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食---生命的養料 摶食(段食)、觸食(更樂食、細滑食)、意思食(念食)、識食 主講人:釋徹入老師 中國文化大學 碩士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如何學好數學? 黃駿耀老師
Advertisements

辅助核算 3.5.
10 郑和远航.
三个偶像的故事和功绩 ——第12课 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 董飞燕.
捣蛋鬼历险记 初一四班 孙嘉佑小组.
中國歷史 明代之患禍及民變.
10 郑和远航 郑和 郑和,1371年生于云南昆阳州(今昆明晋宁县)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庭,原名马和,小字三宝,十一岁时在明太祖朱元璋发动的统一云南的战争中被俘进宫,后当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的近侍。1403年朱棣登基,史称明成祖。次年正月初一,朱棣念他有勇有谋,屡立奇功,便赐姓“郑”,改称郑和,并提拔为内宫太监,于永乐三年(1405年7月11日)率领庞大船队首次出使西洋。自1405年到1433年,漫长的28年间,郑和船队历经亚非三十余国,涉十万余里,与各国建立了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完成了七下西洋的伟
明清 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雅克萨反击战(俄) 戚继光抗倭(日) 郑成功收复台湾(荷兰) 荷兰 俄 罗 斯 日 本 台湾 沙 俄 入 侵
戚继光抗倭.
刑事訴訟法 授課人:林俊益副教授 時間:95.9.~96.6..
妩媚人生 云 计 算 与 大规模数据并行处理技术 黄 宜 华 南 京 大 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妩媚人生 妩媚人生
第16 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授课人:鲍婷.
历史上的中日关系.
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 赵田甜.
第四章 清代臺灣的社會文化變遷 第一節 移墾社會的形成
認識食品中毒 一、什麼是食品中毒? 二人或二人以上攝取相同的食品而發生相似的症狀,並且自可疑的食餘檢體及患者糞便、嘔吐物、血液等人體檢體,或者其它有關環境檢體(如空氣、水、土壤等)中分離出相同類型(如血清型、噬菌 體型)的致病原因,則稱為一件“食品中毒”。 但如因攝食肉毒桿菌毒素或急性化學性中毒而引起死亡,即使只有一人,也視為一件“食品中毒”。
題目:四大古文明 班級:六年八 班 組員:賴宣光.游家齊.陳羿文 吳佳芬.許淑婷.許芳瑜..
食 物 中 毒.
琦君 《髻》 S 康倩瑜.
眼乾乾唔使慌.
滑膜皱襞综合征.
“公平”是最热的关键词 1、胡锦涛首次进行“总动员”,提出“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
贵州省公务员面试 备考指导 中公教育 面试讲师 刘运龙.
外 套 各式領型與變化 武 玫 莉 製 作.
第4节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陈冤之魅,心鬼之泪 ——雾里探花 《东方快车谋杀案》 By第二小组.
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发展等级1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①透过现象 深入本质 ②揭示问题 产生的原因 ③观点具有 启发作用
文明礼仪在我心 文明礼仪在我心.
第10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故事会 盘古开天劈地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地可不象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天高高的在上面,地在我们的脚下,中间隔着几千几万米远。那个时候的天地就象是一个包在大黑壳里的鸡蛋,混混沌沌的,什么也看不清。人们走路都得弯着腰,耕田打猎都很不方便,因为一不小心抬个头,就会碰到天,惹它生气,接着就会招来狂风暴雨。因此所有的植物也都长不高,所以结的粮食和果实都很少,根本就不够大家吃。还经常会发生饿死人的事情。
面向三农,拓宽信息渠道 辐射千村,服务百万农民
三招 让孩子爱上阅读 主讲人:芝莺妈妈 2012年10月19日.
FUZHUANGZHITUYANGBANZHIZUO
如何挑選吳郭魚 嗨~ 餐旅二乙 4a2m0105 白妤潔 4a2m0122 何姿瑩.
学校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 连云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服裝整理概論.
印染纺织类艺术.
创业计划书的编写.
创业计划书撰写.
第九章 进行充分调研 选择自主创业.
香溢饺子馆创业计划书.
第三章 中国的民族民俗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汉族 第三节 满族 蒙古族 维吾尔族 回族 朝鲜族 第四节 壮族 土家族 苗族 黎族
第 4 章 投资银行: 基于资本市场的主业架构.
创业数字图书馆.
中国管理科学发展探索 成思危 2006年8月18日于上海复旦大学.
“四文”交融,虚实并举,打造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 ——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汇报
103年度高職優質化輔助方案計畫申辦及輔導訪視說明會
“十二五”科技发展思路 与科技计划管理 科技部发展计划司 刘敏 2012年9月.
社区妇幼保健工作 江东区妇幼保健院 胡波瑛.
人生不要太圓滿 ◎ 張忠謀.
导致羊水过少的五大因素.
胎教.
怎样进行一次宣讲 何惠玲.
第三课 中国共产党的历程.
[聚會時,請將傳呼機和手提電話關掉,多謝合作]
规范母婴保健服务 努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市卫生局基妇科 朱静.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财务报账培训
白天的月亮 想與日爭輝 人生不要太圓滿 文字取自於:張忠謀 攝於陽明山 阿道的攝影工作坊.
第十章(上)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营养要均衡.
ㄩ.
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Ⅰ) 教材比较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陈 辉 教育部2009普通高中历史课改远程研修资料.
十年职业生涯规划 —— 年 姓名:刘娟 学号:.
主考官眼中的面试 ——面试主考官教你备战2016年国考面试 主讲老师:李海鹏.
国内知名高校 医学院(部、中心) 院系及附属医院设置情况 调研报告
財務報表分析 授課教師:陳依婷.
第六章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概念和特征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
主讲人:刘文波 (四会国税 政策法规股) 2014年4月
智慧宁波 智慧财税 . 宁波市地方税务局.
第六模块礼仪文书写作 第一节求职信、应聘信 QIUZHIXINYINGPINXIN.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四食---生命的養料 摶食(段食)、觸食(更樂食、細滑食)、意思食(念食)、識食 主講人:釋徹入老師 中國文化大學 碩士 103.10.16 台灣首府大學通識課程講座

鄭捷.捷運隨機殺人案,4死24傷

台大高材生張彥文, 斬頸殺女友四十一刀

廢油回鍋:強冠餿水油、大統長基混油

頂新黑心油:正義香豬油、維力香豬油、維力清香油

食藥署檢驗出酸價和總極性物質偏高,極有可能是摻了回鍋多次的油炸廢油、回收炸油、或品質低劣的「飼料油」,長庚醫師指它出會損及耳鼻喉及腎臟。 正義公司香豬油驗出 重金屬「鉻」、雞油

國外罰責案例可為殷鑒 2013年09月03日Naked Juice(英語:Naked Juice)飲料公司稱其飲料「全天然」,因違反了加州和聯邦法律以及消費者保護法令,加州中區的美國區域法庭裁定900萬美元的消費者訴訟。 2014年7月19日,美國法庭判決第二大香菸商雷諾菸草公司(英語:R. J. Reynolds Tobacco Company)(Reynolds,母集團Reynolds American(英語:Reynolds American)),必須賠償因長年抽菸且18年前因肺癌過世者的遺孀236億美元。

世界首富比爾.蓋茲

頂新黑心事件的省思 以餿水油、飼料油、廢棄回收油、動物屍油、皮革油、工業用油、劣質油品等等,魚目混珠冒充人們的食用油;乃至劣品貴賣,使得重金屬與有毒物質間接被人體吸收致病等,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多年來,頂新集團不但詐欺了廣大消費者的錢財,更長年毒害消費大眾不計其數,既浪費政府與社會大眾龐大的醫療資源,更戕害了無數大眾的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其蓄意謀財害命之惡行重大,具足觸犯了殺生、偷盜、妄語詐欺等諸重罪,死墮無間地獄已屬必然。 應強制頂新對受害消費大眾負完全賠償責任,並裭奪其向任何公家銀行貸款之權利,且完全凍結其家族一切相關人員之資產,直到所有受害消費大眾與商家的損失償清完畢為止。 從政人員若為選票與政治利益而故意推諉拖延以方便其洗錢脫產,或任一干共犯逍遙法外,或讓其改頭換面繼續作惡,或協助其企業發展壯大而讓其具有更大力量來禍國殃民者,皆屬為虎作倀、助紂為虐,皆有嚴重的同謀共犯、插暗股分紅、受賂吃贓而互相包庇之嫌疑,理當同罪誅連以警效尤。

