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與生活 教師:林維莉
食品標示的秘密(補充) 好喝的可樂內含物
美味的奶油蘑菇濃湯 1.植物油-內含影響健康的棉籽油 2.脫水乳清,濃縮大豆蛋白(0.8g蛋白質/100g) ,味道來自於增味劑,液體鮮奶油含反式脂肪酸 3.鈉(701mg/100g食物)過高
香腸及熱狗 1.豬肉(70%) 2.preservative(防腐劑)-重亞硫酸鈉(sodium metabisulphite)(可能引器過敏反應) 3.protective atmosphere (保護性氣體)-將氧氣抽出,充填臭氧氮氣CO2混合氣體)以延長食物保存期限
1.早餐建議量只有30克,糖分高,纖維少 2.每份30克中含膳食纖維量不足 3.糖(9.6克/30克u 一份)即高糖
1.植物油(通常消費者不明瞭精緻食品用油的成分) 2.鈉(sodium)食用一份等於一天攝取量30%, 容易過量 3.protective atmosphere (保護性氣體)-將氧氣抽出,充填臭氧氮氣CO2混合氣體)以延長食物保存期限
基礎生理概念 常見皮膚問題 基礎面部保養 化妝品保養品造成皮膚傷害
簡單扼要複習生命的基礎知識
化學
小分子物質移動
酸與鹼
胺基酸
酸與鹼
細胞
皮膚生理概念 皮膚,是表皮系統的一部份,皮膚覆蓋的範圍約佔1.7 m2為動物最大的器官,大約佔人體比重的百分之十五,包裹在動物體的外層和外界環境的介面,而且是防禦外來影響的第一道防線。由多層的外胚層組織構成,可保護內部的肌肉、骨骼、韌帶及其他身體內部的重要器官。 皮膚俱有阻擋外來物入侵、保持水份、保暖、阻隔冷熱感覺溫度調節及產生維生素D之功能。其他的功用則因物種而異,有保暖、保護色、吸引異性等作用。 嚴重受傷的皮膚癒合時會形成疤痕,有時皮膚的顏色會產生變化。 動物皮膚的厚度會隨部位而不同,例如人類眼睛下方的皮膚和眼瞼周圍皮膚最薄,厚度約0.5毫米厚,而且是最早出現像「魚尾紋」或其他皺紋老化的情形。手掌及腳掌的皮膚最厚,厚度約4毫米。 各物種的皮有厚有薄,厚皮叫革。
來源:花鳥世界報 攝影:尾巴 皮膚有厚薄之分,厚皮叫革。本身具有特化的保護效果及功能,例如魚類和爬蟲類,會生鱗保護、鳥類會生羽毛保護、兩棲動物的皮膚則是交換氣體的器官。所有哺乳動物的皮膚都有毛,即使看似無毛的海洋哺乳動物其實也有毛。 yam蕃薯藤新聞/胡梓筠
表皮層 1.表皮層(epidermis): 位於皮膚的最上層,首要功能是更新細胞、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及細胞的再生。 表皮由基底層到角質層之間,由5種細胞層構成,由上往下分別為5層,這5層是一個動態的結構,因新生表皮的細胞處首要在基底層,也有一部分在棘狀層產生,于是這兩層合起起來為「種子層」,皮膚受傷害時,最首若是由基底層盤據出細胞,而往上移動來填補傷口。 新生細胞過程由: 基底層→ 棘狀層→ 顆粒層→ 透明層(臉部沒有透明層)→ 角層層,而最事多也是要需要瞭解的是《基底層》與《角質層》。
‧有棘層 有棘層(又稱辣狀層),由棘狀細胞(有刺細胞)組成,愈往上愈 平坦,是表皮當中最厚的一層。這層細胞組成圓柱型和紡錘型間的各種樣式之多角形;由數層至十層的細胞排成行列,因此在此層可以隨著表皮突起的形狀,隨時矯 正基底層的波形,促使與皮膚的表面呈平行狀態;而細胞與細胞之間有很多棘橋,利用棘橋來作為鄰近相互之聯繫,又叫做細胞間橋,而細胞之間就是靠這間橋來養 育,故若將此切斷,細胞便會死亡。此層細胞與細胞間有空隙,淋巴腺分泌的淋巴液在此層流動,並供給表皮所需的養分。 ‧基底層 位於表皮最深處,與真皮相接。此層的形狀如同 圓柱狀且排列成一排,一個一個的細胞稱為基底層,其中某些細胞中含有色素,是稱為黑色素形成細胞,即Melanin色素之色素之母細胞,在光學顯微鏡下看來是呈空泡狀的細胞。
