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音樂,記錄屬於我們的情感 ,在許多不同的音樂領域,分 頭創作各自的音樂來表達自己 的心聲,流傳給後世。 上圖:立體派畫家格列茲為現代樂派 二十世紀以來,音樂像萬花筒般顯現出多樣的風格,反映出人類環境相應的狀況。許多的音樂家不間斷地試圖藉 由音樂,記錄屬於我們的情感 ,在許多不同的音樂領域,分 頭創作各自的音樂來表達自己 的心聲,流傳給後世。 上圖:立體派畫家格列茲為現代樂派 的史特拉溫斯基所畫的畫像。 上圖:搖滾樂團史密斯飛船。
現代樂派時期(1900AD~現代) 印象樂派 新古典主義 表現樂派 多元的創作概念 進入二十世紀以後,西洋音樂又經歷了重大的革命,自巴洛克時期以來使用的大、小調音階系統,以及傳統的和聲運用,不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於是便開始尋求新的和聲理論、多調性等的音樂,甚至思索新聲音的表達方式,漸漸地各種實驗性的音樂作品不斷出現,音樂變得奇怪突兀、變化多端,令人目不暇給。 印象樂派 表現樂派 新古典主義 多元的創作概念
印象樂派 法國作曲家德布西可說是二十世紀現代音樂的第 一位先鋒,他創造的印象主義音樂受到繪畫的印 象派主義、文學的象徵派主義及其他來自東方音 回「現代樂派時期」 法國作曲家德布西可說是二十世紀現代音樂的第 一位先鋒,他創造的印象主義音樂受到繪畫的印 象派主義、文學的象徵派主義及其他來自東方音 樂(日本、中國、印尼等國家)的影響。 在音樂和弦使用上完全不受傳統和聲理論的規範 ,喜歡應用六全音音階來作曲。但德布西所寫的 印象主義音樂,仍未完全打破傳統的調性理論。 圖4-2 畫家莫內的〈睡蓮〉是印象派繪畫的代表作品
圖4-1 德布西的美學主張,在二十世紀的音樂發展中形成了不可磨滅的歷程。推薦曲目:〈牧神的午後〉前奏曲 圖4-1 德布西的美學主張,在二十世紀的音樂發展中形成了不可磨滅的歷程。推薦曲目:〈牧神的午後〉前奏曲 推薦舞劇:Prélude à l'après midi d'un faune 牧神・ニコラ・ル・リッシュ 推薦動畫:Prélude à l'après midi d'un faune
德布西〈牧神的午後〉前奏曲(2’13)
表現樂派 「表現主義」:指約自1910~1930年間流行 於德國和奧國,以繪畫、音樂、戲劇為主 的藝術流派。 回「現代樂派時期」 表現樂派 「表現主義」:指約自1910~1930年間流行 於德國和奧國,以繪畫、音樂、戲劇為主 的藝術流派。 「印象樂派」:將眼睛所見的東西,按照它 原來的面貌與所得的印象,用音樂的方式 表現出來,「表現樂派」是以內心所想到 的、所思考的,以不受外形拘束的方式來 創作音樂,是與「印象樂派」形成對比。
表現樂派的音樂朝著抽象和超現 實的方向前進,第一次世界大戰 後,作曲家荀貝格發表十二音制 系統新理論,依據此理論創造出 回「現代樂派時期」 表現樂派的音樂朝著抽象和超現 實的方向前進,第一次世界大戰 後,作曲家荀貝格發表十二音制 系統新理論,依據此理論創造出 十二音制的無調性音樂,傳統的 調性觀念和大、小調音階體系終 於被完全地打破。 圖4-4 康丁斯基朝抽象派發展的趨勢與荀貝格朝無調性音樂發展的趨勢頗為相似。圖為其作品〈愛德溫坎貝爾的評判3號〉(Panel for Edwin R. Campbell No.3)
