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評量與學習成就評量標準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中等學校教師教學專業能力研習五堂課 主題 課程內容重點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理念與實施策略(1小時) 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理念與策略 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教學與評量 領域(學科或群科)有效教學策略(以體 驗、講述與討論交叉運用2小時、實作 2小時、報告分享1小時,合計5小時) 1.有效教學理念 2.有效教學策略與案例 3.有效教學策略討論與實作 4.有效教學報告分享 差異化教學策略 (含講述討論、分享3小時) 1.差異化教學的意涵 2.差異化教學的概念 3.差異化教學的策略 領域(學科或群科)多元評量理念與應用 (講述2小時、討論實作2小時、 報告分享2小時,合計6小時) 1.多元評量的理念與內涵 2.多元評量示例介紹 3.多元評量實作與討論 4.多元評量示例發表 適性輔導作法(3小時) (含講述討論3小時) 1.適性輔導內涵與策略 2.適性輔導具體作法 共計18小時 共 計 18 小 時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 評量時機 排 名 評量方式 畢業條件 品質與公平性 平時與定期;評量次數 落實審題機制與迴避原則 排 名 呈現分布概況 多元評量、成就評量標準、 國中教育會考、模擬考 評量方式 畢業條件 出席、獎懲、領域成績 3
國民中小學 教學正常化
課程規劃 及實施 正常化 編班 正常化 評量 正常化 教學活動 正常化 特殊教育法、藝術教育法或其他法律 另有規定外,應依 ● 學生之編班及導師編派除 特殊教育法、藝術教育法或其他法律 另有規定外,應依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常態編班及 分組學習準則、國民中小學教學 正常化實施要點 之規定辦理 ● 各學習領域之課程實施及學習節數等,應依課程綱要之規定辦理 ● 辦理正式課程外之課後輔導、寒暑假學藝活動及留校自習等,應依 國民中小學教學正常化實施要點 國民中學課外輔導及留校自習實施原則 之規定辦理 課程規劃 及實施 正常化 編班 正常化 國民中小學 教學正常化 ● 教師應以專長授課為原則 依課程綱要編定計畫、 課表、並依課表授課 ● 教學內容與實施應 落實課程綱要之精神與內涵 ● 依國民中小學教學正常化實施要點 規定辦理 評量 正常化 教學活動 正常化 ● 辦理學生成績評量應依 國民中小學教學正常化實施要點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 國民中學辦理升學模擬考試處理原則 之規定辦理 5
評量時機 第6條第 2項 學習領域評量應兼顧定期評量及平時評量, 定期評量中紙筆測驗之次數,每學期至多三次。 平時評量中紙筆測驗之次數,於各學習領域皆 應符合第四條第四款最小化原則。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 6
審題機制與迴避原則 組成「成績評量小組」 擬定學期教學計畫並規劃學習評量藍圖 命題:依教學內容和認知歷程不同層次進行 命題架構規劃,提升紙筆測驗品質。 審題:建立嚴密機制與SOP流程。 保密與迴避原則:試題目保密、安全控管與 迴避機制。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 7
排名 學校得公告說明學生分數之分布情形。 但不得公開呈現個別學生在班級及學校排名。 第9條第 2項 學校得公告說明學生分數之分布情形。 但不得公開呈現個別學生在班級及學校排名。 學校可公告說明分數的分布情形,學生即可瞭解自我表現在所有學生中的相對位置,避免因公布全班排名造成惡性競爭,斲傷學生學習興趣與動機,影響學生身心健全發展,也可避免以學科成績作為學生學習狀況的唯一標準,以促進學生發展多元潛能。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 8
