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骨骼、關節 傷害急救 組員: 499i0014 高藝庭 499i0017 徐育敏 499i0022 林佳瑩 499i0048 詹謹禎
造成肌肉、骨骼、關節 傷害的原因 1.先天性:先天性的畸形、骨骼發育不完整等特殊體質。 2.病理性:癌症、關節周圍的結構異常、營養不良、骨質疏鬆等。 3.外傷性:由直接外力或間接外力造成的損傷。 4.內因性:不當的動作或過度使力
肌肉、骨骼、關節 傷害的定義及症狀 【肌肉拉傷】 定義:肌肉因拉扯或過度用力伸張所造成的損傷稱為肌肉拉傷(strain)。常因激烈的運動、過度用力、提過重的物品或打架而造成上臂、前臂、或腿部肌肉拉傷。 症狀:疼痛、皮下出血、腫脹、凹陷、無力、活動異常、嚴重時可能聽到或感覺到斷裂聲
肌肉、骨骼、關節 傷害的定義及症狀 【扭傷】 定義:因關節部份受到外力過度拉扯、扭轉超越所能承受的範圍、或者著力角度不當,造成關節周圍的軟組織損傷稱為扭傷。兒童常在由高處往下跳或跑步時,凹凸不平的地面而導致踝關節扭傷,另外打球或接球時也常造成手指關節的扭傷。 症狀:疼痛、皮下出血、關節部份腫脹、無力、無法支撐、活動異常等。
肌肉、骨骼、關節 傷害的定義及症狀 【脫臼】 定義:關節中的骨骼脫離正常位置稱為脫臼。兒童常因車禍打架、撞擊而導致肩關節、肘關節部分脫臼的情況。 症狀:疼痛、皮下出血、腫脹、凹陷、關節變形、角度異常、無法支撐、活動異常、肢體變長。
肌肉、骨骼、關節 傷害的定義及症狀 【骨折】 定義:骨骼的斷裂稱為骨折。兒童常因車禍、高處墜落而發生骨折,常受傷的部位是鎖骨、頭部與四肢。 症狀:患童自己感覺斷裂或聽到斷裂聲、感覺疼痛、皮下出血、腫脹、凹陷、變形、失去支撐力、活動受限制或活動異常此外還可能造成出血及骨骼或組織外露,或其他組織器官(如血管、神經、肌肉、皮膚、腦、肺、心臟、…等)的損傷,若是顱骨骨折可能出現自眼耳鼻流出血液或腦及骼液、眼睛出現血絲、眼框發黑、兩眼瞳孔大小不一、肢體部分癱瘓、大小便失禁、甚至昏迷。
骨折的種類 骨折的種類:可分閉鎖性骨折、開放性骨折及粉碎性骨折。 1.閉鎖性骨折:骨折斷面未穿透到皮膚表面,受傷部位外觀完整,若無明顯變形,單就外觀不易辨認是否有骨折、拉傷或扭傷,所以經常會被忽略而延誤治療。 2.開放性骨折:骨折斷面穿透到皮膚表面。可能造成嚴重出血而休克,或傷口遭受到感染,急救時應優先處理開放性傷口,予以止血及預防感染。 3.粉碎性骨折:經由X光診斷骨骼碎裂而斷成多片,成粉碎性外觀。
骨折對兒童的影響 雖然兒童骨骼細胞生長快速,再生能力強,復原較快,但是若兒童期經常發生骨端骨折,造成古端與骨幹分離,生長板的部位,容易被誤認為是扭傷,如果延誤處理不當,可能會造成骨骼畸形或無法正常生長。
兒童、成人及老人骨折 之特性差異比較表
肌肉、骨骼、關節 傷害的處理原則 PRICE原則
緊急救護步驟 當發現兒童摔倒、撞擊、跌落…等事故,硬立即進行的急救步驟如下: 1.控制環境 2.安撫兒童 3.初步評估及求救 4.維持生命 5.深入評估 6.預防休克 7.固定傷處 8.避免移動傷處 9.記錄 10.送醫治療
