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思考 1、图1和图2中各是什么细胞?请说出细胞的名称? 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生存环境有何异同?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 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一课时) 居巢区黄麓中心学校 谢玉荣 指出下列物质中那些是酸 ? 那些是碱 ? 那些是盐 ? H 2 O CaCO 3 HCl H 2 O 2 Na 2 CO 3 Ca(OH) 2 MnO 2 H 2 SO 4 NaOH 酸 :HCl H 2 SO.
Advertisements

“ 十五 ” 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 中 医 妇 科 学 总 论 主讲人 李朝平.
运动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和循环系统 运动生理学 人体在安静状态下,大部分 的血液在心血管中迅速流动, 这部分血量称为循环血量。 还有一部分血量潴留在肝、 肺、腹腔静脉以及皮下静脉丛 等处,流动缓慢,血浆较少, 红细胞较多,这部分血量称为 贮存血量。由于这些器官起到 贮存血液的作用,故称为贮血 库。
第七章 溶液. 剛加入時振蕩靜置 粉筆粉 + 水 粉筆粉沉降到試 管底部,混合物 分為上下兩層。 振蕩後,液 體出現渾濁。 靜置後混 合物再次 分為上下 兩層。 植物油 + 水 植物油出現在水 層之上,混合物 分上下兩層。 振蕩後,液 體出現渾濁。 靜置後混 合物再次 分為上下 兩層。 實驗一 第一節.
尿液的形成 腎小體(球)的過濾作用 腎小管的再吸收作用 腎小管的分泌作用 尿液的組成
合理选择饮食 平衡膳食禁止偏食和暴食。 2. 平衡膳食的一般搭配原则:①主食和副食搭配;②干食和稀食搭配; ③粗粮和细粮搭配 ④荤菜和蔬菜搭配;
鲁科版高二选修1 2.2平 衡 膳 食.
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
第六章:動物的消化與吸收 第一節 消化.
钾代谢紊乱 主要内容 钾的代谢特点、生理功能 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
缓冲溶液 聂爱英
糖类和脂质 1.化学元素组成 2.分类 3.分布场所 4.功能 糖类和脂质 1.化学元素组成 2.分类 3.分布场所 4.功能.
细胞生活的环境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焦點 1 動物的排泄作用.
答: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台中縣立大里高中 理化科實習教師 曹佑民 老師
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与使用 巴州区教学仪器供应站 董大崇.
第十章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第一节 神经系统概述 第二节 运动的神经控制 [复习思考题] 神经组织 神经传导的一般特征 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2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一) 钠的重要化合物
超市里的化学 九江十一中 周芬.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33讲 种群的特征及其数量变化.
运 动 生 理 学 主讲:徐芝芳 2010年 2月.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新课导入 图1 图2 1.图1和图2中各是什么细胞?请说出细胞的名称。 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不同?
第二章 发酵工程基础知识.
项目九 汽车维修服务核心流程.
复习: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组织细胞 内环境概念: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 态环境,这个液态环境叫做人体的内环境。
第2节 内环境稳态 的重要性.
体液的组成: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 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淋巴等.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本节聚焦: 1.什么是内环境稳态? 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全球暖化、水污染、空氣污染.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 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动物细胞工程 儋州市一中 金兆娜.
概述(1) 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是动物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它沿着血管不停地在全身循环,输送体内各种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是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和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正常血液为红色黏稠液体,由血浆和其中悬浮的有形成分——血细胞组成。血液的颜色由其所含色素(血红蛋白)的氧合程度而定,动脉血呈鲜红色,静脉血呈暗红色。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处理 浙医儿院 陈振杰.
第二章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
工作任务23 冷却系结构 工作任务24 发动机防冻液相关知识 工作任务25 冷却系的检修
中枢兴奋药-酰胺类及其他类.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 克拉玛依市第九中学 李峰之
调查 体温的日变化规律 1.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 2.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变化有何异同? 成员 母亲 父亲
动脉血气分析 呼吸科 崔艳芝.
5.1.3工矿企业绿地的树种选择 制作:刘松涛.
细胞中的无机物.
韩剧《大长今》第五集:韩尚宫与长今的一段对话。
同学们好 老师们好 武穴市育才高中.
必修三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什么是健康的饮食习惯? 怎样选择饮食才能保障人体需求?.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
第三章 外科病人 的体液失调 Fluids and Electrolytes Disorder
第5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芜湖市 芜湖县第一中学 吴志强 安徽省远程教育优秀作品 教学目标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南航附中化学组:呼俊江 Na+ Mg2+ K+ H+ Ca2+ H+ OH-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 描述体温调节过程.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莆田十三中 张碧霞 生物 必修2 人教版 下学期.
细胞中的无机盐 Let's go.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四章 第二节 授课者 厦门三中 武永红 高一(7)班.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物料(元素)守恒关系式。
第六章 电解质溶液.
实验一 大黄中大黄素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 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
第二节 反映酸碱平衡状况常用的指标及其意义
物质的分类 第一课时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第七章 體液的恆定 第 3 節 體液的恆定.
苯 酚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乔纯杰.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和免疫.
专题二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 碳酸钠的性质及应用 厦大附中 俞佳.
高锰酸钾法 测定钙盐中的钙含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思考 1、图1和图2中各是什么细胞?请说出细胞的名称? 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生存环境有何异同?

