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侵害之意涵、特性、背景、因素、過程、趨勢、影響、處理與防治 性侵害專題講座提要 1.性侵害之意涵、特性、背景、因素、過程、趨勢、影響、處理與防治 2.性侵害是人類社會普存的通象 3.性侵害是人類社會道德文化的深層論題 4.性侵害實例之探討分析 5.性侵者之處遇懲治及受害者之輔療重建 6.經營建立一個平權尊重正義的生活環境 7.結語及提問
講座簡歷 林周昉 社會學碩士 曾膺:法務部優良教誨人員、全國十大輔導工作楷模、法務部推薦參選全國十大傑出青年 現任法務部台灣彰化少年輔育院導師 曾膺:法務部優良教誨人員、全國十大輔導工作楷模、法務部推薦參選全國十大傑出青年
少年矯正機構收容學生性侵害事件之探討與防治研究 —以彰化少年輔育院為例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前言 法務部發布之最新統計,95年1月份少年觸法案件經各少年法院終結裁判者有915人,其中仍以觸犯竊盜罪人數最多有403人,在其它類型犯罪中以妨害性自主罪人數計有44人,僅次於毒品危害防制條例56人。 矯正機構(通稱監禁處所),在歷史傳統上一直是晦莫如深的神秘場域;在地理位置上亦多隱建於都市邊陲。其內部流通於收容人間的特有次級文化模式,長久以來也是忽隱忽現,不為人深知,世人亦不願主動去碰觸探查。就在這樣的條件下,矯正機構收容人便發展出特有的生活內涵;在多重限制的情境裡,有許多不為外人道的情節,其中尤以收容人間之性侵害事件,事前最難預防、事發最難察知,事後最難偵辦、檢驗。其後續的通報、輔導、治療、處遇也最為繁複。外界對性侵害事件的關注常止於監禁處所外發生之事件。且彼等之性侵事件皆多為異性間、成人對幼弱者、權力支配者對被支配者;有關矯正機構內性侵害事件之探討研究則幾是付之闕如或失之表淺。
外界對性侵害事件的關注常止於監禁處所外發生之事件。且彼等之性侵事件皆多為異性間、成人對幼弱者、權力支配者對被支配者;有關矯正機構內性侵害事件之探討研究則幾是付之闕如或失之表淺。 矯正處所內之性侵事件與一般社會熟習的性侵事件之差異有: 一、係指具特定身分(收容人)同性間之性侵害行為。 二、係指在監禁場域內發生的性侵害行為。 三、係在特定時地發生的性侵害行為。 四、係在特殊情境發生的性侵害行為。 五 、係與監禁處所結構性之次文化密切關聯。
少年矯正處所之性侵事件係指同性少年收容人間之強制性、不對等的性活動。其侵害形式包括:強制口交、肛交、指交、物交、性猥褻、性凌虐、性傷害等。矯正處所內之性侵害行為是以大欺小、恃強凌弱,經由暴力、脅迫、略誘的手段,對被害者進行性侵犯的惡劣行為。其結果使受侵者之生理、精神、生活、心理產生無法彌補、回復的傷害。即是對被害者生命、身體、自由、自尊的嚴重威脅、傷害、摧殘與剝奪。 少年矯正機構之性侵事件有其特殊之文化、結構、情境、促發因素。另其不易被察知、鑑定、偵防、通報、申訴、處遇、治療的特性與其發展模式、影響程度、預測、控制、防範等面向,在在亟需進一步探究。
第二節 研究性質與目的 本研究目的可區分為三項,他們分別是: 提出新的性侵害研究領域、單位及研究取向; 一、彰顯少年矯正處所性侵害研究的重要意涵; 二、探討少年矯正處所性侵害事件的基本趨勢、本質及其影響; 三、建立少年矯正機構防範性侵害之道先例;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性侵害成因論 壹、個人因素 一、個人生物(生理)的因素 二、個人心理的因素 貳、互動情境導因 一、兩造關系: 第一節 性侵害成因論 壹、個人因素 一、個人生物(生理)的因素 二、個人心理的因素 貳、互動情境導因 一、兩造關系: 二、溝通不良(訊息誤解): 三、情境因素:
參、社會與文化因素: 一、文化價值(cultural values): 性別不平等理論(gender inequality theory): 暴力容許論(legitimate violence):
二、強姦迷思(rape myth): (一)有關強姦事件的迷思: 1.強姦的目的是為性慾的滿足。 2.強姦多是因為一時衝動而臨時起意的。 3.有些強姦行為是可以被諒解的。 4.大部份的約會強姦控訴,頗令人懷疑。 5.強姦事件多發生在陌生人之間。 6.強姦案件的成立,須有武器或是暴力的證據。 7.強姦的後果,並沒有那麼嚴重。
(二)有關強姦加害人的迷思: 1.正常的男人不會強姦女人。 2.強姦女人的另人是心理不正常的。 3.男性因為無法控制性慾,才會強姦女性。 4.只有少數的男人會強姦女人。 (三)有關強姦受害人的迷思: 1.女人若奮力抵抗,男人絕無法得逞。 2.婦女若無反抗,就不算強姦。 3.好女孩不會被強姦。 4.被強姦的女性,一定是穿著暴露或行為不檢。 5.女人會因某些原因,謊稱受暴。 6.女人喜歡帶有強制性的性行為。 7.女人說『不』,只是故作矜持。
三、性愛腳本(sexual scripts): 父權主義的社會文化,不僅決定男女兩性的相對價值,並且界定男女兩性性互動的儀式腳本。傳統的性愛儀式要求男性扮演『主動』、『堅持』甚至『強制』的攻擊性角色,卻期待女性扮演『被動』、『拒絕』以及『監視』的守門人角色。簡言之,相關文獻指出,傳統文化的求偶儀式與性愛腳本,界定男女兩性性互動角色儀式,卻不幸地為男性性暴力提供了一個文化腳本。
肆、機構(制度)層次因素 一、家庭經驗: 二、大眾媒體: Soouthill & Walby(1991)檢視英國十六家報紙對性別對性犯罪的報導,發現性犯罪新聞呈現下列特徵: (一)過度尋求聳動性的姦殺、輪姦事件,忽視一般常見的性暴力事件。 (二)性犯罪的新聞報導多牽連到受害人的親友,產生骨牌效應的二度 傷害。 (三)過凸顯典型陌生人強暴事件,以致窄化了性犯罪的定義。 (四)過度注重事件過程的報導,忽略提供有關性暴力的社會心理分析。
相關研究指出,觀看含有暴力成份的色情品,可能會導致偏差的態度與行為,其中包括: (一)較會接受『強姦迷思』及對婦女施暴的態度。 (二)對於影片中受害女性享受性暴力的呈現,會產生性衝動的反應。 (三)在實驗室的情境中,會呈現性侵略的行為(U.S. Attorney General’s Commission on Pornography, 1986)
此外,含有詆毀女性意涵的色情品,通常將女性呈現為: (一)非人的性物,或性商品。 (二)享受凌虐之樂的性物。 (三)享受受(強)暴經驗的性物。 (四)被綑綁、毆打、割製的性物。 (五)身體的部分,尤其是與性徵有關的部分。 (六)天生的淫婦。 (七)下體被物件或動物所插入。 (八)從各種對女性身體的玩弄或折磨,產生『性』意涵的情境。 (Mackinnon & Dworkin, 1983)
黃富源(民84)認為,色情傳媒(pornography)感染論,色情傳媒與性傷害之間是否具有相關性,主要論點有無關論、負相關論、正相關論三種,茲分述如下: (一)色情傳媒與性傷害無關論: (二)色情傳媒與性傷害負相關論: (三)色情傳媒與性傷害正相關論:持此觀點者則認為,色情傳媒對性暴力傷害具有正面學習、煽惑及助長效果,此又分為兩派論點: 1.道德污染論: 2.迫害女性論: 3.同儕團體影響: 4.其他的制度:
