人,令人神往;近观余味无穷,流连往返。此外,众多的文物古迹与自然景观相映辉。山脚下的武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文明古老的历代郡、县、邑所在之处,不仅是曾点、曾参的故里,还是澹台灭明和晋初政治家军事家羊祜、东晋书法家羊欣等先圣先贤的故里、出生地。曾子山自然风景区涵盖曾子山、武城古城及曾子墓,总面积418公顷。景区内有大小景点30余处,其中仰卧神佛、印盒峰眺、透明洞、摩崖石刻、王肖武起义军营寨遗迹、孝子送葬、曾子墓为有名的七大景点。
与历史人物相关名山类 3﹑武城,又名南城、南武城。公元前567年,位于现今苍山县境内的曾国被莒国所灭,曾世子巫西逃至鲁国,定居武城,成为武城地方的曾姓始祖。公元前554年,曾氏家族在鲁国的帮助下大规模筑城,西南两面以曾子山为天然屏障,东北则以黄土夯筑,形成一不规则的半圆形城池。公元前428年,鲁费邑季孙氏自立费国,武城为费国所并,战国时被齐国占领,改称南城,成为章国南境的要隘。汉时改置南城县,东汉复置南武县,在《史记》中称南武城。孔子多次至武城讲学,孔子弟子子游曾在此做武宰军,“割鸡焉用牛刀”一语出于此。东汉郑康成客居这里注释《孝经》,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播地之一。
与历史人物相关名山类 4、文峰山 文峰山古称鲁卿山、秀山、神峰山,位于苍山县西北约30公里处,属尼山山系,东北—西南走向,面积4.5平方公里,海拔234米,由石灰岩和变质岩构成。有“鲁南小泰山”之称。山的西面有匡王村,相传为东汉时“凿壁偷光”刻苦自学而成名的匡衡故里。山上有春秋时期鲁大夫季文子墓和祠,故此山又名为鲁卿山。
与历史人物相关名山类 匡衡(生卒年不祥),字稚圭,东海丞(今苍山县)人。西汉大臣,官至丞相。家贫,当过雇工。少年勤学,“凿壁偷光”的故事,成为家贫而苦读的典故。能文学,善说《诗》,终成为经学家。 文峰山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春秋时期鲁国执政大臣季文子、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等均曾在此讲书论道,山上有“季文子庙”、“荀子讲学处”、“荀子晒书台”等遗址。至唐代始,文峰山已成为苏鲁一带极富盛名的佛、道教圣地。山上曾建有“三清宫 ”、“泰山殿”、“子孙堂”、“千佛崖”。
与历史人物相关名山类 文峰山山青水秀、景色优美,山上古木参天、清泉潺潺、怪石嶙峋、盘藤冉枝、峭壁摩崖、曲径通幽。从山的绝顶玉皇阁旧址近观山之东坡,白石皑皑,望之如雪。古琅琊八景之一的“神峰积雪”,即指此而言。文峰山灵气之处当数“龙王楼”中的“龙王泉”和“藤缠柏”旁的“晴开泉”。“龙王泉”泉水甘甜沁心,长年汩汩流淌。“晴开泉”夏秋两季,逢雨而止,天晴泉开,此为文峰山第一奇观。“龙王泉”旁有两株古银杏树,株距六米,东株粗四点六米,西株粗九点六米,高三十余米,树杈交错,互为连理,戏称“情侣树”,虽经千年风霜仍根深叶茂。
与历史人物相关名山类 5、三山 三山位于蒙阴县城西3公里处,是成犄角分布的三个海拔不足200米的小山头,当地俗称三山子。三山相对于蒙阴的云蒙诸峰,不仅要低矮得多,而且风景也要逊色。但三山却因山下的召子官庄村曾出过一位历史名人——刘洪而驰名。
与历史人物相关名山类 刘洪(约130-196年),字元章,东汉泰山郡蒙阴(今山东蒙阴县)人,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刘洪于汉桓帝延熹年间(158-166年),“以校尉应太史徵,拜郎中”。为官数载,清正廉洁,吏民皆畏而敬之。刘洪自幼勤奋好学,具有渊博的知识。由于他是鲁王宗室,所以,年轻时就成为宫廷内臣,这对于施展他的政治抱负和潜心研究天文历算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刘洪的才能,得到朝廷的重视。《后汉书》说,洪善算,当世无偶。因此,在汉灵帝光和年间,由太史蔡邕推荐,被调回京师,专门从事历法研究。在此期间,他除了按照皇帝的旨意参与“考验日月”,审核、课校他人呈报上来的研究成果外,还把多年来研究的成果汇集起来,写成《乾象历》、《七曜术》和《九章算术》等专著。经过精心地研究,他发现当时采用的《四分历》不准确,于是参照历代历法加以演算、改进,创造了我国第一部历法《乾象历》。《乾象历》是考虑了月球运动不均匀的历法,在推算日食、月食时采用了定朔的方法,测得近月点的长度为27.5508日,白道和黄道约成6度的角,从中找出每天实际运动度数和平均运动度数的差,由此可平朔推求定期。《乾象历》对历代历法的修订产生过极大的影响,为后世所沿用。
与历史人物相关名山类 刘洪的另一重要成就是和蔡邕一起补续了《汉书.律历记》,其中许多资料被都被后来的《续汉书.律历记》所采用。珠算,是用算盘进行运算的工具。珠算的发明,使人们的计算能力产生了一次飞跃,“珠算”这个名词,最早见于东汉魏人徐岳所著的《数术记遗》一书。徐岳在书中说:“刘会稽,博学多闻,偏于数学……隶首注术,仍有多种,其一珠算。”徐岳所说的刘会稽就是刘洪。有人说,蒙阴是珠算的故乡,刘洪是珠算之父,被尊为“算圣”。珠算是中国五大发明之一。 为纪念刘洪,当地在三山上建造了一处“刘洪公园”,内有刘洪雕像和刘洪纪念馆,馆内详细介绍了刘洪在天文和数学方面的突出成就。
与历史人物相关名山类 6、凉山 凉山原名梁山,又名齐眉崮,位于费县城北10公里处。为便于与荷泽的梁山相区别,易名凉山。清《费县志》认为梁山与齐眉并称,是因梁鸿曾在此避居。梁鸿是东汉隐士,《后汉书》说他有一次路过京师洛阳,触景生情,创作《五噫歌》,揭露东汉王朝不顾人民死活,大兴土木,修建宫室的做法,东汉章帝听到后大为恼火,急忙下诏缉拿梁鸿,害得梁鸿改姓易名,“与妻子居齐鲁之间”。《后汉书》还说,梁鸿妻孟光每次给梁鸿送饭,都是“举案(放饭的托盘)齐眉”,表示尊敬,所以梁山又叫齐眉崮。 1943年,八路军鲁南军区发起柱子山战斗,全歼伪和平救国军第十军第三师,臭名昭著的汉奸、惯匪刘桂堂(刘黑七)只身逃向此山,被八路军战士何荣贵击毙。
与历史事件相关类 (三)与历史事件相关类 1、马陵山 马陵山位于郯城县城东10公里,南北走向,因状如奔马而得名。据考证,历史上著名的齐魏马陵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公元前 342年,魏国大将庞涓率兵攻打韩国,韩国求助于齐国。齐国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直攻魏国国都大梁。庞涓闻讯回兵,齐军早已绕道东撤。庞涓率兵追赶。孙膑采用减灶诱敌之计,将魏军诱入马陵古道,大破魏军,射杀庞涓。《郯城县志》载有明代李先芳的诗 :“迥合长堤卫水秋,满怀黄叶获飕飕。居人近指马陵道,遗碛遥传瓦屋头。昔日孙庞曾决胜,只今草木尚含愁。不知七国皆迷地, 犹自停车吊古邱。”
与历史事件相关类 马陵山处在郯庐断裂带 ( 为我国东部巨型断裂带,北起沈阳,南到安徽的庐江)中段,地形复杂,故有山体扭曲的地质景观,有错落有致的千层崖、泥裂龟壳崖。马陵山上的古化石极为珍贵而罕见,有中生代柏树化石,大片碎枝叶化石群,有大面积的鸭嘴恐龙化石群,有新生代大象化石、鹿化石、犀牛化石、熊化石等, 故有“天然博物馆”之称。2001年,马陵古战场被中国军事科学院定为中国古代军事科学研究基地。
与历史事件相关类 2、艾山 艾山,又名华艾山、艾华山,以产艾而得名。位于临沂市区西北14.5公里处,海拔254.6米,绵亘十余公里。山坡杂色,岩石裸露,大小不等,肥瘦不一,远望如羊群卧起之状,栩栩如生。传说,东海龙王之女,为夫所虐,在该山牧羊,后柳毅传书,得返龙宫,群羊遂化为石。艾山大小两个山头,东西对峙,势如奔马,古人有“大艾如马小艾驹,两山相遂类联呼”之赞誉。早在2700多年前,鲁侯与齐侯曾在艾山会盟(《春秋.隐公六年》:“公会齐侯盟于艾”)。《沂洲志.艾山怀古诗》写道: 满山松桧侍长空,流水漂花饶涧香; 盟会有基人到少,但闻啼鸟送斜阳。
革命纪念类 1、孟良崮 孟良崮位于蒙阴县城东南10公里处,因传说宋代大将孟良曾于此安营练兵而得名。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就发生在这里。 孟良崮战役,是一九四七年五月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蒙阴东南地区对国民党军队发动的一次山地进攻战役。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英雄气概,经浴血奋战,一举歼灭号称“五大主力之首”的国民党“王牌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击毙敌中将师长张灵甫、少将副师长蔡仁杰,毙伤、俘敌三万二千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一举粉碎了蒋介石对山东根据地重点进攻的战略计划,扭转了华东战局,在解放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由此,“英雄孟良崮”成为沂蒙山的象征而名扬海内外。解放后,地方政府在山下修建了孟良崮烈士陵园和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在崮顶上建造了孟良崮战役纪念碑。纪念馆门厅正面是中共中央三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题词和孟良崮战役大型沙盘。纪念碑碑高30米,由三块如刺刀的灰色花岗岩筑成,象征着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的武装力量体制。底座为边长20米、高1.6米的正三棱体,组成一个枪托,象征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枪托的周围是红色围墙,象征着高山下的花环。纪念碑的上下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象征着军民团结必胜,人民战争必胜。
