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魏晉 電子一乙 第六組
目錄 朝代的起源與簡史-朱嘉程 主要政治運作與經濟制度-吳偉彬 重要的歷史事件-陳焜塏 三國魏晉的文化社會現象-林紀睿 三國魏晉衰亡之因-王世信 對後世的貢獻-陳永信 結論-林俊佑 參考資料
朝代的起源與簡史 報告人 朱嘉程
影片欣賞
東漢滅亡 董卓亂政 魏蜀吳的建立 三國興亡簡表 三國帝系表 西晉 西晉帝系表
東漢滅亡 東漢末年,宦官專權, 民生痛苦, 最後爆發黨錮之禍與黃巾之亂. 朝廷為了平定地方,給與地方州郡的首長兵權, 使至各個地方都有武力,形成州郡割據的局面.
董卓亂政 經歷了黃巾之亂,權力下放,各地方諸侯自組勢力.而宦官十常侍與外戚何進的爭鬥也日益加劇此時董卓準備討罰他們.董卓奪權後,開始剷除反對者,董卓廢除並殺死了漢少帝,改立劉協為帝,史稱漢獻帝.但董卓實施恐怖統治,因此百姓們恨之入骨,王允用計謀使呂布殺了董卓
曹魏的建立 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帝位,改漢為魏.漢朝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官渡之戰後控制了中原北方地區大部分,並準備南下一舉統一全國.但在赤壁之戰受挫後即退守北方.曹操去世後由兒子曹丕嗣位,不久曹丕即篡位.漢獻帝被迫禪退,曹魏正式在220年建立。
蜀漢的建立 東漢末年,經過群雄混戰後,漢景帝後裔劉備先佔據荊州,再吞併劉璋所統轄的益州的大部分地區及曹操的漢中,於219年自封漢中王。不過於同一年,東吳進攻荊州,殺死守將關羽,使劉備元氣大傷。221年,劉備在曹丕篡漢為魏後,於成都稱帝,自稱以漢室宗親的身份繼續東漢大統
孫吳的建立 孫堅之子孫策在孫堅死後投靠袁術,向袁術借兵馬,率兵攻佔揚州。在袁術自行稱帝後,與其決裂,自立門戶孫策死後,其弟孫權繼位在短時間內穩住了江東形勢。其後孫權鎮壓揚州境內的山越反叛,在赤壁之戰中,與劉備結盟,大破曹操。此後曹操退守。孫權派周瑜和韓當等將領攻佔江陵。吳國的版圖就此確立.在229年建立.
三國興亡簡表
西晉 司馬炎繼位為丞相、晉王、大將軍,執掌全國諸軍事,司馬炎篡奪政權,消滅曹魏。稱大晉皇帝 ,滅東吳,結束了分裂長達半個世紀的三國時代。成為繼秦皇、漢祖、光武帝之後第四位統一全國的皇帝
西晉帝系表
主要政治運作與經濟制度 報告人:吳偉彬
大綱 1.曹魏的主要政治制度 a.中央制度 b.九品官人法 2.蜀漢的主要制度 3.孫吳的主要政治 4.西晉的主要政治 b.門閥制度 5.曹魏、蜀漢、孫吳、西晉的經濟制度
曹魏的主要政治制度 中央制度 -曹操對東漢的政治改革 因為在漢武帝時期,他曾奪外朝權,設立以大將軍(外戚)為首的內朝,專門處理軍國大事。以原屬少府的尚書以及中書(宦官)來轉達表章,溝通內外朝。所以曹操設立以丞相為首的外朝台閣制,解決了中央權移外戚、宦官,地方權移州牧的弊端。 丞相以下有東曹、西曹、法曹等曹。丞相以下各曹的設置,是將列曹尚書由內廷轉到外曹、由少府手上轉到丞相手上的開端.
