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会议交流发言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集团化办学: 理想、现实与抉择 汇报人:刘晓 博士 副教授 浙江工业大学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长三角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中心
第三只眼 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旁观者的思考 集团化办学能否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何以必要与是否可能?) 第三只眼 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旁观者的思考 集团化办学能否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何以必要与是否可能?)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给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带来了什么新的机遇与挑战? 新的历史起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应当发挥什么样的价值与功能? 如何实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良性治理与长效运行?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我国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进程 2015年: 《关于深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 2014年: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划》 “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 2014年: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 全国共有13个省(市)出台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相关政策 2009年: 教育部起草《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 2005年: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首次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提高到国家层面 2004年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发展模式” 1992年:第一家职教集团在北京组建
取得进展 (一)总体角度 集团数量:从少到多 截止到2014年底目前已有各类职教集团1048家 集团规模:从小到大 集团数量:从少到多 截止到2014年底目前已有各类职教集团1048家 集团规模:从小到大 职教集团成员单位来源广泛,从初期的职业院校牵头,向职业院校、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与企业等多类主体牵头转变,大多数集团均由多类主体共同组成。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取得进展 分布范围:从局部地区扩大到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 职教集团的区域分布呈现较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经济规模较大、产业发展较快的地区集团分布密度较高;地方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重视程度较高的地区,集团发展速度较快。同时,也与地方经济发展模式有关。 截至到20014年底全国各省、直辖市职业教育集团分布密度
取得进展 (一)总体角度 集团形式:从单一走向多样 服务面向:行业型 区域型 服务面向:行业型 区域型 牵头主体:中职牵头职教集团、高职(含本科)牵头职教集团、政府牵头职教集团、企业牵头职教集团、行业协会牵头职教集团和培训机构牵头职教集团等。 服务范围:全国型、省(市)型、地市型和县区型
取得进展 (二)呈现的变化 成员构成:从双元走向多元 组建动力:从“取团保暖”——“牵头单位引导”——“自觉行为” 覆盖范围:从县域到全国、全产业链 行动内容:从岗位实习、人才培养到资源共享、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 关注问题:从如何组建、如何激活转向如何治理?构建长效机制、多元主体参与、混合所有制问题。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主要成效 1. 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制约瓶颈得以有效破解 较好解决了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管理与指导 基本形成了多元主体参与职业教育的办学格局 2. 产教融合改革步伐节奏加快 有效促进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 有效促进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有效促进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主要成效 3. 优质职教资源汇聚利用水平有效提高 有效提升了实训资源的建设水平 有效推进了“双素质、双结构”教学团队建设 4. 综合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推进了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 增强了职业院校服务社会能力。 推动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我国职业教育教育集团化办学存在的不足 外部环境不够完善影响职教集团的常态运行及集团化办学成效的有效发挥; 专项经费投入不足限制了集团化办学日常工作的良性发展; 成员组成结构不合理阻碍了集团化办学的壮大发展; 主体地位不确立影响了社会对集团办学的认可和职教集团的自身发展; 管理制度不健全、平台建设不前沿、服务能力不全面等瓶颈,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现代职业教育面临的新环境 新环境 经济社会发展 劳动市场变化 技术变革 教育改革 更加包容的全球化 新型城镇化 和平与安全考量 青年人失业日益严重 少子老龄化社会 新环境 技术变革 教育改革 中等后教育扩张与工作领域的衔接 对通用能力的重视 注重对所有人的教育机会 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 工业4.0&中国制造2025 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职业教育亟待深化改革 (1)找到了 一条新路:服务发展、促进就业、走产教融合之路。 这条道路怎么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2)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 (3)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质量难以适应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达不到不可替代性)。 (4)“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数量、素质与结构 不能满足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要求。 (5)有限的办学资源无法适应现代产业发展对办学的需求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路径 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大包大揽,常年来单一的办学主体,给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瓶颈。 (1)由于限制了市场的介入,学校之间缺乏竞争机制,政府的资金投入与学校教育质量的改善之间并不成正比。 (2)政府通过地方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等环节将资金拨给学校,其中必然产生“寻租”行为,从而使公共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 (3)政府在给公众垄断性地提供公共产品时,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4)由于政府排斥了社会自治力量的介入,既不能有效利用民间资本,抑制了非政府组织、个人参与提供公共物品的积极性,同时也剥夺了其他社会组织、团体、个人参与学校事务的权力,使学校的民主性得不到有效体现。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路径 职业教育领域逐步产生一种以“去中心”为基础的治理范式。它的主要特征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非核心政府。政府只是一种监督机构 二是政府、学校、社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三是中介机构作用逐步变得强势。介于政府、企业、学校、市场之间的中介平台。 四是法治。一系列通过法律、监管、市场和社会来发挥作用的外部治理的运作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路径 要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建设以相关各方“利益链”为纽带,集生产、教学和研发等功能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技术创新平台,促进校企双赢发展。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 如何实现基于各方“利益链”为纽带的集团化办学治理?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路径 职业院校 受教育关系 学生及家长 聘用关系 教师及员工 人才提供 用人单位 监督、管理、拨款 政府部门 社会关系 社会公众 用人单位 政府部门 教师及员工 …… 受教育关系 聘用关系 人才提供 监督、管理、拨款 社会关系 传统职业院校与利益相关者“一元”关系图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出路 学生 用人单位 企业 家长 职教集团 教师 政府 行业 合作单位 科研机构 其他学校 社会公众
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出路 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存在哪些利益主体? 哪些利益主体直接影响着职教集团的运行? 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需求是什么?冲突是什么?如何协调? 各利益主体参与集团化办学的角色与行为调适?
