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编 伦理学概述 第一章 什么是伦理学 第一节 “ 伦理 ” 、 “ 道德 ” 概念的语义学分析 从伦理道德出发对人类行为和品质的分 类 伦理学的界定 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道德学说的层次性及其分类.
Advertisements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优美的双曲线 04级八年制 学号: 学生: 林颖.
联系电话: 联 系 人:李爱玲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文献(CASHL)传递 联系电话: 联 系 人:李爱玲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派探索救国道路一览表
第 15 课 新文化运动 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 主讲:任军.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第四章 “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 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 李静.
初中历史课堂.
   —胡适先生.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新文化运动.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新文化运动.
課題一 學術思想的發展 認識中國學術思想的發展概況: 1)先秦學術百家爭鳴(主要認識 儒、墨、道、法四派的學說概要) 2)漢武帝的尊儒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胜利.
《中国历史》七年级第二学期 第11课 新文化运动 上海市格致初级中学 袁文菁.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导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新文化运动.
敬告青年 陈独秀.
1917年鲁迅为北大设计的校徽 北京大学创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为现名,是近现代中国进步思想和革命的重要阵地。你知道最早奠定北京大学这一地位的是什么重大事件吗?
新时代的先声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再认识 李德成
× 思想.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程标准: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进入山东的日军 老照片 袁世凯称帝标准像 政治上:中华民国建立后,袁世凯却妄图复辟帝制;北洋军阀统治黑暗,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中学历史 高中二年级上学期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 主讲人 高宇 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
第一章 文学思潮和运动.
感受历史,肩负未来.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侯课 1.预习教材完成《学习指导》52页自主导学填空;并据此理清教材知识线索.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两晋与南朝.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你知道这幅画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由谁创作的吗?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一、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袁世凯就任第一任大总统明信片 袁世凯祭天 袁世凯就任第一任大总统明信片 袁世凯祭天 上面左图是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发行的明信片,右图是袁世凯在天坛祭天,这是他为自己登基称帝做的一次彩排。请结合图片资料,阅读教材内容,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认识。
第 22 课 新文化运动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第十二章 南京临时政府 1912年1月9日 教育部成立蔡元培首任教育总长。 教育部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历象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袁世凯称帝标准像 “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袁世凯称帝标准像 “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又是中国人的抗争史、探索史。先进的中国人是怎样进行探索的? 物质 维新派 制度 革命派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标要求 1、探究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过程、口号内容和评价。
                                                                                                                                                                
北京移动(中国移动的子公司)是中国主要的无线运营商之一。中国移动做为无线市场的开拓者,拥有中国70%的无线通信市场,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无线提供商,北京移动拥有上亿的手机用户,支持60多个国家的漫游业务。 为北京移动创造的价值 … 优秀的性能,支持了庞大的用户群 标准化了系统接口 加强了系统的灵活性.
基督徒 和 心理学.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今日中国 ——浅谈孔子学院发展必要性 杨智强.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权在民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 宗教之区别。 自由平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 ——欧洲启蒙运动.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ESA)
Seminar 【Speaker】 Feng Shuaizhang, assistant professor of the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 基于激励机制的一个设计 李鑫 刘乾坤 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Seminar 【Speaker】 Janet Currie, Professor of
辞典类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牛津在线英语大辞典
Sssss.
校园之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时期,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 ( 1915年9月在上海创刊,第一卷原名《青年杂志》 1917年迁至北京。 )为主要阵地,兴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这场文学革命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文学革命的先驱者之一 胡适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开创性的重要人物,具有深远的影响。 文学革命的先驱者之一 胡适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开创性的重要人物,具有深远的影响。 1910—1917年留学美国,1915年由康奈尔大学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随杜威研究哲学,深受其影响。 1916年10月,在致陈独秀信中胡适首次用了“文学革命”一词。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2卷5号上发表了重要文章《文学改良刍议》,从文学进化论的立场提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的文学发展观,论证文学变革的必要性,明确地提出了以“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的主张。 文章提出,文学改良要从“八事”入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语俗字”。