曹魏的主要政治制度 曹丕 -把丞相廢了,並且從尚書台分離出中書監(因為曹操之前是因為尚書台的權利太大才掌握大權的)。 尚書台-行政機關,底下分五曹(即吏曹、左民、客曹、五兵、度支等)。 行台制-由尚書台分出部份官員來隨皇帝移動辦事。 中書監-決策機關 御史台-監察機關 侍中寺-服侍皇帝的宦官,之後地位越來越高。
曹魏的主要政治制度 漢朝察舉制 原因:東漢末年的察舉制所選出的人才,以能夠實踐儒家倫理道德的人物為上選。這個標準無法臨時測試出來,所以宗族鄉黨的批評成為選舉上最重要的憑據。但是久而久之,就發展成由『名士』(少數批評人物的專家)主持批評的傳統。名士對人物的批評,可在選舉方面產生左右的作用。 弊端:1)舉薦依託於權勢,導致選政不公、名不副實。2)東漢末年,戰火連連,但原來的察舉制,選舉多據鄉評,既然民眾遠離鄉土,鄉評便無所依據。
曹魏的主要政治制度 曹操的“唯才是舉” 為了除去察舉制的弊端,曹操實行了“唯才是舉”的選人策略。簡單來說就是,凡是有才能的人,都推舉、任用。但為時不久, 到220年曹魏建立,魏文帝曹丕接受陳群等提議的九品中正制作為拔選人才的制度,漢朝的察舉制度就被取代了。
曹魏的主要政治制度 九品官人法/九品中正制 先由各州郡分別共推一個在中央任職的賢而有能者擔任大中正,然後大中正下產生小中正。 內容: 先由各州郡分別共推一個在中央任職的賢而有能者擔任大中正,然後大中正下產生小中正。 以簿世(譜牒家世)、行狀(才幹、道德)、鄉品(中正鑑定)為標準查訪評定州郡人士。 將所有人民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以供吏部作為授官之參考資料。
曹魏的主要政治制度 九品官人法之缺點 此選人方法最大的缺點就在於它促進了門閥制度。 雖說此法一開始的目的在於矯正東漢末年的察舉制的弊端,但是無形中也成了士族用以鞏固政治權利的工具。 在此制度的運作下,權貴者擁有很好的家庭背景、經濟勢力與社會關係,當然就容易被列入上品的行列;至於寒士的品階完全就掌控在中正的手裡,並且沒有任何抗衡的力量,最終演變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
蜀漢的主要政治制度 蜀漢前期由諸葛亮以丞相總掌軍政,諸葛亮死後不再設置。之後如下: 政事——尚書令。 軍權——大司馬(大將軍為最高軍事統帥)。 监察——御史中丞。 (設有三公,但没有实际权力。) 諸葛亮入蜀後即提倡治實精神,依法治國。他安撫百姓打壓豪強,提倡法度規範;約制官職,嚴格遵從權制;並且廣開誠心,公平行事。 政律方面,依照《蜀科》¹實行。 ¹ 《蜀科》——由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及伊籍等人共同編列的法律制度
孫吳的主要政治 東吳在政治上大體跟東漢相近,地方上仍實行州郡制,中央官制方面也類似(但前期無九卿)。 實行『限江自保』和『施德緩刑』。 丞相——管理例行政务 尚書台——中央處理政務的機關。 中書機構——皇帝的秘書處。 大司馬——軍事行政。 御史台——中央监察機關。 實行『限江自保』和『施德緩刑』。 很受世家大族的影響。
西晉的主要政治 西晉的九品官人法與曹魏時期比起來,因為中正官職多為世族門閥出身的官僚所把持,所以更有利於鞏固世族的政治地位了。 中央官制: 丞相/司徒:司徒是管理土地、人民的官,與後世的戶部尚書相當 八公:只是為了尊崇世族中門望特高的人。 尚書省:宗廟祠祀,朝儀禮制、選用署吏廩賑民戶租布、刑獄兵器、督錄遠道文書、章表奏章 中書省:幫皇上想公文跟怎麼寫的官職 門下省:作為皇帝的侍從、顧問機構 御史台:御史中丞外督部刺史,內領侍御史,受公卿奏事和舉劾百官
西晉的主要政治政治 門閥制度 門閥——指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 門閥制度形成原因與影響:九品官人法的實行促進了朝廷國家重要的官職往往被少數氏族所壟斷,個人的出身背景對於其仕途的影響,遠大於其本身的才能與專長。 由於論者所持角度互異,史書對這種特殊階級的稱謂頗不一致。例如:指家門貴盛者,稱為「高門」、「門第」;強調世代做官者,稱「士族」、「世家」。至於「世族」一詞,兼指政治、社會、文化地位而言,意含較廣。直至現代,門閥等詞彙,仍被用作對有名、有錢、有權有勢之家族的別稱。
