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教學設計與活動規劃 研習地點:花蓮縣立化仁國中 林素華所長 臺中教育大學環教所 九十九年六月十八日.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教學原理 課 程 綱 要課 程 綱 要課 程 綱 要課 程 綱 要 師生互動 師生互動的意義 班級是由師生構成的情境,其最主要 的活動是教學,而教學活動即是一種 師生互動行為的具體表現。師生互動 又稱為教學關係、師生關係。 師生互動,是教師與學生雙向互動的 歷程。
Advertisements

「阿里巴巴在致理」 跨境電子商務實習媒合說明會 報名宣導 跨境電子商務菁英人才養成班級宣導.  主要招募  大四、碩二、專五想參加實習之學生  具備特質  對跨境電子商務有興趣且配合意願高  學習態度積極正向  對自己未來有著高度期許.
花蓮縣國小綜合活動領域教師 36小時關鍵能力研習 分組實做作業單
數 據 分 析 林煜家 魏韶寬 陳思羽 邱振源.
企業說明會 (台灣水泥公司) 活動宗旨 為提供貴校應屆畢業生踏出校園之前,能對產業發展與就業機會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本公司將舉辦企業說明會,藉此分享產業動向並讓社會新鮮人定位屬於自己的職涯方向,並充分展現學校與產業之合作,一同提升國家青年人才之發展。 專業類別與對象: 機械、電機、化工、材料、資源工程、地質、地球科學、工業工程、土木…等相關系所。
如何透過學校課程培養小學生 的批判思考能力
多元化科學教學策略工作坊 吳木嘉 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
教學優良教師分享 資訊管理系 陳昌助.
任課老師:黃如華 任教年資19年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教室分機:827
愛讀書的人 ---如何成為會思考的大學生 講員:周憲明老師.
TQC+ JAVA全國教師研習會 PLWeb 程式設計練習平台 簡介.
創意知覺玩具提案 2012/9/10.
亞洲大學的數位學習資源與應用 鍾仁宗老師 101年12月4日.
平板與翻轉教學應用之結合 Eddie Chang Microsoft Taiwan.
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FID) 基本原理及發展與應用
Database Systems 主講人:陳建源 研究室 :法401
Feeling 教學科目:英語 教學年級:四年級 資料來源:自編 & 康軒英語教材“New Wow English”第3冊
以 WebQuest 模版整合教材 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文學院、管理學院、海科院 暨各系所 及通識教育中心
102學年度 (4上) 英文科 教學計畫簡報 教師 徐偉娣
使用者經驗設計 User Experience Design
第六組 許茹雯 李翔雲 王秀旬 張碩峰 麥嘉容 廖子誠
第三章 危害與操作性研究.
遲心筠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所 RSS介紹及其在圖書館的應用 遲心筠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所
四年級 英語科 張瓊文Ann.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張原禎 新北市德音國小教師 教研科資教股輔導員 ~512
數位學習評鑑期末專題 國內案例分析.
經濟學 學經濟.
教學媒體作業 歷史系99級 楊琇媚. 教學媒體作業 歷史系99級 楊琇媚.
水與綠建設計畫 滾動式檢討報告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93年7月1日.
資訊網路專題 Special Topics on Information Networks
106年度教育雲服務策略聯盟計畫 酷學習 COOL CLASS.
數位說故事(Digital Storytelling)
智慧型手機程式設計 建國科技大學資管系 饒瑞佶 2011年(992).
六年級電腦科 KompoZer w3.dhps.tp.edu.tw.
國立成功大學(農業) 報告人 協同主持人 林翰佑
FUN 繩索 彰化縣綜合活動教學輔導團 柯慧儀.
三年級上學期英語科教學報告 教學目標 教材內容 教學方式 作業設計 評量方式.
電腦攻擊與防禦 The Attack and Defense of Computers
資訊安全和資訊倫理宣導 永康區復興國小教務處.
六年級 英文科 課程計畫 Ms. Hsu.
聖匠小學 小四 全方位學習與自我概念 自我樂中尋.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英文管理期刊導讀 A Guide on Reading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Journals Spring, 2007 Friday, 10:10~12:00 R9208 Instructor: 張婉菁 Phone:
報告人:黃 宜 純 校 長 日 期:106年4月20日.
課程時間:星期二下午2:20-5:20 -> 1:20-4:10 ? 授課教師 逄愛君, 辦公室: 資訊系館 417室 先修課程
美感教育概念分享 報告人| 張晏慈.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李惠珍老師
106學年度第二學期 二年級學校日 英語科教學計畫
數位學習 孫春在、曾憲雄、陳登吉、袁賢銘.
106學年度上學期 學校日 五年級 自然與生活科技 林皎汝 老師.
國立台灣大學 關懷弱勢族群電腦課程 By 資訊工程 黃振修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September 15th, 2012
妙法寺陳呂重德紀念中學 高中課程簡介會 資訊及通訊科技.
注音符號課程綱要 注音符號應用能力 A-1-1 能正確認念、拼讀及書寫注音符號。 能熟習並認念注音符號。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Introduc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upport Services for Secondary Schools 中學校本課程發展支援服務簡介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econdary)
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 花式跳繩學會 宗旨 學會成立及歷史 參與計劃 花式跳繩隊 跳繩練習 花式示範 聯誼活動 校內比賽 校外比賽 教學資料
由Facebook看SNS的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
-創新學習 從教師開始- 主講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李忠謀 教授
行動學習課程設計 經驗分享 林雅雯 Nov. 27, 2013.
簡介 發想:本簡報以常見的臺灣夜市小吃出發,與學生生活結合,以圖片為輔,讓學生從食物為出發點,學習其搭配的量詞單位,以及相關方位和介係詞之應用 ﹔除吸引學生興趣外,並融入對話,以更深入加強學生對於本單元的聽力理解能力。接著帶入評量,確定學生已學會食物名稱及其搭配的量詞單位,以及介係詞之應用 。 視覺.
主題研究架構.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March 1st , 2013
Creative Teachers Association (CTA) Limited 2016
報告人: 新竹縣教育研究發展暨網路中心 辛文義.
社會領域教學 相關網路資源介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防災教學設計與活動規劃 研習地點:花蓮縣立化仁國中 林素華所長 臺中教育大學環教所 九十九年六月十八日

