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日常生活與大眾文化 專題一 茶與市民社會.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喫茶小鋪 喫茶小鋪 沒有妥協的品質 只有以客為尊的堅持 沒有妥協的品質 只有以客為尊的堅持 組員 : 江佩怡 黃丞晞 組員 : 江佩怡 黃丞晞 林昱均 方翊琪 林昱均 方翊琪 徐子蕾 歐恩豪 徐子蕾 歐恩豪 陳淑珍 陳淑珍 指導老師 : 劉世樹先生 指導老師 : 劉世樹先生.
Advertisements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食品科技系四年甲班:呂家宏. 前言 茶的歷史文化 喝茶的好處? 茶有益於防止心血管疾病 茶如何外銷至全球? 現代茶飲之迷思 結論 勵志書閱讀心得分享 參考文獻.
中國 茶文化 與的日本茶道 ( 6 年級) 2014 年 2 月. 組員名單 組員: 6A 李婉兒 6A 傅錦蔚 6A 楊婉瑩.
壓力的舒解. 神農 ( 炎帝 ) :嚐百草日過七十二毒, 得茶而解之。 「茶」字我國古代的名稱很多,諸如 檟、荈、蔎、茗、荼等,一直到西 元 780 年陸羽經開始啟用「茶」字, 茶者南方之佳木也。
20 簡易概率 (增潤) 學習範疇:數據處理 (D) 學習單位:6D-E1 簡易概率.
認識茶藝之美 2016 李卿讚.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中國的茶道.
各國飲茶文化與茶具介紹.
台灣茶文化.
識 茶 與 藏 茶.
班級: 小 班 時間:102年3月4日~102年5月17日 幼兒年齡: 歲
中國圖書分類簡表 500●社會科學類 000●總類 ●史地類 100●哲學類 800●語文類 200●宗教類
茶文化 三(3)班 翟文清.
建構原住民知識體系 宏觀 長 中 微觀 田調、 短 資料採集 上層 理解.建構 中層 整理.分析 下層 教材 刊物 專家學者 資源中心 部大
2 杜威十進分類法 複習 000 總類 100 哲學及心理學類 200 宗教類 300 社會科學類 400 語文類 500 自然科學及數學類
中国茶馆文化.
四、茶文化的形成 何为文化? ——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制度等。
台灣國家公園巡禮 製作:翁顗棋.
17 類別資料的分析  學習目的.
茶文化.
台灣茶的認識 主講人:林慧菁.
作者: 楊佳儒 一年六班 22號 程浩偉 一年九班 34號 指導老師: 余欣芳老師
茶的文化 謝宛庭 吳珮綺.
第一組: 組長: 張博淳 B 組員: 高培軒 B 王璟榕 A 吳容甄 A
是誰在台灣仁愛鄉推出紅茶?.
我所知道的知性話題 請發表已知的知性話題.
平板與翻轉教學應用之結合 Eddie Chang Microsoft Taiwan.
觀光對環境的影響 王志明.
Inner Painting Arts 內畫藝術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Inner Painting Arts 內畫藝術
塞   尚 法國人稱十七世紀為「大世紀」(1625~1700),因為此時期的法國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權統治下,握有凌駕歐洲諸國的政治主導權,而在藝術文化上,光耀史冊的歷史人物陸續登上歷史舞台,建構起延續至今的法國文化基礎。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網路安全技術 OSI七層 學生:A 郭瀝婷 指導教授:梁明章.
達利.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從歷史與行銷的角度看 台北市長選舉的新突破
Curriculum for NSS 新高中課程.
香港如何割讓給英國? 1842年起,香港受英國管治,直至1997年6 月30日. 歷時 155年。 你知道當中的原因嗎?
多元文化概論.
法學入門 第 1 單元:法學入門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1. 三姑六婆計算機 2. 流動FAX機 3. Card Talk 4. 搜尋引擎
虛擬傢俱館 指導老師: 高玉芬 老師 組員: B 黃琪芳 B 蔡宜眞 B 林政緯
有關於股票報酬及匯率變化對台灣醫療產業市場收益的分析
4-1 直流電機 4-2 直流電機之型式 4-3 電動機之組成 4-4 電動機之構造比較 4-5 直流發電機
經濟學 學經濟.
夏卡爾 (Marc Chagall) 的生平 夏卡爾 (Marc Chagall)的繪畫風格
數位教學導讀及案例分享 經濟日報產業研究中心 楊璨羽.
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 新寫實主義 1940年代出現在戰後義大利, 反映當時社會現實狀況的電影.
資訊安全和資訊倫理宣導 永康區復興國小教務處.
三、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簡單的幸福~ 沖泡美味的一壺茶.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機綠. 在這綠色老屋 碰撞出更多 人與人相遇的機 率 綠.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李惠珍老師
茶樹品種分子鑑定技術之開發及遺傳圖譜之建構
花王集團.
品牌管理經驗分享 報告人:何智愚.
茶具的介紹與發展.
智慧運輸(ITS)推動成果及未來展望 行政院交通部
苦海救生: -義工督導技巧.
夏卡爾 (Marc Chagall) 的生平 夏卡爾 (Marc Chagall)的繪畫風格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珍珠奶茶 李則妤.
社會領域教學 相關網路資源介紹.
日本茶道.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單元 日常生活與大眾文化 專題一 茶與市民社會

