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姆病.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张庆 李凤霞 山东省济南卫生学校 关 爱 生 命 预 防 艾 滋关 爱 生 命 预 防 艾 滋 中等职业学校 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课.
Advertisements

1 06/06 e 2007 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情况 数据摘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 2007 年 12 月 数据来自《 2008 年全球艾滋病疫情报告》,全文(英文)可以从联 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网站 获得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00003-E-1 – December 2005 《 2005 年艾滋病流行最新报告》部分数据摘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 2005 年 11 月 21 日 报告全文(英文)可以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网站 获得
一、 病 因  感染因素  细菌感染  寄生虫感染  病毒感染  食物因素  鱼、虾、蟹、鸡、蛋、牛奶等  药物因素  其它因素.
泌尿道感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 一般知识 一般知识 什么是泌尿道感染? 什么是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的分类 泌尿道感染的分类 分类 1 肾盂肾炎( pyelonephritis) 分类 1 肾盂肾炎( pyelonephritis) 膀胱炎( cystitis)
化疗知识讲座 台州博爱肿瘤医院 陈国卿. 一、化疗药物的抗癌机制 1 、抑制细胞增殖和肿瘤的生长是其主要作 用机理。 2 、对于新陈代谢旺盛的正常组织同样具有 毒性,如骨髓细胞,粘膜细胞。 3 、理想的药物 — 最大程度的抑制肿瘤细胞, 最小程度的影响正常细胞。 4 、基因药物是发展方向。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段冠清 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 甲肝病毒( HAV ) 基因结构: 基因结构: 5’- 非编码区5’- 非编码区 编码区 编码区 3’- 非编码区3’- 非编码区  HAV 疫苗研究近况.
调查人数 421 人 回收 415 份 有效卷 402 份 调查结果 目前同学近视人数多.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第七次实验课 心血管系统疾病(2).
传染病 预防的基本措施.
预防猪流感.
不明原因肺炎防治知识培训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传染病防制所 陈恩富 二OO六年十一月.
传染病防治的法制管理 湖北省卫生厅疾病控制处 柳东如
霍乱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 赵志新.
第一章、食源性致病菌.
传染病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of infectious disease
知识聚焦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条件 场所 原料 产物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有光无光都可以 需要光 主要是线粒体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第六节 马拉色菌毛囊炎 一、病因 糠秕或球形马拉色菌 。 马拉色菌毛囊炎(Malassezia folliculitis)又称
传染病学.
传染病学总论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学教研室 谢冬英 2008年03月.
性病诊断标准和报病要求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第三讲 生物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与前景.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梅毒血清学 筛查结果的解释 检验科.
全球健康危机 W. Thomas London, M.D. 翻译:章杨.
传染病.
性病诊断标准和报病要求 锡林郭勒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冀 昌 龙.
肺结核.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第22章 螺旋体 (Spirochet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黑龙江 吉林 新疆 辽宁 甘肃 内蒙古 北京 河北 宁夏 青海 山西 山东 陕西 河南 江苏 西藏 安徽 上海 四川 湖北 浙江 江西 湖南
生物工程药物和疫苗.
抗痛风药的作用、分类及典型抗痛风药的结构、理化性质和临床用途 蔡楚璇 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
第十四章 动物源性细菌 (zoonotic bacteria) 或人兽(畜)共患病 引起这类疾病的细菌称:动物源性细菌 人兽(畜)共患病原菌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
钩端螺旋体病 ___崇雨田 实验室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概述 病原学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后期并发症.
     小壁虎借尾巴 小壁虎为什 么可以重新 长出新的 尾巴?.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病人的护理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病人的护理.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恙虫病 中山三院 高志良.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第十二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of infectious disease
340 水痘.
常見的傳染病.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卫生监督机构在传染病防治监督执法中的 职责、内容和要求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第31章 其他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gilloma Virus.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第二十章 虫媒病毒 arbovirus 共同特点 (1)直径20~60nm。单股RNA。20面体立 体对称。有包膜,表面有血凝素。
移植 Transplantation 戴朝六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第三章 眼睑病 disease of the eyelid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囊虫病 Cysticercosis.
SARS冠状病毒(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
Influenza Virus H1N1甲型流感.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欢迎广大师生莅临指导! 论文题目:乳酸链球菌素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研究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莱姆病