大綱 壹、前言 貳、防災教學計畫目標 叁、防災教育融入課程之策略 肆、課程、教材與教學活動 伍、九年一貫教育 陸、防災教育綱領 柒、健康與體育綱領 捌、防災教材編修與出版

壹、前言

一、災害防救工作的重要性 聯合國UNDP報告(2004):地震、颱風、洪水及乾旱四種天然災害過去二十年,造成全球死亡人數超過150萬人;平均每天因天然災害死亡人數超過184人。 聯合國UNDP報告(2004):落實推動災害防救工作,可使人民因天然災害死亡的機率可減低40倍!

二、災害防救已成為全球重要議題 聯合國UNDP報告(2004): 地震、颱風、洪水及乾旱四種天然災害過去二十年,造成全球死亡人數超過150萬人;平均每天因天然災害死亡人數超過184人。 全球天然災害造成經濟每年平均損失: 1960年代:755億美元;1970年代:1,384億美元; 1980年代:2,139億美元;1990年代:6,599億美元。

聯合國大會指定每年10月第二個星期三定為「減少自然災害國際日」,藉此在全球宣導減少自然災害的文化,包括災害防止、減輕和備災。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減災戰略秘書處於95年6月15日共同發起名為「防災從學校開始」的全球防災教育活動,突顯出保護我們的兒童安全的必要性及讓兒童直接參與我們增強防災意識的工作的必要性。

三、台灣的天然災害 (林俊全 ,2000) 有一些災害是由於地表的自然作用所引起的,然而仍然有一些是因為我們的土地利用不當或與土爭地所引起的。諸如: 颱風:颱風是威脅台灣地區最嚴重的自然災害。 地震:台灣因位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洋板塊的接觸帶上,因板塊運動所發的碰撞和摩擦而導致的地震特別多。

