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JPKSHHBZX12-7.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人事科工作汇报 宗 旨 尽心尽力服务好每位职工 尽职尽责做好每一件事情 职工总人数: 1077 人 在编职工 452 人 编外职工 293 人 江大编制 14 人 返聘 23 人 离退休 316 人.
Advertisements

1 计算机软件考试命题模式 计算机软件考试命题模式 张 淑 平 张 淑 平. 2  命题模式内容  组织管理模式 − 命题机构和人员组成 − 命题程序  试卷组成模式.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翁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2 年 9 月 9 日. 第一部分 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政策依据 (一)、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 部发〔 2006 〕 70 号 (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 国人部〔 2006 〕 87 号 (三)、《广东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粤人.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sv.hep.com.cn sve.hep.com.cn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必须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增强企业后劲。 必须坚持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完整。 必须适当考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利益。
工会与社会保障 主讲人 黑龙江省工会干部学院 王珏 教授 1. 社会保障 2 从劳动分工的角度社会成员可分为  正在劳动岗位从事劳动的成员  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  因某种原因失去劳动机会的成员 3.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第一章 概 述 一. 何为老年人? 1. 老年人是指达到或超过老年年龄的人。 2. 人的年龄可分为三种: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日历年龄。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面试公开课 封面 山西省考面试QQ交流群:
迅航基于云服务的 美业Saas软件.
第十章 会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第一节 我国会计工作的管理体制.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工程建设基本程序 项目决策 初步设计 技术设计 施工图设计 招投标 项目实施 竣工验收.
第九章 人力资源的保障管理 社会保障体系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 失业保险 劳动安全卫生与作业条件管理.
自主创业.
第十二章 社会福利.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高一政治 王西伟.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初级会计电算化 (用友T3) 制作人:张爱红.
2013年度述职报告.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第四节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个人金融产品营销与业务创新 中国民生银行零售银行部 成都.
走势分析.
第八章 社会保险 本章主要内容 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的意义与项目 社会保险的特点 社会保险的内容 我国社会保险.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七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七章.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二、东亚货币合作的发展进程 马尼拉亚太地区高级财政金融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加强地 区金融合作新机制的设想,又称“马尼拉框架协议”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第13章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三篇 组织工作.
7.2.4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 一、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 二、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条件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是:基金财团。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中国药物GCP检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李见明         北京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资料摘要).
毛泽东思想 12建筑学第二小组18~34.
Harvard ManageMentor®
面向对象建模技术 软件工程系 林 琳.
美国残疾政策.
Harvard ManageMentor®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我们能给贫穷者什么希望.
Harvard ManageMentor®
Harvard ManageMentor®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 Shanghai Green Building Council 技术/产品名称: 申报单位: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影响风险评估专家研讨会 ACCC Workshop: Climate Change Impact and Risk Assessments 内蒙古 Inner Mongolia.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 基于激励机制的一个设计 李鑫 刘乾坤 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
浅谈医生灰色收入 第三小组.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2019/9/19 互联网产业、立法与网规 张钦坤 腾讯法务部.
Sssss.
时事报告 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七章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JPKSHHBZX12-7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我国完整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开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后,从大的方面来说,以1978年为界,在此之前实行的是传统的社会主义的“国家/企业保险模式”,而在此之后我国逐步建立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 。 1978年 国家/企业保险模式 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 “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雇员与雇主双方缴费,雇员个人缴费进入个人账户,以体现个人的责任,增强制度的财政可持续性;雇主缴费主要进入社会统筹,以体现国家的集体责任和社会再分配的能力。 JPKSHHBZX12-7

创建时期 调整时期 挫折时期 修补时期 创新发展时期 将这两个阶段再细分的话,可以把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创建时期 调整时期 挫折时期 修补时期 创新发展时期 1949 1957 1969 1978 1994至今 JPKSHHBZX12-7

