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事件 及其調適因應 陳 泰 然 2014年地球科學系統學術論壇- 極端氣候下的因應策略 臺大講座 / 大氣科學系特聘教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牙刷十大創意行銷企劃 指導老師:簡南山老師 4A 劉家汶 4A 楊雅涵 4A 許晉嘉 4A 何怡蓁 4A 莊倖怡 0A20F144 王珮.
Advertisements

文学灵感论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生活中、科学中的灵感 运动鞋 电梯 阿基米德与皇冠 牛顿的三大定律.
9-1 氣候與氣候變遷 9-1 氣候與氣候變遷 從地球歷史看 氣候變遷及其影響 氣候變遷及其影響 短期氣候變化 與未來氣候變遷 與未來氣候變遷 第九章 氣候變化.
站立歪斜或坐姿不端正、習慣性翹腳、長時 間坐在電腦前都會造成我們脊椎歪曲不直, 脊椎一旦彎曲歪斜,很多毛病會跟著來,所 以可以常常做滾背的動作,可以矯正脊椎, 不用快慢慢作,矯正脊椎自己來。
粮油贮藏特性 一、 粮油化学成分与贮藏的关系 1 、水分 自由水含量低:粮食贮存稳定性高; 自由水含量高:粮食呼吸旺盛,仓虫、仓螨、霉菌大量繁殖,从 而出现粮食霉变、虫害现象。 2 、淀粉:在存储粮食时,淀粉是比较稳定的。 3 、可溶性糖 在粮食储存过程中,受环境高温、微生物作用的影响,粮食中淀 粉、蔗糖等的含量逐渐减少,而一些单糖、麦芽糖的含量不断.
猜谜语 有个小娃娃,真是没 礼貌。 见到小树摇一摇,吓 得树叶哇哇叫。 见到小花逗一逗,摘 去她的太阳帽。 没人和它交朋友,只 好自已到外处跑。
1. 吸菸及會導致的傷害 : ※吸菸的短期立即傷害 : 一、 最大的影響在呼吸道的部分,吸菸會在 肺部、支氣管內積聚有毒物質,使肺部細胞破 壞、肺泡漲大、換氣障礙,導致咳嗽不停、呼 吸困難。 2.
第四章 细胞与细胞工程 第一课时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環境保護與低碳生活 報告者: 邱求三 教授 國立宜蘭大學 環境工程系.
癸巳年魯班先師寶誕賀誕金 各會員及商號樂助列
青年氣候聯盟 綠色力量舉辦,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其下活動
東南科技大學 春暉社 簡 報.
京都議定書與企業之關係 林副署長達雄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94年5月25日.
天气气候灾害和气候变化 (监测、预警、对策) (初 稿)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初中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清 的学问
氣候變遷與農業調適 陳保基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動物科學技術學系 部份資料來源 2010農學團體聯合年會
第11章 绿色运输和绿色物流 运输和大气质量的关系
热烈欢迎 各位同仁和专家莅临指导! 班级:高一(1)班 2007年10月17日.
臺大講座 / 大氣科學系特聘教授 / 學術副校長
面對氣候變遷 政府應有之國土復育作為 林盛豐 實踐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2010, 04, 22.
歷史科專題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戰.
從抗議到審議: 台灣環境治理的變遷與挑戰 台灣大學 走進台灣環境現場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 林子倫 助理教授 2010 年 11 月 13日.
單 元 簡 報 生態系多樣性及其重要性.
如果没有植物,地球将失去绿色,动物和人都要饿死。 如果没有动物,生态平衡也难以维持。 如果没有细菌和真菌呢?
天 狗 郭沫若.
節能減碳救地球 環保素食更健康 承富實業有限公司 陳純純 營養師.
當代西方思潮課程綱要--氣候變遷:進入暖化的世界
第三篇 大气与天气、气候 专题八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臺大新百家學堂 氣候變遷對台灣能源安全政策之影響
環境問題的經濟學分析 經濟學系:廖肇寧.
