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 授课人:缪晓辉.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传染病报告知识培训 传染病报告知识 及注意事项. 新传染病防治法对报告病种的 规定 自 2004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 第三条 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 乙类和丙类。
Advertisement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肝脏基本功能 : 参与多种物质的代谢过程,如 蛋白质、糖、脂类、维生素、激素等物质的代谢。 还有分泌、排泄、生物转化及胆红素代谢等方面 的功能。人体 “ 中心实验室 ” 或 “ 物质代谢中枢 ” ①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 ②胆红素代谢检查; ③血清酶检查; ④肝纤维化常用标志物检测; ⑤病毒性肝炎常用标志物检测等。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肝硬化 ( cirrhosis of liver ). 1. 掌握肝硬化的定义、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 2. 了解肝硬化的病因 3. 熟悉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及体征 4. 掌握肝硬化的并发症 5. 熟悉肝硬化的各项检查、诊断、鉴别诊断 和治疗及预后 教学要求.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段冠清 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 甲肝病毒( HAV ) 基因结构: 基因结构: 5’- 非编码区5’- 非编码区 编码区 编码区 3’- 非编码区3’- 非编码区  HAV 疫苗研究近况.
Cirrhosis of the liver 肝硬化. 教学要求 ☺ 肝硬化的常见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 ☺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肝肾综合征的概念 ☺ 肝硬化的主要临床表现、并发症 ☺ 主要肝功能试验及有关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 肝硬化的治疗要点及并发症处理、护理评估 ☺ 常用护理诊断 / 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第三节 病毒感染 三、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第二节 病毒性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平凉医专内儿护理教研室.
病 毒 性 肝 炎 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王曙照.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第十五讲 授课老师:周霞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传染病疫情报告 年 7月.
乙肝检验临床意义.
第二十四章 病毒性肝炎.
发光乙肝五项定量检测意义.
肝炎病毒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第23章 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病毒性肝炎.
第27章 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和报告 二炮总医院消化科 李青山.
第二十四章 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流行病学教研组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以肝脏为主要靶器官,对肝脏有亲嗜性,引起肝脏炎症的病毒。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
第29章 肝炎病毒 1.掌握HBV的形态结构,HBV的抗原—抗体系统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掌握五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
第二十八章 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传染病学教研室.
病理学 第八版 李玉林 主 编 内民大医学院病理教研室.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第八章 妊娠合并症妇女的护理 急性病毒性肝炎 贫血 肺结核
肺结核.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田 丰.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病 毒 性 肝 炎.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第 3 节 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制作:于兰英.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Welcome.
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PCR检测HBV DNA 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谢瑞玉.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 及治疗进展 张定风.
第十九章 肝炎病毒  .
学习方法 概述 病因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 预防 治疗 预后 体现四早.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29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 李冬青
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 乏力 食欲减退 恶心、呕吐 肝肿大 肝功能损害 黄疸
病 毒 性 肝 炎 Viral hepatitis 主 讲 何步东
乙肝病毒前S1蛋白在乙型肝 炎临床诊断中的意义和应用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31章 其他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gilloma Virus.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HIV阳性母亲所生儿童 免疫程序说明 无法确定是否感染HIV的儿童
HBsAg阳性肝细胞的膜表面HBsAg抗原的检测
医学病毒学 Medical Virology 第21章 肝炎病毒 高等教育出版社.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囊虫病 Cysticercosis.
乙型病毒性肝炎(HBV).
临床表现 潜伏期 HA 30天(15—45) HB 70天(30—180) HC 40天(15—150) HE 40天(10—70)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病毒性肝炎 授课人:缪晓辉

总 论 肝炎的类型 肝炎的临床表现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 肝炎的治疗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肝炎的类型(1) 肝炎的类型: 病毒性肝炎 酒精性肝炎 药物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 化学性、中毒性肝炎 其他原因所致肝损害

肝炎的类型(2) 一、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 丙型病毒性肝炎 丁型病毒性肝炎 戊型病毒性肝炎

二、酒精性肝炎: 长期或大量饮酒: 直接致肝细胞损伤 酒精性脂肪肝 营养不良—肝细胞脂肪变性 后果:肝炎肝硬化肝癌? 肝炎的类型(3) 二、酒精性肝炎: 长期或大量饮酒: 直接致肝细胞损伤 酒精性脂肪肝 营养不良—肝细胞脂肪变性 后果:肝炎肝硬化肝癌?