曹魏的經濟制度 屯田與水利 魏、漢、吳三國中以曹操最重視農業,其中以曹魏人口最多,墾荒的面積最廣,當時曹魏經濟實力最強的原因,也與此相關。 曹魏重視農業的另一實證,是其大力興修水利,其工程的規模和數量在三國中首屈一指。如233年,關中一帶闢建渠道,興修水庫,一舉改造了三千多頃鹽鹼地,所獲使國庫大為充實。再如曹魏在河南的水利工程,其成果使糧食產量倍增。
蜀漢的經濟制度 設官管理水利與屯田 對織綿、煮鹽等手工業實行公營 劉備入蜀後,藉著戰國時代李冰所開的都江堰所提供的充足水利,不斷增加耕地的灌溉面積。 對織綿、煮鹽等手工業實行公營 三國中,蜀漢在絲織業最為興盛,以蜀郡為盛產地,稱為「蜀錦」,蜀錦亦多用以外交禮物及賞賜。 井鹽也是蜀地特產,為蜀漢其中一項重要工業。
孫吳的經濟制度 屯田制(兵屯) 主要是用私家部曲去屯國有的土地,這種屯田法不能夠維持很長的時間。 海上貿易 由於地處海邊,吳國在造船和鹽業都相當發達,甚至遠超曹魏,同時海上貿易亦有所興起。單是所生產的船隻,高度已達五層,動輒可載數千人。
西晉的經濟制度 占田制(以名占田) 王室:王、公、侯,應以封國為家,但可在京城有房屋一棟。大國國王得郊田15頃、次國得10頃、小國得7頃。 官員:依照官員的品第准許其佔據一定面積的田地、蔭客數及蔭戶數。 平民:人民向國家登記戶口,並呈報所佔田畝數。占田令規定男子一人佔70畝,女子30畝。
西晉的經濟制度 蔭客制(蔭客者被蔭庇者不必繳稅) 占田制中即規定官吏可以按照品級的高低蔭庇親屬、客戶,多者可以至九族,少者可以蔭三世,此為蔭親屬制。宗室、國賓、先賢後人及士人的子孫待遇相同。官吏還可以蔭庇食客及佃客。 食客部分,六品以上可以蔭庇三人,七、八品二人,九品及御前護衛可蔭一人。至於佃客,一二品可蔭庇五十戶,三品十戶,四品七戶,五品五戶,六品三戶,七品二戶,八、九品一戶。
西晉的經濟制度 課田法 官府按人徵收固定的田租。 《晉書食貨志》:「丁男(16-60歲)課田50畝,丁女20畝,次丁(13-15,61-65歲)男半之,女則不課。」 課田的田租50畝收租4斛,大抵合每畝8升。邊遠民族居民不課田,每戶交米3斛,再遠的交5鬥,叫做「義米」;極遠的每人交錢28文,叫做「算錢」。
官渡之戰 赤壁之戰 五丈原之戰 高平陵事變 八王之亂 陳焜塏 重要歷史事件 官渡之戰 赤壁之戰 五丈原之戰 高平陵事變 八王之亂 陳焜塏
官渡之戰
背景 西元196年,漢獻帝建安五年,華北的兩大勢力,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 統一了河北的袁紹,意欲向南發展以爭天下 ,與首當其衝的曹操開戰勢在必行。
經過 袁紹以七十萬大軍的人數占了極大優勢而掉以輕心,又不採納麾下謀事的計謀,反而一意孤行。 許攸投降曹操後建議襲擊烏巢的輜重部隊。 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
結果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 官渡之戰後,袁曹雙方再發生倉亭之戰,袁紹再敗。兩次戰勝後,曹操威震天下,而袁紹元氣大傷,已無力與之爭衡。 建安七年,袁紹憂病而死,袁譚、袁尚爭位,河北大亂。曹操乘亂進取,終於建安十二年統一北方。
赤壁之戰
背景 公元208年,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控制北方的曹操率大軍南下荊州,準備統一天下。 劉備派遣諸葛亮出使江東,孫權派遣大將周瑜、程普率軍開赴前線與劉備組成聯軍,於赤壁展開決戰。
經過 曹操的部隊在北方爭戰已久,陸上戰力極強,但卻不適應水上作戰,於是曹操以鐵鍊串連各艦,穩固船身。 由黃蓋以苦肉計詐降魏軍,火燒連環船。 孫劉聯軍橫渡長江,大敗曹軍。曹操見敗局已無法挽救,當即自焚餘船,引軍退走。沿華容小道,向江陵方向退卻,劉備軍追之不及。曹操至江陵城下,恐後方不穩,自還北方。
結果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代表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 。 曹操在此戰後再未有機會如此大規模南下荊州,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孫劉雙方得以擴張、壯大自己的勢力。 成就三國鼎立的局面。
五丈原之戰
背景 公元225年,諸葛亮平定了南中地區,聚集力量準備北伐。 公元234年,率十萬大軍由漢中出發,六出祁山,與司馬懿對峙於五丈原。