代表作曲家:荀貝格、貝格和魏本,又被稱為「新維 也納樂派」。 Alban Berg 表現樂派作曲家貝爾格(1885–1935) 圖4-3 荀貝格生於維也納,對表現派的誕生有著決定性的地位。推薦曲目:作品4《月光小丑》 A.v. Webern 表現樂派作曲家魏本(1883–1945)
荀貝格《月光小丑》第13首〈斬首〉(1’02)
新古典主義 史特拉溫斯基為代表的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音樂,以「回到 巴赫」為口號,標榜情感的節制、 回「現代樂派時期」 1 9 2 0 年出現了以俄國作曲家 史特拉溫斯基為代表的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音樂,以「回到 巴赫」為口號,標榜情感的節制、 平衡與清晰,試圖在十八世紀的古 典主義上建立新的音樂。 他大量運用民族素材,大膽打破 既有的節奏規則,使作品中的節奏 更生動、更具生命力。 新古典主義並不只是舊有的形式與 風格的復古而已,它還使用過去的 技法來組織二十世紀的和聲與節奏。 圖4-6 畢卡索於1932年畫的〈鏡子前面的女孩〉,這是畢卡索對於傳統主題的重新詮釋,史特拉溫斯基也同樣重新詮釋過去的音樂形式與風格。 圖4-5 晚年活躍於美國的俄國作曲家史特拉溫斯基,圖為畫家好友畢卡索於1920年為他所畫的素描。
多元的創作概念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以後, 電視、電腦與人造衛星等便捷的傳訊方 式,使人類進入一個資訊流通、暢行無 回「現代樂派時期」 多元的創作概念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以後, 電視、電腦與人造衛星等便捷的傳訊方 式,使人類進入一個資訊流通、暢行無 阻的世界,快速爆炸的多元性刺激物不 斷衝擊人們的需求,時尚與視覺藝術的 新風格也快速的變換。
自荀貝格之後,各式各樣的新音樂理論相繼被人 提出與運用,並與當代視覺藝術的新風格相呼應 回「多元的創作概念」 自荀貝格之後,各式各樣的新音樂理論相繼被人 提出與運用,並與當代視覺藝術的新風格相呼應 ,如:延伸十二音系統的「序列主義」、「機遇 音樂」、「電子音樂」、「具象音樂」以及「低 限音樂」等各種實驗性色彩濃厚的音樂,代 表作曲家有凱基、史托克豪森、葛拉斯等。 圖4-7 畫家波拉克的作品〈二〉,將顏料滴落、傾倒、投擲於釘在地板上的巨大畫布上,機遇的效果被併入抽象表現主義。
圖4-11 新記譜法是當代音樂語言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因為傳統的音符已無法表現現代作品複雜的結構和音色 回「多元的創作概念」 圖4-11 新記譜法是當代音樂語言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因為傳統的音符已無法表現現代作品複雜的結構和音色 。圖為史托克豪森作品的一頁樂譜,沒有任何可辨認的音符,然而卻能夠表示音長、音量和音頻等內容。 圖4-10 史托克豪森是電子音樂的先驅之一,熱中於運用電腦和機遇音樂等所有的音樂資源,圖為1973年他在巴黎指揮〈讚美歌〉的情景。推薦曲目: 〈讚美歌〉
