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诗歌鉴赏由以前的客观题改为主观题。而今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这实际加大了难度,加强了对学生阅读、理解、分析、鉴赏、表达的考查力度。 诗 歌 鉴 赏 2002年诗歌鉴赏由以前的客观题改为主观题。而今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这实际加大了难度,加强了对学生阅读、理解、分析、鉴赏、表达的考查力度。 一、《考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能力层级E级)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二、诗歌鉴赏的步骤 1、读懂诗歌 一看题目、二看作者、三看注释,掌握诗歌常识、背景及特点。 2、缘文想象 3、细品题干 要知道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形成定向阅读,提高效率。
三、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1、形象 形象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可指人物,可指画面,也可指生活场景。 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 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景中情。抒情写景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意象的组合,提升了诗人在如此客观情景中所渗透寄寓的情态 ——意境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长亭送别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意象的组合,提升了诗人在如此客观情景中所渗透寄寓的情态 ——意境
寻景———构境———析情 分析诗句的意境,应把握“三部曲”: A、寻景:寻找写了哪些物? B、构境:这些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C、析情:这个画面渗透出怎样的情调?分析意境最终归到“情”(志)上。 寻景———构境———析情
析:抓住“荧荧”残灯和“泪不晴”, 例:分析苏轼《南乡子·送陈述古》中画线句的意境。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旧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析:抓住“荧荧”残灯和“泪不晴”, 描绘了秋雨乍停之夜,诗人在朋友别离后残灯明灭中眼泪涟涟的情景, 表达了挚友情深而别后的孤寂伤感情怀。
2、语言 关键词句:找出关键词句,品味意境; 诗眼:分析诗眼,展示意境,感受情趣,领悟意旨。 诗歌讲究炼字炼句、含蓄、耐人寻味,鉴赏诗歌首先要从语言入手,去正确体会其含义、韵味,进而领会其思想内涵。鉴赏诗歌的语言即说出该诗语言上的特点。 “春风又绿江南岸” “红杏枝头春意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作者杜甫 生活之艰难,“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3、表达技巧 艺术技巧的鉴赏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表达方式的评析 修辞手法的体味 艺术手法的赏析
第二课:鉴赏其表达技巧 答题模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一)表达方式的评析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过故人庄》 [孟浩然] (一)表达方式的评析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王维)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李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夏日绝句》
(二)修辞手法的体味 修辞手法 1、炼字 2、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 比喻、夸张等 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这是朱庆馀参加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郎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 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比喻、夸张等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早春新叶萌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摆弄那富有灵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通过柳树颂春的活力。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
比喻、夸张等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 轻言托朋友,面对九凝峰。(李白《箜篌谣》)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
古诗词中还常用对比、借代、互文 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 另外,古诗中常见的一些“艺术辩证”的手法,也要注意。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声与色等相结合,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三)艺术手法的赏析 以乐景写乐情 以哀景写哀情 以乐景写哀情 以哀景写乐情 (1)、抒情手段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 借景(物、事)抒情 托物言志 情景交融 怀古伤今 以乐景写乐情 以哀景写哀情 以乐景写哀情 以哀景写乐情
以乐景写乐情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析:诗人抓住燕子泥融,沙暖睡鸳鸯。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析:诗人抓住燕子泥融,沙暖睡鸳鸯。 描绘出一副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初春美景图,抒发了诗人经过战乱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欢悦之情
以哀景写哀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哀景)的描写,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哀情)。
以乐景写哀情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离乱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让人更觉得无限悲哀,以乐景写哀情,其情更哀。 抒发了动荡时代有着不平凡经历的故人重逢时的深痛感触,暗寓着对往昔的无限眷恋,对现实的深沉慨叹,以及对昔盛今衰、人情聚散的千般感触。
以哀景写乐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以“雨雪霏霏”的哀景,反衬久戍边疆,此时就要到家的战士的欢喜之情。
直接抒情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深刻表达了诗人渴望知遇、实现雄伟抱负的强烈愿望。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间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作者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表达了万物生长生生不息地自然规律,也表达了友谊地地久天长.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或物)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蝉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托物言志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2)、艺术手段 点面结合 虚实相生 动静结合 联想、想象 象征寄托 比兴 用典 衬托(烘托) 对比
虚实结合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实 虚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象征 《石灰吟》 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情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烘托 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再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联想和想象 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其他 流派: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豪放/婉约 风格: 缠绵宛转/清新优美/慷慨悲凉/沉郁激愤 含蓄/质直 豪放/婉约 淡雅/华丽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豪放/婉约 风格: 缠绵宛转/清新优美/慷慨悲凉/沉郁激愤 含蓄/质直 豪放/婉约 淡雅/华丽 庄重/幽默 典雅/通俗
四、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观点态度 诗歌类别: 1、送别 思想感情 2、写景状物 3、怀古咏史 4、咏物言志 5、闺怨 6、山水田园 7、边塞征战 8、羁旅怀乡 …… 思想感情 情感类别(哀怨、欢快、离愁别恨……) 情感载体(杨柳、菊花、圆月、落叶)
内容主旨 涉及的文化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 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 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鉴赏思想内容的步骤 A.描写了什么形象 B.构成了什么意境 C.抒发了什么情感 D.表现了什么人格
病 牛 (宋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1、概括下列诗歌思想感情。( 不超过20字) 病 牛 (宋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本诗写了一头不辞劳苦、任劳任怨的牛的形象。诗人借牛写人,以牛自况。表现了诗人的失落隐忍、委屈愤懑又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陇西行 (唐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2、概括下列诗歌思想感情。( 不超过20字) 陇西行 (唐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此诗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烈场面: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三四句把现实与梦境虚实对比,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此诗表现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五、鉴赏方法 1、用散文式的语言描述诗词的内容并 融入自己的感受。 2、用自己学过的诗来诠释你对本诗的 理解。 3、阐释你对某个字的理解。 4、阐释你对诗的某一技巧的理解。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02年高考6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