莱姆病(Lyme Disease)亦称莱姆疏螺旋体病,是由若干种的伯氏螺旋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病,以原发性皮肤病灶、慢性游走性红斑、神经症状和关节炎等为临床特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首次在美国莱姆镇发现此病,因而得名

2003年防治SARS研讨会 列出的新发传染病﹕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0139霍乱(血清群霍乱弧菌)﹐军团菌﹐空肠弯曲菌腹泻﹐莱姆病﹐单核细胞李司特氏菌食物中毒﹐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感染﹐人类克雅氏病﹐多种病毒性脑炎﹐肾型出血热﹐肺炎衣原体感染﹐新型肝炎﹐小隐孢子虫腹泻﹐猫抓病等。

病原学 伯氏螺旋体 (Borrelia burgdorferi,博氏包柔螺旋体Bb) 属于螺旋体科,疏螺旋体属 形态结构 单细胞疏松盘旋的左旋螺旋体, 长10-40um,运动形式有旋转, 扭曲,抖动等。

病原学 生物学特征 微嗜氧,革兰氏阴性菌 有鞭毛,41KD的鞭毛蛋白可用于莱姆病的特异性诊断。 可在人体多种组织和脏器中存在,并可在皮肤、脾脏存活达2-4年 潮湿、低温情况下抵抗力较强,对热、干燥和一般的消毒剂较敏感。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宿主动物-传染源 鼠、兔、蜥蜴、麝、狼、鸟 以及狗、牛、马等家畜。 在中国,血清学证明牛、羊、马、狗、鼠存在莱姆病的感染。 北方林区以狗为主要的宿主动物。

啮齿目的小鼠 黑线姬鼠、大林姬鼠、褐家鼠、白足鼠

流行病学 二、传播途径 1、媒介生物传播 伯氏疏螺旋体是通过硬蜱属中的某种蜱的叮咬而感染动物和人的。 主要有肩板硬蜱、蓖麻蜱和全沟硬蜱 幼虫、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均需叮刺吸血完成。

流行病学 2.非媒介生物传播 接触传播 体液、尿 经血传播 垂直传播

三、流行特征 全球分布,20余国家 全年均可发病,6月及10月高峰 6月更显著 黑龙江、新疆、安徽、福建、 河南、云南、北京

职业分布 主要与森林有关的人员。林业工人、山林地区的居民及旅游的人们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青壮年多,林区、室外工作人员 莱姆病或无症状隐性感染 1:1 病后可重复感染

美国CDC一项报告显示:近年美国莱姆病患者急剧增加,疫情遍布美国45个州。  1991年,美国莱姆病患者为1万多名 2003年至2005年间,莱姆病患者成倍增长,达到6.4万名以上。新增患者多为5岁至14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以及55岁至64岁的中老年人

2005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研究所对我国20个省、市调查发现,我国人群莱姆病感染率约为5.33%,13个省、市、自治区有莱姆病散在发生和流行。 长白山、天山、祁连山、六盘山、太行山和武夷山等,都有莱姆病疫源地。

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被蜱叮咬后约1%左右发病。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等地每年被蜱叮咬的人数达300万人以上,推算新患者每年有2—3万,约10%的新患者转为慢性,其病程大约为2—17年。 动物直接在外界生活,无保护层,与传播媒介蜱接触密切,被感染的机会更多,且很多动物本身就是莱姆病的宿主动物,所以动物的感染率和发病率估计会更高。 莱姆病已成为我国一种新的重要虫媒传染病

2004新疆2月26日,一名被俗称为“草爬子”的昆虫叮咬的女孩,抽取血清样本送中国CDC鉴定。结果表明为“莱姆病”,此病例在新疆属首次发现。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全国22个省林区莱姆病平均感染水平为5.61% 石油探区职工平均感染率为10.7%(121/1201),患病率为6.74%(81/120) 湖南某城郊平均感染率为10.78% 铁路新线施工人群感染率为10.25%