回「多元的創作概念」 圖4-8 凱基是美國對於現代樂和實驗樂有極大影響力的音樂家,也是機遇音樂的開創者。他將音樂的元素範疇從音符拉大到「包括所有的聲音甚至噪音」,如將鋼琴變成一個打擊樂隊的「加料鋼琴」和演出時鋼琴家靜坐鋼琴前盯著時鐘看,等到4分33秒過後再下臺的無聲作品〈4分33秒〉。推薦曲目: 〈加料鋼琴奏鳴曲〉 圖4-9 加料鋼琴的一隅。在平臺鋼琴的某些弦插上一些物品,如大小螺絲釘、橡皮筋、紙、塑膠品等,用以改變鋼琴的聲音,使其聽起來像是鼓、鈸、木琴、鈴鼓和鑼等的聲音。
史托克豪森的〈讚美歌〉(2’10)
凱基的〈加料鋼琴奏鳴曲〉第五首
?作品所要表現的是什麼呢? 想想看挑戰音樂定義的凱基,他的無聲作品〈4分33秒〉在作品演出時真的是無聲的嗎 曲目:〈4分33秒〉 回「多元的創作概念」 想想看挑戰音樂定義的凱基,他的無聲作品〈4分33秒〉在作品演出時真的是無聲的嗎 ?作品所要表現的是什麼呢? 曲目:〈4分33秒〉
凱基的作品〈4分33秒〉
Ans: 凱基的無聲作品〈4分33秒〉在作品演出時 並非無聲,此段「音樂」來自於在這段期間 內聽眾所發出的一些非預期性的聲響。 回「多元的創作概念」 Ans: 凱基的無聲作品〈4分33秒〉在作品演出時 並非無聲,此段「音樂」來自於在這段期間 內聽眾所發出的一些非預期性的聲響。 作品所要表現的是一種無企圖性的音樂企圖 ,是要人們學習去聆聽,如此一來,人們在 聆聽中將會發現他們反而會更喜歡日常生活 中的聲音,勝於喜歡他們時下在音樂節目中 所聽見的聲音,這就是「隨機音樂」或「機 遇音樂」。
當代流行音樂 隨著時光的平移,流通於民間的「世俗音樂」 逐漸變成大眾的流行音樂。 二十世紀以來,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的相互交 流影響一直可見,這種現象在戰後(1945年以 後),因大眾傳播媒體的日益發達,爵士樂、 流行樂不僅持續對古典音樂有強烈的影響,甚 至與古典音樂各種流派有著平行的發展。
一、爵士樂 爵士樂(Jazz)源自於 美國南方的黑人音樂, 融合了非洲音樂,如藍 調(Blues)、靈歌(Spiritual)、繁音拍 子(Ragtime),以及美 國、歐洲等不同地區音 樂文化的要素,再加上 大量自由而即興的演奏 方式,逐漸形成爵士樂 。 圖4-12 蒙德里安的畫作「百老匯爵士樂」。大大小小的方格及不同顏色長短的線條所產生的和諧旋律,是極具音樂性的。
二十世紀初,爵士樂以紐奧良為中心, 隨著唱片和電臺的傳播,向外轉移到芝 加哥、堪薩斯城以及紐約,今日的爵士 樂更已散布到世界各地。 圖4-13 身兼小號手與歌手的阿姆斯壯是紐奧良最出色的爵士樂即興演奏家之一,對爵士樂的影響遍及世界各地。圖為奧立佛「國王」的克里奧爵士樂團,中間跪地吹奏長號的就是阿姆斯壯。推薦曲目 :〈杓口藍調〉
克里奧爵士樂團演奏〈杓口藍調〉(2’24)
因著爵士樂的盛行,各種新風格也開始發展: (一)1935年到1945年: 盛行以大樂隊來演奏的「搖擺樂」(Swing), 因此這個時期又稱為「搖擺樂年代」。 圖4-14 艾林頓公爵可能是搖擺樂最重要的作曲家、編曲家和指揮家。圖為艾林頓公爵和他的樂團攝於1943年。推薦曲目:〈C-Jam藍調〉
艾林頓公爵與其樂團演奏〈C-Jam藍調〉(3’04)