何謂四食 食的意義,是包含學習、一再的受熏而成為種子(功能差別)。 搏食是三餐飲食的具體物質食物。 觸食是身心的觸感覺受,以 (內、外)身覺觸與定境觸為主。 念食是意識意根的念想、思欲、意念、思惟、學習、受熏。 識食是識種、業種的熏習,以第八識的識種之積集為主;對三 界中的任何境界有所喜樂、執著、貪愛,就是識食、識住。 食的意義,是包含學習、一再的受熏而成為種子(功能差別)。

三界有情的四食差別 欲界眾生以「搏食」為主,同時有「觸食、念食、識食」。 色界天人以「意根之思、意識之念」為食,而以制心一處的定力為主,故說以念為食,同時有「觸食、識食」。 無色界天的有情「無觸食」,以定力境界為食,仍有識食。 「地獄、無色界」眾生唯有「識食」。

八識心王的四食差別 四種食彼此息息相關,搏食但說物質食物,「觸食、念食、識食」則屬心念層面;然吃搏食之時,必有其餘三食隨之運作;而識食的成就,「欲、色」界眾生必須仰賴「觸食、念食」之進行。 七識心王的每一法都有食相,唯第八識「非有食、非無食」。 識陰六識的能見六塵之功能,本身即是觸食。有「境界觸」與「別境觸」之分別。 意根的「觸食、念食」恒常存在。 阿賴耶識唯有「識食」。

心包太虛,量周法界,腦內乾坤

什麼是真實? 你的本心 (如來藏),是你唯一的真實。 物質背後的秘密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駭客任務:什麼是真實?

永生的真義 如來藏永遠與你同在,非一亦非異。 吾人的身心(五陰、十二處、十八界)生命皆由如來藏所出生,如來藏「直接」出生「六根」,「間接」出生「六塵」,「輾轉」出生「六識」。 當五陰不再被出生時,唯如來藏獨住的境界,叫做無餘涅槃。

真者恆真,假者恆假 第八識(如來藏)是真 宇宙星雲、山河大地、眾生身心是假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吾人所了知的現象界一切法都是自心現量

依實立假,假必依實 如來藏是宇宙萬象一切存在的根本。 依真實如來藏而建立宇宙萬象一切法。 身外客觀的世界與腦內主觀的世界,不一亦不異。

搏食總說……(1) 搏食又名(團食、段食) 將食物揉成團狀而食用,故名團食。 印度飲食用右手抓飯,左手洗屁股。 將食物分為數段為食用,故名段食。 種種飯、麨麵、魚肉等具體的食物。

搏食總說……(2) 印度教不食牛肉、不殺聖牛。聖牛滿街跑 回教不食豬肉,錫克教不飲酒吸煙。 憲法第48條載明:「政府當致力規劃以現代化的科學方法發展農業與飼養動物,尤其應當採取措施保護並改善品種,且禁止屠殺牛隻、小牛犢,以及其他的乳牛和耕牛。」 第51條A項g款更進一步規定:「保護及改善自然環境--包括森林、湖泊、河川和野生生物,並善待一切眾生,是印度全體人民的基本義務。」 印度生活困苦落後,女子無地位,娼妓流行。 印度衛生極差,在聖河邊與尸體濁水共活,以咖喱、洋蔥殺菌。

觸食總說 觸食又名「細觸食、細滑觸、細滑食」 卵生眾生以「觸」為食,卵中以意思為食。 衣服著身之觸感 洗浴時的皮膚觸感 內身覺與外身覺的觸食於一切時皆存在 六識「觸」六塵的接觸、了知、執受亦為觸食。 聽聽看這是什麼聲音 欲界天人以笑或熟視滿足男女欲,屬為細滑觸食。 色界天人以身心二樂的禪悅為食,屬於定境觸食。

念食總說 意根的「思心所」的觸食,簡稱「意思食」 。 念食又名「意思食」。 善惡無記法的「受熏、思惟、學習、熏習」皆是念食 會冬眠的眾生以意根的思(念)為食。 一切的「欲求、所念、所想、思欲、意念、決定思」都是念食 意識與意根的「思惟」與「念想」,乃成為長養意識與意根持續現行的「動力」。 「善法欲」是菩薩不能間斷的念食。 禪定中的微細境界受,以及一切意識心的行為,皆名為食,即是念食也。

識食總說 「識的熏習」即是「識食」,即是「識住」。 對三界中的任何境界有所「喜樂、執著」者 了知、分別即是識食 後有種子、業種、無明種子的積集就是「食集」 識食有「六識之食、末那識之食、阿賴耶識之食」

人體六種感官運作的真相 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嚐味,身覺觸,意知法。 我們所了知的世界只是自己腦內的六塵假相 腦內的世界與外面實際的世界,非一亦非異。 我們的六識覺知心從來沒有接觸過身外物質世界的五塵實體,一切都只是各種感官的運作所感知到的各種覺受而已。

五色根(五種感官)的內涵 五色根是指人體的「眼、耳、鼻、舌、身」五種感覺器官,分為「扶塵根」與「勝義根」兩種。 扶塵根:是指身體表面可以眼見的器官,即是:眼球、耳朵、鼻子、舌頭、身體皮膚。 勝義根:是指頭腦內的五種感覺器官之中樞神經系統,又稱淨色根。 扶塵根與勝義根缺一不可,扶塵根負責接收外界五塵「顏色形相、聲音、氣味、味道、觸感」,透過感官神經的傳導,將五塵電子訊號傳送至大腦內部的中樞神經,在各別「眼、耳、鼻、舌、身」五官的感覺中樞顯現出相似的「色、聲、香、味、觸」之粗細假相,而由六識加以了知、分別。

依根,緣境(塵),根境觸而生識 依眼根,見色塵,眼色觸而生眼識,能見腦內形形色色的世界樣貌。 外五塵由五種感官接觸攝受,然後傳訊至大腦內部感覺中樞,顯現出相似的影像、聲音、氣味、味道、觸感等等正外境相似的境界相。 依眼根,見色塵,眼色觸而生眼識,能見腦內形形色色的世界樣貌。 依耳根,聞聲塵,耳聲觸而生耳識,能聽腦內各式各樣的聲音。

依眼根,見色塵,眼色觸而生眼識 能見腦內形形色色的世界樣貌

依耳根,聞聲塵,耳聲觸而生耳識 能聽腦內各式各樣的聲音

依鼻根,嗅香塵,鼻香觸而生鼻識,能嗅知腦中的種 種香臭氣息。 相同的道理: 依鼻根,嗅香塵,鼻香觸而生鼻識,能嗅知腦中的種 種香臭氣息。 依舌根,嚐味塵,舌味觸而生舌識,能嚐知腦中的種種酸甜苦辣諸味。 依身根,覺觸塵,身觸觸而生耳識,能覺知腦中的種種體膚觸受。 依意根,知法塵,意法觸而生耳識,能了知腦中的諸法微細境界。

為什麼要探討四食? 四食是生命的養料,由四食的滋養而得維持生命的存續。 生命的生住異滅,是常恒普遍存在於十方一切世界之現象,一切生命皆依食物而存在。 一切眾生以四食存,何謂為四?摶、細滑食為第一,觸食為第二,念食為第三,識食為第四。 (《長阿含經》) 一切眾生,有四種食,以資諸大,得自住持、得成諸有、得相攝受。何等為四?一者麤段及微細食,二者觸食,三意思食,四者識食。 (《起世經》) 一切以食故,成就「三有」海。(《正法念處經》) 「三有」海是宇宙所有「生命」的總稱,涵攝了「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又名為「三界有」。

佛種從緣起 欲界眾生具足八識心王,因為有了四種食物長養有情眾生的五陰十八界,才有十方世界的三界六道眾生存在;由於意根與意識的思惟、學習、念想,成就了一切善惡業種的熏習,決定了有情眾生在三界六道輪迴的升墮,以及修學三乘菩提的果位趣向。一切眾生本來具足無漏法種,由於後天的熏習善惡染淨諸法,而有人天五乘與五種種性的差別。 為酬償共業有情之間的種種因果業報,才有宇宙萬有山河大地的成住壞空,作為彼此恩怨互酬之輪迴舞台。只有四種食物對生命形成的作用有所瞭解,才能超越生命的束縛,乃至轉凡成聖,成就三乘菩提道果。 本議題的宗旨是為了探討四種食物對生命的作用與影響,了解生命的形成原因與來龍去脈,認識三乘菩提的內涵與道果的修證次第,以期超脫生命中的種種困苦,乃至成就究竟佛道。