一、茶與中國文化 112 1.成為精神領域:喝茶已成一種修養與境界 →形成了獨具的茶文化 一、茶與中國文化 112 1.成為精神領域:喝茶已成一種修養與境界 →形成了獨具的茶文化 2.成為中國農業文化體系的重要部分: A.傳載中國傳統的禮俗 B.倫理規範 C.審美情趣 D.與宗教、哲學、詩學、繪畫、民間工藝緊密聯 繫

雲南樹齡2,700餘年野生古茶樹 113 雲南鎮沅千家寨古茶樹群 落總面積達28747.5畝,分 布在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 雲南樹齡2,700餘年野生古茶樹 113 雲南鎮沅千家寨古茶樹群 落總面積達28747.5畝,分 布在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 護區的原始森林中。千家 寨野生古茶樹群落是全世 界目前所發現面積最大、 最原始、最完整、以茶樹 為優勢樹種的植物群落 【影片連結:最早野生茶產地】

二、中國飲茶的早期歷史 112~113 1.早期茶的用途 2.茶的傳播

二、中國飲茶的早期歷史 112~113 1.早期茶的用途 A.最初被當作藥材: a.可以治病 b.稱為「苦荼」(苦菜) B.當作飲料: a.清熱解渴,清香宜人 b.記載:三國時期江南飲茶習慣已形成 【影片連結:茶的健康療效】

茶字書法演變圖

2. 茶的傳播 113 A. 三國時期: a. 從藥用過渡成為一種飲料 b. 在江南一帶,飲茶習慣已形成 B. 魏晉南北朝: a 2.茶的傳播 113 A.三國時期: a.從藥用過渡成為一種飲料 b.在江南一帶,飲茶習慣已形成 B.魏晉南北朝: a.飲茶之風在上層社會中成一種嗜好 b.茶已被用作招待客人→成社交活動 的媒介

三、陸羽的《茶經》 113 1.時代背景:唐朝飲茶之風更普遍 A.城市已有專門賣茶的茶館 B.反映唐朝茶消耗量的增加及其產量和 貿易的發達 C.白居易《琵琶行》曾寫下:「商人重 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的詩句 (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

唐人使用的飲茶器皿 114

2.陸羽的《茶經》世界第一部茶專著  補給站3.4  A.內容:對飲茶歷史,茶之起源、性質、 產地,製茶過程、飲茶方法與茶 具做全面系統論述 B.影響: a.一直被國內外茶學界奉為經典 b.首次將「荼」寫作「茶」後,茶字沿 用至今 c.豐富了中國茶藝與茶道的內涵,對中 國茶文化影響深遠 補給站5 d.從宋朝起,陸羽就被稱為「茶神」 113