1、创建时期(1949~1956) 1951年2月26日,政务院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确立了我国传统社会保险体系的基本框架与制度安排,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劳动保险条例》后经过多次修正,对劳动保险金的征集与保管,因工负伤、残废待遇,疾病、非因工负伤、残废待遇,对工人与职员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死亡待遇、养老待遇、生育待遇,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我国之后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建立了机关和企业两套社会保障框架,都与当时的统收统支的计划经济模式相适应。加上此前建立的优待抚恤制度,到1956年时已初步创立了以国家为责任主体的社会保障制度。这套制度对于巩固新生政权和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JPKSHHBZX12-7

2、调整时期(1957~1968) 这一时期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地补充完善。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关于精简职工安置办法的暂行规定》等法律文件,卫生部、劳动部、内务部等亦发布有关决定,对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农村五保保障和军属优待制度等进行相应的调整。国家从企业工资总额提取一定比例的劳动保险基金,机关和事业单位则由财政部门负责所需资金,形成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基金征集、管理、调整、使用的制度。 这阶段主要任务是在原有各项制度的基础上,改进保障内容,扩大保障范围,修订保障待遇标准等。在社会保障职责中,国家承担主要责任,各类单位共同担当相关责任。但因受当时政治上日益趋“左”和经济波折的影响,对社会保障的调整任务并未完成。 JPKSHHBZX12-7

3、挫折时期(1969~1977) 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全国诸方面处于瘫痪状态下,原有的社会保障政策、法令得不到贯彻执行,社会保障制度遭受到严重破坏。1969年,财政部规定:“国营企业一律停止提取劳动保险金,企业的退休职工、长期病号工资和其他劳保开支,在营业外开支”。这意味着劳动保险完全失去了统筹调剂的作用,保险基金也停止了积累。 文革期间,作为企业职工劳动保险统筹管理部门的工会组织也被停止活动,导致了企业办社会和社会保障单位化,并最终使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了相互分割的板块结构状态,即国家保障制、企业保障制和乡村集体保障制三个相互封闭、脱节的板块组成的社会保障模式。 文革过后,我国社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也随之做出了许多变革,逐步形成了新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我国的社会保障发展开始进入第二个阶段。 JPKSHHBZX12-7

4、修补时期(1978~1994)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扭转社会保障领域的混乱状态打开了新局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入了一个全面恢复重建时期。同年的五届人大决定重新设置民政部,结束了全国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事物无主管部门的局面。 这一时期主要是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修补,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恢复正常的退休制度,同时也是新制度孕育、酝酿的时期。由于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剧,离、退休人员不断增加,企业改革造成了大量人员下岗,又受到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育高峰期的影响,每年新增劳动力待业人数也在增加,这三方面的压力迫使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1986年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将社会保障正式纳入国家发展计划。 JPKSHHBZX12-7

5、创新发展时期(1994年以来) 在经历一段时期的摸索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创新式的改革、发展时期。1994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按资金筹集方式、保障目标分类,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大致由三大部分构成,含13个项目,由国家、工作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 这一时期内,失业保险条例、残疾人保障法、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条例等法规陆续出台,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及深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城镇住房福利制度改革政策也相继面世。 当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形成。 第一部分是主要由国家财政支付的保障项目,主要为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区服务四项;第二部分是由法律规定强制实施的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和住房六项,这些项目涉及面广,直接影响人民生活的最基本方面,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第三部分是以自愿为原则的商业保险,主要是个人投保、企业投保和互助性保险三项,可以满足社会各方面、各阶层的不同需求,是社会保障主题部分的一个补充,使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更加灵活、有效、丰富多彩。 JPKSHHBZX12-7

二、我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与弊端 1、我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我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由三大板块组成:国家保障、单位保障和农村集体保障,每个保障项目都按着三大板块来设置,形成了相互独立、互不交叉、不成体系的“三张安全网”。这种保障制度有以下三个特征: 失业保障程度很高 单位化保障 阶梯型保障 JPKSHHBZX12-7

