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新文化時代 第1節 大陸文化 第2節 海洋文化 第3節 中華文化的融合 第4節 臺灣在文化上的發展 第5節 中國大陸文化產業發展
本章導讀 華人文化可分為海洋文化及大陸文化兩類,當然最後的結果是兩類文化將融合為中華新文化,也是本章所強調的重點。事實上臺灣學者大多認為海洋中華文化其大部分來自中國大陸,惟其受到其他多元文化的影響,已逐步發展出更進一步的文化創意,並與傳統大陸文化有些許的差異。為使這兩項本質相同的文化融合,去蕪存菁,邁向嶄新而光明的途徑,兩岸觀光旅遊的開放以及文化的相互交流是必然的趨勢。 關鍵詞:新文化、海洋文化、大陸文化、文化產業
第1節 大陸文化的內涵 華人文化之一元性 華人文化之永恆性 華人文化之中庸性 第1節 大陸文化的內涵 華人文化之一元性 從歷史看,所謂的夏、商、周,雖屬不同之宗族,然在文化上,大體一脈相承,表現出學術文化思想之文字統一,即其一例。 華人文化之永恆性 傳統農業生產方式所結合而成的意識形態影響了傳統文化 華人文化之中庸性 「中庸」不只是一種政治哲學,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特有意識形態的文化。
第2節 海洋文化 臺灣具有海洋中華文化特質,其原因是複雜的歷史背景,包括一些外來的文化,例如:荷蘭、日本、以及西方文化的影響,再加上臺灣的人口結構以來自福建、廣東、以及客家、外省籍為主,其多元文化的特質也就顯現無疑。 事實上,臺灣文化除了傳統中華文化外,還有與大海搏鬥的海島冒險精神,這也是整個中華文化圈內獨有的特色。
海洋文化特性 地理的觀點 經濟的觀點 歷史的觀點 西隔「臺灣海峽」和福建省相望、東瀕「太平洋」、南臨「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對峙。 經濟的觀點 臺灣係以貿易起家,貿易靠船隻,船隻靠海洋。即使到現代,臺灣還是靠貿易創造臺灣的經濟奇蹟。 歷史的觀點 臺灣的文化融合了原住民文化、荷蘭文化、西班牙文化、明鄭文化、滿清文化、日本文化、大陸文化;近代「美國文化」亦影響不小。
海洋文化形成的因素 島嶼文化風土 多元族群文化 移民社會文化 現代化、國際化的社會 臺灣是海島地形,與大陸地形國家的發展截然不同。 臺灣的四大族群原住民約占1%,閩南人占67%,客家人占18%,新住民占14%。 移民社會文化 臺灣是個移民的社會,最早的住民是原住民,後來則有從福建、廣東移民來臺的華人。 現代化、國際化的社會 近代臺灣社會是一個快速工業化、都市化社會,在人民與政府的合作下,創造許多傑出的經濟成就。
臺灣受各國文化的影響 葡萄牙、荷蘭與西班牙 公元一五四四年葡萄牙人在海上望見臺灣,感動稱之(美麗島)而定名。漢人移居臺灣本島較澎湖群島為遲,荷蘭的聯合東印度公司利用他們的船隻,自中國大陸運送漢人進入臺灣。 西班牙人比荷蘭人慢兩年,經臺灣東海岸北航,終於在基隆建築聖薩爾瓦多城,一六四三年因淡水、基隆被荷蘭人奪去,西班牙人不得已撤退離臺。
臺灣受各國文化的影響 日本文化 臺灣在公元一八九六年割讓給日本、日本佔據了臺灣以後,社會變動很大,個人生活有所變化、直至民國三十四年臺灣光復,日本人總共統治了臺灣五十年,其間所受到的文化衝擊由此可知。 當時知識份子所組織的文化活動或集會中往往帶有反抗的政治色彩。但隨著統治時間的推移,日本文化對於臺灣仍有影響,除了在當時的硬體建設可以感受到外,許多層次的影響或習慣都是深入庶民文化的。
第3節 中華文化的融合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尤其在漢唐成為世界強國之後,儒、釋、道華人文化不斷向外擴展,影響已遍及整個東亞,包括海峽兩岸,還有日本、韓國、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均被學者納入為中華漢字文化圈範圍內。 其所代表東方文化加上所融入的西方科技文明,使得上述各國家及地區在21世紀所扮演的角色更加明顯,許多學者主張以當前世局研判美國獨強時代已過,現階段全球已分立為歐、美、華、日韓、俄、印等六大區域強權,其中代表東方文化者當屬中華、日韓、印度三者,而前二者又與華人有極大的淵源。