律節奏變化多端、和聲複雜的「咆哮」(Bebop)。 四○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使得大樂隊難 以生存,而出現以三、五人的樂團演奏,旋 律節奏變化多端、和聲複雜的「咆哮」(Bebop)。 圖4-15 中音薩克管樂手帕克就是「咆哮」爵士樂的開山祖師。推薦曲目:〈燦爛的開玩笑〉 〈Hot House〉
帕克演奏〈燦爛的開玩笑〉(1’29)
帕克演奏〈Hot House〉(1’25)
(二)1940年代末期到1950年代初期: 酷爵士(Cool Jazz):為 一種比較文雅和較有節制的「be-bop」,因比較「冷靜」 而有此稱呼。 酷爵士代表一種內斂的情感 ,有時使用優雅的長笛、鐘 琴、法國號和大提琴來演奏 ,是一種供人們聽而不是伴 舞的音樂體裁,可說是一種 室內樂。 圖4-16 小號手戴維斯是酷爵士的先驅,也是爵士搖滾的開路先鋒。推薦曲目:〈Boplicity〉 、〈Miles Runs the Voodoo Down〉
戴維斯演奏酷爵士曲目〈Boplicity〉(1’29)
〈Miles Runs the Voodoo Down〉(2’54) 戴維斯演奏爵士搖滾曲目 〈Miles Runs the Voodoo Down〉(2’54)
爵士樂發展多元化,並且與靈魂樂(Soul)相互結合,甚至加入拉丁節奏等多元的音樂要素。 (三)1950年以後: 爵士樂發展多元化,並且與靈魂樂(Soul)相互結合,甚至加入拉丁節奏等多元的音樂要素。 圖4-17 以墨鏡下之招牌微笑馳名樂壇的「靈魂樂教父」雷.查爾斯。 〈Georgia On My Mind〉 〈Hit the road jack〉
雷.查爾斯演唱〈Georgia On My Mind〉(1’59)
雷.查爾斯演唱〈Hit the road jack〉(2’18)
(四)1960年以後: 自由爵士(Free Jazz):其音樂打破傳統, 音樂中的隨機性可以和同時期凱基的機遇音 樂相提並論。 搖滾樂:在六○年代晚期也對爵士樂產生巨 大的影響,產生了爵士搖滾(Jazz Rock) ,或稱「融合風」(Fusion),結合了爵士 樂的即興演奏和搖滾樂的節奏與音色,使得 爵士樂又掀起一股其他爵士風格無法望其項 背的熱潮。推薦曲目:〈Spanish Key〉
戴維斯演奏〈Spanish Key〉(2’14)
二、搖滾樂 「搖滾樂」(Rock and roll)是1950年代中 期產生的一種新的流行音樂,它吸收了節奏 藍調、鄉村樂和民間音樂,成功融合了黑人 音樂與白人音樂,其旋律通俗化,重視樂句 中的重音,歌詞內容深入生活中的每一層面 ,以自然的演唱方式吸引公眾的參與。 搖滾歌曲通常以電吉他伴奏,並將音量極度 擴大,電子音響設備和掌握操作電子音響設 備的人,是整個搖滾樂中必不可缺的部分。
貓王艾維斯.普里斯萊是這類風格的第一 個著名代表人物,繼之而來的是披頭四, 他們的音樂、風度和生活方式使世界上幾 百萬人深深著迷。 圖4-18 貓王艾維斯.普里斯萊。推薦曲目:〈無法自拔墜入情網〉(Can't Help Falling in Love)
艾維斯.普里斯萊演唱〈無法自拔墜入情網〉(2’57)
圖4-19 六○年代英國搖滾 樂團披頭四(The Beatles) ,是流行音樂史上最成功的 團體,其風潮從英國反撲至 美國紐約,甚至蔓延至全世 界。他們在歌詞中敘說故事 、評論社會問題,歌唱風格 給人一種行雲流水般的自由 自在感;在伴奏方面使用種 類繁多的樂器,除了電吉他 、電鋼琴、電風琴,還包括 弦樂四重奏樂組、古鋼琴、巴洛克小號,甚至還有西塔琴和手鼓。他們的音樂結構非常簡單,經常使用的是調式和民族風格的旋律,以及三和弦的和聲 。推薦曲目:〈昨日〉(Yesterday) 〈嘿!朱迪〉(Hey Jude)