《茶經》書影

陸羽品茶想像圖 補充

四、宋元飲茶的發展 115 1.茶的重要性 2.飲茶方法的演變 3.宋朝的飲茶之風

四、宋元飲茶的發展 115 1.茶的重要性 A.宋朝製茶技術已有顯著進步:由茗茶 種類繁多可見 B.已成日常生活大事:元曲〈玉壺春〉 ──「早晨起來七件事,柴、米、油、 鹽、醬、醋、茶」,占有重要地位

2. 飲茶方法的演變 115 A. 唐宋以前:煎煮法 a. 先將茶葉碾成細末,製成茶團或茶餅 b 2.飲茶方法的演變 115 A.唐宋以前:煎煮法 a.先將茶葉碾成細末,製成茶團或茶餅 b.飲用時將茶團搗碎,放上蔥、薑、桔 子皮、薄荷、棗、鹽等調料煎煮 B.元朝:直接用焙乾的茶葉煎煮。出現 泡茶:飲用更方便

碾茶圖 茶碾子

3. 宋朝的飲茶之風 (盛行:茶肆、茶坊到處可見) 115 A. 鬥茶:茗戰──集體品評茶葉優劣活動 B. 居家烹茶:成人們日常生活 a 3.宋朝的飲茶之風 (盛行:茶肆、茶坊到處可見) 115 A.鬥茶:茗戰──集體品評茶葉優劣活動 B.居家烹茶:成人們日常生活 a.王安石《議茶法》:「夫茶之為民 用,等於米鹽,不可一日以無。」 b.逐漸開始以「茶飯」並稱 C.城市居民與茶關係密切 a.北宋:汴京──見《東京夢華錄》北宋徽宗年間 開封城的景觀(孟元老) b.南宋:臨安飲茶之風更盛汴京

元朝趙孟頫《鬥茶圖》

遼壁畫「茶作坊圖」 壁畫中共有6人, 一人碾茶,一人煮水,一 人點茶。形象生動,反映了當時的煮茶情景

宋人喝茶用的茶盞

五、茶館與大眾文化 116 1.茶館:宋元以來普及(民眾休閒去處) A.名稱:茶肆、茶樓、茶坊、茶店 B.最早記載:《封氏聞見記》──唐開元時 「城市多開店鋪,煎茶賣之 ,不問道俗,投錢取飲。」 C.陳設講究:以招徠茶客 a.掛名人書畫 b.插四時鮮花 c.奏鼓樂曲 D.獨立於旅舍、飯店之外

2. 茶肆的社會功能 116 A. 成上流階層與庶民階層的接觸點:不論 道俗、男女、職業、身分都到茶肆消費 B 2.茶肆的社會功能 116 A.成上流階層與庶民階層的接觸點:不論 道俗、男女、職業、身分都到茶肆消費 B.交誼的場所:茶肆在大城市十分興旺, 小城鎮也比比皆是 D.社會功能:民間社交不可或缺,提供排難解 紛、安頓旅客、行聚會、閒坐敘 舊……為庶民文化重要內容

遼壁畫「煮湯圖」 壁畫中一童正搧扇煮水,爐火正紅 ,一男子端茶盤,盤中有茶二盞, 桌上還放有茶托、茶盞

1.江、浙地區飲茶極為普遍 六、明清時代的飲茶文化 117~119 3.明朝人的飲茶特色 5.茶趣演變 2.明朝中期以後茶館普遍 六、明清時代的飲茶文化 117~119 1.江、浙地區飲茶極為普遍 2.明朝中期以後茶館普遍 3.明朝人的飲茶特色 4.小說中對茶的描寫 5.茶趣演變