五陰 (五蘊、五受陰、五取蘊)的內涵 色:(四大所造色)五根、五塵、法觸所攝色。 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憂受、喜受。(六受身) 眼觸生受,乃至意觸生受。 想:眼觸生想,乃至意觸生想。(六想身) 謂色想、聲想、香想、味想、觸想、法想。 行:身、口、意行。眼觸生思,乃至意觸生思。(六思身) 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六識身)

十八界的內容 六根(內六入處):眼、耳、鼻、舌、身、意 六塵(外六入處):色、聲、香、味、觸、法 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何謂八識? 第八識:又名「如來藏、入胎識、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如來、佛性、空性、心、實相、涅槃本際、實際……」 末那識:又名「意根」 意識 身識 舌識 鼻識 耳識 眼識 (此六識依根立名) 33

食集與苦集的關係 四食的集,皆因六根與六塵的生起與運作,才會有四種食不斷在進行,故六入處(十二處)的集就是觸的集,觸的集就是受的集,受的集就是愛的集,愛的集就是四種食的集。 由四種食集的緣故,未來世的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就廣集了。 因此,想要滅除食集的話,就得滅除六入。想要滅六入,就要先研究瞭解四種食。

食集的形成因緣與解套之道 六入 → 觸 → 受 → 愛 → 苦 【六入的集 = 觸的集 = 受的集 = 愛的集 = 四食的集】→苦集 食集的形成因緣與解套之道 六入 → 觸 → 受 → 愛 → 苦 【六入的集 = 觸的集 = 受的集 = 愛的集 = 四食的集】→苦集 苦的集 六入的集 觸的集 受的集 愛的集 食 的 集

五受陰……《雜阿含經》 色受陰:所有色,彼一切四大,及四大所造色。 受受陰:六受身,謂眼觸生受,耳、鼻、舌、身、意觸生受。 想受陰:六想身,謂眼觸生想,乃至意觸生想。 行受陰:六思身,謂眼觸生思,乃至意觸生思。 識受陰:六識身,謂眼識身,乃至意識身。 此身非汝所有,亦非餘人所有,謂六觸入處,本修行願,受得此身。云何為六?眼觸入處,耳、鼻、舌、身、意觸入處。彼多聞聖弟子於諸緣起善正思惟觀察: (1).有此「六識身、六觸身、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所謂此有故,有當來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是名「有因有緣世間集」。 (2).謂此無故,六識身無,「六觸身、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無。謂此無故,無有當來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滅。」 (《雜阿含經》卷12)

以十因緣觀回溯生命的本源識 齊識而還,不能過彼 十因緣之溯源

以十因緣觀順觀生命的流轉 十因緣之流轉

業 惑 此有故彼有 此無故彼無 苦

有情惑業苦的三世生死流轉過程 受苦 名色.六入.觸.受 起惑愛 造業取.有 生老病死憂悲惱苦 起惑無明 造業 行.識

以十二因緣觀探究生死流轉的原因 進而還滅生死的流轉 以十二因緣觀探究生死流轉的原因 進而還滅生死的流轉 十二因緣之還滅

食集的幾個關鍵點 內六入: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六根入) 外六入:色入,聲入,香入,味入,觸入,法入。(六塵入) 「根、塵」觸而生「六識身、六觸身、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 六觸身:眼觸身,耳觸身,鼻觸身,舌觸身,身觸身,意觸身。 六受身:眼受身,耳受身,鼻受身,舌受身,身受身,意受身。 六想身:色想,聲想,香想,味想,觸想,法觸。 六思身:色思,聲思,香思,味思,觸思,法思。 六愛身:色愛身,聲愛身,香愛身,味愛身,觸愛身,法愛身。 受:苦、樂、憂、喜、捨受 愛:欲界、色界、無色界愛 苦:三苦、八苦

放下煩惱障礙的貪愛執著吧! 印度恒河邊_屍體火化 放下煩惱障礙的貪愛執著吧! 印度恒河邊_屍體火化

搏食(團食、段食)……(1) 閻浮提人:種種飯、麨麵、魚肉以為摶食,衣服、洗浴為細滑食。 拘耶尼、弗于逮人:亦食種種飯麨麵、魚肉以為摶食,衣服、洗浴為細滑食。 欝單曰人:唯食自然粳米,天味具足以為摶食,衣服、洗浴為細滑食。 龍、金翅鳥食黿鼉、魚鱉以為摶食,洗浴、衣服為細滑食。 阿須倫食淨摶食以為摶食,洗浴、衣服為細滑食。 四天王、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食淨摶食以為摶食,洗浴、衣服為細滑食;(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中,與異性互視而笑或熟視,即能滿足男女欲,亦攝屬細滑食)。 自上諸天以禪定喜樂為食,不食搏食。

搏食(團食、段食)……(2) 如來示現在人間的色身也有搏食,應身佛之食同於人類之食,並以人間時節飯食(供養)如來,此為令世人知悉以人身學佛修行亦可成佛,也方便人天眾生都可以來請益。 說佛身無食者,唯指莊嚴圓滿報身與法身。 應身諸佛對人間的飲食完全沒有貪愛故說為斷搏食者。 真心亦不與搏食相應。

搏食(團食、段食)……(3) 有餘眾生福盡、行盡、命盡,從光音天命終,來生此間,皆悉化生、歡喜為食,身光自照、神足飛空,安樂無礙、久住此間。爾時無有男女、尊卑、上下,亦無異名;眾共生世,故名眾生。是時此地有自然地味出,凝停於地,猶如醍醐;地味出時亦復如是,猶如生酥,味甜如蜜。 其後眾生以手試甞,知為何味。初甞覺好,遂生味著;如是展轉甞之不已,遂生貪著,便以手掬,漸成摶食。摶食不已,餘眾生見,復效食之;食之不已,時此眾生身體麤澁,光明轉滅,無復神足,不能飛行。 搏食是「我所」的執著,這是貪著「五欲」的功德,正是受用五欲引生的觸塵順心境,落在我所上面。眾生被搏食的貪愛執著所繫縛而不能解脫於欲界。

觸食(細觸食、細滑食、細滑觸)…(1) 何等眾生觸食?卵生眾生觸食。一切眾生受卵生者。所謂鵝、鴈、鴻鶴、鷄、鴨、孔雀、鸚鵡、雀鵒、鳩鴿、燕鳥、雀、雉、鵲烏等,及餘種種雜類眾生從卵生者,以彼從卵而得身故,一切皆以「觸」為其食。 卵生眾生在卵中安住時,都屬於觸食,這是指最初期的意根觸食,加上末後期處在卵中的意識觸食。必須在卵中由意根與如來藏的「觸心所」的運作,在入胎識的識食運作下,並有意根的觸食,才能使卵中物質轉變成鳥類等色身,這是極微細的觸食,故又稱為細觸食。 較後期的五根粗具規模時,方才開始有少分的意識出生,開始領受極少分的意識相應的觸食;就在這種意識相應的粗觸食存在的情況下,漸次生長增廣而漸漸擁有傍生類的具足意識,然後得以破殼而出,正式成為人間的鳥類等動物。

觸食(細滑食、細滑觸)…(2) 欲界男女交合時的種種細滑觸,最為人類所貪著,名為粗重貪著。此種細滑觸又稱為細觸食。 宗喀巴、密勒日巴以實體明妃雙修或手淫而不出精的方法修練樂空雙運法,亦是屬於細滑觸食。 藏密雙身法的樂空雙運具足淫欲的觸食、念食、識食。 洗澡沐浴時所引生的細滑觸。 欲界眾生對衣服在身上產生的觸覺,是經常被嚴重忽略而不知不覺的細滑觸,故稱之為細滑食,這是人間不可或缺的食。

觸食(細滑食、細滑觸)…(3) 觸覺是包含「外身覺」與「內身覺」的,是有情身中極為重要的法性,有情依以為生,日夜深深執著而不自知,屬於我執與我所執,這種觸覺正是意識與末那識 (意根) 的食,不同於搏食多分攝屬於色身的食。 身觸外覺的較細部分,譬如腳底板、小腿、大腿對外境的覺受,是一切人在生活上極為重要的法性,常被忽略,只有在失去這些覺受後,發覺走路出現問題時,才會知道這類對外境覺受的重要性。 由此再引申出去,而細觀腳底、小腿、大腿的內觸覺,您將會發覺到:假使失去了這些內覺的領受,自己根本就無法走路。這時才會知道自身每一部分的外觸覺、內觸覺竟然是如此的重要。

