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创造和应用的国际趋势 --两种新兴市场的建立 知识产权创造和应用的国际趋势 --两种新兴市场的建立 北京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张 平 2011年9月5日
知识产权应用的国际趋势—两种新型市场的建立 序:知识产权制度提供了两类新型市场 一、知识产权创造:创新、风投、独立公司 二、知识产权应用:转让、许可及经营 三、知识产权制度与国家经济发展 北京大学
知识产权创造:创新成果权利化 知识产权应用:知识产权产业化 知识产权制度提供了两类新型市场 国家间技术先进性的竞争演变成技术垄断性的竞争,知识产权成为当代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 知识产权创造:创新成果权利化 知识产权应用:知识产权产业化 知识产权应用 许可市场 知识产权创造 创新市场
一、知识产权创造:创新、风投、独立公司 知识产权与创新的关系 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经营创新 版权制度 商标制度 专利制度 激励创新?激励垄断? Who ?What? How? 北京大学
一、知识产权创造:创新、风投、独立公司 知识产权制度服务的对象:市场主体 专利制度:企业是创新主体,大学与公共研究机构的创新定位 商标制度:经营者是主体,商标的价值在经营性使用 版权制度:作者、传播者,产业推动版权制度进步 北京大学
一、知识产权创造:创新、风投、独立公司 创新的动力来源于产业,一切激励的手段和机制应当为产业服务 创新—获得专利—维护权利:企业按市场需求进行 风险投资进入创新领域—分配日后的利润 独立的经营公司成立—新的商业模式 高智类公司:为发明创造投入
在中国的语境下,“自主创新”是一种政策性语言或者说是政府文件中的用语。应当等同于科技创新或者技术创新。 科技创新、自主创新 、知识产权创造 在中国的语境下,“自主创新”是一种政策性语言或者说是政府文件中的用语。应当等同于科技创新或者技术创新。 自主创新的含义: 原始创新:主要是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中 的基础创新, 集成创新:众多的新技术优化组合后的创新 引进吸收再创新(改进创新):把引进的先进技术 加以改造升级后的创新。 知识产权创造战略应当分类部署
不同的创新模式有不同的制度需求 原始创新 专利条件 审查原则 权利归属 利益分配 侵权责任 无效门槛 高 集成创新 中 改进创新 低
不同的创新主体有不同的制度需求 跨国企业:知识产权制度的最大受益者 中小企业:需要法律与政策支持 企业 加工型企业:以经营创新为主 合资企业:注重权利归属与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不完全的市场机制
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正面作用 负面作用 -激励创新,保证充分的创造发明供应市场,刺激可持续而广泛的经济增长; -促进发明创造和开拓性技术信息的披露,激励产业内和跨产业的创新; -促进风险投资; -在全球经济中,保障消费者利益; -创造了新市场;(知识产权许可) 正面作用 没有经济学研究支撑,证明专利制度当然促进创新 对基础性创造的宽泛的保护会阻碍后续创新 对技术的扩散和市场竞争产生负面影响 授权宽泛、权利要求重叠,形成专利灌丛(研发壁垒、市场障碍) 负面作用
知识产权制度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对于创新能力落后的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的直接作用是鼓励招商引资、吸引国外中低端技术流通,培养贴牌企业。对于贴牌企业没有创新的权利。 【例】中国汽车、日用化工 中国目前仍属于中低收入水平的国家,知识产权制度表现出复杂的双重性,既激励创新,又可能妨碍技术扩散。实证研究表明,一方面,知识产权制度有促进研发投入、激励创新的作用,但是中国企业却往往缺乏必要的资源用于持续的创新活动。另一方面,中国产业仍被锁定在价值链条的低端,对外贸易受到知识产权的壁垒而面临困境。
知识产权制度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知识产权制度的设立与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另由于技术基础的悬殊,知识产权制度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产生的社会效果也是不同的。 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的有效促进作用依赖于社会经济基础和其他制度环境,相同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不同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同 马来西亚 v.日本 中国v.韩国
二、知识产权应用:转让、许可及经营 知识产权应用:追求利益最大化 中介机构:低端技术、非职务发明 政产学研结合:形式华丽,效果不佳 企业标准战略:国际标准、联盟标准、企业标准 经营公司:滋生专利海盗、引发恶性竞争、带来全球效应
二、知识产权应用:转让、许可及经营 转让的虚与实 许可的多种形式 发生转让的条件: 合资兼并 原始的单独许可 甩掉包袱 交叉许可 技术“间谍” 有价值的专利不会转让 有生命的商标不会转让 版权更不会发生全部 权利转让 许可的多种形式 原始的单独许可 交叉许可 联合许可 为刷新专利获得 独占申请权许可 《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成功模式及相关政策研究》 北京大学