真皮層 2.真皮層(dermis) :-與皮膚之彈性有密切關係 皮膚最厚且較複雜之一層,由彈力纖維(Elastic fibers)、膠原卵白(Collagen)、網狀纖維(Reticulum fibers)所構成之網狀組織,與皮膚之彈性有密切關係,內含有無數的血管,淋巴管,神經,汗腺,皮脂腺,毛囊,豎毛肌,色素細胞等。
真皮層,分為三層 a. 乳頭層(papillary layer): 真皮層與表皮接觸之圓錐形突出物之乳頭體及乳頭體下列全體;主要由彈力素及骨膠原構成支撐。內含有網狀彈性纖維,微血管,神經等,能輸送表皮所需之養份。 b. 網狀層(Reticular layer): 真皮層之內層由彈力纖維,膠原纖維,肌肉纖維等組成網狀結構,而中間之基質要素為醣卵白(Glycoproteins)、黏多醣體(mu-copolysacharides)、膠原卵白(Collagen)、彈力卵白(Elastin)等,使皮膚有彈性與蔓延性。
皮下結締組織 3.皮下結締組織(hypodermis, subcutanous tissue): 皮膚最下層,由纖維穿插之組織,內含有大批脂肪細胞,由脂肪球所組成,視個人年齡、性別及健康情況的分歧,其厚度也有所分歧,可能保護皮膚,首要功能供給能量與儲存能量,且與身體之肥瘦,曲線美有密切關係。 皮脂腺生產出带黄色的,油性分泌物,叫做皮脂。它可以吸收並鎖住大量的水分。皮脂是脂肪、胆固醇、蛋白质和盐分的混合物。
皮膚屏障的保護功能 肌 膚的最外層是一種天然的保護屏障,由『皮脂、汗水、角質層細胞』混合而成,叫做『酸膜』,也稱為Skin Barrier(皮膚屏障),它的酸性表面讓細菌不易生存,阻絕了外界的污染進入皮膚深層,這層屏障讓皮膚中的水分不易流失,並且會氧化自己的脂質去抵擋 自由基的傷害,肌膚會敏感的人,幾乎都是這層天然皮膚屏障很不好,外界污染源可長驅直入,使皮膚細胞長期處於炎症反應之下,而有『紅、腫、熱、痛、乾燥』 的不適感。
皮膚屏障之破壞 每 天洗臉時,洗面乳會破壞這層保護屏障,通常需要3小時左右,皮脂會再度分泌與混合成皮膚屏障。在作護膚療程時,為了讓產品成分有良好的滲透,會使用前劑去 角質,暫時破壞這層保護屏障,因此療程後,光擦保養品是不夠的,還要思索如何人工重建這層保護屏障,避免污染源趁機入侵。皮膚屏障破壞後,會感受到乾燥缺 水而導致脫皮,容易讓污染源入侵引起敏感、過敏反應,就容易泛紅起疹子,修護能力變差,皮膚隨時都紅通通、熱熱的,老化的速度會加快。
常見皮膚問題 油脂分泌過剩 油脂性膿胞 黑頭粉刺
常見皮膚問題 色素沉澱
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又稱為異位性濕疹,最大特徵是搔癢、發作無固定位置、紅疹,且經常伴隨著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結膜炎和氣喘等過敏症狀與異位性體質。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反覆發作的過敏性皮膚疾病,生活習慣不正常,長期累 積的惡性體質最容易發作,例如:作息不正常、損壞身體機能、飲食不當、藥物濫用,免疫力下降等。由於大多數異位性皮膚患者具有過敏體質,通常在嬰幼兒時期就會發病,不過也有部分人小時候生活習慣良好,長大 後經常熬夜、飲食不健康以及過度用藥,長期累積惡性體質後才發病。 導致異位性皮膚炎的「惡性睡眠體質」包含不易入眠、失眠和熬夜, 如果長期處於惡性睡眠的情境中,不僅腦神經無法安定,也會出現肝火旺、腎陰虛和肝經濕熱的現象,皮膚表面 容易粗糙乾裂,並且伴隨劇烈搔癢和口乾舌燥,洗熱水澡後容易發癢外,肝經濕熱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皮膚表面出現猶如濕疹一般的丘疹和水泡,皮膚損傷部位常 見滲水和組織液,糞便黏性強、小便色黃味臭,臉頰部位好發青春痘。
