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与胆 中医学教研室.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教学目的 掌握理气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枳实与枳壳、青皮与陈皮、香附的有 效成分、药理作用 教学内容 理气药的功效主治; 理气药常用的实验方法 理气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枳实与枳壳、青皮与陈皮、香附的有效 成分、药理作用 教学重点 理气药的药理作用; 枳实与枳壳、青皮与陈皮、香附的有 效成分与药理作用。 第十二章.
Advertisements

郁 证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张琳琪. 概 述概 述 【定义】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 致,以心情抑郁、情绪满闷、胁肋 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 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 病证。
三、气血失常 (一)气失常 1 、气虚(量不足) 2 、气机失调(运动失常) 气滞 气逆 气陷 气闭 气脱.
饮食五行与食疗养生 第六课肝、胆食疗方法分析 病因分析 肝炎、胆囊炎 高血压 头痛、失眠、黑眼圈.
肝 一、肝的生理功能 肝主疏泄 肝主藏血. (一)肝主疏泄 1. 含义:疏,即疏通之意; 泄即发泄,升发之意。肝主 疏泄是指肝气升发透泄,具 有疏通调畅全身气机,推动 血和津液正常运行的功能。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脏腑兼证 脏腑兼证 中医教研室 黄泽辉 中医教研室 黄泽辉. 1 .心肺气虚:心肺两脏气虚表现的 证候。 久病咳喘,耗伤心肺之气 久病咳喘,耗伤心肺之气 病理分析 禀赋不足 病理分析 禀赋不足 年高体弱 年高体弱 证候分析: 证候分析: v 心悸 宗气不足,鼓动无力。 v 咳喘,气短,声音低怯,动则尤甚.
心 肺 肝 脾 肾 中 医 藏 象 学中 医 藏 象 学 五脏 系统. 第一节 脏腑 五脏 -- 心、肝、脾、肺、肾的合称 六脏 -- 经络学说 … + 心包络 【主要内容】: 1 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2 五脏与形体官窍及情志、五液、五时等 的关系.
第三章 中医临床护理概要 第二节 肺系病症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 一. 肺系病症 (一)护理评估 1. 病因发病 病邪犯肺,肺之宣降失常,肺气、肺阴耗伤,导致肺气上逆。 2. 四诊资料 咳嗽或干咳或咳痰,痰或稀或稠或多或少或白或黄,呼吸困难或呼吸不畅 。
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  元气论 元气论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第二节 精气血津液.  1. 识记掌握  ⑴掌握精的基本概念、分类、代谢和功能。  ⑵掌握气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和分类。  ⑶掌握血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和功能。  ⑷掌握津液的基本概念、代谢和功能。  ⑸掌握人体神的基本概念、生成和作用。  ⑹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 
第二节 六 腑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 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受盛和传化水谷。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五脏 肝.
第九章 脏 腑 辨 证 王明三 Tel
中 医 诊 疗 技 术.
气机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中的 应用进展 王洪京 滕州市中医医院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胁 痛.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针灸教研室 姜桂美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教学目标 第八章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熟悉:中医寒、热、湿邪的 性质和致病特点;肾 肝脾功能失常导致妇 科疾病的主要机制。
脾 与 胃 中医学教研室.
第二十二章 平肝熄风药.
“藏”内脏。 脏(阴)贮藏营养(精微)物质的实质性脏器(肝、心、脾、肺、肾、心包)。 腑(阳)传导变化功能的空腔类脏器(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象”形象、征象,是指脏腑本身的形象与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
基础知识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气血津液和脏腑等生理功能的异常而产生的类似风、寒、湿、燥、火外邪致病的病理变化。
妊娠恶阻.
脏 腑 返回目录.
第三章 藏象.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第十二章 足厥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足厥阴经络 足厥阴肝经在足大趾甲后与足少阳胆经衔接, 在肺中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第三章 藏象学说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中医科 张二力.
第一节脏腑四 脏 腑之间的关 系 梁永林.
素问·六节藏象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Inspection of tongue 望舌
第三章 脏象学说.
中医 经络养生.
中 医 诊 疗 技 术.
肝胆概述.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第二十一章 安 神 药.
第二章精气血津液神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精的基本概念、分类、代谢及功能。
第三节 脏腑病机 一、五脏病机 二、六腑病机 三、奇恒之腑病机.
实 证 定义: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 理产物蓄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 表现的 病理概括。 包括气滞、血瘀、湿阻、痰、
第七章 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第一节 精 第二节 气 第三节 血 第四节 津液 第五节 神.
精、气、血、津液、神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医学教研室 尹德海.
第二篇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主要内容: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脏腑 经络 形体官窍 体质.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气血津液辨证 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杨爱萍.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七章 病 机.
气血同病辩证.
病理产物病因.
四、肝与胆病辨证 中医诊断教研室 修宗昌.
脏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六腑之间的关系 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乳衄.
胁痛 中 医 内 科 梁丽娟.
教学目标 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了解: 骨盆;邻近器官、血管、 淋巴神经;骨盆底的解 剖。 熟悉: 外生殖的解剖。
TDS检测穴位 解 说 手 册 北京人人健康预防保健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制.
郁证 郁:广义---气血郁滞---所有病证 狭义---情志不舒---七情病证.
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齐贺彬.
第二章 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陈达理 教授
保健按摩 见 , 封面页 常 不适证.
概述 心的解剖位置 心的形态结构 主要功能 联属功能 心的特性. 概述 心的解剖位置 心的形态结构 主要功能 联属功能 心的特性.
第二章 藏象 第三节 六腑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第四章 气、血、津液.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肝与胆 中医学教研室

