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肝
四、肝 解剖位置: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之内。 形态结构:形似楔形,左右分叶,右厚左薄, 其色赤紫。 主要功能:主疏泄,主藏血。 联属功能: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 在液为泪,在志为怒,与胆相表里。 生理特性:主升主动,喜条达而恶抑郁 肝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通于春季。
(一)主要生理功能 主疏泄 主藏血
主疏泄 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 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 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 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 机 理: 与肝的升发条达之性密切相关, 由肝主升主动的生理特点所决定。
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 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和胆汁的分泌排泄 调畅情志 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 肝主疏泄
促进津血运行输布 气行则血行 血不瘀阻 气机调畅 津血运行通利 气行则津行 津不停留
土得木则达 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的分泌排泄 协助脾胃 促脾升,使清阳升发 中焦升降有序 气机升降 促胃降,助浊阴下降 运化有职 协助脾胃 促脾升,使清阳升发 中焦升降有序 气机升降 促胃降,助浊阴下降 运化有职 促进胆汁的 胆汁来源于肝 分泌与排泄 其排泄依赖于肝 土得木则达 胆汁助脾运化
调畅情志 既不亢奋 肝气疏泄 气血调和,心情舒畅 又不抑郁
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 肝气疏泄 女子行经规律,正常排卵 二者协调 肾气闭藏 男子正常排精
肝失疏泄——肝气的疏泄功能失常。 肝气的疏泄功能不及——肝气郁结 肝失疏泄 肝气的疏泄功能太过——肝气亢逆
津血运行输布失常 消化功能失常 情志活动异常 生殖机能障碍。 肝失疏泄
津血运行输布失常 血瘀 胸胁刺痛、癥积、肿块、月经不调等 气滞 津停 梅核气、痰核、臌胀、水肿等 气逆 血行逆乱 呕血、咯血、昏厥、倒经等
肝气犯胃 胃失纳降—— 胸胁脘腹胀满疼痛纳呆 肝胃不和 胃气不降—— 嗳气、恶心、呕吐、泛酸 肝病及胆—— 胁下胀痛,口苦,纳食不化,黄疸等 肝气乘脾 脾失健运—— 胸胁胀满、腹胀腹痛 肝脾不和 脾气不升—— 肠鸣、腹泻 肝气犯胃 胃失纳降—— 胸胁脘腹胀满疼痛纳呆 肝胃不和 胃气不降—— 嗳气、恶心、呕吐、泛酸 肝病及胆—— 胁下胀痛,口苦,纳食不化,黄疸等 消化功能失常
郁郁不乐,多疑善感 肝气郁结 情志抑郁 沉闷欲哭,胸闷叹息 急躁易怒,心烦失眠 肝气亢逆 情志亢奋 头目眩晕,头胀头痛 情志活动异常
生殖机能障碍 女子——月经紊乱,经行不畅,痛经闭经等 男子——排精不畅,阳痿或不射精等
主藏血 肝藏血——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 出血的功能。 机 理: 肝为实质性全血器官,故能藏血; 肝的疏泄作用是肝调节血量的动力。
肝藏血的生理意义 涵养肝气——肝中藏血,化生和涵养肝 气,使之 冲和条达,防其亢逆。 调节血量——人动则血运于诸经,全身得以濡养 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以备不时之需 濡养肝及筋目 为经血之源——肝中贮藏充足血液,保证月经来潮 防止出血——肝气充足,固摄血液; 肝阴充足而能凝血, 肝者,凝血之本。 肝藏血的生理意义
肝藏血的病理意义 肝体失养——肝气化生不足失于条达 肝阳失于涵养则易亢逆 藏血不足 筋目失养——目涩昏花,或为夜盲 筋脉拘急,肢体麻木 藏血不足 筋目失养——目涩昏花,或为夜盲 筋脉拘急,肢体麻木 经血乏源——月经量少,甚则闭经 肝不藏血——吐血、衄血、咯血、月经过多,或 崩漏等出血征象 肝藏血的病理意义
