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bolic Syndrome in Taiwan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我國十大死因(92年) ► (1)惡性腫瘤 (6)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2)腦血管疾病 (7)肺炎 (3)心臟疾病 (8)腎炎、腎徵候群及腎 (4)糖尿病 (5)事故傷害 (6)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7)肺炎 (8)腎炎、腎徵候群及腎 變性病 (9)自殺 (10)高血壓性疾病 ► 順位與上年相同, 惟糖尿病與肺炎之死亡數增幅均在一成以上
72年至92年臺灣主要死因死亡率趨勢圖 腦血管疾病 心臟疾病 糖尿病 標準化死亡數 (每十萬人口) 註:標準化死亡率係以民國七十年臺灣年中人口年齡結構為基準。
已超過 惡性腫瘤(124.9/106) 依據92年十大死因統計資料 與代謝症候群相關疾病 之標準化死亡率總計(134.4/106) 腦血管疾病 心臟疾病 糖尿病 腎病變 高血壓..等 之標準化死亡率總計(134.4/106) 已超過 惡性腫瘤(124.9/106)
Cardiovascular disease 胰島素阻抗性與許多慢性疾病的致病機轉有關 Insulin Resistanc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SULIN RESISTANCE Type 2 diabetes Vascular Abnormalities, Inflammation Hypertension Dyslipidemia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etabolic Syndrome Causes ► Acquired causes ► Genetic causes Overweight and obesity Physical inactivity High carbohydrate diets (>60% of energy intake) in some persons ► Genetic causes NCEP ATP III JAMA 285:2486, 2001.
Definition of Metabolic Syndrome ► WHO (1999) ► EGIR (1999) ► ATP III of NCEP (2001) ► AACE (2003)
1999年WHO代謝性症候群的定義 Insulin resistance (必要條件) type 2 diabetes, IFG>110, IGT* Plus any 2 of the following Elevated BP BP >140/90 or drug Rx Plasma TG TG > 150 mg/dl HDL-C HDL <35 mg/dl (men); <39mg/dl (women) Obesity BMI >30 and/or W/H >0.9 (men), >0.85 (women) Microproteinuira Urinary albumin >20 mg/min; Alb/Cr >30 mg/g (*Note that 1999 WHO uses hyperinsulinemic euglycemic clamp whereas 1998 WHO and EGIR use HOMA-IR. )
EGIR 胰島素阻抗症候群診斷準則 ► European Group for the study of Insulin Resistance (EGIR) ► 胰島素阻抗:空腹血糖2次>=110mg/dl或是 fasting hyperinsulinaemia (the highest 25%)。 ► 脂質異常:TG>180mg/dl ,HDL-C<40mg/dl 其中一項即可。 ► 高血壓:BP ≧140/90mmHg。 ► 中心性肥胖:腰圍,男≧ 94cm,女≧ 80cm 。
ATP III: The Metabolic Syndrome Diagnosis is established when 3 of these risk factors are present Defining Level Abdominal obesity (Waist circumference) Men Women >102 cm (>40 in) >88 cm (>35 in) TG ≧ 150 mg/dl HDL-C <40 mg/dl <50 mg/dl Blood pressure ≧ 130/ ≧ 85 mm Hg Fasting glucose ≧ 110 mg/dl 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 JAMA 2001;285:2486-2497.
2003年AACE 胰島素阻抗臨床診斷準則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 ) 過重或肥胖 BMI ≧ 25kg/m2 TG ≧150 mg/dl HDL-C Men Female <40mg/dl <50mg/dl Blood Pressure ≧ 130/85 mmHg 葡萄糖試驗後2小時血糖(OGTT) >140 mg/dl Fasting Glucose 110~126 mg/dl 其他危險因子 家族史: 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過去病 使:多囊性卵巢症,靜態生活,年齡過大,種族有 致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傾向 ( *診斷依臨床判斷,不做項目數別的診斷依據 )
Consequences of metabolic syndrome Non-diabetic subjects 4-fold increased risk for type 2 diabetes -30% increased risk for CVD Diabetic patients 40-70% increased risk for CVD 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 JAMA 2001;285:2486-2497.
