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 与教学质量建设 季桂起 2016.01.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模板的使用 教育学 江西教育学院教育系 冯芳 2012 - 10. 第二章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
Advertisements

用 藥 安 全 用 藥 安 全 護 理 師 張 嘉 芬. 前 言 前 言 正確用藥的方法 藥袋上的秘辛 為了減少重大疾病或是醫療處理、 用藥不當的相關事件發生。
阿尔伯特亲王 阿尔伯特亲王纪念碑 维多利亚女王夫妇 维多利亚女王一家 建造水晶宫 水晶宫初建时的照片.
3 2/25/2017.
梦想启航 ——大学生活与职业规划专题讲座.
河北保定外国语学校 高三家长会.
新多益擬真英檢系統 以專區帳密登入 選擇任一項目 注意:限用IE瀏覽器!!.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依法治国精神解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依法治国精神解读 一、十八届四中全会概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打造教育的“南山质量”
证券市场法律制度与监督管理 作者:张学亮.
个体税收征管政策讲解 浏阳市地方税务局.
封面 2015易驾考最新分享: 科目二考试方法秘诀 文章来源:易驾考官网.
基于行业的 企业技术创新信息保障体系研究 刘 华 博士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第四讲 1949—1991年的中苏关系 及其经验教训.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 课程体系建设.
“鼠标加水泥”的百货公司——武汉中百 朱巧巧 陆嘉怡 田泽宇.
合理控制索道游客流量 确保景区可持续发展 云南丽江玉龙雪山索道 陈加林 二0一五年十一月.
千里挑一的“征途” ——浅谈中国“国考”热.
我怀念的乡村记忆 陈秀华 社会工作0841.
研修4组 学习简报(第3期) 主编:左文玲 2015年2月7日.
潘集小学英语班 学习简报(第5期) 主编:吴婷 2016年2月28日.
与领导、下级、同事的 沟通技巧.
潜能宇宙平衡法则 ——启动11.11天地人合新生命工程(分类系统) 凛然智慧(北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良心處方 Click to start..
失眠的饮食及调理 北京国济中医院
中餐烹調實習Ⅲ 第九章中國菜系介紹 林可薇 製作.
新高考研究介绍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项目研究组.
如东中专 学校文化课现状及提升举措的思考
第3讲 时间管理.
续班指导.
高等教育出版社 工作汇报 化学化工分社 翟怡.
******班班级学习简报(第*期) 主编:*** ****年**月**日.
采购控制程序 2008年9月.
单位:十堰离退休职工服务中心 时间:2016年2月1日
中国家电企业如何打造全球化品牌 黄 辉.
四川信托-汇誉10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现代大学 英语》 说课程 公共课部 臧朝晖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保大人还是保小孩 ---产房里的伦理学问题 小组成员 蔡婷 基础医学系 郭灵飞 基础医学系
超星尔雅 tsk.erya100.chaoxing.com 网络通识课程学习指导.
中药学 第十一章 祛风湿药.
形势与政策 2016年上.
幼儿园班务管理实践.
中 医 内 科 学 第一章 第一节 感冒.
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从井冈山斗争中汲取信念的力量 沈谦芳 (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博士、教授)
电气安全技术和管理 ——面对工厂管理者的电气安全管理 主讲人:林仿生.
班级小插曲.
第四节 存货 一、存货的分类 二、存货核算的主要内容 三、存货的确认条件 四、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 五、存货发出的计价 六、原材料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小关镇第一初级中学 张书珺.
家庭教育 ----关爱成长 颜士杰.
2016年陕西省中考 语文试题分析(宝鸡市) 金台区教研室 马莉宁.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中 医 内 科 学 第二章 第二节 胸 痹.
小组成员:吴芋蓓,钟汶珊,程瑶,唐嘉馨,朱然
物流职业生涯规划.
第六章 安全衛生工作守則 6-1 前 言  6-2 訂定依據相關法令規定  6-3 工作守則製作程序及製作前應注意事項  6-4 如何訂定適合需要之安全衛生工作守則  6-5 結 論.
科技经费管理与监督检查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计划财务处 2012 • 8.
第七章 固定资产.
認識檳榔與口腔癌 九湖國小 護理師 謝金枝.
班級家長日召開經驗分享 如何邀請家長參加家長日 家長日召開前置的作業 家長日資料的編寫與整理 家長日召開前一日的準備工作 家長日的召開
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检索平台
苍溪县小学语文工作坊 学习简报(第4期) 主编:李周国 2017年4月30日.
2019/5/30 北京市药品供应评价模块 操作说明 北京市医药集中采购服务中心.
合 理 化 建 议 ——病区设计定时开放电视机 普外科:应莲琴.
统计学 第7章 参数估计 教师:张文利.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文字 点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如何 使用简介.
“大学生恋爱 登记制”的问 卷调查分析 小组成员:
美 术.
腾讯广告认证 销售顾问认证考试说明.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应用型人才培养 与教学质量建设 季桂起 2016.01