披頭四演唱〈昨日〉(Yesterday)(2’30)
披頭四演唱〈嘿!朱迪〉(Hey Jude)(2’49)
七○年代末期開始,搖滾樂的發展陸續結 合不同的流行元素,形成好幾個附屬派別, 如重金屬(Heavy metal)、饒舌歌(Rap) 、放克音樂(Funk)、新浪潮(New wave) 等,由於錄音工業的發達,電影、電視工業 的蓬勃發展與推波助瀾,還有與舞蹈、戲劇 的連結,使得搖滾樂席捲了全世界的音樂市 場。
三、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的結合 二十世紀有些著名的音樂家嘗試將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融合在一起,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國的蓋希文、柯普蘭和伯恩斯坦。 圖4-20 蓋希文將爵士樂的某些部分用古典音樂形式表現出來,產生了〈藍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和爵士樂歌劇《波基與貝絲》,因而舉世聞名。 《波基與貝絲》之〈夏日時 光〉
《波基與貝絲》的〈夏日時光〉(2’54)
圖4-21 柯普蘭利用流行音樂素材和嚴肅的創作手法相結合,形成一種音樂風格。推薦曲目:《阿帕拉契之春》 圖4-22 伯恩斯坦是美國四○至八○年代現代樂壇最富盛名的人物之一,其音樂劇《西城故事》將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茱麗葉》背景改成現代紐約西區,融合了交響樂技巧與拉丁爵士風格。推薦曲目:《西城故事》之〈Tonight〉
柯普蘭的《阿帕拉契之春》(2’25)
伯恩斯坦的《西城故事》之〈Tonight〉(2’24)
你知道哪些爵士樂或搖滾樂的演唱(奏)者?請介紹他們的特色並分享欣賞心得。
Ans: 爵士樂的演唱者:艾拉‧費茲潔拉 特色: 的「擬聲演唱」(Scat)所灌錄的Be Bop專 輯、百老匯歌曲等,展現了她各種演唱技巧 艾拉‧費茲潔拉在搖擺樂作品、高難度 的「擬聲演唱」(Scat)所灌錄的Be Bop專 輯、百老匯歌曲等,展現了她各種演唱技巧 的過人功力,聆聽艾拉的歌聲絕對是件輕鬆 且舒服的享受。推薦曲目:〈Mack The Knife 〉、〈You Go To My Head〉。
斯特拉溫斯基—春之祭 (The Rite of Spring) 本曲是斯特拉溫斯基 於1913年為俄國舞團所 做的第三首芭蕾舞曲, 劇情是從俄國古代異教 時代的祭典儀式組合而 成,描述少女在祭壇前 狂舞至死,以作為獻給 太陽神的祭品。 圖4-23 《春之祭》的唱片 封面充滿原始的動能與張力。
《春之祭》是斯特拉溫斯 基早期極端傾向民族主義 時的作品,對二十世紀音 樂具有強烈的衝擊:尖銳 的不和諧音、敲擊式的管 弦樂法、快速變換的節拍 、強烈的非強拍位置重音 、頑固的節奏、不標明調 號又充滿神祕色彩的作曲 手法與一些爵士樂前身的 即興演奏,皆刺激了許多 作曲家的想像力。 圖4-24 作曲家與指揮家布雷茲說:「《春之祭》開啟了現代音樂的大門,這個具宣言性質的作品,在某種程度就像畢卡索〈亞維農的少女〉一樣,從未停止由爭論再到讚美,到最終獲得了澄清的歷程。」