評量方式---多元評量之實施 最小化 紙筆測驗及表單: 依重要知識與概念性目標,及學習興趣、動機與態度等情意目標,採用學習單、習作作業、紙筆測驗、問卷、檢核表、評定量表等方式。 實作評量: 依問題解決、技能、參與實踐及言行表現性目標,採書面報告、口頭報告、口語溝通、實際操作、 作品製作、展演、行為觀察等方式。 檔案評量: 依學習目標,指導學生本於目的導向系統彙整或 組織表單、測驗、表現評量等資料及相關紀錄, 以製成檔案,展現其學習歷程及成果。 9
評量方式 國中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標準: 國中教育會考 國民中學辦理升學模擬考試處理原則 試辦計畫、線上課程(9月上線 12/31達標70%)、實體課程之規劃 國中教育會考 國民中學辦理升學模擬考試處理原則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 10
畢業條件 第11條 國民中小學學生修業期滿,符合下列規定者, 為成績及格由學校發給畢業證書; 未達畢業標準者,發給修業證明書: 一、學習期間扣除學校核可之公、喪、病假, 上課總出席率至少達三分之二以上, 且經獎懲抵銷後,未滿三大過。 二、七大學習領域有四大學習領域以上 畢業總平均成績丙等以上。 前項規定,自中華民國101年8月1日以後 入學國民中小學之學生適用之。 一、二七、八 年級 11
請各校依據學生102學年度上學期之學習狀況,引進資源,適時提供學生學習與行為輔導,協助學生學習期間(國中三年、國小六年)之表現能 達到畢業證書核發之標準。 12
我們希望新改革帶來何種成效? 高一點的社會正義 低一點的考試壓力 活一點的教學方式 大一點的學習彈性 2017/3/3 13 13
以標準參照評量帶動考試和評量的變革 降低入學考試的重要性和風險性 以標準為核心,帶動學校評量和外部考試的變革 以評量變革帶動教育(教學)的改革 2017/3/3 14
考試和評量的系統性的變革:範例 以標準(課程標準,表現標準)為核心帶動學校評量變革 澳洲的學校本位評量(SBA) 英國的學生進步評量方案(APP) 美國學習表現標準融入班級評量與外部考試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校本評核 台灣的評量標準與評量作業 2017/3/3 15 15
國中教育會考的使命 協助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順利達成。 協助「降低壓力以活化學習」和「確保品質以維持競爭力」兩個目標之間的平衡。 依據教育部預告修正「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中華民國101年3月29日臺國(二)字第1010051964B號公告),主管教育行程機關為追蹤及了解國中畢業生學力品質,將辦理「國中教育會考」(以下簡稱教育會考),作為我國國中畢業生學力檢定之機制。 目前在國中階段,無法了解每一位學生經過國中三年學習後所擁有的學力狀況。無論從國家的教育責任、學生和家長了解學習進展的權利、高中職端知悉學生的知識狀態的需求,乃至緩解學生分分計較的競爭壓力等面向來看,以教育會考作為我國學力檢定的機制,將能發揮實質的功效。具體而言,國中教育會考的目的有下列五項:確保國中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習品質、幫助學生和家長了解學習的成效、滿足高中職端了解學生先備知能的需求、協助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的適性輔導及緩解學生分分計較的競爭壓力。 2017/3/3 16 16
