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建安诗赋 (一) “建安风骨”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如何學好數學? 黃駿耀老師
Advertisements

辅助核算 3.5.
10 郑和远航.
三个偶像的故事和功绩 ——第12课 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 董飞燕.
捣蛋鬼历险记 初一四班 孙嘉佑小组.
中國歷史 明代之患禍及民變.
10 郑和远航 郑和 郑和,1371年生于云南昆阳州(今昆明晋宁县)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庭,原名马和,小字三宝,十一岁时在明太祖朱元璋发动的统一云南的战争中被俘进宫,后当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的近侍。1403年朱棣登基,史称明成祖。次年正月初一,朱棣念他有勇有谋,屡立奇功,便赐姓“郑”,改称郑和,并提拔为内宫太监,于永乐三年(1405年7月11日)率领庞大船队首次出使西洋。自1405年到1433年,漫长的28年间,郑和船队历经亚非三十余国,涉十万余里,与各国建立了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完成了七下西洋的伟
明清 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雅克萨反击战(俄) 戚继光抗倭(日) 郑成功收复台湾(荷兰) 荷兰 俄 罗 斯 日 本 台湾 沙 俄 入 侵
戚继光抗倭.
刑事訴訟法 授課人:林俊益副教授 時間:95.9.~96.6..
妩媚人生 云 计 算 与 大规模数据并行处理技术 黄 宜 华 南 京 大 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妩媚人生 妩媚人生
第16 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授课人:鲍婷.
历史上的中日关系.
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 赵田甜.
第四章 清代臺灣的社會文化變遷 第一節 移墾社會的形成
認識食品中毒 一、什麼是食品中毒? 二人或二人以上攝取相同的食品而發生相似的症狀,並且自可疑的食餘檢體及患者糞便、嘔吐物、血液等人體檢體,或者其它有關環境檢體(如空氣、水、土壤等)中分離出相同類型(如血清型、噬菌 體型)的致病原因,則稱為一件“食品中毒”。 但如因攝食肉毒桿菌毒素或急性化學性中毒而引起死亡,即使只有一人,也視為一件“食品中毒”。
題目:四大古文明 班級:六年八 班 組員:賴宣光.游家齊.陳羿文 吳佳芬.許淑婷.許芳瑜..
食 物 中 毒.
琦君 《髻》 S 康倩瑜.
眼乾乾唔使慌.
滑膜皱襞综合征.
“公平”是最热的关键词 1、胡锦涛首次进行“总动员”,提出“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
贵州省公务员面试 备考指导 中公教育 面试讲师 刘运龙.
外 套 各式領型與變化 武 玫 莉 製 作.
第4节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陈冤之魅,心鬼之泪 ——雾里探花 《东方快车谋杀案》 By第二小组.
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发展等级1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①透过现象 深入本质 ②揭示问题 产生的原因 ③观点具有 启发作用
文明礼仪在我心 文明礼仪在我心.
第10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故事会 盘古开天劈地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地可不象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天高高的在上面,地在我们的脚下,中间隔着几千几万米远。那个时候的天地就象是一个包在大黑壳里的鸡蛋,混混沌沌的,什么也看不清。人们走路都得弯着腰,耕田打猎都很不方便,因为一不小心抬个头,就会碰到天,惹它生气,接着就会招来狂风暴雨。因此所有的植物也都长不高,所以结的粮食和果实都很少,根本就不够大家吃。还经常会发生饿死人的事情。
面向三农,拓宽信息渠道 辐射千村,服务百万农民
三招 让孩子爱上阅读 主讲人:芝莺妈妈 2012年10月19日.
FUZHUANGZHITUYANGBANZHIZUO
如何挑選吳郭魚 嗨~ 餐旅二乙 4a2m0105 白妤潔 4a2m0122 何姿瑩.
学校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 连云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服裝整理概論.
印染纺织类艺术.
创业计划书的编写.
创业计划书撰写.
第九章 进行充分调研 选择自主创业.
香溢饺子馆创业计划书.
第三章 中国的民族民俗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汉族 第三节 满族 蒙古族 维吾尔族 回族 朝鲜族 第四节 壮族 土家族 苗族 黎族
第 4 章 投资银行: 基于资本市场的主业架构.
创业数字图书馆.
中国管理科学发展探索 成思危 2006年8月18日于上海复旦大学.
“四文”交融,虚实并举,打造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 ——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汇报
103年度高職優質化輔助方案計畫申辦及輔導訪視說明會
“十二五”科技发展思路 与科技计划管理 科技部发展计划司 刘敏 2012年9月.
社区妇幼保健工作 江东区妇幼保健院 胡波瑛.
人生不要太圓滿 ◎ 張忠謀.
导致羊水过少的五大因素.
胎教.
怎样进行一次宣讲 何惠玲.
第三课 中国共产党的历程.
[聚會時,請將傳呼機和手提電話關掉,多謝合作]
规范母婴保健服务 努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市卫生局基妇科 朱静.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财务报账培训
白天的月亮 想與日爭輝 人生不要太圓滿 文字取自於:張忠謀 攝於陽明山 阿道的攝影工作坊.
第十章(上)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营养要均衡.
ㄩ.
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Ⅰ) 教材比较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陈 辉 教育部2009普通高中历史课改远程研修资料.
十年职业生涯规划 —— 年 姓名:刘娟 学号:.
主考官眼中的面试 ——面试主考官教你备战2016年国考面试 主讲老师:李海鹏.
国内知名高校 医学院(部、中心) 院系及附属医院设置情况 调研报告
財務報表分析 授課教師:陳依婷.
第六章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概念和特征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
主讲人:刘文波 (四会国税 政策法规股) 2014年4月
智慧宁波 智慧财税 . 宁波市地方税务局.
第六模块礼仪文书写作 第一节求职信、应聘信 QIUZHIXINYINGPINXIN.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建安诗赋 (一) “建安风骨” 汉末建安初,代表作家“三曹”、“七子”等人的作品,一方面反映社会灾难和人民痛苦,一方面表达建功立业、拯世济民的雄心壮志和实现国家安定统一的理想。作品词采壮丽,骨气奇高,形成一种“慷慨悲凉”、刚健有力的独特风格。这种具有强烈时代精神的创作原则和审美特征,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 (二)曹操简介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人(安徽亳县)。他从镇压黄巾农民起义起家,最后成为汉献帝的丞相,进封魏王。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中原地区的实际统治者。曹凭其政治地位,广揽人才,创造了“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学新局面。

