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Held等,2007。《全球化趨勢與衝擊》第六章。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3 受訪者對於本校畢業生各項就業力表現的滿意程度 4 受訪者認為本校畢業生哪些就業力具有優勢.
Advertisements

論點 “ 自由 ” 主張 照顧 ” 弱勢 ” 父母 我 配偶配偶 子女子女 8 夫 妻.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香港與內地的關係 主要貿易夥伴 香港 – 西方技術、轉口貿易市場 中國 – 食物、工業原料、工業產品 緊密資金流通
國內利率之變動 3.25% % 2.036% 年利率(%)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獨占與管制 張清溪 / 台大經濟系.
中國人壽 徐真真.
优化结构提高职教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 余祖光 副所长 研究员 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 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理事 中国职业技术教学学会副会长
建構原住民知識體系 宏觀 長 中 微觀 田調、 短 資料採集 上層 理解.建構 中層 整理.分析 下層 教材 刊物 專家學者 資源中心 部大
Bank 3.0 證券產業發展趨勢 與數位化應用 富邦證券 副總經理 郭永宜 (行銷暨商品督導)
2 杜威十進分類法 複習 000 總類 100 哲學及心理學類 200 宗教類 300 社會科學類 400 語文類 500 自然科學及數學類
亚洲经济的发展. 亚洲经济的发展 说课的主要内容 1、指导思想 2、教材分析 3、学情分析 4、教学目标 5、教学手段与方法 6、教学过程.
行政院第3472次會議 提升女性勞動力 打造優質的勞動環境 勞動部 報告人:綜合規劃司 王司長厚誠 104年10月29日 1 1.
香港低收入住戶地區分布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蔡海偉
一、课标要求: 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國際金融專題 亞太國家的股價和匯率之間的共整合關係 林秉毅 授課教師 :楊奕農老師.
義守大學 周資眾 運動科學選材 義守大學 周資眾
現代心理學 (重修版) 張春興 第一章 對現代心理學的基本認識.
觀光對環境的影響 王志明.
第4章 即期匯率的決定(I).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FID) 基本原理及發展與應用
Nokia:廣告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第11章 人口(二) 第一節 人口的空間分布與人口遷移 第二節 現今的世界人口遷移.
2013年全球股價、原油、黃金及波動率指數(VIX)
附小104第一節課 徐章華 老師 104/08/31 LOGO.
睦鄰組織運動.
塞   尚 法國人稱十七世紀為「大世紀」(1625~1700),因為此時期的法國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權統治下,握有凌駕歐洲諸國的政治主導權,而在藝術文化上,光耀史冊的歷史人物陸續登上歷史舞台,建構起延續至今的法國文化基礎。
威爾斯親王醫院 住院病人意見調查 2018年7月16日- 8月10日 7號床.
今日香港 生活素質 探究議題 「雙非」兒童問題.
空中巴士與波音公司 飛機設計特點.
第六組 許茹雯 李翔雲 王秀旬 張碩峰 麥嘉容 廖子誠
研習目的:希望透過這次研習,來認識「自由神像」的由來和發掘自由神像對美國人的重要性。從中對「自由神像」的認識加深。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從歷史與行銷的角度看 台北市長選舉的新突破
朝鮮 獨立 宣言書 美國 獨立 宣言書 比較 崔然鴻 在美 詩人.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香港如何割讓給英國? 1842年起,香港受英國管治,直至1997年6 月30日. 歷時 155年。 你知道當中的原因嗎?
法學入門 第 1 單元:法學入門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經濟學 學經濟.
圖3-1 人力資源規劃之基本模式.
啟程逐夢拓展視野 夢想起飛、文化饕客 多國文化饗宴 陳永承.
台灣產業結構變遷之探討 2006/10/31 報告者:蔡宜君.
一、生命週期 二、經濟需求 三、收支狀況 四、人身風險事故 五、人生八大規劃 六、財務規劃
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 新寫實主義 1940年代出現在戰後義大利, 反映當時社會現實狀況的電影.
人類的石油年代.
規模經濟 定義 原因.
第 7 章 主要商業功能.
國際金融期末報告 授課老師:楊奕農副教授 學生:金恩惠 學號:
Welcome to 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中國近代史( ) 圖表分析.
Chinese Internet Marketing Opportunity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機綠. 在這綠色老屋 碰撞出更多 人與人相遇的機 率 綠.
工商界簡介 企業與宗教 我的見證及體驗 Q & A.
威爾斯親王醫院 住院病人意見調查 2017年7月17日- 8月11日 7號床.
第四章 通訊與網路管理 授課老師:褚麗絹.
花王集團.
P106.
超我服務 Service Above Self
企業家如何創新? Q 你還記得,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為何意涵? 你還記得,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為何意涵?
第一章 電子商務簡介 第一篇 電子商務概論篇.
智慧運輸(ITS)推動成果及未來展望 行政院交通部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北京师大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檀 传 宝
苦海救生: -義工督導技巧.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營運模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David Held等,2007。《全球化趨勢與衝擊》第六章。 全球化與新移民 〈遷移的人們〉 David Held等,2007。《全球化趨勢與衝擊》第六章。

