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田径运动 教学理论与方法
本章主要内容 田径运动教学的一般规律 田径运动教学方法 中小学田径教学特点及注意事项
田径运动教学一般规律 田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规律: 动作技能形成规律 认识事物规律 人体生理技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一)动作技能形成规律 粗略掌握阶段 泛化阶段 分化阶段 自动化阶段 改进提高阶段 熟练巩固阶段
1 粗略掌握阶段 特点 生理学特点是兴奋与抑制在大脑皮层中广泛扩散,内抑制尚未发展,运动性动力定型尚未建立。 外部表现为紧张、动作不协调、僵硬、费力,节奏感和控制感较差、错误动作和多余动作较多等 任务 学习并初步掌握技术动作,使学生建立完整、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
(1)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或利用直观教 具演示,使学生对动作过程、方法和 技术要领建立基本概念。 (2)通过练习,使学生体会和初步掌握技 方 法 (1)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或利用直观教 具演示,使学生对动作过程、方法和 技术要领建立基本概念。 (2)通过练习,使学生体会和初步掌握技 术动作
教学中注意事项: (1)教师讲解要简明、具体,示范动作要正确、清晰,给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技术动作表象。 (2)教学手段要简单、有效。通常采用降低练习条件(如降低速度、高度、远度、器械重量要求以及缩短跑的距离等)或简化的动作进行练习。 在练习中要突出技术的主要环节,对技术细节不应过分强调。
(3)要保证学生有一定的练习时间和次数。达到反复“刺激”、强化动作的目的。 (4)要提高教学技巧。教师要善于通过话言艺术,诱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情绪饱满、积极主动地进行练习。要及时肯定学生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增强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信心。 (5)要重视纠正错误动作。如发现错误动作,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以免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
2 改进和完善动作阶段 特点: 这一阶段的生理特点是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集中,分化抑制加强,初步建立了运动性动力定型。 2 改进和完善动作阶段 特点: 这一阶段的生理特点是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集中,分化抑制加强,初步建立了运动性动力定型。 外部表现为多余动作消失,动作趋于准确、协调,但不巩固,当遇到新异刺激干扰时,多余动作又会出现。
(1)提高练习的条件和难度,通过完整或分解练习,逐步克服动作僵硬和不协调现象,完善技术动作 任务 使学生改进和逐渐完善技术动作 方法 (1)提高练习的条件和难度,通过完整或分解练习,逐步克服动作僵硬和不协调现象,完善技术动作 (2)通过反复的完整技术练习,使学生体会并加强各技术环节之间的联系,基本掌握和熟练技术动作
教学中注意事项: (1)教师应通过启发式的讲解或提问,加强学生的思 维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和体会。 (2)既要重视主要技术环节,又要抓住完整技术教 学,使学生的技术动作逐渐完善起来。 (3)要加强区别对待,及时指出不同学生在动作卜的 优点或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并提出具体的改进要 求,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4)要保证学生的练习时间和练习次数,不断提高对 动作质量的要求,特别要重视 对完整技术动作 节奏的要求。 (5)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3 巩固与自动化阶段 特点: 这一阶段的生理特点是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高度集中,内抑制高度发展,形成运动性动力定型。 3 巩固与自动化阶段 特点: 这一阶段的生理特点是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高度集中,内抑制高度发展,形成运动性动力定型。 外部表现为技术动作由掌握、熟练掌握到完善、自如,并能准确、省力、轻松地完成动作。
根据个人特点,通过反复练习进一步完善技术,直至熟练掌握技术动作 方 法 任 务 根据个人特点,通过反复练习进一步完善技术,直至熟练掌握技术动作 方 法 (1)通过重点的讲解、示范,使学生深入了解技术动作的作用,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和体会。 (2)反复进行完整技术练习,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结合技术评定,提出进一步完善动作的要求和方法。 (3)改变练习条件,如增加练习难度、组织教学比赛或测验等,提高学生对技术动作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中注意事项 (1)这一阶段由于学生已掌握技术,注意力容易转移到追求运动成绩方面,忽视巩固和提高技术,因此,教师应让学生了解技术和成绩的关系,并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巩固和提高技术上来。
(2)采用改变、提高练习条件的手段、方法要适当,每次练习结束后,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村总结,然后再进行正常条件下的练习,使技术动作不断地得到巩固和提高。 (3)要把掌握技术和锻炼身体结合起来,使技术动作成为锻炼学生身体的手段。