曹操画像

曹操故居(安徽亳州)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三)《短歌行》赏析 本诗魏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 1、思想内容 本诗通过引用众多典故,进行比附;通过睹物伤怀,直抒胸臆,反复咏唱了自己渴望招贤纳士、辅佐自己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表现了诗人时光易逝、功业未就的急切心情,及其珍惜时光、积极进去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2、艺术特点 本诗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诗意回环往复,情感跌宕起伏,格调苍凉,感情深沉。

魏晋南北朝文学 作品一开始,就直接抒发了作者人生短促的感叹忧伤:“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 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汉末建安时期,战乱频仍,灾害接踵。生逢乱世,人们普遍有一种生命脆弱、朝不保夕的忧惧,和得过且过、及时行乐的末世情结。像《古诗十九首》中就有这样的诗句:“人 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曹操在诗歌当中,也流露出了这种时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叹谓。但他并不消极,更不沉沦,而是有一种时不我待、壮心不已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因此,诗歌当中,紧接着就抒发他求贤若渴的急迫心情:“青青子衿,悠悠 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而一旦贤士到来,诗人

魏晋南北朝文学 抑制不住满腔喜悦:“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诗,来进行比附,来描写自己获得嘉宾的心情。在诗歌最后,更直接表明自己对贤士的态度:“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雀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人那种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便在这种诗意的回环往复中淋漓尽致的抒发出来。 其次,是引用《诗经》成句和运用典故。 像引用《郑风•子衿》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来 抒发他求贤若渴的急迫心情;引用《小雅•鹿鸣》中的

魏晋南北朝文学 四句诗,来比附自己获得嘉宾的心情等,都贴切而生动。用周公“一沐而三握发,一饭而三吐哺”的典故,来表 达自己礼贤下士的决心,更是恰当而形象。 另外,诗中还多处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像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来喻指战乱时代贤士的流离失所和明主难求;用“山不 厌高,水不厌深”,来喻指明主对于贤士来投,多多益 善的博大胸襟,皆形象生动,寓意含蓄。 曹操诗歌总体风格: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散文:“清峻”、“通脱”。

魏晋南北朝文学 (四)曹植 1、曹植简介 丕弟,(192-232年),字子建。魏太和三年(229年)封东阿王,历时4载。曹植初登鱼山,喟然有终焉之心,遂营为墓。魏太和六年(232年)2月改徙陈王,是年11月病逝于陈,时年41岁。太和七年(233年)3月,其子曹志遵遗嘱,将其遗体迁葬鱼山。 在建安作家中流传下来的作品最多,成就最高,被后世称之为“建安之杰”。 曹植的生活道路、思想意识、作品风格内容,以220年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曹植墓(位于山东东阿鱼山西麓)

魏晋南北朝文学 曹植的生活道路、思想意识、作品风格内容,以220年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深受其父赏识,几乎被立为太子。此时的曹植,志得意满,胸怀远大。政治上,渴望建功立业,驰骋疆场。诗歌创作上,主要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报复,格调昂扬,充满进取精神。如《白马篇》:“长驱蹈匈奴,左 顾凌鲜卑。”“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薤露篇》:“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等。 后期,丕、叡父子称帝,嫉恨植才能,惧其篡夺帝位,对他猜疑压制,贬斥打击。封地屡迁,封号屡降。丕称帝后,十一年二次遭贬三徙都八改封。植随时面临生命