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 健 康 危 害 AC 110-125mg/dl (糖尿病前期) AC≧126mg/dl 總死因 RR=1.6 增加 60% 死於心臟病 RR=2.0 增加 100% 死於糖尿病 RR=16.8 增加 16 倍 死於糖尿病及心臟病 RR=3.0 增加 200% 死於心臟病 RR=1.5 增加 50% 死於糖尿病 RR=4.3 增加 4 倍 死於糖尿病及心臟病 RR=1.7 增加 70% 資料來源: 我國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的演變率、健康危害及其預防因子之研究(溫啟邦,2003年)
92年國人代謝症候群相關疾病醫療費用 項目 糖尿病 高血壓 心臟病 腦中風 小計 癌症 就診人數(萬) 門診費用(億點數) 住院費用(億點數) 合計 (億點數) 糖尿病 98.6 95.0 18.2 113.2 高血壓 211.2 129.3 4.0 133.3 心臟病 119.5 57.6 86.1 143.7 腦中風 45.5 51.8 55.0 106.8 小計 474.8 333.7 163.3 497 癌症 31.7 93.0 127.6 220.6 佔率(給付總計) 23.1% 17.3% 13.61% 15.9% 代謝症候群/癌症 3.59 1.28 2.25 資料來源:衛生署92年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統計年報
Prevalenc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TP III definition Prevalenc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Nation Prevalence France (general population): 9 % Finland (Eastern)(men 51.5 yrs)*: 8.8 % China (35-64 yrs): 13.3 % Porto (random sample of adult): 23.9% Italy (Bruneck Study) (40-79 years): 17.8 % USA Framingham offspring cohort: 21.4 % Arab Americans (20-75 years): 23 % Filipino adults* (>20 years): 28 % American Indians**: 35 % * Men with diabetes and CVD excluded ** Non-diabetics
台灣金門地區代謝症候群盛行率 莊紹源等人(91年)以ATPⅢ為診斷標準 男性為 17.7% (n=405) Chaung SY, et al., Acta Cardiol Sin 18:16, 2002.
台灣代謝症候群及組成因子盛行率 男 女 合計 代謝症候群* 14.99% 組成因子 8.0% 86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 91年三高盛行率調查 16.9% 13.8% 14.99% 組成因子 高血壓(15歲) 24.9% 18.2% 21.38% 高三酸甘油酯 20.3% 11.3% 15.6% 高低密度膽固醇 6.5% 6.3% 6.4% 高血糖(19歲↑) 3.7% 5% 8.8% 7.2% 8.0% 高血糖(45歲↑) 7.9% 17.3% 15.5% 14.0% 高血糖(65歲↑) 7.8% 19.6% 18.8 % 22.8% 糖尿病前期 3.2% 高膽固醇 10.8% 10.9% *91年代謝症候群:(定義:以5個危險因子,大於等於3個計之。五個危險因子:1.腹部肥胖:男腰圍≧90公分、女腰圍≧80公分;2.三酸甘油脂:≧150mg/dL;3.HDL-C:男≦40 mg/dl、女≦50 mg/dl;4.SBP≧130/DBP≧85mmHg或服用降血壓藥;5.空腹血糖≧110 mg/dl或服用OHA)
臺灣歷次全國營養調查兒童肥胖盛行率 9.0~11.3 5.6~15.7 5.4~12.6 6.9~15.4 9.1~16.4 性別 調查別、對象及指標 男 生 女 生 體重過重% 肥胖% 第一次(1980~1982) 8~12歲 體重過重:110%<BW<120%ABW 肥胖:BW>120%ABW 9.0~11.3 5.6~15.7 5.4~12.6 6.9~15.4 第二次(1986~1988) 6~12歲 9.1~16.4 8.8~15.5 第三次(1993~1996) 2~18歲 BMI=BW(kg)/BH(M)2 11 9 第四次(2001~2002) 15.5 14.7 14.4 9.1 備註:1.第一、二次全國營養調查對「肥胖」定義並無共識。 2.衛生署於2002年08月訂定「臺灣兒童與青少年的肥胖定義」, 全國均以 BMI 做為指標,第三、四次之數據係以BMI計算出。
National Surveillance fo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Taiwanese Children JAMA. 2003;290:1345-1350 ► Results 6-18 (Y/O):9.0-15.3 /106 (boy:9.0 ,girl:15.3) 253 Patients: type 1 DM 24 (9.5%) type 2 DM 137 (54.2%) secondary diabetes 22 (8.7%) ► Conclusions Type 2 DM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childhood DM in Taiwan. Obesity is a major risk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ype 2 DM in children.
