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應與辨識系統 Sensing and Identification Systems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服务外包 探索与实践 王 琪 提 纲 思考与认识 北师大馆概况 探索与实践 优劣之比较 需要注意的问题.
Advertisements

平面空間的形成 敘述 *經由構成元素點線面的配置產生許多變 化,表達構成結果 ( 秩序、位置、動 感、方向、大小、形狀、發散、引力、 拉力、張力等 ) 。 *以二次元元素 ( 透視、 重疊、色彩明暗 ) 表達 三次元的立體或空間感.
智慧型感測器產業概況.
LED CUBE 預期規劃.
行銷研究 單元三 次級資料的蒐集.
《江苏省道路运输条例》学习交流课件 兴化市运输管理处 政策法规科.
課程大綱 衛星通信與導航 96年度第一學期(二技).
2012資電科技寒假營 機器視覺與影像處理 助教:許原彰.
我的五官 眼睛、耳朵、鼻子、嘴、和眉 毛 眼睛 鼻子 耳朵 嘴巴 眉毛 五覺 5 Senses 嗅覺 視覺 聽覺 味覺 觸覺.
主題五 CPU Learning Lab.
課程大綱 衛星通信與導航 96年度第一學期(四技).
記憶體的概況 張登凱.
實習一 二極體的基本應用 二極體V-I 特性曲線 理想二極體模型 (2)順向偏壓時,二極體 短路 (1)逆向偏壓時,二極體 斷路
第一篇 Unix/Linux 操作介面 第 1 章 Unix/Linux 系統概論 第 2 章 開始使用 Unix/Linux
第1章 認識Arduino.
2-3 基本數位邏輯處理※.
數位相機運作原理.
第6章組合邏輯應用實驗 6-1 編碼∕解碼器實驗 6-2 多工∕解多工器實驗 6-3 七段顯示解碼器.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4B冊 認識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關係.
LEGO機器人教學 -MRDS為例(下).
第四章 控制系統.
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FID) 基本原理及發展與應用
電子學實驗--二極體特性 通訊二甲 B 楊穎穆.
OpenID與WordPress使用說明
第1章 單晶片微電腦概論.
指導教授:【李博明】老師 組員: 4A13A017 紀家郁 4A 邱建傑 4A 白智仁 4A 簡宗胤
電子概論與實習 第四章 電晶體與場效應電晶體 4-1雙極性電晶體性質 4-2電晶體放大電路 4-3電晶體開關電路的應用 4-5場效應電晶體
CH03 資訊管理的智慧觀點:技術篇.
紅外線人體感應器.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網路安全技術 OSI七層 學生:A 郭瀝婷 指導教授:梁明章.
虎克定律與簡諧運動 教師:鄒春旺 日期:2007/10/8
實習十五 積體電路穩壓器 穩壓器的基本分類 線性穩壓器(Linear Regulator)
動物世界.
Dr. Rational You IEK/ITRI 2002/07/02
第一章 直角坐標系 1-3 函數圖形.
行動科技的應用 行動學習(Mobile Learning) 博物館導覽 視訊會議(Video conference) 健康監控、災害處理
第七單元 正反器 (教科書第四章) 數位系統實驗
期末考.
指導老師:周建興 老師 開發團隊:吳旻翰、池宗諺 淡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2015/12/11
中二 (綜合科學) 中三 (物理 PHYSICS Yau CY 化學 CHEMISTRY Wai CP
電子量角器 撰寫人:董瑩蟬.
第13單元 實習8 Focus-Router-Lamp
第七章 串級放大電路 7-1 RC耦合放大電路 7-2 直接耦合放大電路 7-3 變壓器耦合放大電路
實用數學 長度單位的認識與換算.
競爭情報 LinkedIn and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utting Social Networking to Real Use by RogerPhelps 圖資四 B 鄭艾妮 B 蒲碩瑩 B 楊淑涵.
智 慧 型 環 境 系 統 實 驗 室 生態工程 環境評估 決策分析 人工智慧 資訊系統 永續發展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MicroSim pspice.
取得與安裝TIDE 從TIBBO網站取得TIDE
MiRanda Java Interface v1.0的使用方法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黃影雯副教授講授 E_Mail Address:
第十一章 基本振盪電路應用 11-1 正弦波產生電路 11-2 施密特觸發電路 11-3 方波產生電路
在高密度且訊號涵蓋範圍不規則的感測器網路中減輕廣播風暴
全球環境的變遷 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現象 臭氧層的破洞 森林的消失 物種快速滅絕 酸雨的危害 人為沙漠.
細胞.
煙霧偵測開關 組員:4980J012 蔡家核 4980J094 吳庭揚.
一、簡介 電腦硬體設計:純硬體電路(hardware)及韌體電 路(firmware)兩種方式。
設計與科技 電子學.
第1章 認識圍繞著我們的鄰居 : 電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
國立台灣大學 關懷弱勢族群電腦課程 By 資訊工程 黃振修
1.2 温度計 伽利略温度計 温度計 進度評估 3 第 1 冊 單元 1.2 温度計.
資料表示方法 資料儲存單位.
波的振幅與週期量測 通訊一甲 B 楊穎穆.
非負矩陣分解法介紹 報告者:李建德.
實習八 邏輯閘的應用 工作項目一 無穩態多諧振盪器的應用 電線接線圖 電子電路實習 P.26.
電子學II-電晶體認識與V-I特性曲線 電晶體之認識與V-I特性曲線之測量 說明一 電晶體的認識
Chapter 4 Multi-Threads (多執行緒).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感應與辨識系統 Sensing and Identification Systems 本課程主要是簡介安全產業常用之辨識與感應系統,此課程為概要課程,使學生對安全系統有一初步的認識。 辨識系統將介紹機械辨識與生物辨識等主要兩大辨識系統 機械辨識包含條碼辨識(Bar Code ID)、無線射頻辨識(RFID)、光學辨識(OCR)、手寫辨識、晶片辨識、與其他機械辨識等 生物辨識包含指紋辨識、膧孔辨識、臉型辨識、靜脈辨識等生物辨識。 感應系統則包含 全球定位系統(GPS)、遙測原理與應用(Remote Sensing)等。