國中教育會考具體目的 降低考試壓力,活化學生學習 檢視學生學力,確保學習品質 回饋學習成果,強化適性輔導 提供學力資訊,俾利因材施教 依據教育部預告修正「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中華民國101年3月29日臺國(二)字第1010051964B號公告),主管教育行程機關為追蹤及了解國中畢業生學力品質,將辦理「國中教育會考」(以下簡稱教育會考),作為我國國中畢業生學力檢定之機制。 目前在國中階段,無法了解每一位學生經過國中三年學習後所擁有的學力狀況。無論從國家的教育責任、學生和家長了解學習進展的權利、高中職端知悉學生的知識狀態的需求,乃至緩解學生分分計較的競爭壓力等面向來看,以教育會考作為我國學力檢定的機制,將能發揮實質的功效。具體而言,國中教育會考的目的有下列五項:確保國中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習品質、幫助學生和家長了解學習的成效、滿足高中職端了解學生先備知能的需求、協助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的適性輔導及緩解學生分分計較的競爭壓力。 2017/3/3 17 17
會考與國中基測的不同 藉由各科成績級分減少(分為3表現等級)來達到適度減低考試壓力的目的。 藉由標準參照的作法達到學力監控與提供 具體學力訊息的目的。 依據教育部預告修正「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中華民國101年3月29日臺國(二)字第1010051964B號公告),主管教育行程機關為追蹤及了解國中畢業生學力品質,將辦理「國中教育會考」(以下簡稱教育會考),作為我國國中畢業生學力檢定之機制。 目前在國中階段,無法了解每一位學生經過國中三年學習後所擁有的學力狀況。無論從國家的教育責任、學生和家長了解學習進展的權利、高中職端知悉學生的知識狀態的需求,乃至緩解學生分分計較的競爭壓力等面向來看,以教育會考作為我國學力檢定的機制,將能發揮實質的功效。具體而言,國中教育會考的目的有下列五項:確保國中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習品質、幫助學生和家長了解學習的成效、滿足高中職端了解學生先備知能的需求、協助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的適性輔導及緩解學生分分計較的競爭壓力。 2017/3/3 18 18
教育會考科目與題型 數學科非選擇題和英語科聽力題 103年暫不計分,104年正式採計。 包含國文、英語、數學、社會、自然及寫作測驗 各考試科目之題型以選擇題為主,非選擇題為輔 103學年度僅調整數學科及英語科 數學科增加非選擇題型的試題 英語科加考聽力(3選1選擇題) 其餘科目暫維持4選1的選擇題型 數學科非選擇題和英語科聽力題 103年暫不計分,104年正式採計。 考試科目 教育會考包含國文(含寫作測驗)、數學、英語、社會、自然等科,除國文與寫作測驗同屬語文學習領域本國語文(國語文)外,各科不跨學習領域,皆以「課程綱要」為命題依據,寫作測驗需參酌部分國小階段寫作能力指標。各考試科目之題型以選擇題為主,非選擇題為輔。103學年度僅調整數學科及英語科。 教育會考的數學科依據課程綱要內涵,增加非選擇題型的試題,藉此評量國中生的數學溝通能力,期能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數學能力表現,有助於學校教師的教學;英語科加考聽力測驗則有助於提昇評量效度,亦對國中英語教育產生正面影響。其餘科目暫維持4選1的選擇題型,表2為各考試科目之時間、題數與其命題依據。 19
