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藝術.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甲狀腺甲狀腺 一年 六 班 一年 六 班 第 六 組 第 六 組. 位置 * 頸部前方, 喉部氣管兩側。
Advertisements

平面空間的形成 敘述 *經由構成元素點線面的配置產生許多變 化,表達構成結果 ( 秩序、位置、動 感、方向、大小、形狀、發散、引力、 拉力、張力等 ) 。 *以二次元元素 ( 透視、 重疊、色彩明暗 ) 表達 三次元的立體或空間感.
第一單元 – 繪畫、建築與雕刻藝術 第一章:什麼是藝術 第二章:認識藝術的構成元素 第三章:認識藝術的創作要素.
台灣園林之美 ─板橋林家花園─ 原圖高27公分,長約490公分 建於1853年的板橋林家花園,是一座擁有中國建築之美與涵養的園林。
中國圖書分類簡表 500●社會科學類 000●總類 ●史地類 100●哲學類 800●語文類 200●宗教類
圓的一般式 內容說明: 由圓的標準式展出圓的一般式.
圓的一般式 內容說明: 由圓的標準式展出圓的一般式.
中國石窟 (一).
有趣的環保藝術作品.
敦煌藝術 曾佩敏 蔡如珍 © 2003.
WEBSITE PROPOSAL.
Inner Painting Arts 內畫藝術
細胞膜的雙磷脂層 (Phospholipid bilayer in cell membrane)
Georges Seurat, Sunday Afternoon on La Grande Jatte
欣賞有趣的薑餅屋.
六年級數學科 體積與容量 的關係和單位 白田天主教小學下午校 趙國鴻.
維拉斯 奎茲 侍女圖 典藏拼圖 每按滑鼠一下才進行播放… 侍女圖(Las Meninas) 1656 Museo del Prado,馬德里.
敦煌石窟藝術之美.
猜猜看下面的圖片是什麼?.
塞   尚 法國人稱十七世紀為「大世紀」(1625~1700),因為此時期的法國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權統治下,握有凌駕歐洲諸國的政治主導權,而在藝術文化上,光耀史冊的歷史人物陸續登上歷史舞台,建構起延續至今的法國文化基礎。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美勞教學 他們在做什麼 幾米作品 水墨的家鄉 共六節.
圖片格式簡介 張啟中.
辨認三角形的種類 小學三年級數學科.
小學數學科 二年級課程 — 統計圖 製作 — 麥頌儀老師 (青山天主教小學上午校).
Giuseppe ARCIMBOLDO Milan, 1527 – Milan, 1593
達利.
第一講:課程介紹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 蔡耀明 教授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好書介紹   2009年12月14日.
多元文化概論.
印度--阿占塔石窟.
Yy Ajanta Caves 阿占塔石窟 1983年登錄 / 文化遺產 阿占塔石窟位於印度的佛教石窟群馬哈拉斯特拉(Maharashtra)邦北部文達雅山的懸崖上,也是印度最大的石窟遺址。建造於西元前一至二世紀。石窟始建時,正值阿育王時代。石窟內的壁畫及雕塑被視為是佛教藝術及世界繪畫藝術裡的經典,具有相當重要的藝術影響。
數學科 六年級下學期.
農麗-產品介紹 「硬頸」 「櫻花鉤吻鮭」.
夏卡爾 (Marc Chagall) 的生平 夏卡爾 (Marc Chagall)的繪畫風格
這是對比彩度配色嗎? 圖片來源:flickr 作者:likeyesterday
英 文 報 告 第三組 姓名 財金二A 傅佳文 財金二A 彭雅安 財金二C 許倩蓉
重複圖形.
    顏色的魔術師 對比色與類似色 暖色系.寒色系.中性色系.
圓的定義 在平面上,與一定點等距的所有點所形成的圖形稱為圓。定點稱為圓心,圓心至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稱為半徑,「圓」指的是曲線部分的圖形,故圓心並不在圓上.
實用數學 長度單位的認識與換算.
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 新寫實主義 1940年代出現在戰後義大利, 反映當時社會現實狀況的電影.
小 學 四 年 級 數 學 科 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面積.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大数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四川樂山大佛.
S.1D(5,29,35,36).ppt 神創造的世界 S.1D 游浩軍 王惠成 陳惠雁 丁衍光.
交流電路(R-L) R-L Series Circuits ATS電子部製作.
五年級數學科 體積與容量 的關係和單位 白田天主教小學下午校 趙國鴻.
題目:心中最討厭的…… / 我喜愛 /理想的風景
Super Maker!手指尖的藝術.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美感教育概念分享 報告人| 張晏慈.
5. 令圖畫動起來 Tween 功能介紹 移動效果 顏色漸變效果 形狀漸變效果 離開.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李惠珍老師
義守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在職專班 網頁色彩學--- 以顏色分析網頁設計 指導老師:吳有龍教授 學生:陳正忠 學號: G.
類似色調配色之效果與運用.
中國語文基礎知識手冊 字形間架結構.
「靖園」校刊  插畫作品徵集說明 插畫示例作品 周清城 編製.
音樂之旅 第一冊 單元五 級進、跳進、旋律動向.
參、歌唱的型態與種類 歌唱的藝術.
第一章 直角坐標系 1-3 函數及其圖形.
畫夢女孩,她的靈魂不屬於這個世界 Akiane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 1.
第十三章 彩色影像處理.
企業識別標誌(logo)設計—第二講 圖文合一的創作法
夏卡爾 (Marc Chagall) 的生平 夏卡爾 (Marc Chagall)的繪畫風格
蒙德里安調色盤 藝術與人文視覺藝術教學設計 蔡娟娟
營運模式.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敦煌藝術