觸食(細滑食、細滑觸)…(4) 這種內、外身覺在「清醒位、悶絕位、正死位、無想定位、滅盡定位」五位中都一直存在著,然粗細有別。 粗覺由意識所領受,成為意識的觸食;微細覺則由意根末那識所領受,成為意根的觸食。 這些粗細的內、外觸食會使意識與意根落入心所法及觸塵中,常以這種觸食不斷的增長意識與意根的自我執著性,使得意識與意根不願承認自己是虛假的而不願取滅入無餘涅槃,都會在極深沈的意根中常常想要保持自己及意識覺知心的存在,以便時時領受這類粗細不同的內外觸食,所以永遠不能證解脫果,無法斷除生死。

觸食(細滑食、細滑觸)…(5) 色界天中的觸食(細滑食):色界天人沒有搏食,都以禪定所生的禪悦為食,由禪悅而出生色界天身、長養色界天身,才能使色界天身存在而不壞滅。這是禪定的制心一處能力作為色界天身的食。 禪定功德所產生的身心二樂,就成為色界天人或人間證得禪定者的意識與意根的觸食。由於對禪悅之樂有所愛著的緣故,就會繼續保持禪定的定力,使色界身保持堅固。 由於貪著色界身心二樂故無法解脫色界與無色界的生死。以不食搏故,無舌根及鼻根的勝義根,只有鼻舌的扶塵根,亦無香塵與味塵,無鼻識與舌識。所以,色界天人身相非常莊嚴,唯靠日常修習禪定而不用飲食,就可以相當長的時間保持色身不壞。

觸食(細滑食、細滑觸)…(6) 初禪實證者,也會注意到存在於胸腔中的平常清淨樂觸而引生到全身的觸受中,郤沒有絲毫的欲貪;洗浴時也會引生全身的樂觸,但不會因此而生貪愛。初禪名為離生喜樂定,此謂離開欲界生,不再出生於欲界中。 初禪境界中的身樂覺受,屬於內觸食。二禪等至境界中的心境喜受,三禪等至位的心喜與身樂,也都是細滑觸,亦屬於三界中的觸食。人類證得三禪以下的定境時,會有天身發起於人身之中,與人身心合在一起而互相摩觸,產生樂觸,這個樂觸就成為證得色界定的人類身中的意識與意根的觸食,人身中的色界天身仍然以禪定的制心一處及離欲功德為食。 禪悅的出現,是由遠離欲界五欲、五蓋及禪定的制心一處功夫而生的,所以色界天人一念不生的境界也是細滑食、觸食的境界。

觸食(細滑食、細滑觸)…(7) 觸食是在意根存在時就已經有了,只是太微細了,所以眾生無法覺察到它。無想天人以為「滅了意識而留下色界天身就是無餘涅槃」;等到五百大劫壽盡時,由於意根的觸食,使得意識出現了,隨即下墮三途了。欲求證解脫道果的人,皆應及早斷除六識觸食的貪愛。 六識自性對六塵的觸知,都是屬於極粗糙的六塵觸食;斷除了這個觸食的貪愛,才能以更細緻的覺知心,深入清醒位中體會意根的觸食;才能更深入體會眠熟位中的意根觸食,然後才能了知卵生有情在初入卵中的意根觸食。

觸食(細滑食、細滑觸)…(8) 只要對內外六塵尚有時時想要觸知的欲望,就是還沒有斷離對六識功德(六識的作用)貪愛的人,由於執著六識的能夠見聞嗅嚐覺知之性,而落於六識的我所中,所以不願六識滅失,常樂使六識現行而自覺能夠見聞覺知內外六塵。 這種貪愛執著就會令自己墮入「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嚐味、身覺觸、意知法」而生的苦、樂、捨受中,就不能斷除六識自我的貪愛,就有了六識(對六塵)的觸食。 六根對六塵的接觸、了知、分別而產生的觸食與貪愛,有下列六識的執著:

觸食(細滑食、細滑觸)…(9) (1).眼識的能見色塵之性: 假使對於色塵還有時時想要觸知的欲望,就是還沒有斷離眼識功德貪愛的人,他還在貪愛眼識的作用。由於執著眼識的能見之性,而落於眼識的我所中,所以不願眼識滅失,常樂使眼識現行而自覺能夠見色,或自覺不見外色、只見內色;這就會落入「眼見色」而生的苦、樂、捨受中,就不能斷除眼識自我的貪愛,就有了眼識(對色塵)的觸食。

觸食(細滑食、細滑觸)…(10) (2).耳識的能聞聲塵之性: 假使對於聲塵還有時時想要觸知的欲望,就是還沒有斷離耳識功德貪愛的人,他還在貪愛耳識能聞之性的功德。由於貪愛耳識能聞之性的功德,而落於耳識的我所中,所以不願耳識滅失,常樂使耳識現行而自覺能夠聞聲,或自覺不聞外聲、只聞內聲;這就會落入「耳聞聲」而生的苦、樂、捨受中,就不能斷除耳識自我的貪愛,就有了耳識(對聲塵)的觸食。

觸食(細滑食、細滑觸)…(11) (3).鼻識的能嗅香塵之性: 假使對於香塵還有時時想要觸知的欲望,就是還沒有斷離鼻識功德貪愛的人,他還在貪愛鼻識的作用。由於執著鼻識的能嗅之性,而落於鼻識的我所中,所以不願鼻識滅失,常樂使鼻識現行而自覺能夠嗅香,或自覺不能嗅香;這就會落入「鼻嗅香」而生的苦、樂、捨受中,就不能斷除鼻識自我的貪愛,就有了鼻識(對香塵)的觸食。

觸食(細滑食、細滑觸)…(12) (4).舌識的能嚐味塵之性: 假使對於味塵還有時時想要觸知的欲望,就是還沒有斷離舌識功德貪愛的人,他還在貪愛舌識的作用。由於執著舌識的能嚐之性,而落於舌識的我所中,所以不願舌識滅失,常樂使舌識現行而自覺能夠嚐味,或自覺不能嚐味;這就會落入「舌嚐味」而生的苦、樂、捨受中,就不能斷除舌識自我的貪愛,就有了舌識(對味塵)的觸食。

觸食(細滑食、細滑觸)…(13) (5).身識的能覺觸塵之性: 假使對於觸塵還有時時想要觸知的欲望,就是還沒有斷離身識功德貪愛的人,他還在貪愛身識的作用。由於執著身識的能覺之性,而落於身識的我所中,所以不願身識滅失,常樂使身識現行而自覺能夠覺觸,或自覺不覺外觸、只覺內觸;這就會落入「身覺觸」而生的苦、樂、捨受中,就不能斷除身識自我的貪愛,就有了身識(對觸塵)的觸食。

觸食(細滑食、細滑觸)…(14) (6).意識的能知法塵之性: 假使對於法塵還有時時想要觸知的欲望,就是還沒有斷離對意識的作用產生貪愛,他還在貪愛意識的作用,貪愛意識的能知之性、了知之性,即是意識的觸食。由於執著意識的能知之性,而落於意識的我所中,所以不願意識滅失,常樂使意識現行而自覺能夠知法,或自覺不知外法、只知內法;這就會落入「意知法」而生的苦、樂、捨受中,就不能斷除意識自我的貪愛,就有了意識(對法塵)的觸食。

意思食(念食)……(1) 意思食就是念食。何等眾生念食?有眾生因念食得存,諸根增長,壽命不絕,是為念食。 何等眾生以思為食(念食)?若有眾生以意思惟、資潤諸根、增長身命,所謂魚、鼈、龜、蛇、蝦蟆、伽羅瞿陀等及餘眾生,以意思惟、潤益諸根、增長壽命者,此等皆用思(念)為其食。這是指會冬眠之生物。 凡是會冬眠的有情,在冬眠狀態中,都是以意思為食的。在冬天來臨時,牠們都以意根的「思心所」(意根念念欲留住生命)的運作而使生命留住;乃至有一種青蛙已經被寒冰所凍結時,仍以意根之思心所運作而得存命;等到春天來臨、寒冰解凍時,青蛙全身也隨著解凍而又活轉過來。這正是念食、意思食的具體事證,這類有情都是以意根的思(念)為食的眾生,也是 佛所說的「以意思惟、潤益諸根、增長壽命者」。