會考成績計算 教育會考將採標準參照模式呈現學生表現,各科評量結果將分為3表現等級 「精熟」: 精通熟習該科目國中階段所學習的知識與能力 「基礎」:具備該科目國中階段之基本學力 「待加強」: 尚未具備該科目國中教育階段之基本學力 寫作測驗的評分等級為一至六級分 A++ A+ A 精熟等級前25% 精熟等級前6%~50% 精熟等級後50% B++ B+ B 基礎等級前25% 基礎等級前6%~50% 基礎等級後50% 成績計算 教育會考將採標準參照方式呈現學生各科結果,透過測驗的標準設定,各科評量結果將分為「精熟」、「基礎」及「待加強」3個等級。整體來說,成績「精熟」表示學生精通熟習該科目國中階段所學習的知識與能力;「基礎」表示學生具備該科目國中階段之基本學力;「待加強」表示學生尚未具備該科目國中教育階段之基本學力,各科各等級描述如表3所示。民國103年數學科計分不包含非選擇題型成績,英語科計分不包含聽力測驗成績。至於寫作測驗的評分等級,請參考表4「寫作測驗評分規準一覽表」。 20
表現等級如何制訂 參酌課程綱要及學科內涵,確認知識和能力(表現)範圍。 諮詢學科專家、測驗專家及現場國中 教師,初步訂出能力層級與描述。 諮詢學科專家、測驗專家及現場國中 教師,初步訂出能力層級與描述。 參考歷屆基測考生答題反應資料,檢核等級描述和學生能力的對應性。 成績計算 教育會考將採標準參照方式呈現學生各科結果,透過測驗的標準設定,各科評量結果將分為「精熟」、「基礎」及「待加強」3個等級。整體來說,成績「精熟」表示學生精通熟習該科目國中階段所學習的知識與能力;「基礎」表示學生具備該科目國中階段之基本學力;「待加強」表示學生尚未具備該科目國中教育階段之基本學力,各科各等級描述如表3所示。民國103年數學科計分不包含非選擇題型成績,英語科計分不包含聽力測驗成績。至於寫作測驗的評分等級,請參考表4「寫作測驗評分規準一覽表」。 21
國中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標準 http://140.122.106.29/index1.html
以標準參照為基礎的班級評量 提供與九年一貫課綱相對應的評量參照依據 幫助親、師、生三方了解學生學習成效 依照學生學習情況適時給予補救教學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評量概念與國際接軌 2017/3/3 23 23
評量標準制定原則 標準建置的依據 評量結果解釋的方式 以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為依據,明訂不同表現等級中之標準描述,提供學校教師作為評量學生學習成就時之評分依據。 評量結果解釋的方式 呈現方式從常模參照,改為標準參照 評量方式跳脫紙筆測驗,走向多元評量 24
國民中學學生學習成就評量 評量標準 課程綱要 能力指標 教學 評量 標準參照 補救強化 (診斷) 教學回饋 (班級評量) 學力檢定 (會考) 課程/教材 評量 標準參照 評量標準 補救強化 (診斷) 教學回饋 (班級評量) 學力檢定 (會考) 25
評量標準制定的範圍 十六學科 語文 國文 英語 健康與體育 體育 社會 歷史 地理 公民 藝術與人文 音樂 美術 數學 數學 物理 化學 七大學習領域 十六學科 語文 國文 英語 健康與體育 健康教育 體育 社會 歷史 地理 公民 藝術與人文 音樂 美術 表演藝術 數學 數學 自然與生活科技 物理 化學 生物 地球科學 綜合 綜合活動
完整的評量系統需由內容標準與表現標準相對應,並提供作業示例 等級中之標準描述,提供學校教師作為評量 等級中之標準描述,提供學校教師作為評量 學生學習成就時之評分依據。 學生學習成就時之評分依據。 15 15 為依據 為依據 ,改為 ,改為 標準參照 標準參照 ,明訂不同表現 ,明訂不同表現 標準建置的依據 標準建置的依據 呈現方式從 以 呈現方式從 評量方式跳脫紙筆測驗,走向多元評量 評量方式跳脫紙筆測驗,走向多元評量 以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評量標準制定原則 評量標準制定原則 常模參照 常模參照 什麼是評量標準? 完整的評量系統需由內容標準與表現標準相對應,並提供作業示例 內容標準 預期學生能知道與做什麼(what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know and be able to do) 涉及課程內容的難度和廣度 表現標準 敘述做到怎樣才算「好」(the descriptions of “how good is good enough”) 學生學習課程後可以達到甚麼樣的程度,並給予對應的描述 作業示例 藉由老師在以內容標準和表現標準為基礎發展的評量 作業中,取得學生具有代表性的實際表現,並且涵蓋 各等級的表現。 評分規準 教師評分的準則依據 作業示例與評分規準為連結「內容標準、表現標準」 與「學生學習表現」的橋樑 評量結果解釋的方式 評量結果解釋的方式