职教集团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 集团化办学利益相关者协调机制 利益主体参与集团行为动机分析 集团成员 参与行为的调适合 学校—政府—企业利益协调 内部行政关系协调 社会伙伴关系治理 产学研管理治理 利益主体参与集团行为动机分析 政府参与集团化办学的行为动机 行业参与集团化办学的行为动机 企业参与集团化办学的行为动机 其他成员单位参与集团化办学的行为动机 集团成员 参与行为的调适合 政府参与行为的调适 行业参与行为的调适 企业参与行为的调适 其他主题参与行为的调适
集团化办学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 利益冲突 政府调控与办学市场自主权的冲突 “企业利益需求行为”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需求的矛盾 职业教育的劳动力供给与企业需求的利益冲突 学生需求与社会就业需要之间的利益冲突 地方经济需求与职业教育办学定位的利益冲突
上个世纪80年代,企业加强了对职业教育的参与 职教集团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 上个世纪80年代,企业加强了对职业教育的参与 企业 政府 英国. 获取廉价的劳动力 加强企业界对当地职业教育的参与,同时削弱工会与学校机构在职业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提供岗位招聘未来职工 Content Layouts 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 , 取得社会声誉 将培训领导权交给企业主,企业在能力标准制定中的决定性作用 企业提要求. 政府来满足. 21
精心挑选企业 对企业的选择 2013年7月30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近五成企业年龄在五年以下。截至2012年底,我国实有企业1322.54万户。其中,存续时间5年以下的企业652.77万户,占企业总量的49.4%。 据统计,世界500强的寿命40岁至42岁,1000强的平均寿命30岁。世界最高寿的公司已达700多岁。欧美企业平均生存年限是12.5年,日本《日经实业》的调查显示,日本企业平均寿命为30年。 浙江特色:中小微企业多,寿命短 大行业、小企业 企业技术工艺标准低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合作企业的特点 历年合作效果好 企业文化深厚,在当地具有良好口碑 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的企业 一、把校企合作关系转为 “育人”合作关系 一、把校企合作关系转为 “育人”合作关系 1.精心挑选“育人”合作伙伴 2.合作企业的特点 3.校企合作促“育人” 合作企业的特点 [一] 历年合作效果好 企业文化深厚,在当地具有良好口碑 [ 二 ] 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的企业 [ 三 ]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发达国家经验举要 管理体制完善,调动社会各方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模式的丰富性和主体的多元化给职业教育注入活力 发展概况 典型模式 核心特点 基本经验 德国 英国 模式的丰富性和主体的多元化给职业教育注入活力 政府在不同模式的管理与运行中发挥不同的统筹、调控作用 良好的办学模式改革机制得益于有配套性和连续性的政策保障
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出路 (一)基于政府层面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发挥中央政府宏观指导和政策引导作用 建立集团化办学的国家制度(《意见》、各级联席会议制度、相关内容纳入《职业教育法》、《校企合作促进条例》) 健全集团化办学的国家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政府购买力度) 开展集团化办学的国家试点
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出路 2. 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统筹协调作用 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主导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主体责任(将集团化办学纳入教育规划、产业发扎年规划) 强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统筹职能(向企业传递信息、提要求) 增强地方政府部门的协调功能(建立由教育、人社及各产业管理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 3. 规范保障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规范集团化办学行为(集团的认定、考核、评估) 确保集团化办学的经费保障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出路 (二)基于集团层面的对策建议 1. 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拓宽集团服务定位 科学谋划职教集团长远发展 拓展职教集团的服务功能 2. 加快自身组织建设,构建良性体制机制 健全职教集团组织体系 完善集团化办学管理制度 推进集团化办学民主决策 3. 强化资源合作平台建设,提升集团化办学水平 加快集团信息交流平台建设 推进基层合作载体建设 加强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出路 (三)基于成员单位层面的对策建议 1. 成员院校应积极主导集团化办学,更好发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主体责任 成员牵头单位 成员参与单位 2. 成员企业应积极参与集团化办学,切实承担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责任 克服“搭便车”心态,主动参与、通力合作。 3. 行业组织应大力支持集团化办学,更好发挥促进行业发展的服务职能 4. 科研院所、培训机构等职教集团的其他成员单位,应积极参与集团化办学,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主动融入
现阶段集团化办学的目标取向 技术技能积累的促进作用 加快推进以资产为纽带、集“产、学、研”等功能于一体的合作载体建设 职业教育跨界跨部门的利益协调功能 突破当前条块分割,介于职业院校、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等主体间的利益协调机构 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功能 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有效突破阻碍我国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的体制屏障。 人才系统化培养的服务功能 中、高职、本科衔接,职前职后一体化,现代学徒制,企业岗前、在职培训 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调发展 技术技能积累的促进作用 加快推进以资产为纽带、集“产、学、研”等功能于一体的合作载体建设
集团化办学的价值期望 定位: 从社会秩序理论来看,集团化办学是完善社会组织的必然要求。 从新公共管理理论来看,集团化办学是完善公共服务机制的重要途径。 从“自组织”网络治理理论来看,集团化办学是发挥多元主体协同作用的合理选择。 符合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办学模式!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汇报完毕 谢谢指导! radishl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