第二節 性侵害加害人之分類與心理特質 性罪犯絕不是一同質性之團體,其間是有異質的,如從人格特質、幼年發展史、兩性交往史、及性犯罪手法等,皆可發現其中確有差異存在,甚至可加以分類。
壹、性侵害加害人的分類 性侵害加害人之分類學上最有名的兩個即Groth ( 1977 ) 或Groth(1979)及Knight & Prentky (1992) (又稱麻州分類法)。Groth (1977,1979)是理論上的分類法,在臨床評估及治療上較常使用。
一、Groth (1977)係以權力及憤怒二軸來評估性侵害加害人的心理動力,區分為不同類型的性侵害加害人,並依其病理提出適當的治療策略。 1.權力型(power rapist): (1)權力再肯定型(power reassurance): (2)權力斷言型(power assertiveness):
2.憤怒型(anger rapist):又可細部區分為兩類: (1)憤怒報復型(anger retaliatory): (2)憤怒興奮型(anger excitement):
二、Groth(1979)分三類:Groth在一九七九年Men who Rape一書中則將分類調整為三類,即將權力斷言型及權力再肯定型合併為權力型,而將另兩類各改名稱為憤怒型及虐待狂型。Groth(1983)整理出三類性侵害加害人各十點之行為及心理特徵,茲分述如下:
1.暴力型性侵害加害人 (1)其攻擊性之行動,乃是為了控制被害人或克服遭受抵抗,故以威脅性居多,被害人身體多未受傷,如果有,則是疏忽而非故意之結果。 (2)其性侵犯是有預謀的,並有先前之強姦幻想存在。 (3)犯罪者心態是焦慮的。 (4)犯罪者反覆其攻擊性之行為,並且可能漸增其攻擊性。 (5)語言多是審問性及指導性,會下命令似的,及問些私人問題,以試探被害人之反應。
(6)對被害人之攻擊可能會持續一段短時間,甚至挾持對方數小時之久。 (7)武器常會出現,但武器帶到犯罪地點的目的,常是想要恐嚇多於傷害。 (8)被害人之選擇常取決其易受害性,傾向以同齡或較自己年輕之人為被害人。 (9)心理動力:所做侵犯為補償性攻擊,藉以感覺自己仍有能力,並消除內在根深蒂固之不安全感與不夠格感。 (10)前科記錄:常是掠取他人財物之罪(如竊盜、住宅侵入、強盜)或有性犯罪前科。
2憤怒型性侵害加害人(憤怒報復型) (1)其攻擊行為比壓制被害人所需之身體暴力更多。 (2)其侵害是衝動、自發、且無計畫的。 (3)犯罪者的心情不是憤怒就是抑鬱。 (4)犯罪行為是突發性的。 (5)犯行時之語言是咒罵的、羞辱的、貶抑的。
(6)攻擊僅持續相當短暫之時間。 (7)多為使用武器,若有係用之於傷砉而非只是威脅而已。 (8)被害人之選擇以容易獲得為主(availability),傾向以同年齡或比自己年長之人為被害人。 (9)心理動力:屬於報復性之攻擊,即為自認遭到不公平待遇而尋求之報復性攻擊(被害人只是遭轉移之替代性人物,而其所憤怒之對象當是女性長輩,如母親、祖母、姐姐、或女性主管、老闆娘等)。 (10)前科記錄:常是攻擊性犯罪(crime of aggression),如鬥毆、妨害安寧、或開快車、超速(此類案主應有“衝動控制之問題“-impulse controlproblem,因此治療上應可強週憤怒控制及情緒管理)。