以上3个阶段,是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的基本阶段。 在田径运动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过程的理论知识,结合项目特点和学生实际,合理安排教学进程,为完成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任务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 认识事物规律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引起动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评定
(三) 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是指在进行身体练习过程中,人体工作能力变化的必然趋势。 (三) 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是指在进行身体练习过程中,人体工作能力变化的必然趋势。 即开始时,机能活动能力逐渐上升,继而达到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最高水平,最后又逐渐下降。 其上升阶段时间的长短、上升的坡度和最高阶段的高度与持续时间,以及变化的幅度大小,取决于练习者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与训练水平,以及作业内容、组织和方法、季节气候条件等。
(四) 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小学生 兴趣广泛,但不稳定,喜欢有情节的游戏和竞赛性练习,对单调、呆板的活动易产生厌烦情绪。 喜欢上体育课,但体育课的目的和结果不太理会。 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小学生参加体育学习的想法,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小学生学习态度的形成。
初中生 体育学习的兴趣不断分化,受性别、个性、体育基础、同伴和教师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男生喜欢活动量大、竞争性强、能表现自己勇敢、敏捷的教学内容 女生喜欢动作优美、柔韧、节奏和韵律感强的教学内容
高中生 体育学习的兴趣更加稳定,且具有更大的选择性,尤其是女生对田径运动的学习的兴趣不高,因此,要加强引导,使学生明确田径运动的作用和意义,积极参加练习
第二节 田径运动教学方法 讲解教学法 示范教学法 分解教学法 完整教学法 条件教学法 探究学习教学法 合作学习教学法
(一) 讲解法 讲解法是指教师用语言来表述田径运动技术动作,与演示法相结合,可帮助学生建立某一田径运动项目的正确技术概念以及教师语言来表述动作的方法。
1.讲解目的要明确 教师应根据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的任务、内容、要求以及教学中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适时地进行生动有趣的讲解 2.讲解内容要正确 教师应通过备课和钻研教材,掌握所教田径项目技术的理论知识,使讲述内容具有科学性,并H符合学生的实际
3.讲解要少而精 要抓住田径运动技术的关键、重点、难点,简明扼要地进行讲解,以便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 4.讲解要富有技巧和启发性 教师讲解语言要清晰,用词要确切,描述动作的语言和语音要生动、形象,具有趣味性与艺术性,做到讲解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二)演示法 教师将教学内容用实物、教具表演出来或做动作示范等,使学生获得有关技术动作的正确概念,加强感性认识。
1.动作演示法 是指教师(或指定学生)通过具体的动作示范,与讲解法结合,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了解动作的方法、要领,以指导学生学习技术动作和进行技术练习。
在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中,运用动作示范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示范目的要明确 要根据田径运动技术的教学任务、内容、要求,有目地进行示范,一般新教一个项目时,为了给学生建立完美的动作表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应做完整的动作示范。在改进技术阶段,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做某一技术环节的重点示范。
(2)示范动作要正确 要按照技术动作的规格进行示范,力求做到动作准确、熟练、轻松、优美。 (3)示范的时机和位置要适当 要在学生最需要看示范的时候及时地做示范;示范的位置要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到和看清,应避免让学生迎着太阳和风向看示范。
2.多媒体演示法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 多媒体演示法是指运用图片、教具、模型、影视及计算机等多种媒体进行演示教学。 它能生动、形象与准确地帮助学生建立技术动作概念,尤其运用电影、录像或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的各种手段,可使学生对田径运动技术的了解更加直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田径运动技术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演示法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时要注意以下点: (l)图片资料的演示要与电影、录像演示相结合,使学生建立正确连贯技术的动态概念,避免运动实践中做完整技术时产生脱节现象。 (2)运用电影、录像进行教学演示时,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通过慢速度播放或正常速度与慢速度相结合,让学生看清所学技术动作,尤其是关键技术。必要时教师要加以引导,切忌出现看“热闹”的现象。
