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游 基 础
课 程 项 目 《导游基础》课程项目主要内容 项目五 中国古建筑文化导游 项目六 中国古典园 林欣赏 项目一 “中国历史文化” 旅游资源搜集 项目五 中国古建筑文化导游 项目六 中国古典园 林欣赏 项目一 “中国历史文化” 旅游资源搜集 项目七 “中国美食”信息资源搜集 项目二 中国民族民俗 风貌展览 项目八 构筑“中国风物特产精品屋” 项目三 宗教旅游文化导游词设计 项目四 中国旅游资源调查 项目九 旅游文学赏析
项目九 旅游文学赏析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与旅游相关的对联和诗词的基本知识。 了解江浙一带风景名胜地诗文概况,掌握江浙一带旅游胜地相关诗词、楹联和游记的知识。 能够运用对联、诗词和旅游文学的基本知识,分析鉴赏旅游风景名胜的诗词、楹联、游记。
一拳打碎黄鹤楼, 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 ——李白的打油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登黄鹤楼》 文 坛 佳 话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中国诗词
一、诗歌 诗歌,它要求以凝炼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丰富的思想, 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有一定的节奏韵律。 概括性 形象性 抒情性 音乐性
诗歌的分类 古体诗 近体诗 词 曲
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等,不讲对仗,押韵自由。 1. 古体诗 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等,不讲对仗,押韵自由。 楚辞体:屈原《离骚》 乐府诗:《孔雀东南飞》 歌行体:乐府诗的一种变体。如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大多采用乐府歌行体,《长恨歌》、《琵琶行》
2. 近体诗 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绝句(四句两联):五绝、七绝 律诗(四联八句):五律、七律、排律(长律) 每句字数必须相等,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3. 词 词,是一种韵文形式。它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做长短句。 特点: 调有定格 句有定数 字有定声
词的发展 唐朝 宋朝 起源于唐朝 全盛于宋朝
词的分类 根据字数分 长调(91字以上) 中调(59~90字) 小令(58字以内) 根据段落分(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 单调 双调
4. 曲 曲,又称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特点: 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分类: 小令 套数(套曲)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曲牌名,全套同一宫调。 如:《西厢记·长亭送别》 【正宫】——【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 宫调名(相当于D调) —— 曲牌名
二、如何欣赏古诗词? 古诗词一般由三个内容组成 意境 语言 形式
体味意境美 1. 雄奇阔大 2. 旷放开朗 3. 苍凉悲壮 4. 深邃沉郁 这四种给人的美感是:激扬振奋,奔放热情,深沉坚实,劲健悲慨。体现一种阳刚美。 5. 浓艳瑰丽 6. 淡泊静谧 7. 清新素雅 8. 凄冷寒凉 这四种比较杂,有浓妆艳抹的,有清静淡雅的,有凄婉忧伤的,主要表达诗人的际遇情怀。
1. 雄奇阔大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旷放开朗 千古风流八咏楼, 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 气压江城十四州。 ——李清照《题八咏楼》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3. 苍凉悲壮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4. 深邃沉郁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菩萨蛮》 5. 浓艳瑰丽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菩萨蛮》
6. 淡泊静谧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父》
7. 清新素雅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8. 凄冷寒凉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品味语言美 诗词的语言最精粹,最精炼,它概括力强,体制小,要求语言必须准确、生动、形象。 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孤”“直”说明这里荒旱无风,将士的刚强和坚强就表现出来了。)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十个字六种景物,野店晨霜,旅客道路的辛苦意境表现的淋漓尽致。)
体味形式美 无论何种体制,都讲究声、韵、调的配合,使其具有音乐美和建筑美。 特别是格律诗,要注意体味: 平仄 押韵 对仗
课后拓展作业 课余搜集与杭州西湖有关的诗歌,并背诵相关名篇名句。 搜集湖州旅游风景名胜的有关诗词,为编辑《湖州旅游文学简明手册》准备资料。
楹联赏析
一、楹联的基本知识 (一)楹联的定义 楹联,通称对联,也叫“楹帖”、“对联”、“对子”。 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楹,即房柱或门柱。过去对联经常刻写在楹柱上。 (二)楹联的组成 上联(出句、对首) 下联(对句、对尾) 横批
(三)楹联的发展历史 1.楹联的起源 (1)起源于桃符——“神荼”、“郁垒” 郁 垒 神 荼
到了唐以后,有人开始把桃符上的门神神荼和郁垒换成了秦琼和尉迟恭。 秦 琼 五代时,桃符上的神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联语
(2)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嘉节号长春 新年纳余庆 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幅春联
2.楹联的发展 起源在唐代 发展在宋代 普及在明代 鼎盛在清代 弘扬在现代
(四)楹联的特征 鲜明的民族性 强烈的时代性 严密的格律性 高度的概括性 广泛的实用性