革命纪念类 近年来,为纪念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对革命做出的贡献,孟良崮下建起了“沂蒙拥军支前园”。“沂蒙拥军支前园”规划面积为 6 平方公里,再现了当年沂蒙人民拥军支前情景,是一处展现集体英雄主义精神的红色纪念地。主要包括以下景点:红嫂纪念馆、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旧址、省战邮纪念馆、鲁中革命烈士陵园等。
革命纪念类 2、大青山 大青山位于费县西北20公里处,主峰海拨 686.2 米,著名的大青山战役就发生在这一带。 1941年11月,日本侵略军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11月29日,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一一五师师部后勤机关及抗大一分校学员被包围在大青山一带的十几个山村里。11月30日拂晓,我方进行突围,并于当日下午2时许,突出重围,进入西面的蒙山腹地。在这次突围战中,我方遭受了重大的损失,省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及夫人、省“姊妹剧团”团长辛锐,德国友人、太平洋学会记者汉斯.希伯等在这场战斗中牺牲,近千名优秀儿女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眠在这片土地上。但这次突围是一次胜利的转移,陷入包围的人员大都是党政军领导人员、后勤人员及抗大学员等非战斗人员,因此这次突围使我方成功地保存了力量,粉碎了敌人妄图摧毁我抗日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的阴谋。突围胜利后,时任山东分局书记的朱瑞说,这是“一场壮烈的拼杀,换取了转危为安的空前胜利”。国务院前副总理谷牧也称这次战斗“北有平型关、南有大青山”。
革命纪念类 3、华埠顶 华埠顶为大青山之一峰,山下的白石屋村,是《沂蒙山小调》诞生纪念地。 1940年,我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军民不仅要反击日军蚕食与扫荡,还要与以国民党临沂专员张里员为首的顽固派进行斗争。顽固派利用当地的反动势力黄沙会,与我抗日军民相对抗,大肆诋毁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阻挠群众参军。我军被迫对其武力解决。为配合军事行动,大青山抗日文工团以文艺宣传为武器,由团员阮若珊、李林分别谱写了《反对黄沙会》词曲,这就是后来的《沂蒙山小调》。这一年8月1日的庆功会上,阮若珊首唱了这首歌,群众听后非常激动,当场就有300多人报名参军。很快,歌声唱遍了鲁中、鲁南、滨海、胶东等抗日根据地,后经不断修改歌词,大约在建国前后形成了现在的《沂蒙山小调》。
革命纪念类 4、北大山 北大山位于沂南县马牧池乡横河村东1公里处。名叫大山,其实主峰海拔仅不足300米。一条窄窄的小河,当地叫做王家河,从山下的横河村中静静地流过,村因此而得名。闻名全国的“红嫂”明德英生前就住在这里。 明德英,1908年出生于横河村以西10余里岸堤村的一个穷人家里,由于是聋哑人,经常遭受打骂、欺凌,从懂事起就开始讨饭为生。她30多岁的时候,讨饭讨到横河村,在乡亲们的撮合下,与40多岁的李开田结了婚。因李开田也是个穷汉子,婚后他们生活无着,热心的乡亲们又撮合着让他们去当守墓人,靠耕种北大山上墓地之间的边角地块聊以为生。抗日战争爆发后,沂蒙山区成了山东抗日的中心区,马牧池一带更有山东的“小延安”之称。当时,山东八路军的首脑机关就设在马牧池,政治部、保卫部就驻在横河村。明德英亲眼看到八路军战士待乡亲们如同父母,亲身感受到了八路军的可亲可爱可敬。
革命纪念类 1941年11月,日寇调集5万余人对沂蒙山区大“扫荡”,妄图一举摧毁我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4日拂晓,日寇集结大量兵力,突然包围了驻扎在马牧池的山纵司令部,山纵一旅的两个团迅速投入战斗,实施突围。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上午,一个身受重伤小战士突出敌人的包围,冲到王家河边,涉水跑向明德英看护的墓地。明德英此时正坐在自家的小草屋前看护刚满周岁的孩子,见状果断地把小战士拉到她的屋里,把小战士摁倒在床上,掀起床上的破被子,把小战士连头带脚全盖了起来。两名日寇在墓地里找不到小战士,就追到明德英的房子前,探头探脑看了一下,打着手势问小战士跑哪去了。明德英沉着肯定地打着手势,说小战士跑向西山了。鬼子被引走了,小战士脱险了!明德英忙回到屋里掀开被子一看,吓了一跳,小战士因没来得及包扎,伤口失血过多已经昏迷,他脸白如纸,嘴唇干裂,气息如丝,奄奄一息。在这危机时刻,已经来不及烧水做饭,明德英当机立断把自己的乳汁挤进小战士嘴里。滴滴甘甜的乳汁渐渐滋润了战士的心田,小战士慢慢苏醒了,明德英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为了保护好小战士,明德英和丈夫把小战士藏到一座空坟里,里面铺上细草,外面用柴草堵住坟洞。明德英进进出出,为他包扎伤口、送饭送水。
革命纪念类 几天后。小战士伤口感染化脓,明德英焦急万分,叫丈夫买来草药熬成药汤,天天为小战士清洗伤口。她还把家中仅存的两只老母鸡杀了,熬成鸡汤一口口地喂给小战士。十几天过去了,在明德英夫妇无微不至的照料下,小战士痊愈了,他恋恋不舍地告别明德英一家,重返抗日前线。 1942年底,日寇又对沂蒙山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拉网合围”大扫荡,沂蒙山的抗战进入到了最艰苦的阶段。当时只有13岁的八路军战士庄新民在战斗中与部队失散,被鬼子抓去,关在马牧池的南庙里,后被李开田谎称自己的儿子救回自己的家。明德英看到丈夫背回个小八路,又欣慰又高兴。她见庄新民的脚已磨破化脓发炎,就用盐水把他的脚洗净,用干净布包好。后来明德英又一次次不顾气味难闻,抱着他的腿用草药烫洗治疗。明德英把家里和邻居家可吃的东西都做给庄新民吃了,自己和家人却都只能吃点糠菜,喝点稀汤。庄新民的身体好转后,他再三要求找部队去。临行前明德英一针一线,把庄新民破了的衣服、烂了的鞋子细细地缝好,亲手给他穿上……
革命纪念类 明德英救护伤员的事迹广泛流传,被誉为沂蒙“红嫂”。她救护八路军战士的情节,后被编入京剧《红云岗》、舞剧《沂蒙颂》。建国后,明德英先后送子、女、侄、孙四人参军。1995年4月21日,明德英在横河村病逝。
革命纪念类 5、阁老崮 阁老崮位于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村北,距孟良崮仅10余公里,为蒙山七十二崮中比较低矮的一个。阁老崮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山下的烟庄村产生过一个英雄群体,这就是“沂蒙六姐妹”: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姬贞兰、公方莲(已病故)。 在1947年的莱芜战役中、淮海战役中,特别是孟良崮战役期间,沂蒙六姐妹不分昼夜,在村干部和民兵都上了前线的情况下,主动挑起村里拥军支前重担,发动全村男女老幼,为部队当向导、送弹药、送粮草、烙煎饼、洗军衣、做军鞋、护理伤病员等。战役期间,六姐妹和她们的乡亲们一天只吃一顿饭,整天忙碌着,操劳着,每天来回20多里山路。据不完全统计,在孟良崮战役期间,她们带领全村为部队烙煎饼15万斤,筹集军马草料3万斤,洗军衣8000多件,做军鞋500多双,捐赠鸡蛋450多个,运柴火1700多斤,停下来还要为战士唱歌,搞宣传,鼓舞士气。沂蒙六姐妹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1947年6月10日,当时的《鲁中大众》发表了题为《妇女支前拥军样样好》的文章,报道了她们的模范事迹,称赞她们崇高的革命献身精神,称她们为“沂蒙六姐妹”。
革命纪念类 建国后,六姐妹把对子弟兵的深情厚意,化做新时期爱党爱军的实际行动,积极投入到新时期双拥共建活动中去。每逢“八一”等节日,姐妹们把精心缝制的鞋垫送到战士们手中,眼中充满了关注的目光。六姐妹先后上北京天安门国旗护卫队、下上海“南京路上好八连”,走出去矢志不渝地拥军,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继续为党、为国家做出了新贡献。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高度评价“沂蒙六姐妹”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的突出贡献,为她们挥笔题词:“沂蒙六姐妹,拥军情永不忘”。