3.虐待狂型性侵害加害人(憤怒興奮型) (1)侵害行動充滿著色情化;如果權力被色情化,則被害人可能被綑綁、刮臉或刮毛;如果憤怒被色情化,則被害人可能會慘遭折磨或嚴重之性凌虐。 (2)性侵犯是事先計畫好的,而且也計算過的。 (3)犯罪者之心態是強烈之性興奮(其性興奮不一定在性交,而有可能在傷害的過程中感到性高潮)。 (4)侵害行為常是強迫性的(compulsive)、儀式的、及結構性的,也常會有綑綁、監禁、拷打折磨、或怪異之性行為。 (5)語言常是命令式及貶損式的。
(6)攻擊行為可能持續一段時間,當中被害人是被挾持、監禁、侵犯、及處理掉(disposed off)。 (7)常會使用武器,以俘虜、約束、及折磨被害人。 (8)被害人之選擇,決定於某些特性或象徵之代表性,通常會是完全的陌生人。 (9)心理動力:其犯行之動力來自充滿色情化之攻擊,象徵性之控制及想要消除誘惑物或威脅物,以恢復自己心理上之均衡。 (10)前科紀錄:多無前科,若有常是些怪異之儀式行為或暴力行為。
第三節 國內性犯罪之相關實證研究 黃軍義與陳若璋(民86年)從相關文獻及研究經驗提出強姦行為成因概念模型的假設(如圖1-2所示),該模型指出個人因素與社會文化因素可能透過強姦傾向的形成(是一種強姦行為能令其感到刺激、興奮、且認為與正常行為無多大差異的傾向),而導致強姦行為,亦可能直接影響強姦行為。個人因素包括成長經驗(親情經驗、家庭暴力經驗、學校經驗、同儕文化經驗、被性侵犯經驗及從事色情行業經驗),特質特徵(表達與溝通能力、和異性相處能力薄弱)與行為特徵(性行為的早發與雜亂、經常觀看色情影片、頻頻更換工作、易與同事磨擦及相處不睦);社會文化因素包括有強姦迷思(rape myth)、男尊女卑、兩性對立等現象。然除上述個人及社會因素影響外,犯罪者還會考慮風險因素,認為較「安全」的時機、地點與現象,才會著手犯案;而強姦者在犯案前亦常有身心狀態異常的現象,諸如飲酒、吸毒、觀看色情影片或物、與家人、女友衝突等,故強姦行為的形成除受個人及社會文化因素影響外,亦受犯案前情境時機及身心狀態的影響。對所提出的假設,從台北監獄、台中監獄、台南監獄、高雄監獄及新竹少年監獄抽取共907人受試者,採問卷調查法,用自編的「生活狀況調查」為工具,研究結果各項假設都獲得支持。
特質特徵 適當時機 認知特徵 成長經驗 強姦傾向 強姦行為 身心狀況 行為特徵 圖1-2:強姦行為成因的概念模(資料來源:黃軍義等,民86年)
黃富源與廖有錄(民89年)對陳進興做個案分析,進行「性侵害加害人格特質及犯罪手法之研究」,以深度訪談為主要研究方法,並依據其成長背景及犯罪史等資料,歸納犯罪手法,進行心理測驗與圖畫分析,據以分析其精神狀態及行為動機模式。研究結果發現:陳進興出現破碎家庭,自幼無人看管,經常在外遊蕩,為賺取金錢花用,很早就開始偷竊他人財物,由其犯罪史亦可看出係典型慢性犯罪者,大過小過不斷,經常進出監獄,其服型記錄亦明顯呈現監獄化現象。其行為具衝動性格,動輒出手打人,再加上性慾明顯高於常人,造成經常侵害女性以解決性懖衝動。綜合評估陳進興具有不能符合守法要求、做事衝動、易怒攻擊、行事魯莽、無責任感、感乏良心自責等特徵,大致符合精神疾患診斷手冊(DSM-IV)中「反社會性人格」的各項特性。
再者,從陳進興種種犯罪行徑來看,也符合近年來美國犯罪學上最熱門的話題「高危險連續性犯罪」(Sexually Violent Predator, SVP)的典型犯人。根據美國華盛頓州SVP法規的定義,需符合下列幾個條件(1)最起碼有過二次以上的犯罪紀錄;(2)可以使用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台灣也適用)來歸類的性犯罪;(3)其出獄後有極高的再犯可能及危險性。