崩山:台灣由於地理環境特殊,地形陡峭、坡度大、地質脆弱,地震頻繁,再加上降雨強度大,豪雨與山崩常造成交通道路中斷、房屋遭掩埋等,並造成人員傷亡。 海岸侵蝕問題:以宜蘭地區為例,宜蘭沿海地區近年來有不斷受海水侵蝕之跡象。 海岸變遷問題:造成海岸侵蝕或堆積的重新分配,東部是海岸後退非常明顯的一個地區,台灣西部也由於養殖漁業的超抽地下水與各種工程建設 。 洪水與水患:1996年賀伯颱風後,臺灣各地區皆受重創,尤其是南投山區及阿里山地區,災情最慘重,特別是嚴重之山崩及土石流等災害。

四、媒體對地震災害的報導

2009年8月7日起莫拉克颱風帶來的豪雨重創南台灣

A storm-damaged bridge in Chiashien, southern Taiwan's Kaohsiung county, seen on August 10, 2009. (AFP/AFP/Getty Images) #

A man stands on a roof as he awaits rescue in heavy flooding in Taimali, south-eastern Taiwan's Taitung county on August 8, 2009 during Typhoon Morakot. (AFP/AFP/Getty Images) #

A hotel building leans before falling in a heavily flooded river after Typhoon Morakot hit Taitung county, Taiwan, Sunday, Aug. 9, 2009. The six-story hotel collapsed and plunged into the river Sunday morning after floodwaters eroded its base - all 300 people in the hotel had been evacuated and uninjured, officials said. (AP Photo / AP Photo/ETTV Television) #

99.04.25國道三號基隆七堵路段走山意外

99.04.25國道三號基隆七堵路段走山意外

99.04.25國道三號基隆七堵路段走山意外

貳、防災教學計畫目標 天然災害(地震、颱洪、坡地) 人為災害

一、具體目標 強化災害防救之觀念與認知—編撰防災科技教育教材及試教推廣 。 培育推廣災害防救教育之專業人才及團隊 。 協助各級學校研擬災害防救計畫推動建立自主性防災學區 。 發展共通性數位化防災科技教育網站與知識庫提升全民防災素養 。 結合學校、社會與政府部門之防災科技教育資源與活動 。

二、防災教育白皮書四個基本理念 深植『預防重於治療』之觀念 防災教育導向永續發展 建立主動積極的安全文化 邁向『零災害』的願景

三、課程目標 培養學生對各種災害之警覺心及敏感度。 建立學生正確的防災概念及知識。 培養學生正面積極的防災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防災行動技能及處理災害的能力。

叁、防災教育融入課程之策略

防災教育教案設計原則 防災教育之學習應為國民教育必要的基本課程。 防災教育學習應以探究和實作的方式進行,強調手腦並用、活動導向、活動設計與兼顧知能及態度。 防災教育學習應該重視培養國民的防災精神及素養。 防災教育之學習應以學習者的活動為主體,重視開放架構和專題本位的方法。

防災教育理想狀態 培養學習防災教育的興趣及熱誠,並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防災教育應以防災為前提,在災害尚未發生前要有基本的知能,並能應用在未來所發生的災害狀況中。 培養愛護生活環境、珍惜資源及尊重生命的態度。 培養與人溝通表達、團隊合作及和諧相處的能力。 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激發開展潛能。

防災教育課程架構 (一) 課程目標 (二) 教案內容 (三) 教學實施 (四) 輔助措施 課程目標是學習領域的指引方向,須能實踐課程綱要中的十大基本能力。 (二) 教案內容 教案為學習教材的的核心,因此教案的內容需要符合防災教育的意義 (三) 教學實施 教案應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活動為導向,透過生活議題和學習資源來進行探究。 (四) 輔助措施 課程除了以防災教案為主體外,另外學習單的製作結合網站資料庫之查詢應用亦是重點之一。

防災教育課程發展程序 課程發展目標 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 內容與方法 教學評量 課程評量 以下資料修正摘自廖緯璿教授2007.10.19台北縣防災研習資料

