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元宵,多么朦胧又透亮、通俗又诗意的一个节日名称。   每到农历的春节前后,神州大地虽然还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天气,但人们好像对冬的严寒已经不耐忍受或对春的讯息迫不及待,就开始张罗着迎新春过新年了。此时的春意,几乎完全是靠人的一股热情劲烘托出来的。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原 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 ” 子贡曰: “ 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夫 子之求之也,其诸 异乎人之求之与? ”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词 语 是邦:任何国家。 与:语气词。 抑:还是、或者。 温、良、恭、检、让: 温和、善良、恭敬、 节俭、谦逊。
Advertisements

控 江 路 街 道 2008 年暑期工作总结. 社区的暑期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同时也是一项关系 到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今年暑期,控江路街道在进一步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 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中,本着 “ 领导重视、学生喜欢、家长放 心 ” 的宗旨。以社区教育为阵地,整合各方资源,开展丰富多彩.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人论世 吟读鉴赏 解读文本 知识迁移 元宵诗词 作者:林娜 广州市第三中学. 教学目标 鉴赏《青玉案 · 元夕》,理解这首词特殊的 立意方式和托寓的表现手法。 品味辛弃疾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高洁品 性和内心深处浓郁的爱国情思。 返回首页.
---- 康复 1333 班樊慧娴. 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 ,隋以后称 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 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而在国外,元宵也以 The Lantern Festival 而为人所知。各式各样的灯固然是元宵的主要特色,但在这一节日.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元宵节 制作者:陈晓慧.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探究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吉水三中王鹏.
欢乐颂 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 胡巧巧.
终极理论梦之社 宣传PPT 终极理论梦之社 来到高中,在全新的平台上,我们广泛交友.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在文章中插入图片 What to do? 任务一(1):请你在“愤怒的小鸟”这个文档中插入“红色小鸟”的图片。 要求:1、自学课本45-47页“做一做”的内容,找到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方法后,就动手试一试吧。 哪一小组最先完成,会加平时成绩10分噢,加油吧!
CET4 translation 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正对旅游产生兴趣,这是近年来的新趋势。年轻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可以归因于他们迅速提高的收入和探索外部世界的好奇心。随着旅行多了,年轻人在大城市和著名景点花的时间少了,他们反而更为偏远的地方所吸引。有些人甚至选择长途背包旅行。最近调查显示,很多年轻人想要通过旅行体验不同的文化、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黑龙江 吉林 新疆 辽宁 甘肃 内蒙古 北京 河北 宁夏 青海 山西 山东 陕西 河南 江苏 西藏 安徽 上海 四川 湖北 浙江 江西 湖南
词曲:闫雪峰 演唱:天孪兄弟 问声过年好 文化传播网
词曲:闫雪峰 演唱:天孪兄弟 问声过年好 同学,同事,亲朋:给各位拜年啦! 叶圭璋
Learning Goals Lesson1&2 To exchange basic greetings;
猜一猜 有个好朋友, 没有腿却会跑, 没有嘴却会响。 它会告诉我: 什么时候起床, 什么时候睡觉。 请你猜猜看, 好朋友是谁?
记时法 扬州市育才小学 周志杨.
青玉案 元夕.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课内阅读热点点津.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今年是什么年?.
第一环节 元宵节的传统文化 内涵简介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古人称其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农历正(zhēng )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the Lantern Festival),春灯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
年 月 日.
回家过年 初一五班 孙 溢 彤.
识字四.
月 年 日 执教者:吕国平.
节日里的歌.
各地儿童喜庆自己的节日.
                                                                                                                                                                
Welcome.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胡一宁 中国春节 2017 鸡年 Chinese New Year 2017 Year of the Rooster Olivia Hu.
Cool Panda STORY Cool Panda的故事 ˇ.