三、药物性肝炎: 机制:1. 剂量依赖性的肝毒性作用; 2. 过敏反应。 常见致肝损伤的药物: 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FK506 肝炎的类型(4) 三、药物性肝炎: 机制:1. 剂量依赖性的肝毒性作用; 2. 过敏反应。 常见致肝损伤的药物: 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FK506 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 抗甲亢药:丙基硫尿嘧啶 抗菌药物:四环素 镇静、安眠、麻醉药 解热镇痛药:氨基比林

四、自身免疫性肝炎: 1.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器官损害; 2.病毒性肝炎(肝细胞膜 结构的改变); 3.药物作用; 肝炎的类型(5) 四、自身免疫性肝炎: 1.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器官损害; 2.病毒性肝炎(肝细胞膜 结构的改变); 3.药物作用; 4.其它:尚未定论的可能与 自身免疫有关的疾病。

五、化学性、中毒性肝炎: 机制:化学、毒性物质的直 接肝细胞损伤 误吸、误食,或皮肤接触 有毒物质;细菌毒素。 农药中毒:操作不慎、 肝炎的类型(6) 五、化学性、中毒性肝炎: 机制:化学、毒性物质的直 接肝细胞损伤 误吸、误食,或皮肤接触 有毒物质;细菌毒素。 农药中毒:操作不慎、 蓄意投毒、自杀

六、其他原因所致肝损伤: 非亲肝病毒感染 缺血、缺氧:休克、淤血(心衰) 继发于全身疾病的多脏器功能损害 胆道疾病:结石,胆道感染 肝炎的类型(7) 六、其他原因所致肝损伤: 非亲肝病毒感染 缺血、缺氧:休克、淤血(心衰) 继发于全身疾病的多脏器功能损害 胆道疾病:结石,胆道感染 营养、代谢障碍:糖尿病、甲亢 先天性胆红素代谢障碍 肝内占位性病变:肿瘤、囊肿 肝脓肿 肝脏寄生虫病

症状(急性肝炎): 1.胃肠道症状:厌食、厌油、恶心、 呕吐、腹部不适、腹泻; 2.黄疸; 3.右上腹不适、疼痛(隐痛、胀痛); 肝炎的临床表现:症状(1) 症状(急性肝炎): 1.胃肠道症状:厌食、厌油、恶心、 呕吐、腹部不适、腹泻; 2.黄疸; 3.右上腹不适、疼痛(隐痛、胀痛); 4.全身症状:发热、乏力、疲倦、全 身不爽; 5.其它:关节痛、皮疹、心律失常、 出血。

症状(慢性肝炎): 1.急性发作时与急性肝炎相同; 2.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 3.重度慢性肝炎:持续时间长,症 肝炎的临床表现:症状(2) 症状(慢性肝炎): 1.急性发作时与急性肝炎相同; 2.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 3.重度慢性肝炎:持续时间长,症 状重,及有肝功能失代偿的表现; 4.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可无明显症 状,失代偿期表现为肝功能失代 偿和门脉高压的症状。

体征: 1.黄疸; 2.肝脏肿大:轻到中度肿大,质地软, 有触痛,肝区有叩痛; 3.出血体征:齿龈出血、皮肤淤点淤 斑。 肝炎的临床表现:体征(1) 体征: 1.黄疸; 2.肝脏肿大:轻到中度肿大,质地软, 有触痛,肝区有叩痛; 3.出血体征:齿龈出血、皮肤淤点淤 斑。