目 录 “应用型人才”概说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特征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

一、“应用型人才”概说

“应用型人才”概说

何谓“应用型人才”? …………………………………………………..………………………………………………… 何谓“应用型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学术型人才”而言的。“学术型人才”是指专门从事某一领域的学术研究,通过揭示客观规律、发现科学原理,创造新的知识增长点、发现新的研究路径、建构新的科学理论、创建新的学术体系的人才。“应用型人才”是指依据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将某一领域的科学原理、研究成果、研究方法、技术发明等应用于实际的生产、社会实践,获得生产、社会实践应有效果的人才。社会对人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从生产或工作活动的目的来分析,现代社会的人才可分为学术型(理论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类。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指后三类人才,其中又可分为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和高职高专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我们现今所说的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指本科层次的应用人才,即偏重于工程型、技术型的人才。 返回上一级

何谓“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高级专门人才,也是高等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的人才培养类型。应用型人才在广泛的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适应了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整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 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适应了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整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15年三部委下发的7号文件《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说:“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 返回上一级

何谓“应用型人才”? …………………………………………………..………………………………………………… 因此,需要积极推进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文件要求“各地各高校要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对转型发展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把转型发展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将一批高校建成有区域影响力的先进技术转移中心、科技服务中心和技术创新基地。” 返回上一级

Growth Start “应用型人才”概念的提出 这一概念的提出与国家高等教育的战略调整有着密切关系。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重大转折。1999年国家教育部正式出台了关于高校扩招的重要举措。不仅招生计划数有了大幅度增长,而且催生了一批新建本科院校。 Growth Start Jump 2020 2019 2018 2015 2014 2013 2007 2006 2005 截止200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17%,开始进入世界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预计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会超过50%,开始进入世界公认的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201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36%,个别省份如江苏达到了51%,逐步接近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阶段 ; 在这一形势下,国家提出了“应用型人才”的概念,把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一些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任务。“应用型人才”这一概念,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有人提出,如“兰州会议”出台的《关于理科人才社会需求和深化理科教育改革调查研究综合报告》中提出了高校理科人才培养应分为两种类型,即“基础型”和“应用型”。

“应用型人才”概念的提出 …………………………………………………..………………………………………………… “应用型人才”概念的提出,还受到了国外一些办学理念的 影响,主要是德国、法国等国家高等教育的影响。德国在研究性大学之外,开办了一大批应用技术性大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世所公认的成绩,其著名的有柏林应用科技大学、汉诺威应用科技大学、乌尔姆应用科技大学、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等。法国、日本等国在这方面也做出了突出成绩。应用型人才培养保证了这些国家在应用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如德国的工程师等高级技术人才有三分之一是来自于这些应用科技大学、应用技术大学。德国的工程工艺以工艺精细、技术领先、质量优良而称著于世,其工艺、技术、设计等的研发能力也一直居于世界领先 地位。 返回上一级