經過 司馬懿採取堅壁自守,拒不交戰,兩軍相持百天不戰,諸葛亮多次激司馬懿無果。 同年秋天,諸葛亮於軍營中病逝,享年54歲。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死諸葛嚇走活仲達
結果 諸葛亮六次北伐曹魏,雖無重大戰果,卻以攻勢使弱小的蜀漢能夠佔據益州之地,維持了多年的三國對峙局面。 諸葛亮死後,其餘威仍然長期令敵人畏懼,使蜀漢得以安存。
高平陵事變
背景 公元239年,明帝曹睿逝世,遺詔由大將軍曹爽與太尉司馬懿,共同輔佐年僅八歲的皇太子曹芳,曹爽重用自己兄弟與心腹擔任要職,架空司馬懿。
經過 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司馬懿為了等待時機,凝聚力量,藉故生病辭職以回避曹爽。更裝出重病的樣子令曹爽更加鬆懈。 公元249年,司馬懿乘曹爽兄弟隨少帝曹芳祭明帝墓於高平陵之機會,發動政變,奪取大權。
結果 司馬懿奪得魏國大權,曹爽等人被誅滅三族。魏帝權力旁落。 這次政變消除了曹爽領導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勢力,曹氏力量日漸薄弱,司馬氏完全掌握朝政,為日後司馬炎篡魏立晉定下了基礎。
八王之亂
背景 西晉建國初期,晉武帝恢復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個同姓王,以郡建國。 後來諸王擁有行政、軍事權,為日後的動亂種下禍根。
經過 晉武帝死後,外戚楊駿排擠汝南王司馬亮單獨輔助晉惠帝。皇后賈南風也欲奪權,讓楚王司馬瑋帶兵進京,殺了楊駿。 楚王 司馬瑋 楊駿
經過 楊駿被殺後,朝政大權由司馬亮與老臣衛瓘共同執掌,但賈南風對未能獨攬政權不滿意,串通司馬瑋殺了司馬亮。 楚王 司馬瑋 汝南王 司馬亮
經過 司馬瑋殺了司馬亮及衛瓘後,賈南風對司馬瑋也很忌憚,以司馬瑋偽造手詔的罪名處死他。然後獨攬大權。 皇后 賈南風 楚王 司馬瑋
經過 太子司馬遹非賈南風親生,且二人一向不和。結果賈南風設計誣賴太子謀反,殺害太子。趙王司馬倫借殺太子的罪名,先廢后殺賈南風,掌握大權,而後廢晉惠帝司馬衷稱皇。 廢 趙王 司馬倫 皇后 賈南風 惠帝 司馬衷
經過 司馬倫稱皇之後人心不穩。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三王起兵討伐司馬倫。司馬倫兵敗被殺。司馬冏迎接晉惠帝司馬衷複位,獨攬政權。 齊王司馬冏 河間王司馬顒 成都王司馬穎 惠帝復位 司馬冏獨攬政權 趙王 司馬倫
經過 翊軍校尉李含做假詔書給司馬顒,要其興兵討伐司馬冏。司馬顒興兵,假稱在洛陽的長沙王司馬乂為內應,司馬冏得知後,討伐司馬乂,結果司馬乂戰勝,司馬冏一黨滅亡。 長沙王司馬乂 司馬冏
經過 司馬顒不甘司馬乂獨攬政權,與司馬穎共同興兵討伐司馬乂,司馬乂獲勝。朝廷任職的東海王司馬越乘司馬乂軍疲憊,夜捕獲司馬乂,司馬乂被活活燒死。司馬穎獨攬政權,廢太子成為皇太弟,但其作風又令其他野心家有了借口。 東海王司馬越 河間王司馬顒 成都王司馬穎 司馬乂 輸 司馬穎獨攬政權
經過 晉惠帝以東海王司馬越為大都督,雲集10多萬士兵討伐司馬穎。司馬越大敗,晉惠帝被捕後送到鄴城,司馬越逃回東海。 東海王司馬越 司馬穎 輸
經過 司馬越戰敗後,其親弟司馬騰結合異民族烏丸、羯硃等勢力大敗司馬穎。司馬穎與晉惠帝逃到洛陽,洛陽守將張方又把二人挾持到屬於司馬顒的長安。司馬顒廢司馬穎的皇太弟地位,遣其回封地,獨佔大權。 司馬顒 獨佔大權 聯合異族 投靠 司馬騰 司馬穎敗
經過 司馬越再次集結大軍,討伐司馬顒,司馬顒應戰,大敗。司馬越接晉惠帝回洛陽。 東海王司馬越 司馬顒敗 晉惠帝 GET
經過 司馬顒的部下殺了留守關中的梁柳,意圖扶持司馬顒東山再起,結果戰敗,只保有長安一城。再敗.. 東山再起!! 再敗.. 司馬顒
經過 晉惠帝突然死亡,晉懷帝司馬熾繼位,下令司馬顒回朝廷,司馬顒在途中被殺,東海王司馬越最終在八王之亂中得勝,掌握朝廷大權。 晉惠帝 晉懷帝即位 司馬顒被殺 東海王司馬越
結果 這場動亂從宮廷內權力鬥爭開始,而後引發戰爭,造成了較大的破壞,也加劇了西晉的統治危機。 八王之亂從291年開始到306年,共持續十六年。這場動亂從宮廷內權力鬥爭開始,而後引發戰爭,禍及社會,造成了較大的破壞,也加劇了西晉的統治危機,成為西晉迅速滅亡的重要因素。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