体征: 慢性肝病的各种体征: 1. 肝病面容、肝掌、血管蛛; 2. 浮肿、 腹水; 3. 急性发作时肝脏肿大,重型肝炎 及肝硬化者肝脏缩小; 肝炎的临床表现:体征(2) 体征: 慢性肝病的各种体征: 1. 肝病面容、肝掌、血管蛛; 2. 浮肿、 腹水; 3. 急性发作时肝脏肿大,重型肝炎 及肝硬化者肝脏缩小; 4. 脾脏肿大; 5. 腹壁静脉曲张;等。

一、肝功能试验 (一)酶学检查 1.丙氨酸转氨酶(ALT、GPT): ⅰ.分布与意义:肝肾心肌肉; ⅱ.敏感性(1%);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1) 一、肝功能试验 (一)酶学检查 1.丙氨酸转氨酶(ALT、GPT): ⅰ.分布与意义:肝肾心肌肉; ⅱ.敏感性(1%); ⅲ.急、慢性的上升程度; ⅳ.疗效观察指标。

一、肝功能试验 (一)酶学检查 2. 门冬氨酸转氨酶(AST、GOT) ⅰ.分布:心肝肌肉肾 ⅱ.意义:酒精性肝病时AST  ALT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2) 一、肝功能试验 (一)酶学检查 2. 门冬氨酸转氨酶(AST、GOT) ⅰ.分布:心肝肌肉肾 ⅱ.意义:酒精性肝病时AST  ALT

一、肝功能试验 (一)酶学检查 3.其它酶: ⅰ.反映肝细胞损伤:乳酸脱氢酶(LDH)、 腺苷脱氨酶(ADA)、谷胱甘肽S转移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3) 一、肝功能试验 (一)酶学检查 3.其它酶: ⅰ.反映肝细胞损伤:乳酸脱氢酶(LDH)、 腺苷脱氨酶(ADA)、谷胱甘肽S转移 酶 (GST)。 ⅱ.反映胆汁淤积:碱性磷酸酶(ALP、 AKP)、-谷氨酰转肽酶( - GT、)。 ⅲ.反映肝脏纤维化:Ⅲ型和Ⅳ型胶原、层 粘蛋白(LN)、透明质酸(HA)

一、肝功能试验 (二)胆红素测定 1. 胆红素类型:直应胆红素、间应胆红素 2.正常值:小于17mmol/L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4) 一、肝功能试验 (二)胆红素测定 1. 胆红素类型:直应胆红素、间应胆红素 2.正常值:小于17mmol/L 3.总胆红素升高、直应胆红素升高、间应胆 红素升高的意义; 4.胆酶分离的问题(重型肝炎)

一、肝功能试验 (三)蛋白质 白蛋白:合成代谢功能的指标 球蛋白:病毒持续复制的指标 (所谓慢性指标) 白球比值:正确认识倒置的问题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5) 一、肝功能试验 (三)蛋白质 白蛋白:合成代谢功能的指标 球蛋白:病毒持续复制的指标 (所谓慢性指标) 白球比值:正确认识倒置的问题

一、肝功能试验 (四)凝血酶原时间(PT) 表示方法: 1. PT延长的秒数:正常值12-16秒,比正常 对照小于3秒为异常;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6) 一、肝功能试验 (四)凝血酶原时间(PT) 表示方法: 1. PT延长的秒数:正常值12-16秒,比正常 对照小于3秒为异常; 2.正常化比值:病人/对照:大于1.2; 3.凝血酶原活动度:正常值80-100% 凝血酶原活动度=K/(pt-a) K=303,a=8.7 意义:反映严重肝损伤(重型肝炎)

一、肝功能试验 (五)甲胎蛋白 正常值:小于20g/L 意义 急性肝炎一般不增高 慢性肝炎可增高 重型肝炎增高预后好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7) 一、肝功能试验 (五)甲胎蛋白 正常值:小于20g/L 意义 急性肝炎一般不增高 慢性肝炎可增高 重型肝炎增高预后好 警惕癌变(大于500 g/L )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8) 二、肝炎病毒(指标)检测 (一)病毒分离与培养 粪便或胆汁中分离与培养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9) 二、肝炎病毒(指标)检测 (二)病毒标志物 病毒抗原 抗病毒成分的抗体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10) 二、肝炎病毒(指标)检测 (二)病毒基因检测 意义:定性和定量 方法: 杂交法 PCR法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11) 三、免疫功能检查  T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干扰素、肿瘤坏死 因子、白细胞介素 等