肝不藏血——肝藏血功能失职,引起各种出血, 称为肝不藏血。 为什么会出现肝不藏血的情况呢? 肝不藏血——肝藏血功能失职,引起各种出血, 称为肝不藏血。 肝不藏血 肝气虚弱,收摄无力——补肝气,兼健脾 肝阴不足,肝阳偏亢,血不得凝——滋肝阴,兼补气 肝火亢盛,灼伤脉络,迫血妄行——泻肝火,兼降气
(二)生理特性 肝为刚脏 肝主升发
肝为刚脏 肝为刚脏——指肝气主升主动,具有刚强躁急的 生理特性而言。 机 理:肝在五行属木,木性曲直,伸展舒畅; 机 理:肝在五行属木,木性曲直,伸展舒畅; 肝主疏泄,肝气喜条达而恶抑郁; 肝内寄相火,主升主动。 病变特点:肝病多见肝气升动太过,如: 肝气上逆,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 临床多出现眩晕面赤,烦躁易怒,筋脉拘挛, 甚则抽搐,角弓反张等症状。
肝主升发 肝主升发——指肝具有升生阳气以启迪诸脏, 升发阳气以调畅气机的作用。 机 理:肝在五行属木,方位应东,通于春气, 机 理:肝在五行属木,方位应东,通于春气, 有类于木性曲直,应阳升之方,行春生之令, 具有条达疏畅、升发生长和生机盎然的特性, 其气以升发为顺,主人体一身阳气之升腾, 对气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升举疏通之作用。 病变特点:肝病多为肝气升泄太过,临床多见肝阳上亢, 肝气上逆的病变。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肝 在体合筋 其华在爪 在窍为目 在液为泪 在志为怒 与春气相通应
在体合筋 肝为罢极之本 肝精血充盛 筋力强健,运动灵活,耐受疲劳, 生理意义 则筋膜得养 并能快速解除疲劳。 含义:筋的功能有赖于肝精肝血的濡养,筋膜的功能 由肝所主。 肝精血充盛 筋力强健,运动灵活,耐受疲劳, 生理意义 则筋膜得养 并能快速解除疲劳。 肝精血不足 筋力减退,运动失灵,动则疲劳, 病理意义 则筋膜失养 手足震颤,肢体麻木,屈伸不利。 肝为罢极之本
其华在爪 含 义:爪甲赖肝精肝血以濡养,其荣枯与肝之功能 盛衰密切相关。 生理意义:肝精肝血充足,则爪甲坚韧,红润光泽; 含 义:爪甲赖肝精肝血以濡养,其荣枯与肝之功能 盛衰密切相关。 生理意义:肝精肝血充足,则爪甲坚韧,红润光泽; 病理意义:肝精肝血不足,则爪甲萎软而薄,枯而色夭, 甚则变形、脆裂。
在窍为目 含 义:目的视觉功能,有赖于肝精肝血之濡养 和肝气之疏泄。 生理意义:肝之精血充足,肝气调和,目才能正常 发挥其视物辨色的功能。 含 义:目的视觉功能,有赖于肝精肝血之濡养 和肝气之疏泄。 生理意义:肝之精血充足,肝气调和,目才能正常 发挥其视物辨色的功能。 病理意义:肝之精血不足——两目干涩,视物不清 肝经风热——目赤痒痛 肝风内动——目睛上吊,两目斜视 肝气郁结,火动痰生——二目昏蒙,视物不清
在液为泪 含 义:泪由肝精肝血所化,肝与五液中的泪关系密切。 生理意义:肝气疏泄促进津液上行于目而为泪, 通常情况下,濡润目窍,但不外溢; 含 义:泪由肝精肝血所化,肝与五液中的泪关系密切。 生理意义:肝气疏泄促进津液上行于目而为泪, 通常情况下,濡润目窍,但不外溢; 遇有异物则大量分泌,排除异物,清洁目窍; 情绪悲哀时,泪液可大量流出。 病理意义:肝血不足,泪液分泌减少,两目干涩; 肝经风火,迎风流泪; 肝经湿热,目眵增多。
在志为怒 含 义:情志活动中的怒与肝的关系最密切。 生理意义:一定限度内的怒,对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有 含 义:情志活动中的怒与肝的关系最密切。 生理意义:一定限度内的怒,对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有 重要的意义,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 故肝生怒志是肝脏功能本有的特性。 病理意义:郁怒伤肝——郁怒不解,使肝气郁结; 大怒伤肝——大怒暴怒,使肝气升发太过; 若肝之精血不足,不能涵养怒志, 肝阴不足,肝阳偏亢,则人易怒。
与春气相通应 机 理:春季为一年之始,阳气始生,生机勃发, 而肝主人之疏泄,恶抑郁而喜条达,为 阴中之少阳,主升发,故与春气相通应。 机 理:春季为一年之始,阳气始生,生机勃发, 而肝主人之疏泄,恶抑郁而喜条达,为 阴中之少阳,主升发,故与春气相通应。 意 义:春日养生,各方面须顺应春气的生发和 肝气的畅达之性。 肝气应春季而旺,素体肝气偏旺、肝阳 偏亢、脾胃虚弱者在春季易发病。