評量標準等級 A B C D E 優秀 良好 基礎 不足 落後 2017/3/3 28 28
生物科-表現標準(範例) 能合理延伸1 能熟悉2 能知道 僅能部分知道 1.內容標準 2.表現標準 表現等級 表現描述 優秀 良好 基礎 不足 落後 能合理延伸1 能熟悉2 能知道 僅能部分知道 29 29
數學評量標準(範例) 內容標準 表現標準 表現等級 表現等級的描述 優秀 良好 基礎 不足 落後 30
歷史 內容標準 表現標準 表現等級 表現描述 資料來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 內容標準 表現等級 主題 A B C D E 時間概念 能分析臺灣歷史 時期的畫分依據 及重要歷史年代 的意義。 能了解臺灣歷史 時期的畫分依據 及重要歷史年代 的意義。 能認識臺灣歷史 分期、時序及重 要歷史事件的年 代。 能部分認識臺灣 歷史分期、時序 及重要歷史事件 的年代。 未達D級 歷史知識 能分析臺灣各歷 史時期的基本樣 貌(人物、事件、 制度、思想、社 會生活)及其形 成原因。 能了解臺灣各歷 史時期的基本樣 貌(人物、事件、 制度、思想、社 會生活)及其形 成原因。 能認識臺灣各歷 史時期的基本樣 貌(人物、事件、 制度、思想、社 會生活)。 能部分認識臺灣 各歷史時期的基 本樣貌(人物、事 件、制度、思想、 社會生活)。 歷史解釋 能了解不同歷史 解釋中觀點的差 異。 能認識不同歷史 解釋中的觀點。 能區別歷史事實 與歷史解釋的差 異。 能部分區別歷史 事實與歷史解釋 的差異。 資料來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 31
國民中學辦理升學模擬考試處理原則 ( 民國 101 年 12 月 21 日 修正 ) 國民中學辦理升學模擬考試處理原則 ( 民國 101 年 12 月 21 日 修正 ) 一、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為促進國民中學階段教學及學習正常化,協助學校了解學生學習情形,以供教師進行適性化補救教學及學生自我改善學習弱項之參據,適應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之程序、題型及答題方式等,特訂定本原則。 二、國民中學升學模擬考試(以下簡稱模擬考)為模擬升學測驗之準總結性評量。
國民中學辦理升學模擬考試處理原則 ( 民國 101 年 12 月 21 日 修正 ) 國民中學辦理升學模擬考試處理原則 ( 民國 101 年 12 月 21 日 修正 ) 三、模擬考辦理時間,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 於國中三年級始得辦理,且不得於 寒暑假結束後之第一週實施。 (二) 於平日上課時間辦理者,不得影響領 域學習,學校應自行妥善調整課務。 (三) 辦理日期應列入學校行事曆。 四、模擬考辦理次數,每學期不得超過二次 (全學年不得超過四次)。
國民中學辦理升學模擬考試處理原則 ( 民國 101 年 12 月 21 日 修正 ) 國民中學辦理升學模擬考試處理原則 ( 民國 101 年 12 月 21 日 修正 ) 五、學校是否辦理模擬考及其辦理之日期、 方式、命題方向等,應由學校與家長、 老師充分溝通後,依校內之共識決定。 六、模擬考成績不得納入平時評量、定期評 量及學期總成績中計算。 七、模擬考之參與,應尊重學生、家長之意 願,不得強迫其參加。 八、模擬考所需相關費用,應由自願參加者 負擔。但家境清寒者,得由學校協助以 教育儲蓄戶等方式支應。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中等學校教師 教學專業能力研習五堂課 多元評量理念與應用配合政策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中等學校教師 教學專業能力研習五堂課 (主政單位: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