Contents 一、敦煌藝術的起源 二、敦煌藝術的位置 三、敦煌藝術的媒介 四、莫高窟的特點 五、敦煌壁畫、彩塑 六、敦煌藝術對後世的影響

敦煌藝術的起源 敦煌藝術以莫高窟為中心。 據武周聖歷元年(公元698年)李懷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記載: 莫高窟創建於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 上起北涼十六國, 下至元, 清, 歷時一千多年。 現存洞窟四百九十二個, 壁畫四萬五千多平方米, 彩塑二千四百餘身, 唐宋木結構窟檐五座, 絹畫近千幅, 各種寫本文書四五萬件, 並遺存有染織、彩磚、剌等。

淺述敦煌 敦煌古稱‘沙洲’ 、 ‘燉煌’,敦(大也);煌(盛也) 。其位於甘肅、青海、新疆三省的交匯點,並位於河西走廊的西端。 敦煌位置圖

敦煌今昔之比 往昔敦煌 現今敦煌 敦煌於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

陽關 玉門關 遠在兩千多年前,即公元111年,西漢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設敦煌郡,接著設西陲要塞玉門關、陽關。從此,敦煌就成為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

石窟的興建是為了配合宗教需要,並設置宗教雕塑和壁畫的神殿。 敦煌石窟是敦煌地區石窟的總稱,其共有812個石窟。當中計有: 莫高窟石窟(俗稱千佛洞) :735個 榆林石窟 :42個 西千佛洞石窟 :22個 東千佛洞石窟 :7個 五個廟石窟 :6個

敦煌石窟分佈圖

榆林窟 西千佛洞窟 五個廟石窟至今尚未對外開放 東千佛洞窟

鳴沙山 三危山 莫高窟位於敦煌市城東南二十五公里處。洞窟開鑿在鳴沙山東麓的1600公尺長的崖壁上,坐西向東,與三危山遙遙相望。 莫高窟創建於前秦建元二年(西元366)年,歷經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鶻、西夏、元代等十一個朝代。 鳴沙山 三危山

敦煌莫高窟---中西文化交流的結晶

敦煌藝術的媒介 建築: 洞窟的建制分為禪窟、 殿堂窟、塔廟窟、 穹隆頂窟、影窟等多種形制。 彩塑: 主要表現宗教神像, 有圓雕、浮雕、影雕 等類型。 壁畫: 分尊像畫、 經變畫、故事畫、佛教史蹟 畫、建築畫、山水畫、供養人畫、動物 畫、裝飾畫。 彩磚: 繪畫內容以珍禽瑞獸為主,以古代神話與 傳說故事為副。 絹畫: 屬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絹本畫和紙本畫, 內容與壁畫類同。

敦煌藝術 – 建築 敦煌石窟的崖面屬於礫石岩, 地質結構鬆脆。因此, 開鑿時, 四壁需垂直於底面, 窟頂多呈凸形, 以防塌毀。 敦煌早期的石窟之一, 此窟主室約6米見方, 高4.3米。頂為覆斗形, 地面正中有一低平方壇。正壁(西壁)開一大二小三個圓券形佛龕,左右(南北)二壁各開四個小窟,窟門呈圓券形,窟內約1米見方,這種小窟是供僧人俐修行禪定的處所。 第285窟 禪窟 (西魏)

敦煌藝術 – 建築 第303窟 中心塔柱式 (隋) 這是一種較獨特的塔廟窟形,主室平面為長方形,前部是“人字披”頂,後部是平棋頂,後部中央有中心塔柱,塔柱為須彌山形,上部是圓形七級倒塔,下部是方形臺座,臺座分上下兩層,上層四面各開一龕,下層為平面。

敦煌藝術 – 建築 第158窟 涅槃窟 (中唐) 涅槃窟和禪窟的命名都是依據洞窟的功能而來的。在莫高窟中,只有兩座大型涅槃窟,另一座是鑿建於盛唐的秘148窟,主尊都是石胎泥塑,身長約16米的釋迦牟尼涅槃像,通常稱作佛或睡佛。此窟平面為橫長方形,進深約7米,橫長17米,後部有1米多高的賴長大臺、大臺上又有較低的通長小臺,其形狀如榻,佛像側其上。窟頂呈盝頂形,頂四披斷面為凹曲線,是凹曲屋面的表現形式。

敦煌藝術 – 彩塑 敦煌彩塑是通過雕塑的藝術形像來宣傳佛教思想的, 它主要表現宗教神像, 有圓雕、浮雕、影雕等類型。其題材有佛陀、菩薩、弟子、天王、力士、僧人、天獸、飛天等。 彩塑是石窟藝術的主體, 崇拜的主要偶像, 置於石窟佛龕, 或中心塔柱龕, 或佛壇的顯著位置, 並與週圍的壁畫內容相連, 色彩和諧。 由於敦煌石窟開鑿於石質疏鬆的礫岩之上, 無法精雕細刻, 便採取用泥塑彩繪。 彩塑以人工製作的木架為骨, 束以葦草、外敷草泥, 通過塑造和描繪的結合, 表現人體的肌膚, 面部的表情, 鬚髮的蓬鬆, 服飾的質地。 大者有34米高的巨型石胎塑彌勒佛, 氣勢磅礡,宏偉壯觀; 小者有幾厘米高的影塑千佛。 這些彩塑工藝精湛,神采栩栩如生, 姿態婀娜, 尤以魏唐作品最為出色。