魏晋南北朝文学 危险。著名的“七步成诗”、“萁豆相煎”的故事,就 形象说明了曹植当时的危险处境。 正因为曹植后期的处境岌岌可危,整天在死亡线上挣扎,所以,其心境暗淡愁苦,充满了悲忿忧伤。诗歌中,也主要是表现自己处境的艰难和心境的忧忿。风格低沉、忧郁、感伤。 2、《白马篇》赏析 (1)解题 《白马篇》属乐府杂曲歌辞中的《齐瑟行》,题作《游侠篇》。因首句有“白马”二字,故《文选》又作《白 马篇》。从作品反映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基调来推论,该首诗歌应该作于诗人的前期。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魏晋南北朝文学 (2)思想内涵 全诗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幽并游侠儿”,赞美主人公的英勇豪迈气概;第二部分从“少小去乡邑”到“勇剽若豹螭”,补叙主人公的不凡经历和超群武艺;第三部分从“边城多警急”到“左顾凌鲜卑”,描绘主人公赴汤蹈火、杀敌卫国的场面和业绩;最后一部分,则抒发了主人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热忱。 《白马篇》,塑造了一个武艺超强、为国建功不惜壮烈牺牲的“游侠”形象,赞美了关键时刻能为国家利益挺 身而出的“忠勇”精神,也表达了诗人“闲居非吾志, 甘心赴国忧”(《杂诗》其五)的满腔热忱。

魏晋南北朝文学 (3)艺术成就 在艺术描写上,《白马篇》是借古题写时事的古题乐府,词采华茂,精洁沉健,已与汉代乐府诗有了明显的不同。其次,作者运用铺叙手法,来描绘、渲染游侠儿的高超武艺、高洁志向和高大形象,在议论抒情中带有浓重的叙事意味,而这一点,又可以看出曹植诗歌与两汉乐府的承继关系。 二、正始诗文 1、阮籍生平思想简介 字嗣宗。陈留尉氏(河南开封)人。阮瑀之子。因曾任步兵校尉,故后世又称其阮步兵。阮籍既不满曹魏集团的昏庸,更痛恨司马氏的残暴统治。为避害,他信奉佛

“竹林七贤”(范曾作)

魏晋南北朝文学 老,远离官场。常“饮酒昏酣,遗落世事。”能为青眼、 白眼,“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行为佯狂放诞。 《晋书•阮籍传》载:“本有济世之志,属魏晋之际,天 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昭)初欲为武帝(炎)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晋书》中还载:“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旨饮,醉辄卧其侧。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后还。” 这些行为,看似令人无法理解,但实际上,这是阮籍在

魏晋南北朝文学 当时险恶的生存环境和政治高压下,不得已而采取的一种远祸避害的特殊方式。通过他的这些怪诞行为,也曲折反映了阮籍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他内心世界的痛苦愤懑。 阮籍代表作是《咏怀诗》82首。非一时一地之作。比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2、《咏怀诗》的思想内容 A、表现自己的孤独苦闷。其一:“夜中不能寐,起坐 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 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B、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或怨恨曹魏集团的荒淫腐朽:其三十一:“驾言发魏都”,描写当时“战士食糟糠,

魏晋南北朝文学 贤者处蒿莱”的黑白颠倒,暗示曹魏集团的可悲下场: “歌舞曲未尽,秦兵已复来。”“军败华阳下,身竟为 土灰。”或斥责司马氏的残酷暴虐:其三“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 C、批判礼法之士的虚伪。其六十七“洪生资制度”: “堂上置玄酒,室中盛稻粱。外厉贞素谈,户内灭芬 芳。” 3、《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A、多用比兴,隐约曲折。钟嵘《诗品》:“言在耳目 之内,情在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李 善《文选注》:“虽志在讥刺,而文多隐避。百代之 下,难以情测。”与其处境有关。

魏晋南北朝文学 B、开辟了一条政治抒情诗的创作道路。 C、将五言诗完全文人化。 三、西晋诗歌 1、左思的生平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大约生于魏废帝时代,卒于西晋末年。左思生于寒门,出身低微。其父左熹(《晋书•左思传》作左雍)“起于笔札”, 任过殿中侍御史等职。其妹左棻“少好学,善属文” (《晋书•后妃传》),晋武帝司马炎闻而纳之,拜为 修仪。虽因妹妹的关系,左思与皇家有了关联。但左棻以才名入宫,并不被司马炎宠幸,且在宫中品秩不高,故左家并未因此显达。加之左思其貌不扬,拙于言辞,

魏晋南北朝文学 性格内向孤傲,因而在论人、选人讲究门第家世、玄谈风度的魏晋时代,导致他沉抑下僚,郁郁寡合。左思一生未曾作过显官,只在元康时当过司空张华的祭酒。贾谧专权时,他依附贾谧,成为 “二十四友”之一。永康 元年(300年),贾谧以谋逆罪被处斩,其党羽也被收 捕。同年,其妹左棻病逝。一连串的变故,对左思冲击很大。为远祸避害,他选择远离时政纷扰,退居宜春里。公元301年,齐王冏命他为记室,他以病坚辞不就。晋惠帝太安三年(303年),河间王司马颙的部将张芳祸乱京师,左思为躲避战火,举家迁往冀州,数年后病故。 2、左思的作品 左思现存作品数量不多,仅有赋两篇,诗十四首。诗歌除