外研社 Book 5 Module 4 Carnival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姓名XXX.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can start our X-mas fire !!
吉祥如意 新 旧 年 岁 万 百 喜.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Three stability circuits analysis with TINA-TI
西藏 Tibet.
欢迎返校! 2016 返校之夜.
兔年的祝福 新年快乐! Happy New Year ! 2011 年元旦.
获奖类别: 获奖题目: 获奖学生: 指导教师: 研究内容:(400~500字,2~3幅插图)
鹊桥相会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始于中国汉朝。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 版 示 模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本节内容 结构体 视频提供:昆山爱达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官网地址: 联系QQ: QQ交流群 : 联系电话:
中华饮食文化 วัฒนธรรมอาหารจีน 刘英、刘秋君、詹玲霞、张博、张丽洁.
音乐:《平安夜》 黑鸭子演唱 2019/5/12 制作:施铭华 文化传播网
愚人节快乐 April Fool's Day.
20、美丽的 课题 Md:gp.
夏威夷吉他曲(3) 点击吉他图片选曲 6.海滩上的灯光 1. Israel Kamakawiwo'Ole 7.海之梦
五、话题写作 基础写作 请根据以下信息介绍端午节。 [写作要求] 只能用5个句子表达全部内容。 [评分标准]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画梦女孩,她的灵魂不属于这个世界 Akiane
从社交网络游戏中发现艺术的灵魂 Brad MacDonald 麦泊然 艺术总监
国庆节 光棍节 教师节 劳动节 正月十五 元宵节 建军节 情人节 妇女节 圣诞节 儿童节 植树节.
位似.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请添加标题 请添加作者.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种一片 太阳花.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元宵节 元宵,多么朦胧又透亮、通俗又诗意的一个节日名称。   每到农历的春节前后,神州大地虽然还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天气,但人们好像对冬的严寒已经不耐忍受或对春的讯息迫不及待,就开始张罗着迎新春过新年了。此时的春意,几乎完全是靠人的一股热情劲烘托出来的。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可说是春节的继续,也可说是春节的尾声,还可说是春节的高潮。 到了这一天,春节的喜庆得到回味,同时又增加了许多春节时没有的娱乐喜庆内容;而过罢了这一天,人们又要投身于生产劳动之中,或又要与家人分别,所以抓住这个机会,放松一把、狂欢一把,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元宵节,又称灯节、元夕、上元节,标志性时间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 至少从隋朝开始,元宵节就已经有了丰富的习俗活动,并形成十分鲜明的文化性格,此后节俗活动更加多姿多彩。 节日期间,人们踏月走桥、观灯彩、猜灯谜、放烟花、舞龙狮、跑旱船,元宵节成为中国诸多传统节日当中最热闹的一个。

一、元宵节的文化内涵 说起元宵节的文化内涵,坊间流传的两首童谣做了很好的揭示。 其一云:“正月元宵灯,外婆爱外甥(外孙)。送来红红桔子灯,吉利又添丁。” 其二云:“元宵节,闹花灯,人们个个都欢腾。大街小巷做花灯,满街都是红灯笼。”前者道出了元宵节的祈生意蕴,后者道出了元宵节的狂欢精神。

1.祈生 祈生,就是对生殖的渴望和追求,既包括祈子,也包括祈年。祈子盼的是人丁兴旺,祈年盼的是庄稼丰收。

元宵节的祈子活动总是与灯联系在一起。 这一方面与灯火通常被视为生命的象征有关; 另一方面与“灯”与人丁的“丁”音相近、形相似有关。 我国不同地方用灯祈子的方式不同,或送、或偷、或请、或抢,但都表达着同一种念想。

比如在四川成都,新嫁了女儿的人家,在元宵节这天,必买一盏漂亮的台灯和面粉制的小老鼠,送到女儿家,叫做“送灯”,俗信这样可以多生孩子。 广州则有请灯之俗,元宵节时,当地庙里会张挂许多花灯,都编了吉祥的名目,又分了几等的价钱。有想请的,就告诉庙里的司祝,喜欢哪一盏,便用红柬写上“某宅敬请”4个字,叫做“请灯”,俗信请灯可以使家中添丁。

2.祈年 元宵节期间的祈年活动也曾十分常见。 比如上海、江苏南部一带有“照田蚕”的做法,是典型的祈年之举。元宵节黄昏时分,家家户户点燃用芦苇、红草或茅草扎成的草把,沿着田埂或田野快步跑,边跑边喊:“正月半,二月半,家家户户放烧火。别人家的谷子豆子大,我家黄豆盘碗大……”喊罢再拿火把到自家的田地挥舞、喊叫一番,据说这样可以防治虫害,令庄稼丰收。