下雨了,快点跑啊~ 呼哧呼哧…… 体液调节 安静时每分钟呼吸次数只有10几次,为什么奔跑时,呼吸会随之加快?
低碳生活 从我做起! 10级物理系 张羽菲
臺大新百家學堂 氣候變遷之調適策略 郭翡玉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都市及住宅發展處 時間:2011年12月7日(星期三下午15:30-17:20 地點:臺大博雅館101室) 12-2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釋出】
第八章 风湿性疾病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一、诱因 二、临床表现:皮肤与粘膜的损害 三、治疗与护理措施:皮肤护理:饮食
第四章 世界资源状况与 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 学习提示 重点与难点 教学内容.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水土資源防災科技研究中心
京都議定書 教科四 侯儀庸 教科四 蔡政諭.
全球暖化.
我國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第一波適法場域輔導設置管理計畫之進度與成效,及第二波預告適法場域與未來之規劃進程
全球抗暖化.
争先创优,做新时期的合格党员 骨科支部 董 健.
企業政策作業-電影魔球分析 姓名:曾怡靜 班級:企三甲 學號:4A0F0094.
臺北縣政府消防局緊急救護科 救護技術員訓練教材 脊椎外傷病患之處置 主講人:重陽專責救護隊     隊員 李憲賓.
現代文明的最重要特徵之一, 是犧牲未來換取今天的享受。
崑山科技大學九十九學年度第一學期 憲政民主與公民社會期末報告 環境人權-全球暖化
大氣候 謝曉淇 5A(23).
「中央地方共同推動陽光屋頂百萬座說明會 - 北部場次」
氣候變化 (中學適用) (更新日期: 2016年2月) 氣候變化在過去幾十年不僅是國際科學界的研究焦點之一,近年更成
第三章 天然災害.
思考: 甲状腺激素产生的部位及生理作用? 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是什么?.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胡春英.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必修•第2册
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推動計畫 工作報告 工務室陳建德 102年6月27日.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和影响.
第五章 采油工程.
國賓飯店儲備幹部訓練 工業組織與管理-個案Report 組員: T 王佑靜 T 張秀蓮 T 邱佳微
評估都市地區建築物綠覆率可行性之研究 -以台中市為例
能源轉換形式及能源政策概述 財團法人台灣產業服務基金會 簡報者:蔡宏達 資深經理
陳 泰 然 氣候變遷與全球風險環境的形構 臺大新百家學堂 1-1 時間:2011年9月14日(星期三)下午 15:30 – 17:20
大气的垂直组成和分布.
中國科技大學 科技與永續環境 優質通識學生學習檔案 授課教授:方慧 教授 學生:廖雯玉 學號:
溫室效應 【Greenhouse effect】
全球暖化小學堂.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小学语文 四年级 下册
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第五次評估報告」 (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AR5) 沈信廷
第八章 永續發展教育.
保健脊椎 健康一生 按鍵換頁 紐西蘭新生命慈善基金會 報告人:陳閩雄 一共 89 張.
第一節 全球環境與碳循環 第二節 全球暖化的途徑與影響 第三節 抑制全球暖化的對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事件 及其調適因應 陳 泰 然 2014年地球科學系統學術論壇- 極端氣候下的因應策略 臺大講座 / 大氣科學系特聘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 時間:2014年 3月 15日(星期六)上午 11:00 – 12:00 地點:體育館 柏英廳

