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南京工程学院 吴中江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卓 越 培 养 计 划 实 施 卓 越 培 养 计 划 简 介 工 程 教 育 改 革 背 景 汇 报 内 容 工 程 教 育 改 革 实 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工 程 教 育 改 革 背 景 产业转型与新兴产业发展 CDIO工程教育改革 华盛顿公约与博洛尼亚进程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产业转型与新兴产业发展 拓展工程疆域 工程服务 工程运作(应用) 未有天地 全新世界 +人 + 环 境 材料 元部件 产品 与 服务 技术 系统 人机 工程 + 应用新领域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美国麻省理工(MIT)、瑞典皇家工学院等4校 CDIO工程教育改革 美国麻省理工(MIT)、瑞典皇家工学院等4校 2000年启动,2004年成立 Conceive 构思 Design 设计 CDIO Operate 运作 Implement 实现 它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它以工程项目(包括产品、生产流程和系统)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CDIO工程教育改革 vision 为学生提供一种强调工程基础的、建立在真实世界的产品和系统的构思-设计-实现-运行(CDIO)过程的背景环境基础上的工程教育。 Syllabus 四个层面: 复杂的工程系统(技术) 有成熟思维的个体(个人) 基于工程环境的现代团队(团队交流) 构思-设计-实施-运行 (CDIO) 12 Standards 这些标准旨在回应课程计划的制定者、校友和工业界想要知道如何认证CDIO专业和由CDIO专业培养的毕业生 一个愿望 一个大纲 12个标准 CDIO的核心内容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CDIO工程教育改革 标准7:一体化学习经验* 标准9:教师CDIO能力的提高* 标准11: CDIO能力考核* 标准2:学习效果* 标准1:采用CDIO理念 * 标准3:一体化教学计划* 标准5:设计制造经验* 核心标准 标准8:主动学习 标准12:CDIO 专业评估 标准10: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 标准4:工程导论 标准6:CDIO学生实践场所 补充标准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评估 依据CDIO工程教育改革实施状态评估标准,总结分析自评结果,在自评结果雷达图上增添本次自评的图像。对本专业在CDIO改革的理念、计划、方法、实施效果、存在的问题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指出本专业当前所面临主要问题。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CDIO工程教育改革 2008年4月,教育部成立CDIO课题组,汕头大学组长,我校为成员; 2008年5月,在汕头大学召开首次工作会议启动我国CDIO试点工作; 2008年9月,12月,在北京交通大学和汕头大学先后召开工作会议,在机械、电气、化工、建筑4个类,选择15个学校作为首批试点单位,我校位列其中; 2009年,在北京、成都分别召开两次工作研讨会,并准备扩大试点; 2010年,在北京、上海召开两次工作研讨会; 2011年5月在北京交通大学召开CDIO国际论坛。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华盛顿协议 1989年: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6国发起 目 的: 本科工程学历(一般为四年)资格互认,统一工程 教育标准,提高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程度 范 围: 11个成员,6个预备成员 内 容: 承认各成员国工程教育的实质等效性 建立一整套专业认证体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博洛尼亚进程 1999年: 29个欧州国家,博洛尼亚,欧洲高等教育改革计划 目 的: 整合欧盟的高教资源,打通教育体制 范 围: 45个欧州国家 内 容: 建立容易理解以及可以比较的学位体系 建立本科和硕士为基础的高等教育体系 建立欧洲学分转换体系 促进师生和学术人员流动 保证欧洲高等教育的质量 促进欧洲范围内的高等教育合作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机遇与挑战 全球人才的短缺“技工荒” 调查全球前10大经济体,60%招聘熟练技工成为首要问题 调查39000公司,31%完不成技工招聘计划 70%德国企业面临专业人才缺乏问题: 经济危机 人才危机 49%企业认为未来5年高技能人才继续短缺 解决办法:技工全球流动(移民);增加工资(德国技术移民最低工资6.4万欧元,美国水管工年薪7.5万美元) 来源:Manpower Inc. (美国万宝盛华公司)2010年8月 8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中国人才短缺 5年内外企(28万家,3%)需要优秀毕业生75万(60%);另40%为民族企业所用 民族企业缺乏优秀人才!! 万分之三企业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 3200万科技人员中,100万研发(3%),10万原始创新(0.25%) 未来10年跨国公司需要国际型管理人才75000,目前只有3000-5000,多数来自海外 IT业缺额50万人,年均增长20% 7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育思想观念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三 个 滞 后 教学资源建设滞后于办学规模扩张 实验设备水平滞后于行业技术发展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 三 个 不 适 应 封闭培养环境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 理论型教师队伍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工程教育存在问题(吴启迪) 工程教育目标模糊不清 投入严重不足 工程教育与工业界脱节,实践严重不足; 课程体系相对陈旧,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不相适应; 工科教师队伍的非工化趋向严重 ; 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缺失。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介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全面实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优化教育结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等战略举措。