六、明清時代的飲茶文化 117 1.江、浙地區飲茶極為普遍 A.記載:《儒林外史》 B.情形: a.早晨起床,洗面吃茶,有錢人家還有 小丫頭在旁遞茶遞水 b.出外訪友,主人請坐奉茶,烹茗清談 c.官場晉見,到廳上行禮,敘坐拜茶 d.至風景區遊玩累渴時,可找個茶館走 進坐下,吃碗茶稍事休息

2. 明朝中期以後茶館普遍 A. 士大夫們在家中設置茶室專供好友清飲 B. 民間公共茶館更普遍 117內容 a 2.明朝中期以後茶館普遍 A.士大夫們在家中設置茶室專供好友清飲 B.民間公共茶館更普遍 117內容 a.記載:《杭州府志》、《清稗類鈔》 b.情形: (a)風格獨特的茶館(五方雜處)文化開始形 成→清朝蔚然成風 (b)婦女也經常進入茶館品茗

五方雜處茶房 補充 117 茶館作為俗文化和大眾文化的載體之一,它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傳承功能是極其重要的。 五方雜處茶房 補充 117 茶館作為俗文化和大眾文化的載體之一,它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傳承功能是極其重要的。 民國時期,既有遍布山野鄉村的茶鋪、茶寮、茶攤、茶店,亦有星羅棋布在城市大街小港的茶園、茶社、茶廳、茶室、茶樓、茶館、茶座、茶舫。 在這不計其數的茶館中,既有專賣粗茶水的野茶館,亦有賣茶又賣點心酒茶的茶酒館; 既有說評書唱鼓詞的書茶館,亦有供茶客品茗對弈的棋茶館; 既有供生意人集會牟利,亦有季節性的大茶棚;有供窮「苦力」們歇腳的老虎灶、茶爐子,亦有白天賣茶、夜晚供無家可歸的流浪漢避難的「老太太」茶館(這類茶館以北京城郊的最有名),真可謂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光顧的茶客亦是三教九流,上自頤指氣使的達官貴人,下至打流混世的小混混,無所不有。茶館內發生的各類故事,更是千奇百怪。

清稗類鈔 補充 清末民初:徐珂著 匯輯野史和當時新聞報刊關於清朝野遺聞及社會經濟學術文化事蹟 清稗類鈔 補充 清末民初:徐珂著 匯輯野史和當時新聞報刊關於清朝野遺聞及社會經濟學術文化事蹟 時間:上至順治下至宣統,對研究清朝歷史有重要參考價值 有盛以壺者,有盛以碗者,有坐兒飲者,有臥而飲者。

3. 明朝人的飲茶特色(1) 117 A. 推崇「天趣悉備」的自然美── a. 把飲茶由注重形式轉為注重品嘗茶葉 的天然色香味 b B.講究飲茶人數的多寡和人品的高下 ,以及品飲的時間和環境: a.強調飲茶時應天、地、人心融通一體 b.追求飲茶時的清幽淡雅、超越塵世的 理想世界

3.明朝人的飲茶特色(2) 117 製茶要求簡易 藏茶要求更嚴保持清香之氣 取用放置有一定規定 沖飲四要: (詳118內容) 3.明朝人的飲茶特色(2) 117 製茶要求簡易 藏茶要求更嚴保持清香之氣 取用放置有一定規定 沖飲四要: (詳118內容) 飲茶人數多寡和人品高下 118內容 飲茶時間環境 強調飲茶時應天、地、人心融通一體 追求飲茶時的清幽淡雅、超越塵世的 理想世界

明朝《停琴品茗圖》

4. 小說中對茶的描寫 118 A. 《儒林外史》: a. 書中有關茶事內容的描寫,共計不下 百餘次,幾乎每回都有 b

《儒林外史》中的茶事 《儒林外史》全書共56回,長達30多萬字,描繪到茶事的就有 45回,涉筆到茶就有近290處,比起《紅樓夢》,絲毫不遜茶色

5. 茶趣演變 119 A. 情形:a. 唐宋時期的宮廷茶宴 b. 明朝的文人茶室 c. 清朝普及全國的茶館 B

北京風俗圖譜中的茶館圖

七、茶在中國邊區地區的傳播 119 1.唐朝:茶馬貿易(茶馬互市) A.地區:中唐以後,飲茶開始傳往西北 游牧地區 B.邊地游牧民族競相仿效: a.地區:吐蕃、回紇 b.展開茶馬貿易:「驅馬市茶」→ 茶葉貿易興盛