肾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素问·上古天真论》
五、肾 解剖位置: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 左微上、右微下。 形态结构:椭圆弯曲,状如豇豆。 主要功能:主藏精,主水,主纳气。 联属功能:在体合骨、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 在液为唾,在志为恐,与膀胱相表里。 肾在五行属水,为阴中之阴,通于冬季。
肾 “先天之本”——由于肾藏先天之精,主生殖, 为人体生命之本原。 “五脏阴阳之本”——肾精化肾气,肾气分阴阳, 肾阴与肾阳能资助、促进、 协调全身脏腑之阴阳。 “封藏之本”——肾藏精,主蛰。 肾
(一)主要生理功能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 与脏腑气化 肾主水 肾主纳气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 肾藏精 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推动和调节脏腑气化
肾藏精 肾藏精——指肾气对精气所具有的闭藏作用。 精——又称精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 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生命之 源,是脏腑形体官窍功能活动的物 质基础。
精的分类及关系: 先天之精 (生殖之精气) 作用——是形成生命(胚胎)和人体生长 发育和生殖的物质基础。 来源——脾胃运化而生成的水谷之精 来源——禀受于父母的生命遗传物质 先天之精 (生殖之精气) 作用——是形成生命(胚胎)和人体生长 发育和生殖的物质基础。 来源——脾胃运化而生成的水谷之精 后天之精 (水谷之精气) 作用——营养脏腑形体官窍组织 先天促后天: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有利于后天 之精的源源化生 后天养先天:后天之精不断滋养培育先天之精, 使其发挥正常的生理效应。 先后天的关系
肾失封藏——因肾气虚衰,闭藏精的功能减退, 导致精的无故流失,出现遗精早泄 等失精的病理变化,称为肾失封藏。 此外当机体发育到一定阶段,生殖机能成熟 时,肾精又可化为生殖之精以施泄,此属正常的 生理情况。
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机 理: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是肾精及其所 化肾气的生理作用,精是构成人体和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促进人体生长发 机 理: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是肾精及其所 化肾气的生理作用,精是构成人体和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促进人体生长发 育和生殖的最基本物质。因而人体的 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以及在生命 过程中的生殖能力,都取决于肾精及 肾气的盛衰。
主生长发育 时 期 肾中精气的情况 生长发育的情况 幼年期 逐渐充盛 青年期 更加充盛 壮年期 充盛至极 老年期 逐渐衰减 时 期 肾中精气的情况 生长发育的情况 幼年期 逐渐充盛 头发生长较快而渐稠密,更换乳齿,骨骼逐渐生长而身体增高 青年期 更加充盛 长出智齿,骨骼长成,人体达到一定高度,开始具有生殖能力 壮年期 充盛至极 筋骨坚强,头发黑亮,身体壮实, 精力充沛 老年期 逐渐衰减 面色憔悴,头发脱落,牙齿枯槁, 生育能力丧失
生理:幼年→青年 肾中精气 筋骨强健 (身体盛壮) 逐渐充盛 真牙生,发长极 壮年→老年 肾中精气 面憔筋软 (身体衰老) 自然衰减 发脱齿摇 病理: 儿童——发育迟缓 肾精亏损 成人——未老先衰,神疲健忘
主生殖 生 肾藏精——藏男女媾精之精,是生育繁殖的根本物质。 肾中精气充盛 生殖机 男子排精 阴阳和 理 青春期 生 肾藏精——藏男女媾精之精,是生育繁殖的根本物质。 肾中精气充盛 生殖机 男子排精 阴阳和 理 青春期 天癸渐至充盈 能成熟 女子排卵 故能有子 性功能减退——性欲低下,阳痿等 病理: 肾精亏损 影响生育能力——不孕或不育等。
