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投资 8.1 投资的概述 1. 按投资的性质分类 权益性投资:为获取另一企业的股权所作的投资。 债权性投资:为获取债权所作的投资。 第8章 投资 8.1 投资的概述 1. 按投资的性质分类 权益性投资:为获取另一企业的股权所作的投资。 债权性投资:为获取债权所作的投资。 混合性投资:既有权益性投资,又有债权性投资的性质。如优先股股票。 2. 按投资的目的分类 交易性金融资产: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 持有至到期投资: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如国债、金融债券等。
第8章 投资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对于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金融资产,企业可以将其直接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如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投资、债权投资等。 长期股权投资:长期持有,不准备随时出售,投资企业作为被投资单位的股东,按所持股份比例享有权益并承担责任。 投资性房地产: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而有之而持有房地产。包括:已出租或持有的土地使用权、建筑物等。
第8章 投资 8.2 交易性金融资产 1.概念: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基金、权证等,属于流动资产。 2.初始计价:按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金额,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投资收益。如所持有的价款中含有已宣告发放但尚未发放的股利或未领取的利息,应确认为应收利息,不计入初始成本。 持有期间获取的现金股利或利息,确认为投资收益。
第8章 投资 3.期末计价:按其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4.处置:出售时,将出售的收入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扣除交易成本)确认为投资收益。 5.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列示 以其账面价值(亦在编表日的公允价值)列报于流动资产中。
第8章 投资 8.3 持有至到期投资 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通常指企业购入其他企业发行的债券或其他的长期债权(国债、金融债券等)。 1.初始计价 按购入日的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其初始成本。 2.持有期间的计价 应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
第8章 投资 在持有期间,企业应按应收的利息确认为该期的投资收益。对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或分期付息的债券,应在持有期间记录应收而未收到的利息。企业还需要摊销折价或溢价,并计入投资收益中确定为真正的投资收益。 摊余成本=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尚未摊销的折价或溢价—减值损失 实际利率法:用实际利率(就是市场利率)去乘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来计算各期的投资收益,然后以该金额减去票面利息(名义利息)而得出各期应予摊销的折价或溢价。
第8章 投资 3.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 将取得的价款与该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借:银行存款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利息调整 ―应计利息
第8章 投资 4. 减值 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应根据其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的差额计算确认减值准备。 第8章 投资 4. 减值 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应根据其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的差额计算确认减值准备。 设置“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 在资产负债表日,若发生了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价值以后又恢复了,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转回。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第8章 投资 5.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列示 根据“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列示。 同时,在附注中还应披露: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种类和划分依据,持有至到期投资年初和年末的账面余额,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依据和计提方法。
第8章 投资 8.4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指企业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外的金融资产。 如:企业购入的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 1.取得:按取得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若支付的价款中含有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或已宣告发放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第8章 投资 2.持有期间收到发放的股利和利息 若是企业债券,处理同“持有至到期投资”,若是股票股利,直接计入投资收益。 3.期末计价 期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出售 将出售的价款与该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同时,将原先计入资本公积中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转出,计入投资收益。
第8章 投资 5.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减值 分析判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否减值,应当注重该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是否持续下降。若发生较大幅度减值下降或预期该种下降趋势属于非暂时性的 ,可确认为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第8章 投资 6.在报表中的列示 已确认减值损失后其公允价值又上升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产减值损失 第8章 投资 已确认减值损失后其公允价值又上升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产减值损失 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股票的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6.在报表中的列示 在资产负债表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其期末金额列示,反映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同时,在附注中披露: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种类和划分的依据,公允价值的确定依据,每一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年初和年末的公允价值。
第8章 投资 企业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目的是为了长期获利。这类资产期末公允价值与期初数值的差额将计入资本公积,直接增减企业当期所有者权益,而不会体现在损益表的投资收益和净利润中,直到该企业将这笔投资卖出时,才将已计入资本公积中的金额转入投资收益和当期利润中。因此,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额资产公允价值的不断,将会影响企业的净资产金额,而不会改变企业当年利润水平。
第8章 投资 8.5 长期股权投资 包括: 1.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 第8章 投资 8.5 长期股权投资 包括: 1.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 2.企业持有的能够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 3.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投资。 4.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第8章 投资 (一)初始投资成本:按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发放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作为应收项目处理,不构成投资成本。 (二)持有期间 1.成本法 除非出现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或清算性股利,否则,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直锁定在其最初购入时所确认的初始投资成本上,不再变动直至出售。持有期间被投资企业宣布发放的现金股利应当确认为当期的投资收益。
第8章 投资 2. 权益法 ①投资最初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但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按持股比例应享有被投资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时,其差额应计入当期权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②在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期间,要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③对于被投资企业的利润分配,投资企业应将按持股比例享有的部分冲减长期股权投资,而不作为投资收益确认。
第8章 投资 3.成本法和权益法的优缺点比较 成本法:操作简便,但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价值.但当被投资企业有盈利的话,该方法比较稳健。若投资企业能对被投资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施加重要影响或控制,则成本法易被投资企业用来操纵自身的投资收益和利润。 权益法:符合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原则,能如实反映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但操作比较复杂。当被投资企业盈利的话,显得不够稳健;但若被投资企业亏损时,则显得稳健。权益法不易被企业用来操纵利润。
第8章 投资 (三)减值准备的计提 按成本法核算的,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将其账面价值与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且不得转回。 按权益法核算的,先评估长期股权投资的可收回金额(即该长期股权投资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与立即出售该长期股权投资所带来的净现金流入者较高者),把可收回金额与其账面价值进行比较,若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则确认为减值损失,且不得转回。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第8章 投资 (四)长期股权投资的出售 将其账面价值(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减去计提的减值准备)与实际取得的价款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损失)。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因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而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处置该项投资时应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按相应比例转入当期损益。 (五)长期股权投资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列示 列示的金额为其账面价值减去相应的减值准备后的金额。还应在报表附注中披露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方法、具体项目、相关信息(名称、注册地、业务性质、持股比例、表决权比例等)。
第8章 投资 8.6投资性房地产 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而持有的房地产。应当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 1.初始计量 按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①外购:成本包括购买价、相关税费和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 ②自行建造,成本包括土地开发费、建筑成本、包装成本、资本化的借款利息、其他费用等。
第8章 投资 2.后续计量(在资产负债表日) ①成本模式。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建筑物,比照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土地使用权,比照无形资产进行摊销,还要考虑投资性房地产的减值来重新确定其入账价值。 ②公允价值模式。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者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不计提折旧或摊销,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其公允价值对其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第8章 投资 3.成本模式下的减值问题 4.处置 5.计量模式的转换 第8章 投资 3.成本模式下的减值问题 资产负债表日,如投资性房地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应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 4.处置 将其处置收入扣除其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5.计量模式的转换 计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只有确凿证据表明企业有能力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可允许企业从成本模式变为公允价值模式。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将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但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第8章 投资 6.在报表中的披露 成本模式:将“投资性房地产”科目余额,减去其计提的折旧或摊销后的净额填列。若计提了减值准备,还应减去减值准备的期末余额。 公允价值模式:直接根据“投资性房地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反映其公允价值。 同时,还应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以下信息: 投资性房地产的种类、金额和计量模式;采用成本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或摊销,减值准备的计提情况;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公允价值的确定依据和方法,以及公允价值变动对损益的影响;房地产转换情况、理由,以及对损益或所有者权益的影响;处置投资性房地产及其对损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