敦煌藝術 – 彩塑 第432窟 中心柱東向龕 彩塑一鋪(西魏) 此窟在西夏時期重修。龕內佛像「善跏座」,手施‘說法印’,外穿大袖袍,內著僧支,束小結,衣褶為階梯式。佛光飾火焰紋。龕楣飾蓮花化身圖案,龕楣上方飾影塑供養菩薩, 龕外兩側塑脅侍菩薩立像。該鋪彩塑色彩豐富,雅致。

敦煌藝術 – 壁畫 敦煌壁畫是宣傳佛教思想的宗教藝術。主要有尊像畫、 經變畫、故事畫、佛教史蹟畫、建築畫、山水畫、供養人畫、動物畫、裝飾圖案等,其內容之豐富, 堪稱“牆壁上的圖書館” 。 敦煌壁畫全都是根據佛教經典繪製而成, 並由古代藝術匠師們按當時現實社會生活來塑造神靈和人物形象、 生活場景, 從而反映出曲折的故事情節及其內容; 因而它們又直接、 間接地反映著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階層的社會歷史。 在結構、 佈局、人物造型、線描勾勒、敷彩著色等方面都系統地反映了各個時期的藝術風格, 以及中西藝術交融的歷史面貌。

敦煌藝術 – 壁畫 第428窟 東壁南側 薩埵那太子本生(北周) 此窟在五代時期重修。圖中薩埵那太子本生的故事情節, 處理的與北魏時期254窟的相同, 但題材不一樣。作者將壁畫等分為上,中,下三層,成為長卷式的繪畫構圖, 採取突出人物和故事情節“人大於山”的表現形式; 各個情節以山, 樹, 房屋作為間隔, 形成一組緊密銜接的連環畫。上層北起為三王子入深山, 見餓虎, 薩埵飼虎, 剌頸出血, 二次投崖。下層南起為二兄見遺骸悲痛欲絕, 馳馬回宮, 以薩埵之事報告國王, 國王收遺骸起塔供養。

敦煌藝術 – 壁畫 第217窟 西壁龕頂 說法圖局部(盛唐) 這是描繪釋迦佛為四眾說法及攜弟子難陀, 阿難, 子羅雲等, 從靈鷲山駕雲到伽毗羅衛城, 看望病危父親的一段故事場面。此場面生動感人, 畫面色彩富麗, 絢爛無比, 是盛唐壁畫中色彩保存最佳的一幅畫面。

敦煌藝術 – 壁畫 第85窟 窟頂 藻井(晚唐) 此藻井繪於覆鬥頂中央部位, 井心繪有獅、雲紋、蓮花; 四週邊飾繪有回紋、菱形、靈鳥、捲草及垂角、瓔珞流蘇垂幔。藻井外圖繪的是飛天、東、南、西、北四披、分別繪楞枷, 法華, 彌勒, 華嚴經變等。

敦煌藝術 – 壁畫 第3窟(榆林窟) 西壁南側 普賢變(西夏) 普賢菩薩居中高坐於六牙象背上的蓮花座上,白象腳踩蓮花,光頭象奴靠近白象側後手拉繩。諸梵天、天王、菩薩、羅漢等聖眾駕雲隨行。遠處峰巒疊起,突兀險峻,山間隱現樓閣寺院,水榭曲欄,還有簡樸的茅舍竹籬,景色幽靜清雅,令人暇思神往。作品以不同的線條描繪不同的物體,山峰為濃墨重筆,更顯得石壁陡峭、氣勢磅礡,雲氣採用雙勾,呈現出密密層層、翻飛湧動的效果。以鐵線描和折蘆描畫成的人物,不但比例勻稱、各具特色,而且個個仙風道骨,飄逸俊雅。畫面僅以淺淡的敷彩略施暈染,突出了水墨的造型效果。是十分難得的水墨山水人物精品畫。 畫面左側有一幅玄奘取經圖:在陡峭的河岸邊,玄奘佇立觀望。他身後是牽著白馬的猴臉孫悟空,馬背上的經包閃閃發光。意為他們是在取經返回的路上。這幅比小說西游記早三百餘年的畫是根據宋人話本繒製的,也是現存最早的玄奘取經圖。

敦煌藝術 – 彩磚 敦煌彩繪磚是甘肅河西地區佛爺廊灣出土的。 彩磚是砌在墓中的照牆上的支柱、斗拱。照牆的主體是採 用平豎交錯方法砌築, 在磚面上繪有精美畫像。 繪畫內容表現了人類精神生活和現實生活兩方面。以珍禽 瑞獸為主, 以古代神話與生活故事為副。 畫面絢麗多彩, 鮮艷奪目。墓內的彩磚畫則零散分佈在墓 壁與墓穹隆頂交接之處。 繪畫方法有兩大類, 一是先在磚面上塗刷白色補底, 用線 條勾勒輪廓後, 再填繪色彩以托出畫面的神; 另一種是 在裸露的磚面上直接用墨線勾畫, 線條流暢、舒展, 繪出 的畫面生動自然, 富有動感。

敦煌藝術 – 彩磚 《母子嬉樂 》 ( 31.5 ×16cm)

敦煌藝術 – 彩磚 《朱雀 》 ( 31.5 ×16cm)

敦煌藝術 – 彩磚 《少女搏虎 》 ( 31.5 ×16cm)

敦煌藝術 – 絹畫 熾盛光佛 (唐 乾寧4年) 屬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絹本畫和紙本畫,內容與壁畫類同。 (80.4 ×55.4吋) 根據《佛說無比大威德金輪佛頂熾盛消災吉祥陀羅尼經》繪畫而成, 興莫高窟元代61窟甬道南壁的壁畫非常相近。圖中熾盛光佛端塵坐在雙輪車的蓮花座上前行, 車後插滿旌旗, 五曜星神,三面簇擁。