多元評量理念與應用辦理說明 「多元評量地方種子講師培訓工作坊計畫」。 緣由:為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達成提升國中小教育品質的願景。 由本署委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張美玉院長辦理 「多元評量地方種子講師培訓工作坊計畫」。 為直轄市、縣(市)政府培訓種子講師,希望藉由種子講師回到地方對所有在職教師進行多元教學策略及多元評量方式之增能,以活潑課堂學習活動,激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學習的態度,進而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與興趣,以實現適性揚才的教育理念。
多元評量理念與應用推動措施 培訓種子講師: 結合中央課程與教學輔導諮詢教師團隊 調訓各地方政府所屬輔導團輔導員進行培訓, 包含各學習領域之種子教師 國語文、英語、本土語言、數學、 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 健康與體育、生活課程、綜合活動 研發多元評量之典範教學示例 :編擬國小及國中多元評量研習課程案例,自102年起透過地方種子講師及各地方政府輔導團推廣多元評量之典範教學示例。
多元評量理念與應用執行成效 101年10月底培訓完成各學習領域(含國語文、英語、本土語言、數學、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健康與體育、生活課程、綜合活動)之種子教師總計405名。 101年12月底完成國小及國中多元評量研習課程案例。 102年度12月底各直轄市、縣(市)完成全國國中70%教師受培率。 103年度7月底各直轄市、縣(市)完成全國國中100%教師受培率。
中央課程與教學輔導諮詢教師團隊 政策宣導—多元評量與示例 性別平等教育議題
多元評量內涵 一、 教學策略多元,評量才能多元。 二、 評量貫穿整個學習過程。 三、 學習應兼顧認知、情意、技能等能力 四、 質性評量應建立評量基準與規準 40
教學與評量 一、 教學與評量相輔相成:能提昇教學與學習成效。 二、 教學目標(學習結果)—是評量的基礎。 三、 評量—在教學(前、中、後)過程中持續進行著。 非正式:口頭詢問、小組(班級)討論、觀察個人、 學習單、實驗紀錄本、作業(習題)、…… 正 式:傳統評量——客觀式測驗、複雜成就測驗、…… 真實評量——實作、學習檔案、概念圖、…… 41
診斷評量 < <<<< 形成性評量 >>>>> 總結性評量 評量貫穿整個學習過程 教學 評量 安置測驗 小考 期 中 考 專案式 學習 檔案評量 末 診斷評量 < <<<< 形成性評量 >>>>> 總結性評量 (from 2012 E-TEACHER Scholarship Program) 42
多元評量類型 依據教學目標使用評量類型 檔案評量 目的導向,系統彙整或組織紙筆與實作等相關紀錄,展現其學習歷程及成果。 43
紙筆評量應兼顧高層次認知領域 評鑑 Evaluate 創作 Create 分析 Analyze 應用 Apply 記憶 Remember 了解 Understand 44
多元智能(Gardner,1983) Gardner多元智能 技能 情意 認知 內省智能: 音樂智能: 語文智能: 有效運用口頭語言和書面文字以表達自己想法和瞭解他人的能力。 肢體動覺智能: 善於運用肢體來表達想法和感覺,運用身體的部分生產或改造事物。 視覺空間智能: 能以三度空間來思考,準確的感覺視覺空間,並把內在的空間世界表現出來。 邏輯數學智能: 有效運用數字和推理的能力。 自然觀察者智能: 對生物的分辨觀察能力,對自然景物敏銳的注意力,對各種模型的辨別力。 內省智能: 正確自我覺察的能力,即自知之明。 人際智能: 覺察並區分他人情緒、動機、意向及感覺的能力,即察言觀色、善解人意。 音樂智能: 能察覺、辨別、改變和表達音樂的能力。 情意 認知 45