《春之祭》共分成兩大部分,其中又分為許多 段落,各以不同的速度進行;這些段落間的 銜接是不間斷的,舞蹈的標題都在暗示他們 原始的主題。 ■ 第一部分(幕)《大地的崇拜》共有八個舞曲 組成,第二部分(幕)《祭獻》由六個舞曲組 成。(詳細曲目) 兩大部分都從一個慢速的序奏開始,以狂亂 、高潮式的舞蹈結束。本單元要介紹的是第 一部分「序曲」和「春天的占卜—少年男女 之舞」,以及第二部分的結尾「獻祭之舞」。
第一部分 序曲 此段代表「大自然的甦醒,鳥獸們的搔抓囓咬與搖擺」,由一個獨奏的低音管 ,以它最高音域所吹出獨特尖銳的聲音開始,反覆著一個立陶宛民謠的片段,並不斷改變拍子。 譜例4-1:序曲
《春之祭》之序曲(3’14)
春天的占卜—少年男女之舞 弦樂像鼓一般重重的擊出一個不斷重複的不和諧和弦,而且充滿了無法預期與不規則的重音,加上8支法國號的衝刺,更強化了這些重音粗暴的效果。 譜例4-2:春天的占卜—少年男女之舞
《春之祭》之〈春天的占卜—少年男女之舞〉(4’39)
第二部分 獻祭之舞 此段是全曲的大高潮,在開始樂段中 ,爆炸性的敲擊式和弦與定音鼓粗暴的重擊互相抗衡,幾乎每個小節都在變拍號: , , , , , ,以不變的和聲、配器和力度增加了對節奏的強調,這裡的節奏幾乎就是由單一的衝力和簡短的動機,組成一些不規則的模進,這些快速的脈動與不規則、顛簸的重音,製造出極強烈的興奮感。
譜例4-3:獻祭之舞
《春之祭》之〈獻祭之舞〉(3’14)
1913 年《春之祭》首演時,激進大膽又破壞傳統的音樂概念,在巴黎引起音樂史上最大的暴動,觀眾的反應與咆哮聲以及樂團所發出的「噪音」不相上下,不過首演之後的再度演出卻獲得熱烈好評。在今日,《春之祭》較少以芭蕾的形式演出,而多以音樂會的形式演出。
蓋希文—藍色狂想曲 (Rhapsody in Blue) 〈藍色狂想曲〉是蓋希文 最有名的作品,因當時有 一位樂隊領隊懷特曼為了 提升爵士樂的音樂層次, 而委託蓋希文創造一首有 關爵士樂的音樂會作品。 圖4-25 漫畫家筆下的蓋希文。
蓋希文完成雙鋼琴版本,由葛羅菲改編成管弦樂給 懷特曼的樂隊演奏,演出採用鋼琴和管弦樂團合奏 的形式,並由蓋希文擔任鋼琴獨奏。演出獲得極大 的成功,並在十年間為作曲者賺進了25萬美元。 圖4-26 迪士尼動畫演譯〈藍色狂想曲〉中的美國夢想。
迪士尼動畫〈藍色狂想曲之芭蕾舞〉(6’59)
〈藍色狂想曲〉並非真正的爵士樂,而是使用了近 似爵士樂的節奏與旋律,一開始由單簧管從低音的 震音開始,吹奏起藍調音階滑奏向一個高音,帶起 整首爵士風味的樂曲。全曲由幾個主要旋律所構成 ,這些旋律不斷由鋼琴與樂團奏出,有時充滿節奏 感,有時旋律流暢,鬆弛與緊張交替呈現,使得聆 聽時趣味盎然。 譜例4-4
蓋希文的〈藍色狂想曲〉(1’39)
混合拍子與變化拍子 混合拍子: 兩種或三種單拍子有規則地在一樂曲中先 後反覆出現,例如: 、 、 是由二、三、四各種拍子組合而成; 7是由 + 或 + ,而 通常是 + + 。 5 4 7 4 9 4 4 3 4 3 4 4 9 4 4 3 4 2 4
變化拍子: 在近代音樂中,作曲家為了增加音樂 的趣味,拍子更傾向於複雜,有時在樂曲 中使用多種不同的拍號,時時變化,即所 謂的變化拍子,如本單元所介紹《春之祭》 的獻祭之舞和本單元歌曲〈雲端上的城堡〉 (Castle on a Cloud)。