五曜星神中的金星 五曜星神中的木星

敦煌石窟中有壁畫的多達570個,是一座博大精美的民族壁畫宮殿,也是一條綿延1600年的歷史畫廊,被譽為“牆壁上的美術館” 敦煌莫高窟的藝術特點 表現在建築、塑像和壁畫三者的有機結合上。 敦煌莫高窟有735個洞窟,其中近500個窟有著巨幅壁畫,總面積達45000平方米。它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龐大的“世界藝術寶庫”

敦煌壁畫 敦煌壁畫是敦煌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石窟寺中主要的作用是用具體的圖像向佛教徒宣傳、闡述佛教義理。其規模巨大,內容豐富,技巧精湛。 敦煌壁畫跨越了整整1600多年的歷史,當中莫高窟藝術包括無數宏偉絢麗的壁畫和數以千計的優美彩塑,以及琳瑯滿目的圖案裝飾、佛畫、佛繡。另外還包括許多古代的木檐建築。

敦煌莫高窟壁畫的類別 敦煌壁畫幅幅都是絕世的傑作,在45000平方米的壁畫中,其大體可分為下列幾類: (一).佛教尊像畫 (二).經變畫 (三).佛教故事畫 (四).佛教史述畫 (五).民族傳統神話題材 (六).供養人像畫 (七).山水人物畫 (八).動物畫 (九).裝飾圖案

敦煌莫高窟壁畫的發展年期 (一).南北朝的壁畫 (二).隋唐的壁畫 (三).五代至元代的壁畫

壁畫類別分類說明 (一).佛教尊像畫 佛教尊像是寺廟和石窟的主角,尊像圖是壁畫中作為朝聖供奉的「神」像畫。其中包括: 各種佛像---三世佛、七世佛、釋迦、多寶佛、賢劫千佛 各種菩薩---文殊、普賢、觀音、勢至等 天龍八部---天王、龍王、夜叉、飛天、阿修羅、迦樓羅 (金翅鳥王) 、緊那羅(樂天) 、大蟒神等 現存各種佛像有一萬二千二百零八身,說法圖九百三十三鋪。

北魏第251窟北壁說法圖 初唐說法圖

初唐 南壁說法圖 元代 千手千眼觀音

(二).經變畫 由於深奧佛理不為大眾所理解故隋唐時人們利用繪畫、文學等藝術形式,創造出圖解佛經內容的圖畫,通俗易懂地表現深奧的佛教經典稱為“經變” 。 用繪畫手法表現經典內容為“變相”,即經變畫;用文字、講唱手法表現為“變文” 。 經變在莫高窟始於隋,盛於唐,五代以後承其餘緒。現存經變畫有二十四種一千零五十五幅。 唐代以後,出現了大量的巨型經變,一部經一幅畫,在一幅經變畫中,又包括許多故事。

唐代 勞度叉鬥聖變的鬥 法場面 五代 維摩詰經變

(三).佛教故事畫 故事畫就是以佛經為依據的獨立連環畫。現存不同內容的故事畫有五十四種,一百六十一幅,大體上可分為三類: (一).佛傳故事---描寫神化了的釋迦牟尼的生平事跡 (二).本生故事---描寫釋迦牟尼降生在淨飯王家為太子以 前某一世的行善故事 (三).因緣故事---描繪佛陀度化眾生的連環圖

北魏第257窟 九色鹿本生(一) 、(二) 、(三) 北魏第257窟 九色鹿本生(一) 、(二) 、(三)

北周第285窟 五百強盜成佛因緣(一) 、(二)

佛教史述畫描繪佛教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佛教聖地和靈應事跡。當中既有真人真事,也有想象虛構。這類畫現有四十處六十七種之多。 (四).佛教史述畫 佛教史述畫描繪佛教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佛教聖地和靈應事跡。當中既有真人真事,也有想象虛構。這類畫現有四十處六十七種之多。

張騫出使西域全圖 康僧會江南傳教 佛圖澄救幽州大火

(五).民族傳統神話題材 出現於北魏晚期,集中在一些洞窟頂部藻井四周,並出現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話題材。主要有東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媧、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開明、飛廉、雷公、羽人,方士等十餘種二十餘鋪。 多種神話故事形象,對敦煌壁畫佛教藝術的發展發揮了一種內在推動力,變易了單一的佛教題材內容。 這類題材隨著佛教思想與道家、儒家思想結合而進入石窟,並與佛教題材交織在一起,及後終發展成一種具有中國本土風格的宗教形式,其於唐初逐漸消失。 若從敦煌藝術壁畫風格來說,它成為中國特殊土壤裏的佛教藝術型態。

北周第296窟 西魏第249窟 東王公(帝釋天) 西王母(帝釋天妃)

(六).供養人像畫 供養人就是信仰佛教出資、開窟、修廟、塑像的施主。他們為了表示虔誠信佛,留名後世,在開窟造像時,在窟內畫上自己和家族,親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這些肖像稱為供養人像畫。

南北朝供養人像畫 西魏第285窟供養人 隋代供養人像畫 隋第303窟供養人、牛車、馬、山林 晚唐供養人像畫 張儀潮出行圖

(七).山水人物畫 唐代已經掌握山水畫的基本元素,山石樹木河川雲氣都已純熟,但仍帶有天真拙厚之美。

五代 第61窟五台山圖 山水人物畫 盛唐第172窟十六觀

(八).動物畫 敦煌石窟的動物畫以佛教內容為中心。其大都不是獨立存在的,有些只是作為背景出現,它們分別繪在佛教故事畫、經變畫,以及無主題畫中,而經變畫內容則具有明確的佛教主題,無主題畫又從側面烘托了主題的氣氛。 敦煌石窟動物畫的分類: (一).以現實動物為繪畫題材 (二).神話傳說中的神瑞動物 (三).建築裝飾圖案