发病机制 1、螺旋体直接侵犯 2、免疫反应:免疫复合物 3、细胞因子:IL-1 4、遗传因素:HLA-DR2、3、4 蜱 人皮肤,从原发浸润灶扩展至其周围 形成环形皮损 入血 螺旋体血症 全身中毒症状,多脏器损害 1、螺旋体直接侵犯 2、免疫反应:免疫复合物 3、细胞因子:IL-1 4、遗传因素:HLA-DR2、3、4 唾液 微血管 淋巴管

临床表现 潜伏期 3~32d,平均9d 分为早期和晚期感染 早期感染包括 1期(局部性游走性红斑) 2期(播散性感染) 以及数周或数月内发生的间歇性症状 晚期感染 3期(持续性感染)

临床症状 1期(游走性红斑 erythema chronicum migrans,ECM) 部位:身体的任何部位,好发于大腿、腹 股沟及腋下。 皮损:圆形或椭圆形皮疹,外缘鲜红边界, 中央逐渐褪色似正常肤色。直径 约5-50cm,持续数周。 伴发症状:早期流感样中毒症状

第二期(播散感染期) 1、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系统3主征—脑膜炎、颅神经炎、末梢神经炎 2、循环系统症状: 心音低钝、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

2期(播散性感染) 伴发流感样症状,发热、畏寒、肌肉疼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全身多发性红斑 面神经麻痹 神经根炎及周围神经炎

第三期(持续感染期) 关节损害是其特点 多发生在6个月内,迟者2年 膝、踝、肘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 患者可仅表现一个期,也可3期具备

3期(持续性感染) 关节炎 慢性萎缩性皮炎 进行性脑脊髓炎,亚急性脑炎 眼部损害: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炎,全葡萄膜炎,玻璃体炎,视网膜炎和视神经炎

诊断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象: WBC多正常,ESR快 病原学检查: Bb(暗视野显微镜,培养) Bb-DNA 血清学检查: 特异性IgM,IgG 从感染组织中检测特异性抗原或分离到螺旋体 Bb(暗视野显微镜,培养) Bb-DNA 血清学检查: 特异性IgM,IgG

鉴别诊断 慢性游走性红斑 慢性萎缩性肢端皮炎 原发性 继发性 早期 晚期 细菌性毛囊炎 接触性皮炎 固定性药疹 蜘蛛咬伤 多形红斑 二期梅毒 玫瑰糠疹 离心性环状红斑 蜂窝织炎 淤积性皮炎 线状硬斑病 硬化性苔藓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治疗 病原治疗: 阿莫西林,青霉素,头孢曲松 6%赫氏反应 对症治疗:

莱姆病治疗 单纯EM或伴有感冒症状:可口服强力霉 素或羟氨苄青霉素10-30天 全身性红斑:大剂量的青霉素14-21天 神经症状:大剂量的青霉素14-21天,脑 脊髓炎需30天,2000万单位/日

预防方法: 1、进入林区、草地时,应穿长袖衣服和长裤,着长袜和高帮旅游鞋,最好将袖口、裤口扎紧; 2、宜快走而勿停留,不要坐或躺在林区草地上休息,也不要把衣服放在草地上; 3、旅游归来要立即洗澡、换衣服; 4、在林区游玩2至4小时,应全面检查衣服和体表,若发现蜱叮咬肌体,可轻轻摇动使其自然脱落或轻轻拔出,叮咬处伤口用碘酒和酒精消毒; 5、若发现身上有蜱叮咬的伤痕或红斑,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思考题: 1、莱姆病的病原是什么? 2、本病的传染源是什么?如何进行传播?本病流行有什么特点?应如何预防? 3、本病主要发病因素是什么? 4、本病临床表现分哪几期及各期主要表现是什么? 5、临床诊断依据是什么?确诊依据是什么?应和哪些病做鉴别? 6、本病病原治疗用哪些药物?如何选择?病原治疗应注意什么?什么情况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summary Lyme disease is caused by Borrelia burgdorferi Source of infection of the disease is mouse, and transmitted by tick bitting. Clinical manifestation characteristized by skin , heart, nerves and joint damage. Skin damage represents as erythema chronicum migr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