(五)楹联写作的基本规则 字句对等 词性对品 结构对应 节律对拍 平仄对立 形对意联
第一条:字句对等 “字句对等”应包含三层意思: ①一副楹联,由上联和下联两部分构成; ②上联与下联句数相等; ③上下联对应语句的字数相等。 山深松翠冷;树密鸟声幽。——扬州吴园联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阮元:杭州贡院
第二条:词性对品 所谓“品”,就是“类”。 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第三条:结构对应 相应句子的语法结构尽可能一致。 句型要一致 句法要一致 主谓结构 —— 主谓结构;偏正结构 —— 偏正结构 动宾结构 —— 动宾结构;并列结构 —— 并列结构 句法要一致 主语 —— 主语;谓语 —— 谓语 宾语 —— 宾语;补语 —— 补语 定语 —— 定语;状语 —— 状语
赏 析 清·康熙题菊香书屋联 庭松不改青葱色; 盆菊仍霏清静香。 清·郑板桥题月观亭联: 月来满地水; 云起一天山。 主—谓—宾 赏 析 清·康熙题菊香书屋联 庭松不改青葱色; 盆菊仍霏清静香。 清·郑板桥题月观亭联: 月来满地水; 云起一天山。 主—谓—宾 (定—主—状—谓—定—宾) 主—谓—定—宾
第四条:节律对拍 节律,也称节奏,即有规律的重复。也可以称之为音步。 节律对拍,是指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 清·俞樾题苏州曲园回峰阁联: 春归/花/不落; 风静/月/长明。 清·翁方纲题北京陶然亭联: 烟笼/古寺/无人/到; 树倚/深堂/有月/来。 212 2221
第五条:平仄对立 平仄指的是汉字的四声。 古四声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其中除平声外其他三声都不平,不平就是仄,所以又可把四声归为平声和仄声两类。 现代汉语把四声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其中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和去声为仄声。 平仄交替与平仄对立。 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古四声(旧四声)与今四声不能混用。
赏 析 清·高宗乾隆题杭州于谦墓联: 丹心托月; 赤手擎天。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清·郑燮题焦山别峰庵联: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赏 析 清·高宗乾隆题杭州于谦墓联: 丹心托月; 赤手擎天。 清·郑燮题焦山别峰庵联: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第六条:形对意联 对联,顾名思义,不仅形式对举,而且意义关联。 所谓关联,就是语意(或联意)相关,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相关联,统一于主题。 一般来说,上下联应围绕相关的主题,或并行表达,或正反表达,也可以构成延续、因果等各种关系。
请分析: 电影院中看电影; 图书馆里读图书。 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 上下两句是“对”而“不联”,不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对联,至少是不合格的楹联。
赏 析 清·石治棠题杭州西湖“平湖秋月”联: 万顷湖平长似镜; 四时月好最宜秋。 赏 析 清·石治棠题杭州西湖“平湖秋月”联: 万顷湖平长似镜; 四时月好最宜秋。 上联从空间、景色入手写湖;下联从时间、季节着眼写月,合起来就成为十分切题的“平湖秋月”的完整写照。而且,上下联还分别嵌入“平、湖、秋、月”四个字。 全联十四个字,在那个特定环境、特定语境中,组合得还是蛮自然贴切的,不失为佳作。
在楹联创作中起码要掌握、遵循的六个“基本的”要素。 楹联格律的底线 字句对等 词性对品 结构对应 节律对拍 平仄对立 形对意联
风景名 胜 联选读
“名胜古迹多佳联”。 楹联是作者“身临山川而取之”所创作的,他们用画龙点睛的手法,以简洁的文字点透一山一水的神韵,或雄奇,或灵巧,或秀丽,集优美的语言艺术、精湛的书法艺术和镌刻艺术于一体,与周围的环境美交相辉映,珠联璧合,使山川增色,令游人兴浓。
在旅游中经常见到对联,特别是许多旅游景区的千古名联和相关的对联故事,导游就此可以找出许多话题,不仅可以成为导游讲解的素材,还可以激发游客的参与应对的兴趣。 根据其功能可分为:园林山水联、文物古迹联、寺庙联、祠堂联等。 根据思想内容可分为:状景联、叙事联、述史联、抒怀联、评议联、哲理联等。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杭州孤山西湖天下景亭联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标点句读不同,展现出神采各异的意境。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厦门的鼓浪屿的鱼腹浦一妙联 联语不仅渲染了这里的山雾迷蒙,水天一色的壮丽景色,而且联文正反可读,是一联回文佳作,读来别有情趣。
贵州黄果树瀑布观瀑亭联 白云如棉,不用弹弓花自散; 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
春在江山上; 人入画图中 。 桂林山水 九马画山 有景有情,语言简洁,淡雅朴实,很好地点出画山这一风景区的主要特点。 画山的地理位置——依江而待;游人游山时的季节——万紫千红、万物勃兴的春天。 工对,给人一种整齐和谐的美感。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 扬州二十四桥联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 上联:重在“影”字,白天所见自然风光; 下联:重在“声”字。写月夜风情。 上下联互为补充,和谐而全面地反映了扬州的繁盛景象。
实训项目布置 编辑《湖州旅游文学简明手册》 实践目的 实践内容 实践步骤 能够运用对联、诗词和旅游文学的基本知识,分析鉴赏旅游风景名胜的诗词、楹联、游记。 运用所学旅游文学知识编辑某一地区“旅游文学专辑” 布置实践内容。 有意识地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分别收集诗词、楹联和游记。 拟写赏析性文字和文学小故事。 编写《湖州旅游文学专辑》。 收集湖州旅游景点的对联、诗词、游记
实训项目布置 实践地点 实践要求 项目成果 书面实训报告,编写《湖州旅游文学简明手册》,选择优秀成果上传“导游基础博客”。 学生掌握必要的旅游文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对实践内容了解清楚、对实践目的基本明确,积极性较高。 教师做到跟踪式指导,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临时性问题。 书面实训报告,编写《湖州旅游文学简明手册》,选择优秀成果上传“导游基础博客”。 电脑实训室、图书馆、湖州各旅游景点。
导游基础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