界定我國代謝症候群定義及研訂防治策略
執行過程 ► 邀請專家進行文獻回顧及提供相關建議 台中榮總許惠恒主任、台北馬偕醫院黃麗卿 主任等 ► 邀集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於93.7.12召開 第一次會議 訂定中文命名 研訂臨床診斷準則
執行過程(續) ► 93.7.22發函各相關專業團體,提供相 關意見 ► 邀集與代謝症候群相關疾病之相關專家 及專業團體於 93.10.12召開第二次會議 確定中文命名 臨床診斷準則 防治策略
考量因素(I) ► 腹部肥胖(central obesity)或身體質量指數(BMI) 2.量腰圍之方式建議以站立水平測量肋骨下緣到腸骨脊中間。 3.目前腰圍量法未統一,故現階段仍保留BMI ≧27。 4.BMI ≧27之切點,係依據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研究結果。
考量因素(II) ► 空腹血糖值(Fasting glucose) ► 高密度酯蛋白膽固醇(HDL-C) 1.加入OGTT可能增加極多病患,過於嚴格。 2.對於基層醫療單位有實際執行困難。 ► 高密度酯蛋白膽固醇(HDL-C) 利於資料分析與國際接軌,診斷準則 儘可能與國際同步。
以下五項危險因子中,若包含三項或以上者,即可診斷為代謝症候群 界定代謝症候群之臨床診斷準則(93年台灣) 以下五項危險因子中,若包含三項或以上者,即可診斷為代謝症候群 危 險 因 子 異 常 值 腹部肥胖(central obesity)或 身體質量指數(BMI) 腰圍(waist): 男性 ≧90 cm 女性 ≧80 cm ;或BMI ≧27 血壓(BP)上升 SBP ≧130 mmHg / DBP ≧85 mmHg 高密度酯蛋白膽固醇(HDL-C)過低 男性 <40 mg/dl 女性 <50 mg/dl 空腹血糖值(Fasting glucose)上升 FG ≧110 mg/dl 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上升 TG ≧150 mg/dl 備註:上項危險因子中「血壓上升」、「空腹血糖值上升」之判定,包括依醫師處方使用降血壓或降血糖 等藥品(中、草藥除外),血壓或血糖之檢驗值正常者。
代謝症候群防治工作重要性 導致糖尿病、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等盛行率、死亡率不斷攀升 醫療資源花費上漲 相關疾病併發症影響生活品質 健康照護系統負荷增加
防 治 策 略
代謝症候群防治策略 初段預防 次段預防 一般大眾 高危險群 1.早期發現個案,與目前篩檢策略合併,如: (1)成人健檢(健保局) (2)三高到點篩檢 (3)複合式篩檢 2.俟該疾病列入國際疾病分類(ICD-9)代碼後,再參考目前糖尿病、高血脂及高血壓,訂定醫療照護指引 3.提供有效照護 (1)研發個案管理模式 (2)建立品管監測制度 1.多元化大眾傳播促進認知 (1)教材及工具(如腰尺等)之研發 (2)訂定衛教指引 2.導引國人建立健康生活型態 1.界定群體 (1)糖尿病、高血脂及高血壓家族史 (2)曾罹患妊娠糖尿病(GDM) (3)肥胖 2.早期健康促進 (1)重點 a.體重控制、b.均衡營養 c.體適能促進 (2)對象 a.村里社區、b.學校、 c.職場、d.軍中、e.社區健康中心 1.衛生局及醫事人員共識之建立及照護能力之提升、2.進行相關流行病學調查及科技研究 3.增強支持系統(包括病友團體等)、4.成本效益分析 1.均衡營養、體重控制(食品處)、 2.拒菸戒菸(衛教中心) 3.壓力調適(醫事處)、4.體適能促進(本局社區健康組) 5.社區、學校、職場等健康營造(本局社區健康組) 疾病照護之健保給付(健保局ICD9之分類)
初段預防 -- 一般民眾 ► 多元化大眾傳播促進認知 (1)教材及工具(如腰尺等)之研發 ► 導引國人建立健康生活型態 (2)配合節日、季節,進行系列衛教宣導活動 (3)訂定衛教指引 ► 導引國人建立健康生活型態
初段預防 -- 高危險群 ►界定群體 ►早期健康促進 (1)有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之家族史 (2)曾罹患妊娠糖尿病(GDM) (3)肥胖 (1)重點 a.體重控制 b.均衡營養 c.體適能促進 (2)對象 a.村里社區、 b.學校 c.職場、 d.軍隊、e.社區健康中心
次 段 預 防 ►早期發現個案,與目前篩檢策略合併,如 ► 俟該疾病列入國際疾病分類(ICD-9)代碼後,再參考目 ►提供有效照護 次 段 預 防 ►早期發現個案,與目前篩檢策略合併,如 (1)成人健檢(健保局) (2)三高到點篩檢 (3)複合式篩檢 ► 俟該疾病列入國際疾病分類(ICD-9)代碼後,再參考目 前糖尿病、高血脂及高血壓,訂定醫療照護指引 ►提供有效照護 (1)研發個案管理模式 (2)建立品管監測制度
初、次段之預防 ►衛生局及醫事人員共識之建立及照護能力之提 ►進行相關流行病學調查及科技研究 ►增強支持系統(包括病友團體等) ►成本效益分析
衛生署、本局等相關單位之配合 初段預防 次段預防 疾病照護之健保給付(健保局ICD9之分類) 1.均衡營養、體重控制(食品處) 2.拒菸戒菸(本局衛教中心) 3.壓力調適(醫事處) 4.體適能促進(本局社區健康組) 5.社區、學校、職場等健康營造(本局社區健康組) 次段預防 疾病照護之健保給付(健保局ICD9之分類)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珍愛生命 傳播健康~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