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指标 .
第一章 国民经济指标 第一节 国民收入 第二节 贫富水平 第三节 物价水平 第四节 就业状况
第一节 国 民 收 入 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平减指数 实际与名义GDP 潜在GDP 国民生产总值(GNP) 第一节 国 民 收 入 核心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平减指数 实际与名义GDP 潜在GDP 国民生产总值(GNP) 绿色国内生产总值(GGDP)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小 看 板 何为国内生产总值?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为246 619亿元,比2006年增长11.4%,比2006年经初步核实的增长率提高0.3个百分点,创下1995年以来的13年新高。 那么,究竟何为GDP呢?
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年内在本国领土上生产的最终产品(含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它以国境为统计标准,所以包括本国与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但是却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外国领土上生产的产品。 GDP,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如我们说的经济要达到8%的增长目标,指的就是国内生产总值,亦即GDP要比上一年增长8%。
GDP的计算方法 为了使我们能够把所有的产品与服务的数量用一个数字来表达,经济学家想到了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这一数字。因为所有的商品或服务都有价格,可以用价格来叠加,但是我们在利用商品的价格来计算其数量的变化时,必须考虑到价格变化的因素即物价变化水平进行调整。 如果想要读懂一国经济,想要理解宏观经济运行,就必须了解GDP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如何相互联系,这首先需要了解GDP的三种计算方法: 支出法 收入法 生产法
支出法 产品支出法(expenditure approach)又称最终产品法(final product approach)。其基本原则是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用支出法计算GDP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用支出法计算的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收入法 收入法又称要素支付法(factor payment approach),成本法,即从收入角度来计算GDP,从居民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的角度看,从企业来说也就是从生产成本(企业购买生产要素时支付的工资、利息、利润、租金就构成生产成本)的角度看,就是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了多少收入。 用收入法核算GDP,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企业转移支付;企业间接税与非税支付;减去政府净补贴;资本折旧;加减统计误差。 用收入法核算的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政府净补贴+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生产法 生产法(production approach)又称部门法(sector approach),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各部门的增加值计算GDP,从生产的角度反映了GDP的来源。政府部门劳务按其收入计算。 我国现行统计制度把国民经济分为农业、采掘业、化学工业、金融保险业等17个部门进行生产法(或部门法)统计。 用生产法计算的GDP=全部企业的增加值=全部企业收入-全部中间产品的成本
做家务要计入GDP吗? 一位先生发现他雇佣的保姆勤劳、贤惠又可爱,最终娶她为妻。
我国如何统计GDP 在次年的年初,依据统计快报进行初步估计。统计快报比较及时,但范围不全,准确性不是很强。初步估计数一般于次年2月28日发表在《中国统计公报》上。 在次年的第二季度,利用统计年报数据对GDP数据重新进行核实,年报比快报统计范围全,准确度也高,采用这类资料计算得到的GDP值数据是初步核实数,一般在第二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上公布。 因为GDP核算除了大量统计资料外,还要用诸如财政决算资料、会计决算资料等大量其他资料,这些资料一般来得比较晚,大约在第二年10月左右得到,所以在第二年年底的时候,根据这些资料再做一次核实,叫最终核实。最终核实数在隔一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上发布。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又称GDP缩减指数,是指没有剔除物价变动前的GDP(现价GDP)增长率与剔除了物价变动后的GDP(即不变价GDP或实质GDP)增长率之差。 GDP平减指数是用来计算GDP的组成部分,如个人消费开支。它的计算基础比CPI更广泛,涉及全部商品和服务(除消费外),还包括生产资料和资本、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等。因此,这一指数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走向,是对价格水平最宏观的测量。
实际与名义GDP GDP衡量的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因此,不同时期的GDP的差异既可能是由于商品和劳务实物数量的变化,也可能是由于价格水平的变化。 为了能够对不同时期的GDP进行有效的实物比较,我们选择某一年的价格水平作为标准,各年的GDP都按照这一价格水平来计算。这个特定的年份就是所谓的基年(base year),这一年的价格水平就是所谓的不变价格(constant price)。 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叫做实际GDP(real GDP),而用当年价格(current price)计算的GDP叫做名义GDP(nominal GDP)。
实际GDP与名义GDP图示
潜在GDP 潜在GDP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可供利用的生产资源在正常情况下可以产出的最大产量。 潜在GDP与各年度事实上生产出来的GDP可以是不一致的。例如,在经济衰退期间,潜在GDP大于实际GDP;当有更多的成年人参加劳动或(和)增加时数,实际GDP将大于潜在GDP。 潜在GDP计算比较困难,通常按照一些年GDP平均计算。 例如,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80年代的近40年期间,实际GDP的年平均增长率大约是3%,我们把3%的增长率视为潜在的GDP增长率。 潜在GDP与实际GDP之间的差距叫做GDP缺口(GDP gap)。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投入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总值。 GNP是一国居民所拥有的劳动和资本所生产的总产出量,依据的是国民原则;GDP是一国国境内的劳动和资本所生产的总产出量,依据的是国土原则。 例如,中国的某个跨国公司在美国境内投资建厂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计入美国的GDP和中国的GNP,但不计入美国的GNP和中国的GDP;一个美国经济学家飞到中国举办一场关于“新经济与风险投资”的收费讲座时,讲座收入计入中国的GDP和美国的GNP,但不计入中国的GNP和美国的GDP。
绿色GDP GDP是反映经济发展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但没有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绿色GDP(green GDP)就是在GDP的基础上,扣除经济发展所引起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损失的代价。 绿色GDP=传统GDP-自然部分的虚数-人文部分的虚数 绿色GDP是一个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但绿色GDP的核算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就全部资源耗减成本和全部环境损失代价计算出完整的绿色GDP,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损失很难估价。
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NI)也是一个衡量产出的概念,是指生产要素即国民提供生产性服务而取得的报酬,也就是劳动、资本、土地、管理等生产要素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国民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 国民收入=NDP-企业转移支付-企业间接税 国民收入与GDP最重要差别有两点:一是不包含折旧即重置投资,二是不包括间接税如营业税等。在国民收入基础上加进折旧和间接税得到GDP。
知识链接 个人收入与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PI)指的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在国民收入核算期间实际拿到手的收入,是个人从各种不同来源取得的实际收入的总和。 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也叫做税后收入。从个人收入中减去个人税收和非税支付,就可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税收包括个人收入税、个人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等,非税支付包括罚金和馈赠等。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税-非税支付=个人支出+个人储蓄