革命纪念类 6、大山 大山位于莒南县坪上镇厉家寨村村西1公里处,是一座海拔仅有370米的丘陵。解放后,山下成立了一个以“大山”命名的人民公社,驻地就在厉家寨村。也就在这个时期,厉家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因毛泽东同志“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的光辉批示,在一夜之间家喻户晓,成为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解放前,厉家寨人民长期生活在贫瘠多灾的山沟里。这里秃山秃岭,沟壑纵横,严重的水土流失把土地破坏得千疮百孔,支离破碎。当地6500亩可耕地中,较平展的地只有1100亩,其余都是“瓢一块、碗一块”的石砾特多的小块地和倾斜不平的梯田,往往十几块地才能凑成1亩。每年都有庄稼被山洪冲毁;由于土层薄,几天不下雨就会出现严重旱灾。1942年解放后,厉家寨农民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克服一切困难,增加生产。
革命纪念类 自1953年冬建立起农业合作社后,全乡农民依靠集体的力量与穷山恶水展开了大规模的斗争。1955年冬,13个初级社合并成大山农业社(高级社)后,斗争力量更加雄厚。这年冬,农民们在“劈岭填沟”、“让河水改道,让土地翻身”的行动中,仅用5个多月的时间,就夷平了11个岭头,填平了21个大坑、300多道水沟,并使5条小河改了河道,从而把1000多块零碎土地整理成118块大片耕地,扩大耕地面积192亩,使山坡和沟壑变成了良田。为了抗御水旱灾害,保护农田和家园,大山农业社进行了闸山沟、修水库、整梯田、封山造林等项水土保持工作,并在实践中创造了一套完整的防洪、蓄水、保土的办法,使3600亩旱田变成了水浇田,使几乎全部农田免除了山洪的毁坏。由于改造了自然条件,加之在生产方面推行了各种增产措施,大山农业社的生产欣欣向荣地向前发展。1955年是丰收年,平均亩产粮食549斤。高级合作化的1956年,在出现往年少见的大水灾和风灾的情况下,平均亩产仍达到552.8斤,约85%的社员增加了收入。
革命纪念类 1957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以《大山农业社作出农业生产建设的好榜样》为题,报道了大山社的事迹,并加了编者按,建议各级领导机关认真总结这方面的典型经验。10月19日,毛泽东主席看过《山东省莒南县厉家寨大山农业社千方百计争取丰收再丰收》的报告后作了批示:“此件值得一阅。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同年,在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会议上,国务院授予大山农业社“英雄战胜了穷山恶水”的特等锦旗。从此,名不见经传的厉家寨一举名扬天下。成千上万的干部群众不远千里来这里参观学习,其中包括大寨的陈永贵和郭凤莲。
革命纪念类 为了铭记厉家寨这段光辉历史,当地政府于60年代建立了厉家寨展览馆,并先后于1977年、1993年、2002年进行了3次修建。但由于条件所限,展出内容不够丰富。从2004年开始,坪上镇党委、政府根据临沂市市委书记李群同志提出的“把厉家寨展览馆建成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要求,多方征集图片、实物等资料,新建成一个展厅面积760平方米的展览馆。展区分艰苦创业、光辉批示、继往开来三个部分,共展出珍贵历史图片600多幅、实物80多件,全面再现了厉家寨人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
文物古迹类 (五)文物古迹类 金雀山、银雀山 位于临沂市区的沂河西岸,为两处相连接的山岗。东为金雀山,西为银雀山,海拔88米。两山东西对峙,山势平坦。山体均呈赤色,旧时总称赤石山。相传两岗春夏时遍开状如云雀的木本花,东岗花色金黄,西岗花色银白,因两岗环拱旧城,便又称为金雀环、银雀环。
文物古迹类 金雀山、银雀山驰名缘于在两山上发现了规模较大的墓群。墓群为以汉墓为主,兼有战国至唐、宋、明、清历代墓葬的古墓群。墓群于1964年发现。1972年4月,在银雀山上清理挖掘2座西汉前期古墓,定为银雀山1号、2号墓。墓址皆开凿在岩石上,为长方形竖穴,均为本椁一棺。椁内有隔板,一侧放棺,一侧为边箱。边箱内放置随葬器物共95件。1号墓出土简4942枚,大多数是《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等兵书,还有《管子》、《晏子》、《墨子》等先秦古籍,以及《相狗经》、《曹氏阴阳》、《风角占》、《灾异占》等残简。《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的同时发现,释解了千百年来关于两书有无和真伪的悬而未决的疑问,使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研究前进了一大步。2号墓出土竹简32枚,书有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历谱,是迄今国内出土的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历谱,它可以订正千年沿袭之误,对研究古代历法具有重大价值。
文物古迹类 此次考古发现被列为“新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1976年5月,在金雀山又发掘西汉墓1座,定为金雀山9号墓。墓亦为长方形井穴,本椁一棺,棺内有骨架一具,棺盖及四周裹以麻布,两端各绕三匝麻绳,有一帛画平展于麻布之上。帛画长200厘米,宽42厘米。以红色细线勾勒,平涂色彩,有红、蓝、白、黑等。画面内容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主要描绘墓主人的生活情景。画中画云空和日月之下,帷幕中墓主人及亲属、宾客、仆人等起局面、乐舞、迎送宾客、纺织等情景。这是继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画之后在长江以北地区首次发现的帛画。它不仅是珍贵的艺术珍品,而且对研究古代的丧葬制度、神话传说和宗教的思想也具有重要意义。
文物古迹类 1977年12月,该墓群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银雀山建成中国第一座遗址性汉墓竹简专题博物馆。该馆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为仿古式建筑风格,共有三个展厅:银雀山汉墓厅、竹简陈列厅、文物陈列厅。现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均接待中外游客30000余人次。
水 1、沂河 沂河,也叫沂水,发源于沂山西麓,流经沂水、沂南、河东、兰山、罗庄、苍山、郯城等七县区,穿越田庄和跋山两大水库,最后经苏北平原流入黄海,全长 574 公里,流域面积 17325平方公里,是山东省第二大河。她,绕峰环崮,游村串田,纳山崮惠风,汲涧溪膏泽,飘展于锦峰秀岭之间,那秀姿倩影,媚若江南多情少女,曳一条洁白的玉带,在蒙山沂水间热情奔放地舞蹈,动静之间,让你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山的呼吸,水的微笑。
(一)风景类 临沂古城,依沂河而建,并得其名。城偎着水,水绕着城;水中有城,城中有水。千百年来,沂河,那湛蓝的充满灵性的碧波, 像一条璀璨的翡翠项链,镶嵌在钟灵毓秀的临沂市区,两岸青葱妩媚,城水相映,人水相亲。“沂”“姨”谐音, 河与城母子血肉相连,沂河是临沂的母亲河。 沂河流至市郊有一胜景——“沂水拖蓝”。由于沂河源短流急,山洪到来,峰高量大,拖泥带沙,滚滚而下,至郊区东北与祊河汇流,雨水乍合,泾渭分明,一时不易混淆。伴随着浊水的这股清流,象一条蓝色的彩练,拖曳在沂水之中,缓缓而流,经久不混,故称“拖蓝”。由于这种景致时有时无,时东时西,不时奏出醉人的乐章,也给人以一种神秘之感,因此“沂水拖蓝”被列为古琅琊八景之一。
(一)风景类 沂河是沂蒙文化的发祥地。中华二十四孝,沂河流域有其七,啮指痛心、鹿乳奉亲、戏彩娱亲、卧冰求鲤、芦衣顺母等经典历史故事至今传为佳话。沂河两岸也出现了大批历史文化名人,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忠相颜真卿、算圣刘洪、儒家大师荀子、宗圣曾参、凿壁偷光的匡衡等就出生在这里。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许多都曾经到过沂河。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曾点,曾把“浴乎沂,风乎舞雩”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孔子听了,“喟然长叹曰:吾与点也!”