盛唐 莫148窟牛王與群牛 西魏 莫249窟北坡 五代 莫98窟背屏後 獵鹿 盛唐 莫117窟 耕牛

(九).裝飾圖案 裝飾圖案的類別: 裝飾圖案在石窟寺中有著美化殿堂的作用。 計有人字坡、平棋、藻井、華蓋、龕楣、邊飾、連花座等圖案,其對渲染「天國」的氣氛起了相當的作用。 莫高窟的裝飾圖案,透過藝術創造在強化宗教環境氣氛時,形成了富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敦煌圖案裝飾藝術。

北周296窟 窟頂藻井 盛第217窟 頂光裝飾圖案

敦煌藝術的風格、技法評論 (一).南北朝時代 *線描 主要是鐵線描,線描遒勁瀟洒 一般用粗壯有力的紅線條勾出人物各部輪廓後上色,然後再描一次定形線,將人物形體和精神面貌充分表現 *賦色 按照物體原色上色,具有鮮明的民族色彩,講究均衡、對稱及整體效果 運用鮮明的色彩對比與黑灰白等調和色的搭配,單純而簡潔的用色,反映熱切而淳厚的審美願望 “墨色並重” 、“以色為主”

顧愷之---“以形寫神” 南齊謝赫---“氣韻生動” *人物造形 較多誇張、想象成分 菩薩像徊供養人像皆褒衣博帶,體態修長,面容清痽,略帶微笑,風格為“秀骨清像” *傳神 中國繪畫藝術的最高審美要求。從宗教教義而言,通過想象、理想化和精湛的藝術處理,把人間的生動形象加工成天國的神。那是通過人物容貌、姿態、動作,揭示人物心靈深處的思想感情活動。 顧愷之---“以形寫神” 南齊謝赫---“氣韻生動”

(二).隋唐時代: 2.1. 隋代 *賦色 隋代壁畫在賦色上與南北朝時期均是“墨色並重”和“以色為主”的面貌 *人物造形 (二).隋唐時代: 2.1. 隋代 *賦色 隋代壁畫在賦色上與南北朝時期均是“墨色並重”和“以色為主”的面貌 *人物造形 敦煌壁畫處於隋代是變化時期,在探索人物外形塑造的多樣性和內在精神表現的廣泛性、深刻性上有所發展 例---同一菩薩有各種不同的臉型、神態

2.2 唐代前期: *線描 分起稿線、定形線、提神線、裝飾線 注意主線與輔線的關係 *壁畫構圖 運用散點透視外,結合鳥瞰與焦點透視法 *賦色 除各種色相有不同色變外,另有許多調和色,賦彩、疊暈、暈染

唐代後期: *線描 精細柔麗 中唐時以淡墨線起稿後賦彩,再以深墨線或土紅線定形 *賦色 中唐初期用土紅或土紅加黃、黑作底色,後漸鮮明 晚唐採用土黃色或白色作底色,壁面色調柔和溫馨,細部動作栩栩如生 出現“重色輕墨”的用色傾向

總結:敦煌壁畫從南北朝至盛唐時期的色彩特點 *選用幾種顏色在比重上的不同變化而造成了色調的多樣變化 *“沉著”而“高雅” *“濃烈”而“沉著” *“鮮明”而不“艷俗” *“淡雅”而不“輕薄” *隋、唐時期壁畫色調多樣化,有“對比色調” 、“類比色調” 、柔和的中間色調、“調和色調” 、“花調子” 、“灰調子” *展現出各種冷、暖、深、淺、明、暗、濃、淡、強、弱的不同個性

(三).五代至元代的壁畫 五代至元代的壁畫內容多反映佛教中國化,並和儒、道思想結合的過程及多樣的社會生活 *線描 初期---保持蘭葉描豪放、豐潤、富於變化 後期---柔弱無力 元代---加入勁拔有力的折蘆描 *賦色 忽視對黑、灰、白的使用 只追求色彩的鮮明,使用大量石綠和土紅色,取代壁畫底色的統一作用 脫離了調和色的配合與襯托,而導致了色彩上的“軟骨病” 五代時形成了“重墨輕色”和“墨為主,色為輔”

敦煌彩塑 ~ 早期 包括北涼、北魏、西魏、北周四個時代。 北朝時期的彩塑有主體性圓雕和附屬性的影塑。 主體性造像都是身體緊貼牆面的高浮雕, 有佛、菩薩、弟子像。 附屬性的影塑是以泥製模具翻製的影塑, 粘貼於中心塔柱或四壁上部, 相當於壁面的浮雕, 有飛天、 供養菩薩、千佛等, 用以陪襯主體性造像。 由於早期洞窟面積較小, 故殿堂多只有一身本尊佛陀。

敦煌彩塑 ~ 早期 後來, 發展出“三身一鋪”, 即「一佛二菩薩」及“五身一鋪”即「一佛二菩薩二弟子」的造型組合。 在北魏孝文帝太和前, 佛像有「曹衣出水」的造型, 體現出北方民族的氣質特徵, 特別具古樸、渾厚、粗獷、莊重的風格。 之後, 中原漢式衣冠傳到敦煌, 其造型有「秀骨清像」的風格, 彩塑身穿高領大袖襦服, 人物方瘦, 身軀偏平。 此時的彩塑風別注重面部的刻劃, 運用人物的面部傳神來表達內心的精神狀態, 對軀幹和四肢的描寫較不注意。 總言之, 早期的彩塑風格是充份地融合來自西域佛教藝術的營養, 並逐漸以中原漢晉的藝術為基礎。