三國魏晉的文化與社會現象 食衣住 科學發展 玄學產生 宗教 嗚堡
食 漢人以五穀為主要糧食。 五穀就是栗、黍、麥、菽、稻; 北方人多食栗、黍, 南方人多食稻米, 邊郡人則以雜糧為主。
食 饅頭
饅頭 諸葛亮七擒七縱收服了孟獲之後,,班師回朝。大軍行到瀘水,忽然狂風大作,巨浪滔天 ,當地人說要祭祀49個人頭才能平息,諸葛亮決定不以人頭祭瀘水 ,便將牛羊肉斬成肉醬,在外麵包上麵粉,並做成人頭模樣,這種祭品被稱作“饅首” 由於“首”、“頭”同義,後來就把“饅首”稱作“饅頭”。
衣 漢朝的冠服制度,大都承襲秦制。 男服服飾分有:禮服、冕冠服、長冠服、委貌冠服、皮弁冠服、 朝服 女服服飾則是廟服、蠶服、朝服
住 中國傳統建築自漢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至19世紀,改變不大。 典型的中國建築物採用木構架,屋頂舖彩色屋瓦,並以裝飾性的怪獸、翹起的 屋角作為裝飾。
科技 馬鈞 諸葛亮 劉徽 裴秀
馬鈞 馬鈞是曹魏陝西扶風人。他擅長機械應用,提昇生產量,製作出失傳的指南車,榮獲「天下之名巧」的美譽。 他改良漢代的織綾機,使織出花紋具立體感,能與蜀錦相媲美。 改良漢末畢嵐的龍骨車,發明出龍骨水車來灌溉較高位的農田。現在部份梯田仍在使用。
諸葛亮 諸葛亮為了方便在山地棧道運輸,發明「木牛流馬」。其構造歷代文獻有異,一般認定為獨輪車及四輪車。 他發明可以連續發射十箭的「元戎」。 諸葛亮設計,用於傳遞信號的孔明燈,被公認為熱氣球的始祖。 據《事物紀原》載,諸葛亮也最早製造出長槍的原形,長槍最後漸漸取代了長矛。
劉徽 劉徽是曹魏數學家。他自幼對數學有興趣,學習中國古代數學的重典《九章算術》。年長後著有《九章算術注》,使其容易了解。之後劉徽又著作《九章算術注》的第十捲,即《重差》。唐代將《重差》從《九章》分離出來,單獨成書《海島算經》,是《算經十書》之一。
裴秀 西晉人裴秀為地圖學家。他收集史料,研究地圖,完成《禹貢地域圖》;描繪出當時山脈水文的分布及行政區劃。 裴秀的《禹貢地域圖》十八篇,是中國見於文字記載的最早的一部地圖集。今日此圖集已徹底失傳。裴秀還曾把當時舊的天下大圖,縮繪成比例尺為1:1800000的「方丈圖」,或稱「地形方丈圖」。
科技 水轉百戲 龍骨水車--->
科技 九章算術 穹天論 禹貢地域圖
醫學 華佗 張仲景 葛洪
華佗 華佗是醫史上公認第一位使用麻醉藥來麻醉病人,然後進行外科手術的醫師,同時也是中國第一位將手術小刀組在使用之前用火來殺菌消毒,平時不用時浸泡在酒水裡的醫生。
張仲景 張仲景可說是兩漢醫經、經方二派的集大成者 他的著作<<傷寒雜病論>>在清朝的<<醫宗金鑑>> 中被讚道「啟萬世之法程,誠醫門之聖書。」
葛洪 葛洪強調創新,在閱讀大量醫書,並注重分析與研究,行醫實踐中,總結治療心得並搜集民間醫療經驗,以此為基礎,完成了百卷著作《玉函方》。由於卷帙浩繁,難於攜帶檢索,便將其中有關臨床常見疾病、急病及其治療等摘要簡編而成《肘後救卒方》3卷,使醫者便於攜帶,以應臨床急救檢索之需,故此書堪稱中醫史上第一部臨床急救手冊。
醫學典籍 傷寒雜病論 脈經 金匱藥方 肘後備急方
三曹 「三曹」是指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的曹操和他的兒子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 是指東漢末年漢獻帝年間的七位文學家: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建安七子」與「三曹」對詩賦、散文的發展,都曾作過貢獻。 由於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學上的成就,因此後人將他們合稱為 「建安三曹」或「三曹七子」。
王粲<<七哀詩>>吟道:「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 <<登樓賦>> 「 遭紛濁而遷逝兮,漫踰紀以迄今,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
玄學 老子 莊子 周易