(1)单位化保障 所谓单位化保障,就是保障依赖居民自身所在或在编的“单位”。单位包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独立核算单位(企业、生产队或生产大队)、机关、学校、科研机构等部门。不同的单位之间对所属人员的保障范围、保障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JPKSHHBZX12-7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 全民企业职工 集体企业职工 农民 (2)阶梯型保障 由于同的单位之间对所属人员的保障范围、保障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导致了阶梯型保障的局面。即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人数最少,但受保障程度最高;全民企业职工次之,集体企业职工再次之;农民人数最多,但受保障程度最低。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 全民企业职工 集体企业职工 农民 保障程度 JPKSHHBZX12-7

(3)失业保障程度很高 所谓失业保障程度很高,就是指社会承诺每一个社会公民有业可就,而且是终身的。即便是受保障最差的农民,只要愿意务农,就不会得不到务农的权利。其他人员,如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等,往往是一次就业定终身,没有失业之忧。 JPKSHHBZX12-7

(4)原有的社会保障体系项目不全,没有失业保险。 2、我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 (1)社会保障以“身份”属性取代其“社会”属性,影响劳动力正常流动,致使保障范围狭窄。 (2)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行机制紊乱,保障层次单一。 (3)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一大特色是“企业保险”,由用人单位实行现收现付的资金供给制。 (4)原有的社会保障体系项目不全,没有失业保险。 JPKSHHBZX12-7

抹杀了个人的责任和个人在保障资金筹措中的直接作用,容易把财政风险和企业的经营风险转嫁给了个人。 (5)现收现付制的弊端: 抹杀了个人的责任和个人在保障资金筹措中的直接作用,容易把财政风险和企业的经营风险转嫁给了个人。 企业负担畸轻畸重,严重缺乏社会公平。 企业代行政府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职能,导致政府与企业功能倒置。 职工个人不缴纳社会保障费用,但享受的社会保障项目齐全,生老病死全靠国家,资金运行混乱。传统社会保障制度酝酿着未来的支付危机和代际矛盾,也使社会保障改革捉襟见肘,缺乏物质基础。 JPKSHHBZX12-7

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国情背景 1、 庞大的人口数量与人口老龄化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71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数的19%。 世界的19% 13.71亿 JPKSHHBZX12-7

(2)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 (1)老龄人口规模大 (4)人口“未富先老” (3)老龄人口高龄化显著 根据联合国的划分标准,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 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我国在2010年成为老龄型国家。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问题,中国的老龄化与其他国家相比,具 有如下特征: (2)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 (1)老龄人口规模大 (4)人口“未富先老” (3)老龄人口高龄化显著 JPKSHHBZX12-7

(1)老龄人口规模大 2010年全国总人口13.71亿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人,占8.87%。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将超过4.12亿,约占中国总人口的1/5,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4,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位。这种状况与50~60年代人口数量激增、总人口规模数量大是相互关联的。 2010年,60岁以上1.78亿人,占总人口的13.26% 2050年 预计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5 JPKSHHBZX12-7

(2)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 根据联合国统计和预测,1950~2000年,世界老年人口增长76%,中国增长217%;2000~2025年,世界老年人口增长90%,中国增长111%。中国65岁以上人口由7%上升到14%预计要用26—27年,而相比其他国家,法国65岁以上人口由7%上升到14%用了115年(1865~1980年),瑞典用了85年(1890~1975年),德国和英国用了45年(1930~1975年)。中国人口结构在2000年跨入老龄型,而世界人口年龄结构跨入老龄型在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比世界快了10年。 法国 115年 65岁以上人口由7%上升到14%所用时间 瑞典85年 德、英45年 中国 26-27年 JPKSHHBZX12-7