爵士樂的節奏 切分音節奏和節奏的「搖擺」是爵士樂最顯著的 二項特徵,大多數的爵士風格中,拍子是由打擊 樂手(用鼓或鈸)和低音提琴手所奏出的。一小 節通常有四拍,重音通常落在弱拍上: 。 各種切分音節奏是由於重音在拍子的「中間」出 現而造成的,而爵士樂「搖擺」的感覺,則是將 一連串音符稍微不平均的演奏,例如一對八分音 符,將第二個音演奏得比第一音稍短,出現相通 拍的情形: 。
切分音是一種改變拍子原本重音的位置,打破 原有拍子強弱的常態和規律性循環的節奏,形 成方式如下: 1.弱拍變強拍: 2.當強拍休止時: 3.使用連結線造成的重音位置改變:
節奏練習
視唱練習
讓我們「Jazz」一下 聽聽看下列兩首歌有何異同之處? 1.巴赫〈G大調小步舞曲〉 2.玩具合唱團〈愛的協奏曲〉 圖4-27 隨性即興演奏的爵士樂手
巴赫〈G大調小步舞曲〉(1’17)
玩具合唱團〈愛的協奏曲〉(1’59)
Ans: 沒錯,它們旋律相似(第二首多加了一些音),但節奏不同(第一首為三拍子,第二首為四拍子),〈愛的協奏曲〉是改編巴赫的〈G大調小步舞曲〉而成的流行歌曲。
把下面歌曲節奏即興哼唱成爵士風格的切分或搖擺節奏,讓我們也來「Jazz」一下。 主題:小星星
試試看以音符記錄下來,這就是你的音樂創作。
本歌曲選自音樂劇《悲慘世界》,由被寄養在酒館旅店,飽受旅店夫婦虐待的孤女柯賽特(Cosette)演唱。歌曲以變化拍子來呈現受虐兒內心的不安焦慮,柯賽特娓娓唱出內心卑微的夢想,令聽者動容。 圖4-28 《悲慘世界》海報以柯賽特為封面。
那裡沒有任何需要清潔的地板,在我雲端上的城堡。 充滿玩具的房間,數以百計的男孩和女孩, 沒有人大叫或大聲說話,在我雲端上的城堡。 (註:葉娜心譯詞) 有一座雲端上的城堡,我夢中時常去, 那裡沒有任何需要清潔的地板,在我雲端上的城堡。 充滿玩具的房間,數以百計的男孩和女孩, 沒有人大叫或大聲說話,在我雲端上的城堡。 有位全身白衣的婦人,抱著我輕聲唱著催眠曲, 她慈愛的對我說:「Cosette,我非常愛你」。 我知道這個地方沒有人會迷失,也沒有人哭泣, 哭泣是不被允許的,在我雲端上的城堡。 圖4-29 被酒店女主人虐待的 柯賽特 圖4-30 《悲慘世界》裡的 柯賽特
悲慘世界(Castle on a Cloud)(1’37)
Castle on a Cloud《悲慘世界》歌唱
Castle on a Cloud《悲慘世界》伴唱
聲,都可以用這樣的機遇來決定。這 樣的即興演出,每一次都會不一樣, 只能經過錄音才能保留下來當次的音 樂,它通常和電子音樂與電腦音樂相 機遇音樂(Chance music): 音樂中的元素都是用機遇來決定 ,如將旋律分為幾個片段,演奏者任 意選取演奏的素材,同樣的力度或和 聲,都可以用這樣的機遇來決定。這 樣的即興演出,每一次都會不一樣, 只能經過錄音才能保留下來當次的音 樂,它通常和電子音樂與電腦音樂相 結合使用。
2. 電子音樂(Electronic music): 1950年以來錄音帶工作室、電子合 成器和電腦的發達,作曲家們透過各種 電子儀器的輔助,以史無前例的精準度 來掌握音色、音長、力度與音高,不再 受人為演奏的因素所限制。電子音樂的 演出常與其他視聽媒材結合,如幻燈片 、影片、燈光變化、手勢或戲劇動作等。