(一)风景类 2、沭河 沭河,源于沂水县西北部沂山南麓穆陵关,与沂河并行南流,经沂水、莒县、河东、莒南、临沭、郯城、新沂、宿迁,至骆马湖折向东流入海,自古就有“头枕穆陵关,脚踩宿迁县”之说,全长约500公里。历史上,沭河是一条多灾河道。其上游大部为丘陵山区,支流众多,源短流急,加之流域内降水集中,致使来水快,洪峰高,流量大,陡涨暴落。每遇山洪暴发,下流河道紊乱,渲泄不及,往往溃决成灾。据史料记载,明清年间,黄河夺淮,沭河下游河床渐淤渐高,以致在临沭、郯城及苏北屡屡决口,泛滥成灾。自1730(清雍正八年)至1949年的219年间,沭河发生水灾110次,平均二年一遇,其中大灾达20余次。
(一)风景类 据民间传说,尧舜时代,沭河洪水滔天,无所止极。鲧受命治水,因“治水无状”,被舜帝殛死于羽山之上,化为一眼山泉——殛鲧泉。鲧的独生子大禹,继承父亲的遗志,汲取父亲的经验教训,改堵拦为疏导,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服了洪水。千百年来,鲧禹治水的神话在民间代代相传,但它始终也没有给沭河两岸的人民带来丝毫利益。解放后,党和政府组织开挖了分沂入沭水道,完成了沭河拦河大坝、穿沭涵洞、人民胜利堰、沂沭河洪水东调工程、新沭河泄洪闸等大型建筑工程,使汹涌澎湃的沂沭河洪水,沿着新开挖的分沂入沭水道和新沭河东流入海,减轻了鲁南苏北1000多万亩粮田的洪涝灾害。
(一)风景类 临沭境内沭河以其景观特色,共分三段,上游以古明清时几百万株古栗树形成著名的“沭河栗海”,四时风光,独具特色;中游,得力于“导沂入沭”工程,几十里浩瀚水面,美丽的水利枢纽工程,被鲁南苏北誉为“沭河都江堰”;下游,即沭河古道,因沭水东调而成故道水面,两岸生态原始,河中芦苇丛生,环境恬静而幽美,天蓝水秀,素有“中国北方漓江”之誉。
(一)风景类 3、祊河 祊河,系沂河西侧的一级支流,全长137公里左右,流域总面积3980平方公里。祊河有两个源头,一是源于平邑县仲村镇太平顶的浚河;二是源于平邑县白彦镇的温凉河;两河在费县南东洲汇流后始称祊河。由费县入兰山境后在市区东北角注入沂河。祊河在历史上水患较多,建国后,上游封山造林,建库塘,下游培堤,基本控制住了水患。祊河汇流处,是闵损的故乡。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中华二十四孝中的“芦衣顺母”的故事讲的就是他。
(一)风景类 4、东汶河 又名汶河,因便于与泰安市汶河区别而更为现名。发源于蒙阴县境西部,在沂南县入沂河,系沂河右岸一大支流。该河历史上叫汶水、桑泉水。《辞海》称:“桑泉水上源之一崮水,俗名汶水,宋元以来遂通称桑泉水,全流为汶水,今名东汶河,源出山东蒙阴西,东南流经县南,至沂南县入沂河。”东汶河上源与梓河的交汇处,为排名全省第二的岸堤水库,其坝址座落在蒙阴县境内。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693.3平方公里,总库容7.49亿平方公里,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城市供水、养殖、旅游等综合开发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水库四周群山环绕,绿树成荫,水面一望无际,碧波荡漾,水面常年保持在6万亩左右,最多时可达8-10万亩。近几年来,随着旅游事业的开发,现与水库西南处15km的蒙山国家森林公园,东南处10km著名孟良崮战役旧址,共同形成了蒙阴县境内一红(孟良崮战役旧址)、一绿(蒙山国家森林公园)、一蓝(岸堤水库,又称云蒙湖)的特色旅游格局,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一)风景类 现水库已开发水上游艇、餐厅、冲浪、垂钓等旅游项目,建成可容纳200多人同时用餐、居住的中档宾馆,是休闲、度假、垂钓的理想地方。 东汶河下游与沂河交汇处,是智圣诸葛亮的故里——沂南县砖埠镇孙家黄疃村。距该村3公里处,则是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祖居地——砖埠镇常桑杭村。现已建成诸葛故里纪念馆、颜林等景点。一河出二圣,可见该河叉处确是藏龙卧虎的风水宝地。
(一)风景类 5、温河 温河,又称温凉河,为祊河在费县境内最大支流,属沂河水系二级支流,源于平邑县南部太皇崮西北大刘家沟北山,旧时曾被认为是祊河源头。据《沂州志》、《沂府志》载,“祊水,出费县大筐崮。”《费县志》载“大筐崮南北有泉,为祊水源 ,其实非也。”西北—东南流向自平邑县魏庄镇东南行10里入费县境,又行经关司、梁邱折东北行入许家崖水库,再行至费城镇东北,在万松山北与浚河相汇入祊河,成千顷碧波。
(一)风景类 温河总长61.3公里,斜贯于费县西南部,集尼山山脉之水,有“蒙山九回头,费县水倒流”之说,源头高程160米,河口高程98.9米,落差61.1米,平均比降1‰,总流域面积752.65平方公里。流域内有大、中型水库各一座,总库容 29556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598.5平主公里(含重复面积);中型水库7座,总库容 1387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33、79平方公里,有效浇地1.65万亩;小型水库26座,控制流域面积32.68平方公里,总库容 438.48万立方米,有效浇地3.4万亩,系常流河。
(一)风景类 6、白马河 位于郯城县中部,为郯城县最大内河。发源于县境之北分沂入沭水道南岸马陵山区,主流在沙墩镇前宅一带,自东北向西南纵贯县境,经江苏省邳州市于杨庄附近入沂河。总流域面积552平方公里,全长50.8公里,系季节性河流。县境内主要支流有老白马河、小白马河、陈十排水沟、围带河、幸福河、颜庄排水沟。流经沙墩、庙山、泉源 、归义、十里、郯城、马头、高册、港上、花园等乡镇。上游为丘陵地段,坡陡流急,中、下游为平原地段,地势平缓低洼,每逢暴雨,山洪暴发,易于溃决,是历史上洪涝灾害多发地区。其上游的马陵山,是著名的齐魏马陵之战发生地。
(一)风景类 7、汤河 汤河,发源于沂南县杨坡镇南左泉北,一名温水河,流向自北而南,经杨家坡、石泉、东安乐,于大墩庄村南入河东区境,经河东区汤头镇汤山西与温泉汇流,水温增高而得名,于汤河镇禹屋村东入沭河。河道全长58.1公里,流域面积486平方公里。汤河系季节性河,河口宽40米,平均比降1.25‰,主要支流有双泉河、坊南河。
(一)风景类 汤头温泉是汤河一重要水源。温泉泉区约10平方公里,民国《临沂县志》载:“温泉,城东北汤山西。水从石罅横出,砌石为池,热如沸汤,一名汤泉。拘挛疥癣之疾,濯之可愈。故有男池、女池、癞汤之别,今癞汤已淹,惟余二泉,西注汤河。”昔时,泉水一年四季不断,上建亭榭,远近赴浴者,络绎于途,尤以清明、端午为盛,故被列为古琅琊八景之一,名“野馆汤泉”。明人舒祥写诗赞道:“汤山山下涌汤泉,溅喷珠玑颗颗圆。半亩聚来清澈底,一泓深入碧涵天。风狂暂失池心月,气势长生水上烟。春水正多还溢出,满沟环佩振潺瑗。”
(一)风景类 8、柳青河 柳青河,因两岸多柳而得名。有两个源头,东源头出茶山云北湖流向西南;西源出费县汪沟,向东至谭家庄入兰山区境,又东南会半程、枣沟头各湖之水与东支交汇,向东南至岔河村入沂河,全长34公里,流域面积240平方公里,最大流量531立方米/秒。柳青河系沿途各沟、湖汇流而成,中上游没有堤坝,至下游略具河形,每遇大雨,必致泛滥。柳青河下游与祊河交汇,一同汇入沂河。三河交叉地带,林木茂密,千鸟争栖;百花盛开,风景别致,已建成临沂动植物园,新行政区也已开工建设,临沂市委、市政府即将落户柳青河西畔。
