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紫禁城 1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 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 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 几个读书人呼号 “变亦变,不变亦变” ······ “改?!” 一个苍老的声音,幽幽的, 却也带点犹豫······ “杀!!” ······ 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 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历史在这里沉思 世纪末的落日,王朝的落日, 文明的落日······ 不经意间,眼角里滑落一行浊泪 悲哀?!抑或是感动?! …… 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 但这个秋天昏暗的夜空中却透露着一丝希望的亮光。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 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 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 几个读书人呼号 “变亦变,不变亦变”······ “改?!” 一个苍老的声音,幽幽的, 却也带点犹豫······ “杀!!”······ 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 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历史在这里沉思 世纪末的落日 王朝的落日 文明的落日······ 不经意间,眼角里滑落 一行浊泪! 悲哀?!抑或是感动?! 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 但这个秋天昏暗的夜空中却透露着一丝希望的亮光。
(一) 操 作 方 法 戊戌变法 5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危机四伏下的晚清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第3课 百日维新 ——变法的兴起与高潮 第3课 百日维新 ——变法的兴起与高潮 第4课 戊戌政变 ——变法之殇之得之启
选修改革历年高考再现 2008年 孝文帝改革 2009年 王安石变法 2010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 2011年 明治维新 2012年 梭伦改革 2013年 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 2014年 2015年 展望2016年?……
危机四伏下的晚清 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1894年的中国 一人有庆 万寿无疆 走进历史 庆有 疆无 社会花絮 NEWS 1894年,清朝慈禧太后要过60岁生日。当时有一副对联为慈禧太后所欣赏,那就是“一人有庆,万寿无疆”。于是这对联就在宫中和北京城里到处张挂。 民主革命家、学者章太炎想起慈禧把台湾、澎湖割让给日寇就非常生气,把词序稍作改变,变成了“一人庆有,万寿疆无”。这样一变,就把本来是歌功颂德的意思变成了辛辣的讽刺!
改变中国千年之政局 唤醒中国千年之大梦 甲午震撼主要有三点: 一是没有想到败给日本; 二是没有想到《马关条约》内容如此苛刻; 三是没有想到清政府耗资巨大,前后30年的洋务运动如此不堪一击。 改变中国千年之政局 唤醒中国千年之大梦 10
政治 甲午战争 经济 《马关条约》 思想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清政府转嫁负担 (漫画)民众的痛苦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政治 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危机加剧 甲午战争 经济 《马关条约》 思想
中国的近代企业 苏州的苏纶纱厂车间 据图片、教材内容P126页及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经济基础 时间 类别 厂矿数 资本额 (千元) 占总资本额的百分比 甲午中日战争前 商办 53 4707 22.4% 官督商办、官办 19 16208 77.6% 甲午中日战争后 63 12465 70% 18 5345 30% 苏州的苏纶纱厂车间 中国的近代企业 据图片、教材内容P126页及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进一步促使自然经济解体 力量壮大 登上历史舞台 发展受阻力和困难 初步发展 “实业救国” 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要求政治变革
甲午战争 政治 经济 思想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危机加剧 民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舞台,但民资发展受阻 《马关条约》 (经济、阶级基础) 早期维新思想发展为救亡图存的康梁维新思想 思想
发展工商业 实行君主立宪 早期维新思想 郑观应 王韬 西人立国……论政于议院,君民一 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 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 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 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 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盛世危言自序》1892 郑观应 发展工商业 王韬 问题:维新派代表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求亡图存的愿望,但原来“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处于弱势群体的资产阶级何以此时萌发出这样强烈的愿望?引出郑观应(康、梁的广东老乡)等人。 甲午战争的刺激、洋务运动的反思——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 看来对洋务运动的怀疑早已存在(盛世危言,1892),但还没有经过甲午战争的证实,还震动不了社会。甲午之后,社会为之一震,早期维新思想在康有为、梁启超的活动中得以新生。(思想基础)维新思想盛行一时,还意味着要有一批接受者,除了以救国为己任的青年士子外的资产阶级。引出资本主义发展。 实行君主立宪 16
救亡图存的康梁维新思想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谭嗣同 《孔子改制考》 《新学伪经考》 照 片 名姓 作 著 主 张 共同 主张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谭嗣同 《孔子改制考》 《新学伪经考》 托古改制,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反对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思考1:康有为的思想主张有何特点?他为什么要改造利用传统儒学思想来宣传维新主张? 有何利弊? 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原因:1、封建势力强大。 2、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 3、儒家思想长期居于正统地位。 利:减少变法阻力,有利于宣传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潮。 弊: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救亡图存的康梁维新思想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谭嗣同 《孔子改制考》 《新学伪经考》 照 片 名姓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谭嗣同 作 著 《孔子改制考》 《新学伪经考》 主 张 托古改制,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反对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共同 主张 《变法通议》 译《天演论》 《仁学》 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反对君主专制 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批判封建纲常礼教和专制君权。 思想核心是倡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改革科举制 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②实行君主立宪;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文化
老一辈革命家吴玉章回忆说:“当我读到康、梁的痛快淋漓的议论以后,我很快就成了他们信徒,一心要做变法维新的志士,对于习八股、考功名,便没有多大兴趣了。” 强烈地冲击了传统思想,使一部分人开始接受维新思想,“思想界之大飓风 ”“火山大喷火 ”
甲午战争 政治 经济 思想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危机加剧 民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舞台,但民资发展受阻 《马关条约》 (经济、阶级基础) 早期维新思想发展为救亡图存的康梁维新思想 思想 (思想基础)