必須塑造適合臺灣特質以及文化優先重視藝術的特色 第4節 臺灣在文化上的發展 必須塑造適合臺灣特質以及文化優先重視藝術的特色 臺灣是海洋華人文化的代表,同時也引進了多元文化的活水,因此,建置海洋華人新文化乃是臺灣責無旁貸的責任。 海洋華人文化政策的擬定 臺灣位於太平洋島鏈的中樞,向上承接中華大陸文化,向下滲入東南亞各國華人的文化,因此,臺灣作為海外華人文化的代表與先驅不失為最佳的選擇。 韓國文化創意產業值得參考 韓國的文化產業擁有政府的資源,企業的投資及民間的運作三方面合作良好,而文化觀光部及文化產業振興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韓國仁川國際機場今年再度蟬聯全球最佳國際機場
侯孝賢的電影是無數華人青年的藝術啟蒙;白先勇力挽狂瀾,造成了崑曲的復甦。是因為這樣的環境,才會出現像鄧有立這樣的人,把媽祖做成動畫光碟,送到美國的大賣場去銷售。正因為這樣的環境,才會出現誠品書店,心靈燈塔般地召喚成千上萬華文世界的讀書人流連臺北。是因為這樣的環境,才會出現聖嚴、證嚴這樣的人物,把傳統佛家的信仰轉化為現代的、全球的、既草根又企業的行動。 九份老街
第5節 中國大陸文化產業發展 發展文化需求的策略 區域地位和歷史背景 差別優勢和競爭環境 文化機遇和焦點效應 當社會發展到一定的經濟階段後,就會形成某種規模的文化消費,而文化消費力則為文化建設發展的主要背景。 區域地位和歷史背景 文化建設的重點主要在城市,地理和歷史又使城市呈現不同種類和功能。例:政治型城市(日內瓦)、經濟型城市(上海)、宗教型城市(耶路撒冷)等;地域的歷史、背景、地位的差異,造成吸引外部文化興趣、消費與投資的差異。 差別優勢和競爭環境 現在城市文化形象趨同,產業類型重疊,同質產品泛濫,造成利潤微薄,資源浪費。所以決策者和規劃制定者要充分重視差別優勢和競爭環境的相關問題。 文化機遇和焦點效應 長期出現經濟強勢增長的地區和國家的文化,有上升為主流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趨勢,反之經濟長期低迷地區和國家曾經貢獻的主流文化或世界文化,多數是藉由一兩次的國際性重大主題文化活動的機遇,實現歷史性的展現。
區域文化規劃必須以優化文化形象和強化文化產業為目的 區域文化發展規劃,針對不同時期和文化階段會有不同的具體目的、發展重點,但都應該強調穩定的、可持續發展的共同點─優化文化形象與強化文化產業。 由於真正文化產業的產品、服務、項目,是建立在滿足不斷發展的客觀文化需求和不斷增長的社會文化消費力的基礎上,有著社會責任和市場動力雙重激勵機制,所以將強化文化產業納入文化發展的規劃目的是一種觀念的提升。
區域文化規劃必須重視發展環境、核心業務和執行力 目前區域文化發展策略的制定主體多為政府,然而從長遠看,文化建設的主體絕不僅是政府,將包括願意在文化範疇投入熱情與資本的多元社會力量,以及文化經濟領域發揮支柱作用的文化企業。 核心業務 核心文化業務是區域文化的主題,其所釋放的品牌效應和信譽價值,會促使相關產業與衍生產品和服務的跟進。 執行力 優秀的領導人物,有效的組織監督,落實員工的訓練,是現實中提升執行力的重要途徑;由執行的前端計劃,到中期執行計劃的確認,迄終端執行力的體現,將解決區域文化發展策略在未來的發展前景的問題。
朱銘美術館 朱銘曾跟隨傳統藝師學藝,習得一手精湛的木刻技巧,當時著重寫實基礎功夫,人物、佛像,力求掌握主題性格與栩栩如生的動作表現。這樣的經驗讓朱銘瞭解木料本質,並累積豐富的創作經驗。 除立體創作外,朱銘也悠遊於拼貼、水墨、書法等平面創作,在這些作品中朱銘發揮水墨繪畫的美學精神,以簡馭繁,以寫意的方式,透過簡單的線條或大色塊,傳達出人物姿態與神情,簡約而神采奕奕。 朱銘的藝術飽含充沛的生命力,不同時期的創作均顯現他對造形的思索與體悟,依據創作需要,不斷一再挑戰不同的創作材質,並全力發掘材質特有的形式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