元宵节广泛流行的舞龙活动也与祈年不无关系。 庄稼丰收离不开风调雨顺,龙乃司水之神,舞龙的目的正在于唤醒冬季沉潜于深渊的长龙,让它兴云布雨,济物利人。

3.纵情欢乐在元宵 狂欢,是元宵节的另一个文化内涵。 直白地说,狂欢就是纵情欢乐,就是前引童谣中所唱的“人们个个都欢腾”,就是明代杭州人田汝成所说的“放魂”:“少年游冶,翩翩征逐,随意所之,演习歌吹。或投琼买快,斗九翻牌;博成赌闲,舞棍踢球,唱说平话,无论昼夜,谓之‘放魂’。” 元宵节是中国古代的狂欢节,元宵节中的狂欢是通过对日常生活秩序、制度规范的一系列颠覆和突破来实现的。

(1)对平常作息时间的突破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传统社会基本的生活时间规范,但元宵节期间这个规范被打破了。 宵者,夜也,元宵节的活动重点是在夜里。月亮在夜晚才明,灯彩在夜晚才美,烟花在夜晚点燃才能大放异彩。 于是元宵节期间,日落之后人们不是安静地躺下来睡觉休息,而是跑出去参与各种活动,通宵达旦,正像唐人崔知贤所说的那样:“欢乐无穷已,歌舞达明晨。”

颇值一提的是,各级政府也在这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这一方面体现在多个朝代都给元宵节放假,而且大有愈放愈长之势:唐玄宗时元宵节放假1天,宋神宗时放假7天,明太祖竟给了10天的假期。 另一方面则体现在节日期间取消了宵禁的规定。 我国自古就有在城市实行宵禁的做法,但自隋唐时期这个规定在元宵节期间就不必遵守了。明太祖时也明文规定:元宵节时“听军民张灯饮酒为乐,五城兵马弛夜禁”。放节假、弛夜禁,在时间上给了人们过节的充分自由。

(2)平常活动空间的突破 政府对宵禁的取消也在空间上给了人们过节的自由。 因为这样一来,平时夜晚通常只能待在乡村的农民就可以来到城里,平时夜晚不能在街上任意行走的人也可以“随意所之”,想到哪里就到哪里去了。 而有了自由的人们真的就实现了对平常活动空间的突破。

元宵节期间,“家”这个人们在平日傍晚要回归的场所突然变成了要离开的地方,人们的活动场所由私人空间转到公共空间来了。 而这根本原因在于元宵节的诸多活动,如张灯结彩、燃放烟花、赏月走桥,总是安排在街衢、广场,或只有在户外才能举行。“倾城出宝骑,匝路转香车。烂熳唯愁晓,周游不问家”,成为传统社会元宵节里最不同寻常的一道风景。

(3)对日常生活内容的突破 如果说日常生活不免单调,那么元宵节恰恰相反。元宵节如此引人入胜,就是新旧年之交的除夕也不能和它相比。 辛弃疾《元夕》词一句“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可以说明南宋都城临安元宵节活动的丰富多彩。总之,元宵节的夜晚是被皎洁如轮的圆月、异彩纷呈的烟火、千姿百态的花灯照亮了的,元宵节的街衢是被杂陈的百戏、精妙的歌舞、游观的人群充实了的。 中国诸多传统节日中再没有一个节日像它这样流光溢彩,声色交映。

(4)对社会制度规范的突破 在中国传统社会,无论是国家的法律礼制还是民间的风俗习惯,都十分强调城乡之隔、男女之防、贵贱之等、雅俗之别,强调节俭,反对铺张奢华,然而这一切在元宵节期间也被打破了。

开皇十七年一个叫柳彧的官员曾经上书隋文帝,对元宵节大加痛斥: “窃见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以秽嫚为欢娱,用鄙亵为笑乐。内外共观,曾不相避……无问贵贱,男女混杂,缁素不分。秽行因此而生,盗贼由斯而起。”这种痛斥揭示了元宵节期间社会的“混乱失序”,而它正来源于日常社会规范在元宵节期间的颠覆和失效。

不过,看似有理的柳彧的痛斥并没有产生多少实际的作用,隋唐以来,女人们仍旧可以打扮得花枝招展,堂而皇之地走上街头,“都城灯市春头盛,大家小家同节令。姨姨姥姥领小姑,撺掇梳妆走百病。”