(一)风景类 9、武河 武河,属中运河水系。上游为涑河,古称五丈河。发源于费县芍药山乡鱼鳞山北麓,在进入兰山区大岭镇后,于郭庄村分南北两支。北涑河于临沂城东北入沂河,南涑河经罗庄区入郯城境武河。明清时期为引沂济运,曾在郯城李庄镇西沂河开江风口分沂河之水经武河南入中运河,因不能有效控制分洪量,致使数百年间临郯邳广大地区屡遭洪涝灾害。1955年,山东省沂沭汶泗治淮指挥部于江风口建分洪闸,苏鲁两省于武河下游修建行洪道,免除了沂河分洪武河漫流的灾害。武河在郯城县境河段长25公里,河床平均宽100米,流域面积147.84平方公里,系季节性河流。
(一)风景类 10、东伽河 东伽河是苍山县境内的一条内河,全长5180米,是贯穿苍山县城中心的一条中轴线,西面是县城旧城,东面是新城。东伽河与塔山公园相连,是苍山县城休闲、游乐的重要场所。 1999年东伽河进行了一次全面建设,总投资2100万元,沿河道铺设了石台阶,进行了绿化,并架设了两座大桥,安装了路灯,购置了游乐设施。 由于东伽河上游有3座水库,所以东伽河还是县城抗洪、防洪的主渠道。由于进行了防护,目前河水清澈无污染。
与历史人物相关类 (二)与历史人物相关类 1、孝河 孝河,也叫孝感河,习称王祥河。据县志记载:“孝感河,源出城北桃花岭。东南经孝友村,村为王祥故里,河所由名也”。 王祥(184-268年),字休征,琅琊临沂人,魏、西晋大臣,系西汉谏议大夫王吉六世孙。王祥的同父异母兄弟王览,以友于兄弟闻名;王祥的曾孙系“书圣”王羲之。王祥以孝著名,列《二十四孝》之一。据《沂州志》记载:晋王祥,事继母,母疾思鱼,冬天弗得,祥卧冰河上,冰开,鲤鱼跃出,孝所感也。卧冰之处,留下“宛若人形”的水面永不结冰。岸上原立有石碑,上题“晋王祥卧冰处”,今已不存。“孝河凝冰”为琅琊八景之一,前人题咏甚多,明代诗人舒祥的七律一首如下:
与历史人物相关类 镇日东风鼓翠澜,长河吹遍水如乾。 银屏皎洁连川合,碎玉棱层映月寒。 堤畔鹭联飞始见,波心鱼隐钓鱼难。 王祥已去今多载,留得冰模与后看。 孝河盛产莲藕,据说,此河产的藕比其他地方的藕多一孔。
与历史人物相关类 2、蒙河 源出蒙山之阴而得名,源地即今蒙阴县界牌乡内蒙山山脉的中山南麓沂汶庄。《山东通志》载:“蒙山水,在(沂水)县西南,自蒙阴入县境,东南流,经界牌庄、赵庄桥、丁旺庄至垛庄驿,又东经师古庄抵埠口墩,又东经双堠集至侍朗宅入兰山县界”。蒙河今自双堠乡东师古村西由蒙阴县入沂南境,东南流,蜿蜒曲折,经双堠、青驼,穿济新公路经高里、砖埠乡洙阳村南入沂河,河道全长62.3公里,流域面积632.31平方公里,河口宽200-400米。蒙河支流有:响河、梭庄河、磨石河、石门河。蒙河汇入沂河的河口,是忠相颜真卿的祖居地沂南县砖埠镇常桑杭村,现已建成景点颜林。北距东汶河汇入沂河的河口仅3公里,距诸葛亮故里仅2公里。
与历史人物相关类 颜真卿的书法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初学褚遂良,后又两度弃官去洛阳从张旭学书,又受姻戚陈郡殷氏影响。他善于吸取各家之长,一变古法,自成一格,其楷书端庄敦厚,气势雄浑;行书遒劲郁勃,圆熟而不媚俗,世称“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对后来影响很大,受到历代书家称道。宋欧阳修在《六一题跋》中云:“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宋朱长文在《续书断》中赞颜真卿书“点如坠石,划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传世碑贴有《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颜勤礼碑》、《祭侄季明文稿》、《与郭仆射论座次书稿》等。书论有《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颜鲁公文集》。
与历史人物相关类 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临沂市)人,唐大臣,书法家,唐玄宗开元中举进士,先后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东都畿采访判官等职。因不畏权贵,为奸相杨国忠所恶,调任平原(今属山东)太守。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叛乱,河北诸郡连被叛军攻陷。颜真卿一面招募兵士万余人坚持抗敌;一面派其外甥卢逖到常山郡,约其堂兄、代理常山太守颜杲卿共同起兵讨伐叛军。河北17郡县云起响应,共推颜真卿为盟主,合兵20万,声威大振。安禄山唯恐后路截断,不敢急进潼关,遂退兵洛阳。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正月,史思明攻常山郡,颜杲卿率军民奋勇抵抗,苦战6天,城破被执,押送洛阳后被安禄山杀害。杲卿遇难不久,颜真卿率军向西南进攻,攻克魏郡,但由于潼关、长安相继陷落,孤军难守,只好撤出平原,南渡黄河,赴风翔朝见唐肃宗,被封为刑部尚书,后兼任御史大夫。安史之乱平定后,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正月,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唐,奸相卢杞欲乘机借李希烈之手杀害他,便使颜真卿前往劝谕,为李希烈所羁留,是年八月被缢杀于蔡州。
与历史人物相关类 3、浚河 《汉书.地理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均称为治水。《费县志》载:“治水,今名浚水。”浚河发源于平邑县武台镇境内蒙山太平顶脚下,自西北——东南方向流入费县,全长120余公里。清末著名抗日将领左宝贵就出生于浚河下游的平邑县地方镇。其支流甚多,有大小24条,主要有西河、尚河、丰阳河、洪河、淯河、金线河、银线河、兴水河、小淮河、蓝水、大峪河等。浚河为常年性河流,在万松山北与温河相汇入祊河,成千顷碧波
与历史人物相关类 左宝贵(1837-1894),字冠廷,回族,原费县地方村(今属平邑)人,清著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左氏一族,世居齐河,清乾隆年间迁入费县地方镇,靠租种土地和做小买卖维持生计。左宝贵兄弟3人,父母早亡,他带领两个弟弟流浪江南,靠摆地摊补鞋度日。1856年,左宝贵携带两个弟弟应募从军,编入江南军营,开始了戎马生涯。他随清兵转战大江南北,在战斗中屡立战功,受到重用,累升千总,都司、游击、参将、总兵、记名提督,成为清廷高级军官,乡人称他“左军门”。左宝贵当官后在费县城东北买地建宅一处,即“左家王庄”。又在城里建城宅一处(死后更建为宫保第)。
与历史人物相关类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调集左宝贵等五路大军增援朝鲜,反击日本侵略军。统帅叶志超贪生怕死,不听左宝贵等人劝告,致使清兵坐失良机,平壤城陷入日军重重包围。9月12日,叶志超召集众将,提出弃城逃跑的主张,左宝贵拍案而起,愤怒地说:“谁怕死自己走,我誓与平壤城共存亡!”并当众把企图逃跑的士兵斩首示众。在他率兵多次打退日寇后,守军弹药不足,向统帅叶志超求援,竟遭到拒绝。危急之际,左宝贵两眼闪着怒火,穿上清廷赏赐的黄马褂,头戴双眼花翎,站立玄武门城头,激励官兵奋勇杀敌。垛口炮手牺牲,左宝贵赶上前,亲燃大炮,连向敌人射榴弹30发。亲兵见主帅临危不惧,均奋力抗敌,舍生忘死。忽然一块弹片穿入左宝贵右肋,立时鲜血染红战袍。他依然屹立城头督战,继又胸中一弹,喉中一弹,终于伤重倒地,壮烈殉国。左宝贵牺牲后,清廷对左氏一族大加封赐,左宝贵“从优加赠太子太保”,其长子左国楫荫袭骑都尉;次子左国栋荫袭云骑尉,封左宝贵曾祖父天增、祖父凤友、父士荣为“振威将军”。赐封左宝贵叔父左士宏为“建威将军”。在其故里平邑县地方镇地方村西老林地修建左宝贵衣冠冢一座,在费县城里左家公馆建“宫保第”一处。