遷移的人們 遷移:人類在地理位置上的重置 軍事征服、戰敗逃難、奴隸、冒險… Mcneill:中央/邊陲、菁英/普羅的遷移 壹、全球化與移民 地理廣度:跨區域、跨洲際 潮流強度:菁英或普螺 遷移速度:大規模遷移/個別移民完成時間 勞工移民、難民潮、殖民…/香港97移民

遷移:交通通訊建設與成本、國內/國際監督規範 貳、全球遷移的模式 一、近代之前的全球性遷移:範圍與強度 各大洲、軍事征服、草原游牧/農業定居、民(蠻)族大遷徙、宗教 二、近代初期的遷移:區域性與全球性 歐洲越洋遷移、奴隸販運、亞洲苦力

三、大批遷移的肇端:近代早期到近代 歐洲的生物性擴張:16世紀以降進入美洲、大洋洲 16-18世紀:歐洲的遷移相當緩慢 跨洋遷移、建立經濟體系困難、殖民地不穩定 19世紀初速度規模加快: 廉價定期可靠的運輸、歐洲工業化的勞力過剩壓力、1800年後的人口壓力、殖民地地廣人稀的需求

1850-1914:約五千萬歐洲人 1880年前:主要移民來自西、北歐 1880-1914:東、南歐,特別是義大利 先後的因素與意義(影響) 鄉村貧民移民:國家機構、工會、慈善機構的財務援助 制度化:英國1840成立殖民領地暨移民局、德國效之、海外移民的匯款支助 美國限制亞洲移民:一次大戰前,許多洲政府支持;1920s:最高法院裁決禁止中國、日本、印度移民歸化取得國籍

四、奴隸貿易 歐洲、非洲、美洲悲慘的三角貿易 新大陸原住民人口結構崩潰、新大陸殖民經濟發展的大批勞力需求 1445-1870年間共有900-1200萬奴隸 奴隸的強迫性人口遷移:影響移出地/移入地的社會階層動、政治經濟 五、亞洲人的離散:契約勞工 19世紀中葉苦力系統:賣身契、追求機會 人口壓力

六、區域性遷移和工業化初期 十九世紀末歐洲工業化、各國經濟差距擴大、鐵路時代:增強區域性遷移 各國的移出、移入概況 七、世界大戰期間的遷移 漫長的19世紀,遷移的主要動力是經濟 一戰結束:各殖民地對歐亞非勞工需求減少、民族主義、排外政治:移民限制 俄國革命、戰爭(韓戰、越戰)、民族主義衝突、以阿衝突…

參、當代的遷移模式 一、全球性與區域性的遷移 比法德瑞招募外勞:南歐、北非與土耳其 前殖民地勞工湧入殖民母國:全球性移民 1970s全球經濟衰退,西歐勞工移民減少:依親遷移依然持續 1980s西歐國家移民政策趨嚴 二、遷移潮流的階層化 中東油元經濟、以阿衝突、宗教/軍事/政治衝突難民、亞洲前進美國與澳洲

非洲:殖民地遷移殖民母國、戰亂 拉美:北望美國、南歐移民、區域移民 東歐: 二戰後:旅遊大增、內戰、難民 三、當代遷移的模式:分散而複雜 經濟性移民:OECD國家為目標、層級性 當代遷移:勞力市場需求因素,但1960s以後被戰爭、難民、尋求政治庇護遷移所超越 帝國政策、與殖民地的地理位置

戰後歐洲國家遷移的四重變化: 1.戰爭本身所造成的流離失所 2.1950s經濟性移民增加,並於1970s初期達高峰 3.石油危機打擊、勞力需求下降、移民政策趨嚴限制移民;但依親移民持續 4.1980s移民開始上升,1990s因為經濟繁榮、中東歐與前南斯拉夫動亂、單一市場形成而加強

美國、日本 人口遷移:移民人口組成與工作機會 移入地的經濟階段:早期的卑賤工作、黑手;後期去工業化後的私人服務、幫傭,以及專業菁英移民 肆、全球性遷移的歷史型態:比較研究 帝國政治權利中心軍事擴張的遷移;游牧民族擴張為帝國的遷移 19、20世紀的各國革命、去殖民化運動、奴隸貿易禁止:由亞洲勞力移民補充

推拉理論 一、歷史形式:時空的比較 帝國/殖民地之間:歐洲、美國 19世紀亞洲大移民的人數估計:永久性移民或折返母國? 1820-1920二者共計3500萬,永久性移民僅約1200萬人 現代全球性遷移的高峰: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1880-1914有3000萬歐洲人千往美洲和澳洲,也是亞洲移民高峰