魏晋南北朝文学 《咏史》八首外,还有《悼离赠妹》二首,《招隐》二首,《杂诗》一首,《娇女诗》一首,赋则有《三都赋》和《白发赋》。 在上述作品中,影响最大的是《三都赋》与《咏史》 八首。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左思奇才,业深覃 思。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长达一万多 字的《三都赋》虽宏铺张丽,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汉大赋“虚而无征”的缺点,但并未完全摆脱汉大赋夸诞 虚浮的旧弊,故文学价值不高。真正显露左思睿思俊才、性情品格者,非《咏史》八首莫属。可以说,是《咏史》八首奠定了左思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3、《咏史》八首的思想内容

魏晋南北朝文学 ①表露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左思生活在魏晋易代之际。经过长期兼并战争,许多弱小的割据者被司马氏吞并,但天下重归一统,尚需时日。自武帝以来,东南吴国和西北羌胡,不断犯扰,劫掠人口、土地,统治者亟需延揽人才,以巩固政权,图王称霸。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自视甚高、志大才雄的诗人,以安邦定国为己任,渴望在统一中国的征战中,建立一番不世功业。“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著论准过秦,作 赋拟子虚。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咏史》其一)作品表达了在国家利益受到侵犯时,

魏晋南北朝文学 诗人“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激昂慷慨,充满了积极进取的雄心壮志和驰骋疆场的战斗豪情。 ② 揭露门阀世族制度的腐朽 自魏时开始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到了西晋,发展到“上 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晋书•刘毅传》)的登峰造 极的地步。左思虽然志向高远,卓尔不群,但因门衰祚薄,致使献身无门,报国无期。于是,左思将对世家大族占据高位要路,阻碍寒微士子仕进的愤慨不平发而为诗, 对黑暗的社会、扭曲的选人用人制度,进行了猛烈抨击。如《咏史》其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 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

魏晋南北朝文学 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诗人以直径寸许的山顶小树, 却能遮盖涧底百尺长松作比,以汉代金日磾、张安世两家的子弟,本无奇能,仅凭祖荫却能累世做高官享厚禄,而识高气伟的冯唐,却白首为郎的历史事实为据,说明“世胄 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怪象由来已久,根深蒂固。作品 反映了寒门士子和世族子弟之间的尖锐对立,揭露了门阀制度压抑、埋没人才的罪恶。诗人这种深刻而大胆的批判精神,在当时具有极大的进步性和现实意义。 ③显露壮志难酬的悲愤苦闷 左思被当政者弃置不用,其内心自然充满了抑郁不平之气、悲愤苦闷之情:“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

魏晋南北朝文学 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英雄有迍蒰,由来自古昔。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咏史》其七)在当时那样 一个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社会里,有真才实学的寒门士子就像“笼中鸟”、“枯池鱼”,其人生前景黯淡: “出门无通路,枳棘塞中涂”(《咏史》其八), 生活艰 窘困苦:“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咏史》其八),而且饱尝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亲戚还相蔑,朋友日 夜疏。”(《咏史》其八)精神上的巨大损伤和生活上 的痛苦折磨,促使诗人觉醒。他在《咏史》之三中说:“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 纷。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诗中,作者借歌颂历 史上“功成不受赏”的高士们的潇洒行为,来暗示自己 蔑视权贵、坚贞孤傲的纯洁人格。“被褐出阊阖,

魏晋南北朝文学 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咏史》其五)“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咏史》其六)诗人是那样 的我行我素、超凡拔俗,其高度自尊自爱的人生态度,绝 不同流合污的磊落节操,是对中国知识分子乃至中华民 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值得后人珍视和敬仰。 4、《咏史》八首的艺术成就 明代胡应麟评价左思的《咏史》八首:“造语奇伟,创 格新特,错综震荡,逸气干云,遂为古今绝唱。” (《诗薮》)这并非虚美,而是中肯之论。 左思《咏史》八首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魏晋南北朝文学 首先,是主题深刻。《咏史》八首虽然主要表现了左思在门阀士族制度下所受到的压抑与不平,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一主题具有典型意义,它实际上反映了所有出身低微的知识分子的共同遭遇与普遍心声。作者因门阀士族制度的摧残而激起的壮志难酬的悲愤,以及他决不妥协的抗议和斗争,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充满了激情与力度,从而成为建安风骨的直接继承者和有力传播者。 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左思风力”,正指出了《咏 史》八首的情感基调和精神实质。 其次,是表现手法丰富多样。一是巧用比喻。如《咏史》其二,以涧底长松比作出身寒门沉沦下层的才智之士,

魏晋南北朝文学 以山顶小苗比作豪门出身窃据高位的无能之辈。由于地势不同,使得高者为卑,卑者为高。通过两种事物的对比,造成强烈的视觉反差,作者的褒贬之情,不言自明。二是善用典故。如《咏史》其二,先指出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残酷现实,接着借用“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的史实佐证,最终得出“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的结论。作品错综史实,连类引证;借古讽今,思致深刻;抒情说理,巧妙自然。 第三,语言既质朴、精当,又奇崛、瑰伟。一是多用叠字。如《咏史》其八中“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 隅。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咏史》其二中的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咏史》其五中“峨峨

