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感染性腹泻 infectious diarrhea 1.病原学 2.流行过程 3.防治策略与措施 4.几种重要的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infectious diarrhea) 指由病原生物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肠道传染病 腹 泻 每日3次或以上的稀便或水样便 急性腹泻 急性起病,病程2周以内 迁延性腹泻 超过2周但未超过2个月 慢性腹泻 反复发作,持续2个月以上
第一节 病原学
一、病原体的种类 细菌 病毒 寄生虫
表25-1 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种类 种类 主要病原体 所致疾病 细菌 弧菌属 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 霍乱 表25-1 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种类 种类 主要病原体 所致疾病 细菌 弧菌属 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 霍乱 其他致泻性弧菌(如其他非O1群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 弧菌性肠炎 拟态弧菌,河弧菌,霍利斯弧菌,弗尼斯弧菌等) 志贺菌属 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宋内志贺菌 细菌性痢疾 沙门菌属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等 沙门菌肠炎 埃希菌属(如大肠埃希菌,即大肠杆菌)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 旅行者腹泻,婴幼儿腹泻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 痢疾样腹泻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 婴儿腹泻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出血性肠炎 弯曲菌属(如空肠弯曲菌,结肠弯曲菌等) 弯曲菌肠炎 葡萄球菌属(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急性胃肠炎、假膜炎肠炎 厌氧芽孢梭菌属(如产气荚膜梭菌,艰难梭菌等) 腹泻、伪膜性肠炎等 耶尔森菌属(如小肠结肠炎耶氏杆菌等) 小肠结肠炎 芽孢杆菌属(如蜡样芽孢杆菌等) 感染性腹泻 其他菌属(如变形杆菌,土拉弗氏菌,亲水气单胞菌 感染性腹泻 类志贺毗邻单胞菌等) 病毒 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星状病毒,杯状病毒,冠状病毒 病毒性腹泻 肠腺病毒,小圆病毒等,诺如病毒 寄生虫 溶组织阿米巴原虫 阿米巴痢疾 隐孢子虫,兰氏贾第鞭毛虫,类圆线虫,结肠小袋虫等 感染性腹泻
二、主要病原体特征 1.霍乱弧菌 O1血清群 O139血清群 1~ 5噬菌体型,且为a~f生物型的菌株称为流行株按霍乱病原菌 血清学分型 小川型 稻叶型 彦岛型 古典生物型 O1血清群 小川型 稻叶型 彦岛型 霍乱的病原菌 埃尔托生物型 O139血清群 生物学分型 噬菌体-生物分型 32个噬菌体型(1~32) O1群菌株 12个生物型(a~l) 1~ 5噬菌体型,且为a~f生物型的菌株称为流行株按霍乱病原菌
2.志贺菌 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 依O抗原可以将志贺菌分类 A群:痢疾志贺菌(S. dysenteriae) B群:福氏志贺菌(S. flexneri) C群:鲍氏志贺菌(S. boydii) D群:宋内志贺菌(S. sonnei)
3.沙门菌 是一大群寄生于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生化反应和抗原构造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有诊断意义的抗原有三类:O、H、K; 伤寒沙门菌(S.typhi) 伤寒 副伤寒沙门菌(S.paratyphi) 副伤寒 其他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 一般腹泻
4.埃希菌 包括5个种,其中大肠埃希菌(E.coli)通称大肠杆菌 埃希菌属的模式种(type species)最为重要 大肠杆菌主要有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和荚膜抗原(K) 大肠杆菌分型按O:K:H排列,如O111:K58:H2 致泻的大肠杆菌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 E. coli, EIEC)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 coli, EPEC)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amorrhagic E. coli, EHEC)
6.人类轮状病毒(human rotavirus, HRV) 5.弯曲菌 空肠弯曲菌(C. jejuni) 结肠弯曲菌(C. coli) 6.人类轮状病毒(human rotavirus, HRV) A组轮状病毒也称婴儿腹泻轮状病毒 B组轮状病毒也称成人轮状病毒 C组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也有报道
第二节 流行病学特征
一、传染源 1.病人 2.病原携带者 3.受感染的动物 腹泻病人、亚临床病人 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慢性携带者、健康携带者 流行病学意义 活动是否受限、带菌和排菌时间长短、从事职业等有关 3.受感染的动物 动物传染源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弯曲菌肠炎、沙门菌肠炎、耶氏菌肠炎、食物中毒等
二、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方式 经水传播 经食物传播 经接触传播 经苍蝇等媒介生物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不同的病原体,人体获得的免疫力持续时间不同 病原体毒力、菌量、机体状态等与易感性有一定关系
