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安德烈:兩代共讀的36封家書》 這是臺灣作家龍應台和她21歲的兒子安德烈共同完成的書,龍應台及安德烈以三年間36封電子家書的內容,讓兩人了解彼此,也讓為人父母及子女的讀者,都能藉由這本書了解彼此的內心。 以下摘錄本書中龍應台所寫的序:「我想和他說話,但是一開口,發現即使他願意,我也不知說什麼好,因為十八歲的兒子,已經是一個我不認識的人。他在想什麼?他怎麼看事情?他在乎什麼,不在乎什麼?他喜歡什麼討厭什麼,他為什麼這樣做那樣做,什麼使他尷尬什麼使他狂熱,我的價值觀和他的價值觀距離有多遠……我一無所知。
假期中會面時,他願意將所有的時間給他的朋友,和我對坐於晚餐桌時,卻默默無語,眼睛,盯著手機,手指,忙著傳訊。 我知道他愛我,但是, 愛,不等於喜歡,愛,不等於認識。 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藉口。 因為有愛,所以正常的溝通彷彿可以不必了。
我要認識這個十八歲的人。 於是我問他,願不願意和我以通信的方式共同寫一個專欄。條件是,一旦答應,就絕不能半途而廢。透過這個方式,我或許可以進入一個十八歲的人的世界。 多少父母和兒女同處一室卻無話可談,他們深愛彼此卻互不相識,他們嚮往接觸卻找不到橋樑,渴望表達卻沒有語言。我們的通信,彷彿黑夜海上的旗語,被其他漂流不安、尋找港灣的船隻看見了。
我至今不知他當初為何會答應,心中也著實覺得不可思議他竟然真的寫了三年。我們是兩代人,中間隔個三十年。我們也是兩國人,中間隔個東西文化。我們原來也可能在他十八歲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樣各自蕩開,從此天涯淡泊,但是我們做了不同的嘗試──我努力了,他也回報以同等的努力。 我認識了人生裡第一個十八歲的人,他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
安德烈所寫的序: 「三年前,我是那個自我感覺特別好的十八歲青年,自以為很有見解,自以為這個世界可以被我的見解改變。三年前,你是那個跟孩子分開了幾年而愈來愈焦慮的母親。孩子一直長大,年齡、文化和兩地分隔的距離,使你強烈地感覺到『不認識』自己進入成年的兒子。我們共同找出來的解決問題方法,就是透過寫信,而這些信,雖說是為了要處理你的焦慮,一旦開始,也就好像『猛獸出閘』,我們之間的異議和情緒,也都被釋放出來,浮上了表面。
安德烈所寫的序: 寫了三年以後,你的目的還是和開始時完全一樣──為了瞭解你的成人兒子,但是我,隨著時間,卻變了。我是逐漸、逐漸才明白你為什麼要和我寫這些信的,而且,寫了一段時間以後,我發現自己其實還蠻樂在其中的,雖然我絕對不動聲色。
安德烈所寫的序: 開始的時候,只是覺得自己有很多想法,既然你給我一個「麥克風」,我就把想法大聲說出來罷了。到後期,我才忽然察覺到,這件事有一個更重大的意義:我跟我的母親,有了連結,而我同時意識到,這是大部分的人一生都不會得到的份,我卻有了。我在想:假使我們三年前沒開始做這件事,我們大概就會和絕大多數的人一樣只是繼續過日子,繼續重複那每天不痛不癢的問候。 在這裡,因此我最想說的是,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