推动和调节脏腑气化 脏腑气化——指由脏腑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推动 和调控着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功能, 继而推动和调控着机体精气血津液 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与能量的相互 转化的过程。 肾精、肾气及其分化的肾阴、肾阳在推动和 调控脏腑气化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生理意义 肾精——肾精以先天之精为主,可称为元精或真精。 肾气——由肾精所化,也是一身之气分布到肾的部分。主要属 先天之气与元气、真气的概念大致相同,是脏腑之气 的根本。 肾阳——肾气所分化的具有温煦、推动、兴奋、宣散等作用的 部分。又称元阳、真阳。 肾阴——肾气所分化的具有凉润、宁静、抑制、凝结等作用的 部分。又称元阴、真阴。
肾阴与肾阳的关系: 一身阴气之源 肾阴 一身阳气之源 肾阳 “无形化有形” 一身阴气之源 具有促进机体的滋润、宁静、成形和制约阳热的作用 抑制和调控脏腑机能 濡养、凉润脏腑形体官窍。 减缓精血津液的化生及输布 抑制机体新陈代谢 一身阴气之源 肾阴 “有形化无形” 一身阳气之源 具有促进机体的温煦、运动、兴奋和化气的作用 对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具有推动激发作用。 温煦脏腑形体官窍。 促进精血津液的化生及输布 加速机体新陈代谢 一身阳气之源 肾阳
五脏之阳,非肾阳不能发。 肾阴、肾阳为五脏阴阳之本 五脏之阴,非肾阴不能滋。 肾阴 相互协调促进 互根互制 维持全身阴阳的和谐与平衡 肾阳 互相承制约束
病理意义 阳虚内寒 形寒肢冷、腰膝冷痛、疲惫乏力、 肾阳虚 温化失职 水肿尿少或小便清长、阳痿等 阴不制阳 潮热心烦、腰膝酸软、口干咽燥、 阳虚内寒 形寒肢冷、腰膝冷痛、疲惫乏力、 肾阳虚 温化失职 水肿尿少或小便清长、阳痿等 阴不制阳 潮热心烦、腰膝酸软、口干咽燥、 肾阴虚 阴虚内热 耳鸣眩晕、遗精早泄、舌红少津等
五脏 肾 故阴阳互损多在损及肾之阴阳的基础上发生。 肾阳虚常伴有心、脾阳虚 肾虚常累及它脏 肾阴虚常伴有心 肝 肺阴虚 导致肾阴或肾阳不足——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故阴阳互损多在损及肾之阴阳的基础上发生。 五脏 肾
肾主水 含义:肾气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 主要表现为: 肾气对参与水液代谢脏腑的促进作用。 肾气的生尿和排尿作用。
肾气的生尿和排尿作用 浊液 经三焦 下输于肾或膀胱 肾气蒸化 分为清浊 清者 重吸收 脾气的转输 上腾于肺 浊液 经三焦 下输于肾或膀胱 肾气蒸化 分为清浊 清者 重吸收 脾气的转输 上腾于肺 浊者 化尿液 肾与膀胱之气的推动 排出体外 经三焦水道
肾主纳气 含义: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 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机理: 1.是肾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正常体现,取 决于肾精充沛,肾气的固摄有力。 2.肾的经脉上连于肺,与肺肾经脉密切联系有关。
生理意义: 防止呼吸表浅,维持呼吸平衡。 表现为呼吸均匀和调,平衡有深度。 病理表现: 如果肾不纳气,则见呼吸表浅。 表现为呼多吸少,动则气喘。
(二)生理特性 主蛰守位
主蛰守位 主蛰——喻指肾有潜藏、封藏、闭藏之生理特性, 是对其藏精功能的高度概括。 具体体现:肾的藏精、主纳气、主生殖、主二便 等功能。 肾气封藏——精气盈满、生机旺盛 肾失封藏——喘息、遗尿、多汗、大便滑脱、男 子滑精、女子带下、崩漏、滑胎等
守位——是指肾中相火(肾阳)涵于肾中,潜藏不漏,以 发挥其温煦、推动等作用。 君火:心之阳气,心之生理之火,“心火”。 相火:相对心火,其它脏腑之火。 肝之相火——雷火,寓于肝阴中 肾之相火——龙火,藏以肾阴中 君火与相火的关系:“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心神清明——相火潜藏守位——发挥其温煦、推动功能 肾阴充足——涵养相火——相火潜藏于肾中