(3)老龄人口高龄化显著 在人口老龄化的同时,老龄人口也在老龄化。2009年数据显示,我国8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老龄总人口已达1899万人。并且高龄老人呈加快发展的趋势,高龄老年人口将以每年5.4%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50年,我国80岁以上人口规模可能超过1个亿。 JPKSHHBZX12-7

(4)人口“未富先老” 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都是在经济发达时期,经济承受能力强,而且及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即使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出现一些问题,也不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然而对于中国而言,人口老龄化是在社会性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必然会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老年人口抚养比 1982年 8% 12.5个劳动力负担一位老年人 2005年 10.7% 9.3个劳动力负担一位 老年人 2010年 11.9% 8.4个劳动力负担一位 老年人 1982年老年人口抚养比为8%,相当于12.5个劳动力负担一位老年人;2005年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为10.7%,相当于9.3个劳动力负担一位老年人;2010年为11.9%,相当于8.4个劳动力负担一位老年人 ,短短几十年间老年人口抚养比迅速增加,无疑给发展中的中国带来严峻挑战。 JPKSHHBZX12-7

2、经济体制的转型 1978年以来,我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体制。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很大改变,这些导致了劳动力结构的调整,原先依靠企业的职工社会保障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过去,在政企不分的体制下,企业对职工的生、老、病、死承担着实际的保障责任,这种权责关系固化了劳动力结构,但在经济体制转变之后,就出现了对职工的保障责任由企业转向独立的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的利益调整问题。 独立的 社保体系 企业 保障责任 JPKSHHBZX12-7

在城市化进程中,最值得关注的当属农民工问题 3、城市化进程加快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体现在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表现为明显的二元格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这就造成了城乡社会保障如何进行基础整合和衔接等问题。 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在城市化进程中,最值得关注的当属农民工问题 JPKSHHBZX12-7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迁移,演化为城市农民工。农民工为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他们的社会保障尚不能与城市生活相衔接,这不仅严重阻碍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也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因此,如何进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工作,如何衔接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JPKSHHBZX12-7

就业形式的多样化是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业形式多样化固然可以缓解巨大的就业压力,但是也带来了劳动关系的复杂化和多样化。 4、就业形式多样化 就业形式的多样化是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业形式多样化固然可以缓解巨大的就业压力,但是也带来了劳动关系的复杂化和多样化。 传统的社会保障体系是针对正规的就业形式而言的,一般采用企业与个人共同缴费的方式。但随着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人员的用人主体常常变更,工作时间也不确定,很难为数众多的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建立正规的社会保险账户。 自由职业者 钟点工 非国企职员 …… 国企职员 个体户 JPKSHHBZX12-7

进入21世纪,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5、全球化的趋势 进入21世纪,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力资源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人力资源也同样如此,这要求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尽快与市场经济国家接轨。 JPKSHHBZX12-7

另一方面,全球化也造成社会事务的全球化,各种国际组织、区域性组织如国际劳工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加速推行社会规则,这些国际社会规则中很多对于我国正在发展中的经济而言仍有一定难度,给我国的企业造成压力,从而必然对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国际劳工组织标志 世贸组织标志 JPKSHHBZX12-7

四、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构想 1、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进行改革时,应遵循什么原则呢? 社会保障水平要与我国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 我国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面临着以下挑战:一是如何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二是如何完善新体制的设计,三是如何实现从旧体制到新体制的过渡。 进行改革时,应遵循什么原则呢? 社会保障水平要与我国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 公平与效率统一 权利与义务统一 社会保障制度要法制化,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适应我国二元经济的现状,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JPKSHHBZX12-7