“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应用型人才的分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应用型人才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理论应用型、工程应用型、技术应用型。 1.“理论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指教师、法官或律师、医生、管理等人才类型; 2.“工程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指工程师、项目经理、建筑师等人才类型; 3.“技术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指机械师、工艺师、农艺师、护理师、会计师等人才类型。 狭义的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指后一类技术应用型人才,现在也逐渐扩展到了第二类工程应用型人才。 …………………………………………………..………………………………………………… 应用型人才的特征关键在“应用”,也就是说这类人才不属于研究型人才,主要不从事科学研究、理论或方法创新的工作。但是它的“应用性”也是有层次的,即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并非简单的技能型人才,而是在生产、社会实践中将一定的科学理论、知识、方法转化为实际效果的人才,在转化的过程中,它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因此这类人才的“应用”并不是简单的“套用”,重点在于创新性的使用。这是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区别。 返回上一级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特征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特征 应用型人才培养在目前来看,还主要属于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应符合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有人也将专业硕士、博士纳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类型。我个人认为,专业硕士、博士与我们所言的应用型人才还是有区别的,主要区别在于硕士、博士的“研究”性质。他们应该定位为“应用研究型”人才。 目标定位 面向生产、市场及社会生活一线的具有一定创新性特征的应用型人才 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 培养规格 是一种专业性、综合性的本科教育 教育性质 能力培养面向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 核心目标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作为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应是面向生产、市场及社会生活一线的具有一定创新性特征的应用型人才。这样的应用型人才应该是,1.体现了牢固、扎实的知识教育的人才,具有较好的通识教育知识、牢固的学科基础教育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教育知识;2.体现了适用、有效的能力教育的人才,具有到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一线承担工作的能力,并具备能胜任工作进一步发展需要的潜力;3.体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具有自觉的创新创业意识、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强烈的创新创业追求;4.体现了高水平素质教育的人才,具有高远的人生追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人格构成、优质的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格 “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描述 知识结构 实践能力 综合素质 实际应用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进一步拓展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具体发现和解决生产和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适应生产和社会生活环境的能力、协调与管理一定的生产与社会组织的能力、精细地完成各项工作环节要求的能力、创新能力 ; 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思维素质、心理素质、生活素质、职业素质及其他相应的文明素养等 。 通识教育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专业教育知识、职业面向知识; “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描述

“应用型人才” 培养的教育性质 观点 观点 内容 内容 在教学上,通识教育注重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内容,职业教育注重课程加实训的教学内容,而专业教育注重专业深化与应用拓展相结合的教学内容。这种人才的知识结构通常应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 通识教育追求知识的宽广、丰富、深 厚;职业教育追求知识的专一、实用、 精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教育则 立足于知识的深厚、扎实、适用。在 这样专业教育的基础上,配合综合性 的素质教育,突出实践性的能力教育。 我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种专业性、综合性的本科教育,应与通识教育、职业教育有所区别。 观点总结