防災教育課程發展 成立課程發展小組 籌畫課程發展目標架構 確定教育目標與課程發展目標 發展課程範圍順序與組織 收集課程發展資料 釐定課程發展方針 規劃課程組織模式 確立課程發展程序 確定教育目標與課程發展目標 發展課程範圍順序與組織

防災知識概念融入各學習領域 選擇適當的防災主題 選定教學科目(學習領域)及單元 發展防災單元教學目標 編製防災教材內容融入原有教材 現階段社會的需要 學生的能力與經驗 與學生及其生活內容或社區有關 教師本身能力與經驗 與學生學習之科目相關 選定教學科目(學習領域)及單元 發展防災單元教學目標 編製防災教材內容融入原有教材 發展新的教學過程 加入相關教學資源和教學策略 蒐集有關活動、建議新的主題

防災教育課程設計原則 跨領域整合教育:結合科學與工程專業、防災與管理專業、教育專業。 防災教育的目標:明確指出防災的知識、態度與技能對應之目標。 融入現有課程:運用適當的教學法, 提供給學習者一個整合融入的課程。 教材的設計開發:與學校間建立夥伴關係。

教師應具備的七種能力 教學統整能力 協同教學能力 編選教材的能力 彈性課程規劃能力 基本評量能力 參與課程設計能力 應用資訊科技與媒體能力

常用的教學法 個別化教學法 合作教學法 創造教學法 協同教學法 精熟教學法 欣賞教學法 練習教學法 討論教學法 編序教學法 探究教學法 講述教學法 http://www.mcjh.tp.edu.tw/subweb/te_3.htm 合作教學法 協同教學法 欣賞教學法 討論教學法 探究教學法 啟發式教學法

防災教育應培養之基本能力 1.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2.表達、溝通與分享 3.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4.規劃、組織與實踐 5.運用科技與資訊 6.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肆、課程、教材與教學活動

課程 王文科(1994)所提出之不同的課程觀點: (一)課程即科目與教材: (二)課程即有計畫的學習經驗: (三)課程即目標/成果: (四)課程即經驗:

教材(1) 教材的知能是教師專業知能中的核心成分。 教材的知能有一部份是通用性的(general or generic),但大部分是領域特定的(domain-specific)。 通用(一般)教學知識(general pedagogical knowledge) 教學內容知識(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教材(2) 教材 教材選擇 教材組織 教材呈現 教材編修

教材(3) 教材及相關概念 課程政策/教學政策 課程標準/課程綱要 基本能力/能力指標

防災教育教學活動設計(1) 構成要素 (一) 基本資料: 主題(單元)名稱。 教學對象(年級、年段或其他特殊考量)。 教學節數。 設計依據及參考資料。

防災教育教學活動設計(2) 構成要素 (二) 主要內容: 能力指標。 教學目標。 教材分析。 設計理念。 教學流程。 教學評量。

防災教育教學活動設計(3) 教學目標敘寫要領: 以學生為主體。 說明學生在學習完成後所獲得的能力。 一個目標不說太多事。 兼顧認知 技能 情意。 敘述簡明扼要。

防災教育教學活動設計(4) 教材分析 所用素材的主要概念及彼此的關係; 學生所需的先備能力及後續延伸發展的可能性; 與學生生活經驗及其他相關領域與議題教材的聯結 。

防災教育教學活動設計(5) 設計理念 為什麼要對這些學生教這個主題單元?  設計理念 為什麼要對這些學生教這個主題單元? 為什麼需要用到這麼多的時間?節與節或活動與活動的關聯與順序如何?為什麼? 為什麼要採用這些教學方法?