(1)社会保障水平要与我国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 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由经济发展来支持的,它要以经济实力作为基础。因此一般来说,各国的社会保障水平是与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水平不足,使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人们缺乏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往往造成社会不稳定;而保障水平过高又会加重在业者的负担,不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且会使一些人成为躺在国家身上的懒汉,削弱经济发展的动力。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是一个人口大国,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起飞阶段,必须保持较高的积累水平,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不可能很高,一般来说只能保证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另外,社会保障与所有公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具有很强"刚性",易上难下,在这方面我们一定不能再走"福利国家"开始大包大揽、继而骑虎难下的老路。我国经济还不够发达,但人口却先于经济出现了老龄化的趋势,这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十分不利的。 JPKSHHBZX12-7

(2)社会保障应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的原则 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具有生命力,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键是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这里说的公平,不是数量上的完全相等,而是权力的平等,是法律面前的平等,是机会的平等。按劳分配也是公平,分配的公正、合理、公平,可以激励劳动者,提高效率,进而达到更高水平的公平。 社会保障在本质上是一种国民收入再分配,这种分配在某种意义上带有一些"按需分配"的性质,但一定要适度,要避免因分配不当造成的鼓励懒惰机制。社会保险的待遇和给付标准,既要与个人保险金的缴纳水平和缴纳时间长短挂钩,又要体现社会互济的原则,既要切实保障职工的基本生活水平,又要有利于激励广大在职职工的积极性。 JPKSHHBZX12-7

(3)社会保障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社会保障不同于完全由政府提供资金的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等制度。要享受社会保障的待遇,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也就是说只有按时足额缴纳规定的社会保障费,才能享受规定的社会保障待遇。 从另一方面来说,公民享有社会保障的权力,也应该与社会贡献及缴费水平对等,而不应该受行业、所有制等方面的限制。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社会保险是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强制储蓄",对于这种社会保障,必须坚持义务与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多储蓄多收益。 JPKSHHBZX12-7

(4)社会保障制度要法制化,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社会保障的法制化,意味着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和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权力和机会的平等,同时也为社会保障的具体操作提供法律依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有可以自由流动的人才市场,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是统一的,不能以行业或地区进行分割。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政策和制度要统一,并要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及各级分支机构,社会保障的具体制度制定和行政管理由各级社会保障部门负责。依靠基层政权组织形成社会化的社会保障网络体系。将目前各部门、各单位分散管理逐步转变为统一的社会化管理,将各单位承担的社会保障事务性工作转变为社会化服务。 JPKSHHBZX12-7

(5)适应我国二元经济的现状,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改革和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从我国二元经济的实际出发。我国已有的社会保障,一方面是国有单位职工享受着很高的保障和福利水平,另一方面是广大农村人口的养老、医疗等基本保障几乎完全依靠个人和家庭。可以说是一个"跛腿"的巨人,一条腿很长,另一条却很短,虽然从长远看,我们必须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但在目前阶段则应从实际出发,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改革和完善包括全体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险体系,另一方面逐步建立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 JPKSHHBZX12-7

(1)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 2、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总体思路 (1)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 (2)社会保障政策要统一,管理要法制化。 (3)社会保障水平要与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JPKSHHBZX12-7

(4)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 (5)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和社会保险基金经营要分开,建立由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代表参加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组织。 JPKSHHBZX12-7

(1)集中决策、统一立法、分类管理、分级管理 (2)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社会保障政府行政管理机构 3、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框架构想 (1)集中决策、统一立法、分类管理、分级管理 (2)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社会保障政府行政管理机构 (3)建立中央和省、市、县四级社会保障事业管理机构 (4)基础性社会保险基金,由国家财政设立专门账户进行管理,确保这笔基金的正常支付和安全流动 (5)单独设立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机构,监督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和管理 (6)多元化 JPKSHHBZX12-7

4、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策略 (1)制度、政策的统一性和法制化 社会保障既是一种法定的社会制度,又是一种特定的消费品分配模式,涉及各社会阶层和各类人群的利益关系,这种分配属于非市场分配,故其政策和计划的制定必须高度集中。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其社会保障体系与制度结构都是在全国范围内的集中决策、统一立法的前提下建立的,无论其社会经济性质如何。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实施方案和时序进程也都是按照统一的部署进行的。 JPKSHHBZX12-7

