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教授:林劭仁老師 組員:范紋綺、王宣惠、蔡雅玲 王思樺、陳可馨、吳芷容
課程中心 一、歌仔戲之於台灣的特殊情懷及地位 二、歌仔戲之構成
●認知目標: ●動作技能目標: ●情意目標: 1. 讓學生認識本土戲曲「歌仔戲」的整體樣貌與演出形式。 2. 讓學生理解傳統戲曲中的演出的虛擬性。 ●動作技能目標: 1. 能小組共同合作完成一首江湖調的作品。 (包含歌詞、搭配曲調以及調子的熟習度) 2. 能小組共同合作完成一齣簡短的歌仔戲形式的作品。 ●情意目標: 1. 培養學生欣賞傳統戲曲「歌仔戲」的習慣與眼光。 2. 由「天鵝宴」一劇的劇情,讓學生體會職業操守等生活問題。
一、 1.歌仔戲簡述: 歌仔戲是台灣唯一土生土長的劇種, 也是台灣人最親切的台灣經驗。 百年來,從說唱的簡單音樂形式, 一、 1.歌仔戲簡述: 歌仔戲是台灣唯一土生土長的劇種, 也是台灣人最親切的台灣經驗。 百年來,從說唱的簡單音樂形式, 融合歌舞等表演藝術並吸收 亂彈、南管、京劇----等各劇種養分, 同時在現代劇場藝術及舞台技術前導下, 逐漸發展為代表當代台灣的成熟劇種。 但是古典戲曲之沒落中外皆然,主要原因是 進行節奏跟不上現代人生活節拍, 古戲目中道德價值觀念不被現代人接受, 崇尚流行的年輕人缺乏古典素養拒絕接受, 速食文化的流風下古典精髓蕩然無存, 藝人失去自尊,觀眾失去信心。
最後致命的一擊來自電視媒體之大舉侵入家庭, 使傳統歌仔戲表演藝術空間遭受空前的浩劫。 在經歷了落地掃、外台、內台、廣播、電影、 電視等類型風貌迥異的演出形態後, 為因應殘酷的考驗又衍生出劇場歌仔戲, 而將歌仔戲藝術文化地位推上高峰, 由此可看出歌仔戲回應時代潮流強韌之生命力。 歌仔戲陪伴著台灣人民走過百年滄桑; 走過砲火也走過繁華;這個才百歲的新劇種, 它既年輕又滄桑;既驕傲又悲愴, 在即將邁入廿一世紀的今日,歌仔戲已告別悲情, 以真正的演藝實力來獲取觀眾的心, 歌仔戲理應可以再精益求精, 我們期待這個充滿活力與各種可能性的新劇種, 能更與時代、社會結合,永遠傳唱。
一、 2.歌仔戲簡史: 1910 成形(發源地宜蘭) 1920 形成大戲(有十多團) 1923 閩班來台,和上海京班指導歌仔戲武戲 一、 2.歌仔戲簡史: 1910 成形(發源地宜蘭) 1920 形成大戲(有十多團) 1923 閩班來台,和上海京班指導歌仔戲武戲 「歌仔戲」名稱正式出現於官方文獻 記載,成為獨立劇種 1937-1945 日據時代,日本人厲行「皇民化運動」, 歌仔戲遭禁,媒體多負面報導 台灣光復再興起(多至三百多團) 1954 廣播歌仔戲 歌仔戲黃金時代(多至五百多團), 電影歌仔戲興起 1962-1972 電視歌仔戲出現,趨沒落 楊麗花領軍的「台視歌仔戲」 受邀於國父紀念館演出<漁孃>, 歌仔戲始進入劇場 1987 解嚴,本土意識抬頭,獲文化重視