敦煌彩塑 ~ 早期 第259窟 北壁龕內 禪定佛(北魏) 此窟在宋代時期重修,高0.92米。坐禪是佛家修練的重要形式。這尊禪定佛身穿通肩袈裟,陰刻衣紋隨勢自然起伏, 富裝飾性, 給人薄紗透體的感覺, 屬「曹衣出水」的樣式;椎髻,面像方闊,造形簡潔洗練,秀美的面相恬靜、安詳,坦然的微笑洋溢著內心的寧靜與喜悅,展現出一種超然美妙的境界,這種具有永恆魅力的微笑給作品注入了強大的藝術生命力。 第259窟 北壁龕內 禪定佛(北魏)

敦煌彩塑 ~ 早期 第297窟 西壁 彩塑一鋪(北周) 此窟龕內主尊塑善跏坐佛, 南北兩側塑北周時期才開始出現的阿難、迦葉二弟子, 龕外兩側塑侍立菩薩。塑像頭部略,大肉髻低平,身材稍短,是這一時期新出現的造型風格。這皇風格對其後隋代的造型藝術產生了直接影響 。

第四三零窟 彩塑一鋪 北周 圓券淺龕,浮塑蓮花龕柱、龍首龕梁和龕楣。龕楣內繪菩提樹和伎樂天。龕內塑倚坐說法釋迦佛和脅侍弟子阿難 、 迦葉,龕外兩側各塑一身脅侍菩薩。龕內壁繪化佛、火焰紋佛光和飛天、弟子及其項光。龕外南北側各繪兩身供養菩薩。座沿宋繪波狀捲雲紋,座身宋繪忍冬紋邊飾。主室南北壁上繪天宮欄楯和天宮伎樂,中部繪千佛,下部宋繪供養人、比丘,北壁保存北周的兩身供養人 。 高浮雕

附屬性的影塑 第二九七窟 西壁 羽人像 北周 羽人是中國古代神話中「臂化為羽」乘龍升天的仙人。北朝後期,頻頻出現在佛教石窟裏,或畫或塑,反映出當時中國傳統的神仙思想與佛教思想的相互影響。這身彩塑羽人高半米,是這一題材彩塑作品中幸存的精品。

附屬性的影塑 第四三七窟 飛天 北魏 (高27厘米, 寬10厘米, 厚3厘米) 第四三七窟 飛天 北魏 (高27厘米, 寬10厘米, 厚3厘米) 中心塔柱東向面圓券龕,浮塑龕楣(宋繪捲草)、龕梁,其上中央影塑一立佛二立菩薩(頭皆殘缺) ,兩側影塑供養菩薩(存一身) 、 飛天然氣存十六身) ,形象多殘缺。飛天均呈側身跪坐飛行姿,頗有動感,左右且具對稱形式美。

附屬性的影塑 第四三七窟 飛天 北魏 主室中心柱東向面圓券龕,浮塑龕楣,宋代裝修,繪捲草。龕上影塑一立佛二立菩薩,兩側影塑飛天,左右飛天皆面向中央蛋翔,造型樸拙,都影塑出項光。形象多已殘損。

敦煌彩塑 ~ 盛期 在隋唐兩代, 相對是一個和平與安定、傳統社會的物質與精神文明全盛的時代, 且君主好禮佛, 直接促進了敦煌佛教藝術的發展。 隋代彩塑的造像風格和特點與前朝的不同。 頭部圓中見方, 轉折稜角清晰, 額寬而扁平, 眉骨勢如刀削斧劈; 身軀寬厚豐滿, 具敦厚凝重的風格。 各造像和柱臺均施以濃厚艷麗的色彩, 並描以金線, 作風細緻, 為唐代的彩塑奠定全面發展的基礎。

敦煌彩塑 ~ 盛期 在隋唐兩代, 相對是一個和平與安定、傳統社會的物質與精神文明全盛的時代, 且君主好禮佛, 直接促進了敦煌佛教藝術的發展。 隋代彩塑的造像風格和特點與前朝的不同。 頭部圓中見方, 轉折稜角清晰, 額寬而扁平, 眉骨勢如刀削斧劈; 身軀寬厚豐滿, 具敦厚凝重的風格。 各造像和柱臺均施以濃厚艷麗的色彩, 並描以金線, 作風細緻, 為唐代的彩塑奠定全面發展的基礎。

敦煌彩塑 ~ 盛期 敦煌彩塑經過二百多年的實踐積累和發展, 到了唐代大放異彩。 它吸收了東西方諸國的精華, 發展出燦爛求備、雍容華麗、高度和諧統一的風格。 在造像題材上, 唐代增至“七身一鋪”即「一佛二菩薩二弟子二天王」, “九身一鋪”即「一佛二菩薩二弟子二天王二力士」的造型組合, 造成有文有武, 有動有靜, 個性鮮明的風格。 在一鋪塑像中, 每尊塑像都與之相適應的形態和神情, 並表現出塑像間的呼應關係, 加強了一鋪群像的統一性。 且此時完全廢棄了龕式佛尊高浮雕處置, 而變為圓雕造型。 主尊佛像的服飾為中國式的闊袍大袖, 具中土的民族性, 在衪們周圍描寫「西方極樂世界」為主題的壁畫, 與之相互陪襯, 特別呈現和諧統一、寧靜昇華的效果。