質性評量應建立評量基準與規準 對教師而言 對學生而言 (1)客觀評量,避免主觀的 成見或既定印象。 (1)客觀評量,避免主觀的 成見或既定印象。 (2)能夠明確回應學生對於 評分高低的疑問。 (3)能夠節省教師在評估作 業及提供回饋所需時間。 (4)能夠幫助教師檢視並調整 課程目標與教學行為。 對學生而言 (1)知道成績的評量標準及 各等級範圍,引導正確 有效學習。 (2)可藉此知道自己的優缺 點,及未來應該朝何種 方向改進。 (3)可發展自我評估的能力 ,並為自己的學習負責。
1.選擇最適合本課程學習的目標 2.根據學習目標發展評量項目 3.建立定義清楚的評估標準 5.訂出每個等級的分數範圍 基準與規準的建立 1.選擇最適合本課程學習的目標 2.根據學習目標發展評量項目 3.建立定義清楚的評估標準 4: 決定三或四個不同等級的標準,如: 優秀、普通、不佳 5.訂出每個等級的分數範圍 6. 敘述的文字要淺顯易懂明確 7.對評量基準與規準不斷修正 8.與學生溝通,確認同學瞭解評估的標準 47
教學活動名稱 IDEA Yi-Ying 性別平等教育議題多元評量示例(1) 48
教學活動名稱 IDEA 教學策略多元,評量才能多元。 單元名稱:廁所裡的性別風景 (共五節) 活動二: 活動一: 活動三: 設計者:李怡穎 評量對象:國小高年級 單元名稱:廁所裡的性別風景 (共五節) 活動一: 社區廁所標誌大調查(2節) 引導學生發現與調查學校與社區的廁所標誌,經過討論與澄清,能覺察其中的性別意涵。 活動二: 廁所裡的秘密風景(2節) 以各國廁所標誌進行討論,並以思考地圖加以分類,進行性別刻板印象的檢視與分享。 活動三: 廁所標誌「媒」問題?(1節) 透過為學校設計無性別刻板印象的廁所標誌,同儕間再進行討論與澄清、概念的再建構,檢視設計之作品是否仍含有性別刻板印象。 49
評量活動目標 IDEA 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 能力指標概念分析與對應 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 性別平等教育議題 能力指標 Yi-Ying 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 能力指標概念分析與對應 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 性別平等教育議題 能力指標 1-2-5 檢視兩性固有的印象及其 對兩性發展的影響。 能 力指標 3-3-1 解讀各種媒體所傳遞 的性別刻板化。 概念分析 檢視兩性固有印象 對兩性發展的影響 概念 分析 解讀媒體 性別刻板 50
發展整合性的學習目標 評量活動目標 概念分析 學習目標 單元名稱 廁 所 裡 的 性 別 風 景 1.能主動覺察生活週遭的媒體(此指廁所標誌)是否隱含性別意涵。 2.能檢視生活中媒體(此指廁所標誌)所傳達的兩性固有印象(即性別刻板印象)。 廁 所 裡 的 性 別 風 景 解讀媒體 檢視兩性固有印象 3.能省思性別刻板對個體發展造成的影響。 4.能以行動突破生活中的性別刻板。 性別刻板 對兩性發展的影響 51
評量活動進行方式 評量貫穿整個學習過程 學 習 應 兼 顧 認知 、 情意 技能等 能 力 1. 調查社區廁所標誌 請同學利用課餘時間或週末假日到社區調查還有哪些不同的廁所標誌,紀錄調查時間、地點,並將廁所標誌以拍照或繪圖方式記錄於學習單中,並註明分辨男女廁的理由。 2. 記錄調查心得 學生分享結束後,請學生說說這次社區大調查的心得與感想,記錄廁所大調查的心得中。 3.觀察與提問(紀錄於學習單-廁所裡的秘密風景) 你最喜歡你一組標誌?為什麼?請學生紀錄在學習單 你區分的方法為何?顏色、服飾、配件、活動、生理差異、外貌、髮型?或是其他方法 了解 語文智能 內省智能 語文智能 、分析 52
