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再生产
首页 本课讲述人口再生产。人口再生产是人口发展的基础,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规律,是人口学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们所掌握的人口学知识,比起初中地理的内容,将深化一大步。同时也为正确理解和认识人口与环境、人口与发展的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导 学 课 程 练 习 教学目的:熟悉几种主要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过程、转变原因、地区分布等,能利用有关图表分析人口发展模式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几种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特点及地区分布 开 视 野 回 首 页
课程1 什么是人口再生产? 人口再生产类型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人口再生产 划分的类型 课 程 什么是人口再生产? 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世代更替,使人口总体不断地延续下去。这就是人口再生产。 原始型 传统型 人口再生产类型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过渡型 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现代型 原始型 小 结 人口再生产 划分的类型 传统型 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过渡型 回 首 页 现代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举 例 原始型 高 原因:没有控制生育,多生子女从事农业生产 高 课 程 原始型 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 出生率 高 原始型 原因:没有控制生育,多生子女从事农业生产 传统型 过渡型 死亡率 高 现代型 原因:生产力极低,频繁的战争、食物匮乏和医疗卫生条件差 小 结 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自然增长率 很低(但起伏大) 举 例 发展中国家个别地区 回 首 页
传统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举 例 传统型 高 原因:节育不普及,多生子女养老、分担工作、增加收入 较高 课 程 传统型 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 出生率 高 原始型 原因:节育不普及,多生子女养老、分担工作、增加收入 传统型 过渡型 死亡率 较高 现代型 原因:生产力水平提高,粮食供应、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寿命延长 小 结 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自然增长率 较低 举 例 少数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 回 首 页
过渡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举 例 过渡型 高 原因:节育逐渐普及,工业和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不需要多生子女从事农业 低 课 程 过渡型 出生率 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 高 原因:节育逐渐普及,工业和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不需要多生子女从事农业 原始型 传统型 过渡型 死亡率 低 现代型 原因:工业化的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小 结 自然增长率 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高(但开始下降) 举 例 多为发展中国家:巴基斯坦 回 首 页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举 例 现代型 低 原因:没有控制生育,多生子女从事农业生产 低 课 程 现代型 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 出生率 低 原始型 原因:没有控制生育,多生子女从事农业生产 传统型 过渡型 死亡率 低 现代型 原因:生产力极低,频繁的战争、食物匮乏和医疗卫生条件差 小 结 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自然增长率 很低 举 例 回 首 页 发达国家:欧洲的德国
小结1 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 课 程 高 低 死亡率 出生率 (1) (2) (3) (4) 时间 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 原始型 传统型 课 程 高 低 死亡率与出生率(%) 死亡率 出生率 (1) (2) (3) (4) 时间 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 原始型 传统型 过渡型 现代型 小 结 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 回 首 页
小结2 课 程 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 原始型 传统型 过渡型 现代型 小 结 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回 首 页 放 大 显 示 类型 历史时期 特征 成因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平均预期寿命 周期 原始型 原始社会(采猎文明时期) 高 很低 很短 生产力水平极低,主要依靠天然食物维持生存,抵御疾病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极低,部落战争频繁,死亡率很高 传统型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农业文明时期) 较高 较低 短 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生存环境有所改善,死亡率仍较高,波动较大 过渡型 资本主义社会前期(工业文明时期) 低 延长 产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发展,极大改善了人类生存环境,营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较快,但出生率下降相对较慢 现代型 后工业文明时期(新技术革命时期) 进一步延长 现代科学技术进步,使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出生率持续下降到与死亡率相当的很低水平 课 程 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 原始型 传统型 过渡型 现代型 小 结 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回 首 页 放 大 显 示
课程2 目前发达国家或地区已经完成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属于现代型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过渡型 课 程 目前发达国家或地区已经完成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属于现代型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过渡型 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 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发展中国家人口总量占世界总人口的80%) 发达国家 或地区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小 结 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是过渡型 回 首 页