血浆 血液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 ? 单细胞与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的比较 项目 生存环境 获取营养的方式 单细胞生物的细胞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 直接从水中获得所需要的养料和氧气,并把代谢的废物直接排到水中 水环境中 ? ?

连连看 细胞名称 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 组织细胞 血细胞 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 淋巴细胞、吞噬细胞

请构建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四者关系的模型

①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无所谓内环境。 ②正常内环境中必定有活细胞存在。   归纳与整理 ①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无所谓内环境。 ②正常内环境中必定有活细胞存在。 ③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膀胱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结构中的液体应视为外部环境,故体内的一些液体如尿液、泪液、消化液等不是细胞外液。 ④内环境与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内环境是相对于外界环境提出,细胞外液是相对于动物和人的细胞内液提出的。 ⑤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但不是说就只有这三种。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资料分析P4) (1)血浆的主要成分: (2)血浆、组织液、淋巴哪两种成分最接近?主要区别在于? 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思考:白细胞、呼吸酶、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否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

三、细胞外液的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一)渗透压 (770KPa) 什么是渗透压? 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什么?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用渗透压原理解释 水肿现象 媒介、多器官图 孕妇水肿、抽筋

造成组织水肿的主要原因: (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 毛细淋巴管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时,引起组织液浓 度升高。 (4)严重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 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 (5)肾脏病变。 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降低)、慢性肾 小球肾炎(大量肾单位被破坏,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 等均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

(二)酸碱度 (7.35~7.45 ) 解释:血液中有很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弱酸和相应的强碱盐组成。 人体在新陈代谢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乳酸,人的食物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这些酸性、碱性物质进入血液,就会使血液的pH发生变化,实际上正常人血液中的pH变化范围很小,这是为什么? 解释:血液中有很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弱酸和相应的强碱盐组成。 H2CO3 和 HCO3- ( H2CO3/NaHCO3 )主要 H2PO4- 和 HPO42- (NaH2PO4/Na2HPO4)

缓冲对的作用(以H2CO3/NaHCO3为例) 1、当酸性物质增加时(如乳酸过多时) 乳酸 + NaHCO3——→乳酸钠 +H2CO3 H2CO3→H2O+CO2 2、当碱性物质增多时(如[Na2CO3]) Na2CO3 + H2CO3→2NaHCO3 呼吸运动排出 肾脏排出

人体内的细胞如何与外界 进行物质交流呢? 提示:(回忆初中所讲到肺的吸气和呼气,营养物质被人体吸收的过程,再思考我们的机体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流的。)