元宵节对社会制度规范的突破还表现在人们居然把平时违法的“偷窃”活动视为合理,而偷窃被骂不仅不令人难为情,竟然还是吉利的兆头。《帝京景物略》里记载金元时期,元夕“三日放偷,偷至,笑遣之,虽窃至妻女不加罪”,言下之意,人们不仅可以盗物,而且可以偷人。   元宵节在时间、空间、生活内容以及社会规范等方面的一系列突破,使身处其中的人们获得了巨大而难得的自由。 自由是元宵节狂欢的前提,元宵节狂欢既是自由之花盛开的结果,也是对自由之花的热情讴歌和礼赞。

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wāng:骨胳弯曲不正。亦指有这种残疾的人)”、“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乐昌公主破镜重圆 值得一提的是, 在隋代元宵节中还有一个颇为动人的爱情故事。 陈后主( 即陈叔宝) 有一妹被封为乐昌公主, 才貌双全, 嫁给太子舍人徐德言为妻。徐德言已经看到南陈政治腐败, 灭亡指日可待, 便对乐昌公主说: 以君之才貌, 亡国后必入权豪之家, 到那时倘若我们姻缘未绝, 如何相见? 于是夫妻二人商量, 打破一面铜镜, 各执一半, 作为日后重见的凭证, 并约定一旦亡国,二人离散, 他日在正月望日( 即十五日) 卖镜于街市, 互相寻访。

不久隋文帝派太子杨广( 即隋炀帝) 和大将杨素灭陈, 乐昌公主落入越国公杨素之家。由于她才貌绝世, 杨素颇为宠爱。而徐德言却流离颠沛, 千里寻妻到京城。这时乐昌公主也日夜思念丈夫, 正月十五日, 派人以卖破镜为名寻夫于市, 为徐德言所见, 急忙引到居处,将两个半面镜子合在一起, 果然破镜重圆。

徐德言兴奋不已, 挥毫题诗云: 镜与人俱去, 镜归人未归。 无复嫦娥影, 空留明月辉。 其妻陈氏得诗后, 连日涕泣不食。杨素问清缘故, 也被他们坚贞的爱情所打动, 竟“ 怆然改容”, 召来徐德言, 让他们夫妻团圆。这就是成语“破镜重圆” 的故事, 它之所以发生在正月十五日, 正反映了当时元宵节最热闹, 所以要在元宵节去寻找亲人。

二、元宵节的起源 传说一: 隋炀帝色迷心窍,欲娶自己的妹妹。妹妹硬扭不过,借托除非正月十五出现繁星满地的奇迹,才可成婚。隋炀帝下令京城四周百姓到十五日晚每户燃灯火,违令者斩。至十五日晚,妹妹登楼见满地都是灯火,误以为真是繁星落地,纵身投河自戕。为了纪念这位不甘凌辱的女子,民间百姓每逢正月十五都燃起了灯火。

传说二: 灯节源于汉武帝。当时宫女元宵正月过后想念家中父母,宫深禁严,怎么外出相会呢? 足智多谋的东方朔得知后很同情,便设计成全她们,他先散布谣言,说火神君将派员火烧长安城,城里宫内一片恐慌。后又向武帝献计,十五晚上宫廷内人员一律外出避灾,满城大街小巷,庭院屋门,都挂上红灯,好像满城大火,以骗过天上观望监视的火神。武帝允诺,宫女们元宵遂趁机与家人相会。从此,每逢正月十五都要放灯。

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传说三: 元宵灯会源于民间的“放哨火”等农事习惯。 每年正月十五左右,春耕即将来临,各地农民忙于备耕等工作。一些地区的农民就在这天晚上到地里把枯枝杂草拢在一起,放火烧掉,以除虫害。

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从国家祭祀到全民同乐 元宵节起源于汉武帝创立的泰一(太一)祭祀。按照当时的观念,泰一神是最高天神,居住在北极星,乘坐帝车(即北斗星)巡游宇宙。泰一祭祀四季都有,但最重要的祭祀时刻是正月上辛日。

《史记·孝武本纪》里说:“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常有流星经于祠坛上。使僮(童)男僮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青阳》,夏歌《朱明》,秋歌《西暤( 暤 hào 洁白明亮的样子)》,冬歌《玄冥》。”这个祭祀的时间在正月上旬的辛日,尚未确定在十五日,但时间接近,而且是夜里举行,应该有灯火。童男童女七十人唱歌,也和后来元宵节歌舞活动类似。

