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 激 stress 广东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应激 概述 应激的基本表现 应激损伤与应激相关性疾病 防治的病生基础
概述 应激 (stress) 内外环境因素 刺激 机体 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概述 应激原(stressor) 凡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因素 环境因素 机体内在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 温度剧变、噪声、电击、低氧、中毒、创伤及感染等
概述 应激原(stressor) 凡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因素 环境因素 机体内在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 机体自稳态失衡
概述 应激原(stressor) 凡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因素 环境因素 机体内在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 职业的竞争 工作的压力 生活的压力 学习的压力 人际关系紧张 突发的事件等 机体内在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
概述 应激原(stressor) 一定强度限制性 特点: 个体、时空差异性 作用双重性 良性应激(eustress) 劣性应激(distress)
全身适应综合征(GAS) 定义 一定强度的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一定时间,应激表现为一个动态的相同的非特异的连续过程。 警觉期 抵抗期 衰竭期
警觉期(alarm stage) 防御阶段,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兴奋为主, 有利于机体的fight or flight 全身适应综合征(GAS) 警觉期(alarm stage) 防御阶段,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兴奋为主, 有利于机体的fight or flight
抵抗期(resistance stage) 全身适应综合征(GAS) 抵抗期(resistance stage) 抵抗\适应阶段,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为主,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为主的反应逐渐消退
衰竭期(exhaustion stage) 全身适应综合征(GAS) 衰竭期(exhaustion stage) 肾上腺皮质激素持续升高, 机体内环境明显失衡,可出现应 激相关疾病,导致休克\死亡等
概述 应激的生物学意义 生命所必需 适度有利 过度有害
应激 概述 应激的基本表现 应激损伤与应激相关性疾病 防治的病生基础
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 ②细胞体液反应 全身功能代谢变化 ①神经内分泌反应 热休克蛋白 (HSP) 急性期反应蛋白 (AP) LC/NE系统 HPA系统 全身功能代谢变化 应激性疾病 应激相关性疾病
应激反应的神经内分泌机制 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LC/NE) 强烈兴奋 (Locus ceruleus- norepinephrine/sympathetic -adrenal medulla axis,LC/NE)
应激原 边缘系统 下丘脑 外周感受器 (脑干)蓝斑 NE能神经元 (中枢位点) 交感神经 肾上腺髓质 释放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LC/NE兴奋时的基本效应 中枢效应 ②兴奋HPA轴 ①兴奋\警觉等 外周效应 ② AD ① NE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儿茶酚胺分泌增多 交感神经活动过强 防御作用 消极影响 血液 重新 分布 提高 中枢 兴奋 性 心血管应激性损伤 儿茶酚胺分泌增多 交感神经活动过强 防御作用 消极影响 血液 重新 分布 提高 中枢 兴奋 性 心血管应激性损伤 肾胃 肠缺 血性 损伤 代谢增强 促激 素分 泌 能量 消耗 情绪 行为 异常 增强 心功 支气 管扩 张
表 儿茶酚胺对激素分泌的作用 激素 作用 受体 ACTH 促进 βα 胰高血糖素 促进 βα 胰岛素 抑制 α 生长素 促进 α 胰高血糖素 促进 βα 胰岛素 抑制 α 生长素 促进 α 甲状腺素 促进 β 甲状旁腺素 促进 β 降钙素 促进 β 肾素 促进 β EPO 促进 β 胃泌素 促进 β 激素 作用 受体 表 儿茶酚胺对激素分泌的作用
应激反应的神经内分泌机制 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LC/NE) 强烈兴奋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HPA)强烈兴奋 (Hypothalamus-pitutary-adrenal cortex system,HPA)
应激原 边缘系统 外周感受器 下丘脑 (中枢位点) 脑干网状结构 CRH 腺垂体 ACTH 肾上腺皮质 GC
HPA兴奋时的基本效应 中枢效应 ①兴奋及愉快感等 ② CRH ACTH ③ 兴奋LC/NE轴 外周效应 糖皮质激素(GC)
CRH和ACTH分泌增多 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 防御作用 消极影响 提高 心血 管敏 感性 分解 代谢 增强 稳定 溶酶 体膜 抗炎 抗过敏 心血 管应 激性损伤 负氮 平衡 抑制 免疫 功能 抑制 激素 分泌
GC持续增加抑制多种激素分泌 激素 作用 症状 生长素 抑制 抑制生长轴 生长缓慢行为异常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激素 作用 症状 生长素 抑制 抑制生长轴 生长缓慢行为异常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促甲状腺激素(TSH) 抑制甲状腺轴 抑制 儿童生长发育障碍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黄体生成素(LH) 抑制性腺轴 抑制 性欲减退 月经紊乱或停经