“应用型人才” 培养的核心目标 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培养也是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在能力培养中特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比较而言,对于科研开发能力一般不设置更高的要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强调与一线生产实践的结合,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等,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而对于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特别重视的毕业设计与学位论文,一般也不会有过高的要求。 总 结 因此,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一定要突出专业性、实践性,但要有通识教育的基础、职业教育的导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教育要在一定宽度的基础上,体现专而精、专而实、专而特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特点。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 制定 实施 保障 1 2 3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1 2 课程体系的建构 实践教学平台的建构 围绕培养目标、规格制定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课时分配、学分分配、考核方式、质量标准等。培养方案的制定是培养体系建构的基础,主要解决如何培养人才应有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发展方向、综合素质等方面的问题。 其中关键点: 1 课程体系的建构 课程体系体现的是培养规格,即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课程(专业实验课程、专业实训课程、公共实践课程)、素质教育课程(军训和国防教育、公民素质教育、卫生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2 实践教学平台的建构 实践教学平台体现的是知识、能力、素质的应用。实践教学平台包括(教学实习、毕业论文或设计、生产与社会调查、科技文化创新活动、创业孵化活动及其他社会活动)。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实习、毕业论文或设计、科技文化实践创新活动、第二课堂等。培养方案的实施,把握好4个关键点: 1.教学内容要做好四个结合,即基础知识与前沿知识的结合、核心知识与拓展知识的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科研与教学的结合 ; 2.教学方法要树立以学生为本位的理念,实现从注重教师的“教”到注重学生的“学”的转变,注重问题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倡探究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在一部分理工科专业中可实施项目引导式教学; 4.建立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机制,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在必要的理论知识考试、课程作业、实践教学考核之外,增设多样化的应用性、创新性考察项目,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与途径。 3.对培养方案所涉及的所有教学环节,均要制定质量标准,确立评价规范,明确操作方式,尤其是对课程、作业、考试、实习、毕业论文或设计;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 …………………………………………………..………………………………………………… 基础是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重点是教学管理的实效性。在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弹性管理,给予教学单位一定的教学管理授权,鼓励教学单位特色发展。做到规范管理与弹性管理相结合、过程管理与效果管理相结合、科学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教学管理可采用质量认证模式,即制定对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规范化操作方式,利用检查与考核进行质量监督,最后进行质量认证。 2.教学管理 质量监控要做到系统化,建立长效机制,重点是质量监控的适用性,监控要确实为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作用,避免流于形式。建立学校督导、院系督导、教师评教、学生评教四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采用诊断式听评课方式,建立依据质量标准的教学评价制度。监控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质量保证的前提还是树立教师自觉的质量意识,这就需要学校要注重对教师的思想教育、能力培养、政策引导,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引导教师热爱教学、研究教学,保证教师能够将充足的时间、精力投入教学。 3.质量监控 重点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在满足基本教学条件的基础上,依据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要求,注重配置两个方面的资源,一是强化应用能力培养的资源,二是注重特色发展的资源。如师资队伍,不能片面强调科研能力和学历要求,要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提高教师面向生产、社会一线的实践教学能力。教学仪器设备、实验室、实习基地等资源配置也应注意这两个要求。对应用型大学来说,资源配置切忌走向一个误区,即为学科建设而建设,学科建设一定要对应专业建设,对应教学与人才培养,注重其在人才培养中的有效性。 1.资源配置 返回上一级

五个度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构的重要原则 现在,教育部所确定的审核评估的重点是从五个角度考察学校的办学实践与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学校对教师和教学资源的保障度 五是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满意度 1 2 3 4 5 一是学校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实际培养效果的达成度 二是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 四是学校教学和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的有效度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实践 我校在2006年接受并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后,开始制定并实施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作方案,启动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革的重点主要有三个:一是改变过去一个专业只培养一种人的旧模式,在专业内部设置几个不同的职业发展方向,由学生自愿选择,我们将其总结为“多项选择,分类培养”;二是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建设,特别是通过校企合作、校社合作,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造更好条件;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在校内广泛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活动,在校外积极参加各类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通过这些改革,我们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实践 2010年,在总结前期改革得失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出了“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改革的重点是为了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强化为目的特色建设。所作的工作包括如下方面: 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模式 拓展实践教学途径 强化教学基地建设 积极推进校企合作 探索人才培养新方式 四大课程模块 四个教育平台 四层次 八模块 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教学质量建设之教育实践 返回主目录

改革课程体系,强化核心课程模块建设 …………………………………………………..………………………………………………… (一)进一步改革课程体系,强化核心课程模块建设,搭建以通识教育为支撑的“厚基础”、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结构。 我校的上一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按照“多向选择,分流培养”的原则,在同一专业内部增加了不同职业方向的课程模块,加强了对学生适应性社会需求能力的培养,但是相对忽视了对其广博、深厚的通识教育和学科基础教育知识的培养,“厚基础”的本科培养规格有所消弱。这样的课程体系改革,虽然对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就业能力不无裨益,但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角度看,有着一定的缺陷。新的一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我们注重了“厚基础”的要求,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发,强化了对核心课程模块的建设。以核心课程为重点,构建了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返回上一级

人文与科技结合、理论与应用结合、基础与专业结合 改革课程体系,强化核心课程模块建设 …………………………………………………..………………………………………………… 人文与科技结合、理论与应用结合、基础与专业结合 根据原则建立 四大课程模块 四个教育平台

