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技能学习
第一节 技能的概述 一、技能及其特点 (一)什么是技能? 技能(skill)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合法则的操作程序或操作方式。 如阅读技能、解题技能、运算技能、书写技能、绘画技能、运动技能、驾驶技能等等。
(二)技能的特点: 1.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2.技能表现为一种活动方式或操作方式,不同于知识。 3.技能的活动方式是合乎法则的不同于习惯。 合法则意味着熟练技能具有流畅性、迅速性、经济性、同时性、适应性。
二、技能的类型 1.动作技能(motor skill)又叫运动技能或操作技能,是在练习基础上,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的、合理的程序构成的活动方式。动作技能具有: (1)对象上的物质性或客观性 (2)动作执行的外显性 (3)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2.心智技能(intellectual skill)又叫智慧技能或智力技能,是借助一定的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心智技能具有: (1)操作对象上的主观性 (2)操作执行上的内隐性 (3)操作结构上的简约性
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关系 区别:动作技能具有物质性、外显性和展开性,主要表现为外显的肌肉骨骼的操作方式。 心智技能具有观念性、内隐性和简约性,表现为内隐的心智操作。 联系:心智技能是动作技能的调节者和组成部分,动作技能是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和外部表现。
三、技能的作用 1.技能作为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可以调节与控制动作行为 2.技能是知识学习、问题解决的重要条件 3.技能是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能力发展的基础。
第二节 动作技能的学习 一、动作技能的概念 动作技能是在练习基础上,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的、合理的程序构成的活动方式。如骑车、弹琴和打字等。
动作技能的构成包括三种成分: 1. 动作或动作组 2. 体能 3. 认知能力
二、动作技能的种类 (一)根据对外部刺激调节的方式分连续性动作技能和非连续性动作技能
(二)根据动作的幅度分粗大动作技能和精细动作技能
(三)根据对外部条件的利用程度分封闭性动作技能和开放性动作技能
(四)根据是否利用工具分工具性动作技能和非工具性动作技能
三、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一)费茨(T.M.Fitts)和波斯纳(M.I.Posner)的动作技能阶段理论(1964) 1. 认知阶段:理解动作技能的性质、要求、技术要领 2. 联系形成阶段:定型与练习 3. 自动化阶段:熟练化、精确性
(二)冯忠良等的动作技能形成的四阶段理论 1.动作定向 2.动作模仿 3.动作整合 4.动作熟练
四、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 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是达到熟练操作。所谓熟练操作是指动作已达到较高速度、准确、流畅、灵活自如,且对动作组成成分很少或不必要有意识注意的状态。
熟练操作的主要标志: (一)意识调控减弱,动作自动化 (二)能利用细微线索 (三)动觉反馈作用加强 (四)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 (五)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
五、动作技能的培养 (一)讲解与示范 1. 讲解 2. 示范 示范的时机和频率、示范者的特征、示范的准确性
(二)练习 1. 练习与练习曲线 2.练习的一般趋势 (1)总趋势是练习成绩逐步提高,表现在速度和准确性提高上。 (2)高原期现象 (3)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 (4)练习成绩相对稳定的现象
3. 合理地组织好练习 (1)要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2)要合理分配练习时间 (3)要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4)要及时反馈 (5)进行心理练习
(三)反馈 外部反馈和内部反馈 外部反馈是指来自练习者以外的人或事物给予的反馈,主要由教师、教练、录像等外部信息源对学习者的动作结果及过程给予反馈。 内部反馈是指由具体动作引起的、练习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主要是由练习者的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获取的反馈信息。
第三节 心智技能的学习 一、心智技能的概念 心智技能(intellectual skill)又叫智慧技能或智力技能是借助一定的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 如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 心智技能具有观念性、简约性和内隐性的特点,是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二、心智技能形成的过程 (一)加里培林的五阶段模式 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心智活动是实践活动的内化,学生心智技能的形成是“外部物质活动转化到反映水平——转化到知觉、表象和概念水平的结果”,这种内化需要五个阶段。
活动定向阶段 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有声的言语活动阶段 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二)冯忠良的三阶段模式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根据心智技能形成中原型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三个阶段模式,即: 1.原型定向 2.原型操作 3.原型内化
三、心智技能的培养 1.原型教学。 2.遵循外部物化活动向内部心智操作转化的规律。 3.采用多样的练习方法。 4.创造应用心智技能机会。 5.注重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