四、病理检查(肝组织穿刺活检) 方法:  1秒钟肝穿刺:简单、安全 意义 常规病理:确定损害程度、分级 分期、观察有无纤维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12) 四、病理检查(肝组织穿刺活检) 方法:  1秒钟肝穿刺:简单、安全 意义 常规病理:确定损害程度、分级 分期、观察有无纤维 化及程度,不能确定 病因 免疫组化:可确定病因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13) 五、影像学检查 B型超声波 CT、MRI

急性肝炎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一)休息 卧位时的肝脏血流量比立位 增加20%! 休息是加快肝脏修复的重 要方面,要增加卧床休息和睡眠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急性(1) 急性肝炎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一)休息 卧位时的肝脏血流量比立位 增加20%! 休息是加快肝脏修复的重 要方面,要增加卧床休息和睡眠 的时间 恢复期可适当活动

易消化、高糖、富蛋白、富维生素、低脂肪饮食,进餐量不宜过多。绝对禁酒!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急性(2) 急性肝炎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二)饮食 易消化、高糖、富蛋白、富维生素、低脂肪饮食,进餐量不宜过多。绝对禁酒!

急性肝炎的治疗 二、对症和支持治疗 1.发热、消化道症状严重,不能进食者 应补充足够的热量和每天所消耗的其 营养物质,保证正氮平衡;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急性(3) 急性肝炎的治疗 二、对症和支持治疗 1.发热、消化道症状严重,不能进食者 应补充足够的热量和每天所消耗的其 营养物质,保证正氮平衡; 2.助消化和增加胃肠运动功能药物; 3.其他对症治疗措施; 4.尽量避免使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

急性肝炎的治疗 三、改善肝功能 1.稳定肝细胞膜;甘草甜素、疗尔健 2.降酶:联苯双酯,垂盆草 3.促进肝细胞再生;促肝细胞生长因子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急性(4) 急性肝炎的治疗 三、改善肝功能 1.稳定肝细胞膜;甘草甜素、疗尔健 2.降酶:联苯双酯,垂盆草 3.促进肝细胞再生;促肝细胞生长因子 4.解毒药物

急性肝炎的治疗 四、退黄疸药物 1. 一般退黄疸治疗: 中药、腺苷蛋氨酸 2. 淤胆型肝炎的退黄治疗: 苯巴比妥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急性(5) 急性肝炎的治疗 四、退黄疸药物 1. 一般退黄疸治疗: 中药、腺苷蛋氨酸 2. 淤胆型肝炎的退黄治疗: 苯巴比妥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急性(6) 急性肝炎的治疗 五、抗病毒治疗 急性肝炎无抗病毒治疗的必要

慢性肝炎的治疗 一、一般、对症、支持、保肝、退黄 治疗 1. 慢性肝炎急性发作及慢性肝炎重型 的治疗同急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慢性(6) 慢性肝炎的治疗 一、一般、对症、支持、保肝、退黄 治疗 1. 慢性肝炎急性发作及慢性肝炎重型 的治疗同急性肝炎; 2. 慢性肝炎轻型可以做轻工作,不必 绝对卧床,要适当卧床休息时间, 适当体能锻炼,防止超重、脂肪肝。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慢性(6) 慢性肝炎的治疗 二、抗病毒治疗 在乙型肝炎部分介绍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慢性(6) 慢性肝炎的治疗 三、抗纤维化治疗

肝炎的治疗(肝移植) 肝移植的有关问题 适应证 时机 移植前的准备:抗病毒 移植后治疗:抗排异、抗病毒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一、传染源的管理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三、保护易感人群