四大课程模块 基础课程模块 核心课程模块 职业课程模块 创新课程模块 主要是涉及学生学科知识、专业能力培养的学科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及其配套课程,重在培养学生深厚、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使学生获得基本的专业学术训练,提高专业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主要是涉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公共基础课程、公共选修课程及其配套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基本公民素质、心理健康、体质健康以及跨学科的理论知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等 主要涉及学生自愿选择的职业面向课程,包括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课程,重在培养学生未来必要的从业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主要涉及学生参加的科技文化创新活动的课程,这类课程以知识应用与能力培养为主,引导学生提高动手动脑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指导他们主动参与科技文化创新活动 职业课程模块 创新课程模块

四个教育平台 素质教育平台 知识教育平台 智慧教育平台 …………………………………………………..………………………………………………… 能力教育平台 四个教育平台 知识教育平台 智慧教育平台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实现实践教学多元化 四层次 实践教学体系 八模块 (二)进一步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实现实践教学的多元化,增强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为创新性人才培养构建实践平台。在这方面主要是构建了“四层次、八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层次 八模块 实践教学体系

四层次 …………………………………………………..………………………………………………… 1.基本素质层次:主要是通过教学实习和见习、社会调查、志愿者社会服务、人文社会教育基地培训、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对社会、对基层、对实际的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品德修养及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业意识; 2.基础技能层次:通过实验课程、校内实习基地培训、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社会基层服务活动、各类学生技能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要的生活和生产技能、接触社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等; 3.专业技能层次:通过专业实习、实训以及面向社会、生产一线的顶岗实习、参与专业教研和科研课题等方式,增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吸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综合把握和运用学科知识理论进行创新的能力; 4.综合训练层次:通过探索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及科研训练,包括学生参与企业技术革新攻关项目、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等方式,突出培养学生在实战状态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或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探索性思维能力,增强其创新要求、创新兴趣和创新意识。

八模块 八模块 …………………………………………………..………………………………………………… 1.素质拓展模块:包括思想政治课程的社会实践、军事训练、安全防护能力培训、劳动课程、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社会调查及野外训练、文化艺术创作活动等环节,目的是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个性品质及基本的生活能力; 2.基础技能模块: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实验、学科基础课程实验、外语听说读写基本能力训练、计算机基础训练等环节,目的是加强学生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生理等方面的实验技能以及外语、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及熟练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3.专业实验教学模块:包括与专业课程配套的各类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强调学生实际动脑、动手的具体操作能力,加强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与指导; 4.专业综合能力模块:包括课程设计能力训练、集中专业综合实验、科技数据收集及分析、听取学术报告等环节,根据专业特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理论的能力,为学生提供能够接受必要的专业训练及学术训练的平台; 5.工程训练模块:该模块主要面向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包括工艺技术操作训练、金工实习、电子电工实习、机械维修养护训练等,目的是具体培养工科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为学生构建面向专业生产和工程应用的训练平台; 6.综合实习模块:包括与课程、专业相结合的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目的是在实践中强化学生对专业综合知识的认识理解,熟练掌握与此有关的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7.科研训练模块:包括课程设计(报告、论文、创作)、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科学研究训练,为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拓展打下基础; 8.科技创新训练模块:包括通过立项方式让学生独立承担科研课题、学生自主确立和实施开放性试验项目、各类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拓展实践教学途径 (三)进一步拓展实践教学途径,巩固和强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努力探索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新方式。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组织机构,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保证校企合作共建顺利实施。我们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聘请具有校企合作关系的企业老总、董事、高管和工程技术骨干进入学校担任特聘教授,全程参与学科专业调整和建设、培养目标确定、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过程管理、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实训方案实施、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指导工作。同时,我们派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长及教学单位负责人到企业担任顾问,派出高水平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兼任科技指导工作,密切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为企业在技术研发、科技攻关等方面提供人力资源与校内实验设备等方面的支持。