二、 1.歌仔戲特色: 1. 語言---閩南語 2. 唱腔、曲調---用本嗓唱, 七字調、都馬調為 歌仔戲靈魂曲調
二、 2.歌仔戲唱腔來源: 1. 閩南民間小調 2. 歌舞小戲 3. 台灣當地民歌 4. 其他戲曲 5. 模仿民謠風格新作曲調 6. 其他
二、 3.歌仔戲伴奏樂器四大件: 1. 殼仔絃 2. 大筒絃 3. 月琴 4. 笛(品仔)、簫
● 歌仔戲劇碼---天鵝宴
戲劇課
語文課 啞巴吃黃連 —滿嘴苦又不能夠哼 雷公砸豆腐 —專挑軟的欺負 青菜煮豆腐 —一清二白
國文科學習單 天外飛來一場天鵝宴—歇後語一二三 班級: 年 班 組別:第 組 姓名: 一、在生活中,有沒有哪一些歇後語是你經常聽到的呢? 請寫下來跟同學以及老師分享。 二、下列生活中常用的歇後語,你知道它們的意思嗎? 黑矸仔貯豆油→→→→ 腳底抹油 →→→→ 恩主公飲燒酒→→→→ 傳家佛經 →→→→ 阿婆仔炊粿 →→→→ 種匏仔生菜瓜→→→→ 老牛拖破車 →→→→ 菩薩著賊偷 →→→→
王氏: 一頂烏沙戴得正 兩袖清風守廉明 三餐粗淡無魚肉 四時為國忙不停 五穀絕收憂百姓 六親不顧少人情 七竅皆通才何用 八面玲瓏學不成 九成好人無好報 十惡之罪竟形成
郿道九: 十載寒窗附流水 九泉之下目不瞑 八面風霜嚴相逼 七品縣令恨無能 六口老幼含冤死 五內俱焚泣無聲 四災八難今受盡 三魂七魄歸幽冥 兩雙淚眼悲相對 一聲炮響了殘生
我郿某一向潔身自愛, 三十年走過十八縣 夾著尾巴做人 上不願趨奉權貴 下不能體恤黎民 外失於人情世故 內怨於妻兒親朋
班鼓、單皮鼓 它是一件單面蒙皮的小鼓,音調高亢。 拍鼓是用兩支鼓棒擊奏,稱之為拍鼓 是為了強調其聲類似爆裂之「啪!」聲。 音樂課 班鼓、單皮鼓 它是一件單面蒙皮的小鼓,音調高亢。 拍鼓是用兩支鼓棒擊奏,稱之為拍鼓 是為了強調其聲類似爆裂之「啪!」聲。 拍鼓是樂隊 的指揮,故又稱屬頭手鼓; 而司鼓者也被尊稱為「頭手鼓」。
狹義「板」指拍板, 廣義的則合指拍板 和梆子(扣仔)。 板也由頭手鼓掌握, 主要是用來點出第一拍, 並控制唱腔的速度, 是輔助鼓的領奏 以及控制節拍的樂器。 通常與拍鼓合稱「鼓板」。
扣仔(梆子): 梆子它是由長約四寸的堅木, 挖空中間部份製成; 音響清脆, 也是由頭手鼓兼任演奏。 梆子多在樂曲的「板」(強拍)之後擊奏。
通鼓: 或稱堂鼓、唐鼓。木製鼓身,比單皮鼓大數倍,雙面蒙皮,通常用 兩支鼓棒來演奏。它的聲音比拍鼓柔和。
嗩吶: 北管最主要的吹類樂器,是兩隻形制相同、大小不同的嗩吶,大嗩吶稱大吹。吹奏好手常用「循環換氣法」,在長榮句或連續反覆的演奏中,不必為換氣而中斷曲調,形成了北管嗩吶曲牌音樂的特色之一。
月琴 形圓如月,故叫月琴。說唱藝人所使用的月琴,琴頸較長,只有二弦,不同 於一般的月琴。兩弦相差完全四度,全琴長86公分,共鳴箱直徑為37公分,是一 種擅長表現悲悽情緒的撥弦樂器,為台灣說唱使用最普遍的樂器。
