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 (Influenza)
一、概述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播迅速,呈流行性或大流行性。 人和哺乳动物以发热和伴有急性呼吸道症状为特征。 禽类可有急性败血症、呼吸道感染以至隐性经过等多种临诊表现。
二、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病毒粒子呈多形性,多为球形,但新分离的多为丝状。 有囊膜和纤突。核酸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 命名: 型别/宿主/分离地点/毒株序号/年代(亚型) 如:甲型流感病毒/马/布拉格/1/56(H1N1) 甲型流感病毒/人/香港/1/68(H3N2)
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的不同,可分3个型: A(甲)型:人类、禽、猪、马等。 B(乙)型:人类。 C(丙)型:人类。 根据表面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不同,A型流感病毒可分为不同亚型: H有16个亚型:H1~H16。 N有10个亚型:N1~N10。
流感病毒对人的致病性 A、B、C型均致病。 A型:为主要致病亚型,常见人源甲型H1N1、H1N2、H3N2,传播力强,曾多次造成世界大流感流行。 B型:致病力低,传播力低于甲型。常为局部爆发,不曾大流行。 C型:致病力、传播力均低,可以传染,难以流行。主要侵犯婴幼儿。
A型流感病毒对动物的致病性 对禽致病: 所有A型病毒均致病。 主要致病亚型:H5N1、H7N7、H7N3。 对猪致病: 对其它动物: 马(H7N7,H3N8),狗(H3N8) ,猫科(H5N1,“猫感染禽流感”)等。
流感病毒的变异性 抗原漂移:由于RNA聚合酶缺少校正功能,当病毒RNA复制时,某种表面蛋白的突变逐渐积累引起病毒抗原性的变异。表面蛋白的改变有助于病毒入侵宿主免疫监视细胞。 1983/84,美国,H5N2由低致病性转变为高致病性。 1994/95,墨西哥,H5N2由低致病性转变为高致病性。
抗原转变:由于基因重排而造成的毒株表面抗原的改变。 两种病毒来源于不同动物种类同时感染了同一细胞,基因组在同一细胞内复制。携带有混合基因型的子代病毒。 Asian/57(H2N2):H2和NP、M来源于禽。 HongKong/68(H3N2):H3和一个内部基因来源于猪。
禽流感 (Avian influenza,AI)
一、概述 本病是禽流感病毒感染家禽后引起的各种综合征,从无症状感染、呼吸道疾病和产蛋下降,到死亡率接近100%的严重全身性疾病不等。 根据病毒毒力分: 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都是H5和H7亚型,是OIE分类中的A类病。 低致病性禽流感(LPAI):可由H5和H7亚型中非HPAIV引起,也可由其它H亚型引起。
二、流行病学 自然宿主主要是家禽和野禽,宿主范围广。从鸭分离的流感病毒比其他任何禽类都多,各种家禽中火鸡最常发生流感暴发。 主要是水平传播,尚无证据表明AI可垂直传播。 HPAI:粪—口,口—口传播,速度较慢。 LPAI:直接和间接接触,特别是气溶胶传播,速度快。
潜伏期几个小时到4天,潜伏期的长短依赖病毒的剂量,感染途径,被感染禽类的种类。 本病多发生于天气骤变的晚秋、早春以及寒冷的冬季。 饲养管理不当,鸡群状况不良及环境应激因素的存在,都可促进病的发生和流行,并发感染可使死亡率升高。
三、临诊症状 低致病性毒株引起的禽流感通常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饮食欲减少,消瘦,母鸡产蛋率下降。 呼吸道症状表现不一,如咳嗽、喷嚏、啰音,甚至呼吸困难。 病禽流泪,羽毛松乱,身体卷缩,头和颜面部水肿,皮肤发绀,有的有神经症状及下痢。
高致病性毒株引起的禽流感,潜伏期3~5天,体温迅速升高达41.5℃以上,拒食。 冠与髯肉常有淡色的皮肤坏死区,头、颈常出现水肿。腿部皮下水肿、出血、变色。 病鸡很快陷于昏睡状态,常于症状出现后数小时内死亡,病死率接近100%。