美、加的犯罪學專家過去也花了許多心力在研究SVP犯人的形成原因,發現這一類的性犯罪大多有特殊的成長背景,例如:兒童時期曾遭性虐待,從小開始有尿床、縱火、或切割、保存動物肢體的習慣且持續到成年。這類的加害者不同於一般的性侵害加害人,他們在犯案時多半會有儀式虐待化的行為,而不只是強姦而已,最可怕的是,這類犯人一旦犯案後,很容易形成犯案之癖好,成為連續殺人的兇手。 根據以上所述,性侵害犯罪主要成因仍不離人格行為特徵、認知結構特徵、早期生活經驗、與不良社會環境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所致。
第三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相關訪談紀要整理 本研究訪談對象包括性侵事件之加害者、被害者、本院帶班導師。玆將訪談結果依不同問項加以整理歸納如下: 一、加害型式;受訪者皆認為普遍為一對一,很少多對一。 二、性侵事件發生率:受訪者皆認為多為聽聞、鮮少目睹,成案者更少,並不普遍。 三、後果預想:加害者、被害者皆普遍不知此為違法行為,但知此係違規行為。導師們則皆認為此係違規違法行為。
四、對性侵害事件認知:加害者、被害人皆將此行為視同收容人次文化的一部分。導師們亦有同感。 五、性侵害成功率:受訪者普遍認為成功率相當高。 六、性侵害最常見的手段:受訪者皆同意無論利用何種手段,皆以暴力、恐嚇手段為大宗。 七、性侵害申訴管道:受訪者中加害者、被害者皆不清楚有此申訴管道。導師們則認為管道暢通。 八、性侵種類:依次以猥褻、指交、口交為較多,肛交因較費時,風險較大,故發生率較少且多在深夜進行。
九、性侵害發展階段模式:受訪者普遍同意為;侵害動機之形成→侵害者內控機能崩解→存在可利用的情境→被害者無法抗拒。 十、加害者不當思想:受訪者普遍同意有;1、自認是在照顧受害者。2、自認所作行為是對的。3、認為這件事不會被舉發或發現。4、自身有過多偏差的性幻想。5、自認為此為發洩性慾的合理方式。6、不認為或不知此係違法行為。7、認為即使被發現、處分也不會太重。 十一、被害者為何不說:受訪者皆同意;1怕說出後情況更糟尤其怕被毆打。2、不知如何舉發申訴。3、不知道如何拒絕。4舉證困難怕別人不相信。5、不知道自身的相關權益。6、不知道這是違法行為。7、怕被排斥。 十二、男、女性少年收容人性侵害事件異同:經由對男、女帶班導師實施訪談後歸納為;1、女性收容人性侵害事件部分,加害者多為老生、具同性戀傾向、暴力性格者。被害者多為新生、柔弱者。侵害手段多以略誘、洗腦方式少數以暴力方式,有一對一、多對一,另以物交、猥褻為主。男性少年收容人部分,加害者多為老生、罪行較重、孔武有力、機敏者、性衝動者;較少同性戀傾向者。被害者多為懦弱、新生、罪行輕、幼小、弱智、貧困、具女性特質者。加害手段多以暴力為主,大多為一對一,少數為多對一。型式多為口交、指交、肛交。
第二節 少年收容人性侵事件因果探析 經過研究者進入實地研究情境探得之資料,將此事件之因果連結關係區分成加害者特性、被害者特性、情境特性、策略手段、特有環境氛圍等五個部分,玆解述如下:
一、加害者特性部分: 性侵事件加害者之特性經歸納有以下各個特性(可能單一也可能多重):1、體型壯碩、精力旺盛。2、具侵略性格。3、自制力差、易衝動。4、收容時間較久。5、罪質較重。6、有特殊性癖好。7、機敏。8、認知、行為偏差。9、接收了不當不良的性資訊。 二、被害者特性部分: 性侵事件被害者之特徵經歸納有以下各個特性(可能單一也可能為多重):1、曾有此類似經驗並為同儕所知。2、個性軟弱、易受威迫。3、家境貧困、易受賄誘。4、具女性特質、清秀膚白。5、年幼無知。6、智能較低。7、為新進收容學生。8、輕罪入院者。9、身型弱小等。
