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第三讲 中国马克思主义 与当代世界文化
主要内容 一、概念界定 二、当代世界文化的基本特性 三、当代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 四、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世 界文化的回应对策
教学要求 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文化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把握当代世界文化的基本特性,认清当代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掌握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世界文化的回应对策,包括将“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征、促进中国文化转型与文化建构,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用社会主义和新价值体系引导多样化社会思潮等方面。
一、概念界定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二)什么是中国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马克思主义”
延伸阅读:毛泽东与“钦差大臣”的较量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王 明: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攻击毛泽东是“狭隘经验论”,称“山沟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明·解缙)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用这幅对联形象地讽刺了主观主义的学风。
(三)什么是文化? 文化的定义: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延伸阅读——龙应台:文化是什么 (1999年9月,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 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 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他怎么自卖菜小贩接过找来的零钱?他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文化起源 “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 “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如《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鹏”。 “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象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周易》“贲”卦的卦辞
文化的分类 根据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文化即大写的文化 狭义的文化即小写的文化。 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 家庭制度、 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 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八卦符号及太极图 乾:乾三连 坤:坤六断 震:震仰盂 艮:艮覆碗 ▅▅▅▅▅ ▅▅ ▅▅ ▅▅ ▅▅ ▅▅▅▅▅ ▅▅▅▅▅ ▅▅ ▅▅ ▅▅ ▅▅ ▅▅ ▅▅ ▅▅▅▅▅ ▅▅ ▅▅ ▅▅▅▅▅ ▅▅ ▅▅ 离:离中虚 坎:坎中满 兑:兑上缺 巽:巽下断 ▅▅▅▅▅ ▅▅ ▅▅ ▅▅ ▅▅ ▅▅▅▅▅ ▅▅ ▅▅ ▅▅▅▅▅ ▅▅▅▅▅ ▅▅▅▅▅ ▅▅▅▅▅ ▅▅ ▅▅ ▅▅▅▅▅ ▅▅ ▅▅
《太极图说》[宋]周敦颐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之至矣。
(1)八卦代数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 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2)八卦方位 乾:西北。坎:北。艮:东北。震:东。 巽:东南。离:南。坤:西南。兑:西。 (3)八卦所属 乾、兑(金);震、巽(木);坤、艮(土);离(火);坎(水)。
二、当代世界文化的基本特性 1、当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⑴当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001 年 11 月 2 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在第三十一届会议上集中讨论了文化多样性问题,以及现代化对文化多样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 《宣言》重申:应把文化视为某个社会或某个社会群体所特有的精神与物质,智力与情感的不同特点的总和。除文学艺术外,还应包括一个社会的生活方式、处世哲学、价值体系以及传统与信仰等等。
“在走向多样化的当今社会中,必须确保属于多元的、不同的和发展的具有文化特性的个人和群体的和睦与共处。”“文化多元化与民主制度密不可分,它有利于文化交流和公众创造力的发挥”。 “捍卫文化多样性是伦理方面的迫切需要,与尊重人的尊严密不可分。它要求人们必须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特别是尊重少数群体及土著人的各种权利。
(2)多元文化的内涵阐释 “元”,“始也”,“端也”。 多元文化是指具有不同起始端点的文化。起源和发展着的文化都具有个自独特的性质和精神内核,这便是不同文明的根本差异,造成了文化的多样 文化的多样性记录着各民族历史发展的轨迹和特殊性。并且,它不仅体现在不同文化之间,还体现在同一种文化的内部。就是说,即使对于同一个文明或文化现象,也会体现出某种“分叉”的属性。
(3)多元文化的历史事实和现实依托 ①多元文化存在的历史事实: 名言:⑴我们的星球在有记载的历史以前很久就具有多种文化 ⑵人类文化的起源是多元的,世界文化不仅发轫于欧亚大陆以及北非地区,而且也产生于中、南非洲和美洲,世界各民族都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史实:人类文明六千多年的历史, 八种文化体系:欧洲文化、北美洲文化、拉丁美洲文化、阿拉伯文化、非洲文化、俄罗斯文化和东欧文化、印度和南亚文化、中国和东亚文化。