一、氣候變遷議題的發展 二、全球氣候系統變動 三、氣候變遷可能造成的影響 四、臺灣風險環境 五、氣候變遷對災害防治衝擊之調適 六、氣候變遷之回應策略、法律制定 及組織設置

一、氣候變遷議題的發展 WCC-1(第一屆世界氣候會議/ World Climate Conference): 1979年WMO在瑞士日內瓦召開;UN第一個推動全球氣候 變遷回應的國際會議。 確定重要論述:氣候影響人類,人類也影響氣候。 氣候變遷不僅是純粹的科學問題,也是 關係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IPCC(1988年成立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專家小組 /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UN研究氣候 變遷科學問題的官方組織。 已發表四次報告(Assessment Report / AR ), 2007年獲諾貝爾和平獎。

First Assessment Report / FAR )指出CO2濃度影響溫度升高; FAR(1990年IPCC發表第一次評估報告; First Assessment Report / FAR )指出CO2濃度影響溫度升高; AR3指出1750年至今CO2增31%,為42萬年來最高; AR4(2007年)指出1970-2004年增加80%,2005年CO2濃度 超過65萬年的自然變化範圍。 註:溫室氣體對暖化貢獻,CO2 :60%,CH4: 20%, CFC:14%,NO2 :6%

UNFCCC(1992年UN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會議, 通過“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1994年各國簽署生效。 COP:UNFCCC締約國每年召開大會(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COP),為國際氣候變遷議題最重要的定期會議。

二、全球氣候系統變動 全球暖化先知:阿瑞尼士(S. A. Arrhenius;1903年 諾貝爾化學獎)於20世紀初提出CO2對氣候暖化影響, 但未受重視,至1970’s仍有許多科學家認為全球溫度 往小冰期方向前進。 AR4(2007年IPCC/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指出 全球暖化,全球於1906-2005年這100年平均溫度上升 0.74 ℃(AR3指出1901-2000年上升0.6 ℃ ), 北半球高緯較其他地區上升幅度大,陸地變暖速度較 海洋大。

全球平均氣溫上升趨勢

AR5(2013)全球平均氣溫變化

AR4 指出全球海平面上升,其上升情況與氣候暖化 情況一致。例如太平洋上吉里巴斯有一島嶼1998年 已被海水完全淹沒,吐瓦魯也面臨被淹沒危機。 AR4 指出北極海冰縮小,1978年以來的衛星觀測顯示 北極海冰面積以每10年2.7%速度縮小,夏天更明顯為 每10年7.4%。 AR4 指出「洪者愈洪、旱者愈旱」的情況愈來愈明顯, 南北美東部、北歐、亞洲北部及中亞等地區降水顯著 增加,撒哈拉、地中海、非洲南部及南亞等地區降水 減少。

三、氣候變遷可能造成的影響 IPCC 於2000年發布排放情境報告(考慮人口、經濟成長、 能源效率與結構、土地利用與農業生產等)包含6種情境, 用於未來氣候變遷模擬,推估未來氣候變遷可能造成的影響。 氣候變遷推估與現況無關,是未來的可能情境。 不論哪一種情境,大氣中的CO2濃度都將持續攀升, 到2100年B1增加最少約為工業革命前2倍,A1F1最多 約為3.8倍。

IPCC SRES的六種排放情境的逐年CO2(a)排放量與(b)大氣CO2濃度

全球平均溫度在不同情境之不確定性與變化範圍, B1暖化程度最小於2100年最佳估計為1.8℃,A1F1 最大為4℃。 20世紀全球地表暖化趨勢圖 12

暖化趨勢空間分布顯示,全球各地均將暖化,並以 極區最嚴重,北極又比南極嚴重,陸地暖化大於海上。 21世紀末A2情境下,北極將比現在高7 ℃以上。 B1暖化最小,A2最大。 21世紀地表溫度 變化圖

AR5(2013)季節氣溫變化 (2016-2035)-(1986-2005)

雨量趨勢空間分布顯示,21世紀末赤道與高緯度地區 雨量增加,副熱帶減少,即“乾區愈乾、濕區愈濕”, 增減幅度 ±20%。臺灣地區夏季增加,冬季減少。 2090-2099年期間降水量相對變化(%) (相對於1980-1999年)

AR5(2013)季節降雨量變化 (2016-2035)-(1986-2005)