玄學 晉朝的學術思想,由經學轉為玄學為主。清談則於士大夫之間廣為流行。 魏晉時期,士大夫反感朝廷的現實政治腐敗,部份士大夫認為不符合治國的需求,需要思考其標準,玄學便因此產生。
清談誤國 魏晉清談分前後兩個時期 前期為魏末西晉時代,此時的清談是政治的實際問題,與士大夫的進退有密切關係 後期則是東晉時期,此時的清談成為了口上或紙上的玄言,僅只是名士身份的裝飾品。
竹林七賢是指魏末晉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 向秀、王戎。
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是當時玄學的代表人物。他們在生活上不拘禮法,清靜無為,聚眾在竹林喝酒,縱歌。作品揭露和諷刺司馬朝廷的虛偽。 竹林七賢為司馬氏朝廷所不容,最後分崩離析:阮籍、劉伶、嵇康對司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殺害,阮籍佯狂避世。王戎、山濤則投靠司馬朝廷,竹林七賢最後各散西東。
宗教 道教 五斗米道 天師道
五斗米教 在東漢順帝時期,由張道陵在四川鶴鳴山創立。據<<後漢書>>、<<三國志>>記載,凡入道者須出五斗米,故得此名 。 在光和年間(178年 - 184年),五斗米道在巴蜀、漢中一代傳道。 <<三國志>>中的張魯便是張道陵的後人
天師道 天師道是道教的一個派別,就是原來的五斗米道。 信徒多為貧苦農民,因尊張道陵為天師,所以稱「天師道」 這流派便是宋朝的「正一道」。
西晉天師道的活動 趙王廢立 八王之亂的核心人物趙王司馬倫以及其謀主和大將都是天師道中人 東來劉柏根、王彌起兵 張昌起兵 李特起兵
宗教 佛教
佛教 佛教早在東漢初期即傳入中國,但當時儒學興盛,發展不大,至三國後方有發展。 曹魏魏明帝大興佛寺 孫吳地區,當支謙、康僧會先後入吳,受孫權推崇 在蜀漢,佛教不是很興盛
佛教 西晉年間,官方與民間的佛教信仰,逐漸普遍。 佛教所主張的「神不滅論」、「因果報應」及「六道輪迴」撫慰人心,所以盛行。
塢堡 塢堡,又稱塢壁,是一種民間防衛性建築,大約形成王莽天鳳年間,當時北方大饑,社會動盪不安。富豪之家為求自保,紛紛構築塢堡營壁。 塢堡可以算是一種地方自衛武力,後來演變成南宋的義軍、清代的團練。
塢堡
三國魏晉衰亡之因 1.衰亡的順序 2.魏蜀吳衰亡原因 3.西晉 王世信
衰亡之順序 東漢-蜀漢-曹魏-東吳-西晉
<蜀漢> 衰亡之因: 荊州戰略失誤 北伐失敗 阿斗亡國 歷時:221-263年
荊州戰略 劉備去取得益州之時,諸葛亮派大將關羽駐守荊州,卻沒委派足智多謀的謀士。關羽生性剛愎自用,輕敵之事使他讓劉備失去復興漢室的重要基地,敗走麥城,遭孫權下令斬首。
荊州戰略 荊州具有極高的戰略位置,同時也是北伐戰略中以別動部隊配合益州的主力部隊對中原形成鉗型攻勢的重要據點。
北伐失敗 諸葛亮在228年至234年發動北伐曹魏的戰役,共有五次,但未取得重大勝利;而曹魏也曾發動反擊戰,但不成功。最後以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逝五丈原終結。
阿斗亡國 諸葛亮於第五次北伐中病故於五丈原,之後由蔣琬、費禕、董允等接手執掌朝政,蜀漢因而仍保持政治清廉。
到蔣琬、費禕、董允死後,劉禪開始自攝國政,但因寵信宦官黃皓和陳祗,令朝政開始變壞,而大將姜維在247年至262年不斷的北伐,使得蜀漢政治壓力加劇,宮中政事無人處理,力量日漸消耗。
<曹魏> 衰亡之因: 高平陵之變 司馬氏勢力強大 歷時:220-226年
為何司馬氏勢力強大? 司馬懿因為高平陵之變,消除了由曹爽領導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勢力,曹氏宗室力量日漸薄弱,司馬氏得以完全掌握了權力,控制了曹魏朝政,逐步消滅支持曹氏的勢力,向篡奪曹魏政權的目標前進,為日後司馬炎代魏立晉奠下了根基。
<東吳> 衰亡之因: 宗氏相殘,國力衰退 歷時:229-280年
宗氏相殘,國力衰退 252年四月,孫權駕崩,年七十一。孫亮即位,改元建興。由諸葛恪、孫弘、孫峻等輔政。253年春,諸葛恪征淮南,慘敗。諸葛恪被孫峻所殺,大權落入孫峻之手。 256年孫峻病死後,事付從弟偏將軍孫綝。後孫綝廢孫亮為會稽王,改立孫休為帝。不久孫綝又為孫休所殺。
<西晉> 衰亡之因: 八王之亂 胡人南侵,永嘉之禍 歷時:266-316年