(1)重型肝炎:分类 重型肝炎 分类: 急性 亚急性 慢性

急性重型肝炎 定义: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后10天 内出现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表现: 1. 严重的消化道症状、极度乏力; (2) 重型肝炎:急性 急性重型肝炎 定义: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后10天 内出现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表现: 1. 严重的消化道症状、极度乏力; 2.迅速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症状(除外 其它原因); 3.肝浊音区进行性缩小; 4.肝功能异常、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 5.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大于 170mol/L。

亚急性重型肝炎 定义: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后10天以上,8周 以内出现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表现: 1.迅速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症状; (3)重型肝炎:亚急性 亚急性重型肝炎 定义: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后10天以上,8周 以内出现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表现: 1.迅速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症状; 2.黄疸迅速加深,数日内血清胆红素大于 170mol/L。肝功能严重损害,凝血酶原 活动度低于40%; 3.严重的消化道症状,重度腹胀、腹水,高 度乏力。有明显的出血现象。

(4)重型肝炎:慢性 慢性重型肝炎 定义:在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炎后肝硬化基础 上发生的重型肝炎。 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

重型肝炎的诊断 1.有明确的肝损伤病史,如,病毒性肝炎、 大量饮酒、使用有关药物,等等; 2.可有明确的诱发因素:尤其是病毒性肝 (5)重型肝炎:诊断 重型肝炎的诊断 1.有明确的肝损伤病史,如,病毒性肝炎、 大量饮酒、使用有关药物,等等; 2.可有明确的诱发因素:尤其是病毒性肝 炎患者不适当用药(包括抗病毒治疗药 物,如干扰素等)、饮酒、过劳、严重 精神创伤、并发其他病症如严重感染等; 3.临床上符合各型重型肝炎的标准。

重型肝炎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1.绝对卧床休息,一级护理; 2.补充足够的热量、维生素,能进食者 视病情决定饮食结构; (6)重型肝炎:治疗 重型肝炎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1.绝对卧床休息,一级护理; 2.补充足够的热量、维生素,能进食者 视病情决定饮食结构; 3.停止饮酒,停止一切可能损害肝脏的 药物,包括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 4.保持大便通畅,保证每日1次以上大便; 5.给病人以有效的精神安慰。

重型肝炎的治疗 二、保护残存肝细胞、挽救濒死肝细胞、 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进肝细胞再生 1. “保肝”、解毒药物; (7)重型肝炎:治疗 重型肝炎的治疗 二、保护残存肝细胞、挽救濒死肝细胞、 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进肝细胞再生 1. “保肝”、解毒药物; 2. 肝细胞生长刺激因子,胎肝细胞悬液; 3. 新鲜血浆输注 4. 前列腺素E1(PGE1); 5. 胰高血糖素-胰岛素(G-I)疗法; 6.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慎用)。

重型肝炎的治疗 三、退黄治疗 1. 改善肝功能为首要; 2. 改善肝脏微循环; 3. “退黄”药物:中药、胆维他、 熊去氧胆酸,等 (8)重型肝炎:治疗 重型肝炎的治疗 三、退黄治疗 1. 改善肝功能为首要; 2. 改善肝脏微循环; 3. “退黄”药物:中药、胆维他、 熊去氧胆酸,等

重型肝炎的治疗 四、防治各种并发症 (一) 肝性脑病的防治 1.限制蛋白质摄入; 2.酸化肠腔:乳果糖的使用, 灌肠疗法; (9)重型肝炎:治疗 重型肝炎的治疗 四、防治各种并发症 (一) 肝性脑病的防治 1.限制蛋白质摄入; 2.酸化肠腔:乳果糖的使用, 灌肠疗法; 3.减少毒性物质吸收; 4.支链氨基酸; 5.降血氨药物; 6.其它

重型肝炎的治疗 四、防治各种并发症 (二)脑水肿的治疗 1. 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 2. 脱水疗法; 3. 纠正缺氧、水、电、酸碱紊乱; (10)重型肝炎:治疗 重型肝炎的治疗 四、防治各种并发症 (二)脑水肿的治疗 1. 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 2. 脱水疗法; 3. 纠正缺氧、水、电、酸碱紊乱; 4. 纠正低蛋白血症。