呼吸系统

Na+和Cl-直接来自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葡萄糖、氨基酸来自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要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 脂肪的吸收以淋巴途径为主;除此之外的营养物质的吸收以血液途径为主。 Na+和Cl-直接来自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葡萄糖、氨基酸来自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要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 消化系统

淋巴循环的意义 1.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平衡。(组织液的90%渗回血浆,10%渗入毛细淋巴管内) 2.运输大部分脂肪成分和少量由毛细血管渗出的蛋白质 3.淋巴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对这些细胞来说,淋巴就是它们直接生活的环境。 锁骨下静脉 总淋巴管 各级淋巴管 毛细淋巴管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体 体 食物残渣 消 化 系 统 循 环 系 统 淋巴 食物 营养 物质 营养 物质 O2 营养物质 细 胞 组织 液 血浆 代谢终产物CO2 代谢终产物 呼 吸 系 统 O2 O2 空气 气体 CO2 CO2 泌尿系统 尿液 代谢终产物 汗液 皮 肤 外 外

1、血浆中的水来自 A 、组织液 B、 血浆、消化道 C、 淋巴、组织液 D、 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2、下列何种情况与发生组织水肿无关(   )  A、毛细淋巴管堵塞    B、组织液中蛋白质增多  C、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增多 D、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3、人体发生花粉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 A、血浆增加 B、组织液减少 C、组织液增加 D、淋巴减少 4、毛细淋巴管阻塞,会引起( )(多选) A、组织水肿 B、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增加 C、组织发生脱水 D、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降低 AB 5、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其中的原因是( ) A、血浆渗入组织的速度降低 B、组织液回渗速率降低 C、淋巴生成速率降低 D、淋巴循环受阻 B

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的化学成分相同。组织液和淋巴的化学成分最相近 细胞外液的三种主要液体 细胞 外液 不同点 相同点 存在部位和组织 含有 细胞种类 与细胞的关系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的化学成分相同。组织液和淋巴的化学成分最相近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管 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组织间隙 组织细胞 淋巴管 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

淋巴 系统 血浆、组织液、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在毛细淋巴管起始端,内皮细胞的边缘像瓦片般互相覆盖,形成向管腔内开启的单向活瓣。另外,当组织液积聚在组织间隙内时,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和毛细淋巴管之间的胶原细丝可以将互相重叠的内皮细胞边缘拉开,使内皮细胞之间出现较大的缝隙。因此,组织液包括其中的血浆蛋白质分子可以自由地进入毛细淋巴管。 毛细淋巴管汇合形成集合淋巴管。后者的管壁中有平滑肌,可以收缩。另外,淋巴管中有瓣膜,使淋巴液不能倒流。淋巴管壁平滑肌的收缩活动和瓣膜共同构成“淋巴管泵”,能推动淋巴流动。淋巴管周围组织对淋巴管的压迫也能推动淋巴流动,例如肌肉收缩,相邻动脉的搏动,以及外部物体对身体组织的压迫和按摩等等。凡能增加淋巴生成的因素也都能增加淋巴液的回流量。    淋巴液回流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将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分子带回至血液中,并且能清除组织液中不能被毛细血管重吸收的较大的分子以及组织中的红细胞和细菌等。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对营养物质特别是脂肪的吸收起重要的作用。由肠道吸收的脂肪的80%-90%是经过这一途径被输送入血液的。因此小肠的淋巴呈乳糜状。淋巴回流的速度虽较缓慢,但一天中回流的淋巴液相当于全身血浆总量,故淋巴液回流在组织液生成和重吸收的平衡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血浆、组织液、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26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与体 内细 胞进 行物 质交 换直 接有 关的 系统: 呼吸、消化、循环、泌尿

各液体通过何种结构联系? 毛细血管壁 细胞膜 组织液 细胞内液 血浆 淋巴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 O2、营养物质 CO2、代谢产物 CO2、代谢产物 淋巴循环 毛细淋巴管壁 左右锁骨下静脉 各液体通过何种结构联系? 淋巴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