核心指标 第二节 贫 富 水 平 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 恩格尔系数
小 看 板 我国的基尼系数是多少? 2006年,根据“全国城市居民综合社会调查”提供的数据资料及国家统计局提供的相关数据资料,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认为,总的看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达到合理值的上限,在0.4左右。而且这还是在各种岗位外收入、非正常收入难以准确估计的情况下做出的。如果把后者也算上,则计算出的实际基尼系数肯定要更大一些。 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但我国不能照搬国际统计口径,因为我国城乡差距大是造成基尼系数较大的原因。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用于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
基尼系数的区段划分 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可作如下几个阶段的划分: 1)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2)0.2~0.3表示比较平均。 3)0.3~0.4表示相对合理。 4)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5)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这个系数在0和1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则分配越不均匀。 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0.36,美国偏高,为0.4。
洛伦兹曲线 为了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问题,美国统计学家M.O.洛伦兹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 将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 。
恩格尔定律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 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恩格尔定律的公式为
恩格尔系数 查一查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查一查 我国城乡居民近十年来的恩格尔系数是多少?
第三节 物 价 水 平 消费价格指数(CPI) 生产者物价指数(PPI) 核心指标
什么是CPI? 盘点2007年中国经济生活使用最频繁的热点词汇,其中之一便是CPI。 小 看 板 什么是CPI? 盘点2007年中国经济生活使用最频繁的热点词汇,其中之一便是CPI。 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英文缩写,是反映居民家庭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指标,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今年3月以来,受猪肉、食用油等食品涨价的影响,CPI涨幅连续8个月超过3%的警戒线,其中有3个月超过6%,前10个月累计同比上涨4.4%。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日前表示,预计今年全年CPI涨幅4.5%~4.6%,总体上属于温和通货膨胀。 资料来源:www.gov.cn.2007-12-03
消费价格指数 如果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升幅过大,表明通货膨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中央银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 例如,在过去12个月,CPI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3%。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7.70元的货品及服务。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serie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CPI的构成 CPI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 在美国构成该指标的主要商品共分七大类,其中包括:食品、酒和饮品住宅,衣着,交通,医药健康,娱乐,其他商品及服务。 在美国,消费物价指数由劳工统计局每月公布,有两种不同的消费物价指数。一是工人和职员的消费物价指数,简称CPW;二是城市消费者的消费物价指数,简称CPIU。
生产者物价指数 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主要的目的在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形。一般而言,商品的生产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完成阶段,商品至此不再做任何加工手续;二是中间阶段,商品尚需作进一步的加工;三是原始阶段,商品尚未做任何的加工。 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PPI的调查产品有4000多种(含规格品9500多种),覆盖全部39个工业行业大类,涉及调查种类186个。
PPI与CPI的关系 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对CPI有一定的影响。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一般首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波及消费品。 由于CPI不仅包括消费品价格,还包括服务价格,CPI与PPI在统计口径上并非严格的对应关系,因此CPI与PPI的变化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是可能的。CPI与PPI持续处于背离状态,这不符合价格传导规律。价格传导出现断裂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品市场处于买方市场以及政府对公共产品价格的人为控制。
核心指标 第四节 就 业 状 况 失业率 周期性失业 自然失业
小 看 板 国的就业状况如何? “目前国家公布的失业率只统计了城镇失业情况,并没有包括现在农村的1.5亿富余劳动力。如果把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算入,我国失业率就要高达20%”,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副研究员曾燕波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另外目前的失业率统计中也没有包括500万下岗职工,因为下岗职工尽管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但他还是企业的人,没有和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如果以后‘下岗’和‘失业’完全实现并轨,两部分人就将合并计算,那么我们的失业率的数字就将更高。” 资料来源:第3次就业高峰来临 算上农村我国失业率高达20%.中国经济周刊.2006-06-19
失业率 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率(一定时期全部就业人口中有工作意愿而仍未有工作的劳动力数字),旨在衡量闲置中的劳动产能。 通过该指标可以判断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人口的就业情况。 失业率数据的反面是就业数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非农业就业数据。非农业就业数据为失业数据中的一个项目,该项目主要统计从事农业生产以外的职位变化情形,它能反映出制造行业和服务行业的发展及其增长,数据减少便代表企业减低生产,经济步入萧条。 当社会经济发展较快时,消费自然随之而增加,消费性以及服务性行业的职位也就增多。当非农业就业数据大幅增加时,理论上对汇率应当有利;反之则相反。因此,该数据是观察社会经济和金融发展程度和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
周期性失业与自然失业 就业水平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而国民收入水平又取决于总需求,周期性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周期失业,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 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为摩擦性失业率及结构性失业率加总之和。 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技术的进步、人们的消费偏好改变等因素,社会上总会存在着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就长期而言,景气循环带来的失业情形常会消弭无踪,社会上只留下自然失业现象,“自然”的定义并不明确,没有人能明确地指出一个社会的自然失业率是多少,它会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技术进步、产业升级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