特别是其中所说的“常有流星经于祠坛上”,象征着生殖万物,这和后来元宵节普遍流行的求子活动相互一致。 因此,从唐朝开始,人们就把它当作元宵节的起源了。例如,《艺文类聚》卷四里就说:“今夜游观灯,是其遗迹。”

汉武帝的泰一祭祀,我们想象一下,它更像一种庙堂之上的国家仪典,似乎和后世的“民间狂欢”还有点距离,是这样吗? 当然,泰一祭祀本身是皇家祭祀,还不是民间节日。

到东汉末年,正月半才开始成为节日。由于史料缺失,我们只知道当时民间有敲鼓活动。南北朝时代,百姓在这一天用膏糜祭祀地神,祈求一年蚕事丰收。膏糜,也叫膏粥,用大米粥加上油脂做成。这是当时的元宵节食品。而皇家与贵族则张灯结彩加以庆祝。

隋初,元宵节完全成熟。《隋书·柳彧传》说,柳彧上书隋文帝:“窃见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即正月十五之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

灯火明亮,鼓乐喧天,化装游行,杂技表演,现代元宵节的主要内容都出现了。不过,隋文帝担心民众狂欢有悖礼仪,下令禁止了。

随着经济繁荣,隋炀帝大业六年(610年)正月,政府开始举办元宵庆祝:“帝以诸藩酋长毕集洛阳,丁丑(正月十五),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百万。自是,岁以为常。

因此,南宋人胡三省认为:“今人元宵行乐,盖始盛于此。”佛教也加入到节日活动中。印度佛教在十二月三十日(相当于农历正月十五)举行如来佛的指骨舍利展示。而中国佛教信徒结合元宵节的实际需要,举行张灯纪念。

炀帝时代的元宵节在后世确实很有名,明清时代流传甚广的“隋唐”故事里,就有秦琼等人“闹花灯”的经典段落。这些故事既是对奢华之风的批评,但反过来也能看出一种繁华。

其实,到了唐代,元宵节张灯习俗更是风靡于世。唐政府还专门开放夜禁三天(十四、十五、十六日),以便于人们赏灯。于是,元宵节的名字正式出现。韩偓《玉山樵人集元夜即席诗》:“元宵清景亚元正(注:春节),丝雨霏霏向晚倾。”

宋代元宵观灯更加兴盛,从正月十四一直延续到十八,而且燃放烟火。 张灯成为元宵节最为突出的、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

宋代兴起了烟火, 火药在唐宋节日娱乐中, 得到广泛应用。不仅制成炮仗, 而且制作烟火。《乾淳岁时记》记载: “ 宫漏既深, 始宜放烟火百余架, 于是乐声四起, 烛影纵横, 而驾始还。” 不但宫中放, 民间也放。 当时的烟火到底有哪些花色品种, 尚不可知。仅就游人仕女都被吸引住这一点来看, 那情景是非常动人的。

到了明代, 元宵节放灯从正月初八到十八,延长为十天。 《明会典》记载: 永乐七年诏令元宵节自正月十一日起给百官赐假十日, 以度佳节。 《帝京物略》记述明代京师从正月八日到十八日,东华门外有“灯市”, 贵贱相杂睞, 贫富相贸易。富者张灯四夕, 贫者仅一夕, 更贫困者无灯。

著名大诗人、画家唐寅《元宵》诗描述得更为生动: 有灯无月不娱人, 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绕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春女, 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樽开口笑, 如何消得此良辰。 尽管诗人有生花妙笔, 也难以写尽十日元宵张灯盛况。但是, 还值得注意一点, 明代元宵节又增添了耍狮子的娱乐项目。

清代, 满族入主中原, 对汉族的元宵节活动也全盘接收了。 但是, 清代放灯时间已没有明代十日之久。据《燕京岁时记》: 清代是“ 自十三至十七均谓灯节, 惟十五日谓之正灯耳”。 也就是说清代放灯时间只有五夜, 只有十五夜才算正节放灯。“每至灯节, 内廷筵宴, 放烟火, 市肆张灯。而大街之灯, 以东四牌楼及地安门为最盛”。各式各样的彩灯, 多用纱绢、玻璃、明角做成, 上面绘有古今人物故事。