意思食(念食)……(2) 這種念食的傍生有情略有二種: (1).意根與意識同時存在:譬如北極熊冬眠時,意識多時中斷不起現行,但常常會醒來觀察天氣的狀況,若發覺仍不能活動時,就會繼續滅除意識而入眠熟位中;在醒來觀察之時,也仍攝屬於意識的觸食中,同時仍有意根的觸食;眠熟後則回歸到只有意根觸食的狀態中,名為「意根」思心所的觸食,簡稱「意思食」。 (2).意根單獨存在:此是初入卵中時,五根不具雛形而使此世全新的意識仍未現行,故無意識覺知心的現行,對六塵無所了知;但是意根仍然夤緣於卵中的內身觸的法塵境界。這種只有意根所緣的內身觸的法塵境界,即是意根的念食,是由於意根的我執及觸食,來促使牠的如來藏不斷演變所執持的卵身產生質變,所以也是念食-----意根「思心所」的觸食。

意思食(念食)……(3) 人類也一樣,初入胎時執取了受精卵,也是靠著意根的念食--意思食--而長養了色身,終至具足五根為人類色身而使意識覺知心得以滿分現行運作,方能出於母胎,這其實也是意根的念食(意思食)在運作。 意根遍緣一切法,於眠熟位、悶絕位、滅盡定位、無想定位及無想天中,也是依靠意根的念食而存活,不致於捨報往生。 意根的念食在三界一切位中都存在著,所以遍在三界九地所居。由此緣故,說一切天人也有這種念食--意思食。 《阿毘達磨俱舍釋論》云:「意引將世間,意轉令變異,是意根一法,一切法隨行。」《阿毘達磨順正理論》云:「一切法皆意根境。」《大乘起信論》云:「意根亦名現識,謂現一切諸境界相,猶如明鏡現眾色像;現識亦爾,如其五境對至即現,無有前後不由功力。」

意思食(念食)……(4) 欲界天人常常會思欲享樂(初果人亦然),就是欲界天人的念食(意思食)。色界亦如是,只是所思、所念的對象有異而已,都不離念食。念食的意思,其實就是意思食;由於意識與意根的「思惟」與「念想」而成為長養意識與意根持續現行的「動力」,所以念食、意思食就是意識與意根的食物。 色界天人若是佛弟子,常常會在定中想起自己應該進修佛法,不應每天只在禪定境界中無所事事的安住;這個「意念」或「決定思」,就成為他的意識與意根的念食,使他常常以神通化身來人間聽聞正法,使他們的意識與意根常與善法欲相應,就不會常常無意義的枯坐於色界禪定境界中,就可以遠離意思食。所以說,禪定中的微細境界受也是念食的一種。

意思食(念食)……(5) 一切意識心的行為,不論善、惡、淨法,皆名為食,也是意思食,又名念食;所以在善法中應保持念食,在惡法中應遠離念食。 譬如身依食而立;如是,五蓋依於食而立。謂:(1).貪欲蓋食、瞋恚蓋食、睡眠蓋食、掉悔蓋食、疑蓋食。(2).貪欲蓋不食、瞋恚蓋不食、睡眠蓋不食、掉悔蓋不食、疑蓋不食。 譬如身依於食而得長養;如是,七覺分依食而住,依食長養七覺分依食而住。謂:(1).念覺分食、擇法覺分食、精進覺分食、喜覺分食、猗覺分食、定覺分食、捨覺分食。(2).念覺分不食、擇法覺分不食、精進覺分不食、喜覺分不食、猗覺分不食、定覺分不食、捨覺分不食。

意思食(念食)……(6) 佛種從緣起。三界中的一切法都有食,因食而得出生、長養、增廣或壞滅。從意識心與意根相應的意思食、念食上面來看,凡是善、惡、無記法的學習與思惟,以及一再的受熏與思惟,都屬於念食,念食就是意思食,因為意識的行為一定會導致意根的心行改變或增廣。 「意思食」一直都有相對的二面:(1).經由「善法」的思惟與觀行,使得善法得到意思食的生長養護, 就使得不善法相對的消滅或滅失了。(2).經由「不善法」的思惟與熏習,使得不善法一再的重新出生與長養,相對的也會使得善法損滅。 因此,「食」的意思,是包含學習、一再的受熏而成為種子----功能差別。不單只是色身需要物質食物的食,法身慧命、解脫境界等善法也是一樣,也是一樣要有食,才能出生、長養,才能成就解脫果或佛菩提果,這就是食的真實意義。

意思食(念食)……(7) 五蘊身心各都有食,三界有情各都有食,沒有一法是無食的。尚未成就究竟佛道的菩薩仍然有食,用以增長法身慧命;直到究竟成佛時,不再有任何受熏,所以不再轉變心中的一切種子,才能說是念食、識食都已斷盡,所以只有佛地境界才算是離食的。 但是,示現於人間的應身佛為了能使眾生親近學法,而仍然必須有搏食,其實是已經遠離搏食的;只是為了利益眾生而受人身的緣故,必須受食。 若所證真心仍有食的境界,則是錯誤的大乘見道。若所證的解脫道是不離食的意識境界,就是未斷我見的凡夫,以其不離三界有之境界故。

意思食(念食)……(8) 意思食的法相很微細,很難被發覺到,故沒有人會注意到意識、意根在三界萬法中的熏習都是意識與意根的長養及流轉的食「物」。只要在三界萬有的法相上面不斷的熏習,不斷的錯誤認知「離念靈知心與處處作主的心是常他不壞心」,其結果就是使他對三界萬法及對自己的執著越來越強,越來越廣大,就永遠不可能使意識與意根願意自我消失,就會不斷的想要在「我」所觸知的三界萬法的境界加以觸知而不願自我消失,就會在捨離色身時再去受生,如是流轉不絕的重複生死的過程。 若能對意思食詳細的加以觀行,了知意思食的虛妄性而斷除它,就會離開意思食,則將使意識與意根對三界萬法的執著滅除掉,不樂於接觸六塵境界,樂於遠離一切善惡境界及捨受境界,於一切境界都無所愛,捨壽時就不願再使意識與意根繼續存在,所以不再入胎、也不受生於天界,意識與意根就消失而不再出現於三界中,成為無餘涅槃,永遠離開三界生死的流轉。

識食……(1) 識就是食,「識的熏習」即是「識食」,識陰對三界中的任何境界有所了別而產生了「喜樂、執著」者,就是「識食」,即是「識住」。識食境界都是緣生法、虛妄法,細加觀察與認知,即可斷除我見,三縛結隨斷而證初果。 識是食:識就是了知、分別,六識剛生起時,立刻就了知六塵相了,這就是六識的食相,「了知」即是「識食」。佛陀說:「『識(識即是分別)就是食』,『分別、了知、領納』六塵,這件事能招引未來世的三界有,使得三界有相續不斷的出生。』」有了『未來有的種子』,所以就有六入處 (十二處),再由六入處緣於觸。 六入有內六入與外六入兩種:(1).內六入是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2).外六入是色入、聲入、香入、味入、觸入、法入。

識食……(2) 識食的識,主要有「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三種心: (1).貪著五欲,在欲界五塵與法塵上領受,乃至貪愛色界無色界的禪定境界法,即是意識之食。此食函蓋了六識之食。 (2).意根受到意識的誤導,所以也在這些法上面貪著,成就了(意根)末那識之食。 (3).在意識與意根有食之時,第八識收藏三界諸法的貪愛種子,就是阿賴耶識之食。滅除對這些法的貪愛,就是滅除識食的集。若能遠離三界食 (識食的集,意識心對三界境界的貪愛),就方便說為無食。 六識的食相都是在六識才剛接觸六塵境界的當下就有了,就已經領受、分別完成了,不必等到生起語言文字分別時才說是有食相。識有了知時即是識食。

識食……(3) 狹義的識食但指第八識之識食,廣義的識食則函蓋了前七識的識食。前七識的識食有四種情況: (1).意識心若住欲界中,則其境界已經成為「眼、耳、鼻、舌、身、意」六識之食。 (2).意識心若住於色界的初禪到四禪的境界中,則其境界已經成為「眼、耳、身、意」四識之食。 (3).意識心若住於空無邊、識無邊、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等定境中,則純屬「意識與意根」之食。(無色身故無五識之食) (4).意識心若住於無想定或滅盡定中,就成為單有「意根」之食的境界。 第八識的識食:凡是熏習諸法而成就了種子 (成就功能差別),就成為「第八識」之識食,諸識熏習及收集後有種子以後,一切種子都由第八識如來藏所持受,這就是第八識的識食。