五胡亂華,永嘉之禍 北邊眾多游牧民族趁西晉八王之亂期間衰弱之際,晉室分裂,國力空虛,民生凋敝,中原漢族的軍事力量迅速衰退,趁機起兵南下爭奪中原地區的控制權 五胡:匈奴、鮮卑、羯、羌、氐
永嘉之禍 311年(永嘉五年)四月,劉聰(匈奴貴族)部下石勒,殲晉軍十多萬人於苦縣寧平城(今河南邑),並俘殺太尉王衍等人。
劉聰又遣大將呼延晏率兵攻洛陽,屢敗晉軍,前後殲滅三萬餘人。六月呼延晏到達洛陽,劉曜等人帶兵前來會合,攻破洛陽,縱容部下搶掠,俘虜晉懷帝,殺太子、宗室、官員及士兵百姓三萬多人,並大肆發掘陵墓、焚毀宮殿
對後世的貢獻 報告者 陳永信
大分裂時代 東漢過後三國鼎立百年之久,直到西晉有了短暫統一,在爆發八王之亂後才為長達二百八十六年的大分裂時代,揭開了序幕。
影響: 此時外族趁中原混亂之時進入中原地區建立王朝,促成胡漢融合,像是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政策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 《三國志》是由晉代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歷史的斷代史,以曹魏為正統
《三國演義》,原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為羅貫中著,是一本長篇歷史小說,可以說是中國古代長篇章回小說的開山之作,亦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內容「七分史實,三分虛構」,普遍最先接觸三國歷史都是從三國演義開始的
然而這與人物的實際面貌相去甚遠,甚至過度神化了某些人物的面貌,這些在研究三國史都是要多加小心的( ゚∀゚)o彡 軍師大人……還是快去看醫生吧 誰敢比我帥啊(′‧ω‧‵)
九品中正制 起因:曹操唯才是用,不顧用人品行導致社會風氣敗壞 用意:以家世、才幹、道德選材,最後由中央官判定,意在重整社會風氣 影響:高門大族子孫世代為官,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情況
佛教 傳說自東漢傳入中國,現在全世界都看的到佛教的蹤影
佛教的藝術遺產 敦煌石窟盛況 川北大藏寺壁畫
佛教藝術除了壁畫與敦煌石窟也影響到現今許多藝術創作 田滄海 老師的水彩佛像作品
道教 為目前台灣最多人信奉的宗教,有許多分派,其中在台灣發揚的是正一道
相傳「七星劍」與「天師印」是張天師家傳二寶,具斬妖降魔的能力
道教的科儀中,要成為大法師,必須登上108層的刀梯
玄學 道儒融合後產生的一種哲理,影響後世命理極深
現在的掌相、面相、風水、紫微斗數、姓名學都是玄學的分支
後世的貢獻與影響 天燈,諸葛孔明先生所發明,又名孔明燈,當時是用做信號聯絡工具,古今中外學者認定是熱氣球先驅。
諸葛亮改善了製錦工藝,南征時,把織錦的方法傳授給雲貴地區的少數民族,所以苗族把自己織的五彩錦稱為"武侯錦"
三國時代的傳奇色彩帶給後世許多創作靈感,現今的電影也有許多以三國為題材的創作
諸葛亮雖然留下許多的發明與謀略,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但真正動人的,是他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誠心,劉備在永安病危時,召諸葛亮矚托後事說:“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助,便給以輔助;若其不才,您可取而代之 。”諸葛亮忙哭道“臣必竭心盡力相輔,效忠貞之節,死而後已。”於是後主即位,明知來日不多仍不忘先主之恩出兵曹魏,臨行前留下傳世之作出師表規勸後主,最終與魏將司馬懿戰於五丈原後病逝,後人謂「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確實是相當的有道理啊!
結論 報告人 林俊佑
分裂是好是壞?
自從東漢末年,朝廷給予地方州郡的首長兵權起,就揭開了三國亂世的序幕,後來的八王之亂也使小分裂演變到大分裂,雖然分裂造成許多百姓生活困苦,但也是造成族群融合的重要因素,又因為三國時期人才輩出,為了因應亂世的需求,在醫學、科學和文化方面都有很大的發展。