与历史人物相关类 4、涑河 涑河发源于费县芍药山乡鱼鳞山北麓,全长41.2公里,流域面积249.18平方公里,最大流量416立方米/秒。涑河由费县经朱保乡葛疃村南流入兰山区境后,在大岭镇南郭庄分成两支,南支称南涑河,北支称北涑河,明初统称涑河,清嘉庆之后北涑河始有新涑河之称。南涑河由大岭镇南郭庄向南,经马厂湖镇出兰山区境,经罗庄区至郯城县境注入武河,故有“上涑下武”之称。北涑河自南郭庄向东至市区东北角泻入沂河。南郭庄至沂河段为明代嘉靖年间开凿的人工河,在城西门外开凿分支向东南流入青龙河(习称护城河),于大埠东村北注入沂河。
与历史人物相关类 北涑河在市区有一个重要源头,这就是洗砚池。洗砚池位于王羲之故居内,相传是王羲之练字时洗砚用的。池边立数峰太湖石,列植的是柳树。傍池筑亭造桥,晋墨斋、砚碑亭与波光相映。粼粼的水波在冬日的阳光下闪亮,宛如溯至中国书法史的上游,体味两晋书家浪漫的性灵和超卓的才情。2003年4月,王羲之故居内发现了两处晋墓,其中一号墓为双室墓葬,是山东已发掘汉晋大型砖室墓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也是山东已发掘大中型砖室墓葬中唯一一座未被盗掘的墓葬,出土了丰富精美的随葬品。
与历史人物相关类 二号墓葬为单砖室墓,虽经两次盗掘,但墓室结构保存完整,残存各类文物20余件。两座墓葬出土的随葬器类繁多,器形精美,不仅在山东晋代考古是首例,也为西晋晚期提供了一批标型器,同时为晋墓的形制、葬俗、分类与分期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洗砚池晋墓由于考古发掘规范、考古意义重大、科研成果突出,入选2003年中国“十大发现”之列。
与历史人物相关类 5、石桥河 石桥河是祊河中游一重要支流。其源头是费县方城镇古城水库,在该县新桥乡富平庄村附近接纳另一支流方城河,于颜耿村西注入祊河,全成19公里。石桥河中游的汪沟镇闵家寨村,是闵损的故里,也是中华二十四孝中“芦衣顺母”故事的发生地。
与历史人物相关类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与历史人物相关类 闵子骞孝行誉满天下,《鞭打芦花》戏剧遍传海内。唐开元年间封闵子骞为“费侯”,宋朝赠“琅琊公”,后又改称“费公”。后来闵子骞从学孔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成为七十二贤人之一。闵子骞名声渐高,季桓子想聘请他当费邑宰,管理费地。开始时闵子骞不同意,对来人说:“好好给我辞去这个职务,如果再来,我就离开此地到汶上去(暗指离鲁奔齐)。”可是后来经孔子劝说,还是任了费宰,并把家迁到东蒙之阳,村名闵子庄(即现在闵家寨)。他治费很有成绩,但看不惯季氏行为,最后毅然辞职,又随孔子去列国游学,病卒于长清县内。闵子骞葬于何地尚无确址。但他儿子闵沃盈葬在闵家寨却是人所共知。因此,闵家寨闵子祠成为海内闵氏续谱处和祭祀处,面积原有20余亩,曾11次重修,有碑碣百余。正阳门三间,上悬乾隆皇帝手书“笃圣祠”三个金光大字,今尚有遗址。
与历史人物相关类 6、墨河 墨河发源于郯城县马陵山区,经郯城县城、高峰头镇、归昌乡、杨集镇进入江苏省,于江苏省新沂市汇入沂河,全长90公里。墨河源头地区的马陵山区,是历史上著名的齐魏马陵之战的发生地,也是中华二十四孝中“鹿乳奉亲”故事的发生地。其上游的郯城镇杨楼村西部,则是古郯国故城。 郯子(生卒年不详),已姓,子爵,春秋时郯国国君。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少昊(姓已,名挚,字青阳,建都穷桑,故号为穷桑氏,也称金天氏)后裔中的炎族首领就封于炎地,称炎国。属人方。炎,古音亦读谈(Tan),春秋前后,国名多加“邑”字,从而炎国演化为郯国。郯子很有学问,孔子曾亲自向他求教。郯子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与历史人物相关类 墨河河畔还有孝妇冢、于公墓、郯子庙、倾盖亭等古迹;中游的华夏银杏第一树名扬海外。据专家考证,这株被冠为“银杏王”的古老银杏树为郯子所植,距今已有3000年历史,是中国第一银杏雄树。此树高41.9米,胸围8米,直径2.6米,树冠根系面积五六亩。老树王虽历经沧桑,依然枝繁叶茂,生机昂然。每年谷雨时节,这棵树可为方圆30公里范围内的银杏雌树授粉。树底部经嫁接后已结果,年产银杏果300公斤。更为神奇的是,每年深秋季节,当多数银杏树树叶落尽之时,这棵银杏树满身金黄的树叶会在一个小时内全部落尽,堪称奇观。因历史久远,传说甚广,当地百姓尊称其为“老神树”。
与历史人物相关类 7、东儒来河 东儒来河是东汶河上游的一重要支流。发源于蒙阴县联城乡魏石山,向北流至蒙阴镇东儒来村东北汇入东汶河,全长20余公里。东儒来河畔,是秦朝名将蒙恬的故里。 蒙恬 (?-前210),世代为秦重臣。初任狱官,后为将。秦统一六国后,率兵北击匈奴,并筑长城,修直道。传其曾以兔毛改良过毛笔。
与历史人物相关类 8、陷泥河 陷泥河,发源于兰山区大岭镇的南沙埠庄村西北,全长31公里,流域面积180.6平方公里,由兰山区金雀山办事处流入罗庄区,流经盛庄、西高都、册山三个镇,后汇入武河。陷泥河得名于唐初。相传隋朝末年,大将罗成曾率领农民起义军在陷泥河南岸屯兵,兵营所在地后发展为村庄,即罗庄。罗成在与隋朝大军决战中,骑白马过陷泥河时,被隋朝军队乱箭射死。陷泥河南岸至今保存有完好的罗成墓。
与历史人物相关类 临沂十大历史名人 智圣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琅琊阳都(今沂南县砖埠镇,故里在沂河、汶河交汇处)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其父诸葛圭,曾任太山郡丞。诸葛亮3岁丧母,8岁丧父,由叔父诸葛玄抚养。15岁(一作14岁)时,诸葛玄被袁术任为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他同姐、弟随叔父到豫章。后因叔父去官,便一同投奔荆州牧刘表。建安二年(197年)叔父病逝,他在襄阳城西的隆中隐居,人称卧龙先生。诸葛亮少怀大志,自比管仲、乐毅,躬耕陇亩,心怀天下。他对历史、兵法、天文、地理,无不研讨诵习,深得三昧;对汉末割据纷争,群雄并峙的局势,高瞻远瞩,建安十二年(207年),经颖川徐庶推荐,刘备三顾茅庐,登门诚心求教。他与刘备论述天下形势。提出占据荆、益2州,安抚西部诸戎,南部夷越,内修明政,外结孙权,共御曹操,以统一天下的战略决策,即著名的《隆中对》。《隆中对》显示了诸葛亮非凡的政治军事才能,使刘备发出“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的感慨。从此,他出任军师,以刘备蜀汉政权中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实际决策人物的身份,在汉末三国历史舞台上导演并演出了一幕幕具有传奇色彩的壮剧。
与历史人物相关类 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公元303—公元361年),字逸少,东晋官吏,著名书法家,因作过右军将军,故世称王右军。西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生于琅琊临沂,在此度过他的幼年时期,并有“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典故。“王右军故宅,治城西南隅普照寺”(《临沂县志·古迹》)。建兴元年(公元313年)王羲之5岁时,“临沂诸王”举族南迁建康(今江苏南京市),旧居舍为佛寺。后魏时,名律寺,唐玄宗开元八年(公元720年),赐名开元寺。北宋改称天宁万寿禅寺。伪齐刘豫时,改名为普照寺。寺内有金代妙济禅师觉海集柳公权之字而成的《沂州普照禅寺兴造记碑》,称名“集柳碑”。《集柳碑》记载了王羲之故居“东有晒书台,南有泽笔池,一日洗砚池,皆其遗迹”等情况。 明正德年间,被封于沂州的泾王朱祜舜又对此寺进行大规模修缮,并铸大批铜佛像及一口大铁钟。此后为纪念王羲之,后人又在普照寺和洗砚池之间增建右军祠。祠堂内立右军坐像,两边各一童子,左抱文房四宝,右抱白鹅;祠院内立一龙凤碑。