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主要目标 “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基本原则 国家支持 行业指导 分类实施 校企合作 形式多样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主要任务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探索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造就工程教育教师队伍 提升工程教育国际化水平 建立工程教育评价体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实施领域 所有专业,尤其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应专业 本科生-------------现场工程师 硕士研究生-------设计开发工程师 博士研究生-------研究型工程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组织管理 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委员会,由高等教育司、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司、高校学生司、人事司、财务司等组成,下设办公室(高等教育司),负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成立三个专家组织 ,教育部专家工作组(方案论证等) ,行业专家组(制订行业专业标准等),院士指导组 (总体规划、发展方向等)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几项措施 制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标准(通用标准,行业标准,学校标准) 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国家,省二级) 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质量评价(通过国际化专业认证)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实施办法 高校自愿申请并提交工作方案及专业培养方案,专家工作组论证,教育部批准 高校制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校标准体系 高校大力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形式 高校创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机制 高校建设高水平工程型师资队伍 积极推进工程型人才的国际培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对企业的要求 建立专门机构并制定规章制度,保障“卓越计划”实施。 落实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各项教学安排,提供实训、实习的场所与设备,尽可能安排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接受学生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 安排好学生生活,做好安全保护,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安全、保密教育 。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支持政策 增加参与专业推免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名额。 实行灵活的学籍管理,获得推免资格的学生可以先到企业就业,工作1-2年时间,再继续研究生阶段学习。 单设工程型教师入职标准、职务聘任、考核和培训政策。 国家留学基金优先支持参与学校国际合作交流;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优先资助;申请中外合作工程教育项目予以优先支持。 设立国家级和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企业,可择优推荐符合条件的一定名额的在职工程师,参加高校组织的单独考试招收攻读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研究生考试。 参与企业依据高校、企业、学生三方签订的联合培养协议,可以享有优先聘用权。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进程安排 2009年4月起,教育部先后召开三次卓越工程师培养研讨会; 2009年12月,参会高校向教育部提交方案,并通过专家工作组评审; 2010年1月中旬,教育部将方案送工程院院士指导组进行评审; 2010年2月,教育部批准第一批试点高校; 2010年6月,在天津大学召开启动大会,正式启动试点工作; 2010年11月,分别在上海、无锡、北京召开三类学校工作推进会; 2010年12月,启动第二批试点高校申报工作; 2011年4月,第二批试点高校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预计2011年6月,教育部批准第二批试点高校; 预计2011年10月,召开三个层次学校第二次工作推进会,其中地方高校会议在南京工程学院召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以工为主,工、经、管、文、理、法等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 43个本科专业,90个专业方向; 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5万余人; 教职工1700人,专任教师1000余人;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全国产学研促进会常务理事单位。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办学条件 占地面积 200万平方米(3000亩) 建筑面积 70余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总值 21亿元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4.35亿元(校企共建 2.6亿元)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近2万元 图书资料 135万册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思路 基本途径: 坚持“产学研相融”的校企合作教育; 建设具备“一德三能”(师德,科研、教学、工程实践三种能力)的师资队伍; 坚持教学改革,优化顶层设计,健全培养体系; 建立“运行有序、监控有效”的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 基本力量: 基本方法: 基本保证: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关于定位的思考 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当是从中职、高职高专、工程学士、工程硕士、工程博士的完整系列。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应当从h型向H型转变。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5A类型 面向理论基础、研究准备、进入高技术要求的课程计划 应用型与研究型只是类型的不同,没有层次的区分 5B类型 定向于某个特定职业的课程计划 高 水平 抜尖人才 研究生 高素质 专门人才 应用型本科 本科层次 学术型本科 高技能人才 高职高专层次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h型教育体系 硕士 博士 高素质 专门人才 本科 高职高专 高技能人才 普通高中 中职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高职高专 应用型 硕博士 应用型本科 学术型本科 学术型 普通高中 中职 H型教育体系 高技能人才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更新思想观念 人才培养是学校永恒的中心工作,最基本职能; 以人为本是教育教学管理的灵魂,以教师为本要以学生为本为前提 ;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观是多元的,不同的学校应当建立不同的质量标准; 塑造人是大学教育的根本,但应用型大学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在通才与专才之间寻找平衡。