魏晋南北朝文学 高门内,蔼蔼皆王侯。” 大量叠字的运用,既带来情感抒发上的痛快淋漓、一唱三叹之妙,又造成诵读时音韵节奏上的回环跌宕、宛转悠扬之美,这种遣词造句的技巧和习惯,明显是受《诗经》及《古诗十九首》的影响。二是喜用壮语。如《咏史》其一:“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咏史》其五:“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咏史》其六:“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皆掷地有声,情豪语壮,读来真有睥睨千古、逸气干云之概。 四、东晋诗文 (一)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

陶渊明画像

陶渊明纪念馆内景

陶渊明祠堂

魏晋南北朝文学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伟大的诗人,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其曾祖陶侃,因军功而官至大司马。祖陶茂,曾任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陶渊明祖上虽担任过朝庭要职,但因家族不在世家门阀之列,又是出身少数民族,故在以“九品中正”论人的当时社会,仍被人瞧不起。 青年时期的陶渊明,怀着拯世济民的理想,曾几次出仕。但因生性耿介,不善应酬,加之厌恶官场的腐败黑暗,向往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的纯洁美好,在405年即四十一岁时,辞去彭泽县令一职,返乡彻底过起了隐居生活。

魏晋南北朝文学 陶渊明从第一次出仕,到辞去彭泽县令,三次出仕,三次辞官,三次归隐。这说明了他思想意识上的矛盾和人生道路上的彷徨:他渴望建功立业,可政治黑暗官场腐败;他辞官归隐,可家庭生活困窘。思想上的矛盾,导致其行为上的犹豫不决:一会儿仕,一会儿隐。在隐与仕之间摇摆不定。 陶渊明是在贫病交加中去世的。终年63岁。 通过仕,陶渊明认清了政治的黑暗官场的污浊;通过隐,他亲近了大自然深入了社会下层,体会到了田园风光的美好和劳动人民的贫困、不幸。为他在诗歌中揭露政治的黑暗官场的污浊,歌颂田园风光、农村生活的纯朴美好,从思想上、生活上进行了积淀。

魏晋南北朝文学 (二)陶渊明的作品 陶渊明现存诗歌126首,文12篇。散文名作为《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和《感士不遇赋》。陶渊明的诗歌按内容可分为两类:①田园诗; ②咏怀、咏史诗。以田园诗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三)《饮酒》其五赏析 《饮酒》是一个组诗,共二十首。我们今天讲析的是其中第五首。关于这组诗的创作年代,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作于诗人三十九岁,有人认为作于四十多岁,还有人认为作于五十多岁。我们认为:从诗歌所流露的情感、所塑造的意境来看,不大可能作于三十九岁即诗人为官时期,应是作于他辞官归隐以后。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在这组诗歌的前面,还有一个总序。序云:“余闲居寡欢,兼比夜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字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题名饮酒,实为咏怀。就我们今天讲析的《饮酒》其五而言,它主要是表现了诗人厌恶世俗喧嚷、官场黑暗,热衷归隐、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首两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实写诗人居住的环境。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曾说:“方宅十余亩,草 屋八就间。” 从作者的居住状况,我们可以想见他的生活状况:清贫,而又清静。当然,清静,不是不食人间烟火。

魏晋南北朝文学 穴隐苦行的生活,陶渊明并不向往。他理想的生活状态,应该是既能享受“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的恬静,又充满了“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的人间真情和平凡生活乐趣。 第二句“而无车马喧”是一个转折,它将诗人的日常生活圈子做了界定,即不与官场中人物往来。在陶渊明看来,不与官场交往,是他保持“任性自得”的心境和“君子故穷”操守的关键。就这一句我们也可体会到作者归隐思想的坚决和人格志趣的高洁。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两句诗,点明了诗人生活清静、心境宁静的根本原因。以心远来对应地偏,饱含了人生况味和生活哲理,很有思致。就是说,诗人

魏晋南北朝文学 的远离官场的行为,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主动行为,而决 无外力的强迫。正因为作者“身远”的背后,是由“心远” 支配,诗人的归隐,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归隐。作者这样写,实际上是有所指。当时整个社会,隐逸之风盛行。但大部分人的所谓隐逸,都是一种挂羊头卖狗肉的“伪隐逸”:有的人是想借隐逸来抬高身价,获取更大的官职名位;有的人号称隐逸,但仍然舍不得到手的高官厚禄,仍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惟有陶渊明,能抗风而立,能完全绝弃官场,从而做到了身远与心远的统一。能做到这一点,在当时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以上四句,表面上看来,不过是用极简朴平淡的语言,说出自己真实的生活状况。但仔细品味,蕴涵又极为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丰富深厚:既写出了作者的心境和操守,又联系当时的世风世道,表现了作者对充斥了“伪隐逸”的世风世道的不满。可以说,前四句,为作者在后面欣赏自然和领会“真意”,做了张目和铺垫。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 还”。作者的笔触,从远离官场,享受宁静,突然转到描写自然,欣赏自然。这种描写对象的突然转换,因为是陶渊明意念活动的自然反映,所以,我们并不感动突兀生硬。古人相信:采菊服食,会延年益寿。陶渊明可能也相信这种说法。不过,我们对于他的采菊行为,还不能仅仅看成是诗人对长寿的一种期盼,而主要是表现了他对人生、对自然的一种热爱和欣赏。