不良的飲食習慣也會引發異位性皮膚炎,例如:飲食不節制,愛吃零食飲料和各式各樣製作精緻的食物或口感好的再製食品,容易出現腸胃濕熱與肝 腎代謝功能不良的排便不暢、皮膚粗糙、口氣惡臭、口味變重等現象,另外,體重較輕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還會出現心跳加速、機能亢進的病症。 不當使用補藥和藥物也可能成為異位性皮膚炎反覆發作的元兇之一。很多人不清楚自己的體質,任意使用 補藥或進補過度,往往適得其反,例如曾有燥熱體質的孕婦,吃太多麻油炒腰子和四物湯,引發異位性皮膚炎和蕁麻疹;誤將肝功能疲勞當作腎虛的病人,購買來路 不明的鱉蛋酒補身,卻使體質過度燥熱,導致全身起皰疹。
皮膚老化的定義 皮膚老化是一種隨時間累積呈現的生理現象,以微觀的觀點來說,此現象是各種細胞與環境作用之後的結果,由DNA 與細胞的受傷開始,進而造成組織或器官功能的喪失,只要作用持續進行,這將是一種累積性與持續性的傷害。影響皮膚老化的因素可分為體內因素( Internal Factors )及外源性因素( External Facrots ) 。 這些因素包含紫外線、傳染性微生物、電磁波、精神壓力、煙、空氣污染、傷口與荷爾蒙失調等等。
敏感性皮膚 敏感性皮膚( Sensitive Skin )的定義與症狀 敏 感性皮膚的特徵是在皮膚的某些敏感部位,會有刺痛、搔癢、發炎、灼熱、緊繃等不舒適感,嚴重的甚至產生紅斑。皮膚對外源性因子反應的結果,但不同個體間的反應快慢不同,不屬於免疫反應過程,且與個體的體質無關。 過敏性皮膚( Allergic Skin ),是由皮膚與某種外來物(稱為過敏原)反應後所啟動的免疫反應過程( Immunological Process )所導致,只與個體的體質有關。 敏感性皮膚依特徵可以分成兩類:(1)敏感性皮膚( Irritable Skin )會與不同的外源因子產生不同程度的刺痛與搔癢,像是情緒、食物、風、摩擦、肥皂、硬水、界面活性劑、粉筆灰、溫度變化、羊毛等等,主要的症狀是帶有痛感 或没痛感的皮膚乾燥或臉部紅斑。(2)易感性皮膚( Intolerant Skin ) 會與不同的外源因子產生不同程度的發炎、緊繃及搔癢感,主要的症狀是帶有痛感或没痛感的臉部紅斑。
敏感性皮膚的機理 敏 感性皮膚受到外在刺激因子刺激後,皮膚表面的表皮神經末梢會釋放出大量的神經肽(Neuropeptide),主要的神經肽是P物質(P Substance),而會啟動一連串生化反應來影響肥大細胞(Mast Cell),並使之釋放出發炎因子,包括組織胺(Histamine)、腫瘤壞死因子α (Tumour Necrosis Factor- α;TNF- α)、血清促進素(Serotonin)、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介素-6 (Interleukin-6;IL-6)以及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等等從機理上來看,敏感性皮膚的主要反應特徵是:皮膚表面P物質的釋放,以及之後所伴隨發炎因子的大量釋放
