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曾经提出过把马列主义应用到中国实践当中去的思想,但在党的幼年时期,对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正因为这个原因,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领导做出了错误决策,党走了一些弯路,遇到了挫折。党中央认识到这个问题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而就全党来讲,则是在延安整风以后。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的是毛泽东。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
1、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 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科学内涵 1、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 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2)把中国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科学内涵 基本途径: (1)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2)把中国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科学发展观 1945年七大 1997年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 2007年十七大 科学发展观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1945年七大 毛泽东思想 2002年十六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最后,两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运用和发展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 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阶级基础 思想条件 实践平台 时代背景 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 向西方学习迷梦的破产 走俄国人道路的新生选择
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工人运动深入发展 阶级基础 思想条件 时代背景 实践平台 年 代 1894年 1913年 1919年 年 代 1894年 1913年 1919年 1923-1927年 产业工人数 9.8万 117 . 6万 200万左右 约261万 年 代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5) 次数 14 11 8 17 23 30 19
思想条件 时代背景 阶级基础 实践平台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条件。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的实践基础。 实践平台 时代背景 阶级基础 思想条件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的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调查研究中国国情、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20世纪30年代同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继续 发展 成熟 初步 形成 萌芽
(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国情有着清醒的认识,特别是对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等特点的认识最深刻。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和中期) 经过大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党认识到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和武装斗争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初步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基本思想。
(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1940)等文章,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科学总结了革命斗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使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4)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解放战争和建国后) 提出了针锋相对,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两手的无产阶级革命策略;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以及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的理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人民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和战略进攻学说;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对敌斗争和统一战线的理论;党的纪律和党的作风方面的新思想;革命转变论、不断革命论和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等。进一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要实现“第二次结合”。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 思想体系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毛泽东 思想体系 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党的建设的理论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十八大报告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十八大报告
形成条件: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吸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科学发展观: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P19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政党的思想路线 思想路线 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 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内容的相互关系图示 28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王明、博古、李德等人脱离中国的实际照抄照搬共产国际的决议、指示,他们认为:“对共产国际路线百分之百的忠实”,“是使党更加布尔什维克化和苏维埃革命更加胜利的唯一道路和保证”。 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共产国际神圣化
1929年6月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认为那些错误的思想,“只是历史的结穴,历史上一种错误的思想路线上的最后挣扎。” 井冈山时期的毛泽东
同年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纠正主观主义”的问题。 1930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告诫全党:“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坚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标志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初步形成.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古田会议
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并没有为当时奉行教条主义的党中央领导人所接受,反而遭到错误的批评、压制和否定,从而使中国革命遭到严重挫折。 1937年在延安成立抗日军政大学(抗大),后来在各根据地成立了11所分校和少量专业学校,图为毛泽东在延安抗大作报告 毛泽东1937年在延安讲哲学,特别是通过《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1941年5月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1945年党的七大,实事求是为核心的思想路线就在全党得到确立。 七大会场
正是在毛主席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创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创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建国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指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他通过《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2、偏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错误决策的出现 新中国成立后,党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偏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错误。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 大跃进 文化大革命
表现: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遭到严重挫折 一是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 二是经济体制建设上的急于求成 三是政治的阶级斗争扩大化 四是文化的主观唯心主义盛行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拨乱反正过程中恢复与发展党的思想路线。
第一阶段: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开启思想解放的先河。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邓小平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邓小平文选》2卷,143页
第二阶段: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特约评论员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揭开了新时期解放思想的序幕。
第三阶段: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明确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党的十六大以来,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带领全国人民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前进。
实事 求是 党的思想路线的发展 江泽民-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邓小平-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毛泽东-实事求是 马恩-辩证、历史唯物主义 胡锦涛-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实事 求是 江泽民-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邓小平-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毛泽东-实事求是 马恩-辩证、历史唯物主义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中国共产党 思想路线的 核心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理论 成果的精髓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