魏晋南北朝文学 因此,他才会被夕阳笼罩的庐山所吸引,才会被倦鸟投林的景色所陶醉。飞鸟归林,为什么会牵动作者的视线?因为自由自在的飞鸟,正是作者目前处境、心境的象征。在他的另一首知名作品《归园田居》其一中,诗人曾把困守官场,比做鸟入藩笼;把自己退隐田园,比做鸟儿冲出牢笼,重返大自然。正因为如此,诗人在傍晚采菊时,一旦看到在夕阳的余辉中,飞鸟结伴归山的情景,自然而然地就会联想到自己,联想到自己脱离官场、回归自然的决定,是多么及时和正确。归鸟的剪影,成了诗人的灵魂自由飞翔的化身。正因为如此,我们也才会真正理解,诗人的心中,为什么会被无限的喜悦和满足,所充满,所陶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魏晋南北朝文学 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境与意会,情因境显。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两忘。 最后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紧承上面四句,说自己从大自然中领会到了人生的真谛,想说出来,可又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诗人一生,追求的是纯粹本真:生活上强调返朴归真,精神上主张“认真自得”。可当时的社会是“真风告逝,大伪斯兴”。如何在污浊的社会现实中保持“真我”,是诗人一直努力的目标。面对“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美好景致,诗人顿悟:自己回归田园,不就像飞鸟归山一样吗?都是找到了自己的真正归宿。其中的真意,虽是诗人一时的妙悟,却有他全部的人生经历做背景,不是一两句话所

魏晋南北朝文学 能讲清,所以诗人要辩;但诗人追求的是自得,不求人知。既自得之,又何必辩。一辩即失其真,所以作者才会“欲辩已忘言”。欲言又止,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回味余地。总之,本诗用极为平淡的语言,从远离官场之心,写到欣赏自然之景,再写到领会其中之意,由心而景,由景而意。其心远,其景淡,其意深。而字里行间,又无不体现一个“真”字:事真、景真、情真、意真。通篇抒情而情不露,说理而理不显。作者将要表达的全部思想感情,完全融汇在淡远的意境中,使作品既富于情趣,又富于理趣。 (四)《桃花源诗并记》赏析

魏晋南北朝文学 这是一篇虚构的用来寄托作者社会理想的作品。它描绘了一幅没有战乱、自给自足、鸡犬之声相闻、老幼怡然自得的世外桃源的图景,寄托了作者洁身自好、要求人人劳动、人人平等、丰衣足食、与世无争的希望。这既是作者在思想上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否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的愿望。尽管这样的社会在当时根本不可能存在,但从中透露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否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广大农民的愿望。全文叙述委婉曲折,层次分明,语言质朴自然,写景明丽如画,虽幻似真,虽虚似实,用艺术的手法展示了一幅古代东方“乌托邦”的 图景。

魏晋南北朝文学 五、南北朝乐府民歌 南北朝民歌尤其是南朝民歌,思想内容较为贫弱,多为缠绵的情歌,且不少带有小市民的低级趣味甚至色情成分,因而就总体成就而言,不及两汉乐府民歌。       由于南北朝民歌产生的地域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也迥异。 (一)《木兰诗》赏析 北方民歌和南北朝朝乐府民歌一样,大都是体制短小的抒情诗,但《木兰诗》却是一篇结构宏伟的叙事诗。诗歌描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刻画了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生动形象,赞颂了她孝顺、勇敢、质朴的高贵品质。全诗风格明朗生动,质朴刚健,堪称北方民歌中的杰作。

魏晋南北朝文学 《木兰诗》采用的是顺叙手法。作品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写出征前,从“唧唧复唧唧”到“从此替 爷征”,解释木兰从军的原因。诗歌中作者没有平铺 直叙地述说,而是通过人物特定行为的渲染和心理活动的变化,强调木兰替父从军的必要性、急迫性,在叙事的同时注重人物的性格刻画,使读者看到了一个敢于挑起家庭重担、富有孝心和责任感的下层妇女形象。 第二部分是写出征后,从“东市买骏马”到“壮士十 年归”,详细描绘了木兰从军前购买坐骑的过程、奔 赴战场后思亲念家的复杂心理活动。至于作战生活,本来是可以浓笔重彩地铺排、勾画的,但作者仅用“万