防災教育教學活動設計(6) 教學流程 1.教學目標; 2.活動流程及每個活動的步驟; 3.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或瓶頸, 及老師協助克服的方法; 4.教學資源; 5.時間分配; 6.評量要點(請說明如何確認教學目標已達成)。

伍、九年一貫教育

一、基本理念 教育之目的以培養人民健全人格、民主素養、法治觀念、人文涵養、強健體魄及思考、判斷與創造能力,使其成為具有國家意識與國際視野之現代國民 教育是開展學生潛能、培養學生適應與改善生活環境的學習歷程 培養具備人本情懷、統整能力、民主素養、鄉土與國際意識,以及能進行終身學習之健全國民

一、基本能力1 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充分了解自己的身體、能力、情緒、需求與個性,愛護自我,養成自省、自律的習慣、樂觀進取的態度及良好的品德;並能表現個人特質,積極開發自己的潛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欣賞、表現與創新 培養感受、想像、鑑賞、審美、表現與創造的能力,具有積極創新的精神,表現自我特質,提升日常生活的品質。 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積極運用社會資源與個人潛能,使其適性發展,建立人生方向,並因應社會與環境變遷,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 表達、溝通與分享 有效利用各種符號(例如語言、文字、聲音、動作、圖像或藝術等)和工具(例如各種媒體、科技等),表達個人的思想或觀念、情感,善於傾聽與他人溝通,並能與他人分享不同的見解或資訊。 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具有民主素養,包容不同意見,平等對待他人與各族群;尊重生命,積極主動關懷社會、環境與自然,並遵守法治與團體規範,發揮團隊合作的精神。

一、基本能力2 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認識並尊重不同族群文化,了解與欣賞本國及世界各地歷史文化,並體認世界為一整體的地球村,培養相互依賴、互信互助的世界觀。 規劃、組織與實踐 具備規劃、組織的能力,且能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增強手腦並用、群策群力的做事方法,與積極服務人群與國家。 運用科技與資訊 正確、安全和有效地利用科技,蒐集、分析、研判、整合與運用資訊,提升學習效率與生活品質。 主動探索與研究 激發好奇心及觀察力,主動探索和發現問題,並積極運用所學的知能於生活中。 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養成獨立思考及反省的能力與習慣,有系統地研判問題,並能有效解決問題和衝突。

陸、防災教育綱領

一、前言1 學校教育(formal education) vs.社會教育(non-formal education) 九年一貫學習階段(小學與國中)階段與高中階段,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基礎學習階段,在該階段培養出來的素養,將有終生的影響。 我國過去的防災教育並不成功,必須結合防災專業與教育專業,以系統化的腳步予以改進。 我國亟需完整、系統化,且能與目前的教育體系配合運作的防災教育教材。

一、前言2 九年一貫(國小至國中三年級)為學生最重要的基礎學習階段,因此,九年一貫階段的防災教育對於一位國民防災素養的養成,具有關鍵的重要性。 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負責統籌,將九年一貫防災教育教材以天然災害與人為災害區分,天然災害中再區分為地震、颱洪與坡地三大類別,並以九年一貫的三個學習階段,分別設計防災教育教材。

二、基本理念 近十來年國內重大災害發生後,不但暴露了國內民眾的預防警覺性之不夠,也顯現了對災害應變的知識不足,因此針對國中、小的學習階段規劃正面積極的防災教育課程,應可提升國人的防災素養,減少人命與財產的損失。 旨在藉由教育的過程,讓學生學習到災害發生前的預防、災害發生時的應變及災害發生後的處理與重建之正確知識,培養學生正面積極的防災態度與價值觀,並能以實際行動參與、預防、解決災害問題,以減少災害帶來之精神和物質上的損失。

三、課程目標 培養學生對各種災害之警覺心及敏感度。 建立學生正確的防災概念及知識。 培養學生正面積極的防災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防災行動技能及處理災害的能力。

四、能力指標1 災害的警覺心 1-3-1 能找出個人生命財產與災害預防的關係。 1-3-2 能覺知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減低災害的發生。 1-3-3 能時時刻刻持有「多一分防備少一分災害」的警覺性。 1-3-4 能保持警覺心,留意日常生活環境中可能發生的危害並注意其逃生方式。

四、能力指標2 防災概念與知識 2-3-1 能從探討環境的改變與破壞可能帶來的災害結果,討論如何防止災害的發生。 2-3-2 能說出災害發生對個人生命安全和國家社會成本所帶來之影響。 2-3-3 能於平日即提出防範災害於未然之優點。 2-3-4 能分別說明本土性和國際性的災害議題。