何謂感應(感應器Sensor) ? 對象包括 (1)光; (2)磁; (3)超音波(震動); (4)壓力; (5)溫(溼)度; (6)氣體(呼氣、臭氣) 等作為檢出的對象感測器。

何謂遙測(remote sensing)? 在非接觸物體的情況下,可以辨識出物體(地球表面地理位置)的特性  在非接觸物體的情況下,可以辨識出物體(地球表面地理位置)的特性  一般在地球資源管理與環境生態破壞偵測時使用  例如調查大氣污染、臭氧層破壞、森林管理、沙漠化層度  也可應用在不同距離程度的感測,包括紅外線、紫外線、可見光線、X-光等不同波長的電磁波。

感測器的基本模型

從人的五感開始談起 眼睛觀察事物是因使用視覺來感測可見光線的緣故。 聽覺的關係可以用雙耳聽到外來時聲音  眼睛觀察事物是因使用視覺來感測可見光線的緣故。  聽覺的關係可以用雙耳聽到外來時聲音  嗅覺與味覺的關係而可以用鼻子與舌頭感覺氣味與味道  以上所介紹的人體五感  我們可依據感覺器官來感受週遭的環境。從前被稱為人體“五感”的說法,此五感又包括哪些東西呢?  第一是視覺,其次是為聽覺、觸覺、嗅覺、最後為味覺。當五感第一個視覺被斷絕時,人體將流失近大半所能獲得的情報,不僅無法清楚地掌握文字與畫面,連自由地行走都將會有困難。

從人的五感開始談起 人體器官 人體感覺 感測器種類 目 視覺 光感測器 耳 聽覺 聲音感測器 皮膚 觸覺 震動感測器 溫度桿測器 壓力感測器 舌 味覺 味覺感測器 鼻 嗅覺 嗅覺感測器

智慧型感測器 感測器的範圍是非常地廣,從簡易結構之觸動開關到非常複雜之電荷耦合影像感測二極體(CCD)照相機的系統層級都可以稱為”感測器”。 感測器是智慧型感測器(Intelligent Sensor),該感測器必須具有智慧(Intelligent)與知性的基本要求。另外智慧型感測器不同於一般感測器。 它必須具備接近人類的判斷能力與人類的基本特性,才可以稱為名符其實的”智慧型”感測器。

智慧型感測器-1 感測器相關產業界一般皆稱”智慧型”感測器為”便利與知能化” 感測器。 舉一個比較具體的例子為整合感測元件(sensing element)、大型積體電路(LSI)與中央處理器(CPU)等成為一相容單晶片(one chip)型式的信號處理裝置 這是除了利用機能材料之基本物性而得到的情報處理機能外,還擁有結構本身的情報處理機能等。

智慧型感測器-2 由於單晶片(one chip)型式減輕了從感測器中擷取信號到情報處理機能的量、改善感測器的反應特性、減輕往主(host)電腦負載、自動檢查的機能等,因此可說是一最佳功能的感測器。 智慧型感測器的另一種稱為 “Smart Sensor”,這與智慧型感測器在意涵上大體是相同的。

蛇是否在黑暗裡依然看得到東西 人類與鳥類等動物在黑暗裡即看不到事物,這是由於眼睛只限於在可見光的光線下反應,特別是一般的鳥類有所謂在黑暗看不到事物的夜盲症,因此一旦處於黑暗裡,視力完全變為零。 但是,大自然也有不可思議的地方,那就是在黑暗裡仍然看得到事物的動物還是很多。例如,某些鳥類與蛇等。在以上的情況下,擁有高度的集光能力的集光能力的動物即使在夜色昏暗中仍可看見物體,也有的動物是利用紅外線來觀看物體,特別是某些的蛇棲類是利用紅外線來看物體的,即使身處於黑暗當中仍可以補捉到獵物。