重型肝炎的治疗 四、防治各种并发症 (三)大出血的防治 1. 预防胃肠道大出血: 制酸药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2. 补充凝血物质: (11)重型肝炎:治疗 重型肝炎的治疗 四、防治各种并发症 (三)大出血的防治 1. 预防胃肠道大出血: 制酸药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2. 补充凝血物质: 凝血酶原复合物 新鲜血浆或新鲜全血 注射维生素K 3. 预防和治疗DIC

重型肝炎的治疗 四、防治各种并发症 (三)继发感染的防治 1. 加强护理,防止各种院内感染; 2. 感染一旦出现,立即使用有效 抗感染药物 (12)重型肝炎:治疗 重型肝炎的治疗 四、防治各种并发症 (三)继发感染的防治 1. 加强护理,防止各种院内感染; 2. 感染一旦出现,立即使用有效 抗感染药物

重型肝炎的治疗 四、防治各种并发症 (四)肾功能不全的防治 1. 防止和消除诱因 出血、过度利尿、大量放腹水、 严重感染、休克、DIC、肾毒 (13)重型肝炎:治疗 重型肝炎的治疗 四、防治各种并发症 (四)肾功能不全的防治 1. 防止和消除诱因 出血、过度利尿、大量放腹水、 严重感染、休克、DIC、肾毒 性药物等 2. 试用:山莨菪碱、前列腺素E1; 3. 扩容; 4. 透析或血滤。

(14)重型肝炎:治疗 重型肝炎的治疗 成功的关键: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

病原学 病原体:甲型肝炎病毒(HAV) 结构特征:RNA病毒,微小RNA病毒属 稳定性:对有机溶剂有抵抗力:耐酸、耐碱, 甲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 病原学 病原体:甲型肝炎病毒(HAV) 结构特征:RNA病毒,微小RNA病毒属 稳定性:对有机溶剂有抵抗力:耐酸、耐碱, 在外界的生存力很强:在塑料表面 25℃ 30天仍有0.4%存活。 易感动物及培养:狨猴和黑猩猩;可在多种 细胞中生长繁殖。

流行病学 传染源:急性期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 传播途径:粪-口 人群易感性:未受染者均易感 流行特征:发展中国家多发,春季高峰 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传染源:急性期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 传播途径:粪-口 人群易感性:未受染者均易感 流行特征:发展中国家多发,春季高峰

临床表现 潜伏期:15-45天 急性黄疸型:黄疸前期、黄疸期、 恢复期,病程1-4月 急性无黄疸型:无黄疸,余同黄疸型 甲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潜伏期:15-45天 急性黄疸型:黄疸前期、黄疸期、 恢复期,病程1-4月 急性无黄疸型:无黄疸,余同黄疸型 急性淤胆型:肝内梗阻性黄疸超过3周, 黄疸较重,而症状较轻。 急性重型肝炎:

诊 断 1.急性起病,早期可有“上感”或 “胃肠炎”样症状; 2. 胃肠道症状等; 3.肝功能异常 3.抗HAV IgM 抗体和IgG抗体 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 诊 断 1.急性起病,早期可有“上感”或 “胃肠炎”样症状; 2. 胃肠道症状等; 3.肝功能异常 3.抗HAV IgM 抗体和IgG抗体

鉴别诊断 1.早期与“上感”和“胃肠炎”鉴别; 2.与其他原因所致的肝损害鉴别; 3.急性淤胆型肝炎:与其他肝内外梗 阻性黄疸鉴别 甲型病毒性肝炎(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1.早期与“上感”和“胃肠炎”鉴别; 2.与其他原因所致的肝损害鉴别; 3.急性淤胆型肝炎:与其他肝内外梗 阻性黄疸鉴别 鉴别方法: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