四、能力指標3 防災態度與價值觀 3-3-1 能主動關懷受災民眾之生活環境。 3-3-2 能主動參與國內與國際防災議題之討論。 3-3-3 能分析災後復建應有的態度及價值觀。 3-3-4 能從災害發生的原因分析協助災區救濟及重建計劃。

四、能力指標4 防災行動技能 4-3-1 能蒐集國內外人為防災相關議題與策略。 4-3-2 能在日常生活中,參與規劃及改善環境危機所需的預防策略和行動。 4-3-3 能在日常生活中,參與規劃及演練緊急情境的處理與救護的策略和行動。 4-3-4 能歸納思考不同類型人為災害發生的原因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式。 4-3-5 能運用科學工具分析災害發生地之現況與變遷。 4-3-6 能就自己的防災知識,適時提醒周遭的人們做好預防或處理災害的工作。

柒、健康與體育綱領

ㄧ、基本理念1 培養健全的國民,為了因應新世紀的需要,我們的國民必須要有良好的適能,才能擔負新時代的任務 美國健康教育體育休閒舞蹈學會(AAHPERD)根據適能(fitness)的觀點,對健康提出五個安適狀態(well-being): 身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 情緒適能(emotional fitness) 社會適能(social fitness) 精神適能(spiritual fitness) 文化適能(cultural fitness)

ㄧ、基本理念2 「健康與體育」建構在「人自己之生長發育」、「人與人、社會、文化之互動」、「人與自然、面對事物時如何作決定」三個層面的教育活動,而達成全人健康(total well-being) 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體適能,而不是塑造一個競賽的勝利者去追求「贏」而已 「健康與體育」的目標在培養學生擁有良好適能,生活在健康的環境中,同時擁有支持的法規與人群

二、課程目標 1.養成尊重生命的觀念,豐富全人健康的生活。 2.充實促進健康的知識、態度與技能。 3.發展運動概念與運動技能,提昇體適能。 4.培養增進人際關係與互動的能力。 5.培養營造健康社區與環境的責任感和能力。 6.培養擬定健康與體育策略與實踐的能力。 7.培養運用健康與體育的資訊、產品和服務的能力。

三、實施要點1 1.一般原則: 學校為提昇學生健康,可配合綜合活動及學校自主之時間,進行各項健康教學活動,如:晨間檢查、視力保健、口腔衛生、午餐營養教育、B型肝炎防治、菸害教育、藥物濫用教育、環保教育、防火、防震、防颱等活動;並設立健康中心,以利實施健康服務,及配合健康教學之進行 2.教材編選:教材編選宜秉持課程統整之精神,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可採大單元教學、融合不同主題軸的教學設計,並注意各階段能力指標之銜接

三、實施要點2 3.教學方式:方法及過程應生動靈活,彈性運用。如:價值澄清、腦力激盪、遊戲、陪席式討論、布或紙偶戲、演戲、角色扮演、小組討論、實驗、示範、問答、講述等方法,並注重適性發展,以啟發、創造、樂趣化之教學,讓學生獲得成就感享受學習樂趣。 4.教學評量:評分方法可採課前活動準備、上課參與、課後作業、平時觀察、行為態度問卷、紀錄表、自我評量、學生互評、家長評量、紙筆測驗、實作及表現等方式進行。

四、主題軸及其內涵1 1.生長、發展 (1)由出生、成長、老化、死亡的各發展階段,開發個體生長、發育和身體功能的潛能。 2.人與食物 (2)食物的選擇,受到社會、文化、經濟、自然環境及政策等因素的影響。 3.運動技能 (1)運動技能可透過基礎性、特殊性的動作發展來培養,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4.運動參與 (1)身體活動的參與是人類生活的重要型態,具有個人、社會和文化層面的意義。

四、主題軸及其內涵2 5.安全生活 (1)具備安全概念,應用安全資源,執行社區安全行動,以適應現代生活。 (2)具備緊急情況處理及急救技能,以降低傷害的嚴重性。 (3)具備正確使用葯物的概念,避免物質(葯物)濫用,而危害個人、他人及社會健康。 (4)具備運動傷害預防及處理的知能,以減少運動事故傷害發生並維護身體健康。 6.健康心理 (3)壓力調適、情緒管理、有效溝通與問題解決等技巧,有助於行為的適應。 7.群體健康 (3)在營造個體、社區與環境健康的過程中,人與環境是相輔相成的。