在清代令人眼花缭乱的花灯中, 最值得一提的是冰灯。因为满族原居东北黑龙江一带, 气候寒冷而冰多, 因此有冰灯之俗。满清入主中原后, 冰灯也传入中原。北京当时有能工巧匠制作冰灯, “结冰为器, 裁麦苗为人物,华而不侈, 朴而不俗, 殊可观也”。

清代元宵节, 民间的娱乐活动增添了大量的新内容。 前面提到明代元宵节已有舞狮子的活动,到了清代, 从元旦到元宵节, 舞狮子、舞龙、闹社火、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打腰鼓等活动都涌到节日期间, 每日社火不断, 锣鼓喧天。 像《清嘉录》描写灯节诗中就有: “看残烛火闹元宵,划出旱船忙打招, 不放月华侵下界, 烟竿火塔又是桥。”

除了观灯,历史上的元宵节还有些什么节俗流传至今呢?

元宵节的节俗还有不少。比如,从宋代开始,我们可以看到的记载中,又增加了猜灯谜游戏。这种游戏,充满智慧和趣味,一直延续至今。 当时的元宵节食品中,还出现了汤圆,当时叫“浮圆子”。明清以后,吃汤圆(北方叫“元宵”)成为全国习俗。

猜灯谜 灯谜就是将谜语贴在花灯上, 让人们一边赏灯, 一边猜谜。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 如一个字、一句诗、一个物或一个名称。由于灯谜难以猜中, 如同老虎难以被射中一样, 所以也将“灯谜” 称“灯虎”。灯谜是谜语的一种。 元宵节,盛京的各店门口一挂出谜语,便会吸引许多老百姓来猜。 猜灯谜的时候,来者只要大声说出来即可,如果店里面有人敲一声锣,就表明猜对了,猜对的人可以进去领奖品。如果里面敲了一声鼓,说明没有猜对。

传说,有一年元宵节,乾隆皇帝带着一群文武大臣,兴致勃勃前去观看灯会。左看各种灯笼五颜六色,美不胜收;右瞧各种灯笼别致风趣,耐人寻味。 灯谜活动发展到近现代, 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身, 具有不朽的魅力, 成为人们喜爱的文化活动方式。每逢春节或元宵节, 各地大都举行大型灯谜活动, 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活跃人的思维, 开发人的智力。

高兴之时,乾隆皇帝让大臣也出了一谜联,让大家猜。随同的纪晓岚稍思片刻,挥笔在宫灯上写了一副对联: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不是,词不是,论语也不是。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   乾隆皇帝冥思苦想也没有想出来,文武大臣也一个个猜不出来,最后还是纪晓岚自己揭了谜底:猜谜。

明清以来,元宵节通常被百姓当作春节的结束,因而极其热闹。其主要内容是吃汤圆、观灯和娱乐游行。 游行活动中有高跷、旱船、舞龙、舞狮、秧歌、抬阁等传统艺术表演。放烟花则是元宵节的高潮,五彩缤纷的烟花把整个夜空点染得无比绚丽。

正月十五元宵节从西汉的国家祭祀活动最终发展成一个全民狂欢的最大娱乐节日。

经历一百多年来欧风美雨的冲刷,中国传统节日受到很大侵蚀,元宵节也不例外。在当代的一些大都市,元宵节民俗似乎只剩下吃汤圆了。这是忙碌的都市人的悲哀,因为在相对悠闲的小城市和乡村,元宵节仍然是一年之中最热闹的节日。 其实,元宵节不是一个孤立的节日,它是春节的一部分。要理解元宵节的意义,不能不把它放在春节之中来考察。

春节从除夕关门守岁开始,到元宵节,是一个人们不断扩大活动范围、人际关系不断得到扩大的过程。初一给家长拜年,初二回娘家拜年。以后逐步扩大拜年范围到一般亲戚朋友。在这个时段,人们的活动范围局限在熟人之间。初五是破五,农活可以开始干,商店可以开门了。这个时段,社会开始正常运作。到了正月十五,全体社会成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节日活动中。所以,元宵节具有确认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彼此不认识的)相互关系的意义。