四、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 2.时间分布 全世界广泛发生,但发展中国家高发 在热带发展中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平均每人每年5-18次腹泻 发展中国家水型和食物型暴发常见 发达国家以小范围食物型暴发和旅游者散发多见 2.时间分布 常年可发,但具有明显的季节高峰 细菌性腹泻发病高峰一般在夏秋季节 轮状病毒等病毒性腹泻主要发生在寒冷季节, 以冬春季节发病较多
3.人群分布 4.流行形式 以婴幼儿和青壮年发病率较高,随着年龄 发病率 不同经济、文化、卫生、职业人群之间发病率有明显差异 可以呈现为散发、暴发或流行 一般经水和食物传播的感染性腹泻以暴发和流行为主 霍乱、痢疾、沙门菌感染 致泻性弧菌感染、致泻性大肠杆菌感染
五、流行因素 1.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自然因素 气温、降雨等 社会因素 饮生水、饮用水污染和食品卫生差等 2.病原体特点与腹泻流行 自然因素 气温、降雨等 社会因素 饮生水、饮用水污染和食品卫生差等 2.病原体特点与腹泻流行 病原体变异 耐药性、毒力、抗原变异 新病原体出现 易造成流行或较严重的暴发
第三节 防治策略与措施
全球腹泻病控制(control of diarrheal diseases, CDD)规划 一、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 全球腹泻病控制(control of diarrheal diseases, CDD)规划 以落实感染性腹泻家庭治疗三原则为基础,降低感染性腹泻死亡率 以普及7项预防措施为基础,降低感染性腹泻发病率
1.切断传播途径 三管一灭 管理水源、粪便、饮食,消灭苍蝇 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洗手 改善饮食 提倡喝开水和使用清洁水 提高婴儿母乳喂养率
2.对传染源的措施 建立防治门诊 开展疫情监测 人群监测、环境监测 建立健全疾病监测系统和报告制度 措施做到“五早一就”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 早隔离、早治疗 就地卫生处理
3.保护易感人群 疫苗预防 药物预防 原则上不提倡使用 流行特别严重时,为控制流行局势可考虑对密切接触者等小范围内使用
4.其他措施 开展广泛的卫生宣传教育 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动员全社会参与 提高个体自我保护能力
二、治疗原则 总原则 预防脱水 纠正脱水 继续进食 合理用药
1.提倡口服补液,预防脱水 病人因呕吐、腹泻失水量较多,有可能出现脱水 腹泻引起轻中度脱水 腹泻重度脱水,在静脉补液之前、同时或静脉补液后脱水基本纠正,血压恢复正常,为补充继续丢失及生理需要的水分
2.及时纠正脱水和酸碱平衡 对于“重度脱水”患者需要给予静脉补液纠正脱水外,同时还要补充必要的电解质和纠正酸碱平衡
3.继续进食 在整个腹泻阶段,鼓励病人继续进食 对于儿童除母乳喂养外,可以添加辅助流质(如米汤等),也可加适量盐和糖(参照ORS) 对于成人要鼓励进食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并加一些蔬菜、水果等
4. 理使用抗生素 痢疾(血性腹泻) 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可给予当地一种对该菌敏感的抗生素口服 一般不主张使用,对于下列几种可考虑使用抗生素和抗寄生虫药物 痢疾(血性腹泻) 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可给予当地一种对该菌敏感的抗生素口服 霍乱 对严重者使用抗生素治疗,减少腹泻量,缩短持续期限和排菌期 阿米巴痢疾及蓝氏贾第鞭毛虫肠炎 采用灭滴灵口服治疗
一般不使用止泻药和止吐药,尤其是儿童禁用此类药物。当腹泻合并有其他感染(如肺炎等)则需单独治疗。
三、主要问题与对策 1.主要问题 发病率高 诊断困难 病原体耐药严重 病原体抗原变异 新病原体出现
2. 对策与措施 加强健康教育,改善环境与饮食卫生状况 研制高效多价疫苗 建立快速、简便的诊断方法 加强病原体耐药性研究和控制 建立和完善疾病监测体系
感染性腹泻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改善卫生条件是基础 提高大众的卫生保健意识和能力是关键 “三管一灭”是防制工作重点 按“五早一就”的要求管理传染源 大力推广口服补液是一般病人治疗的首选
第四节 几种重要的感染性腹泻
一、霍乱 (cholera) 定义 由O1和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我国甲类传染病、国际检疫传染病。 流行特点 发病急 传播速度快 波及范围广 危害特别严重
预防控制 对传染源采取“五早一就” 对环境做到“三管一灭” 对疫点的处理做到“早、小、严、实”
二、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 (dysentery) 定义 由志贺菌和溶组织内阿米巴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是我国的乙类传染病 流行特点 定义 由志贺菌和溶组织内阿米巴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是我国的乙类传染病 流行特点 多为水型或食物型暴发 志贺菌耐药成为临床和流行病学的重要课题
预防控制 对病人采取“五早一就” 隔离期限视粪检志贺菌结果而定 对传播途径落实“三管一灭” 提高个体卫生防护水平 动物宿主如猪、狗、猴等,对人也有一定的 传播作用
三、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 流行概况 1982年,美国两个州快餐连锁店食物污染造成出血性肠炎暴发,从病人粪便中首次分离到O157:H7大肠杆菌
治疗 预防控制 EHEC肠炎的治疗原则上与其他感染性腹泻相似,但应当强调纠正脱水和支持疗法的重要性 对EHEC肠炎继发的HUS除对症治疗外,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无尿者可应用渗透析疗法 预防控制 原则上同其他感染性腹泻
四、其他感染性腹泻 流行概况 炎症性腹泻(inflammatory diarrhea): 指病原体侵袭肠上皮细胞,引起炎症而导致腹泻 分泌型腹泻(secretory diarrhea) 病原体刺激肠上皮细胞,引起肠液分泌增多和/或吸收障碍而导致的腹泻
预防控制 治疗原则 对症治疗 病原治疗 营养治疗 防制原则 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导的综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