2.宋朝:茶馬法 120 A.背景:甘、青、川、藏地區人民以牛 、羊為主食,茶可去腥膩,助 消化,有喝奶茶的習慣(氣候乾燥不 出產茶) B.方法:a.用茶交換馬匹 b.設「提舉茶馬司」管理 C.持續:到明清時期

古道上溜索連接著湍急的河流,馬蹄印嵌在高山 陡岩的石板上,這是商人、探險家和馬幫踏出的路 川、滇、藏的茶馬古道 古道上溜索連接著湍急的河流,馬蹄印嵌在高山 陡岩的石板上,這是商人、探險家和馬幫踏出的路

八、茶與中國民俗 120 1.茶與婚俗 A.受茶:把茶作為女方接受男方訂婚的 聘禮(一家不吃兩家茶) B.下茶:唐宋已有下茶的訂婚風俗,盛 於明朝 C.吃茶:明朝以後吃茶幾乎成為男女訂 婚求愛的別稱

2. 茶深入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 A. 客來敬茶:酒後飲茶更為普遍 B. 以茶為祭: a茶葉被認為是「潔淨」之物,常被 用作隨葬物或祭品 b

九、茶藝與茶道 120 1.茶藝 A.內涵:製茶、沏茶、品茶的藝術 B.陸羽的影響: a.對製茶方法和沏茶器具、用水、火候 都有嚴格要求 b.陸羽對各地茶葉和泉水優劣都有評價 C.文人視為高雅的社交:以茶遣興──以 表清雅絕俗的志趣

2. 茶道 121 A. 內涵:透過茶藝來培養品格與陶冶性情 B C.東傳:隋唐以後 a.日本──形成「茶道」 b.朝鮮──形成「茶禮」 D.影響:影享日本茶文化大→日本茶道仍保留 a.沏茶和飲茶的指定方法和禮儀 b.追求修心養性和互相尊重的精神 【影片連結:茶傳往朝鮮與日本】

3. 中國茶葉西傳 121 A. 時間:16世紀開始 B. 西傳: a. 明萬曆年間:傳到荷蘭,被當作藥品 b 3.中國茶葉西傳 121 A.時間:16世紀開始 B.西傳: a.明萬曆年間:傳到荷蘭,被當作藥品 b.清順治年間:傳到英國,英人爭相飲 用,中國茶才受到重視 C.結果:飲茶風行全球,茶葉成為世界三 大飲料(茶葉、咖啡、可可)之一

清末外銷的茶葉

十、臺灣的茶文化 121 1.成重要的出口商品 121 A.產地:臺灣北部丘陵地,農民常以種茶 為副業 B.出口茶種:烏龍茶、包種茶 C.轉為內銷:近年來由於臺灣茶風鼎盛, 茶葉已漸由出口轉向以內銷 為主

貓空茶園

2. 創新的茶文化 A. 茶坊經營方式創新: a. 泡茶兼供餐點:以瑞芳、九份與木柵 貓空最有名 b. 泡沫紅茶店:時下年輕人聚會場所 B 2.創新的茶文化 A.茶坊經營方式創新: a.泡茶兼供餐點:以瑞芳、九份與木柵 貓空最有名 b.泡沫紅茶店:時下年輕人聚會場所 B.茶成為大眾休閒飲料: a.以低廉價格在便利商店販售 b.小型速食茶坊:販售杯裝茶飲 c.代表性茶飲:珍珠奶茶 C.茶葉改良:行政院農委會設茶葉改良場

貓空夜景茶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