三、性侵害事件之情境特性經歸納有以下各個特性: 1、時間死角;午夜、午休時段。2、空間死角;舍房門旁、浴厕牆邊。3、管理死角;巡查人員交接班及巡房過後之空檔。4、氣氛死角;同性收容人長期近距離拘禁一處。5、配房死角;強弱、老新雜居。6、文化結構死角;偏差之舍房收容人文化結構。7、密度死角;單一舍房收容人數過多。8、技術機會;派人把風、製造狀況、以棉被衣物遮掩犯行。
四、策略步驟手段因素部份:性侵事件的策略手段因素歸納有以下各個步驟特性如以下示意圖: 選擇對象 暗示 威脅 略誘 交換 暴力 性侵害 → → → 五、特有的環境氛圍: 1、收容少年間存在著不正常的性生理需求與發洩慾念。 2、收容少年間流通著不正確的性認知與性價值。 3、收容少年間存有錯誤偏差的行為模式。 4、處分過輕、不易察覺。
少年矯正機構收容學生性侵害影響模式示意圖 少年矯正機構收容學生性侵害影響模式示意圖 機構情境 1.教化 2.輔導 3.申訴管道 4.管理 5.活動 6課程 7.空間 → 加害者特性 被害人特性 → 1.體型碩大精力旺盛 2.具侵略性格 3.自制力差易衝動 4.收容期間較久 5.罪質較重 6.有特殊性癖好 7.機敏 8.認知、行為偏差 9.接受不當不良之性資訊 10.過去之性犯罪史 機會情境 1.曾有被性侵經驗為同儕所知 2.個性軟弱易受威迫 3.家境貧困易受賄誘 4.具女性特、清秀膚白 5.年幼無知 6.智能較低 7.為新收容學生 8.罪質較輕 9.身型弱小 1.收容人之次級文化 2.機構內之管教制度 3.機構內之有利性侵死角 → → 遂行性侵害 → 策略手段 1選定目標2.接近3.暗示4.略誘5.威脅6.交換7.暴力 → →
第四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發現 本研究經資料整理分析後,歸納出以下結論、玆分述如下: 壹、矯正處所性侵害事件不僅存在於成人矯正處所,更易存在於少年矯正處所:在封閉又收容者皆為相同性別之監禁場所,性的需求與發洩問題是自然而無法禁絕的。在無異性正常互動的情境下,少年同性收容人便衍生出特有的性紓解模式。最常見的是男性少年收容人間之猥褻、指交、口交甚至肛交行為。女性少年收容人間則普遍以準同性戀之愛撫、物交型式進行。男性收容人則多以不對等、強制性甚至暴力性質的性侵害型式展現。女性則較多以非暴力為背景之性侵害型式呈現,另其係以勸服、略誘的方式發展出來。 少年收容人間之性侵害事件發生率雖未明顯高於成年收容人,但其惡質的程度確因少年較成人衝動且性行較為不定而加深。復以少年矯正處所多為低度戒護之監禁地帶。性侵事件之發生機會顯易於成人矯正處所。故如何防範並降低少年收容人之性侵害事件發生率、則需要從少年矯正處所之管理、教化、活動、制度、設施、結構等不同面向予以充實、規劃開始。
貳、少年矯正處所性侵事件之重要性質: 少年矯正處所之實務工作者皆會同意;少年收容人間之性侵事件存在著許多特殊的質素。包括1.事發時,不易為人發現。2.事發後偵察不易3.事發後舉證困難。4.事發後加害者矢口否認。5.事發前很難察知。6.事發後蒐証困難。7.成案後處遇難度高。8.事發後被害者很難啟齒。
參、少年矯正處所收容人性侵模式的變異性質: 少年收容人其性侵害行為模式是有其變異性質並非一成不變,各種步驟、手段、型式常會交互作用、交替呈現。收容人次及文化結構,非行青少年的生命週期特性、少年矯正機構的環境條件、可運用的情境因素等變項亦會相互影響,其中少年矯正機構的可運用情境為性侵模式之中介變項。
