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观经济的市场失灵 二、市场势力 三、外部性 四、公共物品 五、帕累托最优 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一、微观经济的市场失灵 二、市场势力 三、外部性 四、公共物品 五、帕累托最优
一、微观经济的市场失灵 market failure 1.市场失灵 理想市场,个体利益最大化能够导致资源有效配置。 当条件不能满足时,就会出现资源配置的扭曲。 市场失灵: 市场机制(即价格调节市场的机制)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即市场机制造成资源的配置失当。 回忆 微观经济学的本质:市场有效,市场万能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市场不完善,政府有能力。
2.市场失灵的原因 (1)市场势力 market power :少数经济主体不适当的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 即由少数市场的参与者影响或决定市场价格。 (2)外部性 externality:当一种消费或生产活动对其他消费或生产活动,所产生的不反映在市场价格中的直接效应。 (3)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 :使所有消费者都得益而市场不能供给或供给不足的物品。 (4)不完全信息 。信息成本高昂,信息不能均匀分配,信息不完全可能造成垄断力量,以影响消费者福利为代价谋取垄断利润。
二、市场势力 market power 1.影响价格的市场势力普遍存在。 一个市场要有效运转,就要求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操纵者。 实际中完全竞争很少,且竞争一般必然引起垄断。 如果某些人和厂商是价格制定者,那么资源配置一般是低效率的。 一个拥有市场势力的厂商可能通过减少供应的方式,将价格提高,这样用于生产的资源变得不充分。 帕雷托生产最优遭到破坏,出现市场失灵问题。
2.市场势力的负作用 市场势力对整个经济是一种损害, 致使生产无效率。 (1)垄断厂商通过控制产量、提高价格来获取高额利润,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还带来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交易价格>平均成本。 (2)导致管理松懈。缺乏尽可能降低成本的动力。 (3)导致寻租行为。如果垄断来自政府规则,可以被游说,产生寻租。 (4)造成研发费用的减少。
3.制约市场势力的公共政策 (1)公共管制 管制原因:市场势力缺乏效率。 国有化政策: 国家直接从事生产活动,或者把某些过去由私人从事的生产活动转归国家。 (1)对国家利益重大的行业; (2)私人不愿意经营,或者无力经营的行业; (3)投入高、风险大的新兴行业。 自然垄断行业具有自然垄断性, 具有规模经济特征; 资本的专用性强。 自然垄断行业往往面对低需求弹性。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价格来获得暴利。 公共管制的措施: 价格管制,防止垄断定价。 市场准入和退出管制。 微观管制,企业质量、安全要求。
(2)反托拉斯法。 政府采取措施,促进竞争。 禁止合并,分解公司。 限制贸易的协议和共谋 限制企图垄断市场和价格歧视。 反托拉斯法 垄断的积极作用: 公司合并,没有减弱竞争,而是更有效率的降低成本 虽然可以垄断国内市场,但却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 区别对待不同产业。 重工业:适当垄断, 轻工业:竞争
三、外部性 externality 1.外部性: 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强加的成本和收益。 私人成本或收益与社会成本或收益的不一致,导致实际价格不同于最优价格。 2.外部性类型。 正外部性(外部经济):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 负外部性(外部不经济):社会收益小于私人收益。
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看 生产的正外部性。生产者的经济行为产生了有利于他人的良好影响,而却不能从中取得报酬。如蜜蜂的生产者,传播了花粉。上游居民种树,保护水土,下游居民的用水得到保障。 消费的正外部性。消费者采取的行动对于他人产生的有利影响。养花而观赏的人,给予养蜂人和邻居带来了好处。 生产的负外部性。生产者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了损害,但没有给他人予以补偿。造纸厂的三废。木工装修房子所产生的噪音。上游伐木造成洪水泛滥和水土流失,对下游的种植、灌溉、运输和工业产生不利影响。 消费的负外部性。消费者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了损害,但没有给予补偿。吸烟。某人在三更半夜时大声唱卡拉OK。
3. 外部性与资源配置的失当 外部经济对外带来的好处无法得到回报。具有外部经济的物品供应不足。例如教育和新技术。 物品消费或生产的收益<应当得到的收益(社会收益); 即物品消费或生产成本>应当支付成本(社会成本)。 外部不经济对外带来的危害无法进行补偿。具有外部不经济的物品供应过多。例如乱扔或乱倒垃圾。 物品消费或生产收益>应当得到的收益(社会收益); 即物品消费或生产成本<应当支付成本(社会成本)。
生产的负外部性图示 通过征税,使供给曲线左移到最优社会成本。 防止负外部性的东西生产过多。 P S1社会成本 通过征税,使供给曲线左移到最优社会成本。 防止负外部性的东西生产过多。 S 最优 现有均衡 D Q 消费的负外部性,也可以通过征税,使需求曲线左移到最优。 防止负外部性的东西消费过多,限制交易量。
生产的正外部性图示 通过给予额外的奖励,使得供给曲线右移到最优。 促进正外部性的东西生产更多。 P S 通过给予额外的奖励,使得供给曲线右移到最优。 促进正外部性的东西生产更多。 现有均衡 S2社会收益 最优 D Q 消费的正外部性,也可以通过各种鼓励措施,使需求曲线右移到最优。 使得正外部性的东西消费更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4.纠正外部不经济性 (1)政府的反外部性计划。 行政措施:管制与指导 经济措施:庇古税与补贴 征税。数额等于该企业给社会其他成员造成的损失,使企业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 发放可交易的污染排放许可证。政府确定污染水平,将排放额度失当的在厂商中间进行分配。 给予补贴。受教育者从教育中得到私人利益:能得到较理想的工作,较丰厚的报酬,能较好享受文化生活等.此外教育还产生许多积极的社会影响。