更新思想观念 人才成长的基础不必全部在大学完成,人的成长像树不像房子; 斯腾伯格成功智力 三元理论(1996): 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 戈尔曼等情绪智力的四个方面(1998):自我知觉、自我管理、社会知觉、社交技巧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1983): 语言、逻辑-数学、音乐、空间、身体-运动、人际、自我反省、自然主义、精神性与存在主义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更新思想观念 人才成长的基础不必全部在大学完成,人的成长像树不像房子;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人才是学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因材施教,重视个性化培养是保证大学生人人都成才的有效途径; 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能的有效途径。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共建项目名称 合作单位 GE FANUC自动化系统集成实验室 GE FANUC自动化 UGS应用培训中心 美国UGS公司 三菱电机自动化实验室 三菱电机自动化(上海)有限公司 博世力士乐机电一体化实验中心 博世力士乐(中国)有限公司 输变电工程实习(实训)中心 江苏省电力公司 电力市场营销实习(实训)中心 微波通信技术实习基地 南瑞继保电力自动化系统集成实验室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海克斯康测量技术工程实验中心 海克斯康测量技术(青岛)有限公司 软件研发与测试实验室 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江苏) 飞兆电子与自动化生产实训基地 飞兆国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热能工程实习(实训)中心 华能淮阴发电有限公司 广联达工程造价软件实训室 北京广联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共建项目名称 合作单位 建设工程鉴定检测中心 南京宏辉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陶瓷艺术研制中心 南京何氏瓷艺有限公司 数字化测量与控制技术实验室 南京航乐电子有限公司 南京工程学院-深圳安车科技”汽车检测室 深圳市安车科技有限公司 海德汉数控测量实验室 约翰内斯·海德汉博士(中国)有限公司 先进自动化技术联合示范实验中心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自动化与驱动集团 地球化学分析检测中心、土木工程实验中心 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 南京工程学院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 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 施耐德电气联合实验与培训中心 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威诺汉数控机床实习中心 南京颖元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工程学院—台达自动化实验中心 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斯沃数控仿真实验室 南京斯沃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校企合作原则 互利性原则:利益兼顾,实现双赢。 多样性原则:主体多元,形式多样。 先进性原则:行业先进,水平一流。 长效性原则:形成机制,持续深化。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校企合作方式 企业“大学计划”合作方式 教学/生产一体化合作方式 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的校企合作 内生反哺合作方式 职业资质培养合作方式 双主体合作方式 行业共建合作方式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建立 “一条主线、二个支撑、三维培养、四个平台 ”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推进教学改革 基 础 实 践 自主学习 资质培训 综合素质 科技竞赛 自我培养 企业培养 学校培养 社 会 学 校 工程师能力 一条主线 二个支撑 三维培养 四个平台 建立 “一条主线、二个支撑、三维培养、四个平台 ”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理学 专业结构(专业数) 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理学 法学多学科专业布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理学 专业结构(学生数) 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理学 法学多学科专业布局
专业就业率; 专业对口率; 签约率; 满意率; 薪酬水平。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调整专业结构 出口 入口 条件 第一志愿投报率; 专业录取分数线; 专业调剂录取率。 师资条件; 实践资源。 专业就业率; 专业对口率; 签约率; 满意率; 薪酬水平。 