巩固和强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巩固和强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资源共享、工学结合机制,实现校企之间在学生培养方面的无缝对接。学校与多家合作企业根据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按照“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个层次构建了新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校企双方共同组成实施指导小组,负责实践教学计划的具体落实。校企双方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实习基地建设:学校利用学科专业优势,在教学设施、实验设备、图书资料、职工培训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企业利用产业资源优势为学校提供实习场所、实习岗位、实习设施和资金资助,并派出工程技术人员具体参与对学生的实习指导。在学生培养上,特别强调了顶岗实习与参与科技研发的结合,促使学生通过实习在熟悉与把握生产一线技术工艺流程的基础上,树立利用所学的学科专业知识进行创新的意识。

积极推进校企合作 …………………………………………………..………………………………………………… 密切深化合作关系,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科技文化服务,实现校企之间的互惠双赢。在这方面, 一是学校派出专业教师到企业做“访问工程师”,了解、学习企业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及产品性能、营销方式等,目前已有130多名教师参加了这项活动。这些教师到企业深入到生产一线,密切接触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掌握实际的生产工艺、技术及流程,同时开展市场调查,了解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人才需求情况,与企业人员共同承担研究项目,进行产品、技术研发。 三是学校积极为企业提供科技、文化服务,密切校企之间的合作关系。已围绕“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类”、“生物科学与技术类”、“太阳能等新能源类”、“环保及节能材料类”、“德州地域及企业文化研究”等五大领域开展服务工作,已累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00余项,为30多家企业开展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一些共同研究课题获得了多项山东省、德州市科技进步奖,有的项目已为企业赢得了数十万甚至上千万的利润,既对企业产生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又为学校赢得了办学声誉。 二是聘请企业和产业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作兼职教授,具体承担专业教学任务,参与制定教学计划、课程改革,与专业教师一起进行教学研究,共同承担科研课题。

努力探索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新方式 …………………………………………………..………………………………………………… 三结合 办学结合行业需求、教学资源结合行业资源、学校培养结合企业培养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 三紧跟 课程设置紧跟生产过程、教学设计紧跟岗位能力、教材选配紧跟任务项目 三结合 三紧跟 六共同 六共同 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研发技术项目 共同编写特色教材、共同参与教学管理、共同监控教学质量

努力探索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新方式 这些方法经过几年来的实施已渐趋成熟,今后将结合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探索、推进与完善。“三、三、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将会为学校构建起以“强化专业技能、突出创新能力、提升人文素养”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 尽管我校在过去多年的时间里一直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但是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以及这种新形势对高等教育的要求,面对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调整的新态势,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仍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那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是什么?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调整的新态势又是什么?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化点又在哪里?这是需要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 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 绿色 开放 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 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发展要点:关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五大发展要点 ,其中创新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最为密切 。 共享 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尽管我校在过去多年的时间里一直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但是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以及这种新形势对高等教育的要求,面对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调整的新态势,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仍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那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是什么?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调整的新态势又是什么?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化点又在哪里?这是需要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创新发展主要任务 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1 2 拓展发展新空间。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 创新发展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 3

创新发展主要任务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4 5 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二○二五》。引导制造业朝着分工细化、协作紧密方向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 创新发展 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 6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按照总量调节和定向施策并举、短期和中长期结合、国内和国际统筹、改革和发展协调的要求,完善宏观调控,采取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措施,适时预调微调,更加注重扩大就业、稳定物价、调整结构、提高效益、防控风险、保护环境。 7

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调整的新态势 关于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调整的新态势,有两个要点:一是建设一批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和一流高水平学科;二是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 三部委出台的《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意见确定了部分高校转型发展的任务,可以看做国家对高等教育进行战略调整的一项新举措,其中14条中有12条与我们密切相关 。

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调整的新态势 新态势 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调整 1.明确类型定位和转型路径。确立应用型的类型定位和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责使命,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根据所服务区域、行业的发展需求,找准切入点、创新点、增长点,制定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转型高校要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切实发扬民主,通过广泛的思想动员,将学校类型定位和转型发展战略通过学校章程、党代会教代会决议的形式予以明确。 2.加快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合作关系,使转型高校更好地与当地创新要素资源对接,与经济开发区、产业聚集区创新发展对接,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需求对接。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支持,通过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工业研究院、创新创业基地等载体和科研、医疗、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形成高校和区域经济社会联动发展格局。围绕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区域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等重大战略,加快建立人才培养、科技服务、技术创新、万众创业的一体化发展机制。 3.抓住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技术发展机遇。创新发展思路,增强把握社会经济技术重大变革趋势的能力,加强战略谋划和布局,实现弯道超车。适应、融入、引领所服务区域的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瞄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形成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新格局。促进新技术向生产生活广泛渗透、应用,推动“互联网+”战略在当地深入推进,形成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新优势。以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为突破口,形成一批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先进技术转移应用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学院。 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调整 新态势