与历史人物相关类 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将原在城南关的忠孝祠移此,建于普照寺的西南。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知州李希贤在右军祠内设立琅琊书院。同治年间,在忠孝祠西又修建了万善庵。昔时,夕阳西下时,苍松古桧,暮蔼朦胧,古城沐于一片灰暗之中,唯普照寺内高耸的大雄宝殿的西山壁上,被夕辉所映射,红光熠辉,光彩夺目,堪称奇观,被誉为“普照夕阳”,列入琅琊八景。千百年来,竭拜书圣故里的游人墨客,吟诗作赋,大加赞赏。明代诗人舒祥,七律《普照夕阳》赞曰:碧玉楼头日未沉,几家残照半城阴。斜分宝刹千层影,光灿瑶龛百丈金。 归雁携云投百浦,啼猿迎月上东林。柴门欲掩诗僧定,坐上闲庭抱膝吟。
与历史人物相关类 忠相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临沂市)人,唐大臣,书法家,唐玄宗开元中举进士,先后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东都畿采访判官等职。因不畏权贵,为奸相杨国忠所恶,调任平原(今属山东)太守。天宝年间,平卢、范阳、河东3镇节度使安禄山暗地招兵买马,阴谋叛乱,颜真卿对此有所觉察,积极进行防御准备,调集兵丁,制械存粮。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叛乱,河北诸郡连被叛军攻陷,唯独平原城防完备,未被攻破。颜真卿一面招募兵士万余人坚持抗敌;一面同派其外甥卢逖到常山郡,约其堂兄、代理常山太守颜杲卿共同起兵讨伐叛军。河北17郡县云起响应,共推颜真卿为盟主,合兵20万,声威大振,安禄山唯恐后路截断,不敢急进潼关,遂退兵洛阳。
与历史人物相关类 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正月,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唐,奸相卢杞欲乘机借李希烈之手杀害他,便使颜真卿前往劝谕,为李希烈所羁留,是年八月被缢杀于蔡州。 颜真卿的书法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初学褚遂良,后又两度弃官去洛阳从张旭学书,又受姻戚陈郡殷氏影响,他善于吸取各家之长,一变古法,自成一格,其楷书端庄敦厚,气势雄浑;行书遒劲郁勃,圆熟而不媚俗,世称“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 对后来影响很大,受到历代书家称道。唐吕总在《续书评》中称颜真卿书“锋绝剑摧,惊飞逸势。”宋欧阳修在《六一题跋》中云:“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在《集古录》中又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划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宋朱长文在《续书断》中赞颜真卿书“点如坠石,划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明王世贞《兖州山人藁》评颜鲁公书“风棱秀书,精采注射,劲节直气,隐隐笔划间”。传世碑贴有《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颜勤礼碑》、《祭侄季明文稿》、《与郭仆射论座次书稿》等。书论有《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颜鲁公文集》。
与历史人物相关类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正月,史思明攻常山郡,颜杲卿率军民奋勇抵抗,苦战6天,城破被执,押送洛阳后被安禄山杀害,杲卿遇难不久,颜真卿率军向西南进攻,攻克魏郡,但由于潼关、长安相继陷落,孤军难守,只好撤出平原,南渡黄河,赴风翔朝见唐肃宗,被封为刑部尚书,后兼任御史大夫。安史之乱平定后,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
与历史人物相关类 王祥(185-269),字休徵,西晋琅琊临沂(白沙埠镇西孝友村,孝河凝冰为“琅琊八景”之一)人。历汉、魏、晋三代,先后任县令、大司农、司空、太尉、太保等职。事后母孝,民间流传“二十四孝”有王祥卧冰求鲤故事。今故里孝友村有“王祥卧冰处”。
与历史人物相关类 算圣刘洪 刘洪(约130-196年),字元章,东汉泰山郡蒙阴(今山东蒙阴县)人,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刘洪于汉桓帝延熹年间(158-166年),“以校尉应太史徵,拜良中”。为官数载,清正廉洁,吏民皆畏而敬之。 刘洪自幼勤奋好学,具有渊博的知识。由于他是鲁王宗室,所以,年轻时就成为宫廷内臣,这对于施展他的政治抱负和潜心研究天文历算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刘洪的才能,得到朝廷的重视。《后汉书》说,洪善算,当世无偶。因此,在汉灵帝光和年间,由太史蔡邕推荐,被调回京师,专门从事历法研究。
与历史人物相关类 在此期间,他除了按照皇帝的旨意参与“考验日月”,审核、课校他人呈报上来的研究成果外,还把多年来研究的成果汇集起来,写成《乾象历》、《七曜术》和《九章算术》等专著。经过精心地研究,他发现当时采用的《四分历》不准确,于是参照历代历法加以演算、改进,创造了我国第一部历法《乾象历》。《乾象历》是考虑了月球运动不均匀的历法,在推算日食、月食时采用了定朔的方法,测得近月点的长度为27.5508日,白道和黄道约成6度的角,从中找出每天实际运动度数和平均运动度数的差,由此可平朔推求定期。《乾象历》对历代历法的修订产生过极大的影响,为后世所沿用。刘洪的另一重要成就是和蔡邕一起补续了《汉书.律历记》,其中许多资料被都被后来的<<续汉书.律历记>>所采用。
与历史人物相关类 珠算,是用算盘进行运算的工具。珠算的发明,使人们的计算能力产生了一次飞跃,“珠算”这个名词,最早见于东汉魏人徐岳所著的《数术记遗》一书。徐岳在书中说:“刘会稽,博学多闻,偏于数学……隶首注术,仍有多种,其一珠算。”徐岳所说的刘会稽就是刘洪。有人说,蒙阴是珠算的故乡,刘洪是珠算之父,被尊为“算圣”。珠算是中国五大发明之一。
与历史人物相关类 儒家大师荀子 荀子(前316---?)名况,战国时期赵国(今山西临猗县)人,时人尊而号为“卿”。西汉时,因避宣帝刘询之讳,称为孙卿。荀子主持稷下讲坛长达24年之久。齐王建嗣位后,国事混乱不堪,权落君王后之手,因上书语涉君王后,受到群小的攻击。不得不于前255年接受楚国春申君黄歇之聘,任楚国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荀子任兰陵令不久,因遭谗毁去赵国。在赵时,他与临武君在孝成王面前议兵,将天下兵争形势归结为“兵不血刃”、“凝士以礼”及“为义而战”。 这种“仁战”的思想因已不合时宜,故连弟子李斯等人都信不过(《荀子议兵》李斯“西欲入秦、辞于荀卿”)。抵秦时,正值庄襄王死(《史记.李斯列传》),时为前247年,荀子尚在赵,居赵已达7年。此后不长时间,在春申君再次固请之下,荀子返楚,复任兰陵令。