四、病理变化 低致病性毒株的病例,可能有轻微的窦炎,表现为卡他性、纤维素性、浆液性/纤维素性、脓性或干酪性炎症。 气管黏膜有轻度水肿,并伴有数量不等的浆液性或干酪样渗出物。 有时气管黏膜出血,含有血凝块。
气囊炎,表现囊壁增厚,或有纤维性及干酪样渗出物。 蛋鸡的卵泡畸形,萎缩,输卵管也可见到渗出物,有的病禽可见纤维素性腹膜炎及卵黄性腹膜炎,或肾脏肿大,有尿酸盐沉积。
高致病性毒株的病例,头面部水肿,并伴有窦炎和肉垂、冠发绀、充血。 内脏变化差异较大,有的毒株引发肝、脾、肾的坏死灶,有的毒株引起浆膜及黏膜面的小点出血,十二指肠和心外膜出血,尤其是肌胃和腺胃交接处的乳头及黏膜出血严重。
五、诊断 病毒分离鉴定:以棉拭子采集气管或泄殖腔样品,或以喉头气管组织作为样品,制成10%的悬液,加抗菌素并进行低速离心后,尿囊腔接种9~11日龄鸡胚,36h至120h致死鸡胚,如果样品中有病毒存在,初次传代后就足以产生红细胞凝集作用。盲传三代仍无血凝作用则作阴性处理。
血凝抑制试验:分离病毒做血凝抑制试验,禽流感抗血清能抑制禽流感病毒的血凝作用,ND抗血清则不能,反之亦然。在病毒分离和鉴定的同时,还要作病原的致病性试验,以确定所分离毒株是强毒株还是非致病株或低致病株(IVPI)。 ELISA。 RT-PCR。
OIE判断HPAIV的标准: 含AIV尿囊液1:10倍稀释,静脉内接种8只4-8周龄易感鸡,如10d内死亡6只以上,则为HPAIV。 如致死1-5只鸡,而不是H5或H7亚型,则需要细胞培养,在不加胰酶的情况下观察CPE和蚀斑形态,如果均为阴性则认为该毒株不是HPAIV。 对所有的低致病力H5或H7亚型AIV和其他AIV,如果不加胰酶能够在细胞上生长,则需要测定血凝素裂解部位的氨基酸序列,如果序列与其他HPAIV类似,则认为是HPAIV。
六、防制 消灭AI比较困难。 预防: 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和健全的管理制度,防止AIV的传入。 鸡场周围尽量避免饲养水禽。
扑灭:借助国外扑灭禽流感的经验。 严格的封锁、隔离、消毒、尸体无害处理。 紧急接种,建立免疫带。 HPAI发生时,坚决扑杀,未发鸡舍的鸡紧急接种疫苗,严加隔离和消毒,改善饲养管理,适当使用抗生素等药物,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猪流感 (Swine influenza,SI)
一、概述 猪流感为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突然发病,迅速传播,发热,全身肌肉、关节疼痛。 发病率高,死亡率不高。 引起猪流感最常见的血清型为H1N1和H3N2。
二、流行病学 各种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对本病有易感性,但幼龄易感性较高,其他家畜不感染。 传染源为病猪和带毒猪,主要通过飞沫传染。 发生突然,传播迅速,1~2天内全群发病,病程5~7天,如无并发症,很快康复,“来时一阵风,去时一阵风”。 夏末秋初,冬末春初。
三、临诊症状 发病时,体温升至40~42℃ ,精神极度萎顿,食欲废绝,常堆挤一处。 呼吸急迫,腹式呼吸,咳嗽,鼻腔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卧地不能起立。 病程5~7天,死亡率1~4%。
四、病理变化 鼻腔、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黏膜表面大量黏液,有时混有血液。 肺:轻者表面有炎症,重者,膨胀不全(突起或气肿)。
五、诊断 病毒分离鉴定:鼻或气管分泌物稀释后,接种鸡胚(10~12日龄,6个),35℃孵育3天,鸡胚不死,4℃冷却过夜,收获尿囊液,作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
六、防制 清洁卫生,清除发病诱因。 发病后采取一般隔离措施。 中草药预防:板兰根,大青叶。 治疗:解热、镇痛、抗菌。氨基比林10ml,青霉素40万IU×2~3支,每天1次,连用3天。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