評量貫穿整個學習過程 學 習 應 兼 顧 認知 、 情意 技能等 能 力 4. 繪製廁所標誌的思考地圖 請各組將各國廁所標誌圖片(A4圖卡紙共六張,分六組)進行分類 5. 分享與發表 請各組上台歸納分享:哪些分類屬於先天的生理性別差異(不容易改變),哪些屬於後天社會形成的 你覺得哪些廁所標誌有性別刻板印象?說說看為什麼? 你覺得性別刻板印象對個體成長發展有什麼影響嗎? 6. 設計廁所標誌 教師提問新校舍目前沒有廁所標誌,如果有機會可以為學校設計一個無性別刻板印象的廁所標誌,試試看,你會怎麼做? 需要思考哪些面向呢? 7. 省思與自評 活動完成後,請學生進行自我省思與自評 學 習 應 兼 顧 認知 、 情意 技能等 能 力 分析 語文智能、分析 肢體動覺智能、能創作、應用 以此評量活動為例, 建立評量基準與規準 內省智能 、評鑑 53
評量活動項目 對應學習目標 評量項目 能以行動突破生活中的性別刻板 廁所標誌設計 54
評量規準 質性評量應建立評量基準與規準 評量基準 3分 2分 1分 學生能突破性別刻板的限制,設計學校的廁所標誌。 能為學校廁所設計無性別刻板印象(包含突破顏色的刻板及圖像的刻板)的廁所標誌,且符合學校需求,並說明設計理念。 需要協助才能完成無性別刻板印象的廁所標誌,且符合學校需求,並說明設計理念。 僅能完成廁所標誌的設計,且說明設計理念,但無法突破性別刻板印象。 55
評量結果分析示例 3分 2分 1分 評量 規準 結果 分析 廁所標誌 設計理念 我是依據男女生的生理差異所畫的,男生是小雞、女生是牛奶。 結果 分析 廁所標誌 設計理念 我是依據男女生的生理差異所畫的,男生是小雞、女生是牛奶。 標誌成品 有頭髮的是女生,沒頭髮的是男生。 同儕的建議 獅子太瘦了,像頑皮豹,還有公獅才有頭髮,母獅沒有頭髮,畫相反了。 設計理念 我把國際通用的男女符號融入了「竹蓮」兩字,竹代表竹子,蓮代表蓮花。 顏色未能突破性別刻板。 56
教學活動名稱 IDEA Yi-Ying 性別平等教育議題多元評量示例(2) 57
教學活動名稱 IDEA 舉報 歧視 人人 有責 (2節) 單元名稱:和諧的性別關係 (共四節) 活動名稱: 設計者:蕭惠娟 評量對象:七年級 單元名稱:和諧的性別關係 (共四節) 活動名稱: 舉報 歧視 人人 有責 (2節) 提供九則關於性別歧視的新聞案例,引導各組學生就報導內容進行討論與澄清,透過海報實作,呈現案例現況、問題分析與提出合理有效的解決策略並上台分享與發表。 58
評量活動目標 IDEA 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社會學習領域 能力指標概念分析與對應 社會學習領域 性別平等教育議題 能力指標 概念分析 Yi-Ying 能力指標概念分析與對應 社會學習領域 性別平等教育議題 能力指標 5-4-4 分析個體所扮演的角色, 會受到人格特質、社會制 度、風俗習慣與價值觀等 影響。 能 力指標 3-4-5 探究社會建構下,性別歧視與偏見所造成的困境。 3-4-7 探究多元文化社會中的性別歧視,並尋求改善策略。 概念分析 社會化 個體所扮演的角色 (性別角色) 概念 分析 社會建構 性別歧視 性別刻板印象 改善策略 59
發展整合性的學習目標 概念分析 學習目標 單元名稱 社會化 和 (社會建構) 諧 1.能瞭解性別角色如何形成。 的 2.能釐清性別刻板印象。 3.能探究生活中的性別歧視。 4.能透過問題引導與現況分析,提出改善策略。 和 諧 的 性 別 關 係 性別角色 性別刻板印象 性別歧視 改善策略 評量活動項目: 分享與發表 60
評量貫穿整個學習過程 評量活動進行方式 學 習 應 兼 顧 認知 、 情意 技能等 能 力 1.活動成果分析評量
1.活動成果分析評量 評量規準 質性評量應建立評量基準與規準 能探究生活中的性別歧視,並提出具體可行的改善策略。 評量基準 甲 (創作) 乙 (分析) 丙 (了解) 能探究生活中的性別歧視,並提出具體可行的改善策略。 能呈現案例現況、問題分析並提出具體可行的改善策略。 能呈現案例現況與問題分析,但未能提出具體可行的改善策略。 僅能呈現案例現況。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