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调整的新态势 4.建立行业企业合作发展平台。建立学校、地方、行业、企业和社区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合作治理机制。校企合作的专业集群实现全覆盖。转型高校可以与行业、企业实行共同组建教育集团,也可以与行业企业、产业集聚区共建共管二级学院。建立有地方、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校、院理事会(董事会)制度、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成员中来自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和社区的比例不低于50%。支持行业、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积极争取地方、行业、企业的经费、项目和资源在学校集聚,合作推动学校转型发展。 5.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按需重组人才培养结构和流程,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调整专业设置,形成特色专业集群。通过改造传统专业、设立复合型新专业、建立课程超市等方式,大幅度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比重。建立行业和用人单位专家参与的校内专业设置评议制度,形成根据社会需求、学校能力和行业指导依法设置新专业的机制。改变专业设置盲目追求数量的倾向,集中力量办好地方(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 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调整 新态势

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调整的新态势 6.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率先应用“卓越计划”的改革成果,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0%以上,建立实训实习质量保障机制。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逐步扩大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的权利。具有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资格的转型高校要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工程硕士等有关专业学位类别的研究生教育要瞄准产业先进技术的转移和创新,与行业内领先企业开展联合培养,主要招收在科技应用和创新一线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员。 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调整 新态势

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调整的新态势 新态势 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调整 7.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整合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践课,更加专注培养学习者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把企业技术革新项目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把行业企业的一线需要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来源,全面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教学改革,推动信息化教学、虚拟现实技术、数字仿真实验、在线知识支持、在线教学监测等广泛应用,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联合开发在线开放课程。 8.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按照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根据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知识教育体系、技术技能训练体系和实验实训实习环境。按照所服务行业先进技术水平,采取企业投资或捐赠、政府购买、学校自筹、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加快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引进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训实习中心。统筹各类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专业类或跨专业类实验教学平台。 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调整 新态势

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调整的新态势 9.广泛开展面向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继续教育。瞄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一线劳动者技术提升、技能深化、职业转换、城市融入的需求,大力发展促进先进技术应用、形式多样、贴近需求的继续教育。主动承接地方继续教育任务,加强与行业和领先企业合作,使转型高校成为地方政府、行业和企业依赖的继续教育基地,成为适应技术加速进步的加油站、顺应传统产业变革的换乘站、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池。 10.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调整教师结构,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积极引进行业公认专才,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专业建设带头人、担任专兼职教师。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通过教学评价、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薪酬激励、校企交流等制度改革,增强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 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调整 新态势

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调整的新态势 11.提升以应用为驱动的创新能力。积极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行业技术创新体系,以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广泛开展科技服务和应用性创新活动,努力成为区域和行业的科技服务基地、技术创新基地。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协同创新方式加强产业技术技能积累,促进先进技术转移、应用和创新。打通先进技术转移、应用、扩散路径,既与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联动,又与中职、专科层次高职联动,广泛开展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技术服务。 12.完善校内评价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建立适应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质量标准、内控体系和评估制度,将学习者实践能力、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将服务行业企业、服务社区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将先进技术转移、创新和转化应用作为科研评价的主要方面。完善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立本科教学质量、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 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调整 新态势

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调整的新态势 以上12条的内容应该是我们今后实施学校发展转型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指导性意见。学校的“十三五”规划和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案应以此为依据,科学合理制定。这12条意见已基本概括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化点: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重新定位、专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新修订、课程体系的进一步改革、课程建设的新的努力方向、实践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标准与考核方式的重新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教学管理模式的调整与改革等等。 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调整 新态势

Thanks!