(2)要注意改革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范围广,时间跨度涉及几代人,制度一旦确定,就形成了各方面的利益刚性、制度和政策的路径依赖、自我强化趋势以及巨大的运行惯性,很难更改。为此,要有两个方面的衔接配套:一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忠诚那个其规划与短期计划的衔接,各项短期政策措施的出台不能酿成未来的支付危机;而是应遵循“先试点、后立法、再推广”的方针,谋定而后动,特别是要注意对工资基数、物价水平和基金承受能力等指标的测算。 JPKSHHBZX12-7

(3)从急需解决而又有能力解决的方面入手,循序渐进地推进改革 新体制建设应当分轻重缓急,循序渐进,不断完善,不能急功冒进,妄图一举解决所有问题。 (4)对国家强制举办的社会保障项目要坚持低标准起步 我国是在原来福利型保障方式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因此,应该把一些“超基本”的部分提出出去,任何略带奢侈的部分都不是现在应当考虑的,要把真正该“保”而未“保”的项目“保”起来,并且在实施中做到“应保尽保”。 JPKSHHBZX12-7

(5)加强社会保障各项目之间及其与相关体制之间在改革中的协调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应当根据改革的政治、经济成本最小化原则,使社会保障制度与各相关制度之间,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内部各项目之间,在改革的联动关系、逻辑顺序、临界速度和依托条件方面衔接配套。 各方面协同配合,共同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注意社会保障各项目在覆盖范围、筹资比例、待遇计发办法等方面的互补和协调配合; 把改革和管理结合起来。 JPKSHHBZX12-7

案例:关注安徽“中产” “中产阶级”现状: 职业: 农村的相对集中在: 比重:2002年,农村年人均纯收入3000元至8000元人群可界定为农村中等收入者;城镇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元-25000元的群体可界定为城镇中等收入者。以此推算,当年我省农村中等收入者约为863万人,占全省人口的17%;城镇中等收入者比重为17.4%。 职业: 农村的相对集中在: 一是集中在市区、市郊、小集镇及工业带附近的从事个私经营和服务行业的业主和运输户;二是从事植业养殖业的种养大户、农特产品推销的经纪人;三是有一技之长的外出务工人员和乡镇企业职工。 城镇中等收入者主要集中在: 专业技术人员、党政机关公务人员、中高级知识分子、企业管理人员、办事人员、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等。 JPKSHHBZX12-7

特点: 趋势: 1、中等收入者人群持续扩大,但比重仍然相对较低; 2、中等收入者的生活质量在逐步提高,消费结构向发展型、科学型转变; 3、高、中收入者收入稳步增高,低收入者收入增长缓慢,高低收入差距有所扩大。 趋势: 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中等收入者所占比例将达到38%左右,中等收入者成为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人群集中在:科技发明人和科技企业家;金融服务等热门行业或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的管理人员;“五师一工”——律师、精算师、会计师、工程师、建筑师和高级技工;学术团体或机构中的高中级知识分子;党政机关公务人员和事业单位的高中层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外企和外企服务机构的高中级管理人员;私营企业家和农村种、养殖大户以及工商业主等。 JPKSHHBZX12-7

如何壮大“中产”: 1、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2、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现体制、机制创新的突破; 3、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培育壮大中等收入者;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一是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为被征地农民建立社会养老和就业制度,切实保障城乡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二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下岗失业职工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千方百计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三是积极探索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乡贫困群体的医疗救助制度,妥善解决贫困群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四是建立健全城乡贫困群体的社会救助体系。 5、发展教育,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教育和人才是立国兴省之本,对提高国民素质起着重要作用,要扩大中等收入者阶层,就要适当超前发展教育,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 JPKSHHBZX12-7