3. 具象音樂(Musique concréte): 出現在1940年以後,不同於電子音 樂,是指任何振動媒介的音響,如人聲 、樂器等,再用電子儀器加以收音處理 ,簡而言之,就是用電子儀器錄下真實 的音,便可以稱為具象音樂。
4. 低限音樂(Minimalism music): 緣起於1960年代紐約的一項藝術運動, 其音樂特色在於固定的節奏脈動、明確的調 性以及簡短旋律模型不斷重複,因此又被稱 為「反覆音樂」;另有「極限音樂」、「低 限音樂」、「素樂」(日本)等不同的譯名 。拉威爾的《波蕾洛舞曲》也算極簡主義的 觀念;葛拉斯為電影「時時刻刻」所作的背 景音樂,簡單而重複的鋼琴配上弦樂,就是 屬於「極簡主義」音樂。
流行音樂或「普普音樂」(Pop music): 意指「大眾音樂」。這個術語也包括了各種 未受正規教育的人們所創作及未被記錄下來 的民間音樂。 2. 爵士樂: 以即興演奏為基礎,以切分音節奏、穩定的節拍、獨具一格的音色和演奏技巧為特色的音樂。
3. 藍調: 是美國黑人歌唱音樂的一種風格,也是 一種演奏風格,其特色是主旋律憂鬱、悲傷 ,將第三、五、七級音微微降低,這些扭曲 的音被稱為藍音符,也常用滑音。 4. 靈歌: 是黑奴們宗教性的歌曲,有著啟應、滑 音和即興變奏等特質。 5. 繁音拍子: 一種以切分音節奏為特徵的鋼琴音樂, 在1890~1915年左右頗為流行。
靈魂樂: 靈魂樂的前身是黑人的福音歌(Gospel song), 此音樂在反映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黑人人權慘遭踐踏的悲慘生活。音樂中不斷出現的Jesus、Lord 、Heaven等歌詞,隱喻黑人對於自由生活的嚮往 ,是一種充滿無奈、控訴的音樂形式。 雷.查爾斯結合福音及節奏藍調,創造出「靈魂樂」,主要特色為常使用大量的轉音,聲音高亢而旋繞,或再加上多部和聲,傳統的熱情與痛苦 ,透過鍵盤樂器和電吉他,以強而有力的放大音量得到更強烈的表達。
2.節奏藍調(Rhythm and Blues): 以黑人音樂藍調為基調的流行音樂,節拍強而有力,四○年代晚期成為美國黑人音樂的主流風格。
3.鄉村樂(Country and Western): 相承美國南部十八、十九世紀英國移民帶來的傳統民歌,常用小提琴、班究琴和吉他等樂器以快速有規律的節拍奏出自然音階 。這種類似民歌,以吉他伴奏為主的白人鄉村音樂和西部音樂影響美國各地,發展出各種特色的鄉村音樂,也成為美國流行音樂的主流之一。
第一部分:大地的崇拜 序曲—孤單的巴松管以怪異的高音奏著,後來其他樂器加入,描繪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的景象。 春天的占卜—少女之舞—以撥弦效果為作引子,帶出強勁的異教舞曲,當中充滿隆然作響切分音節奏。 掠奪競賽—弦樂縈繞不散,木管樂輾轉迴旋,加上定音鼓的重撃與銅管樂狂亂叫號,形成急促和激烈的氣氛。 春天的輪舞—樂曲氣氛突然大變,高音與低音單簧管演奏柔和的俄羅斯民謠,而隨著此幕結束,緊接其後的是焦躁的舞曲,低音反覆以四個級進的音組成。
部落爭戰及智者之列—銅管樂欣然躍動,其它樂部卻彷彿決意破壞氣氛。隨著音樂速度加快,樂曲氣勢亦漸趨激烈。 大地的奉獻—溫柔,短促而神秘。 大地之舞—這首急速的舞曲感覺粗獷,充滿出奇不意的插奏,亦以相當突然的方式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