(3)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时,要重视学生动手能力与创造力的培养,通过技术动作或原理的演示,鼓励学生亲自实践;要教会学生收集与处理田径运动技术信息的方法,培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不断探索科学奥秘的意识与创新精神。
(三)完整和分解练习法 1.完整练习法 完整练习法是完整练习田径运动技术的全过程。 优点:不会破坏技术动作的完整结构,不会割裂动作和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完整地掌握全部技术动作。 缺点:不易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技术关键和难点。
2.分解练习法 分解练习法是把完整的田径运动技术过程分解为几个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进行练习,最后再把各部分动作串联起来进行练习。 优点:便于集中精力和时间去掌握技术动作的重点和难点。 缺点:容易破坏技术结构和创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影响学生掌握完整技术动作。
(四) 条件教学法 指利用具体、形象的标志物或借助外在条件的帮助,给学生指示动作方向、幅度、轨迹、节奏以及通过触觉和肌肉的本体感觉,直接体会动作要领,辨别空间与时间的关系,从而形成正确的动作。
(五)探究学习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不断寻求答案的教学活动方式。 (六)合作学习教学法 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形式,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在合作互动的情景中探索问题,掌握技术、并以团体成绩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评定成绩,从而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第三节 中小学田径教学特点及注意事项 小学阶段田径教学特点及注意事项 第三节 中小学田径教学特点及注意事项 小学阶段田径教学特点及注意事项 采用多样化练习和直观性教学手段以及适宜的游戏性活动,全面发展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多种运动技能。 减少较长时间的单调练习,掌握好活动量,防止过于兴奋和疲劳,采用形式多样的跑法或带有游戏性质的耐力跑,达到发展耐力的目的。
重视小学生坐、立、走、跑等正确是身体姿势的教学,减少或减轻对骨骼的震动、摩擦和负荷,在进行跑、跳练习时,尽量选择松软的场地,避免跟骨受伤。 发展力量应以克服自身体重的动力性练习为主,尽量少做静力性练习。以促进骨骼、肌肉的正常生长发育。 小学生心脏搏动较快,呼吸较快,呼吸深度较浅,负氧债能力差,应安排一些较长时间且强度小的练习,增进心血管机能水平,发展有氧耐力。
田径教学中安排游戏的目的,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小学生的走、跑、跳、投基本技能,但不能以游戏完全代替田径教学。 重视教学的安全,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课前认真备课和检查器材及布置好场地,做好准备活动和放松整理活动。
中学阶段田径教学特点及注意事项 采用多样化的练习手段和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多种运动技能,特别要注意发展反应时、速度、协调和动作速率。 田径教学的准备时间要比成人短,整个教学安排的运动量不应太大,确保学生身体正常发育生长。
力量练习时采用的负荷量不宜过大,应采用跳跃和中、小负荷的力量练习,注意发展较弱肌肉群的力量,使各肌肉群协调发展。 由于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女学生性别差异显著,应按男、女生分组进行教学,或无条件分组时则应做到区别对待。 该阶段的学生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做些力所不能及的练习和运动,不利于身心健康和掌握正确的田径技术动作,甚至造成伤害事故,教师要安排好负荷,加强监督和引导。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田径的兴趣,认识田径运动和其他体育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促进作用,提高对田径学习的的自觉性。 根据田径运动教学的一般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安排田径教学的内容,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 重视教学的安全工作,对学生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
高中学阶段田径教学特点及注意事项 适当参加多项练习,进一步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避免或尽量减少超负荷量的大强度练习,不宜过多地采用对兴奋或抑制较高的练习。促进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更加平衡和稳定。 女生由于体重增加,往往动作幅度较小,动作较迟钝,要加强发展腿部肌肉、腹肌、肩带肌的力量练习和柔韧性练习,尽量提高动作幅度。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各种田径练习的能力,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应根据学生的健康状况、身体素质水平和技术基础,科学、合理地安排、确定运动量,一般以中等运动量为主。 在技术教学的提高阶段要精讲多练,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技术的掌握、巩固和提高。同时,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注意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