五、時間分配 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健康行為及體適能為首要目標,教學方法及過程應生動靈活、彈性運用,為讓學生獲得成就感享受學習樂趣,「健康」與「體育」課程時間分配以1:2為原則。(92.6.11台國字第920086737號函) 各校應儘量利用學校自主時間及課外時間安排體能及其他休閒活動,每週至少實施三次,並鼓勵學生參與運動競賽、表演與欣賞等活動,以提昇學生體適能狀況及培養學生健康休閒生活的觀念

「課程統整」 「協同教學」 「學校本位」 為九年一貫課程的主要三大特色 捌、防災教材編修與出版 「課程統整」 「協同教學」 「學校本位」 為九年一貫課程的主要三大特色

一、防災教育的基本特性 防災教育是結合科學與工程專業、防災與管理專業、教育專業的跨領域整合教育。 防災教育的目標至少包括防災的知識、態度與技能各面向。 防災教育的對象除了中小學學生之外,教師與學校行政人員亦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中小學防災教育教材的設計開發,必須有中小學教師的親身參與,才能反映學生的知識基礎與需求。 中小學防災教育活動若可融入目前課程,則可協助各科或學習領域教學,對於教育者與受教者的負擔較低,而效果則可相當顯著。

二、九年一貫防災教育教材之設計準則 能彰顯台灣地區各類天然與人為災害特色; 能符合各學習階段學生程度; 符合各學習階段教師需要與便利性; 涵蓋知識、態度與技能三方面與具有使用上的彈性。

三、融入式原則 摘自葉欣誠 (2007)

四、學校可推動方向 課程 師資 環境 資源 校園災害防救計畫(減災、整備、應變、復建) 生活周遭 課程綱要 應變演練 教材、教案 網路資源 提升師生防災素養(知識、態度及技能) 生命財產有保障 課程綱要 教材、教案 校園災害防救計畫(減災、整備、應變、復建) 應變演練 生活周遭 網路資源 摘自蔡憶雯 (2007)

五、防災素養指標 各學習領域能力指標與防災素養指標之關係 防災教育內容可融入各學習領域能力指標部分 防災教育宣導手冊可融入各學習領域能力指標

六、教學模組建立1 災害類型選擇:地震災害、人為災害及學校所屬地區之災害特性 教學型態: 學校本位課程 各學習領域融入 其他型態

六、教學模組建立2 課前充分準備:各科教師預備實施時必須針對其主題先做充分的準備。 善用教學媒體:防災教育的實施首重親身演練與操作,故善用教學媒體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 活動重於講述:防災教育應設計適當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從做中學。 讚美重於批評:對兒童發表思考、分析、批判、評鑑、欣賞的意見,宜加以讚美或補充,不宜從成人的角度來批評。

96年度環教所防災計畫成果

96年度計畫工作成果(1) 編輯六套防災教育教材 本研究團隊於教材製作上,除設計教師手冊提供教師相關教學知識及資訊外,另有學生使用手冊、課程使用簡報檔、製作水土保持實驗影片、數位繪本、互動式flash教學檔案、並附上相關網路引用影片作為學習課程使用,同時並註明相關知識來源,讓教師使用及查詢相關知識,學生課程中可藉互動式學習檔案的使用及多媒體影片的觀賞提升學習之興趣。

96年度計畫工作成果(2) 教學用簡報檔 依據編修及設計的課程內容,彙整教案與手冊內相關資料,編輯教學上使用之教學用簡報檔。簡報檔內容主要依據台上教學時教師提供給學生之課程內容加以設計,並加入許多實例圖片,以吸引學生學習興趣。

96年度計畫工作成果(3) 教學使用影片 依據課程內容,加入了實驗部份,為使教師能了解實驗相關內容,本團隊藉由實驗影片的拍攝,讓參與教學之師生能了解過程所模擬的自然環境實際情境,讓學校師生可以進一步想像各種地表的水土保持狀況,激起對森林及草地保護的熱情。