肆、少年收容人性侵害事件的影響與防治課題: 研究者在實地考察過程中發現,性侵害事件其性質、型態因有其模糊地帶,故雖然如此,凡我矯正工作者仍應盡心盡力偵查、防範該事件之發生,以免造成嚴重的負面效應。 本質上少年矯正處所之性侵事件乃是一種強凌弱或眾暴寡、老欺新的違規、違法行為,若不即時察知、防微杜漸、嚴予禁止、周詳處置,則會使此不公、不義、不法、不道德的現象擴大蔓延而破壞動搖了矯正事業的根本與聲譽。換言之,少年矯正處所發生之收容人性侵害事件,矯正同仁絕不能漠視或坐視不管。故降低與防範少年收容人之性侵害之發生,不啻為當前矯正同仁艱鉅的重大課題。
伍、亟需多元整合的嚴肅論題: 少年收容人性侵事件雖發生於少年矯正機構內,然窺諸其成因、影響、發展、處置則非單由矯正部門可以獨立承擔處理。此論提之探究解決勢必牽涉到以矯正系統為核心的不同相關部門、人力、資訊、資源;如刑事司法系統、社政福利系統、偵察系統、鑑識系統、醫衛系統、教育系統、家政系統、輔療系統,相關學術系統等,方能竟其全功。 然如何去統合上列相關系統,針對少年矯正處所收容人之性侵事件作出最有效驗的對策來,此毋寧是一件龐雜的工程,在在考驗著有識者的決心與智慧。
第四節 少年矯正機構防治性侵害之建議 根據以上之資料分析,提出防治少年矯正機構內收容人間性侵害之防治建議: 一、實施性侵害防治課程:委請專業人士來院講授相關課程,包括:道德法律、衛生安全、性教育、人我關係、情緒管理、防犯性侵害技巧等課程。 二、強化管理體系:1、複合式、走動式巡查,尤其對易發生性侵害之人、時、地應勤加巡查。2、做好分類調查,配房、舍房管理工作,加強舍房安檢及人身、書信檢查。3、鼓勵舉發不法,賞罰公平、迅速、合理。4、交接班應確實、無誤。
三、充實硬體設施:配置先進之廣角收音監視(聽)錄影(音)設備。增置舍房數,降低舍房收容人數。 四、落實輔導教化機制:舉凡個別輔導、集體教誨、類別教誨、宗教教誨、皆要確切落實、並紀錄、追踪。 五、增加文康活動、體育、才藝競賽;藉以消耗少年收容人過多精力。
六、淨化機構內色情資訊來源,避免刺激引發少年收容人之性衝動。 七、建立迅捷有效的通報、申訴系統,成立超然公正的性侵害申訴委員會。 八、即時、有效、專業化的輔導、治療、處遇措施。 九、營造安全、安定、免於性侵威脅的生活學習環境。
後記: 一、本院性侵學生移送法辦後經地方法院審理裁決情形: 女生部分;四名涉案移送學生,因罪証確鑿,其中已成年李姓學生判處三年七月有期徒刑定讞。另三名未成年涉案學生則尚在少年法庭審理中。 男生部分;三名涉案移送學生,因罪証不足,皆裁定無罪。
二、事件結果分析: ●監禁處所性侵事件常因其特有場域之次級文化及環境機制難以發現、認定、追究與處遇;即是有很大的模糊地帶。此特有之氛圍很容易促成性侵者脫罪。故如何讓監禁處所性侵事件消減至最低或一旦發生可以迅速有效查察、處置,不啻為一嚴肅課題。
●准此,少年矯正處所因收容人身心特性與機構屬性為低度戒護環境等因素,使得性侵事件之形成與發生甚難防止。性侵事件一經發生,其後續之不良發展除嚴重影響機關之形象、穩定外,亦會有感染衛生問題,處遇重建等問題。相關有司、人員應即對此議題做一深入探究後,研擬規劃出有效周延之方針。 ●營造一個公平、安全、和諧、有序、溫馨的少年矯正情境係本機構設置的終極目標;凡我矯正同仁應責無旁貸、淬勵奮發於相關之教化、教育、輔導、戒護、管理、設施、制度等面向,做一周全有效的統合規劃;俾使感化教育之專業功能得以凸顯發揚。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