肾为阴阳水火之宅 元阴 肾内寄 为一身阴阳之根本 元阳 水火为阴阳之征兆,故一身水火由肾所主 肾是全 身阴阳 水火协 调平衡 的关键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肾 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 在窍为耳及二阴 在志为恐 在液为唾 与冬气相通应
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 主骨生髓 含 义:主持髓质的生成、骨骼的生长及脑海的充盈。 机 理:肾精肾气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功能的具体体现。 含 义:主持髓质的生成、骨骼的生长及脑海的充盈。 机 理:肾精肾气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功能的具体体现。 生理意义: 肾藏精 通脑 脑得其养,脑力聪明 髓 精髓充足 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修复 精生髓 养骨 齿固有光泽
病理意义: 脑转耳鸣、目无所见 脑失其充 懈怠安卧、健忘失眠 肾精不足、骨髓空虚 小儿囟门迟闭,骨骼发育障碍 骨失所养 成人易骨折,修复缓慢 肾精不足、骨髓空虚 小儿囟门迟闭,骨骼发育障碍 骨失所养 成人易骨折,修复缓慢 齿松、齿脱、小儿齿迟
含义:肾中精气的荣华外现于发。即发之生长及其色泽,取决于肾中精气的盛衰。 其华在发 含义:肾中精气的荣华外现于发。即发之生长及其色泽,取决于肾中精气的盛衰。 生理意义: 脑居头内窍 生髓通脑 脑海充则毛发荣 肾精 发居头外窍 头发乌黑茂密 充足则血旺、血濡养头发、“发为血之余” 发之营养源于血 因此 发为肾之外候 其生机根于肾
病理意义: 头发稀疏、早秃、 肾之精血不足,发失其养 枯萎无光泽、早白。
在窍为耳及二阴 在窍为耳 含义:耳及听觉功能与肾中精气的盛衰有密切关系。 生理意义: 肾精肾气充盛,髓海得养,则听觉灵敏,分辨力高。 病理意义: 肾精肾气虚衰,髓海失养,则听力减退,耳鸣耳聋。 临床上常以耳的听觉变化,作为判断肾精及肾气 盛衰的重要标志,故说“肾开窍于耳”。
在窍为二阴 含义:二阴的功能状态与肾密切相关。 生理意义: 尿道——排尿——依赖于肾的气化功能。 前阴 男子——排精。 外生殖器 前阴 男子——排精。 外生殖器 二阴 女子——排出月经,娩出胎儿。 肾阳温煦脾阳 后阴:肛门主排便 排便润爽按时。 肾阴濡润肠道 依赖于肾 藏精主生 殖的功能
病理意义: 肾气化失司——小便增多、尿失禁、遗尿、小便不利、尿少、水肿等。 肾中精气虚衰——阳痿、早泄、不育、月经不调、不孕等。 肾阴不足,肠液枯槁——大便秘结难解。 肠寒气滞,传导无力——大便艰难。 肾阳不足 脾失温煦,运化失常——大便泄泻、久泻滑脱、五更泄等。
在志为恐 含义:恐是一种恐惧、害怕的情志活动,与肾的 关系最密切。 生理意义: 恐是对事物惧怕的一种情神状态,属七情之一。 恐动于心而肾应之。
病理意义: 肾气虚陷 腰酸腿软、小儿痴呆。 恐伤肾 恐则气下 精不上奉 二便失禁、遗精。 肾精不足,髓海失充——易恐。
在液为唾 含义: 生理意义: 肾的经脉向上挟于舌本。 病理意义: 唾为口津中粘稠度较低多泡沫的液体,有润泽口腔,滋润食 物及滋养肾精的功能。肾与五液中的唾有密切关系。 生理意义: 肾的经脉向上挟于舌本。 唾为肾精所化 肾阳气化阴液上腾,输于口腔 病理意义: 多唾或久唾——易耗损肾精。 肾阴不足——口干咽燥。 肾阳不足——唾少口干而不欲饮。
与冬气相通应 含义:五脏与自然界阴阳相通应,肾主冬。 生理意义: 病理意义: 冬季寒冷,自然界万物静谧闭藏 同气相求,故以肾应冬。 肾为水脏,润下藏精为封藏之本 冬季养生当早睡晚起,日出而作,睡眠充足,食用补阴潜阳的膳食。 病理意义: 冬季气候寒冷,水气当旺,素体阳虚,久病阳虚者多冬季发病。 (能夏不能冬) 阳虚性慢性病易在冬季寒冷时复发。
思 考 名词解释 肝藏血 肝调节血量 肝为“血海” 肝主生血 肝体阴而用阳 肝主疏泄 肝主谋虑 肝为刚脏 肝主筋 将军之官 罢极之本 思 考 名词解释 肝藏血 肝调节血量 肝为“血海” 肝主生血 肝体阴而用阳 肝主疏泄 肝主谋虑 肝为刚脏 肝主筋 将军之官 罢极之本 肾中精气有何生理效应? 如何理解肾阴、肾阳为各脏阴阳之根本? 你对“肾为水脏、主津液”是如何理解的? 肾在呼吸运动中的作用是如何体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