識食……(4) 六識之食,是從能見聞覺知之性來的。能見之性是眼識功能,能聞之性是耳識功能,能嗅之性是鼻識功能,能嚐之性是舌識功能,能覺之性是身識功能,能知之性是意識功能;正當見性、聞性……乃至覺、知性正在運作之時,其實都已經是在識陰的食相範圍之中了;有食相,即是三界食,即非出三界之心。 眼識能見,正當初見之時就已經是眼識有食相了;能見之性就是眼識的識食。 耳識能聽,正在聽時就已經是耳識有食相了;能聞之性就是耳識的識食…… 身識有覺性,正在覺知冷熱痛癢之時就已經是身識有食相了;能覺之性就是身識的識食; 乃至意識能知,正當意識觸知六塵或觸知離五塵之定境法塵時,就已經是意識具有食相了;了知之性就是意識心的識食。這就是六識之食。

識食……(5) 食是三界有法,是維持三界有情生命的必要條件,是生死有為法,只要覺知心生起時,就已經是了知六塵的;正在了知六塵時,若心中不知其虛妄性,執以為實,就是六識之食。 執著離念靈知心為常住法,對六識自己常住的邪見不斷的熏習,都能積集後有種子,所以名為識食。 諸識都有食相,每一法都有食相,第八識非有食亦非無食;前六識若有食,意根就一定有食;前七識若有食,即成為第八識之食相。 第八識自身其實無食,食相都是前七識所有,只因第八識收藏前七識食的種子而方便說為有食。 在識陰六識的食相存在時,就一定會有意根的食相及第八識的食相存在;若前七識的食相滅盡,第八識則無種子收藏之食。唯有自身無食的第八識心,才能常住於三界外,成為涅槃心。

識食……(6) 「後有種子、業種子、無明種子」的積集,就是識食的「食集」。若無「後有種子」的集,就不會有後世的入胎與出生,生死就可以了斷,故說滅除識食者,即可解脫生死;乃至滅除異熟生死習氣種子的食集,就可以滅除第八識心體的異熟性,解脫於異熟果而成就佛果,這也是「食集的滅」。 熏習惡法而成為第八識心中之識食,使第八識心中積集了惡法想要再現行的習性種子以後,種子成就了,就是「識食」,就是後有種子之積集,就不離「食集」;成就識食的集,就一定會導致後世輪轉生死不斷。 亦即,前七識熏習的「無明種子、善惡業種子、習氣種子」的積集而存在本識中,就是「前七識之食」,識的熏習即是識食故。善法食與惡法食的成就,都是由如理作意或不如理作意的思惟而成就。

識食……(7) 以意識為常住不滅法,或六識貪著六塵境界而執取不捨,即是六識之食。意根遍計執著蘊處界一切法為我、我所,即是意根之食。意根普遍執著於一切法,執著六識、六塵、五色根,特別執著六識為自我,多數時候將六識當成是自己的功能,錯誤地認定「色即是我,色是我有」(色身就是我,色身是我所有),乃至認定「識即是我,識是我有」(識陰六識就是我,識陰六識是我所有),導致不能解脫生死。 意根不但執著六塵,執取色身為自我所有,也一直將六識的功德、功能據已有,對六識的見聞覺知之性極為執著,但意根卻不會思惟,也不會返觀自己,所以一向都是把自己以外的七個識據為己有,將自己的自性及其餘七識的功能當作是自己的所有功能;所以意根很不願意失去其餘七識的自性,就不願意滅除自己而使第八識住於無餘涅槃中,這就是凡夫性、異生性。

識食……(8) 識食亦可函蓋「意思食、觸食、搏食」,遠離惡知識所教導的惡法熏習,親近善知識而熏習正法,以及在觀行「食義、食集、食滅、食滅道」的過程中,都是不離觸食與念食的;若離觸食與念食,就無法成功熏習解脫道善法,善法的識食就不可能成就;若識食不成就,則善淨法的修習欲也將不能發起。 因此,惡法的熏習固然是食集,善淨法的熏習也是食集,只因善淨法的熏習是熏習「離欲、離我執、離食集」之食滅道,必定會導致斷除食集、斷除三界愛,獲得食滅而出離三界生死的結果,不同於惡法的熏習是執著於「欲、自我」,所以不名為食集。 食滅之道,就是集滅之道。真正修學解脫道的人,應該要滅除一切法、滅除識陰與意根一切心識的功能,才能進入無餘涅槃。放不下意識覺知心的自己,放不下處處作主的自己,正好是識食的集,下一世必有五陰熾盛等眾苦聚集。

識食……(9) 何等眾生以識為食?所謂「地獄眾生」及「無邊、識處天等」,此諸眾生,皆用識持以為其食。 地獄眾生都是以識種為食而生存著,都不依靠物質色法而保持其果報身、業報身。當地獄眾生的惡業果報尚未償盡時,共業眾生的地獄業報都是依附於原有的世界而存在的;就像是無色界眾生雖無形色,也還是依附於原有的欲界、色界的世界而存在著。 當所有眾生的業報已盡,地獄就毀壞而不存在了;縱使他們的業報尚未報盡,可是此界有情因為世界毀壞而轉生他方世界時,尚未償盡果報的地獄眾生也會隨同轉生他方世界中的地獄繼續受報。

識食……(10) 地獄眾生純以識種的流注為其生命中的食,藉以維持其生命形態,故說地獄眾生唯有「識食」。雖然他們在地獄時,身受極不可愛之冷熱觸等諸苦痛,這也是「觸食」,因此常思念那無熱惱之清涼樹蔭或無刀劍樹葉之曠野處,這就是「念食」(意思食)。然因地獄純屬受報而非熏習,故不說地獄眾生的意識與意根有觸食、念食。 地獄眾生的所有活動都是屬於「內相分」中的生活,不是依外在世界的物質世間色法而生存的,所以他們都是依惡業種子而報得惡受種子的流注,所以色身都很廣大,受苦就可以無量無邊,可以超過人間極多倍而實現因果律,遠超過人間的痛苦而不會悶絕,只有死亡而又重新再出生地獄身。

識食……(11) 地獄眾生的色身、生活環境既然都屬於內相分,所以純依識種、業種的流注為食,以維持其生命狀態。如是境界,猶如夢中境界一般無二,但與夢境有所差異: (1).夢中境界若極惡劣,導致極為痛苦或極為驚惶時,便會醒來,脫離夢境便離痛苦,不會永受重大的「身覺」與精神的痛苦;在未醒之時,夢境極為真實,眾生正在夢中之時不知是夢,便在其中感受種種色身及心靈上的苦樂。 (2).地獄之中無有睡眠之法,地獄境界亦非睡眠境界,故無醒來離苦之時。地獄眾生因業報故,恒常受諸痛苦;只有極重痛苦無法承受而死亡時可以暫時離苦,然而果報未盡故,本識中流注業種現行時的業風吹起,又復活轉過來,繼續承受種種「身覺」及心理上的苦痛。

識食……(12) 識食的意思是說:純由本識心中所現之法以為其食,用以維持其身命,這是第八識自身的識食,完全不依外法為食而保全生命的存在。 眼識的食,是說色塵的粗略相,……乃至身識的食是說細滑觸的粗略相,意識的食是說五塵及法塵之粗相、細相、極細相,意根之食是說法塵上的極粗相,如來藏之食是說七識心一切熏習所成的種子。 四禪八定皆屬意識境界而非三界外的涅槃境界故,應修八背捨,成為俱解脫。 滅盡定 (滅受想定):入滅盡定是以離想(離了知性)而入,不是以入滅盡定想、也不是以入涅槃想而入。行者若已經斷除我見,此時滅除意識覺知心,意根的受與想二個心所法就會跟著滅除,就成為滅盡定,八背捨就完成了,已經成為俱解脫者。

識食……(13) 四識住:識陰對色、受、想、行的寶愛與熏習,都是識食。乃至識陰返觀自己後而對自己有了寶愛、貪有的熏習也都是識食。由有識食故增長我見、我執,因而尋求有緣父母而重新入胎,輪迴生死不斷。 若識陰覺知心不再貪愛執著色、受、想、行陰,願意滅除自己了;意根也接受了,願意滅除自我了就無所緣,只好跟著滅了,就成為無餘涅槃了。 三世的識食:由於過去的六觸為食,引生現在的六處為食;再由現在的六處為食,引生未來的六觸為食,如是生死輪迴不斷。六識對十八界的熏習與貪愛都斷除了,都不想在六塵境界中讓六識自己繼續存在,對自我貪愛的熏習都已滅盡,不領受現在法,不貪戀過去、現在、未來的六識與六塵,就沒有識食了,我執就斷滅了。