冰與海平面推估顯示,2090-2099年全球海平面上升 18-59公分,B1最緩和(18-38公分),A1F1最嚴重 (26-59公分)。最近(2009年)一群科學家重新推估認為 21世紀末上升應為原推估之2倍,甚至有科學家認為上限 為2公尺。

氣候突變之頻率強度增大 熱浪頻率增加,將造成森林火災增加,水需求增加, 老人、慢性病人、幼童及獨居者死亡風險增加。 2) 劇烈降水事件增加,對農業、土壤、水質、商業、 運輸、基礎建設造成更大衝擊,對生命、傳染病、 呼吸疾病及皮膚病亦增加威脅。 3) 乾旱地區增加,造成土地退化農作物減少,牲畜死亡 增加,森林火災機率增加,使糧食短缺、營養不良及 疾病情況惡化。 4) 熱帶氣旋活動增強,颱風數量減少,但強度增加, 使破壞性強風豪雨頻率增加。 5) 海平面升高引發的事件增加(不含海嘯),海水倒灌情形 增加,淡水減少。

對臺灣可能造成的影響 1) 氣溫、海溫及海平面幾乎確定均將上升。 2) 熱夏、暖冬及熱浪頻率將上升,寒潮頻率將下降。 3) 冬季東北季風將減弱,夏季季風變遷較不確定。 4) 冬季雨量將減少,夏季雨量將增加。 5) 降雨型態有可能極端化,但不確定性高。 6) 影響臺灣之颱風強度與降雨量可能變遷,無法判斷;唯若 考量溫度高則水氣多之關係,則侵臺颱風雨量可能增加。

四、臺灣風險環境 2005年世界銀行年刊“天然災害熱點”:臺灣有73% (99%) 土地面積與人口,面臨3項(2項)以上天然災害 威脅。 2011年英國風險評估公司 (Maplecrofts Global risks Managemen)自然災害風險圖譜 (Natural Hazards Risk Atlas 2011 )「天然災害造成的傷害」風險之評估結果, 屬於極高風險等級的四個國家:美國、日本、中國大陸 及臺灣。 臺灣近年來,降雨強度與不降雨日數均有增加趨勢, 呈現暴雨及乾旱頻率增加之氣候變異特性。

近百年來全臺平均氣溫上升0.8 ℃(都會區1.4 ℃,山區 (一)在溫度方面 平均溫度與高溫日增加,低溫日減少 近百年來全臺平均氣溫上升0.8 ℃(都會區1.4 ℃,山區 0.6 ℃),較全球暖化0.74 ℃為大。近百年最高溫超過 30 ℃日數全臺平均增加28天,近50年最低溫低於10 ℃ 日數山區減少19天,平地減少1天。 全臺平均溫度上升趨勢(1897-2008年) (CWB)

(二)在降雨方面 不降雨日數與降雨強度增加 全臺各地區降雨時數與降雨日數均減少,但整體降雨量 無大改變,降雨強度增加。臺灣8個代表性測站近百年 不降雨日數均增加。 臺灣近百年來不降雨日數改變量 (游, 2007)

除花蓮、宜蘭之外,近10年來之年最大日降雨量 均增加。 水資源區分 東區 北區 中區 南區 R 1.02 1.14 1.20 1.28 (台灣67個雨量站近百年資料) (陳與游, 2009) 23

台灣年平均降雨量有旱澇加劇之趨勢 2009年 2,489 近年平均值 但旱澇交替 60年來 (黃, 2011) 24

降雨量規模變大 1. 1959年的八七水災:降雨中心在斗六梅林,24小時1001毫米。 2. 1996年8月賀伯颱風:降雨中心在阿里山,48小時1940毫米。 3. 2009年八八水災:降雨中心仍在阿里山,72小時2965毫米。