固定夾版 選擇及使用的注意事項 夾板的選擇 1.木質夾板:為最常用,且方便,容易製作,但較不容清洗、消毒。 2.塑膠板:不易折斷,防水且容易清洗、消毒。 3.鋁製:較輕且硬 4.碳纖夾板(捲筒式夾板):表面有軟墊,材質輕,體積小,收放容易,但價格較高,不容易清洗及消毒。 5.真空夾板:有不同部位的規格,不容易清洗,體積大,攜帶不方便,且價格高,目前僅救護車上或特殊單位會準備。
固定夾版 選擇及使用的注意事項 6.充氣夾板:透明塑膠材質,充氣後,可達到固定及壓迫、止血的效果,容易清洗及消毒,使用時透明的塑膠可以觀察傷口,較不透氣且價格高,僅救護車上或特殊單位會準備。 7.代用夾板:發生緊急事故傷害時,當用具不足時用或剛好無適合規格,可尋找適當的代用品立即處理傷肢,到達急救的最大效果。 *選擇代用夾板的原則:長度、材質、表面需平整且乾淨。 *日常生活容易取得的固定代用品:如尺、墊板、壓克力板、書、雜誌等。都可用來做代用的固定夾板。
固定時應注意事項 1.利用自然空隙穿帶:膝蓋、腕關節、踝關節、腰頸等部位,與地面間都有自然空隙,用自然空隙穿帶可避免移動傷處。 2.運用固定帶:可用膠布、繃帶、三角巾、布條、手帕等。 3.紮帶位置:應避開骨折處及關節部分。 4.軟墊放置:固定版需襯軟墊(可使用毛巾、布類、浴巾、衣服、棉墊等當襯墊)使受力平均,增加固定效果,避免影響血液循環。 5.鬆緊度測試:固定帶固定中及固定後應測試鬆緊度,並持續觀察。 6.露出肢體末端:以觀察血液循環情況。 7.禁止移動後之情況:若懷疑脊椎骨折,或無法自行處理的情況時,先維持患童呼吸循環,禁止移動,應先以頸圈固定,或等待119救護人員處理。
包紮示範 肌肉拉傷處理:螺旋回返法包紮、懸臂帶將前臂支托 腕關節扭傷:彈性繃帶8字型固定 踝關節扭傷:輕微扭傷可以使永以彈性繃帶、長布條或帶狀三角巾8字型包紮方法固定。 手指扭傷:將手指以壓舌板、竹片、厚紙板或旁邊的手指,用透氣膠帶固定。
結論 兒童處於生長階段,組織再生能力強,因此肌肉、骨骼、關節受傷的復原時間較快,但是如果沒有及時妥善處理,很容易影響發育甚至導致畸形,尤其是一些表面不易察覺的傷處,經常會被忽略,應多注意兒童的動作及活動環境安全,避免摔傷、墬落,牢記處理的原則,並經常演練骨折時固定的方法,以備不時之需。
實例 : 肌肉、骨骼、關節 傷害急救 10歲的小明騎腳踏車摔倒,躺在地上,左前臂中央疼痛、腫脹且小明一直哭,此時應如何處理。 6歲的小華趁媽媽煮飯時在沙發上跳來跳去,結果一不小心摔落地上,哇哇大叫,媽媽出來一看小華躺在地上,其右手肘發紅、變形、無開放性傷口。 阿公騎腳踏車載7歲的偉偉出門,沒想到腳一採動,立即聽到偉偉的慘叫聲,停下來一看,偉偉的左腳踝被卡進車輪中,關節及足部瘀血、疼痛。 4. 小原遊戲跌倒時,手腕被同學壓到而疼痛不已。
資料來源 兒童安全與急救/黃庭宏等合著.—出版— 第12張肌肉、骨骼、關節傷害急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