深入调查 科学分析 主动适应 适度调整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优化专业结构 教育部 98目录 (249+281) 专业类2 专业2 专业1 专业3 专业方向 1 2 专业类1 关于专业类、专业、专业方向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工程 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专业方向 专业 专业类 比例 15 21(67) 0,1/4.5 39 6(19) 0,2/1 7 43 1/6,/0 46 35 1.3/1,/0 (09年招生)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倒推法”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在校生 行业、企业 校友 岗位群 职业能力 知识能力结构 方法 方案 课程 教育专家 学科专家 企业专家 调研 分析 设计 论证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 课堂与实验室 课内与课外 校内与校外 普遍与个别 现实与发展 培 养 现 场 工 程 师 目标 结合 综合素能培养体系 理论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 原则 优基础 强素能 重品行 适口径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区别三类人才 学 科 知 识 综 合 素 能 职 业 力 应用型本科 学 科 知 识 综 合 素 能 职 业 力 学术型本科 学 科 知 识 综 合 素 能 职 业 力 高职高专 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应当是以能力为主线,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并重的课程体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从入 学到毕业全过程 科技创新模块 毕业设计模块 课程设计模块 实习教学模块 工程训练模块 实验教学模块 军 训 模 块 社会实践模块 工程基础实践 综 合 实 践 基 础 实 践 创 新 实 践 建立 “全过程、四层次、八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建立运行有序、监控有效的“二条线”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体系 以人为本 科学管理 健全制度 规范行为 有序高效 目标 方针 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运行管理系统 教学质量监控系统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加强教学档案管理 三配备 四同步 五原则 专门人员 真实性原则 下达任务与归档要求同步 及时性原则 工作过程与档案形成同步 专门场所 科学性原则 项目验收与档案验收同步 方便性原则 专用设备 考评管理与检查档案管理同步 长期性原则 建设措施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管理与制度保障 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五纵三层) 学 生 管理规程 教 师 教学规程 教学管理 工作规程 实践教学 工作规程 质量监控 管理规程 实施 细则 实施 细则 实施 细则 实施 细则 实施 细则 办法 或 规定 办法 或 规定 办法 或 规定 办法 或 规定 办法 或 规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加强教学档案管理 三层面 十大类(70种) 学 校 综合类 专业建设类 师资队伍建设类 课程建设类 教学运行类 实践教学类 实验室建设类 教学质量管理类 教学改革与研究类 学籍管理与教学效果类 教 务 处 教学单位 建设范围与内容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双督、两结合”教学质量监控模式 毕业生 质量 评估 反馈控制 信息采集 信息 处理 教(与)学 运 行 短时反馈 内部反馈 长时反馈 外部反馈 内外结合 长短结合 督教与督学并重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毕业生 质量评估 反 馈 控 制 信 息 采 集 信息处理 方案大纲 反馈控制 信息采集 课堂教学 实践教学 教学测量 毕业设计 教学档案 教 学 运 行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卓 越 工 程 师 教 育 培 养 计 划 实 施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 指导思想: 以用为本 创新模式 形成示范 扎实推进 工作原则: 统筹性原则——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国家/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 CDIO教改实验班 创新性原则——打破传统培养环境与模式,实现培养途径、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的创新。 实效性原则——构建新型培养体系,综合思考各类课程、各个环节的 教学改革,以实验班为载体,真改实做,注意效果, 及时总结,逐步完善。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 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应用型(制造、施工、运行)工程师 培养模式:四年制本科,“3+1”模式 3年在校学习,累计1年在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通用标准 行业标准 学校标准 专业标准 人才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管理体系 学校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孙玉坤 校长 副组长:吴中江 副校长 组 员:教务处、人事处、学工处、财务处、相关教学单位 的行政主要负责人 职 责:负责重要政策的制定、重大问题的协调 领导“卓越计划”的实施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管理体系 学校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指导委员会” 主 任 委员:主管教学校长担任 副主任委员:工程领域知名专家担任 委员:若干人,由企业技术专家、试点单位主管教学负责人 (或专业带头人),资深教授以及人事处、高教所等相 关单位负责人担任 职责:负责“卓越计划”实施、指导与评价等具体工作 包括制订学校培养标准、组织专业培养方案论证、企 企教师的遴选、校企合作协调等。 学校成立“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办公室”,挂靠教务处,协调日常工作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 六个专业/七个方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先进制造技术方向 流体传动与控制方向 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方向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模具技术方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管理办法 试点专业:六个专业/七个方向 试点规模:2010级每个专业(方向)组建一个实验班 学生管理:采用“辅导员 + 双导师”管理模式 每个实验班配备1名辅导员 每5名学生配1名学校导师和1名企业导师 辅导员主要了解学生思想和生活状况,开展课外活动 学校导师负责在校期间的学习规划设计和学习方法指导 企业导师负责学生企业实践期间的培养与指导工作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五化、五注重”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以能力为主线,理论与实践并重, “五化”“五注重”人才培养模式 注重学生社会责任培养 注重专业核心能力培养 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注重创业创新能力培养 注重大学生个性化培养 课程体系模块化 师资构成多元化 项目教学系列化 学习评价多样化 科技活动普及化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课程体系模块化 依据培养目标要求,以专业核心能力为中心,以课程间内在逻辑联系为依据,将传统课程体系划分为课程模块,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压缩讲授学时,一体化设计各教学环节,以课程模块为单位组织教学,实施管理。