近百年侵臺颱風次數有減少趨勢,但近40年來,呈上升 (三)在颱風方面 近年侵臺颱風增加 近百年侵臺颱風次數有減少趨勢,但近40年來,呈上升 趨勢,除長期趨勢外,年代際變化亦明顯。1990年代後期 以來,西北太平洋颱風減少,但侵臺颱風增加,可能因此 期間西北太平洋暖池突然增暖且季風槽增強,導致颱風 路徑偏向臺灣。 臺灣地區近百年來侵臺颱風次數歷年變化圖。 (李與賈, 2008) 26

臺灣地區1992-1998年(左上)及2000-2007年(右上),侵臺颱風個數與路徑圖。左下為前期減去後期之路徑密度差異,右下為累積氣旋能量(即颱風活躍度)差異。 (李與賈, 2008) 27

極端強降雨侵台颱風之頻率增加 2000年前發生極端強降雨颱風的頻率約 3-4年一次左右; 2000年後發生頻率增加為平均每年發生一次。 2000年前發生極端強降雨颱風的頻率約 3-4年一次左右; 2000年後發生頻率增加為平均每年發生一次。 (Prepared by NCDR) 圖中所標示之颱風大多帶來兩位數以上的人員傷亡與重大經濟損失

馬總統對於災害防救的重視,指示國軍: 救災視同作戰救災就是作戰 超前部署、預置兵力、隨時防救 不待命令,主動支援 99年8月災害防救法修增訂第34條 「直轄市、縣(市)政府及中央災害防救業務主管機關, 無法因應災害處理時,得申請國軍支援。但發生重大災害時 ,國軍部隊應主動協助災害防救。」 「國軍得依前項災害防救需要,運用應召之後備軍人支援 災害防救。」 國軍由「接受申請、支援」轉換為 「主動、協調執行」角色(配角主角)

五、氣候變遷對災害防治衝擊之調適 建立有效的災害防治體系及風險管理系統 1) 改善災害預警系統及建立資訊分享平台 2) 強化災害緊急應變機制與災害防救計畫 加強防救災科技技術與環境監測能力 1) 強化防災科技與預警技術 2) 強化國土環境監測能力與監測資源整合 推動防災國土、城鄉規劃

降低災害風險與強化防災調適能力 1) 推動因應氣候變遷之災害風險評估與高災害風險地區 劃設 2) 強化極端天氣與氣候之監測與預警技術,並確實執行 相關資訊整合 3) 將因應氣候變遷與極端災害之防救災對策,納入防災 政策規劃與執行 4) 檢討重大工程與開發建設可能形成之災害脆弱度與 風險評估,並提升其災害防護力與回復能力 5) 推動考量極端氣候情境之綜合流域治理,以降低 流域的水土複合型災害 6) 強化因應氣候變遷與極端災害的風險溝通與民眾 認知,強化政府與民眾之調適能力建構 降低災害風險與強化防災調適能力

六、氣候變遷之回應策略、法律制定 及組織設置 全球性組織已簽訂各種協議,採取各種策略,以緩和 全球暖化趨勢,最重要者為“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 (UNFCCC)與“京都議定書”。 各國因應氣候變遷採取之行動 1) 英國:第一個制定“氣候變遷法”(Climate Change Bill) 的國家,2008年設立“能源與氣候變遷部” (The Department of 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 2) 澳洲:2007年設立世界第一個“氣候變遷部” (Department of Climate Change)

3) 荷蘭:2005年公布“國家調適策略”與“國家行動方案” ,2007年發表“氣候不侵的荷蘭”報告書。 4) 日本:1997年成立“地球溫暖化對策推進本部”,由 內閣總理(首相)擔任本部長,2008年地球環境部公布 2020-2030年為短期目標的調適策略。 5) 中國大陸:2007年成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領導小組” 由國務總理溫家寶領軍。 6) 臺灣:1997年成立“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 (永續會),設置9個工作分組,其中一組為 「節能減碳與氣候變遷工作分組」; 經建會成立 「規劃推動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及行動計畫專案小組」, 負責規劃遠程的與整體的調適政策與策略;環保署負責 氣候變遷衝擊評估及調適策略訂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