魏晋南北朝文学 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穿金柝,寒光照铁衣” 这寥寥数语,就将木兰这段“将军百战死”的激烈残 酷的战斗经历概括了出来,可见作者的兴趣不在于表现战争,而在于传诵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一戏剧性事件上。 第三部分是写木兰立功归来后的情景。从“归来见天子”到末尾。先写木兰立功回来后见天子,木兰不要高官厚禄和巨额赏赐,只要一匹能日行千里的骆驼驮着自己赶回家去,这既见出了她对家乡、亲人的惦念和留恋,同时也显示了这位平民出身的女英雄视功名利禄如粪土的优良品德。次写木兰回到故乡的情景。诗歌用重复排比的句式,不厌其详地写爷娘、阿姊和小弟的举动,来烘

魏晋南北朝文学 托全家欢快喜庆的气氛。随后写木兰到家后一连串梳洗打扮的举动,同样也是为了充分表现她回家之后的喜悦心情,且和全家的欢快气氛相吻合。最后的结尾,出人意表,颇富喜剧意味。 本诗的艺术成就非常突出。 首先,是塑造了木兰这样一个勤劳、孝顺、聪慧、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不慕容华、不贪富贵的平民女英雄形象。木兰的形象,成为我国古代社会下层女性高贵品质、高尚人格的典范和象征。这一形象所蕴含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光耀千古,历久弥新。 其次,是结构安排巧妙精当。全诗详略得当。详尽描写时“泼墨如水”,简要概括时“惜墨似金”。例如,

魏晋南北朝文学 只用“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六句三十字,便概括了木兰十几年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生涯,显得何等简练!其中前面四句写朔风凛冽,刁斗声声;月光映雪,木兰未眠,通过环境、景物、氛围的描写,渲染出木兰思亲念家的复杂心情和严守岗位的战士气质。真可谓字字千金,一字不可增减。而“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四句凡二十字,仅复述了上文“市鞍马”三字的内容,骤看是何 等呆板和累赘,但仔细品味一番,又觉得这些复述十分必要。因为只有经过这么一渲染,木兰及其一家紧张而又周密地准备戎装的气氛才能完全烘托出来。

魏晋南北朝文学 正如刘大白在《旧诗新话》中所说:“整整的四排句,看去是很板的,其实其间层次分明。因为有骏马而无鞍鞯,不可以骑坐,所以还得买鞍鞯;有鞍鞯而无辔头,不可以控御,所以还得买辔头;有辔头而无长鞭,不可以驱策,所以还得买长鞭。” 第三,是语言生动形象、通俗质朴。 一是口语化。《木兰诗》中许多语言具有口语化的特点,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 亦无所忆”;“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小弟 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等。这些诗句富于生活气息,读来朴素平实,亲切自然。 二是长句与短句错落有致。全诗以五言诗句为基础,

魏晋南北朝文学 其中串用了七言诗句和九言诗句。如“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 闻燕山胡骑鸣瞅瞅。”“木兰不用尚书郎”、“磨刀 霍霍向猪羊”、“不知木兰是女郎”、“安能辨我是 雄雌”,等等,这些七言句、九言句与五言句的交错 运用,使整首诗歌的句式参差错落,节奏明快和谐。 三是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木兰诗》所用的修辞方法多达十余种。有比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有对偶:“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有夸 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有排比:“东市 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有反复:“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有摹状:

魏晋南北朝文学 “磨刀霍霍向猪羊”;有反问:“安能辨我是雄雌”;有借代:“愿驰千里足”;有互文:“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有顶真:“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此外,还有迭字和倒装。如此多种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使诗歌的语言灵活多样,生动形象。 (二) 《西洲曲》赏析 在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把《西洲曲》收 入“杂曲辞类”,认为它是“古辞”。南朝徐陵的 《玉台新咏》认为是江淹写的诗,但宋本没有记载。 明清人编的古诗选本里,有的作“晋辞”,也有的认 为是梁武帝萧衍所作。此诗到底产生于何时,又出自何人之手?千百年来虽说聚议纷纭,然而单从作品本身的

魏晋南北朝文学 题材内容、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考察,我们大致可以推定:这是一首经过文人润色加工过的南朝乐府民歌。 《西洲曲》作为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篇,主要抒写的是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心上人的苦苦追求之举和绵绵思念之情。  这位少女住在长江南岸,她的情郎已去江北。在一个梅花开放的春日,少女回忆起昔日他们曾在西洲梅林下相会的情景,黯然神伤。于是她就想折一束梅花,寄给江北的情人,来唤起情人的共同回忆。接下来是几幅场景的描写:开门迎郎,满怀希望继而失望,心情跌宕;出门采莲,借采莲来表达对情人的爱慕与思念;登楼望郎,凭栏苦候,寄情南风与幽梦,盼望与情人相聚。