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课程体系模块化 专业模块1 专业模块1 专业模块1 专业模块1 专业模块1 专业拓展模块 公共基础模块 专业基础课程1 专业课程1 专业基础课程2 专业课程2 专业基础课程3 专业课程3 专业基础课程4 专业课程4 专业基础课程5 专业课程5 综合拓展模块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自动化(数控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自动化(数控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数控系统应用与二次开发能力培养一体化设计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师资构成多元化 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模式,通过聘请业界、科研院所、兄弟高校技术与学科专家来校兼课,在职教师参加企业轮训,实行实习实训“双指导”,毕业设计“双导师”,项目教学“双平台”等措施,构建校企优势互补的师资队伍。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项目教学系列化 改革传统实践教学环节,强化综合性实践训练,通过课程项目、课程模块项目、学期项目、学年项目、企业项目和毕业项目等多种形式,构建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由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低级到高级,目的明确,循序渐进,能力进阶的项目教学系列,通过课内、课外、企业实施,使学生在校期间受到“现场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能力进阶培养 理论实践一体 逐年积累成库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学习评价多样化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根据不同课程、不同教学环节的特点,采用笔试、答辩、课程论文、现场答辩、综合评价等多样化学习评价方法,致力消除传统考试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通过考试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转变,把学生学习的着眼点从死记硬背转向活学活用,强化能力。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科技活动普及化 学校出台激励政策,充分利用校企共建形成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积极构建科技活动平台,推进校、省、国家三级科技竞赛的开展,将参加科技或学科竞赛作为培养体系的组成部分,列为毕业的必要学分,使大学生科技竞赛从少数人的爱好转变为学生普遍参与的行为,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近年来,学生在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得 国家级奖项43项、省级奖项186项; 2010年学校组织各种校内科技竞赛32项, 参赛学生10053人次,覆盖面达到40%, 获奖学生1213人次。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品德、法律、关爱、诚信、安全、环境与节能、标准与规范…… 融入课内、课外所有教学环节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决定基本学科专业能力的8—10门课程 “五化、五注重”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重视企业培养 以能力为主线,理论与实践并重, “五化”“五注重”人才培养模式 搭建模拟创业、科技竞赛、创新项目教学、教师科研等平台强化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 注重学生社会责任培养 注重专业核心能力培养 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注重创业创新能力培养 注重大学生个性化培养 实行双学历与双学位、扩大选课制范围、建立选项制和选赛制。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深化基础平台课程改革 《大学体育》 以强身健体、培养体育精神为目标,实施 俱乐部制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 以提高语言基本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为目标, 构建全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高等数学》 数学与工程相结合 《大学物理》 研究性学习 “两课” 以育人为核心,推进“大思政、大平台、 大合作” 教学模式改革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教学改革成绩斐然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学校(61) 国家CDIO工程教育改革首批试点学校(15)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基地1个 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2项 省级品牌特色专业9个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
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 国家级精品(优秀)教材2本 国家级规划教材80本 省级精品(优秀)课程(群)9门 省、部级精品教材15本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教学改革成绩斐然 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 国家级精品(优秀)教材2本 国家级规划教材80本 省级精品(优秀)课程(群)9门 省、部级精品教材15本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一志愿录取率连年100%; 据麦可思调查统计,我校2009年毕业生半 年后就业率高于江苏省非211高校6个百分 点,高于全国非211高校9个百分点,达 96%。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产生良好社会影响 受到了上级领导重视 引起了媒体关注 得到了兄弟院校肯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媒 体 关 注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改革 谢 谢! 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