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花蓮的蛙類(一) 調查方法 花蓮教育大學 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 楊懿如
野 外 觀 察 裝備
蛙類調查法 十種兩棲類標準取樣法 (呂光洋等,1996,兩棲動物資源調查手冊) 取樣法 獲得資料 時間 金錢 人力 取樣法 獲得資料 時間 金錢 人力 徹底資源清查 種類 高 低 低 目視遇測法 相對數量 低 低 低 穿越帶鳴叫計數法 相對數量 中 中 低 方塊取樣法 密度 高 低 中 穿越線取樣法 密度 高 低 中 叢塊取樣法 密度 高 低 中 直線圍籬及下凹陷阱法 相對數量 高 高 高 繁殖地調查法 相對數量 中 低 中 繁殖地圍籬法 相對數量 高 高 高 兩棲類幼體取樣 密度及 中 中 中 相對數量
目視、鳴叫調查法
掉落式陷阱
誘鳴法
蛙類調查法 調查頻度: 依目的而異,每星期、每月、每季或每年 調查時間:固定為宜,通常晚上6:00-12:00 調查人數:至少兩人一組,錄音機口述及記錄表記錄,測水溫、氣溫及濕度 記錄表:可自行依目的設計 青蛙小站用記錄表:從賞蛙情報網頁下載 資料分析及回報:賞蛙情報登錄
東部地區兩棲爬蟲生物 資源調查 民國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 針對花蓮溪畔193縣道1-41K的蛙類,每月一次的長期性定點的調查。 針對花蓮縣、台東縣境內的花東縱谷、海岸山脈及東部海岸等地區進行兩棲爬蟲類種類、分佈及棲地型態之普查,以瞭解臺灣東部低海拔及平原地區的兩棲爬蟲類資源現況 。
歷年調查地點 海岸山脈部分: 中央山脈、花東縱谷部分: 台東地區: 台11線公路、12號橋野溪、193公路、光豐公路、瑞港公路、赤嵙山、安通溫泉、六十石山及富東公路,共9個地點。 中央山脈、花東縱谷部分: 蘇花公路(和仁─崇德段)、中橫公路、三棧溪、慈濟精舍、佐倉、美崙山、美崙溪、慈濟大學、台14線公路、鯉魚潭、荖溪(白匏溪)、東華大學、壽豐養殖區、壽豐山邊路、林田山、光復濕地、富源森林遊樂區、舞鶴、瑞穗花59鄉道、南安、南橫公路、池上大坡池、台東197縣道、利嘉林道,共24個地點。 台東地區: 東興東54鄉道、知本林道、太麻里山(金針山)、金峰東64鄉道、金崙東66鄉道、新化東68鄉道-大武東70鄉道、尚武東69鄉道、雙流森林遊樂區及離島蘭嶼,共9個地點。
調查花蓮的蛙類(二) 調查結果 花蓮教育大學 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 楊懿如
普查結果 23015筆兩棲爬蟲類資料(576人次) 20種兩棲類(59%) 38種爬蟲類(40%)
花蓮193縣道長期調查結果 自民國88年1月至92年10月共記錄10407筆有效資料。 記錄到18種兩棲類,包含蟾蜍科2種、樹蟾科1種、狹口蛙科2種、赤蛙科8種及樹蛙科5種。 爬蟲類有20種,壁虎科3種、飛蜥科1種、正蜥科2種、石龍子科1種、黃頷蛇科7種、蝙蝠蛇科2種、蝮蛇科3種、河龜科1種、鱉科1種。
193縣道常見兩棲爬蟲動物出現百分比
193縣道各棲地類型出現兩棲爬蟲動物種數圖 水 溝 溪 流 靜 水 域 樹 林 開 墾 地
盤古蟾蜍對各微棲地利用情形 水 溝 溪 流 靜 水 域 樹 林 開 墾 地
小雨蛙對各微棲地利用情形 水 溝 溪 流 靜 水 域 樹 林 開 墾 地
腹斑蛙對各微棲地利用情形 水 溝 溪 流 靜 水 域 樹 林 開 墾 地
斯文豪氏赤蛙 對各微棲地利用情形 水 溝 溪 流 靜 水 域 樹 林 開 墾 地
褐樹蛙對各微棲地利用情形 水 溝 溪 流 靜 水 域 樹 林 開 墾 地
艾氏樹蛙對各微棲地利用情形 水 溝 溪 流 靜 水 域 樹 林 開 墾 地
日本樹蛙對各微棲地利用情形 水 溝 溪 流 靜 水 域 樹 林 開 墾 地
水 溝 溪 流 靜 水 域 樹 林 開 墾 地 各微棲環境兩棲爬蟲類分佈均勻度指標圖
各兩棲爬蟲類棲地利用均勻度指標圖
花蓮低海拔地區兩棲類有五類環境活動型態 廣泛分佈:以中國樹蟾、日本樹蛙、褐樹蛙、白頷樹蛙、澤蛙等5種最為明顯,廣泛分布於水溝、溪流、樹林、稻田及開墾地
開墾地 以蟾蜍科為主,盤古蟾蜍、黑眶蟾蜍等2種具耐旱能力的蛙類,分布於荒地、道路等較乾旱的環境。
靜水環境 以狹口蛙科、赤蛙科為主,小雨蛙、腹斑蛙、貢德氏赤蛙、拉都希氏赤蛙等,出現在靜止水域及短暫積水的環境中
流水環境 以斯文豪氏赤蛙最具典型,是山澗、溪流等流動水域環境常見的蛙類。
樹林環境 以樹蛙科為主,艾氏樹蛙、莫氏樹蛙是樹棲型蛙類的典型
歡迎加入 楊懿如的青蛙學堂 http://www.froghome.id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