与历史人物相关类 荀子对自然观、认识论、逻辑思想与论理政治思想诸方面的阐述,集中反映于《荀子》一书之中。该书在汉代被抄传者达300余篇,后经刘向校订整理,定为32篇。据唐代杨京考证,32篇中,《大略》、《宥坐》、《子道》、《法行》、《哀公》和《尧问》6篇,系其门人弟子所记。作为战国末期儒家最后一位大师的荀子。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封建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有的方面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荀子墓位于苍山县兰陵镇东南3华里处的运女河畔,墓区占地577平方米,高4米,墓前有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补建荀子墓碑”和光绪三十年(1904年)“楚兰陵令荀卿之墓”碑。据碑文载知,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6年)曾修过此墓。
与历史人物相关类 左宝贵(1837-1894),字冠廷,回族,原费县地方村(今属平邑)人,清著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左氏一族,世居齐河,清乾隆年间迁入费县地方镇,靠租种土地和做小买卖维持生计。左宝贵兄弟3人,父母早亡,他带领两个弟弟流浪江南,靠摆地摊补鞋度日。1856年,左宝贵携带两个弟弟应募从军,编入江南军营,开始了戎马生涯。他随清兵转战大江南北,在战斗中屡立战功,受到重用,累升千总,都司、游击、参将、总兵、记名提督,成为清廷高级军官,乡人称他“左军门”。左宝贵当官后在费县城东北买地建宅一处,即“左家王庄”。又在城里建城宅一处(死后更建为宫保第)。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调集左宝贵等五路大军增援朝鲜,反击日本侵略军。统帅叶志超贪生怕死,不听左宝贵等人劝告,致使清兵坐失良机,平壤城陷入日军重重包围。9月12日,叶志超召集众将,提出弃城逃跑的主张,左宝贵拍案而起,愤怒地说:“谁怕死自己走,我誓与平壤城共存亡!”并当众把企图逃跑的士兵斩首示众。
与历史人物相关类 在他率兵多次打退日寇后,守军弹药不足,向统帅叶志超求援,竟遭到拒绝。危急之际,左宝贵两眼闪着怒火,穿上清廷赏赐的黄马褂,头戴双眼花翎,站立玄武门城头,激励官兵奋勇杀敌。垛口炮手牺牲,左宝贵赶上前,亲燃大炮,连向敌人射榴弹30发。亲兵见主帅临危不惧,均奋力抗敌,舍生忘死。忽然一块弹片穿入左宝贵右肋,立时鲜血染红战袍。他依然屹立城头督战,继又胸中一弹,喉中一弹,终于伤重倒地,壮烈殉国。 左宝贵牺牲后,清廷对左氏一族大加封赐,左宝贵“从优加赠太子太保衔”,其长子左国楫荫袭骑都尉;次子左国栋荫袭云骑尉,封左宝贵曾祖父天增、祖父凤友、父士荣为“振威将军”。赐封左宝贵叔父左士宏为“建威将军”。在其故里平邑县地方镇地方村西老林地修建左宝贵衣冠冢一座,在费县城里左家公馆建“宫保第”一处。
与历史人物相关类 宗圣曾参 曾参(前505年-前436年),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人,是西周初期曾国太子巫的重孙,曾参父曾点,字皙。他们父子都是孔子的学生,俱列孔门七十二贤。曾参16岁拜孔子为师,他天资并不聪明。孔子曾说他对事反映迟钝(参也鲁),但由于他刻苦好学,造诣很深,深得孔子的信任。孔子将“中庸”和“为孝”传授给他。他根据孔子的思想,著有《大学》和《孝经》二书,被后世统治者视为儒家经典,曾参也被尊为“宗圣”。《汉书.艺文志》记载《曾子》18篇,已亡佚,西汉人戴德所著《大戴礼记》中记载了曾参的部分言行。曾参传业于孔子之孙子思,子思又传业于孟子,形成著名的“思孟学派”。曾子注重言传身教, 严于律已,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身方法,即每天从3个方面检查自己:帮助别人尽心了没有?和朋友交往是否都守信用了?老师传授的知识温习好了没有?他发现存有不足,便马上加以改正。
与历史人物相关类 他强调“慎独”,就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更要严格地要求自己。曾参是个孝子,他家里很贫穷,宁愿自己挨饿受冻,也设法让父母得以温饱。为照料父母的生活,他拒绝了齐国国君请他去做官的要求。他说:“我曾当过小官吏,俸禄不过钟釜(古代计量单位),我非常高兴的不是俸禄多,而是能够有条件瞻养父母。”他主张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的追念祖先,认为父母在世时,应精心的照料,人死后不必厚葬和举行隆重的祭祀,曾参的上述思想,至今仍有积极的意义。其子曾元、曾申、曾华,俱称先贤。
与历史人物相关类 蒙恬(?-前210),蒙阴人,出生于今蒙阴县联城乡东儒来河畔。秦朝名将。世代为秦重臣。初任狱官,后为将。秦统一六国后,率兵北击匈奴,并筑长城,修直道。传其曾以兔毛改良过毛笔。 匡衡(生卒年不祥),字稚圭,东海丞(今苍山县)人。西汉大臣,官至丞相。家贫,当过雇工。少年勤学,“凿壁偷光”的故事,成为家贫而苦读的典故。能文学,善说《诗》。终成为经学家。 故里情况:出生于苍山县文锋山西面匡王村。文峰山又名鲁卿山、秀山、神峰山,位于临沂市苍山县西北约30公里处,属尼山山系,东北西南走向,面积4 .5平方公里,海拔234米,由石灰岩和变质岩构成。有“鲁南小泰山”之称。山的东面有城村,是古国遗址,亦是孔子弟子曾参的家乡。山上有春秋时期鲁大夫季文子墓和祠,故此山又名为鲁卿山,山中路半山腰,有一园门,上题“文峰胜景”,即下庙之庙门,左右各有银杏树一株,均高20余米,粗数围。下庙为一建筑群,由三清殿、关帝庙、龙五庙等组成。据出土石标记载,龙五庙始建于宋建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为游眺胜地。庙址附近有泉自洞中流出,名龙泉,泉水甘美。
与历史人物相关类 龙泉西侧有石阶直通上庙,沿途有许多松柏,皆出于峭壁缝隙中;其中著名的有“编思松”、“骑马松”等。上庙由季文子庙、三皇高和三清观组成,现已倾坍。由上庙上行半里许,便是山的绝顶玉皇阁旧址。由此近观山之东坡,白石皑皑,望之如雪。古琅琊八景之一的“神峰积雪”,即指此而言。从主峰西行三公里,有一石壁嶙峋处,为古泉源寺旧址,称千佛崖,上有摩崖造像100余尊,其中20余尊尚完好。造像年代不可考,风格古拙,近似六朝时遗物。文峰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是一处重要的革命纪念地。在主峰之巅,“银厂惨案烈士纪念馆”巍然屹立。苍山县烈士陵园,就座落在此山脚下。
二十四孝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二十四孝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后母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二十四孝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二十四孝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二十四孝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