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獸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理事長 江世明 動物與人 中華民國獸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理事長 江世明
動物與人 對於動物,在人的意識形態裡確實存有尊、卑、貴、賤和主、從之分,「人為萬物之靈」就顯露出人類極其高傲與主宰的心態。 人類喜歡主觀將人與動物分級,這種心態常會導致互相衝突及對生命的不尊重。 保育野生動物的觀念是基於人類對自然界永續“利用”的現實理由而衍生。動物保育不等於動物保護 野生動物保育是基於動物物種的存續﹐而動物保護則是基於動物個體的福祉。 ×保育類動物不能動﹐非保育類動物就可以任意獵捕利用
狗比人寵
工作夥伴
西方國家的動物倫理 法國哲學家加蒙田(Michelde Montaigne)認為﹐動物比人類更能與自然界融洽和諧的相處﹐而且更為忠誠;人類不但自大﹐而且專門從事殺戮和破壞﹐簡直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天敵。 法國哲學家笛卡兒(Descartes)贊成大量利用動物做科學實驗﹐他認為動物沒有理性與認知能力﹐遠比人類低劣﹐因此動物可以作為人類利用的對象。
達爾文認為動物與人類有極多相似之處﹐所以動物地位應該被尊重﹐他消除了人與動物在本質上的鴻溝﹐因此野確立近代比較心理學研究的架構。 基督教的聖經是以人為中心的歷史記載﹐在其倫理哲學中未曾顧慮到動物是為叔本華所詬病;然而挪亞方舟的故事中肯定上帝非常看重動物﹐而且認為人類有義務保護動物免於災難。
面惡心善?
曾經流行的101 忠狗
中國的動物倫理 儒家與老莊相信「萬物有生」﹐有生命者均須加以尊敬。 儒家又主張“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人們應該重視自己親人﹐而後推及國人與全人類﹐最後普及於動物與植物。 禮記祭義﹐曾子說「斷一樹﹐殺一獸﹐不以其時﹐非孝也」﹐可見在民胞物與的原則下﹐儒家主張並非不能殺生﹐而是必須取之有道﹐取之有時。
佛教的眾生平等﹐衍生出不殺生的誡律。 中國人常常藉由「放生」的高調﹐來掩飾對動物的不負責任與罪惡感。 西方人為了怕動物面對未知的危險與痛苦﹐而寧願選擇為它們執行安樂死。 在沒有利益衝突時﹐中國人對動物常是「見其聲不忍見其死﹐聞其生不忍食其肉」 詩人「愛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 莊子心目中的「至德時代」﹐便是人與動物和睦同處遨遊的昇平景象。
動物福利與動物權利 關心動物是道德高尚社會的特徵之一﹐相對的﹐不重視動物福祉的社會﹐通常是缺乏人權﹐或是極度貧窮。 動物保護與福利,不應該是出於主觀、情緒或宗教的理由,而必須是一種有事實根源的學問,一種需要透過科學的衡量及理性的評估去推倒的觀念。 重視動物福利並非意味著動物和人類有完全相同的權利,畢竟動物和人類仍有所不同。
⊙動物福利 免於飢餓與口渴 免於不舒服 免於疼痛 免於恐懼 表現正常行為自由
⊙動物權利 美國總統林肯有句名言「我贊同動物均有權利﹐就如同贊成人類均有人權一樣﹐這才是全人類之道。」 ( I am in favor of animals rights as well as human rights. That is the way of the whole human being ) §自然權利 今日動物權人士及反種族主義者的立論根據。 §法律權利 1822年英國議員馬丁(Richard Martin)提議的動物保護法於議院通過後﹐動物權利的名詞初見於法律。
流浪狗哀歌
誰害我的?
動物權的主流思想 1.無地位理論(The No Status Theory):主張動物無文明,人類不必善待牠們。早期代表有笛卡耳(Rene Descartes)與心理學家蓋洛普(G. Gallup)。 2.地位平等觀(Equal Status View):美國哲學系教授湯姆瑞根(Tom Reagan),主張動物天賦權。美國仁愛動物團體(People for the Ethical Treatment of Animals, PETA)。他們認為,動物與人具有同等的權利,因此人類無權處理動物。
3.間接義務理論(The Indirect Obligation Theory):認為動物雖然沒有天賦的權利,但人類仍應該善待牠們。十三世紀哲學家湯姆斯艾奎納(Thomas Aquinas):一個對動物殘忍的人,也會變得對人類殘忍。美國人道協會(Humane Society United States, HSUS)與大部分人都接受此種思想。
我是無辜的!
4.平等考慮理論(Equal Consideration Theory):古典效益主義之父邊沁(Jeremy Bentham),認為人類對動物的道德目的是在減少痛苦,動物能感受到痛苦或快樂,因此應該得到道德上的考慮。澳洲哲學系教授辛格爾(Peter Singer)強調動物解放(Animal Liberation),仍以效益主義式論證法強調痛苦的知覺是道德考量的重要基礎。
5.分級理論(Split Level Theory):由班傑明(Martin Benjamin)所提出,此理論提出「重要需求」與「微末需求」之標準。前者指生存需求、不被傷害需求等;後者指口慾等。 6.其他:達爾文主義:世界所有動物均是「物競天擇」的正常結果,動物無所謂可憐可言。佛教:輪迴中掉入畜生界,有其應受之「業障」,人不應管。動物行為學:動物之行為是恆定,沒有詭詐;故沒有道德可以評估。
自然的愛
幸福的林嘟嘟
死後的家
動物與人的互動 人類對動物的關懷,是生命覺醒的表現,保護動物觀念的推動,促使人們透過對動物倫理的思考,來反省人類自身生命的尊嚴,促進了人與人的互相尊重。動物保護的最終目標是「發揚人類的愛」,而非建立動物的特權,其最大受惠者是人類自己。因此, 「尊重生命」、「愛牠一生」,是我們共同的努力。
Ψ人類心理與社會功能 豐富心靈 緩和情緒壓力 增加生活樂趣 排遣孤寂 學習負責、愛心 居家安全維繫
牠是我家的一員
誰逗誰?
別動,我捉到了!
真舒服!
Ψ人類醫療協助 生理缺陷---導盲犬 精神病患、老年癡呆、自閉症 Ψ科學實驗的貢獻 器官移植 藥物試驗
老人與狗
忠心的小黑
人類忠實的朋友----狗 狗正式的學名是“家犬”(Canis familiaris)﹐在動物分類學上屬於食肉目(OrderCarnivora)的犬科(Family Canidae)﹐與未被馴化的狼(Wolf)以及狐狼(Jackal)都是同一科。
我不是熊!
認識狗 視覺:狗的雙眼視角為97度,雙眼視力較差;但眼底有一層脈絡毯, 增加對光線敏感度; 所以夜間視力比人類好。 聽覺:每秒15000至60000週波的頻率(人類每秒20000周波)。 嗅覺:犬隻的嗅覺很敏銳,是人類嗅覺的一百倍。犬可以偵測六週前留下的味道,也可以憑氣味分辨雙胞胎。
氣味訊息: 很重要的一種溝通方式,媒介包含糞便、肛門腺分泌物、腳底腺體分泌物及尿液。母犬發情期的分泌物也是訊息之一。 聲音溝通: 依音質與目的大約分為五類,嬰兒式聲音(哭叫、鼻哼音) 、警示聲音(吠叫、低吼)、呼喚式聲音(長嚎)、退縮性聲音(哀鳴)、愉悅性聲音(低鳴)。
像不像?
像不像?
像不像?
像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