发达 欧洲(德国、匈牙利)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 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 课 程 欧洲(德国、匈牙利)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 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 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 发达国家 或地区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 ——0.8% 小 结 回 首 页
发展 大洋洲(除去澳大利亚、新西兰) 非洲是过渡型的典型 亚洲(除去韩国) 拉丁美洲(除去古巴)是过渡型 中国是现代型 课 程 课 程 大洋洲(除去澳大利亚、新西兰) 非洲是过渡型的典型 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 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亚洲(除去韩国) 拉丁美洲(除去古巴)是过渡型 发达国家 或地区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中国是现代型 小 结 回 首 页
小结3 1、发达国家或地区已处于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 课 程 1、发达国家或地区已处于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 2、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多处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过渡型”(但也有例外:如韩国、新加坡等国的人口再生产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 3、 全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处于由“过渡型”向“现代型”转变阶段. 4、 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再生产转变速度较快,人口再生产类型目前已接近“现代型” 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 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发达国家 或地区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小 结 回 首 页
练习 1、读人口再生产类型和转变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示中,A曲线表示人口 ,B曲线表示人口 练 习 1、读人口再生产类型和转变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高 低 死亡率与出生率(%) B A (1) (2) (3) (4) 时间 (1)、图示中,A曲线表示人口 ,B曲线表示人口 。人口的变化取决于A与B之间的差,称为人口 。另外,人口的变化有时还受经济、环境 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而产生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这种人口 的变化叫 。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人口的机械增长 (2)、从图中看出,人口再生产变化首先是从 的降低开始的。①②③④阶段分别属于人口再生产类型的 、 、 和 。 死亡率 回 首 页 原始型 传统型 过渡型 现代型
练习2 我国有些地区已属于 型。在第 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 (3)①阶段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高,出生率高的原因是 ; 死亡率高的原因是 。 低 B A (1) (2) (3) (4) 时间 练 习 我国有些地区已属于 型。在第 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 (3)①阶段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高,出生率高的原因是 ; 现代 死亡率与出生率(%) (3) 生产力极为低下,劳动力 不足且无节制的生育 死亡率高的原因是 。 (4)④阶段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特点是出生率 ,原因是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甚至出现负值,如 、 等国。这些国家人口的老龄化严重(老年人口比率>10%)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如① , ② ,③ 。解决的措施有① , ② 。 ③ 。 频繁的战争、食物匮乏和极差的医疗条件 很低 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生活观念改变 很低 很低 德国 匈牙利 引起劳动力不足 增加政府财政和社会福利负担 导致兵源奇缺 移民或加强国际劳务进口 进行贸易移民,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转移劳动力指向型产业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福利制度 回 首 页
练习3 2、读下表数据,回答有关问题: 年龄(岁) 0—14 15—59 60岁以上 总计 甲 人口数(万人) 200 550 250 练 习 2、读下表数据,回答有关问题: 年龄(岁) 0—14 15—59 60岁以上 总计 甲 人口数(万人) 200 550 250 1000 死亡率(%) 0.5 0.6 2 0.93 乙 350 600 50 0.8 0.7 2.2 0.81 (1)、分组年龄死亡率中,甲组比乙组 (高或低) (2)、总人口死亡率中,甲组比乙组 (高或低) (3)、产生上述反差现象的原因是 。(4)、一般来讲,甲属于 国家,乙属于 国家 低 高 甲组老年人口多,相对死亡人数多 发达 发展中 回 首 页
开视野 我国老龄化发展迅速。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其中法国130年、瑞典 85年,而中国只用27年就完成了这个历程,并且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都保持着很高的递增速度,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列。 中国的老龄化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也呈城乡倒置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最早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上海(1979年)和最迟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宁夏(2012年)比较,时间跨度长达33年。城乡倒置显著,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历程表明,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我国的情况则不同。目前我国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这种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到本世纪后半叶,城镇的老龄化水平才将超过农村,并逐渐拉开差距。 