②多元文化存在的现实基础 各种社会形态的发展 全球化的时代特征:每个社会的一部分文化都正在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地域文化和本有文化的意识和自我认同在加强
⑵当代世界文化的统一性 首先,各种文化具有同一的源头 文化的形成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要素、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基础之上的。 其次,不同的文化也走过大体相似的历程: 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这些时代的代表文化具有很多共同特征。 文化的源头及其物质的、社会的载体使得它可以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发展具有某种同一性,而人类社会中人们之间关系的本质又使文化具有更多相似的精神内涵。
“多元文化”体现了“一”与“多”的辩证统一 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文化的多样性以统一性为前提,而文化的统一性又以多样性为基础,从而构成了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矛盾统一。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认同而不和。
2、当代世界文化的冲突性与融合性 ⑴当代世界文化的冲突性 ⑴当代世界文化的冲突性 文化冲突指不同文化的性质、特征、功能和力量释放过程中由于差异而引起的互相冲撞和对抗的状态。 文化冲突的分类: 区域性文化冲突 集团性文化冲突 阶级性文化冲突 民族性文化冲突 时代性文化冲突 人类文明的历史不仅是文化创造的历史,同时也是文化冲突时隐时现的历史。
代表人物:美国当代政治发展理论的权威塞缪尔·亨廷顿 “文明冲突论”通过对文化的解析为 国际政治的研究注入新的矢量。 他认为今日世界里,文明的差异是 根本的和明显的;文明的冲突将取 代意识形态和其他形式的冲突,成 为左右未来全球政治的最主要冲突 ;与冲突情形相对应,还将出现文明内 部结合的趋势,儒教国家同伊斯兰国 家的结合,将是西方面临的头号威胁等。
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 ( 1989年夏天) 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 ( 1989年夏天) 主要思想:所有的历史都是向着民主和资本主义而去的,冷战的结束标志着民主和资本主义的胜利。 “后历史时代”的生活:“为了取得大家的 共识而进行艰苦的奋斗,为了一个抽象 的目标愿意牺牲个人生活的奉献精神, 以及在较大范围内开展,能产生勇气、 想象力和理想意识形态的斗争,这些都 将被经济研究、不断攻克技术难题、解决 环境问题,以及不断满足消费者多样需求 的过程所取代。在后历史时代,艺术和哲 学都将不复存在,人类将只能在历史博物 馆中去寻求安慰。”
历史证明:福山所做出的判断是自欺欺人的武断。 ⑴在“历史的终结”言论发表后的第12年,2001年9月11号,美国的四架民航飞机被劫持,之后撞击美国纽约的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 ⑵在福山“历史的终结”言论发表后的第14年,美国时任总统小布什在没有得到联合国授权下,用一种极其不“民主”、不“公开”的方式就贸然发起了对主权国家伊拉克的军事战争。 ⑶让福山感到更加难堪的是,在“历史的终结”言论发表后的第19年,美国华尔街因为没有受到有效监管,用一种所谓的“金融衍生”游戏,把全世界卷进了一场百年难遇的金融大震荡,彻底宣告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模式的脆弱与丑陋。
《河殇》 整部《河殇》分为六集:第一集《寻梦》;第二集《命运》;第三集《灵光》;第四集《新纪元》;第五集《忧患》;第六集《蔚蓝色》。 从题目上看,河殇意味着发源于黄河内陆的中华文明衰落了,在那经年流淌的泥沙里再也不能演化出新的文明因子,中华文明的出路就是蓝色的文明——由黄色向蓝色的转变。这种文明衰落的观念在中国大陆首次唱出了凄凉与悲哀的调子,这无疑是向正统的民族文化观念的一次大胆挑战。
⑵当代世界文化的融合性 文化的融合是异质文化之间相互接触、彼此交流、不断创新和融会贯通的过程。融合体现了在互补和互惠关系中寻求平衡的倾向,是文化发展演进过程的必然步骤。 文化的融合不是整合形成单一的另外一种文化,而是一个赋予原有文化生命力和发展动力的有层次性的互动过程。 一般认为,文化可以抽象划分为物质技术、制度行为和精神观念三个层次。文化的融合,正是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上述三个层次的交流和渗透。 具体说,文化的融合在物质技术层和制度行为层显得流畅和自觉,先进对落后的影响既具有普遍性,其融合的结果就是落后向先进靠拢。
(3)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的关系 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是文化发展过程中两个辩证统一的矛盾方面。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是人类文化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源泉和直接动力。 首先,“由文化交流和传播引发的文化冲突和对抗是一种普遍现象”。 其次,文化冲突同时也是文化融合过程中必然存在的矛盾的斗争和解决过程。文化冲突其实是文化融合的一个方式和途径。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史伯(春秋) 第三,文化的融合才是文化发展和演进的主流。
(4)文化融合的方式和途径 第一种是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有时也被表述为文化“对话”,来说明不同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倾向性和互动性。 (4)文化融合的方式和途径 第一种是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有时也被表述为文化“对话”,来说明不同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倾向性和互动性。 罗素:不同文化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的欧洲仿效拜占庭帝国。——《中西文明的比较》(1922) 第二种是文化适应和外来文化本土化。 这既是文化融合的途径,又是它的结果。 文化适应是文化人类学家莱底菲尔德在本世纪30年代提出的:“文化适应用于理解这样一类现象,具有不同文化的群体通过不断的接触,使双方或两个群体最初的文化类型发生变化。” 第三种是文化的转型。 文化转型就是文化“更新”,是文化融合的必然产物。“文化转型是一个历史过程,它不是外来文化和本有文化之间的简单取代,而是通过外来文化与本有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调和实施重组,从而产生新型文化。”