敦煌彩塑 ~ 盛期 這時的彩塑, 手法更加細膩寫實,技巧趨於成熟, 藝匠把現實感情具體化, 使彩塑變成具備有血有肉的、形神兼備的造形, 把宗教趨於世俗化, 趨向人情、人性, 產生了親切的造型觀感, 反映了唐人的審美情趣和信仰。 造像體形豐滿圓潤、肌骨勻亭、神情莊重, 雍容華貴, 尤以菩薩像髮髻高聳、臉形長圓; 胸肌隆起、腰身細長; 俊眼微啟、柳眉入鬢、朱唇端鼻; 造型莊重、豐腴而俊秀。在佛教世界中, 原本沒有性別的菩薩, 這時更加女性化。 衣紋細密, 圓潤流暢, 頗富動勢, 衣裙上的圖案紋飾及其彩繪, 都非常精細富麗。

隋 第419窟 西壁龕內 彩塑一鋪 此窟在西夏時期重修。在這一鋪彩塑中,以佛為中心,兩旁各塑二弟子二菩薩,共五身塑像,列於正壁敞口龕內,佛端坐作“施無畏印”,體形豐滿圓實,身穿田相紋袈裟。弟子阿難聰明稚氣,迦葉衰老消瘦而通達爽朗。脅侍菩薩造形渾厚,結實,優美,五官刻劃洗練,輪廓清晰,是隋代時期菩薩的代表作。

第45窟 西壁佛龕 彩塑一鋪 這是一組保存完好的唐塑原作精品: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 正中的釋迦牟尼佛結跏趺坐,左手置於膝上,右手作施無畏印,身穿僧祗支、紅色袈裟,臉形豐滿圓潤。莊嚴、肅穆、慈祥、安詳。身後的佛光色彩絢麗,華貴堂皇。弟子、菩薩、天王個性特徵鮮明,塑造精美,皆為同類中的精品。 唐

唐 佛像 第一三零窟 北大像 高26米 這尊石胎泥塑的彌勒佛像,是敦煌石窟中第二大佛,因位於窟內,人們祗能在近距離觀看,為了校正仰視造成的視覺差,作者有意加大了頭部的比例,同時,誇張了面部及五官形體的起伏,使佛像面部在來自窟外的光照下,顯得眉目清昕,輪廓分明,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效果和表意功能。 此像僅右手和衣褶局部作過重修,其餘均為盛唐原作,雖色彩多有變化和磨損(風沙所致) ,但形體未變,是不可多得的巨型唐塑精品。 第96窟 南大像 高35.5米 這是一尊彌勒佛像,完成於武則天時代的695年,但面部、右手及衣飾彩繪已幾經重修。 這種巨形佛像一般都採用石胎泥塑的方法塑造成, 即在開鑿洞窟時,在岩體上雕出佛像的大體胎形,然後用草泥塑出形體細部,最後彩繪而成。

唐 菩 薩 第328窟 龕內北側 供養菩薩 初唐 供養菩薩是菩薩中地位較低的,他端莊地半跪在蓮花座上(這種坐式叫胡跪),表情文靜、虔誠,是同一題材中的佳品。在與他對稱的南側位置,原有一尊同樣的供養菩薩,1924年被美國人華爾納盜走,現存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第159窟 西壁龕內南側 中唐 脅侍菩薩面相略方,頭梳高髻,長眉高吊,長髮披肩,尤其是眼角上翹,是藏傳佛教造像的特點。他項飾瓔珞,身穿小花內衣,外罩海石榴捲草紋帔子,下著團花羅裙,豐腴健美的形體稍有“S”形扭曲,氣質高雅大度,滿身錦羅綺,花團錦簇,衣飾圖案繪製精美,色調清雅,和諧統一。

迦葉精神飽滿,表情爽朗、豁達,眉宇間透露出對佛的赤誠和諳熟佛法的自信。高深的閱歷造就了他深沉、穩健、剛毅的性格特徵。 這身年輕瀟灑的阿難,操手扭腰, 身體自然放鬆,無拘無束而又不失得體大度。相比之下,他那低垂的目光和表情又多了一份老成和文靜。 唐 阿難 迦葉 第四十五窟 龕內南側 龕內北側

天王 唐 第46窟 西壁龕內北側 盛唐 第322窟 西壁龕內北側 初唐 第46窟 西壁龕內北側 盛唐 這是與南側相對的天王,雖然頭髮和面部色彩經後代重繪,但仍不失唐塑的氣質和風采,他腳下的惡鬼(地神)是長著連鬢鬍鬚的胡人像,地神軀體肥壯,滿臉橫肉,目露兇光,塑造得非常生動。天王威風凜凜,嘴巴張開,定格在發出一聲付人驚懼的“哈”聲的神情中。南北二身天王,一身“哼”,一身“哈” ,這就是所謂“哼” 、“哈”二將。他們守護在佛龕兩側,有著維護佛法鎮壓邪惡的震懾作用 。 唐 第322窟 西壁龕內北側 初唐 天王身材長高大而略顯纖細單薄,表情憨厚,善良並微露親切的笑意,其面相帶有明顯的胡人特徵。 天王

敦煌彩塑 ~ 晚期 在五代以後, 彩塑題材佈局、造型風格、衣冠服飾、表現技法仍承襲唐代, 但已沒有唐代的健康、充實的美感, 只能反映了民族的想像力、信仰意識和審美觀。