元宵节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社会的“狂欢节”,连平时被限制在家的古代妇女也可以自由出门游玩了。当然,个别礼法之士反对这个习俗,比如宋代的司马光。元宵夜,他夫人打扮了准备出门赏灯。司马光问:“家中点灯,何必出看?”夫人回答:“兼欲看游人。”司马光说:“某(我)是鬼耶?!”这就太不讲理了,总不能只让夫人终年只看他一个人一张脸吧?好在社会不买这些礼法之士的账,大多数妇女照样游乐

元宵节允许民众自由娱乐,这是古代社会针对过分严格的礼法制度而设计的一个发泄渠道。 一些年轻人乘机会见意中人。正如辛弃疾所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节主要活动是大众娱乐,但是其社会文化意义却不仅仅是娱乐。   正月十五有很多信仰活动,祈求神灵保佑。古代人祭祀泰一(太一)神,因为他是最高神,掌管人类命运。祭祀他,可以获得丰收和平安。古人祭祀地神,是要保佑蚕事丰收。

元宵也是一个求子的节日。元宵张灯最初是出于客观需要,晚上活动必须照明。后来张灯又是为了游玩欣赏。 可是,它还具有更深一层的意义:祈求生育。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二《偷灯盏》解释当时人在元宵节偷灯的原因时说:“一云,偷灯者,生男子之兆。”这里“灯”谐音“丁”,就是男丁。这样一来,偷灯就象征着生育儿子 。

元宵灯节习俗除包含祈年、祈育、辟邪等主要意义外 , 还兼含祈求其它多种吉祥如意之义 , 诸如祈求健康、长寿、发财、升迁等,而且多种祈求意义往往是混杂在一起的。 旧时普遍流行的“富贵寿考”灯 , 就包含了多种祈求意义。该灯分四面,绘有天竹子、腊梅、百合、柿子、灵芝和松枝,分别象征寿命绵长、百事如意、长生不老、子孙繁昌等。

又有一种“富贵多子”灯 ,以牡丹图案象征富贵,以石榴象征多子。“三阳开泰”灯绘三只羊,一只为母羊,另两只为小羊。 一头小羊吃草,一头小羊跪在母腹下吮乳。 “羊”与“阳”偕音,“三羊”表示三阳”,象征春回大地 ,万物滋生、欣欣向荣。 总之,一切顺遂如意之事都可以通过花灯来祈求,花灯已逐渐演化为一种通用的吉祥物。

根据同样的道理,观灯也具有求子的涵义。于是,古代妇女出门观灯有了这个理由,就名正言顺了。一直到民国时代,各地多有送灯给那些无子家庭的习俗,祝愿他们添子孙。清代有摸城门门钉的活动。钉,也谐音“丁”。

人们希望通过摸门钉而祈求生育儿子。有些地区的人们还赋予汤圆以象征意义。清代成都有元宵夜偷取供在神龛上的汤圆以求得子的习俗。清代湖北安陆一带百姓互相赠送元宵,其中有大如鹅蛋的元宵,妇女观察煮这种元宵的火候来占卜生育。

当然,在人口压力巨大的今天,元宵求子活动已经很少看到。现代人又赋予汤圆以新的解释,那就是甜甜蜜蜜,团团圆圆,象征一家团圆,幸福美满。这种解释多少有点凡庸,但是它很符合人们的内心希望。元宵节因此获得了新的文化意义。

元宵节在古人的不断创造中发展而来,也必将在现代人的再创造中发展下去。

1924年(民国十三年)春节云南丽江古城桑吉元霄节

上世纪60年代上海一家人吃元宵。

上世纪80年代山西省清徐县正月十五闹元宵的热闹场面。

从古籍《雍洛灵异小录》中,可知唐代女子欢度元宵已十分普及:“唐正月十五日夜,灯明如昼,士女无不夜游,车马塞路。”元宵节破例大解放,连大家闺秀也可上街,往来于熙熙攘攘人群中,那时的长安城上元夜,无疑是最浪漫的夜晚。

和七夕节相比,同样在西安的元宵(上元)节其实从古代开始就是一个最浪漫、最销魂的夜晚。数千年来上元夜催生了人间无数风流佳话桃色艳事,把元宵节称为中国古代最风流香艳的节日其实也不为过……