文学革命的先驱者之一 陈独秀 安徽怀宁人,出身“书香门弟”,17 岁参加县考中秀才,但厌恶旧八股,醉心于新学问而东渡日本留学。 文学革命的先驱者之一 陈独秀 安徽怀宁人,出身“书香门弟”,17 岁参加县考中秀才,但厌恶旧八股,醉心于新学问而东渡日本留学。 1902年加入留日学生团体“青年会”,1903年回上海与章士钊等人办《国民日报》。 陈独秀于1917年2月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更为鲜明、坚定地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主张。

陈独秀主张的“三大主义” “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 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不过,陈独秀对国风、楚辞直到元曲、明清小说是充分肯定的,他的“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的实际意义并非是全盘否定古典文学,而是将锋芒指向“明之前后七子”及桐城派的仿古主义。

文学革命的又一位先驱者 周作人(1885——1967) 周作人对文学革命理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学革命的又一位先驱者 周作人(1885——1967) 周作人对文学革命理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18年在《新青年》发表《人的文学》,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本,批判封建时代的文学为“非人的文学”;倡导新文学应是人的文学,其根本目标在于能使人性得以健全发展 。 1919年1月在《每周评论》发表《平民的文学》,进而提出“为人生的文学”的口号。

文学革命的又一位先驱者 李大钊(1889——1927) 李大钊发表重要文章《什么是新文学》(《星期日》第26号,1920年1月4日)。 文学革命的又一位先驱者 李大钊(1889——1927) 李大钊发表重要文章《什么是新文学》(《星期日》第26号,1920年1月4日)。 文章中提出“我们所要求的新文学,是为社会写实的文学,不是为个人造名的文学”,这样的文学要以“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优美的文艺,博爱的精神”作为“土壤根基”。 李大钊的努力,促进了新文学的理论主张有了长足的进展。

新文学阵营演出了一场 “双簧戏” 为扩大新文学的影响,《新青年》编辑钱玄同化名王敬轩,汇集反对文学革命的言论,仿照旧文人的口吻,写了《给新青年编辑的一封信》,在《新青年》4卷3号(1918.3)上刊出。 同时又刊出刘半农以记者名名义反驳王敬轩的《复王敬轩书》,将反对文学革命的这些言论逐一驳斥。此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注意。

20年代新文学阵营与旧文学传统的三次论争 1.对林纾为代表的老牌守旧分子的批判 20年代新文学阵营与旧文学传统的三次论争 1.对林纾为代表的老牌守旧分子的批判 近代翻译文学先驱林纾介绍西方文学卓有建树。(他不懂外文,却与人合作,一生中翻译了欧美小说180种,共1200多万字。) 但林纾的旧的文学观念十分顽固,视文学革命为洪水猛兽。为维护封建道统,他撰文对白话文大加讨伐,攻击北京大学的新派人物“覆孔孟,铲伦常”,表示要“拼我残年极力卫道”。 新文化阵营对此进行了反击,林纾最终只能自叹老迈,寄慨将来,哀哀地收场。

2、1922年,新文学阵营又与 《学衡》派进行了斗争。 1921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辅、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其观点态度相近,而被称为《学衡》派。他们留学西洋,在美国受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思潮影响,尊崇中国的古圣先哲,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批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倾向稳健保守。

3.与《甲寅》派的论争 与《学衡》相呼应的,有章士钊在《甲寅》上的复古论调。 “甲寅派”以1925年复刊的《甲寅》杂志而得名(1914年5月,《甲寅》月刊在东京创刊,两年后出至十期停刊) 其主要人物是当时北洋军阀政府的教育总长兼司法总长章士钊。 章士钊从逻辑学、语言学、文化史等方面来论证文言文的优越,归结为“国性群德,悉存文言,国苟不亡,理不可弃”。追随附和他的人甚至公开宣扬要取消“白话文学”这一名词。

三、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其一,在内容上彻底批判、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始终贯穿、体现了现代“人”的观念不断解放的思想,以个性解放、民主与科学、探索社会解放道路为启蒙思想主题;以农民、平民劳动者、新型知识分子等人物形象代替了旧文学主人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其二,文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文学语言获得了解放,文体形式经历了全面革新,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 其三,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地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不脱离传统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文学革命的不足之处: 五四新文学的部分倡导者存在着偏激的情绪,对某些传统事物(如京剧、汉字)缺少具体分析,以致简单否定。这些在以后的文学进程中需要逐渐给予纠正。 【思考题】 1、简述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大致过程。 2、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 简述文学革命时期新文学的倡导者与旧文学传统之间的论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