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之: —表达技巧
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表达方式: 正面描写:直接、实 侧面描写:间接、虚 叙述 描写 细描:对事物特征细致刻画,我用修饰的修辞 议论 抒情 细描:对事物特征细致刻画,我用修饰的修辞 白描:抓住事物主要特征,用简练笔墨,不加 烘托、渲染、铺排,进行粗线条勾勒 概括描写、环境描写的场面描写 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往往直接记叙主观 感受、心理反应、思想感情等。 间接抒情 融情于景 寄情于物 寓情于事
一、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 (一)、借景抒情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二)、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三)、乐(哀)景哀(乐)情 (对比)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四)、烘托 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五)、联想和想象 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
(六)、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七)、比喻象征 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如唐代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贺知章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平凡的事物,如大鹏、天马、雄剑及高山大河,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洁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报的人品节操;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经历和处境。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 柳 (贺知章)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早春新叶萌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摆弄那富有灵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了,情感更浓郁了。
(八)、夸张 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合理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理,却符合情理。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又如“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轻言托朋友,面对九凝峰。”(李白《箜篌谣》)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
(九)、古诗词中还常用对比、借代、互文 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双关、比拟等用法,特点、作用类似于一般文章中运用的辞格,此不再赘述。另外,古诗中常见的一些“艺术辩证”的手法,也要注意。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声与色、实与虚等相结合,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二、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单项练习 分析下列名句的主要艺术手法。(不少于50字)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写春望所见:国都 沦陷,城池残破, 虽然山河依旧,可 是乱草遍地,林木 苍苍。“破”使人触 目惊心,“深”使人 满目凄然。作者寄 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并且此联对仗工整,圆熟自然。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三、四句抒情。作者把桃花潭水深与情深结合起来, 赠汪伦 (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三、四句抒情。作者把桃花潭水深与情深结合起来, 以 比物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妙 在“不及”,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的手法,变无 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情真。
表达技巧整体练习 一、阅读下列唐诗,简答下列问题。 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思考:(1)“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是谁在“独看”呢?儿女在旁,又为什么说是“独看”呢? (2)此诗构思上有什么巧妙之处? 答: (1)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 (2)不从自己角度写思念对方,而从对方思念自己的角度来反向表达思念之苦,全诗侧面虚写(化实为虚)。
二、思考:(1)下面两首诗词采用了极为相似 的修辞手法,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2)两首 诗词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生 查 子(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答: 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也都表达了极为相似的物是人非的感慨。(得分点)崔诗用“人面”“桃花”作为线索贯串,通过“去年”寻春艳遇和今日重寻不遇,虽同时同地同景但人不同的对比,把诗人因此而生的惆怅,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得分点)欧阳修词上片说去年,下片说今年,元夜、花、柳、灯、月都依旧,就是“不见去年人”,继而用“泪满春衫袖”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很充分。(得分点)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三、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如梦令 (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思考:(1)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2) 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它有什么形象寓意? 答: (1)“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或世外桃源) 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2)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这首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来表达自己身陷风尘(桃源:宋词中指代妓女住处)而心自高洁的情怀,赞美了红白桃花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别董大二首(其一)(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四、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思考:在唐人赠别诗中,大多是凄清缠绵、低徊流连的作品,然而本诗却另具一种什么风格?能不能换为“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为什么? 鉴赏指导: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抒情。一、二句描写日暮黄昏,且大雪纷飞,在北风狂吹中,惟见遥空大雁,出没寒云。三、四句抒发诗人在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实而豪爽,又因为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答: 本诗具有慷慨悲壮、豪放健美的风格。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