特性:肝为刚脏,其气易亢,易逆; 主 升,主动。 刚――刚强,躁急。为“将军之官”。 能舒、升,不能屈、缩、降。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主疏泄 疏――疏通、舒展、条达。 泄――开泄、升发。 肝具有疏通、条达、升发的功能。 (具有疏通气血津液,调畅气机的功能)

1、调畅气机 指肝具有调节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的升、降、出、入平衡的功能。 气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基本形式的概括。 正常:气机调畅→ 气血平和,经脉通利,脏腑功能活动正常。

病理: 升发不及 : 肝气郁结 → (肝经所经部位)胸胁胀满疼痛、乳房胀痛、少腹疼痛。 升发太过 :肝气上逆 →急躁易怒、头 晕目眩、面红目赤、摇头摆脑、震颤、口眼歪斜、甚则吐血、昏仆。 气滞血瘀:经行不畅、痛经、闭经、精少。

2、促进脾胃运化 ①促进脾升胃降 ②分泌胆汁以助消化 正常:胆汁的分沁、排泄正常,消化功 能正常 。

病理: 脾不升胃不降:腹胀、纳呆、便溏、恶心呕吐、嗳气、呃逆。 胆汁的分泌排泄异常 胆汁壅滞――胁肋胀满疼痛 胆汁上泛――口苦,呕吐苦水 胆汁外溢――身目俱黄(黄疸)

3、调畅情志 正常:肝疏泄功能正常――气血平和――心情舒畅 病理:肝疏泄功能失常,气机不畅,气血不和,情志异常。 升发太过:性急易怒,心烦失眠多梦 升发不及:情绪低落,多疑善虑,沉闷欲哭,喜太息。

(二)主藏血:贮藏血量,调节血量。 1、静止时,大部分血液回流于肝,保持相对的恒定血流量减少。 2、活动时,肝释放贮存的血量,供给全身的需要,血流量增加。 3、肝藏血,可制约肝阳上亢。 4、防止出血。

正常:肝藏血正常,机体各部得到濡养 “目受血能视,足受血能步,掌受血能握,指受血能摄。” 病理:肝藏血、调节血量功能下降(失常) 1、肝不藏血或藏而不固:吐血、 血、崩漏等出血。 2、藏血不足

血不养目:视物昏花、模糊、干涩、夜盲 血不养筋:屈伸不利、肢体麻木 血不养爪:爪甲枯槁、脆裂 血不养心:心悸

系统联属 (一)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1.筋:筋膜,肌腱,是联络肌肉关节活动的 组织。 正常:肝血充足,筋脉得养――运动有力,灵 活。 病理: 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手足麻木,手足震颤,屈伸不利。

2.爪:包括指甲和趾甲,乃筋之延续,“爪为筋之余”。 正常:肝血充足――爪甲荣润(坚韧、 红润光泽) 病理:肝血不足――爪甲不荣(枯槁、 软薄、脆裂)

(二)开窍于目 正常:肝血充足――视力正常 病理:肝阴血不足――视物不清或夜盲、两目干涩 肝火上炎――目赤多眵 肝阳上元――头目眩晕 肝风内动――目斜上视(“咸鱼眼”)  

胆 胆为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附于肝,内藏精汁(胆汁)与肝相连。 主要生理功能:贮藏、排泄胆汁 。 胆汁,由肝之余气所化生。

正常:肝主疏泄 胆汁的化生、贮藏、排泄正常 病理:肝失疏泄 胆汁的化生、贮藏、排泄异常 影响饮食物的消化 胆汁壅滞 胆汁上泛 详见“肝主疏泄” 胆汁外溢

肝与胆 的关系 1.表里关系 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阴,里 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阳,表 2.功能上,相依为用。 3.病理上,互相影响。 4、治疗上,肝胆同治。

肝与心 的关系 1、藏血与行血的关系 心行血 肝藏血 心不行血 肝不藏血 (心悸、失眠等 ) (视物昏花,肢麻等 )

2.神志和情志的关系 气机调畅 心主神志 肝主疏泄 气机失调 心主神志失常 肝失疏泄 (心烦、失眠) (急燥易怒)

肝和肺 的关系 肺居上焦,其气肃降;肝居下焦,其气升发。肝升肺降,相互协调,维持气机正常的升降。 肝升太过 肺气不降 咳嗽,胸胁胀痛, 肝升太过 肺气不降 咳嗽,胸胁胀痛, 头晕头痛,面红目赤

肝和脾 的关系 1、疏泄与运化的关系 肝疏泄 脾运化 肝失疏泄 脾胃不运(肝脾不和 、 肝胃不和 ) 2、藏血与生血、统血的关系 肝疏泄 脾运化 肝失疏泄 脾胃不运(肝脾不和 、 肝胃不和 ) 2、藏血与生血、统血的关系 肝藏血 脾生血、统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