3、当代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 ⑴全球化与世界文化发展多元化 ⑴全球化与世界文化发展多元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全球投资、跨国资本的全球流动,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全球化的趋势;全球化时代,人类的实践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拓展,以跨时空的交往、跨时空的实践,突破了原有时空的限制,实现了文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交往等实践方式的全球化。 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从本质上折射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全球化与世界文化的多元化,促进了人类文化的新繁荣,也使我国都市文化建设面临新的抉择。 世界文化“多元一体”的发展态势
⑵国际文化产业竞争的高技术化 在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层面,全球化进程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益国际化,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在中国人家里,可能有美国的电脑、日本电视机、德国电话、意大利冰箱、韩国的空调;喝可乐、吃肯德基、品咖啡,成为城市新的饮食习惯;看外国片、听外国流行歌曲、欣赏交响音乐会和芭蕾舞或职业篮球赛……这一切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国际化的文化空间。但你是否想过,中国市民生活和习惯国际化的背后是什么?实际上是以高技术为特征的文化产业、文化产品对中国生活方式的影响。
⑶世界文化的生态化 集中体现在以下二大层面: 一是城市规划与人居环境的生态化趋势。 人居环境科学的概念最早由希腊学者道萨严迪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提出。1976年、1996年联合国第一次、第二次人类住区会议的召开,对城市人居环境研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是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自然遗产加以保护,这是从人文层面体现的世界文化的生态化。
19世纪的美国,就提出了“国家公园”的概念来保护自然遗产,后来又拓展到历史遗迹与名胜领域。
中国唯一的国家公园:黑龙江汤旺河国家公园
⑷世界文化的人本化 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 一是西方后现代主义建筑文化的理念,如对历史的重视,并实用性地采用诸如建筑构造、建筑符号、建筑比例、建筑材料等历史建筑的因素,以增加城市建筑的文脉性,注重人、建筑和自然的关系,凸显城市建筑与空间的人性与情感。 二是当今的一些世界文化大都市,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都关注自己的人文品味、人文魅力。 伦敦、巴黎、维也纳
⑸地域文化的世界化 地域文化主要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地域文化正突破其国界或民族的局限,走向世界。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反对“扩张型”的文化民族主义———如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或“文化殖民主义”,通过“文化保护”和“文化复兴”来保护本国、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以最大可能地推进本民族文化的世界化; 另一方面,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以全球的视角、在多样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纳不同文化所形成的多元共融的文化,实现地域文化的世界化。
四、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世界文化的 回应对策 1、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文化问题 上的基本观点 ⑴延安整风时期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心问题:文艺“为什么人”和“如何为”的问题。 核心观点:文艺要为工农大众兵服务。 基本方式:走与人民大众、首先与工农兵群众相结 合的道路,并注意从思想感 情上同他们打成一片 主要成果:《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荷花淀》、《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诗歌《王贵与李香香》、《漳河水》等,戏剧《白毛女》、《刘胡兰》以及许多报告文学、散文和其他各种形式的艺术品
⑵《新民主主义论》 (1940年1月)中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要求和特征 新民主主义文化应该是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对应的文化。旧民主主义是提倡科学和民主文化。应为他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权的革命。所以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要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所服务。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它既不同于封建专制主义的文化,也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⑶1956年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关于文艺问题的“双百”方针: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评价:“双百”方针的实质,就是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不是一“花”一“家”的单调形态。只要是赞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知识分子,便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者和建设者。“双百方针”,是团结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情感纽带,是允许和鼓励不同观点、不同流派的文化形态自由发展的政策依据。只要符合繁荣社会主义的经济文化这一民族的最根本利益,只要有利于促进和体现社会的进步,就应该纳入先进文化的格局范围。