96年度計畫工作成果(4) 繪本編製 本團隊嘗試利用相關防災推廣計畫成果與本計畫編撰之課程內容作結合。取得雲林科技大學林聰明教授進行「96年度防災教育競賽活動專案計畫」中「全國創意防災繪本比賽」得獎作品,篩選部分能進行數位化之繪本,進行簡易的繪本數位化工作,將得獎作品製成簡報播放檔,配合教學使用。

96年度計畫工作成果(5) 互動式學習檔案 本研究團隊所設計互動學習檔案包括:互動小遊戲、知識問答考驗、賓果活動及傳說故事說明。 互動式學習大多於課程即將結束時供作知識統整使用,或讓學生於課程完成後自我測驗,可供教師藉以了解學生於課堂中究竟吸收了多少相關知識。

台北市士林國小防災教育案例分享 教材主題及內容乃因應士林區較常發生之地震及颱洪災害所發展出來的在地防災教學模組,希望透過此教學活動設計能讓孩童體驗災害的可怕,進而了解其發生的成因及正確的因應之道,以降低災害對生命財產所造成的危害。 活動內容包含兩大主題:地震篇及颱洪篇;每個主題依照學習階段包含三大部分:教學活動設計、教材及學習單。 可於上課前詳閱活動設計,於上課中使用教材來引導學生學習,最後輔以學習單讓學生進行加深加廣的延伸活動。

97年度環教所防災計畫成果

編輯二十套防災教育教材 教育部委託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所教授林明瑞,編撰一套包含地震、颱洪、坡地、人為及綜合等5類防災教育主題,分為國小低、中、高年級及國中等4個學習階段,共20套完整的教案、教材。

網路連結

一、政府單位 現階段網路資源 防災教育數位學習網站 防災e學院 計畫辦公室網站 土石流防災資訊網 台北市消防局 地震測報中心-地震百問目錄 內政部消防署宣導網 防災教育數位學習網站 數位教案 防災素養檢測系統

二、民間網站 台灣防災教育協會 國際厚生健康園區 地球科學園地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防震教育 紅十字會防災資訊 美國救難總隊

推動學校防災的好處 自主性的救災行動,往往可以趕在第一時間,糾合內部的人力與資源,將生命或重要的設備及時搶救,把災情損失大幅減輕。 結合學校、產業界、民間團體與社區力量,進行防災教育之整體規劃,共同推動防災教育,並考慮以家庭為單位、小孩為訴求,推動學區民眾親自參與防災教育學習活動。 可提昇學生及教職員有關災害之危機意識,並對可能導致災害發生或災情加重的原因(潛藏的危險因子)有所瞭解與警覺,進而願意參與消除或改善這些危險因子的行動。

專業成長 教學專業發展評鑑經驗分享 行動研究成果分享 領域小組成果分享 微型教學經驗分享

結論 教育是防救災工作最具經濟效益的投資,防災教育為災害防救工作的重要基礎,加強民眾對於災害的認識、事前災害的預防以及災害發生時的應變處理,為推動防救災工作之基本要務。 災害防救是一項跨領域、整體性的長期工作,現階段台灣的學校防災教育仍須更積極的投入,無論在觀念的推動、相關知識技術的開發與學習、種子師資的培育、組織的建立等,都尚待學習與加強。

參考資料 林明瑞(2008),九年一貫防災教材編修與出版 葉欣誠 (2007),九年一貫防災教育教材之開發, PPT檔 國立台東大學初等教育學系暨附設實驗國民小學汪履維 http://www0.nttu.edu.tw/dpa/teacher/doc/940107-04.ppt#276,21,教材教法 (四) 蔡憶雯 (2007b) ,「 防災教育深耕實驗專案」 推動議題內容說明 ,PPT檔 , http://hmedu.ncdr.nat.gov.tw/(96年度檔案下載, 高雄市防災教育師資培育研習活動 ) 防災科技教育人才培育先導型計畫網站 防災e學院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