魏晋南北朝文学 其中时空交织,心情多变:时而是姹紫嫣红的春天,时而是莲叶接天的清秋;时而焦虑,时而温情;时而甜蜜,时而惆怅。整首诗篇,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都缠绵悱恻,一唱三叹。 在艺术描写上,《西洲曲》主要有以下四点值得注意。 第一是善于用动作情态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如:“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 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少女怀着满腹心事 去采莲,若有所思地拿着莲子把玩;清香的莲子使她想起所爱的人,不由珍惜地“置莲怀袖中”。“采莲”、“弄莲”、“置莲”三个动作,极有层次地写出了人 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再如“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魏晋南北朝文学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 头。”从“忆梅”到“忆郎”,“从“望鸿”到 “望郎”,这样“忆”而又“忆”,望”而再“望”,写出了女主人公柔情万种的情态。动作、心理描写体贴入微,细腻传神。 第二是叠字和顶真的运用。“开门迎郎”场景中,四 个“门”字的叠用,强化了女子急切盼望心上人的到来,而不时从门缝向外张望的焦虑心情。“出门采 莲”场景中,又连用七个“莲”字,着意渲染女子缠 绵的情思。“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 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阑干头。阑干 十二曲,垂手明如玉。”顶真的运用,既使得句子

魏晋南北朝文学 灵活生动,朗朗上口;同时又使得情感的表达回环往复,步步深入。 第三是双关隐语的运用。双关隐语,是南朝乐府民歌修辞、抒情的一个显明的特征。这种修辞、抒情的手法,在先秦民歌和汉魏乐府民歌中比较少见。“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莲”与“怜”字谐音双关,而“怜”又是“爱”的 意思,隐语极言女子对情人的爱恋。同时,“莲子清 如水”暗示感情的纯洁,“莲心彻底红”是说感情的 浓烈。而“置莲怀袖中”,则见出少女对“莲”也即“爱”的珍惜之情。这些双关隐语的运用使诗歌显得含蓄多情。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四是节奏明快,音韵多变。本诗以四句为一节,基本上也是四句一换韵。读来音节流畅,韵律和谐,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诚如沈德潜在《古诗源》中所言:“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 (三)《勅勒歌》赏析 这首民歌是以大山大川为背景,北方游牧民族歌唱自己充满活力、充满动感的原始生活。这首民歌可贵之处,一在天然本色,二在英雄气概。天然本色就是草原情感原汁原味地流露和迸发,绝无文人的矫揉雕饰,卖弄才情。英雄气概反映了草原儿女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无畏精神。 六、南北朝诗文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鲍照《拟行路难》其四赏析 鲍照出身低微,郁郁不得志,只做过县令、参军(故后世称之为鲍参军)一类小官。结局悲惨,死于乱军之中。代表作为《拟行路难》18首。 《拟行路难》其四主要反映作者的仕途失意和坎坷。全诗分三层。第一层四句,写自己仕宦生活中备受摧残压抑的悲愤心情。第二层六句,写弃官闲居的无聊。铺叙弃官归家后的家庭日常生活,并非着眼于天伦之乐,而是无可奈何地虚掷光阴、消磨壮志的焦虑。第三层最后二句作不平之鸣。怀才不遇,自古而然,连古代的大圣大贤也在所不免。这就深化了诗歌的主旨。“孤且直”有深意,“孤”指孤门细族,亦称寒门庶族,与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世家大族”相对。在六朝时代,世族垄断政权,寒 门士子鲜有仕进升迁机会。“直”,正直,自然为世 道所不容。 (二)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赏析 谢朓和谢灵运同宗,出身经历相似,结局一样悲惨,且都喜欢写山水诗歌,故后人把谢灵运称为“大谢”, 而把谢朓称为“小谢”。又因曾任宣城太守,故又称“谢宣城”。谢朓的诗歌,无论题材还是风格,均受 谢灵运的影响比较大。谢朓在吸取谢灵运山水诗歌写景状物典雅工巧特点的同时,又避免其诗歌晦涩呆板、玄言说理的不良倾向,风格清新流丽。《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为其代表作。

魏晋南北朝文学 诗作写诗人即将离开京邑(建康)时,登上三山,望见京邑春色满目,引起离悲别恨满怀。京邑景色越美,越能勾留住诗人离去的脚步,所以,此诗中的景色描写已经能和情感抒发融为一体。 此诗描写春日暮景,色彩鲜明,又极其洗练流丽。其“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二句,想象奇妙,精警 工丽,韵致悠扬,是历来被人称颂的名句。 (三)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赏析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文章以感慨发端,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本文写景,能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这篇山水小品,仅用了六十八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抒情议论,各类皆备。意境优美,结构缜密,语言凝练。 七、魏晋南北朝小说

魏晋南北朝文学 小说之名,最早见于《庄子》:“饰小说以干县令, 其于大达亦远矣。”魏晋南北朝小说共分两大类:志 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又称轶事小说)。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是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简析《世说新语·过江诸人》是如何通过语言成功刻画人物的? 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典型言行表现其思想和性格。如面对南方是东晋,北方已沦为外族之手的南北对立的不同政权,周侯说:“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王丞相(王导)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 作楚囚相对!”周侯的庸懦颓废,王导的刚毅奋发都

魏晋南北朝文学 只是通过一个动作、一句话来表现的。语言简洁含蓄,生动传神,把两种不同的人物放在一起对比描写,使人物的精神面貌更明显,给人印象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