五、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实践 1、社会保险各项目的改革实践 (1)养老保险改革 实行退休费用的社会统筹 养老保险基金实行部分积累的财务机制 探索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各保险项目的改革会在以后章节详细描述。 逐步推行企业年金制度并使之进入规范化的操作阶段 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实行养老保险属地化管理 JPKSHHBZX12-7

(2)失业保险的建立与完善 逐步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 失业保险和促进就业有机结合 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与下岗职工最低生活保障相衔接 失业保险项目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逐步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 失业保险和促进就业有机结合 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与下岗职工最低生活保障相衔接 JPKSHHBZX12-7

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与养老、失业保险改革相比,进展相对滞缓。改革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3)医疗保险改革 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与养老、失业保险改革相比,进展相对滞缓。改革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1994年,这一阶段是引入个人分担部分医疗费用的机制和实行大病统筹。 第二阶段: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JPKSHHBZX12-7

(4)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改革 工伤保险由企业保险转变为社会保险。 工伤保险标志 国务院有关部门于1994年12月发布了《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就生育保险基金的社会统筹、生育保险待遇等方面做出了规定,生育保险开始进入制度化轨道。 JPKSHHBZX12-7

(5)社会救助制度改革 社会救助制度化的基本框架正在形成 扩大社会救助的覆盖范围 合理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 JPKSHHBZX12-7

2、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 (1)统一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体制 (2)规范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体制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成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2008年,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成立 (1)统一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体制 (2)规范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体制 1998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暂行规定》 1999年《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 赵曼 JPKSHHBZX12-7

3、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化 中共中央“十五大”以来,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社会保障改革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九届人大新一届政府成立以后,针对国有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改革,主要是在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足额发放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JPKSHHBZX12-7

在2001-2005年的“十五”计划和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4、改革的取得的成效 基本实现了“两个确保” 制度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筹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建立了城市居民低保制度 出台了完善社保体系的试点方案 形成了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在2001-2005年的“十五”计划和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JPKSHHBZX12-7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机制创新的效应可以具体化为“五个转变” 5、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机制创新效应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机制创新的效应可以具体化为“五个转变” 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负担 由国家全部包揽 社会保障项目费用 社会互济和独立于企事业单位外的社保体系 企业自保的社保体系 平均主义、“大锅饭” 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结合 5? 福利包揽 基本保障 现收现付 部分积累 JPKSHHBZX12-7

禾 口 言 皆 六、和谐社会与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和谐社会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 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 二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 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 禾 口 言 皆 赵曼 人人有饭吃 人人能说话 和谐社会 JPKSHHBZX12-7

这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二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运用科学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 一要坚持发展,发展是硬道理 这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二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三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主线,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涵。 JPKSHHBZX12-7

社会保障的建立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 3、建立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的建立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 促进社会公平分配 承担社会道义责任 (1)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 (2)社会保障与社会发展 担当资金融通媒介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JPKSHHBZX12-7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候,该国就进入了矛盾凸显期。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加剧,处理得好,能够顺利发展,经济将很快上一个新台阶;处理得不好,经济将停滞不前或倒退回来。 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均1000美元阶段,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应积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重构社会结构,完善社会组织,调整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组织的创造活力,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JPKSHHBZX12-7

本章思考与练习 C D ABD 1、我国社会保障在改革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2、我国社会保障的目标模式、总体框架、总体思路各是什么? 3、我国从哪年开始建立“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社会保障制度 ( )。 A.1957年 B. 1969年 C.1978年 D.1994年 4、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 )。 A.7% B.8% C.9% D.10% 5、试述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 6、我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有( )。 A.单位化保障 B.阶梯型保障 C.多层次保障 D.失业保障程度高 7、我国社会保障改革的国情背景是什么? 8、城市化进程加快给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带来了哪些影响? 9、简述养老保险的改革。 10、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1、用资料分析法分析“中产阶级”。 C D ABD JPKSHHBZX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