甲型病毒性肝炎(预后) 预后 良好 无慢性化 可持终身免疫

甲型肝炎的预防 1. 切断传播途径:注意个人卫生、不生食; 粪便、污水管理;食品管理;灭蝇;宣教。 2. 特异性预防: 甲型病毒性肝炎(预防) 甲型肝炎的预防 1. 切断传播途径:注意个人卫生、不生食; 粪便、污水管理;食品管理;灭蝇;宣教。 2. 特异性预防: 疫苗: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蛋白疫苗; 3. 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

病原学 归属:嗜肝DNA病毒科 培养:未成功 研究模型: 1. 基因转染细胞:G2.2.15细胞; 2. 转基因鼠; 3. 动物HBV: 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 病原学 归属:嗜肝DNA病毒科 培养:未成功 研究模型: 1. 基因转染细胞:G2.2.15细胞; 2. 转基因鼠; 3. 动物HBV: 土拨鼠肝炎病毒(WHBV)、鸭肝 炎病毒(DHBV)

病原学(结构) 电镜观:Dane颗粒(42nm)、小圆形颗粒 (22nm)、管状颗粒 基因结构:环状、双股DNA,部分单链;3.2 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 病原学(结构) 电镜观:Dane颗粒(42nm)、小圆形颗粒 (22nm)、管状颗粒 基因结构:环状、双股DNA,部分单链;3.2 Kb;基因组有4个读框,即4个基 因结构区: S、C、P、X; 基因产物:外膜蛋白:HBsAg、前S1、前S2; 核心抗原(HBcAg); e抗原; DNA多聚酶; X蛋白。

病原学(分型) 亚型决定蔟位于S编码区: 122位氨基酸:赖氨酸:d 精氨酸:y 160位氨基酸:赖氨酸:w 精氨酸:r 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 病原学(分型) 亚型决定蔟位于S编码区: 122位氨基酸:赖氨酸:d 精氨酸:y 160位氨基酸:赖氨酸:w 精氨酸:r 中国流行的HBV 亚型: 长江以北:adr 长江以南:adr和adw混存

流行病学 1.传染源:乙型肝炎患者、各类乙型肝炎 病毒携带者。 2.传播途径: 血液:输血、血制品,其他院内感染, 嗜毒; 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1.传染源:乙型肝炎患者、各类乙型肝炎 病毒携带者。 2.传播途径: 血液:输血、血制品,其他院内感染, 嗜毒; 密切接触:乳汁、牙刷、餐具? 性传播:精液、阴道分泌物; 垂直传播:产后; 遗传?

发病机制 1. 细胞免疫介导的肝损伤; 肝损伤机制 2. 自身免疫引起的肝损伤; 3. 细胞因子引起的肝细胞损伤: TNF、IL-1; 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肝损伤机制 1. 细胞免疫介导的肝损伤; 2. 自身免疫引起的肝损伤; 3. 细胞因子引起的肝细胞损伤: TNF、IL-1; 4. 其它因素:微循环障碍

发病机制 1. 急性肝炎:免疫功能正常 不同临床表现的发病机制: 2. 慢性肝炎:免疫耐受、免疫功能 低下、 病毒变异 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不同临床表现的发病机制: 1. 急性肝炎:免疫功能正常 2. 慢性肝炎:免疫耐受、免疫功能 低下、 病毒变异 3. 重型肝炎:超敏反应

病理解剖 急性乙型肝炎:肝细胞变性坏死,小叶中央 重型:急性,亚急性,慢性 慢性乙型肝炎: 轻度:肝细胞变性坏死;轻度碎屑坏死;小 乙型病毒性肝炎(病理解剖) 病理解剖 急性乙型肝炎:肝细胞变性坏死,小叶中央 重型:急性,亚急性,慢性 慢性乙型肝炎: 轻度:肝细胞变性坏死;轻度碎屑坏死;小 叶结构完整。 中度:汇管区炎症伴中度碎屑坏死;桥接坏 死;纤维间隔形成,小叶大部完整。 重度:汇管区炎症伴重度碎屑坏死;桥接坏 死范围广;多数纤维间隔形成,小叶 结构紊乱,或形成早期肝硬化。 肝硬化:分活动性、静止性,均有假小叶形成