皮膚的保濕的重要 對於肌膚細胞而言,『水』,是細胞正常運作不可或缺的要素,從角質層到真皮層,都有極高的含水量,幫助肌膚細胞正常運作,維持明亮與飽滿,雖然皮膚主要的構造是水分,但卻不是平均的分布在各皮膚層。一般而言,水分在真皮層的比例約為 70% ,到了表皮層剩下 50% ,而最外層的角質層就只剩下 10~15% , 一旦表皮的含水量低於 10% ,即屬於乾燥皮膚。 皮膚角質層的含水量會直接影響皮膚的外觀及膚質 ,像是皮膚粗糙、乾裂 及加速老化的現象。當皮膚表皮含水量下降時,其實真皮深層的水分已經散發, 有研究指出,當流失 25%的水,皮膚彈力就降低三分之二, 肌膚無光澤、鬆弛、皺紋現象就會出現。
敏感性肌膚做主要的成因其實是保濕工作沒有做好的緣故,皮膚缺水,導致細胞生理活動降低,加上整體肌膚天然屏障功能變差,此時皮膚面對外界刺激的防衛能力下降,造成所謂的敏感性肌膚出現。 此外,有些皮膚缺水會出現 肌膚乾燥、發黃、變暗,真皮層的水分會大量的流出, 因此容易產生細紋及鬆弛,也就無法避免皮膚老化。 尤其在眼部、口唇的肌膚最容易因為乾燥,提早出現細紋。
斑點 色斑以色素或黑色素细胞分布的位置可分成三类: 1、 淺層色斑(表皮性):黑色素主要堆積在表皮層。 色斑以色素或黑色素细胞分布的位置可分成三类: 1、 淺層色斑(表皮性):黑色素主要堆積在表皮層。 2、 深層色斑(真皮性):黑色素主要堆積在真皮層。 3、混合性色斑(表皮、真皮皆有):黑色素同时積存于表皮層和真皮層。混合性色斑目前以黄褐斑最為常見,黑色素分布是從表皮層到真皮層皆有,是比較難以處理的色斑問題,目前以醫美的技術可以低能量雷射進行改善的。 若以組織學的型態來區分,色斑可分為以下幾類: 1、 黑色素生成變多,例如雀斑及黄褐斑。 2、 黑色素生成變多合併角質细胞增厚,例如晒斑及老年斑。 3、 黑色素细胞增生,或是真皮層的痣细胞增加,例如颧骨斑。
隱翅蟲皮膚炎 隱翅蟲皮膚炎」顧名思義,就是因為接觸到了隱翅蟲蟲液,所造成的急性接觸性皮膚炎。隱翅蟲雖然不會螫人,但牠的體液含有「隱翅蟲素」(Pederin),是一種高度刺激性物質。患者皮膚接觸到10到 15秒就反應成壞死性紅斑,產生劇烈灼傷般的疼痛,患部會出現一大片不規則或帶狀的紅疹,嚴重者可能會有水泡、皮膚潰爛等情形;此時應立刻以大量清水沖洗,絕對不能用手搔抓,並盡速 就醫治療,靠抗生素藥物或外敷藥膏來緩和不適的症狀。
接觸性皮膚炎 大陸製的鞋子,穿著前最好先清洗兩到三次,同時不要打赤腳穿鞋,免得鞋子上的塑化劑透過腳掌直接進入人體。
基礎面部保養 卸妝(水、乳、油) 洗臉(皂泡) 化妝水(清潔、潤澤) 菁華液(保濕、美白) 乳液(保濕、美白) 面霜 隔離/防曬(物理/化學) 面膜(水洗、不織布)
化妝品保養品造成皮膚傷害 化妝品保養品造成的皮膚傷害,以刺激及過敏為主。 乳化劑及界面活性劑是導致皮膚刺激的常見因子,至於香料、防腐劑及染髮劑則會引發皮膚過敏。通常會出現類似濕疹的症狀,比如皮膚紅腫、會癢、脫皮、起水泡及滲出水液等。 在常見的化妝品或保養品中,乳液導致過敏的機率最高,且和使用頻率及體質有關。部分對防腐劑過敏的人,也許只使用一、兩次,就滿臉紅腫刺痛。至於指甲油、防曬乳液及卸睫毛膏,也會引發少數人的不適。 使用美白及清潔保養品,會刺激黑色素從基底層掉到真皮層,導致皮膚變黑。使用美白 產品時,他認為最好使用兩、三個月後,休息一個月,好讓皮膚把表皮層代謝掉。面對琳瑯滿目的化妝品及保養品,趙昭明建議消費者一定要購買標示清楚,且有衛 生署許可證字號的產品。
下周預告 第三週溶劑保溼滋潤劑原料(一):醇類與酯類 第四週溶劑保溼滋潤劑原料油類(二):脂類 第五週:天然及化學油類原料:油類與蠟類 要介紹製作化學合成品的基本原料,醇類、酯類與油類。化妝品,藥品的有效成分大部分會溶解在有機溶劑跟油中,之後再製成各種使用的型態;例如:霜、膏、乳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