封建社会里的女性,特别是年轻女子,受妇德的束缚,终年禁锢家中;大户人家的女儿更是深居闺阁,连楼都不得轻易下。元宵节却是例外,能得放飞出门且是夜游,踏街观灯彻夜,称得上古代最销魂的夜晚了。

发源在汉代长安的上元节,时光走过了近千年后,还是那座城,还是那些灯。十五岁的太平公主在上元夜带着侍女偷溜出宫赏灯。惊鸿一瞥中,是一张剑眉朗目,鼻直口方的年轻男子的脸,男子的俊朗与儒雅瞬间唤醒了十五岁的深宫少女沉睡的情感,太平一时竟忘了玩伴而破啼为笑。上元夜的顽皮,让她记住了一个名字:薛绍,并从此开始了一段曲折婉转的恩怨情仇。

这真是一个男女相遇的最佳时机,名曰赏灯,实为看人。为了一个幻想中的意中人,“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而两千多年来,发生在上元夜的爱情故事一直在西安和中华大地流传。

元宵节是一个狂欢的节日又是一个浪漫的节日,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中国的情人节

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有一些鲜为人知已经失传的民间活动,这里列举二三。    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很简单,把杨树支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 元夕 》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各省元宵节的不同习俗 元宵节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 【河北省】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陶灸”。儿女交错度桥,称“度百厄”。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卜休咎,称“结羊肠”。又以十二个面盏贮油放入锅中蒸熟,以面盏积水之多寡来预卜该月的晴雨。静海县上元节以大馒头为节食。庆云县元宵节男子请五祖教拳棒,女子请紫姑卜休咎。

【山东省】淄川县元宵节临水人家多放河灯。宁阳县元宵送灯至祖坟。博兴农村的元宵节有照灯的习俗。男孩子提著灯,绕枣树六圈,口念“嘟佬嘟佬,开花结枣”六遍,就能使枣树丰收。莒(jǔ)县男女老少于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称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永保青春年少。

【河南省】襄城县元宵吃馄饨汤,称之“团圆茶”,娘家接已嫁的女儿回家过节, 县元宵庆灯时,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龟。本地有河桥的,相率过桥。若无桥,则以木板搭数丈高之“天桥”,称为“走百病”。

【陕西省】凤翔县於元宵节宴请女儿、女婿,称之“吃十五”。并送灯、送油,称之“添油”。 【江苏省】武进县上元日绑缚芦苇成丈许之火炬,插於田间,称“照田财”,用来预卜早潦。火色白者为水,红者为旱。宜兴上元日,儿童戴鬼面具,屈脚振肩而跳,称之“跳鬼”。

【浙江省】杭州民间传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多斋素诵经,匍匐至吴山礼拜。海宁县元宵节以精致的菊花灯为最出名。上虞县少於元宵节晚上到戡恃月台上较量武艺。建德县人家有新娶媳妇的,於元宵节设酒祭床。 【江西省】新建县民於元宵扫墓插竹为灯。万安县城各乡均於元宵节祀上元神舟。

【湖北省】云梦县(今之江汉)老农夫於元宵夜持火炬偏照田圃,叫“照绝地蚕”。儿童则以田鼓迎神,以卜岁事。武昌的“弄龙”要一连三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跟随龙灯到邻村赴宴,称为“龙换酒”。 【湖南省】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新田县游完龙灯后,将龙灯付之一炬,称为“送灾”。

【福建省】泉州花灯别具特色,有香灯、纸折莲花灯、丝料宫灯、八结灯等等。邵武县元宵夜境内庙宇绕境迎香,称为“净街”。福建南部有元宵节两村儿童互掷石为戏的习俗。据说若不掷石,那个村子必定发生瘟疫。 【广东省】新安县民有於去年生男者,皆於元宵夜庆灯。南雄闹花灯时,父母取龙灯上之龙须线给小儿系带,据说可保儿童无疾病。又取龙灯内残存的蜡烛照床下,据说可以产贵子。文昌县民元宵夜偷青时,偷中的以挨骂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则以不挨骂为吉兆。

【云南省】云龙县於元宵节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弥勒州元宵后一日燃香於桥,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据说可以去疾病。 元宵节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这种食品最早出现在宋代,诗人姜白石在一首《咏元宵》的诗中写道:"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这”市中珍品"即指元宵。宋人周必大也曾写过一首《元宵煮浮圆子》诗: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http://www.52e-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