应激反应的神经内分泌机制 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LC/NE) 强烈兴奋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HPA)强烈兴奋 其他神经内分泌反应
应激时其他神经内分泌变化 名 称 分泌部位 变化 β内啡肽 腺垂体等 升高 ADH(加压素) 下丘脑(室旁核) 升高 名 称 分泌部位 变化 β内啡肽 腺垂体等 升高 ADH(加压素) 下丘脑(室旁核) 升高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下丘脑 降低 生长素 腺垂体 急性应激升高,慢性降低 催乳素 腺垂体 升高 TRH 下丘脑 降低 TSH 垂体前叶 降低 T3、T4 甲状腺 降低 黄体生成素(LH) 垂体前叶 降低 卵泡刺激素(FSH) 垂体前叶 降低 胰高血糖素 胰岛α细胞 升高 胰岛素 胰岛β细胞 降低
胰高血糖素 血糖 胰岛素 胰岛细胞 胰岛细胞 儿茶酚胺 应激原
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 ②细胞体液反应 全身功能代谢变化 ①神经内分泌反应 热休克蛋白 (HSP) 急性期反应蛋白 (AP) LC/NE系统 HPA系统 全身功能代谢变化 应激性疾病 应激相关性疾病
热休克蛋白(Heat-shock protein, HSP) 定义 又称应激蛋白(stress protein) 指热应激(或其它应激)时细胞新合成或合成增加的一组非分泌型蛋白质。 分类
HSP家族 各类型热休克蛋白 HSP110亚类 小分子HSP亚类 HSP90亚类 HSP70亚类 HSP60亚类 HSP40亚类 HSP10 泛素 分 类 细胞内定位 胞浆/核 胞浆/内质网 胞浆/核/内质网/线粒体 胞浆/线粒体 线粒体
热休克蛋白(Heat-shock protein, HSP) 特点 诱导的非特异性 存在的广泛性 结构的保守性
HSP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结构 450氨基酸残基 200氨基酸残基 Pr 功能 帮助新生蛋白质的正确折叠、移位及维持 ATP酶结构域 基质识别结构域 (高度保守) (可变区) 450氨基酸残基 200氨基酸残基 N端 // C端 疏水结构区 Pr ATP 新生蛋白质受伤蛋白质 功能 帮助新生蛋白质的正确折叠、移位及维持 帮助受伤蛋白质的修复、移除及降解 “分子伴娘”(molecular chaperone)
HSP诱导与调节的机制 正常 Pr 应激 增强机体对多种应激原的耐受能力 细胞内大量增加的非稳定蛋白或变异蛋白以及新生和转移蛋白前体 HSF DNA HSP基因 HSE 增强机体对多种应激原的耐受能力
急性期反应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AP) 概念 应激 (感染 组织损伤) 血浆中某些蛋白质 (分泌型)
AP基本构成 *构成 凝血蛋白 蛋白酶抑制剂 运输蛋白 补体 C-反应蛋白等 *来源 肝细胞合成
抑制蛋白酶 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 抗感染、抗损伤 结合、运输功能 1蛋白酶抑制剂 1抗糜蛋白酶 C-反应蛋白 AP主要功能 抑制蛋白酶 1蛋白酶抑制剂 1抗糜蛋白酶 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 C-反应蛋白 抗感染、抗损伤 C-反应蛋白 补体 凝血蛋白 结合、运输功能 铜蓝蛋白 血红素结合蛋白
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 ②细胞体液反应 全身功能代谢变化 ①神经内分泌反应 热休克蛋白 (HSP) 急性期反应蛋白 (AP) LC/NE系统 HPA系统 全身功能代谢变化 应激性疾病 应激相关性疾病
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系统 适度应激 应激过度 中枢神经系统 免疫系统 心血管系统 消化系统 血液系统 泌尿生殖系统 适度应激 应激过度 中枢神经系统 紧张,专注程度升高,维持良好情绪及认知学习能力等 焦虑、害怕、愤怒及抑郁等 免疫系统 免疫功能增强(吞噬细胞数目增多,活性强等) 免疫抑制 免疫功能紊乱 心血管系统 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等 易诱发心律失常等 消化系统 食欲降低等 厌食症,应激性溃疡等 血液系统 白细胞及凝血因子增多等 贫血等 尿少,水钠排泄减少等 月经紊乱,或闭经,泌乳减少等 泌尿生殖系统
应激 概述 应激的基本表现 应激损伤与应激相关性疾病 防治的病生基础
应激与疾病 应激性疾病 应激相关性疾病 应激起主要致病作用 应激是疾病的重要原因和诱因
应激性疾病 应激性溃疡 (Stress Ulcer) 概念 重伤及重病等应激 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急性病变
应激性疾病 应激性溃疡 (Stress Ulcer) 特点: 一般无溃疡病史 急性溃疡 多发性\浅表性 愈合快
发生机制 正常胃粘膜屏障 胃腔 H+ 粘膜上皮 粘膜血流 H+反向弥散 HCO3--粘液层
发生机制 胃、十二指肠粘膜缺血(最基本条件) 胃腔内H+向粘膜内的反向弥散(必要条件) 应激 胃腔 H+反向弥散 粘膜再生能力差 HCO3--粘液层 溃疡 粘膜缺血 血流量减少
发生机制 胃、十二指肠粘膜缺血(最基本条件) 胃腔内H+向粘膜内的反向弥散(必要条件) 其它 全身酸中毒,胆汁逆流等
应激相关性疾病 应激与心血管疾病 应激与免疫功能障碍 应激与内分泌功能障碍 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和心律失常 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抑制 生长轴\甲状腺轴\性腺轴功能受抑制
应激相关性疾病 应激促进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的机制: 1.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2.GC持续增高使胆固醇升高 3.GC使平滑肌细胞对升压因素更敏感 4.高血压遗传易感性的激活
应激 概述 应激的基本表现 应激损伤与应激相关性疾病 防治的病生基础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消除或撤离致病应激原 避免新的应激刺激 恰当的心理治疗及护理 及时治疗应激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