⑷邓小平的两个文明建设理论 我们现在搞两个文明建设,一是物质文明,一是精神文明。实行开放政策必然会带来一些坏的东西,影响我们的人民。要说有风险,这是最大的风险。我们用法律和教育这两个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只要不放松,认真抓,就会有办法。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56页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教育和法律两种手段并用维系精神文明。
⑸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先进文化建设 基本内容 ①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引起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展开了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在这种国际形势下,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已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综合国力进而关系到党的文明形象。
⑹江泽民对文明多样性问题的阐述 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应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要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当今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都有权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战略和生活方式,各国的事情要由各国人民自己作主,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大家商量解决”。 和而不同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
⑺胡锦涛“文化软实力”思想 国家文化软实力既包含国家意识形态的、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包含文化的经济功能或经济的文化蕴涵,也包含了国际关系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这是一个基本要求,因为只有先进文化才能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这里的文化是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培育社会文明风尚的和谐文化,是作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中华文化,是充满着发展活力的创新文化,只有这样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了,才会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也才能使我国文化软实力切实地得到提高和增强。 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有助于促进形成世界文化形态多样化的生动局面,有助于加快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这既是世界历史进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一心一意谋发展、促和谐的中华文化当代形态的本质体现。
2、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世界文化的回应对策 ⑴坚持文化建设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重大。 ⑵将“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征。发展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党具有内在的文化先进性,其本质就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承担着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 ⑶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为为载体,古为今用,奥运会开幕式上对 “和”文化的诠释。 ⑷积极吸纳世界多种文明和文化成果,始终以一种开放性的姿态,来对待各种文化和文明,。如:奥运会主题曲 《我和你》。
⑸促进中国文化转型与文化建构,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转型特指人类由低一级文明形态向高一级文明形态的跃进。 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文化经历着“千年未有之变局”,传统农业社会的封闭体系在西方列强掀起的全球现代化浪潮中被打破 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华民族将对话交流而不是闭关自守作为奉行的准则: 一方面,力主文化的多元化,努力捍卫文化主权,以文化本土化应对文化 全球化的冲击; 另一方面, 将现代化发展道路作为自己积极、主动的选择。 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经历了一个由外在冲击到内在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文化反思还是文化批判,都或明或暗地存在着中西文化的比较。 全盘西化 全盘复古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多样化社会思潮 ①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 ②疏导非对抗性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 ③抗御对抗性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法轮功 ④整合、发展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