只有形似 氣韻不生 第55窟 金剛力士 此力士的形象和衣飾具個性化的處理, 但神態上已少了唐時那種內在的氣度, 表現淡漠、平板,具形而乏神,顯得表面化。

敦煌藝術對當時及後文化的影響 (一).提供多方面的寶貴資料 (二).中原傳統文化與邊陲文化相互融和 敦煌藝術是一富有民族藝術特色的敦煌佛教藝術,提供寶貴的形象資料供我們研究古代的社會、政治、經濟、軍事、宗教、文化、民族關係和中外友好往來等歷史。同時,它讓我們了解當時的社會現實、矛盾鬥爭 ,是一座珍貴的歷史形象資料寶庫。 (二).中原傳統文化與邊陲文化相互融和 敦煌莫高窟藝術在建築、彩塑、壁畫各方面均能彰顯中國傳統美術和印度犍陀羅藝術相互影響,印度佛教藝術先影響新疆克孜爾,及後至高昌、敦煌一帶。敦煌地接西域,直接受高昌、龜茲和于闐佛教藝術的影響。

(四).敦煌壁畫樂器展現中國千年音樂發展史 (三).突顯統治地位的超然 佛國世界只是現實世界的折光反映,佛教教義將佛陀視為王高無上之尊,上下等級森嚴,主尊在中,餘者皆次,這與中國真龍天子獨尊的統治思想觀念一致。 周武帝曾言:“帝王就是如來”,“王公就是菩薩” (四).敦煌壁畫樂器展現中國千年音樂發展史 敦煌壁畫樂器圖形豐富、品種繁多,其對研究中國音樂史及民族樂器衍變有著重要意義。誠如鄭汝中所言,不同時期繪製的樂器反映了中國樂器變化發展的脈絡。

反彈琵琶樂舞 在淨土世界的天宮前,穿華麗舞衣的舞人,背琵琶而舞。前面和兩側有伎樂,分別演奏琵琶、阮咸、箜篌、鼓、笛、拍板。

(六).敦煌壁畫飛天藝術對後世建築藝術深具影響 (五).色彩藝術領域高度發展 敦煌壁畫以它精美的色彩結構,作為中國傳統繪畫的傑出代表,反映我國傳統繪畫在色彩藝術領域高度的發展 宋代以後繪畫重心由壁畫轉向世俗的“水墨畫”和“文人畫” 。從此“以墨為主,以色為輔”的用色觀念一直延續至今,形成了中國畫色彩民族風格和特點。 (六).敦煌壁畫飛天藝術對後世建築藝術深具影響 敦煌壁畫飛天藝術對後世的建築藝術影響深遠,如泉州開元寺也是受其影響。

敦煌壁畫飛天藝術

泉州開元寺的飛天建築藝術

(七).佛、道、儒思想觀念的匯通 (八).敦煌學的興起 自佛教傳入中國後,對中國古代文化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在藝術觀點上與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相「檢驗」。 (八).敦煌學的興起 敦煌藏經洞遺書自王圓籙發現後,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關注與研究,從而在世界上興起了一門新的學科---敦煌學。

敦煌藝術的美譽 外國旅遊者對敦煌藝術的評價 敦煌藝術博大精深,氣魄宏偉 *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於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敦煌藝術是人類文明的曙光 *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長、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畫廊 *它是世界現存佛教藝術最偉大的寶庫

導賞心得 1. 你對作品的感覺如何 ? 2. 你喜歡它嗎 ? 3. 它為什麼會令你有這種感覺 ? 4. 這位藝術家有沒有傳遞訊息 ? 欣賞藝術的方法有6 個提問步驟: 1. 你對作品的感覺如何 ? 2. 你喜歡它嗎 ? 3. 它為什麼會令你有這種感覺 ? 4. 這位藝術家有沒有傳遞訊息 ? 5. 「藝術家用什麼方法/技巧將訊息傳達出來 ?」 6. 「這幅作品與我們的生活的關係是什麼 ?」

第45窟 西壁龕內北側 高1.85米 這尊菩薩頭戴寶冠,髮梳高髻,上身半裸,肌膚圓潤光潔,佩飾披巾、瓔珞、臂釧、手鐲等物。俊美中蘊含著女性的嫵媚。他目光低垂,神情專注,彷彿正在側耳聆聽著朝拜者的傾訴。他是慈悲和善良的化身,是理想和藝術創作的完美結晶 。 第一九四窟 西壁龕內北側 高1.48米 上身半裸,頭挽垂環高髮髻,上身裸體,肩披巾,腰束錦長裙,肌膚豐潤瑩,給人以柔細膩的感覺,慈悲可親的笑容裏蘊含著憨厚和誠實。 第57窟 西龕南側 高1.80米 此塑被後人重妝,形勢不局限於傳統程式。披巾、裙裾褶襞既寫實又簡括,僅對表達動態和內部結構的幾大褶紋作了具體的刻劃。胸前的瓔珞佩飾隨手捏成,既保留了泥塑雛形的樸質效果,又充分發揮了泥塑材料在塑、刻、捏、貼等方面應用自如的性能和傳統技法。 唐 菩 薩

第435窟 中心柱東向龕南側 北魏 這是北魏晚期的新題材,造型獨特的密金剛力士,是佛教神話中的護法神。塑匠以誇張的手法塑造力士,造型醜陋,以令人生畏的形象呈現其鎮惡驅邪的護法特性。這裏的醜陋,具有一種藝術的醜陋美。 第一九四窟 西壁龕內北側 盛唐 力士是次於天王的護法神,一般都是半裸,腰束短裙,這種形象能更直接地表現強健的體魄。作品在寫實的基礎上運用藝術誇張的手法,刻意強調了肌肉的隆起和健美的造型。力士跨步展臂,突目張口,彷彿定格在大喝一聲的瞬間情景中,全身凝聚著無窮的爆發力。那張開的五指強勁有力,似乎能力摧千鈞。作者以精湛的技藝,在塑造人體美的同時,突出了「力」的內在神韻,並以剛直善良的形像使人感到力士既威武又和藹可親。 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