世界之潮流: 变革旧制度 发展资本主义 俄国1861年改革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起 美国南北战争1861-65年 德国统一与宪法1871年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875年) 世界之潮流: 变革旧制度 发展资本主义
甲午战争 政治 改革势在必行 经济 思想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危机加剧 民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舞台,但民资发展受阻 《马关条约》 (经济、阶级基础) 早期维新思想发展为救亡图存的康梁维新思想 思想 (思想基础) 国际形势 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戊戌变法(1895—1898) 百日维新 无力回天 创刊组会论战 公车上书 戊戌政变 变法的兴起与高潮 高潮 发展 兴起 失败 1898、6 1898、9 1895 公车上书 戊戌政变 兴起 失败 戊戌变法(1895—1898)
“公车上书”部分签名 “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康有为
然而,上书不达…… 拉开了变法的序幕,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思开风气、开知识,非合大群不可”, “合群非开会不可” 宣传维新思想的报刊 强学会
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多所。 中外纪闻 强学会 国闻报 保国会 强学会 时务学堂 启发明智 组织力量 制造舆论 时务报 强学报 万木草堂
光绪开始变法 1898年6月11日 《定/国是/诏》
进步性: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思考2:结合教材P134,归纳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局限,并概括维新变法的特点。 内容 作用 局限 除旧 立新 政治 经济 军事 文教 进步性: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废旗人寄生特权 准许臣民上书言事;举荐人才 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提高行政效率 未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制定宪法等政治主张 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主张,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一定进步意义 妥协性: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改革是不彻底的。 保护农工商业;改革财政 有利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未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有利于增强国防力量,抵御外来侵略 加强了对人民统治 建立新式军队 全面性:变法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 创办各种学堂; 派人留学; 利于西方文化科技传播;利于维新人才培养、思想启蒙 废除八股取士
变法之殇之得之启 慈禧太后废除新法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康广仁: “若死而中国能强,死亦何妨!” “中国自强之机在此矣!”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大家都知道,还有这位是康广仁,并不是变法的核心人物,只算得上一个打下手的。只不过是康有为的弟弟,所以被抓,临行前高呼“中国自强之机在此矣!”邓颖超曾评价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 维新只有103天,新政几乎都被废除了。我们不由会扼腕叹息,他们如果不去改革,可能会成为学者、教育家、诗人、哲学家,或者哪怕仅仅是宣传维新思想而不一定要去实践。如今,他们死的死,走的走,好像什么也没有留下。有人曾说这是“变不了法,改不了制的103天”,康有为自称这是一场梦而已 他们是否真的就如流星划过天际,什么都没有留下呢?是不是仅仅一场维新梦呢?……
谭嗣同 杨锐 林旭 刘光第 康广仁 杨深秀
思考3: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 康有为等改良派……于1895年8月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9月,在康、梁的帮助下,帝党官僚文廷式出面组织强学会……强学会的活动与《中外纪闻》的发行,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也引起顽固势力的忌恨和惶恐,后党官僚荣禄、刚毅等人群起反对……慈禧太后亦严责光绪帝下诏查封强学会和《中外纪闻》,将文廷式驱逐回籍。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封建顽固守旧势力强大; 光绪帝没有实权; 维新派在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 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得很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
我们将铭记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梁启超 这次变法时日虽短,其影响却相当深远。失败会换取教训,流血会唤起国民的觉醒。在将踏入另一个世纪门槛的时候,每一个探索中国自强之路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维新志士们的呐喊和他们所留下的那一串带血的脚印。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梁启超
我们自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就有拼命硬干的人, 就有为民请命的人, 就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他们处于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向西方寻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 ——陈旭麓 我们自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就有拼命硬干的人, 就有为民请命的人, 就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思考4:有人认为“戊戌变法的成果就如光绪皇帝的命运一般昙花一现”。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我不同意该观点 1.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改革运动。 在民族危机加剧时刻,维新变法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己任 2.是一场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 维新派政治上要求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3.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维新派抨击了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通过国家政权力量要付诸实施的较为全面的系统化蓝图,中国现代化改革之门已经开启,一代代中国人必将为中国现代化的实现而前仆后继!
从外界评价来看变法的作用 1898年上海英文版的《字林西报》载:“激进的改革举世震惊。第一:他们终止了令人憎恶的闭关政策,倡导全国开放。第二:改革了那个愚蠢的自称为世界第一的教育制度。第三:不以中国文明自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费正清:《剑桥晚清史》中说:“康有为的一系列措施如果付诸实施的话,等于一场“来自上面的根本革命——那今日中国早就不是贫弱的样子了!”
1、要有创新意识,敢于变化,追求进步! 2、要勇于探索,寻求真理,不怕失败! 3、要敢于借鉴别国的经验,寻求突破! 改革对我们的启示 1、改革是革除社会弊端、促使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是历史发展的要求与产物 2、改革必然会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可能一帆风顺 3、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4、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 联系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 1、要有创新意识,敢于变化,追求进步! 2、要勇于探索,寻求真理,不怕失败! 3、要敢于借鉴别国的经验,寻求突破!
30多年来,我们经济体制改革一马当先 ,中国人真正富起来了,正向中等发达国家稳步迈进,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国社会及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这也使最近几年出现了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社会矛盾、群体性事件、贪污腐败等等许多发展上的麻烦与问题。改革有风险,不改革有危险,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中国别无选择……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