我国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省市有上海(18.48%)、天津(13.75%)、江苏(13.75%)、北京(13.66%)、浙江(13.18%)、重庆(12.84%)、辽宁(12.59%)、山东(12.31%)、四川(11.59%)、湖南(11.51%)和安徽(11.18%)等11个省市。 开 视 野 老龄化挑战中国智慧 2006年4月27日 如果说人口给经济增长曾经吹来顺风,那么现在的人口问题正在变成逆风。一方面是中国人口寿命不断延长,人均寿命已经超过65岁;另一方面是独生子女政策使青年人口不断减少,劳动力不足的压力迅速来临。随着更多工人达到退休年龄,年轻人人数越来越少,暗示了劳动力增长从现在起已经开始放慢速度,到2030年将出现衰退。 中国老龄化形势严峻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非常严峻。 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巨大。截至 2004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1/5。近20多年来,我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四亿多的最高值,每10人中将有3位老人,之后将维持在3~4亿的规模。 老龄化成为长期趋势 我国是一个有多子多福、养儿防老文化传统的国家。尽管有这样的传统,但我国政府在28年来一直进行计划生育政策,通过限制每个家庭的孩子数量,成功地将我国人口出生率从 1980年的2.2‰,减少到2005年 1.4‰。大大低于目前全世界2.1‰的平均水平。1978年独生子女政策实行前,15岁以下年轻人是一个强大的基础。28年后,第一代独生子女0~30岁人口占据了大部分,如果政策不改变,到2050年,年轻人将更少,老龄人比例更大。 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将平均每年新增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3.28%,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 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伴随着20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 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 “未富先老”成关注焦点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这使得在有效控制住人口过快增长之后,伴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我国又面临着另一个问题:如何避免人口过快老龄化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冲击。联合国估计,到下一代,我国的老龄化问题将比20世纪的欧洲更加严重。届时,我国将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对付高出自己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数倍的国家类似的问题。中国的老年人数量,将比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这五个发达国家的总人口加起来还要多。 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一般都在5000美元~10000美元以上,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我国目前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超过1000美元,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 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二倍。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30%左右,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 当然,意义最重大的变化在人口年龄分布状况而不是人口规模。老龄化的问题某种程度上在我国潜伏已久。从1980年开始,我国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就比世界和亚洲平均速度快得多。但在20年前,人们从没思考过这个严重的问题,因为那时候有大量0~15岁的年轻人。他们迅速在劳动力上取代了老年人。不幸的是,年轻人力资源储备迅速下降,而老年人数量超过年轻人时,老龄化将很快成为一个可感知的、对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压力。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我国现在还处于人口统计学意义上的“黄金时期”,劳动力人口仍在不断增长。但在大约10年内,劳动力人口将开始缩小。到2030年时,我国人口总抚养比〖(少儿+老人)/劳动人口〗将随着老年抚养比(老人/劳动人口)的迅速提高而大幅度攀升,并最终超过50%(意味着每100名劳动人口将承担50名少儿及老年人的抚养)。与此相反,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低抚养比的“人口黄金时期”将从此结束,我国由此进入“未富先老”的时期。 由于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明显快于进入现代化。因此,在经济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应对老龄化将会给我国带来许多问题,我国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压力早就潜伏生长,而目前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制度等各种准备严重滞后,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劳动力总量、社会保障等都面临巨大变化和挑战。 老龄化考验政府智慧 从过去28年以来,少生孩子对家庭积累个人财富有帮助,但是在不远的将来将妨碍劳动力的增长。从1975年到2010年,少生孩子减少了劳动力的负担,劳动力的增长对制造业成功作用很大。不过一旦年轻人减少,影响工作人口增长缓慢,赡养比率将不得不回升。 人口老龄化必将带来一些新的矛盾和压力,如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及老年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压力。同时,我国政府和社会还必须付出巨大的成本来调整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管理体制等,以适应人口老龄结构的巨大变化。(原载《百姓》杂志2006年第5期) 老 龄 化 挑 战 中 国 智 慧 回 首 页
谢谢!
2-2 类型 历史时期 特征 成因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平均预期寿命 周期 原始型 原始社会(采猎文明时期) 高 很低 很短 生产力水平极低,主要依靠天然食物维持生存,抵御疾病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极低,部落战争频繁,死亡率很高 传统型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农业文明时期) 较高 较低 短 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生存环境有所改善,死亡率仍较高,波动较大 过渡型 资本主义社会前期(工业文明时期) 低 延长 产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发展,极大改善了人类生存环境,营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较快,但出生率下降相对较慢 现代型 后工业文明时期(新技术革命时期) 进一步延长 现代科学技术进步,使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出生率持续下降到与死亡率相当的很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