二、知识产权应用:转让、许可及经营 知识产权经营公司 不同产业全方位专利收购、委托研究刷新专利、专门分析打包许可、寻找时机出售给专利侵权被告,或者商业谈判双方 某一产业链上下游专利部署、交叉许可绑定收费 专利评估成为关键,由此滋生又一新兴行业
二、知识产权应用:转让、许可及经营 反不正当竞争问题 知识产权制度设计中鼓励知识产权的应用 为防止知识产权权利人寻租同时要对知识产权权利行使进行规制 反权利滥用问题 反垄断问题 北京大学
?× ? ?× 中国知识产权创造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⒊ ⒉ ⒉ 国家 R&D ⒊ 企业 R&D ⒌ ⒋ 知识产权 ⒈ 外企 R&D ⒋ ⒌ 1、2、3的大循环出现问题 4、5的小循环比较畅通 ⒊ ?× ⒉ 大学 公共研究机构 R&D ⒌ ⒋ 国家 R&D ? 知识产权 外企 R&D ⒈ ⒋ 企业 个人: 非职务发明 ⒌ R&D ⒉ ?× ⒊
专利成果转化中的制度作用 法律--激励机制 管理--市场机制 技术--创新机制 美国拜杜法案及其对国际和国内技术转移的影响 ; 亚洲国家技术转移立法及技术转移运营模式 ; 欧洲国家技术转移立法及技术转移运营模式;
中国专利技术转化现状和发展研究 高校和公共研究机构依然是创新主体,但是立项与产业的需求不紧密申请专利的动力有问题,专利转化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支撑不足。 创新 主体转化 产学研 参与机制 利益 分配
三、知识产权制度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 没有证据证明,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下列经济发展指标与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有直接关系 国民经济总产值 劳动就业率 民众购买力 企业国际竞争力 有直接证据证明,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对吸引外资有明显作用。主要领域 信息产业、汽车产业、大型设备、医药、日用化工 在中国,目前没有经济学家参与知识产权制度以及战略的研究。也没有经济学的支持“知识产权制度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的理论研究
三、知识产权保护与国家经济发展 经验验证 发达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知识产权收益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撑(WIPO的研究报告) 正在发展中的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对引进外资有明显促进作用,对中低档技术的转移有吸引力,但是促进本地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增量有限, 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呈多元结果(日本和马来西亚的对比;韩国和中国的对比) 最不发达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对国家经济发展几乎没有作用(委内瑞拉等国家)
专利保护的制度需求和实际人均国民收入的关系 弱保护阶段 强保护阶段 实际人均国民收入 临界点 around $2500) 理想状态
Keith Masku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the Global Econom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pp102-109, Fig. 4.1 23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应当以市场竞争为引导。 我的观点 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作用是鼓励垄断,通过授予 垄断权鼓励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动。 知识产权制度以市场经济为服务对象 以企业为作用主体 远离市场的创新与竞争活动,知识产权制度无法发挥作用。 市场经济不完善的领域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有限。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应以市场经济最活跃的领域为重点。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应当以市场竞争为引导。 高校知识产权活动应当区别展开: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的不同知识产权战略
反思:知识产权法的宗旨 诞生于欧洲的早期知识产权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发展于美国的现代知识产权制度仍然是市场利益的直接驱动。 尽管人们将知识产权法冠以“捍卫智慧”的法律, 其实质无时不体现出服务于产业发展和国际经济利益的宗旨 知识产权立法、司法以及研究的回归: 知识产权保护应当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在产业链中选择 优先发展和有利发展的产业,知识产权创造和应用方能产生效果
请 批 评 指 正 北京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hellopku@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