識食與解脫的關係…(1) 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迴。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婬欲而正性命,當知輪迴愛為根本。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欲因愛生,命因欲有,眾生愛命還依欲本;愛欲為因,愛命為果。 由於欲境起諸違順,境背愛心而生憎、嫉,造種種業,是故復生地獄、餓鬼;知欲可厭,愛厭業道,捨惡樂善,復現天、人;又知諸愛可厭惡故,棄愛樂捨,還滋愛本,便現有為增上善果,皆輪迴故,不成聖道。是故眾生欲脫生死免諸輪迴,先斷貪欲及除愛渴。

識食與解脫的關係…(2) 熏習之理,即是識食;識食之理,即是熏習之義。凡有識食之法,皆名熏習;熏習成就之後,即是成就如來藏中種子,執藏於如來藏中,名為識食;於今世或未來世中待緣而現,即名「種子生現行」之意;今世、往世造作種種善惡業行而成就識食者,即是「現行熏種子」之意。 斷除身口意三「不善」行、貪瞋癡三「不善根」、乃至對善行、善業、善果之執著,都是斷除識食之正行。

識食與解脫的關係…(3) 佛菩提道一切種智的成就,是以常住三界中聞熏及實證如來藏一切種子為最重要的理證與事修,不許滅盡四食,而須藉由保留善法食來攝受四大、五蘊身心,成就未來無量劫中的世世菩薩色身及一切法,讓如來藏中含藏的一切種子漸漸全部現起,才能滿證一切種智。 但是要使如來藏中的一切種子現起,卻必須有識食的出現與功能,方能流注如來藏中的一切種子而具足證知,然後才能實證佛地的究竟無生滅身。所以菩薩悟後無量劫中都是不滅除識食的,都是有食而無食集的。

識食與解脫的關係…(4) 對意識相應的境界有所喜愛者,都是「不離識食」者、「不住於內」者,都不能解脫三界生死苦;若有意識之食,則那個境界一定是三界有之無常法。對一切三界境界都無所著,就是識住於內,不住於外,識食就不存在了。 執藏、收藏分段生死及變易生死的種子,就是第八識如來藏之食。當如來藏的食斷盡了,就是變易生死已經斷盡了,這才是究竟的解脫。

生命的內涵 生命是具有五陰或四陰的存在體,又名五陰世間。 五陰:色、受、想、行、識。(欲界、色界) 四陰:受、想、行、識。(無色界) 五陰由六界和合而成,我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由此六界和合而產生了人類具足的五陰。

五陰的如實正觀 觀色如聚沫 觀(痛)受如浮泡(水上泡) 觀想如陽焰(春時燄、野馬) 觀(諸)行如芭蕉 觀識如幻事(諸識法如幻)

生命三要素 三法和合名為眾生:一、壽。二、煖。三、識。 此中的識乃是第八識,識駐身則生,識捨身則死。

六界有哪些? 地界:堅相、堅性,固體 水界:濕相、濕性,液體 火界:煖相、煖性,溫暖,熱量 風界:風為輕動相、流動性,氣體,動能,動力 空界:虛空相、遍滿色相、無障礙相、無礙性,空間 識界:了別相、了別性,心

六大的體性 地大---堅---不壞 水大---濕---攝持 火大---煖---離散 風大---動---長養 空大---無礙---自在 識大---了知---識別

三界生命的特性 欲界:具有色身與七情六欲,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悉皆具足 ,具有男女相,以及淫欲法。 色界:已斷除欲界的五欲、五蓋障等欲望,但以禪悅為食,仍 具身相莊嚴,無男女相,然缺少「鼻、舌」二識、二勝 義根(仍具有「鼻、舌」的扶塵根),與「香、味」二塵 ,唯餘十二界。 無色界:已除斷欲色界愛,以四空定境為食,唯餘名法四蘊, 而無色身色法,唯剩「意識、意根、定境法塵」三界。

六道(五趣)輪迴的內容 天道:造十善業道、修禪定者所化生處,不受病苦,但享天福。 人道:造五戒善業而不離男女欲者所投生處,有苦有樂。 阿修羅道:瞋心重者所生處。(遍在其他五道) 傍生道:造愚痴業者所生處。 餓鬼道:造慳貪業者所生處 地獄道:造五逆十惡業者所生處。 十方佛國淨土、各宗教的天堂、地獄,真實確有其處。 欲界六天乃至三界二十八天皆是天堂,地獄如十八地獄等處。 眾生在四食中爭逐,造作種種身口意善惡業,由業力招感未來世的異熟果報,共業眾生互酬因果業報而形成六道輪迴。

四食與六入的關係 「搏食、意思食、念食、識食」的集,都是因為六根與六塵的生起與運作,才會有四種食不斷在進行,所以六入處 (十二處) 的集就是觸的集,觸的集就是受的集,受的集就是愛的集,愛的集就是四種食的集;由四種食集的緣故,未來世的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就廣集了。故想要滅除食集的話,就得滅除六入。 「六入」就是眼(耳、鼻、舌、身、意) 見(聞、嗅、嚐、覺、知) 色(聲、香、味、觸、法)之性的出現及運作。滅除了六識的自性功能,就能遠離能見聞覺知之性,就沒有食集了,就可證得無餘涅槃。 先知「法住」,後知「涅槃」:涅槃境界中無四食,故須先確實了知三界食,才能確實斷除三界食,才不會繼續增長種種食而不斷存在於三界中,就可以滅盡自己而證無餘涅槃,永無三界生死中的種種痛苦。心解脫者能自證:「我生已盡 (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四食與三界五蘊的關係 一切眾生皆仰食存:為了維持五蘊身中六界的和合與正常運作,就必須進食;三界九地一切有情都一定要有「食」,五蘊(或四蘊)身心才能維持不壞。此四食皆屬五陰相應的境界。 欲界中具足四種食:搏食、觸食、意思食、識食。 地獄眾生融銅灌口而不能成食之作用,方便說有團食。 色界中具有三種食:觸食、意思食、識食。 無色界眾生唯有識食,特別是非想非非想天中。無色界中無色身故無觸食,若說有三食者,只是指下三天(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中,方便說有三食:(1).觸食是指定境中的意識自內心中的「定境觸」,並無色身之任何所觸。(2).無色界中的念食也不是念心所相應的念,而是有時在定中出現的所曾經歷定境的「了知」,不屬於憶念的念,並且是隨知隨捨的,所以也是方便說的念食、意思食。

什麼是地界? 地界:身中堅硬之物質。 地界有二:有內地界,有外地界。 內地界:在我們身內,為色身所攝持的堅硬組織及堅硬的體性,被我們色身所受持的物質,謂髮、毛、爪、齒、麤細皮膚、肌肉、筋、骨、心、腎、肝、肺、脾、腸、胃、糞,以及其他堅硬性的身體組織。 外地界:在我們身外,極為廣大、清淨、不會生起憎惡之心的地大元素,它是無常變易的、會衰敗滅盡的客觀固態物質,有時水災發生就會毀滅外地界。(《中阿含經》) 此身中內別堅性,堅硬所攝,親附執受,謂髮、毛、爪、齒、塵垢、皮肉、骸骨、筋脈、肝膽心肺脾腎肚胃、大腸小腸、生藏熟藏及糞穢等,名內地界。瓦木塊礫樹石山巖,如是等類,名外地界。(《瑜伽師地論》)

什麼是水界? 水界:身中的水分濕性。 水界有二:有內水界,有外水界。 內水界:在身內所攝的水分與水性所滋潤,為身內所受持的水性,謂腦漿、腦根,淚、汗、涕、唾、膿、血、肪、髓、涎、膽、小便,以及其它身內所攝的水分,與水性所滋潤,為身內之所受持的水大一類物質。 外水界:在我們身外,極為廣大、清淨、不會生起憎惡之心的水大元素,它是無常變易的、會衰敗滅盡的客觀液態物質,有時火災發生就會毀滅外水界。 (《中阿含經》) 淚汗洟唾,肪膏脂髓,熱痰膿血,腦膜尿等,名內水界。井泉池沼陂湖河海。如是等類名外水界。(《瑜伽師地論》)

什麼是火界? 火界:身中的溫暖及能引生體溫的物質。 火界有二:有內火界,有外火界。 內火界:在身內被我們所攝持的、會生起溫暖的物質以及溫暖的熱性,謂暖身、熱身、煩悶、溫壯、消化飲食,如是一類身內所受持的溫暖與火性所攝的生熱物質。 外火界:在我們身外,極為廣大、清淨、不會生起憎惡之心的火大元素,它是無常變易的、會衰敗滅盡的火性物質,有時火災發生就會燒掉村邑、城郭、山林、曠野。外火界滅後,人民求火,或鑽木截竹,或以珠燧。 (《中阿含經》)