大廣弦 為二弦的擦弦樂器,較其他的擦弦樂器大些,因而得名。全琴長73公分,共 鳴筒口徑為15公分;另一端為13公分,筒深18公分。音色較深沉,適合表現悲淒 與蒼涼色彩的音樂。
文場(旋律樂器): 最初僅有殼仔弦、大廣弦、月琴、笛 等「四大件」後來更加入嗩吶、三弦、鐵弦仔、筒簫、鴨母笛仔(管) 等樂器 武場(打擊樂器): 有單皮鼓(小鼓)、堂鼓、大鑼、鐃鈸、小鑼、卜魚(喀仔板)等 。
月琴 形圓如月,故叫月琴。說唱藝人所使用的月琴,琴頸較長,只有二弦,不同 於一般的月琴。兩弦相差完全四度,全琴長86公分,共鳴箱直徑為37公分,是一 種擅長表現悲悽情緒的撥弦樂器,為台灣說唱使用最普遍的樂器。
三絃 形圓如月,故叫月琴。說唱藝人所使用的月琴,琴頸較長,只有二弦,不同 於一般的月琴。兩弦相差完全四度,全琴長86公分,共鳴箱直徑為37公分,是一 種擅長表現悲悽情緒的撥弦樂器,為台灣說唱使用最普遍的樂器。
月琴 據傳其前身是秦代的「絃鼓」,元朝開始有三絃之名。目前被廣泛用於戲曲、曲藝音樂伴奏及現代國樂團樂隊中。 其構造由鼓頭、琴頭、琴杆、軫子、琴碼等部份組成,鼓頭常用橢圓形木框,兩面蒙蟒蛇皮成一共鳴箱,皮面上置竹製琴碼,張絃三條,按四、五度關係定絃;鼓頭亦有不蒙蟒蛇皮而改以木板的「板面三絃」,不過一般國樂團使用大都以皮面三絃為多。琴杆(指板)修長而無品位,演出時得靠演奏者的音感及熟練度控制。 演奏時,亦以撥子彈之,其音色堅實響亮、渾厚明朗,在樂隊中只要一把三絃,其音量即可穿透而出。有中、小兩種形制,大三絃多用於北方多種大鼓書、單絃的伴奏,小三絃則多用於崑曲、彈詞和現代樂隊的伴奏。 在改革上,除將傳統絲絃改以尼龍纏鋼絲絃外,基本上無多大改變,但其演奏技巧卻增廣許多,因此近年來亦有少量獨奏曲見於音樂會上。
蕭 蕭,音色圓潤柔和,但音量較小;常使用的音域有兩個半八度,有些品質較好的簫甚至可吹出更寬廣的音域。般有數種不同調性的簫,簫又稱洞簫、單管、豎吹(笛或篴),一般以竹製作為主,目前也見有玉、瓷、塑膠等材料製成的簫。 大陸與台灣所使用的形制不同,大陸為紫竹製,上端留有竹節並開一缺(吹) 口,其餘竹節打通;而台灣的簫則以箭竹為材料,全部竹節打通,在上端開一缺口為吹孔(南管用的簫選材更為嚴格,全部竹節皆以十目九節為標準);兩者管身均設按音孔六個(前五孔,後一孔),以用來變化音的高低。 相傳簫原出於羌中,漢代稱為「篴」(笛),在漢代陶俑和雲崗石窟北魏雕刻中已見吹簫形象;唐宋時期的尺八(又稱簫管、豎笛、中笛)可能為現代簫的前身。
笛 輕便易攜帶,受到許多中國音樂愛好者的喜愛;又稱為橫笛,竹制,橫吹,竹管上社有吹孔與膜孔各一個,按音孔六個,尾部有二至四個出音孔,音域可達兩個半的八度以上。
美術課
謝謝大家!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