航空太空總署(NASA)案例 智慧型感測器最早是由美國航空太空總署(NASA)為了宇宙開發事業而發展出的產品。這是為了處理從太空船上許多感測器。 隨時往地面上美國航空太空總署基地傳送有關溫度、位置、現況、壓力與電流等龐大到連大型電腦也無法處理的資料。 為了解決以上旁大資料量的情況而將中央處理器(CPU)直接與感測器結合之分散化技術,由於有以上的需求為前提,進而產品感測元件(sensing element)的智慧化

智慧型感測器應具備以之條件 智慧型感測器應(Intelligent Sensor)具備以下的條件: 1、具有判斷的功能 2、可作不同資料的補正 3、可作統計性的資料處理 4、可作攫取資料的分析 5、可作多數的感測器之間資料的交換 6、可適應環境的變化 7、可作演算的變換與擁有是當記憶空間等。

智慧型感測器應(Intelligent Sensor)之基本要求 要求的機能 1 輸入資料的補正與判斷 2 自動校正與不同資料的補正 3 統計性的資料處理 感覺統合 4 資料的分析 5 多個感測器之間資料情報的交換與多次元的量測 6 適應環境的變化與自我調適之功能 7 可作各式的演算 8 適當的記憶空間

智慧型感測器應(Intelligent Sensor) 之基本要求-1 要求的機能 9 自我診斷功能 10 圖像辨識(影像偵測) 11 電磁相容性(EMC) 12 無需維護(maintenance-free)

感覺統合(sensor fusion) 被稱為感測器融洽技術 一般而言,若可以看的到物體的話,對於如物體之形狀、大小、顏色、光澤與距離感特性都應該非常地瞭解 當使用數個影像感測器(例如:CCD照相機)時,將會攫取到大量的影像資料需作處理,而單一感測器無法將所要的物體之形狀、大小等資料檢測出來

感覺統合(sensor fusion)-1 神經中樞網路電腦(neural computer)是將數個電腦之間做並列的連接處理 在各個單元(unit)之間接成網路(network)的形式,它可以應用作圖像(pattern)辨識、連想問題甚至推論問題等功能 此種空能製作成幾個積體電路(IC),例如它可以應用在文字的辨識、印鑑比對系統、指紋辨識等機器與其他各種安全與保密系統等應用。

感測器技術的進步與發展 “感測器(sensor)”一詞在人們的口中已經是一般化而非專業名詞的時間很久 雖然只是一個名詞說法,但感測器種類卻是非常多,而且所涵蓋的技術領域與範圍也非常廣 如果感測器再加上使用各種嶄新的機能材料微電子大型積體電路(LSI),感測器涵蓋的範圍就更加廣及複雜

感測器技術的進步與發展-1 以現階段的技術能力再特定的條件下有一半以上感測器都是屬於只可檢出特定物理量的簡單型感測器 這些簡單型感測器之信號處理速度遠超過人體五感(視覺、味覺、嗅覺、聽覺、覺) 而且大部分的感測元件的精度也比人體五感高很多 他們對於今天所有工業電子製品的小型輕量化、省能源化與高機能化來說有很大的貢獻

感測器技術的進步與發展-2 感測元件在技術上有很大的變革,想要瞄準次世代技術的動向,則必須要別注意以下六個要項: (a)感覺統合(sensor fusion): 舉例來說,當人要確認一個物體時是同時以眼睛(視覺)與手(觸覺)兩者共同作確認的方式。這表示同時動員好幾個感應器官(感應元件)可以增加情報的信賴性。例如自動滅火系統、座車安全氣囊、導彈防衛。

感測器技術的進步與發展-3 (b)速度與精度超越人體五感的感測元件: (c)多次元(多機能)感測器: (d)自我診斷機能感測器: 例如超過人眼判讀的計數器(counter)、能偵測更遠微小的聲音與氣體的臭味等。 (c)多次元(多機能)感測器: 由1個感測元件的點資料得到更大範圍的線資料,甚至可感測更大範圍的面資料的一系列感應器之組合,例如檢測環境污染用的紅外線照相機與檢測人體內危險放射物質的感測器等。 (d)自我診斷機能感測器: 以微小的方式內建於感測元件中,而此感測元件可診斷出是否有錯誤動作產生,具有檢知功能,它可使用在指紋辨識系統、印鑑辨識系統等。

感測器技術的進步與發展-4 (e)生物辨識(biometrics)之功能: (f)微生態或攝生學微感測元件: 生物辨識系統可以利用影像感測及處理技術,及感測相機(CCD camera)等來自動辨識一個人的身份。通常測試的特徵包括臉部、指紋、手掌幾何(掌紋)、瞳孔、靜脈等,它主要是識別人類與生俱來獨特特徵值,例如瞳孔表面的凹凸以辨識其圖像的辨識技術。 (f)微生態或攝生學微感測元件: 微生態或攝生學(eubiotics)表示「到處都有、無處不在」的意思,主要是結合超小型的微元件(micro-device)、微晶片、微感測元件(信號的接收、傳送機能)等,直接在現場、物體內部、人體內藉由微包囊(micro capsule)等作現場檢測,並與主系統作無線傳輸的一種感測整合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