什麼是風界? 風界:呼吸及身體的動作,以及五臟六腑中的動轉功能。 風界有二:有內風界,有外風界。 內風界:身內所所攝持、所受持的空氣,以及動轉的體性,風性動,有:上行的動轉功能,以及向下動轉、腹中動轉、身體的動轉、向內收縮的動轉行為、猛利傷害身體的體內動轉力量,向上阻塞的動力、不屬於食道腸道血脈的動力、每一個肢節的動轉力、呼息出去的風、吸氣入內的風,如是一類在此身中,其餘在內所攝的空氣、空間及行來去止的動轉等活動,在色身中所受持的都是。 外風界:身外的空氣即是,此風大法界極為廣大,自性很清淨,不會生起憎惡的心行,它是無常變易的、會衰敗滅盡的客觀物質。有時身外的風界生起時,會撥屋拔樹崩毀山巖。外風界停止後,人民想要求風,或以扇子或衣服搖動而求風。 (《中阿含經》)

什麼是空界? 空界:身中四處都有的空缺處。 虛空界者,亦有二種:一內,二外。 內虛空界者,謂此身中所有內分,內分虛空,虛空所攝;有覺知處,不普不遍色動轉處,飲食眾味轉下、消化、開張之處。又咽喉中、耳中、眼中、鼻中虛空、舌處虛空、口內等空、口中舌動行處虛空。 外虛空界者,謂所有虛空,覺處不攝,不一切滿,不一切遍,所謂樹枝條葉間空,一切窟中諸所有空,山谷河澗;如是等中所有虛空,若外孔穴。(《中阿含經》) 眼耳鼻口咽喉等所有孔穴,由此吞咽,於此吞咽;既吞咽已,由此孔穴便下漏泄;如是等類,說名空界。(《瑜伽師地論》)

什麼是識界? 大乘的識界:能出生六根及識陰六識的入胎識如來藏的功能。 云何識界?謂眼、耳、鼻、舌、身、意識。又心、意、識三種差別是名識界。(《瑜伽師地論》) 大乘謂:(八)阿賴耶識名心,(七)末那名意,餘(六)識名識。 二乘謂:過去的意識名心,未來的意識名意,現在的意識名識。 二乘的識界:謂十二入內外和合,眼識見物,意識了別,如是耳、鼻、舌、身、意識。如是識界,意是根本,皆意識知。(《正法念處經》)

內四大與外四大的關係 內四大是指吾人身內的四大元素所造之物質。 外四大是指吾人身外的四大元素所造之山河大地環境諸物質。 內四大是色身藉由本識攝取外四大的元素,來供給色身維持生命存在與運作的需要,透過色身的新陳代謝等功能而將身中內四大排出體外,讓大地重新吸收、分解、淨化,如是循環不絕,兩者息息相關。若破壞了這個大自然的生態平衝,人類就會趨向滅亡,娑婆世界就會走向壞劫、空劫。 外在的山河大地是不起貪愛受持的外四大、五大,因為沒有被有情的貪愛所聚集,而呈現一種自然存在(四大極微)的狀況,所以才能較長時間存在。 凡有貪愛受持的色身內四大、空大、動能等法皆易壞滅,只能短時間安住存在。

四大對色身生命的寓意 色陰是由地、水、火、風、空,以及動轉的能量所組成的,並不是自然就有,也不是由(能識別六塵萬法的)意識或由(處處作主的)意根自己生成的,所以是緣生法,終必會壞滅。 這些組成色身的四大物質,在身外也是同時存在的,它們都是暫時因緣假合而成的無常生滅法,隨著世界的成住壞空,與五蘊的生住異滅,終有壞滅的一天。 宇宙一切生命的五蘊十八界,都是由各人的如來藏所直接出生(六根),或間接出生(六塵),或輾轉出生(六識)的,離開如來藏即無一法可得。因此,不應貪愛執著這個容易敗壞的五蘊色身,應勤於追求如來藏的體驗實證(明心見性),期能早日得到解脫乃至成佛。

三世因果六道輪迴是如何流轉的?

生命的流轉輪迴(十因緣觀) 識 ← 名色 ← 六入 ← 觸 ← 受 ← 愛 ← 取 ← 有 ← 生 ← 老死憂悲惱苦聚集 識 ← 名色 ← 六入 ← 觸 ← 受 ← 愛 ← 取 ← 有 ← 生 ← 老死憂悲惱苦聚集 識 → 名色 → 六入 → 觸 → 受 → → 愛 → 取 → 有 → 生 → 老死憂悲惱苦聚集 此中的「識」支為入胎識,亦名「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心、佛性、空性」。祂是宇宙萬有一切法的根源,一切生命皆由祂而生,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以此十支觀察有情眾生在三界六道輪迴生死的流轉事實,確認入胎識的必然存在,常住不壞。

生命的還滅解脫(十二因緣觀) 無明 ← 行 ← 識 ← 名色 ← 六入 ← 觸 ← 受 ← 愛 ← ← 取 ← 有 ← 生 ← 老死憂悲惱苦聚集 無明 → 行 → 識 → 名色→ 六入 → 觸 → 受 → → 愛 → 取 → 有 → 生 → 老死憂悲惱苦聚集 此中的「識」支是指識陰六識,而非指第八識。 由於對實相與因緣法的無知,導致識陰造作了許多雜染的身口意之業行,這些識陰業種都會熏習植入自己的第八識心田中,而招感未來的異熟苦果,所謂三世因果「自作自受」是也。

如何觀察而斷搏食? 譬如有夫婦二人唯有一子,愛念將養,欲度曠野嶮道難處。糧食乏盡,飢餓困極,計無濟理,作是議言:正有一子,極所愛念;若食其肉,可得度難,莫令在此三人俱死。作是計已,即殺其子,含悲垂淚,強食其肉,得度曠野。 彼人夫婦共食子肉,不取其味,亦不貪嗜美樂,彼強食其肉,為度曠野嶮道。 凡食摶食,當如是觀;如是觀者,摶食斷知;摶食斷知已,於五欲功德貪愛則斷;五欲功德貪愛斷者,我不見彼多聞聖弟子於五欲功德上有一結使而不斷者。有一結繫故,則還生此世。

如何觀察而斷觸食? 譬如有牛,生剝其皮,在在處處,諸蟲唼食,沙土坌塵,草木針刺。若依於地,地蟲所食;若依於水,水蟲所食;若依空中,飛蟲所食,臥起常有苦毒此身。如是,於彼觸食,當如是觀;如是觀者,觸食斷知;觸食斷知者,三受則斷;三受斷者,多聞聖弟子於上無所復作,所作已作故。

如何觀察而斷念食? 譬如聚落城邑邊有火起,無煙無炎,時有士夫聰明黠慧,背苦向樂,厭死樂生,作如是念:「彼有大火,無煙無炎,行來當避,莫令墮中,必死無疑。」作是思惟,常生思願,捨遠而去。觀意思食,亦復如是。如是觀者,意思食斷;意思食斷者,三愛則斷。三愛斷者,彼多聞聖弟子於上更無所作,所作已作故。

如何觀察而斷識食? 譬如國王,有防邏者捉捕劫盜,縛送王所,如前須深經廣說。以彼因緣,受三百矛苦覺,晝夜苦痛。觀察識食,亦復如是。如是觀者,識食斷知;識食斷知者,名色斷知。名色斷知者,多聞聖弟子於上更無所作,所作已作故。

依止「本識真實恒存」來斷四食 若有情眾生依真實的法而修行的話,厭惡世間、蘊處界,離世間種種欲,離六塵欲望,滅盡一切貪愛、一切法,趣向涅槃、真實,不再生起種種有漏心行,心善於安住解脫境界中,他是從食集的證知而出生這種證境的;若依真實而修證的話,即是滅盡四食的集。

依四諦義來斷食集而證解脫 云何於食如實知?謂四食。何等為四?一者麁摶食,二者細觸食,三者意思食,四者識食,是名為食。如是食如實知。 云何食集如實知?謂當來有愛,喜、貪俱,彼彼樂著,是名食集,如是食集如實知。 云何食滅如實知?若當來有愛,喜、貪俱,彼彼樂著無餘斷、捨、吐、盡、離欲、滅、息、沒,是名食滅,如是食滅如實知。 云何食滅道跡如實知?謂八聖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名食滅道跡。如是食滅道跡如實知。 若多聞聖弟子於此食如實知、食集如實知、食滅如實知、食滅道跡如實知。是故多聞聖弟子於正法、律正見具足,直見成就,於佛不壞淨成就,來入正法,得此正法,悟此正法。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感謝您們的參與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