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急性肝炎 慢性肝炎 重型肝炎 慢性HBsAg携带者

诊断与鉴别诊断 急性乙型肝炎 1. 发病情况:注意与慢性肝炎急性发作和其 它急性肝损害鉴别。 2. HBV标志物: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 诊断与鉴别诊断 急性乙型肝炎 1. 发病情况:注意与慢性肝炎急性发作和其 它急性肝损害鉴别。 2. HBV标志物: 1)抗HBc-IgM与抗HBc-IgG; 2)急性期HBsAg阳性,恢复期HBsAg转阴、 抗-HBs转阳。 3. 恢复期HBV DNA 转阴。

诊断与鉴别诊断 慢性乙型肝炎 1. 病史和临床表现 2. HBV标志物: 1)所谓“大三阳”和“小三阳”的问题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 诊断与鉴别诊断 慢性乙型肝炎 1. 病史和临床表现 2. HBV标志物: 1)所谓“大三阳”和“小三阳”的问题 2)慢性HBsAg携带者的意义 3. HBV基因诊断的价值 4. 病毒变异对诊断的影响] 5. 病理诊断的价值

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 治 疗 抗病毒治疗 干扰素的应用 核苷类似物;拉米夫丁 中药:苦参碱、猪苓多糖 联合用药 治疗性疫苗

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 预 防 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新生儿和儿童接种 成人接种 意外受染者接种 预防医源性传播

丁型肝炎 丁型病毒性肝炎

了解几个问题 1. 病原体:丁型肝炎病毒(HDV),是单链 环状 RNA 病毒; 2. 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依赖嗜肝DNA 病毒才能寄生; 3. 传播途径:输血、血制品;接触? 4. 可与HBV 同时感染或重叠感染;无乙肝者 不会患丁肝; 4. 乙型肝炎患者感染HDV后病情加重; 5. 检测方法:HDV抗原和抗体; 6. 治疗同乙肝; 7. 尚无可用于预防的疫苗。

丙型肝炎 丙型病毒性肝炎

病原学 1. 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单股线性正链 RNA 病毒; 2. 极易变异; 3. 世界上有10个以上基因型,我国以Ⅱ 型为主; 4. 感染后体内病毒含量很低。

流行病学 1. 传染源: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 2. 传播途径: 血液及血制品(血透者高发) 嗜毒:注射嗜毒 丙型肝炎 流行病学 1. 传染源: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 2. 传播途径: 血液及血制品(血透者高发) 嗜毒:注射嗜毒 3. 易感性:普遍易感,已感染者可感染其他 亚型或变异株; 4. 流行情况:中国人感染率并不高。

临床特点 1. 80%以上为慢性,其中50%以上发展为硬 化,癌变率高于乙肝; 2. 肝细胞脂肪变性多于乙肝; 丙型肝炎 临床特点 1. 80%以上为慢性,其中50%以上发展为硬 化,癌变率高于乙肝; 2. 肝细胞脂肪变性多于乙肝; 3. 表现酷似乙肝,但病情比乙肝轻; 4. 肝外表现(自身免疫)比乙肝多; 5. 感染后无保护性抗体; 6. 诊断方法:抗HCV(IgM、IgG)+HCV RNA。

丙型肝炎 治 疗 基本同乙肝,但干扰素治疗效果似更差。

戊型肝炎 戊型病毒性肝炎

病原体是戊型肝炎病毒(RNA病毒,杯状病毒属)。其流行病学、发病经过、病理表现、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基本同甲型肝炎,

与甲型肝炎比较: 1. 成人感染率比甲型肝炎高;儿童感染 率比甲型肝炎低; 2. 淤胆型肝炎更多见; 3. 病情恢复比甲型肝炎慢; 戊型肝炎 与甲型肝炎比较: 1. 成人感染率比甲型肝炎高;儿童感染 率比甲型肝炎低; 2. 淤胆型肝炎更多见; 3. 病情恢复比甲型肝炎慢; 4. 孕妇患戊肝后易发生重型肝炎,病死 率高; 5. 患病后无终身免疫作用 6. 尚无预防性疫苗可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