至今現在中國與台灣人民共同擁有的文化歷史,三國志與三國演義都是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雖然今日兩岸仍有政治因素的影響,但一說起共同的歷史便會如同朋友般的友好,甚至日本、韓國都崇拜三國時代的英雄豪傑,便促使現在許多電影、遊戲都拿三國作為題材。
倘若,中國與台灣統一將成為世界第一大強國,美國將不再是世界第一大國。
參考資料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你必須知道的500個中國歷史常識》 于震 培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9年11月(初版) 《簡明中國歷史》 李孝悌、張元 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7月(第四版第一刷) 《三國志》 原著:陳壽 編著:秦漢唐 廣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1年9月(一版一刷) 《看漫畫3小時通曉三國演義》 小林晶子 台灣東販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4月1日(初版第一刷) 《魏晉南北朝史》 鄒紀萬 長橋出版社 1980年3月20日(初版) 《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 萬繩楠 昭明出版社 1999年11月(第一版第一刷) 《魏晉南北朝史論稿》 1999年12月(第一版第一刷) 《歷史思維與社會動脈》課本
參考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B%B9%E9%AD%8F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9%E7%9C%81%E5%85%AD%E9%83%A8%E5%88%B6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C%80%E6%BC%A2#.E7.B6.93.E6.BF.9F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D%B1%E5%90%B3 http://www.bshlmc.edu.hk/~ch/alexam/chaito/exam/NGAICHUN.ht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9%E5%9B%BD#.E6.94.BF.E6.B2.BB.E9.AB.94.E5.88.B6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10040702025 2011年12月4日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C%80%E7%A7%91 http://wenwen.soso.com/z/q135628372.htm http://tieba.baidu.com/p/1018458637?pid=11503140828&cid=0#11503140828 http://lz.book.sohu.com/chapter-21540-117626130.html http://www.e3ol.com/culture/html/2006-3/8260/8260_2006321.htm http://k-fung.net/han/han.htm 2011年12月10日 http://www.hudong.com/wiki/%E4%B8%89%E5%9B%BD%E5%AE%98%E5%88%B6 http://www.zwbk.org/zh-tw/Lemma_Show/167575.aspx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7%A8%E4%B8%8B%E7%9C%81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3%BD%E7%9D%A3 http://file.pokok.edu.hk/~ch/material/form7/wei_jin.pdf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