二戰後三個主要移入國:美、德、法 美國人口:1880年5000萬、1900年7500萬、1990年24800萬 移民美國1945-1990約3500萬人 移民德國1950-1988約2450萬人 移民法國1950-1988約2190萬人 重大移民事件的影響:跨大西洋遷移、歐洲的軍事征服與定居、奴隸貿易、亞洲移民等,都是獨一無二 人口方面:對福利國家的影響

排外學者:移民傷害福利國家,排擠就業、瓜分福利資源、榨乾財政 事實:福利國家正經歷老齡化轉型,對勞動力與勞動市場的影響,扶養比上升 移民:緩和OECD國家人口老化的問題 對勞力市場、經濟活動的影響:高技術、高學歷人口的移出 移民匯款:開發中國家1990獲得460億美元

二、歷史形式:組織性的比較 奴隸貿易:殖民帝國內部行政機構和殖民者「由上而下」的安排 亞洲苦力遷移:鐵路公司統籌 19世紀:殖民機關、慈善機構組織導引歐洲人前往新世界 二次戰後:就業部門、特別是職業介紹所、仲介公司 國際層次:欠缺有效規範 國家層次:嚴格邊界管制、移民規定

德國、瑞典:二戰前外國移民極少 1960-90年瑞典:2.5%成長為5.6% 德國:1.2%成長為8.2% Castles & Miller: 少數族裔團體:被隔離、排斥、邊緣化 種族共同體:視移民為多元文化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四種國家公民權模式:一個社會對公民權與國家認同的態度,以及從文化環境中生成的公共政策,如移民、規劃、教育

1.幻想的:故意忽視移民社區的存在、無為而治;日本、義大利 2.排斥的:廣泛的種族—民族主義,以血緣、種族、語言為公民權基礎,移民歸化與取得公民權受嚴格限制,移民受不公平待遇;瑞士、德國、比利時 3.共和—帝國式:公民地位由居住地決定,而非種族,尤其適用第二代移民,排外色彩較排斥型為淡,但是移入地(或殖民母國)的優越性不變;英、法、荷蘭

4.多元文化模式:移民可獲公民權,公民—民族主義,國家認同是多元的、重疊的,新移民文化會改變舊文化;加拿大、澳洲、瑞典 戰後開發中國家民族主義的政治風暴,以及認同、公民權、合法性的混亂,影響先進國家 瑞典:最穩固的多元文化主義,不容忍以種族為理由的排斥行為:影響國家財政 日增的移民、不佳的經濟,以及不穩定的政治:1990s出現少數種族主義

德國、法國的排外勢力;比利時、奧地利、荷蘭勞動階級結合中產階級不滿的抗議活動 美國過去:同化熔爐模式觀念於1960s被拋棄:因為當時公民權的抗議/衝突,引爆有關國家認同,以及美國在共和—同化模式與多元文化模式之間的爭議 白人至上主義復活;1997加州公投減少週政府對非法居留者的福利和服務

伍、遷移與國家涉入 1.美國 1946-1955:主要移民來自歐洲,約120萬 1970s、80s:來自拉美、加勒比海、亞洲 1980s每年遣返100萬墨西哥人,但據估計,每遣返一人,就有4-5名漏網之魚 2.法國

六、全球化、遷移與民族國家 1.源源不絕的非法移民:民族國家獨力維護邊界的能力是有限的 2.加強邊界監督,也無法阻止非法移民的湧入 3.國際間試圖控制與協調移民政策:反映國家自主與主權的本質改變 4.遷移已經改變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環境, 5.遷移也改變國家政策的選項,及其利益成本平衡關係

一、對決策的衝擊:邊界控制與監督 過去的邊界:無形、有滲透性的灰色地帶 現代形式邊界:固定的、刻意決定的 使得公民權的官僚化、證件化得以普及 19世紀末期在美國出現:集中於港口管理 移民中心:護照管制、移民標準 移民大量減少 二戰後:移民潮、國際遊客、尋求庇護、學生、家庭團聚:人數與複雜性遽增 非法移民問題:不只是陸地邊界

1.國家與移民(尤其是非法)的權力關係:國家在港口、機場的權力增加,但移民管制漏洞似乎又經常可見 2.資本主義國家的公共政策,必須社會成員的合作才能實現;「非法移民」:難 3.移民政策不能孤立於勞工市場政策之外 美國、德、法:雇用非法勞工 二、對制度的衝擊:國際合作與管制越界遷移 國際協定/各國政策的衝突

三、對分配的影響:不同就業與繁榮模式 移民並非同質體;不同移民族群有不同影響:高科技人才/低下工作的二極化 移民社會創造新的產業、工作機會 移民對OECD國家的影響:不同時期而不同 1950s、60s的歐洲、長期以來的加州 四、結構性影響:國家認同與國家公民權 大部分移民居住區:聚集於大都市、集中居住、形成貧民區 柒、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