(2)自愿协商:科斯定理与权利界定 外部性内部化 合并。合并成一个企业,此时的外部影响就“消失”了,即被“内部化”了。 规定产权。如果产权是完全确定的并得到充分保障,有些外部影响就可能不会发生。 如果给下游用水者使用一定质量水源的产权,则上游的污染者将因把下游水质降到特定水平以下而受罚。 利益各方协商谈判。 其他方案。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不扔乱垃圾。捐款。
四、公共物品 public goods 1.产品的划分。 排他性:不付费,就会被排除在消费之外。 私人物品: 竞争性:一旦某人消费了某个物品,其他人就不能再消费该商品。 私人物品: 既具有排他性,也具有竞争性的物品。 非排他性:无法排除一些人“不付费便可消费”,或者排他成本过高。 非竞争性:不需增加成本,即可增加对它的消费。增加消费者,并不影响他人。 公共物品: 既无排他性,也无竞争性的物品。 准公共物品:排他性、竞争性,两者只具其一的物品。
2.公共物品的典型案例 公地悲剧 the tragedy of commons : 对具有公共品特征的自然资源,如公共鱼塘和草地、飞机航线、电波频率等,资源可能被滥用。 公海捕鱼。 假设一大湖,内有鱼虾无数,每个钓鱼者的钓鱼边际成本为零。在“自利”假设下,钓鱼者自由进入,每个人竞相捕鱼,最终导致“鱼虾”资源的滥用。 过渡放牧。 一块公共草地,虽然每个人放羊不影响其他人放羊。然而一旦放羊数大于草地容纳的头数,结局只能是,公共草地被滥用,最终导致大家都放不成羊。
3.公共物品和市场失灵 搭便车Free riding :即使不付费也能享受到有关利益的行为。 搭便车的存在,不能到达帕累托最有效的供给水平。 消费者可以免费享用公共品。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导致供给太少甚至没有。 即私人不愿意提供这种物品。 但这种物品又是所必需的,如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 公共物品影响到几乎所有居民,而依靠市场机制无法解决,只有国家或者政府来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4.公共物品的集体选择政策 私人产品的均衡取决于市场机制运行。 公共产品的供给作出公共选择,取决于政治运行机制。 阿罗不可能定理:依靠简单多数的投票原则,要在各种个人偏好中选择出共同一致的顺序,是不可能的。 公共产品只能的提供只能由胜任的公共权利机关,要想借助于投票过程来达到协调一致的集体选择结果,是不可能的。 公共选择:政府对公共物品的提供做出的选择。 阿罗不可能定理认为“多数投票”原则的选举制度无效,强调了确立政府的权威性。 布坎南等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只要在个人选择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的公共选择机制,就可以避免阿罗定理出现。
公共选择理论的几种投票机制 一致性规则 Unanimity rules: 全体投票人都认可的情况下实施。 “认可”意味着明确赞成或至少不反对; 如果有一个反对,则相关议案即被否决。 优点:按这个原则通过的方案,实现了帕累托最优,满足了全体投票人的偏好。 缺陷:是决策成本太高,很多情况下无法达成协议。 简单多数规则,超过总数的一半,方案就算通过。 比例多数规则,要求赞成票要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才算有效。 多数票规则Majority voting rules : 超过半数的人同意。 优点:多数规则协商成本低,易达成协议,能增进多数人福利。 缺点:多数规则使少数人福利受损.,不能满足全体成员的偏好。赞成的多数给反对的少数增加了负担。 赞成者净福利增加;反对者净福利减少。
5.政府对于公共物品的干预 (1)建立公营企业。 (2)委托私人企业生产公共产品。 签订合同。让私人公司经营公共产品。基础设施等。 授予经营权。委托私人公司经营。自来水、电话电力等。 经济资助。对私营的公共物品给予经济资助。科技、住宅、教育卫生。 政府参股。桥梁、水坝、公路、铁路等。 (3)法律保护私人进入。采取法律手段,允许私人适当进入。
五、帕累托最优 Pareto Optimality 1.帕累托最优标准 帕累托最优:也称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改善: 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人的处境变好。 帕累托改进: 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帕累托最优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的余地的状态; 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 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2.帕累托最优的3个条件 交换最优:即使再交易,个人也不能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 此时对任意两个消费者,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效用同时得到最大化。 生产最优:任意两个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者,需要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产量同时得到最大化。 产品混合最优: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必须与任何生产者在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产品转换率相同。
3.社会福利最大化与经济效率 经济效率: 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两种观点: (1)把社会福利看作是消费者的效用之和。 (2)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 经济效率: 社会经济运行的总体效率。 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对现有经济资源的使用达到了不可能使社会成员福利进一步增加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